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壶艺精品,不但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高超工艺和艺术价值,在造型、绘画、色彩等方面蕴涵有深远的美学意义。
壶最初是盛水及盛酒的用具。唐代,人们开始把喝茶视为风尚,但用的茶具是碗;宋代人斗茶则喜用敞口的黑釉盏。直到明代,才因为制茶技术的进步,茶具有所改变,兴起的“泡”茶法,取代了“煮”茶,茶壶才成为主角。这种转变让品茗嗜茶者在茶事之余,开始藏玩不同种类与形状的茶壶。特别是从清初开始,瓷制茶壶进入了它的高峰期,隽秀尔雅、色彩柔和、纹饰细腻、胎体轻薄、釉面莹润的各色瓷茶壶独备一格,成为收藏家们渴求的对象。到了清末和民国,茶壶式样更为丰富。变化更为多端,特别是像“珠山八友”这样的瓷绘大家和一些文人雅士的加入,更让小小的茶壶不同凡响,产生了一批代表着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这里介绍几件这一时期的精品与大家同赏。
清中期青花携琴访友山水***壶。此壶釉面肥厚,青花发色纯正、明快,两面均绘有细腻的山水人物***,伯牙携琴访子期之意隐含其中。画工精致、古朴,十分难得。
清中期寿桃形倒流壶。壶寿桃形,豆青底色,桃尖处有泛红的窑变,极妙似寿桃的自然色斑。此壶瓷质温润,釉色肥厚,窑变自然。为罕见的精品。
清道光文火壶。此壶通身蓝釉,下有高5厘米的透雕瓷托,内有一盏白瓷燃具。主人寒天用茶时,可用文火使茶水保温,此壶可见古人之巧思。
清同治国色天香***壶。壶身用清新淡雅之色绘芭蕉树下一对美女赏春之***。人物眉目清秀可人,似为大乔、小乔,极富古代仕女风韵。壶的背面有题铭:“国色天香,时在戊戌秋月少山氏作”。
清光绪红彩双钩描金梅兰竹菊***盖碗壶。无论就瓷质还是绘画而言,此壶都属上品。胎体轻巧,巴掌大小正合手中把玩。壶身四周用红彩双钩、金彩点缀之法绘梅、兰、竹、菊,壶盖上饰有一朵兰花钮,在几笔双钩描金兰草的衬托下,惟妙惟肖。该壶白釉莹润纯净,红彩艳而不俗,金彩高贵典雅,透出轻妙之质。
清晚期官窑内造壶。壶的正面画古松、仙鹤、牡丹和石头,画法古雅秀丽。色彩丰富,寓意鹤寿延年,富贵长春。壶的另面题:“雪羽横千里,霜毛鸣九皋。壬辰春月客次之西轩子玉氏作”。
清晚期红彩绘山水***壶。画面湖光山色为平远构***,用红彩绘树木、茅亭、远山、飞鸟,河流中两位雅士正划桨泛舟。背面题:“春秋多佳日。山水含清辉。江西朱玉记”。诗意与正面山水相映成趣。壶盖上有原配缀珠银链。
清晚期扬州刻瓷壶。该壶高14厘米,白瓷壶身上刻有拄杖寿星,献桃童子和云端前来拜寿之麻姑形象,刀法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圆润,栩栩如生。
民国福禄寿***壶。该壶为珠山名家聂杏生所绘。主画面为老寿星卧于梅花鹿、寿桃、蝙蝠之中,一派祥和、安宁之态。此壶瓷质透亮,画工精致,形神兼备,用色艳而不俗,古雅大方。
民国开光山水***壶。壶通体为珊瑚红色地,两侧白底开光内绘雪景山水***,系珠山名家汪乃斌所画。画面工写兼备,近水远山、树木丛林、小舟村舍均为瑞雪覆盖,正合画面上所题之诗意:“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甲戌仲冬汪乃斌画于珠山,赠魏剑将***惠存”。此壶融诗、书、画于一体,明朗大方。相得益彰,给人以文静、典雅之感。
作为中国茶文化中最重要器具之一的茶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具有造型独特、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美观大方、便于把玩,富有文化内涵等诸多特点。清代至民国的这些文人雅玩艺术壶,无不传递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蕴涵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价值观,人生百味都能从不同的壶中品味、体悟出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专门收藏壶艺的收藏者,以上介绍的壶艺精品是笔者在壶艺收藏家的“百壶居”中(百壶居艺术品收藏馆,筹建中),从数以百计的上自春秋时的陶壶,下至明、清和民国的瓷壶,铜壶、银壶、锡壶、玉壶、竹木壶和紫砂壶等藏品里,信手拈来的几件,每一把都浓缩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人文情怀。最后借用当代著名诗人、《诗刊》主编叶延滨先生赠“百壶居”的两句诗来结束本文:一杯天地小,百壶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