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捐赠”史,向国家向人民捐飞机、捐钱捐物,向豫剧事业捐赠了毕生的心血。
她广征博采,吸取戏剧传统之精华;刻意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
她以豫剧《花木兰》风靡艺坛。她的唱腔舒展奔放,吐字清晰;她的表演刚健清新,细腻洒脱。她表演的豫剧《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破洪州》、《大祭桩》、《五世请缨》等诸多剧目几乎家喻户晓。
从艺70多年来,她在艺术上一直表现着炽热的追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已形成众所公认的“常派”风格。
1952年,她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了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9年,她加入中国***,并被选为一、 二、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省文艺界联合会副***、省豫剧院院长等职。
2003年7月,80岁高龄的她接受了凤凰卫视的采访。一个月后,她走进中央电视台,做客《艺术人生》。
她就是豫剧泰斗常香玉。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捐赠”史,向国家向人民捐飞机、捐钱捐物,向豫剧事业捐赠了毕生的心血。
近日,记者走进了她的家――郑州市商城路某家属院。不大的庭院里种植着葡萄、青菜,几盆花卉生机盎然,年逾古稀的她向记者讲起她的人生经历、她的爱人、她心中的遗憾……
在打骂中度过“皮开肉绽”的童年
1923年秋天,常香玉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是当地有名气的豫剧艺人,但后来因为嗓子出了毛病,就在戏班里做一些打杂的事情。
常香玉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跟着母亲要饭度日,三个姑姑都是童养媳,大姑二姑都被人打死了。1932年,父亲为了让常香玉不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
父亲是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解的人,但他认定“戏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经常把常香玉打得皮开肉绽。这样,一直打到常香玉20岁。
经过近乎残忍的磨练,常香玉终于没有让父亲失望,在舞台上崭露头角。1935年腊月,常香玉随戏班闯荡开封,不久便在戏班里唱起了压轴戏。
为了让常香玉积累舞台经验,父亲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什么角色都演:小生、武生、丑角……就这样,年仅12岁的常香玉已小有名气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就有身价了,一个月就能挣八块大洋了。”
在那个年代,唱戏的人地位极低,甚至比乞丐还被人看不起。常香玉虽然很红了,但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很多人称为“戏子”。
常香玉本名叫张妙龄,因为族长觉得他们家族中出了个唱戏的,感到丢人,不准她姓张,死后也不准葬进张家祖坟。后来常香玉遇到一位常老大,拜为义父,改姓为常,常老大对常香玉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样。
常香玉性格极其倔强,倔强成就了她的事业,她不允许自己向任何人低头。一次,有个三青帮头子娶小老婆,要常香玉去唱堂会。常香玉没办法只能去,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这个流氓大怒,要打她,常香玉跳到桌子上,把手里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自杀,后来被人抢救了过来。
唱戏麻烦也多。有一次,两家争着请常香玉演戏,父亲只能答应一家,另一家就用一个手榴弹撂在常香玉的化妆桌跟前。这个时候巧的是她站起来去门口了,另一位演员杨桂云的父亲坐在化妆桌前照镜子,刚坐下就给炸死了。
执子之手,与陈的牵姻
21岁那年,常香玉演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去看,陈就是其中一个。陈当时是陕西宝鸡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任中州小学校长,已有妻室。
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说: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用得不准确,你根本就不了解他,就怎知他眉清目秀,还一定忠厚老实呢?常香玉很欣赏他,虽然陈已有妻子但这并没有阻挡常香玉对他的爱慕。
她决意去找陈,找到陈之后,常香玉让他答应3个条件,答应了就结婚,不答应就走。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唱戏的就看不起她。
对于常香玉提出的要求,陈一一答应,先与妻子离了婚,之后把官辞了。
两个人就偷偷结婚了。结婚后,陈更是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加之陈自幼喜爱戏剧,也很有艺术天赋,开始为常香玉编写剧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
其实可以说,没有陈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
常香玉从小没学过文化,认识陈后才一点点学习看报。为了不让常香玉分散精力,陈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他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
“是帮我帮惯了,所以我什么都不会,除了唱戏,别的都不会,他不仅给我教词还要解释,里头每句词的意思他都要解说。我们家里头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一切事情都不跟我讲,天塌下来的事情也不能跟我讲。”常香玉说。
有时演出,少个角色,陈就顶上去,老旦、小生唱啥像啥。
赴战场慰问,捐赠飞机
在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兵进行慰问演出,马不停蹄,用微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
当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许多姑娘把买嫁妆的钱捐了出来,孩子们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拿了出来,有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献了出来……
“我们也为国家办件事儿吧,咱们就捐献一架飞***。”丈夫愣了半天没有说话,说捐献飞机可不容易。丈夫当时没表态,可暗地里却开始运作,先写了个报告给***府,得到了***府的大力支持。
夫妻俩把存留的金子送到银行兑成钱,汽车也卖了,可还是差很多。于是,他们决定排一出爱国主义题材的剧目巡回演出,用演出获得的利润买一架飞机捐献给国家。
经过半月准备,丈夫一边写一边改,终于排演了优秀剧目《花木兰》。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府和老百姓都很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
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15亿人民币(旧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机。
后来,志愿***司令员得知常香玉的事迹后,专门接见了她。握着常香玉的手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现在,这架战斗机被安放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展出,不少人常把它称为“常香玉号”。常香玉对此予以更正:应该叫“香玉剧社号”,飞机不是我一个人捐的,剧社那么多人演戏……”
守着一生的丈夫
常香玉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最大的磨难是***中的遭遇,可以说险遭“***毙”。
那时,常香玉被长期批斗关押,连父亲临终前都未能去见上最后一面,她还被定成中统特务。
在中,常香玉与丈夫被隔离了5年,只有批斗时才能有幸见到一面,丈夫总说这句话:“你要挺住,你要相信***!”
后,常香玉过上了舒心的日子,与丈夫做着剧作研究、教学育人的工作,事业蒸蒸日上。1987年12月,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励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
但在上个世纪末,丈夫病重。在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去陪伴。“我每次去的时候,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常香玉说。
2000年7月,相伴50多年的陈离别了心爱的妻子,在临去世时对常香玉说:“我一生有你足矣。”从此,陈在写给妻子的诗作中描述的“比翼双飞江湖游,无悔无恨不知愁”的快乐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陈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常香玉说,有这个在,她就可以天天跟丈夫说说话。那间房光线不太好,常香玉一直恋恋不舍守着那套旧房。其实,她哪里是守着旧房,分明是在守着她的丈夫,守着她一生的爱情。
为抗***捐赠万元
直到上世纪末,常香玉热衷公益事业的心并没有减。1998年初,为唤起社会各界对下岗职工的关怀,75岁高龄的她携弟子在河南人民剧院登台义演,所得6万多元票房收入全部捐给“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同年6月,常香玉向“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捐助1万元人民币,随后,她的子女们又联名向基金会捐款两万元人民币。
近两年来,常香玉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了。
2003年4月,***开始肆虐中国。她决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钱捐献出来,把这笔捐款用到河南省的***防治工作上。
一万元钱是节衣缩食攒下的辛苦钱、血汗钱,常香玉和她那一代许多艺术家一样,既无走穴的巨额收入,又不跑着做商业演出,她的个人积蓄和开销全部来自作为一位职业演员的薪水。
捐款送到了河南省红十字会后,有关工作人员经过考察了解到,由于受***影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不能够勤工俭学,经济困难,于是决定将这笔钱用于需要帮助的大学生身上。征求了老人的意见时,她当即表示同意。
可以说,常香玉的一生是“捐赠”的一生,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您这一生一直在不停地捐赠,您有没有什么遗憾?”
常老沉默了很久,说有两个,一是后代没人能完整的把常派唱腔继承下来。另一个就是这么多年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豫剧事业上,忽略了丈夫和孩子,对他们的照顾不够。
对丈夫的愧疚更是一言难尽,“老伴病了好多年,我对他的照顾很不够,我要是能多照顾一点,他现在也许能多活几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豫剧泰斗常香玉的“捐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