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乱世佳人》小说中的主人翁斯佳丽的形象是惟妙惟肖的。作为一个正常人,在二八年华,拥有了自己的爱情,然而不同寻常的是她的爱是两层的,有一层是真实的,另一层是虚幻的,真实的爱是对巴勒特的爱,虚幻的爱是对阿希礼的爱。从结果来看,主人公并未获得真实的爱情或者说爱情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的爱情谈不上真正的爱情,它是虚幻的;然而这场爱情故事过程又是切实生动的,它是真实的。
【关键词】真实,虚幻,斯佳丽,阿希礼,巴勒特
斯佳丽从十六岁登上人生舞台,到二十八岁剩下孤单一人,在这十二年间,她先后嫁过三个丈夫,二度守寡,生过三个孩子,“为振兴家业”,奋力拼搏,成了十九世纪美国的“乱世佳人”。小说中赞扬了她的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一面,然而最为我们所关注的是她的爱情生活,为何在短短的十二年间,经历这么多曲折和复杂,并且世上绝大多数夫妇都是白头偕老的,斯佳丽的爱情怎么了?为什么?人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包括众多复杂具体的人,而人又是社会具体的人。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照此推来,社会与人不能截然分开,但为了本文方便分析起见,笔者姑且将社会与个人分开。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方面分析。
(一)
从斯佳丽个人来讲,生活在塔拉庄园的斯佳丽是奥哈拉家的千金小姐。她最初与读者见面的时候还是一个刚从万叶女子中学毕业出来的十六岁的女孩子,她美丽活泼、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已经学会了怎样精心打扮装媚作娇以吸引男孩儿。这时的斯佳丽“脸上显然糅杂着两种物质,一种是来自母方的纤细,一种是来自父系的粗犷。”这是斯佳丽从法兰西血统的母亲和爱尔兰血统的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遗传因素。但这个时期斯佳丽性格远不只是这两方面她虽然是出身于贵族家族的大小姐。但由于父亲对她的喜爱娇纵。她从小就有了富有男孩儿性格的个性,她爬树、骑马,什么都做,又不服母亲和黑嬷嬷的管教,自己要做什么,谁也拿她没办法,以至于她母亲觉得“要把她教养成一个大家闺秀就是难如登天了”。这样,她的个性得到自由自在的发展。她任性、倔强、高傲自负、贪***虚荣。“人家谈话要是不拿她当作主要的题目,她就不耐烦得很”,而且她“决不能容忍人家爱别的女孩子而不爱她”。当汤家兄弟告诉她阿希礼马上要跟玫兰妮结婚时,她在心里说:啊,这是不真实的!是他哥儿俩弄错了,阿希礼是不能爱她的。像玫兰妮这样一个小耗子一般的小矮个是没有人会爱上她的。看得出,由于天生的丽质,斯佳丽这时已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而正是这种优越感和她的自信、自负使她的爱情成为必然的悲剧。
她第一次看到阿希礼骑着一匹马儿来,她就爱上了他,而且武断地认为阿希礼也是爱她的,所以她就不能理解也不能容忍阿希礼和玫兰妮结婚,她不顾一切千方百计要得到阿希礼,她故意装出一副高傲的神态,并且把野宴上所有的男人都拉过来,弄得他们一个人都神魂颠倒。但是,尽管她耍尽百般手段,阿希礼还是没有动心,依然跟玫兰妮亲密地谈着话。这时的斯佳丽顿如万箭穿心,感觉到一阵剧痛。她恨不得立刻跑过去,将指甲掐进玫兰妮的白皮肤里,直掐得她鲜血淋漓才痛快。这种对玫兰妮的残忍想法正是出于对阿希礼疯狂的爱,同时也充分表现了她的任性自负和狠毒的性格。当阿希礼拒绝她的爱情表白时,她充满悲愤地狠狠地抽了阿希礼一巴掌。为了报复阿希礼,她居然赌气跟自己一点不爱的查理结婚,而且说越快越好。这足见斯佳丽小姐的幼稚和任性。①①
①时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斯佳丽新婚不久,丈夫就去参***作战,不到两个月,查理病死在***营里,斯佳丽成了寡妇。与此同时,她对于爱情的强烈愿望却是有增无减的。她从父亲身上继承下来的爱尔兰人坚忍不拔的素质促使她对阿希礼一直保持坚持不懈的追求,同时由于她的自负、倔强认为阿希礼是爱她的,只不过有玫兰妮在中间挡着。因而她一方面痴情地爱着阿希礼,另一方面对情敌玫兰妮恨之入骨。为了得到在前线打仗的阿希礼的消息,闻闻阿希礼的气息,她竟冒着风险去偷看阿希礼给玫兰妮的信,当阿希礼从战场上回家探亲时吻了她的面颊的时候,她竟幸福得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梦,竟至于去摸阿希礼的袖子,握握他的手以证明自己不是在梦中。当阿希礼结束了探亲期又要返回战场的时候,她想方设法编造谎言从巴勒特手里搞来了一条漂亮的缎子围巾,给阿希礼改成了一根腰带。当阿希礼接过腰带夸奖说很漂亮时,她竟高兴的想这样说:“我是连我的心也可以裁开来给你穿的。”但她终于不敢,只她这样说:“你的事情我什么都可以做。”①她为了阿希礼,为玫兰妮接生、逃离亚特兰大、并且战后照顾他一家。她为了阿希礼,甘愿忍受辛苦,忍受劳累,干自己不爱干的事; 她为了阿希礼,对于死去的丈夫毫不挂在心上, 她为了阿希礼,弃巴勒特的真爱于不顾。
战后为了还清税款,她想到了巴勒特,并且为了钱,要跟他结婚,被巴勒特看穿后,路上遇到了弗兰克·肯尼迪,弗兰克·肯尼迪是妹妹苏埃伦的未婚夫,为了得到钱,她制造了天衣无缝的谎言,施展了惯伎---美人计,残酷地地夺走了弗兰克,然而她却不爱他。弗兰克后来参加***被北佬开***打死了,这时,巴勒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向斯佳丽求爱,生活过得无忧无虑,然而她仍爱着阿希礼,终于在阿希礼生日晚会前,她去锯木厂找阿希礼时,两人谈得投机,投入感情拥抱时,被阿希礼的妹妹印第亚和仆人阿尔奇发现,事情暴露后,她沮丧万分,巴勒特对她已彻底绝望了,玫兰妮不久也去世了,阿希礼说:“我有过许多梦想,但唯有她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唯有她曾经呼吸生存,唯有她不曾在现实面前破灭。”“我离了她就活不下去啦!”
斯佳丽最后彻悟了,“我所爱的只是自己虚构的一尊偶像,一尊没有生命的偶像。我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然后,就爱上了它。当阿希礼骑着马走来时,我见他那么英俊,那么与众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套在他身上让他穿上了,也不管他穿上是不是合身,而且我也不肯看清楚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一直爱着那套漂亮的衣服――而根本不是他本人。”
而此时一直深爱她的巴勒特的心也碎了,用他的话说:“哪怕最永恒的爱也会慢慢磨光的。”他最终离开了她……
斯佳丽也如梦初醒,自己真正爱的是巴勒特,在梦中雾里奔放寻找的那个安全地是巴勒特的肩膀,而不是虚构的阿希礼的外衣……
(二)
从社会原因方面来讲,没落的贵族呈现的最后魅力在阿希礼身上呈现出来,而斯佳丽是一个不自觉的资产阶级,她身上不具有的品质特点使她很向往那种贵族所具有的魅力。
有人说阿希礼不爱斯佳丽,这显然不是事实。应该说,阿希礼对斯佳丽始终有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热情,正如他自己对斯佳丽说的那样:“你是又美、又她、又强壮的,你不但面孔美,亲爱的,实在没有一处不美。”“我爱你,爱你的勇敢,爱你的顽强,爱你的火热,爱你那毫无容情的残忍。你若问我爱你到怎样的程度,那我可以对你说,爱到几乎恩将仇报了,爱到几乎忘记了世界上再她不过的一个妻子了,爱到几乎就在这泥土里跟你无理开了,把你当成……”
斯佳丽尽管不像阿希礼读了那么多的书,但在她与阿希礼相处的过程中,阿希礼所表现的迷恋与钟情,她是能体会、能感应到的,女孩子的直觉是敏锐无误的,正因为如此,当她听到阿希礼与玫兰妮结婚时,她的愤怒中蕴含着一种对自己的感情的被欺骗,被耍弄的抗议与发泄,她决非一个人在那里白日做梦单相思。②
阿希礼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而与玫兰妮结合,当然也因为玫兰妮和他非常相似。但这显然是一种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结合,它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阿希礼对玫兰妮所具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兄妹情谊。这个婚姻一开始就缺乏夫妻之爱的最基本的要素,到后来这种关系更是形同虚设。②
他对斯佳丽说“就算我讨厌玫兰妮和孩子,你以为我能一走了之,丢下他们不管吗?你以为我会让玫兰妮心碎吗?我会让他们去靠亲友施舍过日子吗?斯佳丽,你疯了吗?难道你心肠那么狠吗?你不能丢开你父亲和两个妹子不管嘛。你对他们负有责任,正像玫兰妮和博是我的责任一样。无论你是不是觉得厌倦,他们在这儿,你就得忍受。”
而阿希礼对斯佳丽的爱则完全是一种实实在在以为前提的男女之爱,所以他不得不时时刻刻勉力地抵抗斯佳丽的进攻,逃避着斯佳丽的逼迫,使自己的精神陷入情感与道德极端冲突的***状态,但他又不向斯佳丽断然地否定自己的感情,如前面他自己对斯佳丽所表白的那样,他一直用名誉和牺牲之类的话敷衍着斯佳丽,使斯佳丽一直痴心不必,执迷不悟。而他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斯佳丽慷慨的关怀、照顾、依恋和牺牲,他从未打算以同样的爱回报斯佳丽的爱情。他既不能对斯佳丽以情换情,又不能战胜自己对斯佳丽的欲望,一心不二的忠于玫兰妮,应该说他不仅辜负了斯佳丽的一片痴情,而且也欺骗了玫兰妮的耿耿忠心。
尽管斯佳丽对阿希礼是一种永恒的诱惑,但是在他那个族类里面,“大多数人是宁要荣誉而不要爱的”。因为他们是缺乏热情和血性的退化者。正因为如此,斯佳丽给阿希礼千造成的是一个痛苦的地狱,阿希礼不得不时时刻刻在这地狱中爱着痛苦的煎熬而不能自拔。
虽然阿希礼从未打算回报斯佳丽的爱,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享有斯佳丽给予他的一切,在内心深处,他希望永远占有斯佳丽的全部感情,当他知道斯佳丽要嫁给巴勒特时,他突然像老了几十岁。他说:“假如换了一个人,我是不会这么替你担心的。”“我实在忍受不了你这么优美的本质被他那么蹂躏,我知道你这样的美貌和优雅,是应该配给一个…哦,我一想到他触到了你,我就……”他不能忍受巴勒特占有斯佳丽这样一个事实。
他既不能将自己彻底地奉献出来,又想永远自私地占有,为了维护自己道德形象的完善,他就永远只有那么不明不白、不死不活、不推不就地暧昧地、自欺欺人地活着。
准确地说,不是阿希礼不爱斯佳丽,而是他不敢要斯佳丽,以他那样孱弱苍白的身心,他哪里消受得了斯佳丽那一泄无余的热情和活蹦乱跳的生命,正如他所说那样,斯佳丽具有一个狮子的心。
而阿希礼则是属于那种已经被毁掉的旧世界的一个复杂的机体。他坚守着旧世界的一切,永远在无尽的哀叹中怀念着昔日的一切。他的思想,他的语言,他的恐惧,他的痛苦都是斯佳丽不能理解的,因此他对斯佳丽具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而实际上,斯佳丽不过是在拥抱着一个自己所塑造的幻影,只不过她把这幻影投射到阿希礼这个具体实体身上而已,她爱的其实并不是那个她现实中认识过的阿希礼。
也是因为社会原因使生机勃勃的斯佳丽对阿希礼苦苦追求几年,而且不拘方式,不择手段。
阿希礼是南方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对于南方青年所擅长的打猎、、跳舞、谈***治之类,样样都不逊色。他也不像汤家、高家兄弟,只沉溺于打牌、骑马、喝酒。他把读书、做诗作为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比起那些庸庸碌碌的同辈,他确实优秀得多。再加上倜傥的外表,难怪斯佳丽两年前阿希礼从欧洲游历回来,“自从那一刻起,她就要上他了,就像她要东西吃,要马骑,要温软的床睡觉那样,很简单而无理由地要上他了”。
当斯佳丽自以为爱上阿希礼时,阿希礼对她却“一直都很客气”,而且老是寻么“淡淡的”、“不即不离”的。因而斯佳丽始终不了解他。“她是生平第一次遇到一个复杂的性格”,也是一个“特殊的性格”,正如书中所写的:“正惟他具有神秘性,这才引起她的她奇心来,犹如一个没有锁也没有钥匙的门,可以引起人的她奇心一般。他身上那种不能了解的东西,恰足以使她对他的爱更加深切,而他那种深沉不露的特异追求法,也适足以增加她要据他为己有的决心。”③
阿希礼家累代相传,“凡遇闲暇的时间,都不用来做事,只是用来思想。用来制造种种颜色鲜明的梦,都与现实毫无干涉。阿希礼念念不忘的是过去的生活:“斯佳丽,你要知道,在战争以前,生活是美丽的。我觉得那时的生活犹如一件希腊艺术品,它具有光辉,具有完善,具有齐全,具有对称……我是属于那种生活的,我是那种生活的一部分。”关于阿希礼不敢接受斯佳丽的爱,他也一语道出真情:“无论是人、是情境,凡是过于真实,过于有生气的,我都要避免它。我不愿意这样的人和情境闯进我的生活。就是对于你,斯佳丽,我也是想避免的。因为你太富于生气、太真实,我呢,却偏偏怯懦得很,宁可去找阴影和梦境的。”因而,在选择配偶时,他选择了南方最传统的女性――玫兰妮。为什么呢?用阿希礼的话说:“玫兰妮就是一个最最温柔的梦,而且是我自己的梦的一部分。”③
对于旧制度,旧时代的缅怀,使阿希礼不可能和斯佳丽成婚。他需要的是温柔的港湾,来延续他缅怀旧时代的美梦。而玫兰妮就恰恰是南方一个“活着的梦”。她是南方贵族的“淑女”。南方奴隶主对女性所要求的“美德”,玫兰妮都具有。“玫兰妮年纪虽然轻轻,这个保守的旧社会所珍视的那些美德她却没有一样不具备――贫穷及贫穷自傲,绝不怨天尤人的勇气,乐天、她客、和善,而尤其重要的,就是忠于一切的旧传统”。玫兰妮去了,阿希礼的梦也就破灭了。“哀莫大于心死”,从此以后的阿希礼,只能是一具“行尸走肉”,一个活着的死人罢了。而斯佳丽也发现阿希礼“一钱不值”,才发现自己所苦苦追求的不过是自造的一个“幻影”,一个美丽的梦罢了。“我所爱的那件东西是我自己造出来的,世界上并没有那件东西。”
(三)
那么斯佳丽在梦幻破灭之后,真正爱的人是谁呢?那个人是否也爱她呢?
斯佳丽在梦幻破灭之后,发现她真正爱的是巴勒特,而巴勒特也曾一直深爱着她。
玫兰妮死后,斯佳丽心力交瘁,她失去了一个助手,一个在生活中像母亲埃伦关心她、爱她的人。梦中雾的情景真切地呈现在了她面前,她疯狂地跑着,想找一个安全地。
后来她才认识到自己在梦中一直寻觅的那个避难处,那个一直被迷雾遮住的温暖而安全的地方。这温暖而又安全的地方并不是阿希礼,――哦,决不是阿希礼!阿希礼就像一盏沼气灯,身上并没有多么温暖,他又像一片流沙,一点也不安。这温暖而安全的地方乃是瑞特。因为瑞特有着坚实的臂膀可以把她抱在怀里,有着宽阔的胸膛可以让她把疲倦的头偎依在上面,有着嘲弄的笑声让她对一切事物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这些年来,我一直靠在瑞特的爱这堵石墙上,但对他的爱她却始终没放在心上,正像她始终没把玫兰妮的爱放在心上一样,自以为她的力量都来自她自身一人。今晚早些时候,她已经意识到,在她与生命的多次激烈搏斗中,玫兰妮一直与她肩并肩地站在一起。现在她又认识到,瑞特也一直默默地躲在幕后,爱着她,理解她,随时准备着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在义卖会上,是瑞特看出了她渴望跳舞的心情带着她跳起了弗吉尼亚舞;是瑞特帮助她摆脱了居丧的束缚;在亚特兰大沦陷之夜,是瑞特冒着大火和***林弹雨护送她脱险的;是瑞特借给她钱使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每当她深更半夜从恶梦中吓得哭醒过来,又是瑞特在旁边安慰她――哦,如果不是对一个女人爱到发狂的地步,有哪个男人会做出这些事呢?
“我爱他”,她想着。像以往一样,她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就像一个孩子接受一件礼物一样。“我不知道我已经爱了他多久,但我的确是爱他的。要不是有阿希礼,我早就会意识到这一点了。对于世上的一切,我从来就没有看清楚过,因为阿希礼挡住了我的视线。”
在战时,巴勒特被关进监狱,斯佳丽为拯救庄园勾引他,想和他结婚时,巴勒特说:“我认识不少女人,都比你漂亮,也肯定比你聪明,而且恐怕为人也比你诚实,心地也比你善良,但我只对你一个人念念不忘,真让我百思不解。甚至在投降后的几个月里,我在法国和英国,既见不到你的面容,也听不到你的声音,而却有机会跟许多漂亮的女人接触,尽管如此,我依然时时刻刻想起你,铭记你近况不知怎么样了。”
(四)
正是由于社会原因,以及斯佳丽个人原因,造成了她的爱情生活的坎坷曲折。她的爱有真实的成份,也有虚幻的部分。虚幻的爱破灭了,真实的爱她也没有得到。正如小说中所说:
“对于她所爱过的两个男人,谁都没有真正了解过,所以才双以失去了他们。现在她才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如果她真正了解过阿希礼,她就绝不会爱她了,如果她真正了解过巴勒特,她也就绝不会失去他了。她不禁凄凉地疑惑起来,世界上有哪一个人是她真正了解过的呢?”
参考文献:
[1]邓华.论郝思嘉·邵阳学院学报 2003.6
[2]周明燕.一曲无尽的挽歌.外国文学研究 1997.4
[3]解英兰.一个令人着迷而飘逝的梦.运城学院学报 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