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都匀细毛尖、白毛尖,因形似鱼钩和雀舌,又俗称为“鱼钩茶”或“雀舌茶”。此茶已有五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茶,相传明崇祯皇帝就最爱饮此茶。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都匀毛尖已远销海外。采其一芽一叶初展嫩叶,炒制的特别,形成了毛尖“三绿透三黄”的特点,即: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出行看点:
民俗:苗族、布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每个山寨都呈现着一样的风情。
出行方式:行摄之旅。贵州是一个产生艺术作品的地方,这里民族众多、风景美好、山歌缭绕。贵州的行摄之旅,甚至无需攻略。
离开云雾镇向都匀方向行约四十公里,就到了都匀市的摆忙乡,名为螺丝壳的山上就是都匀毛尖茶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是布依族的聚居地,布依族也是迁徙民族,虽然也是居住在干栏式建筑的木屋,但风俗习惯迥然不同。妇女喜好穿蓝布衣衫,胸前带围裙,围裙上绣着各种好看的***案,头上包着毛巾做的头帕,恍然看去,穿着打扮与江南女子有几分相似。布依族在每年清明节前茶场开采前,要由祭师选择吉日祭茶神、拜茶山后方可开采。螺丝壳的山上在采茶季节由于海拔较高、雨水充足,蒙蒙细雨形成的云雾在山间飘来飘去,头戴各色头巾的布依女子在一陇陇的茶树旁两手上下翻飞,恍如在大地上织锦。布依族妇女喜好唱歌,忽高忽低的山歌从这个山头飘来,不一会儿山那边也传来回音,柔软的雨丝拂着面庞,耳畔连锦不断的山歌,使你似乎走进了那悠远的世界……
探寻苗乡茶叶碑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正是采摘春茶的大好时节。从贵定县城出发,沿着平坦的柏油路,汽车飞速掠过黔南第一高峰斗逢山脚下的岩下村,行约两小时到达云雾茶的产地云雾镇。这里地处贵定县苗岭山脉云雾山,茶因山而得名。云雾山区种植茶树的历史十分悠远,早在唐宋时就开始种植,明代已成为贡茶。
云雾山区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这里居住着苗族的一个支系“海(贝巴)(pa)”苗,海(贝巴) 苗不知从何地迁徒而来,因妇女们喜用一种名为海(贝巴)的海洋生物作为背牌的饰物而得名。而关于茶,这里也流传着一个故事:苗族人民很早就种植茶树,这里土质深厚、气候温和,使云雾茶芽叶柔嫩、营养丰富,冲泡后香气四溢。所以除了上贡,各级地方官趁机勒索,“敬茶”数量猛增,茶农无力承担。清朝乾隆年间皇帝又下令征收,在当地苗族老人的带领下,家家户户趁夜烧开水淋茶树,然后对县官说,茶树挨霜冻死了,请免贡茶、敬茶。官府派人查看,茶树果然已死,于是就发文告免了贡茶。苗民抗贡斗争取得了胜利,就将免贡茶叶的文告刻成石碑立于寨中。
从云雾镇仰望村至关口寨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沿着泥泞的山路向山上爬去,行不多远在寨门口看见一个碑亭。茶叶碑高1.1米宽,0.8米,青石凿成,阴刻楷书11行,现存228字,虽历经风雨,字迹仍清晰可辨。碑文称:“查茶树既俱枯坏,并无出产……嗣后该处年年贡茶定数,茶筋及其余所派之茶,准行停止。”
清明节前后是采摘春茶的季节,这个时间若来到云雾山区,会看到山峦上一层层梯田般的茶树盘旋在山间,桃花丛中采茶姑娘在云雾缥缈的山上边歌边采。歌声甜美,茶青飘香,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