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是中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可称作是中国一绝。它以在方寸大小的琉璃瓶内作画著称,有人以“袖里乾坤真正大,壶中日月尽包罗”的诗句赞誉内画神奇的技艺。
内画壶起源于画鼻烟壶,是从中国清展起来的一种工艺品。据传,中国元代时期蒙藏地区已有吸闻鼻烟的习俗。到明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带来意大利鼻烟后,鼻烟便作为礼品在中国流传。盛放鼻烟的容器称为鼻烟壶,它取材广泛,有象牙质、瓷料的、玛瑙或者水晶的,玻璃内画壶只是其中 种。鼻烟壶内盛装着用烟草和香料发酵而成的鼻烟,看上去能使人一连打上几个喷嚏,但是嗜好鼻烟的人是把它当做提神醒脑药来用的。它被认为能够***风寒、头痛等病,而艺术家的用武之地则是在这种方寸大小的壶里行诗作画。
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玻璃材质的内画壶美则美矣,但是过于光滑难以作画。所以,在光滑如玻璃的内壁绘画有个前题,就是把玻璃面打成磨玻砂面。清朝时人们已经知道要将玻璃打毛必须用硬度大于玻璃的东西来进行,于是就用水做剂,往瓶体内掺进铁砂、金砂这些具有一定硬度的东西,用摇晃的方法把小玻璃瓶的内壁磨成毛玻璃状,只有这样才能将色彩敷到玻璃上,这一工艺被形象地称为“涮里”。
在瓶的内壁绘画需要用一种很小的勾笔,笔端是狼毫,因为狼毫柔软且吸水性强,在涩涩的毛玻璃壁上绘画,就像在宣纸上一样着色稳定。
在内画壶中作画,描绘出来的无论是书法还是***画,是人物还是山水都要符合人类左右两眼的视物习惯,所以在壶坯的内壁作画,用的是反向作画的手法。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学习内画的难度,为内画艺术蒙上了层神秘的色彩。
内画的题材广泛,从简单的装饰***案发展到山水、人物、花鸟,进而在***画中插入具有故事情节的传说和神话,在绘画技艺成熟之后,又进一步借鉴国画艺术,给每幅作品加上题款、印章,使得内画壶越来越具有欣赏性,也使得这件小器件有了高雅的艺术品位,而俗文化借此承袭了雅文化的血脉。
将中国文化精髓中书法与绘画之雅移植于内画壶后,这种神秘的技艺便满载着中国艺术元素走上了国际***治舞台,被作为国与国之间礼尚往来时最珍贵的礼物。
内画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京、冀、鲁、粤四大流派。鲁派以琉璃之乡――山东博山为代表。画师毕荣九利用本地生产的高级琉璃水晶料做壶坯,开始制作琉璃内画鼻烟壶,成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创始人和中国内画史上的一代名师。
1956年,老艺人薛京万、张文堂在博山美术琉璃厂招收艺徒,传授技艺。
薛京万发明了内画毛笔,同时发明了不怕水的烤彩内画鼻烟壶。内画毛笔的发明,是内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内画毛笔与原来的竹笔比较,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宜书宜画,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又提高了效率。在此基础上,山东内画艺术家们,从60年代开始创作了《水浒108将》、《清明上河***》、《红楼梦》、《洛阳兴殿***》、《百子***》、《百兽***》、《百美***》、《百鹤***》、《泰山雄姿》等大批内画艺术珍品。这些作品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饱满、层次分明、刻画细微、工整蕴藉,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工艺技法各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内画艺术特色,被国内外收藏家、爱好者和国际烟壶协会誉为“山东画派”。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几代内画艺人的奋发努力,山东画派欣欣向荣。他们各显其能,各具风格,造就出了像李克昌、文向君、张广庆、孙即杰、张广忠、王继泉、吴建柱、陈东顺、王孝诚等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多人,作品享誉海内外,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宝。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淄博陶博会上,内画艺术家们现场献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慧婷便是其中一位。李慧婷现在带了5个徒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遗余力地创作内画20多年了,至今仍对内画艺术如痴如醉。她是鲁派内画艺术家,最善画花鸟作品。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不时有好奇者把玩她的作品,爱不释手之余不乏有决心拜师学艺者。对于大家的热情,李慧婷毫不讳言。她坦诚地告诫爱好者,用狼毫笔反手作画的时候必须屏住呼吸,用手腕的力量控制住细软的笔,每天勤练临摹,一年半载的差不多能学个初级水平。内画表演成了陶博会一大亮点。
近几年,内画艺术不断革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即将在烟台举办的国际内画大师交流大会,吸引各国内画艺术家竞相报名参加。内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人们的挖掘创新中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