玻璃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熟悉,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器之一。琉璃是外来语,源自西域,源于巴利文Veluriyam,又译流雕、壁流x、璃。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世说新语》中所记的琉璃屏、琉璃器、琉璃碗以及《晋书崔***》中所说琉璃钟,也已在安徽屯溪的西周墓以及湖南韶山春秋战国墓中出土。碗、带勾、印章等玻璃器皿在汉墓中更是屡见不鲜。陕西兴平汉武帝的茂陵附近还出土一件玻璃壁,直径234毫米,孔径48毫米,厚18毫米,净重1.9公斤,经过现代光谱分析,它属于铅钡玻璃。在中国古代,玻璃器(即古琉璃)是价值非凡的、权贵和财富的象征,一般平民欲一睹其容也不可能,用琉璃器物来斗富争宠是显贵们的时尚。所以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和佛家七宝之一(金、银、琉璃、颇梨、车渠,赤珠,玛瑙)。佛教传到中国后,奉琉璃为至宝,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其所居的“东方净土”即以净琉璃为地,由于这一净土在十恒河沙国土以外的东方,所以又称为东方净土。又因该处以琉璃为地,因此又称净琉璃世界,光照“天地人”三界之暗。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中的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古琉璃因此成为佛家七宝之一。
一般认为中国琉璃器最早的记载在《楚辞》中。《楚辞》多处提到陆离一词,因此后人认为陆离即指琉璃。考古发现多是琉璃小饰品,最早是商晚期琉璃珠,洛阳中州路西周墓出土绿色琉璃珠,宝鸡出土上千棵琉璃珠、琉璃管。战国时期已经能制作大件琉璃器,在长沙楚墓出土最多,有琉璃壁剑饰、琉璃印章等。这些琉璃器多为仿玉器,作为玉的代用品,其色彩雅丽,有***白、米黄、浅绿、深绿等,器物规整呈半透明状,达到高古琉璃较高水平。
西方琉璃器皿约在公元前25世纪出现在埃及和西亚的两河流域,所发现的琉璃多为单色珠饰品。约在公元前15―16世纪后开始出现彩色玻璃,也多为珠饰品。直至古罗马帝国时期玻璃生产已初具规模,大批生产。由于玻璃器易碎,不易保存,所以流传至今也甚少,如今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少数博物馆中还有少量的藏品,如瓶、盘等,但大多是新出土的墓葬品,传世品极少。考古发现表明,伊拉克阿斯马尔出土的玻璃残片,距今约4300年。玻璃器皿大约在3600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距今2600年前,玻璃制造技术在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
中国古代的琉璃源于西亚、地中海等地的玻璃器,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处的两河流域上的美素不达米亚平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西亚是指阿拉伯半岛及波斯湾到地中海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阿富汗、巴勒斯坦、高加索山区诸国、伊朗高原以及阿拉伯半岛诸国。土耳其的国土跨越亚、欧两大洲,有时也会被归入欧洲。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由中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经巴基斯坦,再由西亚到欧洲。在公元前5世纪时期琉璃由西域(今***)传人我国。考古发现最早在西周墓葬中已有琉璃珠饰,如周原扶风云塘的西周墓葬等。但所发现的琉璃多为舶来品,具有浓郁的亚细亚风格。这是由于公元前的青铜时代,活跃于中西文化的游牧民族有意无意地把一些随身可携的琉璃饰物带进了中原地区,由此也开始了中国琉璃的漫漫制造之路。令人遗憾的是能制造出精美绝伦、令人震撼的青铜器与陶瓷的中国,却屡屡在琉璃器物的制造中失败,因为工匠们始终掌握不了制造琉璃的技术工艺,使得中国琉璃制造业远远落后于西亚、地中海等发源地区。自北魏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我们都在不断汲取和学习西方玻璃制造技术。中国古玻璃一直以铅钡玻璃为主,在制作工艺上一直没有突破,主要依靠国外的贡品。不过尽管如此,中国的匠人们仍然孜孜不倦,不断探索,还是制造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琉璃器,但产量极低。根据科学测定,古琉璃中含有铅钡、高铅、钠、钾、钠钙等化学成分,熔点为一千三百度左右。由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所以中国琉璃的配方也较混乱,以致制造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琉璃品。加之产量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王公贵族的需求,依靠国外的贡品来弥补所需是他们的选择之一,这些供奉的琉璃器多为珠饰、小瓶、盆、盘等小件器物。晋潘尼琉璃碗赋日:“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于是游西极,望大蒙,历钟山,窥烛龙,觐王母,访仙童,取琉璃之攸华……灼~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刚过金石,劲励琼玉,磨之不磷,涅之不浊。”足见琉璃之珍贵。
唐代在文化、***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其全盛时期的7世纪中叶,中亚的绿洲地带也受唐支配。波斯、阿富汗等西亚国家不断差使者来中国,其贡品中就有琉璃器。20世纪70年代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20件琉璃器,都为杯、瓶、盆、盘,弥足珍贵。除一套中国茶具自产外,其余都为西方国家的朝贡之物。这些琉璃器的价值在当时已远远超过了美玉、黄金。这也决定了琉璃器仍是权贵财富的象征,平民百姓无缘见其庐山真面目,而且不可能流传于民间。不过也有例外,2003年10月在天津蓟县崔店子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从一座汉代的平民墓葬中发掘了二百余件项饰、琉璃杯,为浅蓝色半透明与***白色不透明状。当然也不排除墓主的身份有变化的可能。
宋、辽,金、元时期,琉璃工艺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开始注重制造一些生活装饰用器,品种繁多,如簪、钗、耳饰、环饰、珠饰、镇纸、带板、花片、手镯、钮扣、葫芦瓶、碗、壶、盆、盘、砚台、印章、动物、人物等等。色彩也开始绚丽起来,如蓝、绿、***白、无色透明,少量有黄、褚、红、橙等色彩。说明这时期的琉璃有了新的发展,工艺也逐渐精湛起来。然而产量并未见提高,这可从出土的墓葬情况来分析得出结论。江西金溪县的宋墓中出土琉璃簪、发钗、手镯、鼓钉炉、花片、瓶、带板等;河北定县的一座北宋墓中出土的33件舍利玻璃瓶,壁薄如纸;安徽天长出土的磨光玻璃,以及河南密县出土的上百只鸡卵状玻璃瓶,都是北宋玻璃制造技术进步和吹制玻璃水平发达的明证。宋元以降,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
在中国清代以前,中国玻璃统称“琉璃”,清代开始玻璃被称为“料器”,而清代被称为“琉璃”的均为琉璃瓦之类的器 物,这与中国古琉璃有天壤之别,不可混淆,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
清三代的中国琉璃真正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三十五年,宫廷设立了皇家玻璃厂――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套料也就开始应运而生,这时人们把玻璃统称为“料器”。料器的色彩日趋丰富,同一色彩可变幻出很多种来,器物也逐渐复杂,如可生产出水盂、鱼缸、笔筒、砚台、碗等,同时也创造了金星玻璃。金星玻璃的烧造技术源于欧洲,乾隆六年(1741年),在西方传教士纪文、汪执中的参与和指导下,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正式烧制成功了金星玻璃,并制作了许多赏玩和实用之器。金星玻璃制品的最大特点是以镂雕、圆雕器为主,多以写实风格作器物造型,题材丰富多样。其艺术特点是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雍正、乾隆时期更是繁荣之极,开始生产鼻烟壶、烟嘴、宣德炉、玉器造型、漏斗、瓶、罐、帽筒、手镯、碗、花插、首饰等,形制上有仿玛瑙、翡翠、古玉等。与此同时,除***办玻璃厂外,民间也开始兴办私人作坊,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由此可见,清代已完全掌握了西方玻璃制造技术,由原来***所垄断的琉璃器逐渐向民间流传开来,当然***所制的料器仍然价值不菲。今天,清代的玻璃料器在国外的拍卖场上屡屡以高价位夺人眼球。如清三代的琉璃碗、鼻烟壶、套料小瓶等都曾以十几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就连一对清代的手镯也以两万五千港币的价格成交。可见,清代的料器已足以让世人所崇拜,何况中国明清以前的古琉璃器,其历史文化价值就更非同寻常、难以估量了。
中国的古琉璃,只是在近现代陆续出土的墓葬中被发现,就连考古学者也很难相信,这些至今看起来光亮如新像塑料一样的琉璃器竟然是千年古物,然不得不信这个事实,于是才引起了一些考古学者的研究。他们采用科学的鉴别方法,分析琉璃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试***破解古人制造琉璃的配方,上海的硅酸盐研究所就曾多次研究分析过古琉璃的成分构造。可以说,古琉璃的研究与探索是一门很深很有意义的学问,古琉璃的收藏就更是一门玄奥的学问了。正是由于中国的古琉璃未流传于民间,异常稀有珍贵,使得平民百姓始终无缘一睹风采,所以成了当今中国收藏者所未知的冷门藏品。古琉璃的鉴赏并非一朝半日能悟通的,需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锐利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与禀赋才能驾驭。
我鉴藏古代琉璃数十年,曾在2003年碰到一件仿品。那是件出自山东直径十厘米左右的“西汉”琉璃璧,通体蓝色,正反两面都有谷纹,并刻有两条蟠螭纹饰,粗看也为之迷惑。然再仔细推敲,竟原形毕露:第一,蓝色是用透明的底胶加天然石粉混拌一起后涂在新仿的无色透明的琉璃璧表层上;第二,西汉谷纹有一定的造型规律,而这件琉璃璧的谷纹显得无规律可循,是随意点刻在模具上翻铸的;第三,最大的漏洞是真正的琉璃璧应该仅单面有纹饰,因为当时的琉璃工艺是采用模铸脱腊法浇注而成,不可能双面成形。2009年在土耳共的古玩店中看了几件琉璃瓶,店主说是公元前的,我仔细看了几次觉得有疑问就没下手,其仿制水平很高。***后山东博山有许多玻璃作坊都曾仿过古琉璃,所以鉴赏琉璃应全面推敲,稍有疑问就不能成立,必须有较深入地研究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需提醒的是鉴别古琉璃的真伪还是要讲科学性,千万不要被所谓“皮壳包浆”迷惑了双眼,特别是皮壳重的琉璃物件就更要当心。我认为古琉璃的皮壳并不太重,这要看出土的地域而定,一定要知晓它的出处,心中多留疑问,多比较,即使是专家也要多研究与学习,真器多上手研究才有收获。既然古代琉璃在当时就是很珍贵的物件,那么藏家手上的大件琉璃品就更要谨慎甄别了,不要被卖家的故事所迷惑。当下收藏琉璃的人士开始多起来,作伪手段也层出不穷。古琉璃器大多是‘生坑’,传世不多,十墓难出一件,而聚难散易,收藏要讲缘分与悟性。 中国古琉璃的存在必然有它的学术价值与考古价值,上下几千年的珍稀古琉璃器依然能完好如新地保存流传下来本身就是一大奇迹。真切地希望中国的古琉璃艺术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让世人所瞩目,并让现代琉璃艺术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