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1篇

2.东兴休闲养生旅游浅探袁珈玲,罗杰文,文国荣,陈耿

3.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的制度供求分析周超

4."十二五"时期广西转方式调结构的若干思考彭新永,昌盛,张卫华

5.转变招商引资项目开发观念和方式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郭田滨

6."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对接的思考王晋强

7.江都服务经济现状与推进跨越发展的对策思考朱先往

8.提升财***干部能力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以铜陵市为例李长源

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贵港内河航运事业李立振

10.货币虚拟化进程的历史考证乔臣,QIAOCheng

11.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葛晋,赵丽娅

12.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创业环境对策分析周劲波,徐路

13.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路径探析乃东燕

14.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岳洁萍

15."土地财***"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王慈航

16.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探讨郭泉良

17.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域人口发展问题研究——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覃双顶,农专文,王文震

18.关于做好邮***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 何燕宁

19.民主的掣肘——波普***治民主学说解析夏金华,XIAJinhua

20.***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作用途径模式研究曾盛

21.从治理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内涵及模式苏敬媛

22.论新闻媒体监督在行***问责中的问题与对策钟银意

23.企业社会责任的***治学分析李春梅,徐会

24.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困境及原因探析蓝强

25.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范式解析赵媛媛,ZHAOYuanyuan

26.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主体道德要求李仁东

27.科学发展观的行***法哲学思考覃铧莹

28.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缺陷对司法公正价值的影响及其矫正谢玲,XIELing

29.水资源安全预警法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姚金海

30.浅析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严倩

31.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与对策研究陈昊

32.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贾宾

33.浅析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胡朝晖

34.潇贺古道区域古代居民变迁原因考韦浩明,WEIHaoming

35.新启蒙运动中的思想自由、理性和新文化建设朱理峰

36.论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话语权的维护赵业丽

37.浅论学习借鉴丰田企业文化的误区与启示孙仲杰,张才国

38.梁启超《战国载记》试析王锐

39.从《还乡》人物身上看哈代的宿命论刘玉倩

40.广西对外电视传播的机遇与挑战——试论创建"广西-东盟"区域性电视频道黄艳

41.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下的发展性评价秦进东,张亿全,QINJindong,ZHANGYiquan

42.当代"市场社会"中人文教育的危机及出路探讨黎珏辰

43.UNESCO开放教育资源白皮书《前行之路》述评张浩,张海震

44.当代中国大学使命的迷失与回归王前强

45.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加强民族观和民族***策教育贺蕊玲

46.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教育的思考朱懿

47.网络文化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负面影响朱庆好

48.经济与社会发展 论高校德育与心理陶虹,莫锋

49.浅论企业教育的微观作用和宏观意义权守荣

50.优化"精神食粮":创建高校和谐的网络文化空间郑楚云,马列,李远登

51.学习型组织理论在高校新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杨维莉HtTp://

52.法学教育的面相与转向——以两所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为对比观察贾媛媛,JIAYuanyuan

53.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禹芳琴

54.论授课方式的一种改革:以朗读授课提纲代替板书陈强

55.以体验教学为主轴思考社区工作课程徐莉

56.浅析大学公共课程中的职业观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刘寿堂

57.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覃雯

58.关于高等教育教材多样化与***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任善于

1.中国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突破口和成本化解载体——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曾永寿,ZENGYongshou

2.马克思生产价格规律新论朱***

3.浅析利用BOT融资方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李德正

4.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运作模式研究朱荣

5.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府管理创新沈建新,安增***

6.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题陆汉民

7.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研究黄少娜

8.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 王文菁

9.税费改革中***府机构富余人员安置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赵和楠,李乐

10.管理会计在现代商业银行中的运用潘森森

11.矿产地质资料的价值和管理对策研究祝君

12.湘南开发中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机制研究唐中明,何湘波,扈兵,TANGZhongming,HEXiangbo,HUBing

13.盐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李菊英

14.深圳市房地产市场2010年上半年走势分析周禾

15.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机遇张君

16.广西中小城市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的可行性研究——以玉林市为例林敬华

17.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制度探索滕明兰

18.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基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李红波

19.五菱动力公司的组织运作***绘制与分析应用刘刚

20.鲍曼的全球化思想探析任东景,RENGDongjing

21.论海德格尔的时间孙业成

22.论儒家和谐社会思想与当代和谐社会理念的内在逻辑及演进沈春梅

23.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阈中的共产主义及其价值向度查芳灵

24.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价值及其实现尹易雯,YINYiwen

25.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马艳青

26.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郝宏杰

27.当前西方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启示梁惟,覃静

28.广西贺州***校部门"三校联办"对***员干部培训的启示谢统真

29.论旅游违约民事责任徐祖林,XUZulin

30.水权运营及水事法律体系的构建姚金海

31.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研究阮丽娟,袁晓文

32.西方行***裁量法治实践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兼论中国学者认知行***裁量的三种模式梁芷铭

33.经济与社会发展 公共权力的法律约束探讨刘翠萍

3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洗钱犯罪风险分析黎宜春

35.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为"环三都澳"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林瑛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2篇

一、社会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

本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发展作为一种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但是作为一种思想、理想和意识形态却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始终不渝地追求着这种理想,但是不时以自己的现实行动对之予以冲击,并在各种偏离之中寻求现实的理想目标。

(一)社会发展是人类的理想

尽管社会发展是当代人的行动纲领和旗帜,但是人类很早就有追求这种进步状态的思想,并针对这种理想所遭受的挑战和裹读做出批判性反应。在东方文化中,儒家的“大同思想”是对人类理想状态的精致描述,可以视为古代关于社会发展的理想,其实现手段是人的道德行为。在西方传统文化之中,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是由“博爱”来粘接的,而资本主义的兴起则无情地摧毁了这座道德大厦。社会有机论者斯宾塞(H.SPenser)则用“进化”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马克思(K.Marx)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基础上,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几十年来,我国几代人大多是在马克思所揭示的意义上来认识社会发展的涵义的。

(二)社会发展是现实的世界性运动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社会发展理念大多是以社会哲学的讨论展开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则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这个运动的兴起至少有两个背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家极力摆脱落后的状态而主要致力于发展经济;第二,发达国家在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新的依附,也带来了贫富两极分化并积攒了社会冲突,而这些是它们始料不及和不愿意看到的。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但贫富悬殊日益扩大,环境污染等社会公害日益严重{从而使西方社会认识到“富裕并不等于幸福”,正是这些未预期后果的出现,才使人们反思以往的发展策略,于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从“传统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第一战略)向“基本需要战略”的转变,发达国家则兴起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社会指标运动。于是新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增长观,社会发展既作为一种意识形势,又作为一种现实的运动在整个世界蔚然成风。实际上,用一种新观念设计的社会发展的兴起还早一些。20世纪50年代初,联合国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设计的社区发展运动就是地道的社会发展运动,社区发展不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而且指出了实现发展的途径。遗憾的是,社区发展运动并未得到世人广泛而充分的关注,而只是作为一种试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

二、社会发展的涵义

(一)社会发展的多层涵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是不同的。本世纪以前的社会发展或社会进步基本上是对人类理想状态的憧憬及描述,由于行为层次的缺失,社会发展基本上是在道德和社会哲学的层次上进行的,也是在人类社会形态的层次上讨论的。现代的社会发展与传统的讨论已有明显不同,它基本上指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发展,是指的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社会性发展,然而它又有复杂的结构。对于社会发展涵义的广狭理解,韩明漠归纳出它的三个层次:第一种社会发展涵义主要指人们的健康、卫生特别是社会福利的增长。第二种涵义是指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发展,如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第三种见解是从社会整体进行考虑的,它指的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不难发现,上述界定是从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即从社会变迁的结构安排上来描述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要谋求社会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这种对社会发展的考虑可见诸于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其中尤以前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计划最为明显,而法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有典型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上述社会发展实际上更多地具有计划、战略等方面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的微观涵义

整体性具有计划意义的社会发展概念对于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对于社会运行方面的纯粹自由主义观点、对关注物质增长的经济主义观点都是一种进步。因为它考虑了一个最基本的命题—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幸福。毫无疑问,当一个国家、社会和地区的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时,我们会认为它在进步、在发展。因为这里展现的是一种整体性进步。然而,我们还应该指出,这种宏观的、整体性的社会发展概念缺乏对社会发展的目的或结果的关注气或者说它没有顾及到社会发展如何落实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社会成员如何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上所述,宏观的整体性社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毕竟反映了一个地区及人口可以享用的成果。但是,当这种可利用的成果还没有被实际利用时,社会发展就仍然是潜在的、被悬空的。这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的成果被人们所享用时,社会发展才是实际的。于是,社会发展就有一个微观化、具体化的过程,即使每一个应该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人真正享受到这种成果。这样,社会发展就有一个分配性问题,即社会、社区中的哪些人可以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享受了多少,这种享受对于他的现实生活和发展意味着什么。在这些方面的改善我们可视为发展,即以人的发展表征的社会发展。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的社会指标运动、生活质量运动实际上是这种理解的表现。人们不再陶醉于国家、地区的一般发展指标,而是注视人们在这种“发展”之下实际得到了什么,及他们对获得物的满意程度。这样,用人的发展与享受,用人对发展效果的占有及感受衡量社会发展就成为必然。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尝试地提出如一I;’社会发展的概念:它是以人的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标志的社会状态。这一概念包含着这样一些预设:第一,社会是为人而存在的,.社会发展应该落实为人的发展和人的幸福;第二,人的发展和幸福既是客观的表现又是内在的体验,它是他的价值观同获得物的综合;第三,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努力实现的,人对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负有责任和权利。同时,对社会发展我们还需有更宽阔的认识:第一,社会发展是人们的合乎人类理想的努力的结果。没有人的努力或能力的发挥,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即使是他人宽宏的赐一子,如果舍弃了自己的努力.也谈不上发展。第二,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只有在同他人的关系之中才能发展自己。因此,社会发展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这样,我们把社会发展同人们的合乎情理的目的和社会利益的努力及对努力结果的分享联系在一起,尽管其中的关系和联系十分复杂。

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近代以来人类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处理通过_L述追溯,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始的统一性和后来产生的对立。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由于世俗主义价值观的增长和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_L的国力、强权***治的昭示作用,使经济增长对于国家、地区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反映在无论计划经济国家还是市场经济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把发展经济置于优势地位,而在相当程度上忽视社会发展。本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的发展计划单列出“社会发展”部分,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重视。随着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和以效果衡量社会发展思路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把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当作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手段,把社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经济发展的保障因素。人们在追逐经济增长目标,但也日益重视经济增长的后果。发展中国家早就提出不再依附的发展理论,非洲国家的“阿鲁沙宣言”则把“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置于价值的中心,而后关于“效率与公平”、“增长与发展”及发展社会学的讨论都在理论上推进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整合。人类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必要性。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毕竟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经济发展以“物”为中心,社会发展则以“人’,为中心。传统的经济学讨论资源的合理配置,关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流通及消费问题,它的视点一直是随着物的流动(原料,加上一,制成品~分配)而转移的。而社会发展一直关注于人,关注于各种现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可以说,除了宏观的整体性社会发展观之外,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论在关注的中心问题方面,还是在手段与目标的关系方面都有某种矛盾存在。只有在整体性社会发展中,二者关系才整合起来。但这里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可以发现,随着新的发展观的出现和日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已见端倪的。金德尔伯格在阐述其“经济发展”的概念时指出,它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尤其是那些收入最低的人,根除民众的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生产的构成,包括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活动;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而不是只及于物少数具有特权的人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以及相应地使有着广大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决定,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厉以宁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问题,指出衡量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志是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的发展。由此我们看到经济学家已将社会发展置于自己的视野之中,他们不单关注经济过程本身,而且关注经济过程、经济效果的社会影响。另外在许多经济项目或称发展项目中,将经济状况的改善和项目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结合起来,已成为基本的项目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至今,似乎可以比较乐观地承认,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基本解决了。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3篇

近几十年来,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等概念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明显增强。(注:在反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世界发展报告》的十几年之后,开始出现评价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报告,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自1990年开始《人类发展报告》。)问题不在于经济增长是否重要。经济增长无疑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物质前提。但是,强调社会综合发展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的模式或质量至少同样重要,因为正是它们决定着经济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即全体人类生存和福利状况的不断改善。

从纵向上说,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轨迹基本吻合,而横向比较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文发展水平也较高,反之亦然。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不是同义语,两者之间不具有完全的对等或比例关系。处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社会发展方面依然存在差别,两者一高一低的例子也不少见。有趣的是,社会发展指标在发达国家往往比较接近,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存在更大差别,包括那些处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

这个观察并不出人意料。有研究表明,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和福利制度,在决定一国人口生存状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发展指标就越有可能落在经济发展指标的后面,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如果那里的收入分配比较平等,同时伴随可行的社会福利措施,它们的社会发展指标往往显著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有的甚至超过比自己远为富裕的国家。在亚洲,常常提到的案例包括改革前的中国和斯里兰卡,它们尽管都属于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但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它们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印度的喀拉拉邦也是一个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突出典型。(注:Jean Dreze and Amartya Sen,Hunger and Public Ac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89;Indi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Opportun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Thomas Isaac and Michael Tharakan,"Kerala:Towards a New Agenda",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ldy,5-12 Augnst,1996;Richard W.Franke and B.H.Chasin,Kerala:Radical Reform as Development in an Indian State,New Delhi:Promilla and Co.,1994.)

本文讨论前计划经济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变动趋势,探讨这些变动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之间的关系。应该承认,判断社会发展不如判断经济增长那么一目了然,原因之一是衡量标准比较复杂。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人口发展,第二部分讨论社会发展,第三部分讨论体制转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是简要的结论。

人口发展指标的变动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先后走上市场化道路。这个转轨过程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对社会经济体制进行了重新安排,引起了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由于各国初始条件、改革战略、具体***策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制转轨的后果差异很大。

首先,各国的经济表现大相径庭,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从经济增长速度看,中国和越南无疑属于最成功的,改革以来维持了较高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反,中亚和中东欧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生产骤然下滑的剧烈痛苦。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先后走出低谷,其中一些国家获得了连续几年的增长势头,另一些国家仍处于低迷状态,但大部分国家都未恢复到转轨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在前苏联地区。

其次,各国人口发展平均指标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动。这些指标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富裕程度,表明人口平均拥有的物质财富,通常表现为人均收入,也反映在例如耐用消费品、住房、食品等人均拥有量以及人均个人储蓄等。(2)能力指标,表明人口的社会平均行为能力,其中首先是预期寿命、死亡率和疾病率等,这些指标对人类生命至关重要,因为人必须首先活着才能有所行动,而在活着的人当中,病弱者比健康者在行为能力上通常受到更多限制。此外,在现代社会,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越来越依靠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普遍教育水平是衡量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3)人口变动指标,例如生育率、结婚、离异等,这些虽然是个人行为,但总体变动趋势往往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折射人口对未来的预期,这在社会处于相对动荡时期尤其明显。

从这几方面来看,各国的变动大体与本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即主要福利指标随经济业绩起伏。以亚洲转轨国家为例,(注:Lu Aiguo and Manuel F.Montes,Pover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ll-Being in Asia During the Transition,Loodon:Palgrave,2002:In Aiguo,2001,"The Impact of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y on Welfare Changes: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sian Transitional Economies",World Economy & China,No.2,pp.46-54;冒天启主笔,朱玲、罗德明副主笔:《经济转轨与社会发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例如中国和越南,随着人均收入增加,与经济资源总量有关的所有指标都得到改善,例如人均热量摄入以及人均消费品、居住面积、公共消费品等。物质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人均预期寿命,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入学率。应该承认,这些方面的变化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总量的变动,无论在中国还是越南,其中某些指标的改善跟不上经济增长步伐,甚至出现种种问题,但就总体而言,还是向前发展的。

中国和越南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大量人口脱贫具有世界意义。过去一二十年间,包括不少转轨经济在内,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贫困人口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整个世界的反贫困成绩无疑更加逊色。(注:UNDP,2002,Human Development Repor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在经济下降的亚洲转轨国家,福利状况或者得不到改善,或者出现倒退,这种情况在东中欧国家也很普遍。一系列数据和和跟踪研究结果显示,(注:UNICEF,Public Policy and Social Conditions,Economies in Transition Studies,No.1,Florence:UNICEF Internatinal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1993;UNICEF,Crisis in Mortality,Health and Nutrition.Economies in Transition Studies,No.2,F lorence:UNICEF Internatinal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1994;UNICEF,Poverty,Children and Policy:Respanses for a Brighter Future,Economies in Transition Studies,No.3,Florence:UNICEF Internatinal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1995;World Bank,From Plan to Market: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6,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Branko Milanovic,Income,Inequality,and Pover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laned to Market Economy,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1998;Lu and M.Montes,Pover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ll-Being in Asia During the Transition,London:Palgrave,2002.)转轨开始的最初几年,中亚和东中欧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人口福利状况急剧恶化。经济下滑越剧烈,人口平均富裕程度的下降幅度越大,生活水平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严重,一个明显的后果是大量人口迅速陷入贫困,使各国在一定时期内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所谓“过渡性贫困”问题。物质条件的恶化还导致教育、医疗等领域资源萎缩,影响人口社会能力的提高。由于经济下降持续时间较短,或者由于***府采取了某些补救措施减轻冲击,一些国家避免了更坏的后果,但另一些国家就不那么幸运了。在俄罗斯,人口预期寿命大大下降,尤其男性人口,由此造成的人口数量减少不亚于一场战争。(注:Giovanni Andrea Comia and Renato Paniccia eds.The Mortality Crisi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尽管各国情况不同,但总的说来,这些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遭受的严重挫折,或者说市场转轨的代价之高,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转轨国家人口福利的变化改变了它们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位置。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1990年以来,中国在人类发展中的排名继续上升。在中亚和东中欧,经济转轨带来的损失使大部分国家排名大幅度下降,其中,俄罗斯和乌克兰1990年以来下降了20个名次,摩尔多瓦和塔吉克斯坦甚至下降了30多个名次,只有匈牙利和波兰的排名有所上升。(注:2002年7月24日在马尼拉关于《人类发展报告2002》的新闻,见"Norway,still First,US Sixth in Human Development",Press Kit,。)当然,这种排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纳入国家的数量、衡量标准等,因此,未必完全反映世界现状,但在转轨过程中,权钱交易、少数人合伙瓜分资源的猖獗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不能不导致大面积腐败。在中国,严重腐败甚至变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公众中引起强烈不满。(注: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各年度版。)腐败是对公平的经济活动、公正的***治运作以及社会安全的嘲讽。难以遏止的腐败为扩大贫富差距推波助澜,削弱公众对***府权威的信赖,冲击社会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基础。

转轨过程还无一例外地带来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结束了转轨国家完全就业的历史,失业成为经济过程中的常规现象。正像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一样,经济增长能够减轻失业的压力,但无法消除失业,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迅速,吸收了大量新劳动力,但城市失业率却不降反升,越来越成为导致城市贫困的重要原因。

市场化过程为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乞丐、、***者、童工、流浪者等这些绝迹多年的人群重新出现。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群面临更多的生存和安全问题。由于他们处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边缘地带,更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牺牲品,他们的生存方式又往往使之游离于正式的社会组织和传统的家庭网络之外,从而得不到任何一方的保护。在转轨国家,边缘人群的存在呈现永久化趋势。边缘人群的重新生成以及包括更大量生活贫困、就业困难者在内的所谓“弱势群体”的出现,最直观地反映了体制转轨所带来的社会分化后果。

当然,在各国***治和社会生活中还有另一类变化,这类发展通常被认为具有积极意义。例如,不少转轨国家在建立***治选举制度方面迈出一大步,同时,所有国家在个人自由方面都变得更加宽松,民间社会或市民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把这些发展看做是社会进步的话,那么,这些进步显然与社会领域发生的其他负面变化并行不悖,它们能否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缩小收入差距中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待观察。

体制转轨和***策

经验表明,转轨过程中经济发展好坏对人口基本福利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人均收入、预期寿命、消除贫困等方面。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人文社会发展的停滞或倒退是经济衰退的必然结果,而较快的经济增长对人民福利带来积极影响。(注:World Bank 1996,From Plan to Market: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6,New York:Oxford Unviersity Press,1996;Marie Lavigne,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t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5.)但是,正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模式)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只有后者才决定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人文社会发展的进步。事实上,人们仍在探索,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惠及社会各阶层,例如在理论界,经济增长能否为社会各阶层都带来好处依然是没有结论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增长能否改善穷人生存的问题上。(注:2000年,世界银行发表一篇研究文章:《增长有利于穷人》,标题指明的这个结论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反对和赞成的意见莫衷一是,例如,反对意见针锋相对地提出,只有平等基础上的增长才有利于穷人。这些争论虽然加深了人们对增长和贫困之间关系的认识,但问题本身并没有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见David Dollar with Aart Kraay,"Growth is Good for the Poor",Economic Growth Research Working Paper,The World Bank,March 2000;"Growth with Equity is Good for the Poor.A Response to the World Bank Report",Oxfam Policy Paper 6/2000,.uk。)

转轨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业绩对某些人文社会发展指标的影响比对另一些更直接、更重要,而在另一些领域,相对经济业绩似乎并不发挥作用,例如,各国普遍存在的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分化加剧并不依赖经济是否增长。事实上,决定这些领域变化的不是增长本身而是增长的***治经济学,即受***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策制约的增长模式。只有在适当的体制和***策配合下,经济增长才能从人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转化为充分条件。

不难看出,转轨过程中的人类社会发展显然与体制转变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计划配置资源,社会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各国都建立了全国利制度。由于计划经济比较强调平等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同时注重采取相应的***策和福利措施实现***府对社会发展的承诺,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服务的覆盖面得以扩大,从而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获得了更大或“超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中国一度被当做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典范,有研究认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在健康和营养方面的变化是出类拔萃的。”见Jean Drèze and Amartya Sen,Hunger and Public Action,p.204,1989,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越南和中亚5个国家转轨前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超过GNP排名的差距,从1到40不等,见Lu and M.Montes,Pover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ll-Being in Asia During the Transition,p.12,2002,London:Palgrave。)

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计划体制中导致人类社会“超前”发展的条件已经改变,原来的一套做法显然不可能继续下去。市场机制既有引发竞争、刺激经济发展的一面,同时具有分化社会、扩大贫富差距的内在冲动。一方面,在转轨国家中,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机制刺激经济发展的功能在各国表现不一,不少国家仍在等待它带来“奇迹”;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社会分化功能却已经表露无遗,到处形成了不平等扩大的新局面。

扩大的不平等不仅反映在收入差距上,而且反映在影响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其中,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是最基本的要素,是其他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转轨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的变动,都或多或少地与不平等状况联系在一起,例如,在犯罪这个异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仍不难找到贫富差距 或不平等的影子。

在市场体制下,既然市场机制本身具有扩大收入不平等的倾向,而不平等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那么,依靠市场运作本身就不会改变这种局面。加以矫正的力量只能主要来自社会、来自***府的社会经济***策。

实践表明,在建立市场体制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策和福利体制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中亚和东中欧国家,人口福利状况一度出现大幅度倒退或停滞,除了由于经济不景气、***府采取措施削减福利开支之外,国家从福利责任中有意识地全面后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甚至在经济增长的转轨国家,***府也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在提供、管理甚至协调社会福利和保护措施中的作用。

国家从社会领域的全面退却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原来完全依靠国家预算支持的学校、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机构面临很大困难。国家经费不足导致教育和医疗服务体系迅速衰落或者服务质量下降。非国有社会服务部门虽然有所发展,但无论就覆盖面还是作用而言,都难以取代原有的社会服务网络,而由于服务价格昂贵,尤其无助于维持或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同时,由于社会服务部门在这些国家通常属于低工资部门,国家退出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部门的差距,使大量福利部门工作人员外流,甚至干脆流到国外,后者在越南和一些中亚国家一度比较突出。(注:Asian Development Bank,Arnual Report 1995,pp.27-28,1996,Manila:ADB.)

国家预算减少对福利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原有的福利体制对国家预算的依赖越大,影响就越大。但是,两种体制切换的机制仍然是重要的,在经济同样出现大幅下降的地方,一些国家的福利状况相对好于另一些国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的***府在削减福利方面采取更为谨慎的做法,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尽可能地维持原有体制下的保障措施,从而避免了人类发展可能遭到的更大损失。

但是,总体来看,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转轨国家的社会***策普遍落后于经济和体制变化,因而,无论各国经济业绩如何不同,各国人口所享有的福利保障都不同程度地呈现一减再减的趋势。在中国和越南,农村社会安全网随集体体制一道解体之后,很长时间未能建立起替代机制,广大农村人口长期缺乏任何形式的社会福利保障和保护。福利保障制度方面的缺陷,正是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在某些方面滞后或未能跟上经济增长步伐的重要原因。

转轨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市场体制的过程中,国家作用的重新限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府在福利领域无所作为或者主要着眼于削减国家福利支出,把社会发展问题长期置于经济目标之后,而指望经济增长或市场机制自动提供解决办法,要维持和扩大人类进步成果是非常困难或不可能的。社会领域的改革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国家在这个领域的作用,***府即使不扮演社会福利惟一或直接提供者的角色,也应该承担起推动和协调福利体系发展的主要责任。

总之,如果转轨过程中的社会***策着眼于削减福利和社会保护,或者主要着眼于推向市场,而不是努力建立覆盖面更广、更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增强能力的平等权利,这些国家的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结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社会大变革,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注定会引起种种矛盾、断裂,甚至造成剧烈社会震荡。在转轨国家中,比较成功的如中国和越南,因取得了长足经济增长而减轻了转轨可能带来消极后果,但即使在这些国家,市场机制和经济增长也并没有提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答案。

以上讨论指出,虽然经济增长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福利的改善创造了物质条件,但社会发展并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地水涨船高,因为把经济增长转化为社会发展需要一系列条件,包括经济社会体制、经济增长模式、社会***策等,而在***府主导的转轨过程中,决定***策导向的发展思路发挥很大作用。

目前,转轨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二是如何克服收入不平等扩大问题,后者已经越来越成为这些国家人类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不平等的迅速扩大,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主导思路有关,那就是发展经济、效率优先的思路,平等往往至多被放在“兼顾”的位置上。这种思路相信,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效率。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储蓄导致增长,认为由于富人比穷人具有更强的储蓄边际倾向,收入分配结构向富人倾斜将提高储蓄率,从而导致经济迅速和持续增长。(注:Nicholas Kaldor,"Altemative Theories of Distributio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23,No.1,pp.83-100,and 1978,Further Essays on Economic Theory,New York:Holmes & Meier,1956.)但是,这个理论受到很大质疑,尤其近年来,由于拥有更多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和经济计量分析的改善,一些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减少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不是相反。(注:Alberto Alesina and Roberto Perotti,"Income Distribution,Political Instability,and Invest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0,No.6,pp.1203-1228,1996;Nancy Birdsall,Thomas C.Pinckney and Richard H.Sabol,"Why Low Inequality Spurs Growth:Savings and Investment by the Poor",1998;Klaus Schmidt-Hebbel and Luis Servin,"Income Inequality and Aggregate Savings:The Cross-Country Evidence",both in Andris Solimano ed.,Social Inequality:Values,Grouth and the State,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pp.68-81 and pp.82-119,respectively,1998.)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大量人群缺乏支付能力,压抑消费品市场需求,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供需失衡,从而制约生产力发展。总之,到目前为止,即使在主流经济学内部,关于增长和不平等的关系,无论在实证还是分析基础上,都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并不能做出贫富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把效率和平等对立起来,尤其以经济增长为由牺牲平等的观点,是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的。但在现实中,这种信仰似乎严重影响着转轨国家经济社会决策的思路,因而,我们才会看到,转轨国家的贫富差距在各国***策放任下变得日益严重。

同样的发展思路往往把解决贫富差距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增长上,但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会自动减少收入不平等,例如,南非和巴西的人均收入相当于中国的2~3倍,而这两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仍然比中国高出许多,是目前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注:巴西、南非和中国的人均GDP(按PPP即购买力平价计算)在1999年分别为7037、8908和3617美元,而基尼系数分别为0.591(1997年)、0.593(1993~1994年)和0.403(1998年)。见UNDP,2001,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1,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41-144,pp.182-185。)历史表明,没有社会力量的能动作用,收入不平等从来不会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自动减少。***策制定者应该抛弃这种想法,即一个国家能够依靠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或者***府能够等待一定的时机来面对这个问题。(注: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虽然基尼系数迅速上升表明贫富差距问题严重,但并没有超过社会的承受能力。在不能对所谓“社会承受能力”做出科学判断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完全缺乏依据的,作为指导***策的思路可能是危险的。) 解决贫富差距的难度非常大,任务非常艰巨。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消除甚至缩小不平等从来就是最困难、最棘手的难题之一,除非发生激烈的社会***,没有任何国家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要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把扭转不平等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作为一个紧迫任务提到***府的议程上来,采取必要措施,积极有效地推行矫正***策,并准备为此进行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无疑,对转轨国家来说,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收入不平等是一个新的课题,即使决心已定,方向明确,也仍然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才有希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山东省;经济规划;***策建议

中***分类号:F014.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东地处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能源基地,制造业基础雄厚。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攀升,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投资消费拉动作用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社会民生建设、节能减排和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当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分析山东省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以后山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关经济规划的理论阐述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所以构建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的空间很大,它融合了博弈论、组织论、信息论、实证主义、机会主义和集体决策论等。

系统论认为国民经济是一个由多产业、部门、地区和环节构成的复杂的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形成经济控制,保持经济系统原有的状态,一旦发生偏离,就要使它复原,把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整体的体统,把握整体、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工业化理论认为如果将整个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划分,并将每个时期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那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过半;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于1997年把1970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

二、山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山东省经济已具相当规模,产业体系更加完备,跨越提升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坚实;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更为强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山东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1]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2011年山东省***府工作报告[N].大众日报,2011年2月13日.][1]。“十一五”时期,山东的发展进程极不平凡,全省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和3万亿,2010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地方财***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79.1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1.6亿元,年均增长18.9%;进出口总额1889.5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63.9亿美元。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

财***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5亿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支出总额的5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3.2%、12.2%。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万人。解决了5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400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3、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逐年改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趋于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山东省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因此,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带动转变;扩大消费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看,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一体”带动、“两翼”齐飞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将是山东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山东省要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的新形象,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府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府未来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致力于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有效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就业机制,降低失业率,促进充分就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面广、层次多、持续性强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现有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修正,使人民成为医保的真正受益者。

四、山东省经济发展规划的措施建议

(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和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以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策为保障,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品牌导向;(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搞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创收能力;(5)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二)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是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三)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并重,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

服务业是山东省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载体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较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发挥山东优势,推动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5篇

准确研判发展形势:

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未来5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同时,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明确提出发展原则: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证

就怎样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提出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的领导。这六大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的***中央治国理***的基本原则。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既彰显了我们***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基本原则,也凸显了改革发展成果要与人民公平共享的基本宗旨。

“这六大原则,是我们***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行***学院教授许耀桐说。他认为,原则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准绳和规范。《建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原则”的总结和提炼,深刻反映和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保证。

清晰确定发展新目标:

符合国情、贴近百姓、问题导向

《建议》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指出,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这次《建议》提出了这五个方面的新目标要求。这些发展目标的设定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符合国情。深入分析国内国外发展环境,既充分考虑“十二五”发展的延续性,又与时俱进丰富了目标内涵。第二是贴近百姓。目标要求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的目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也是各级***和***府需要做的、使人民群众看得见、能受惠的实事。第三是问题导向。《建议》在目标设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问题,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这些目标都体现了问题导向。

重点完善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建议》指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着重强调发展保障:

发展是***执***兴国的第一要务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治水 旱灾 经济发展

中***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28-02

1 从湖北的历史上看,不治水、治不好水就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1 湖北历史上的水害频次及造成的损失

据历史记载,千百年来,湖北省境内水、旱灾害频繁、严重,特别是利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的中南部平原,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洪涝灾害经常发生,其间也常有干旱。据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统计,从公元前3世纪至1949年的2200年间,湖北境内发生范围在州、府或5县以上的洪、涝灾害337次,平均15年1次。1949―1995年的46年间,湖北全省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8次(1949年、1954年、1964年、1969年、1980年、1983年、1991年、1995年),平均不到6年1次;而洪、涝、旱灾发生的频次越到近代越频繁,灾害损失越严重。

1931年7月―8月发生全流域型大洪水。长江干流自湖北石首至江苏南通,沿程溃决漫溢354处,城陵矶至汉口一片,汉口市内行舟,汉口站最高水位28.28 m,为186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湖北70个县中就有50个县受灾。整个江汉平原一片,洪水浸泡达3个月之久。死亡14.5万人。

1935年7月3至7日,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暴雨,暴雨区位于清江、三峡区间下段小支流及汉江中下游地区。鄂西五峰站实测最大五天雨量1281.8 mm,为中国著名的大暴雨之一。潜水、沮漳河、汉江均发生特大洪水。汉江中下游堤防溃决,两岸一片。长江荆江段,由于干支流洪水遭遇,宣泄不及,决口20余处,荆北一片。此次死亡14.2万人,损坏房屋40.6万间。

1948年湖北春夏***雨,内湖水位增高,低洼田地多被淹没。大汛期间,江、湘并涨,汉水继之,致中游洪水泛滥。全省受灾30多县,农田55.3万公顷,人口370余万人。汉口最高水位27.03 m,为80年来第三次超过27.0 m。

1954年7月18日武汉关水位突破1931年的28.28 m的历史最高水位。虽然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长江、汉江多处溃口和扒口,荆江大堤沙市水位仍达44.67 m的历史最高水位,而且超44 m高水位持续半月之久。武汉关8月18日最高水位达29.73 m。“全省因灾死3.3万人,死耕畜16000多头。倒塌民房220多万间。浸湿和冲走粮食690多万斤,国营商业财产损失2134062万元合作部门损失1465468万元。9所中等学校房屋全部倒塌,14所部分倒塌。小学校舍遭毁的占灾区原有校舍总数的50%以上全省受灾田地2223万余亩占全省总田亩35%强,受灾人口10347000余人,占全省总人口35%强。”

1998年长江流域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频繁。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最多,仅7月11日间歇一天。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共出现74个暴雨日,其中大暴雨为64天,占暴雨日总数的86%,特大暴雨日为18天,占暴雨日总数的24%。湖北省有66个县(市)受灾,受灾人口3688万,死亡345人。农作物受灾254万公顷,绝收58.8万公顷,倒塌房屋122万间。全省有545个民垸堤溃或扒口行洪,淹没面积20.4万公顷,涉及受灾人口545万。被水围困589.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77.8万人,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武汉市7月21至23日的特大暴雨,导致武汉三镇一片,被淹面积46 km2,占总城区面积的1/5,渍水1.3亿立方米。

1.2 历史上的旱害频次及造成的损失

湖北的旱灾也十分严重,从1470年到1948的479年间发生重大旱灾26次,平均18年一次,从1949年到1990的41年间发生重大旱灾12次,平均3.5年一次,从1990年到1998的9年间发生重大旱灾4次,平均2.2年一次,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损失也越来越大。

1988年旱灾,全省受灾面积269.8万亩,粮食减产30亿公斤,棉花减产1.7万吨,受灾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1%以上。

1998年鄂北地区干旱严重,379.3万亩减产或绝收。

2000湖北省大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旱,鄂北地区的旱情是“重中之重”,夏收作物大幅减产,春耕春播严重受阻,农业经济损失66亿元多。

2011湖北全省遭遇冬春连旱,降水量50年来最少,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87县(市、区)989万人受灾;6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1800万亩,其中绝收3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武钢2009年的利润76亿元相当。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次水灾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的直接破坏。一次旱灾,不但可以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使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还能够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能够给湖北这个特殊的省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管子说:“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为大。”,管子所说在湖北表现尤甚,不治水或治不好水将直接影响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2 从湖北治水的实践上看,治水、治好水就能产生减灾效益

1998年,湖北省受灾最严重的为例,据不完全统计,98湖北水利工程抗灾减灾效益就达1009亿元,2012年武钢的利润为17亿元,抗灾减灾效益接近60个武钢2012年的利润。

2007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宣布,经过初步测算,今年入汛以来全省水利工程设施共减少淹没耕地980.5万亩,减少受灾人口736.3万人,避免34座城市进水,实现减灾经济效益159.7亿元。2007年减灾经济效益相当于2012年武钢的利润的9.2倍,显示了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洪减灾和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巨大作用。

2008年湖北省气候异常,4月至8月频现13场暴雨洪水,有4个站点的降雨强度超过百年和450年一遇、25年一遇或者为当地历史第一;有近千条河溪突发山洪,沮漳河等9条主要中小河流多次现峰,有的超历史最高0.05 m;先后有1590座水库、17座水电站水位突破汛限,省内四条主要湖泊水位超汛限最高2.02 m,其中长湖超保证0.03 m,为历史第三高。防汛工作初步总结中获悉,今年该省在抗御多场次暴雨洪水中,通过人力防守和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设施,保护了下游21座县级以上城市、223万亩农田和16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举解除了沿岸125家大中型企业、50万亩农田和5万居民用水污染,维护了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与近十年洪涝灾害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值、死亡人数均值相比,分别降低约30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防洪减灾社会效益达83.7亿元。防洪减灾社会效益相当于武钢2012年17亿元利润的5倍。

2010,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评估报告显示,在抗御今年洪涝灾害中,堤防防洪减灾效益达248亿元,全省水库保护了下游337万人、52.5万亩农田、13座县城的安全,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泵站通过田湖统筹排涝,减灾效益296亿元,解除了1850万亩农田渍涝,占受渍涝威胁2399.5万亩农田的77.1%。全省水利工程设施防洪减灾效益高达652亿元,相当于武钢2012年17亿元利润的38倍。

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历史性地减轻了湖北的防洪压力,带动了钢结构桥梁、升船机制造等新型产业的等一批重点企业崛起,促进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2010年7月,流量达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进入三峡水库。这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的最大一次洪峰,峰值流量甚至超过1931年、1954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峰。三峡水库削掉了每秒3万立方米的洪峰流量,当年累计拦洪260多亿立方米,防洪经济效益266.3亿元,相当于武钢2012年17亿元利润的15.6倍。

从以上各年的防洪减灾所产生的效益看,治水就能够减灾,就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就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3 从湖北的地貌特点和社会经济布局上看,治水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3.1 湖北的地貌特点

湖北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向南敞开,约成一个形似马蹄的不完整的盆地。其中西部山地为武当山、荆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一般海拔千米以上,最高点神农顶3105 m,为华中第一高峰;北部有大洪山、桐柏山,东北部是大别山,东南部为幕阜山、九官山,一般海拔500 m以上,高峰在1500 m左右。长江从四川巫山入境,自西向东,沿湖北中、南部,过阳新、黄梅后进入江西、安徽,在湖北境内流程1046 km;汉江从陕西白河县入境,自西向东,纳丹江后折向东南,于武汉汇入长江,在省境内流程864 km。在长江、汉江交汇前的三角区域,形成一个3万多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称之为“江汉平原”。据匡算,全省海拔400 m以上的山区面积占全省总自然面积的56%,50 m以下的平原湖区面积占20%,山区与平原之间为丘陵岗地,面积占垒省总自然面积的24%。4300余条长度在5 km以上的中小河流,一般都从山区发源,从南、北、东、西向长江、汉江和中南部的平原湖区汇流;史称湖北为“千湖之省”,就因省境内中南部低平,四周中小河流汇注于此,壅塞成千百个积水洼地,形成“水袋子”之故。

3.2 湖北社会经济布局

正是这极易遭受洪、涝以及干旱之灾的平原湖区及丘陵区,由于取水较易、交通方便以及其他有利条件,历来成为湖北***治、经济、文化之中心。省会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交汇之处,黄石、荆州、宜昌、襄樊、鄂州等重要工业城市,和武钢、江汉油田等大型厂矿,都分布于两江畔胖;全省2/3以上的人口都在这一地区生产活动,70%的粮食、80%的棉花都生产于这一区域;京广、汉丹、武南铁路和宜黄高等级公路等交通干线,都从这一区域通过。一旦遭灾,损失就十分惨重。

从以上可以看出,治水不但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确保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更是解决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治水始终关系湖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治水就成为湖北人民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扭曲的***绩观 社会进步

中***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41-02

近年来,房价日益成为众矢之的,人们见面打招呼早巳由改革开放前的“吃7吗?”改为“买了房子吗?”。与持续增长的GDP相时照的是环境污染、国民财富的流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下降。

一、解构GDP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的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RichardStone)在其撰写的《国民收入和支出》中给出著名的GDP支出法公式:GDP=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府与企业的投资+消费支出。但是,一些地方GDP挂帅已然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片面追求顺差带来环境污染、财富的流失、创新精神的丧失与外汇储备的风险;促进消费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堵城”与无谓的浪费;为促投资而降低存款利率实际上是在劫贫济富,投资腐败,造成浪费与环境污染――与大兴土木伴随而来的尘土飞扬危害居民的身心健康,拆迁自焚频现。出现“楱爬爬”、“垃圾桥”、“胶水桥”,无谓地重复地挖地没有创造财富,反而破坏生态……

1、片面追求顺差,带来环境污染与财富的流失。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为追求GDP而扩大出口与对外资的种种超国民待遇,不但使得某些既得利益者得以廉价地使用土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剥削农民工,造成财富的流失,透支了劳工权益,而且透支了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ESI追踪21项环境永续的元素,包括自然资源、过去与现在的污染程度、环境管理努力、对国际会共事务的环保贡献,以及历年来改善环境绩效的社会能力。2008年,在全球149个国家中,中国的ESI指教位列第105名。

更有甚者,依赖于贴牌的加工模式导致创新精神的丧失。同时,巨额的外汇储备累积了极大的风险。外资企业是出口的主力***。亏损外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许多亏损外企的投资增长率近几年平均每年30%―40%。通过转让定价使税款损失1000亿元。而一些地方***府部门缘于***绩需要却引资热度不减。吸引外资本是为了提升内企技术水平,而国内企业普遍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状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只有2.6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8.8‰我国对外专利申请量与我国对外贸易总量明显不相称。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各国向我国每出口1亿美元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22.1件,而我国向欧盟每出口1亿美元申请发明专利却不到0.5件。

2、一些投资领域的腐败,造成环境污染。为了促进投资而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必须降低存款利率,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存款居民很可怜。笔者认为:双低利率实际上是劫贫济富,是在掠夺储户的财产。

房地产捆绑了地方***府的公权、金融部门的扶持以及百姓的切身利益,从其诞生起就过多地享受了***策的扶持、垄断交易权利。为一些地方***府和地产商谋取暴利,这样的交易不是充分竞争的产物,因而不是市场经济,已然偏离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一些地方***府和房产商的交易是拿人民的权利和人民的利益进行博弈,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楼歪歪”、“楼脆脆”层出不穷,征地、拆迁引发了一连串的和极端暴力事件。长远来看,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高潜藏危机――畸形的经济结构挤压其他消费和相关产业。是要一时的繁荣。还是要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能源与之匹配。科技部石定寰秘书长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国家。煤的利润越高,企业越想加大生产,结果就越导致事故发生。由于燃煤等带来的污染,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等5市名列世界污染严重的城市之列。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行业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则高40%。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西部畅想低碳: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特别报道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现在中国每年新建的建筑面积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中国的建筑能耗占中国全社会能耗总量的40%,年产数亿吨建筑垃圾,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而中国新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132年,美国的建筑物寿命也有74年),商品房的产权70年比其平均寿命还长40年。中国很多地方的城市规划随意、短视、混乱:一些地方领导换一届,规划就调一回;设计缺陷,开发商为谋取个人利润最大化而牺牲建筑的某些功能;盲目拆迁、新建筑屡屡被拆都是建筑短命的要因。

二、仅有GDP无法反映国民幸福与社会和谐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鲜明的区别。从内涵上看。经济增长内涵较窄,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既有数量的概念又有质量的概念。从因果关系上看,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而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如果没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可是,即便有了经济增长也未必会有经济的发展。为了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经济的增长,但是应该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速度。

2、GDP与社会发展。首先,GDP只不过是经济学人杜撰出来,用以评价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却被某些官员奉为圭臬。GDP的高速增长不等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其次,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再者,即便有了经济的发展,也不一定就会带来社会的进步,相反。对GDP的疯狂追求更有可能造成社会的退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证明了只有民生改善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3、工业污染严重。我国16个省区2.7亿人口遭到沙尘天气的侵袭。2010年悉尼碳农业大会说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的速度高57倍,退耕还林赶不上土地沙化的速度。地质调查部门实施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显示,国土面积13%的土壤存在污染。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频发镉、汞等重金属中毒问题,贫困农村和边远地带受到砷、氟等

地方病的困扰。2004年湖南浏阳市一化工厂周围树木枯死、两住村民因镉污染中毒身亡。陕西风翔县一冶炼公司铅污染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湖南嘉采县一炼铅企业引发250名儿童血铅超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说,我国大部分的重金属污染来自于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及后期产品加工企业。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后,修复的治理技术非常复杂,成本也非常高。国家环保总局一项调查显示,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自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苯污染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超过140起水污染事故,平均两到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黄河的污染情况不断加重,干流近四成的河段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长江的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一些欠发达地区,把别人淘汰的东西当作发展经济、实现***绩的“法宝”。环境污染的幕后“推手”是错误的、有害的***绩观。环境污染在损坏人们健康的同时也破坏社会的和谐,环境污染祸及当代也殃及子孙。

4、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GDP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无论是IMF还是WBG的2007年按PPP计算的人均GDP,中国都只位于世界第99位,但是奢侈品消费居然占世界第一。为追求GDP而扩大消费可能造成无谓的社会财富的浪费。

近十年的中国,无论是地区、城,还是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已经突破合理限度。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据统计,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比已达到3.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企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财富到了少数企业和少数人手里,很容易滋生马太效应。将社会卷入恶性循环。分配格局扭曲失衡不但影响个人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效益。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不患寡而忠不均,如果劳动不能致富,勤劳难以生存,何谈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以垄断和“身份”为代表的“权力分配”格局必然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贫富分化会严重威胁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必须将缩小贫富差距问题列入官员***绩考核与问责的目标。不断健全国家分配体系,在一次社会分配比例中提高居民工资水平、增加劳动者报酬,取缔非法收入、抑制灰色收入。要利用公开透明的税收制度调节二次分配,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保投入、发展慈善事业,使百姓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使低收入群体获得生活保障,逐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三、改革考核指标,重视民生与社会和谐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以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问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我国的企业已经甩掉了办社会包袱,当企业从办社会负担中解脱出来之后,国家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功能。但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一些地方有意或无意地牺牲社会公共利益来保障GDP的增长。教育产业化、医疗卫生市场化、房地产市场化造成新的社会问题。GDP主义盛行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被商品化和货币化,GDP主义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7年数据的基础上编制,2009年10月5日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HDI涵盖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HDI位列第92位。

一些地方错误的***绩现已到了“血铅中毒”的程度。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不惜牺牲环境,其根源在于扭曲的发展现与***绩观。笔者认为,给“中毒”的***绩观消毒的关键在于从源头“治污”――改革考核***绩的传统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让公众对环保的监督落到实处;考核人文发展指数、幸福指数、和谐指数。

[本文为江大人文社科基金:《基于波动非对称性的中国股市监管研究》JDR2010007]

参考文献:

1.产值能耗世界最高,中国节能任务重,省略.2003.7.22

2.中国国土面积13%土壤存在污染.中国新闻网,2010.3.28

3.汪永晨:沙尘暴源头不确定难治理凤凰卫视,2010.03.24

4.汪永晨.西南大旱,三个人为因素不可忽视,凤凰卫视,2010.3.27

5.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连降22年.省略.来源:广东卫视.2010.5.12

6.石齐平.GDP概念.未反映中国收入分配差,距2010.1.1

7.吕宁思.GDP主义将中国社会领域商品.化.2010.2.4

8.***绩观的“血铅中毒”最可怕.中国青年报,2010.3.21

9.守住贫富差距红线,就是守护社会公平.中国经济网,深白.2010.5.11

10.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经济参考报,2010.5010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8篇

未来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但并不会大起大落,会保持平稳增长,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5%-8.2%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未来10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第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剧带来的商机。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一直不尽合理,小散差乱,原因是缺少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甚至逆淘汰,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在目前大背景下,各类企业都现了原形,彼此彼此、好赖不分的假象暴露无遗,企业分化加剧,被迫退出市场的企业为急于进入的企业提供了绝好条件。这正是国内各个行业、有作为的企业收购兼并或强强联手、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

第二,国际市场重新洗牌带来的商机。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或陷入困境,让出了繁荣时期很难得到的极大市场空间,使得国际市场进入的门槛大为降低。而国际化的资源重组加快,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基础行业及其把持企业大为弱化,这些也将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地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

中国应该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彻底结束在国际市场总是消极被动地被别人利用的时代,切实把讲了多年的“要有效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首先是利用好国际市场”这句话落到实处。一是应当抓住机遇大举采购原来拒绝转让的核心技术,引进高新技术和相关人才;二是大举采购储备大宗商品,例如石油、矿石、粮食,并巩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主导权、话语权;三是通过收购兼并跨国工商企业集团,加快在全球布点,建立粮食、原油、矿石等大宗产品的海外资源基地。

与此同时,要构筑中国主导的分销、采购网络渠道,推出中国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品牌,并将已有的自主知名品牌实现国际化延伸,扩大中国在全球经济影响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期可靠的有利局面。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显示,自主采购分销渠道和自主品牌同样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只要掌握命脉就能把利益留住,把利润大头留住,把生态环境留住,而不再流失。当然,海外投资要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投资环境、文化背景和本土化策略。

第三,产业影响力是最大的商机。以纺织行业为例,对纺织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信心,国民经济和民生对纺织行业的高度依赖,这就是影响力。要保持冷静、保持信心,切忌盲目跟风。纺织行业已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微利时代,要利用调整时期加快向以相对指标为主导的内涵化发展方式转变。改进流程、缩短流程,实行精准化战略。以信息化、精确化采购为主导,打造多方当事人参与的供应链,从粗放流程向精细化、精确化转变。企业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需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办好两件具体事。这两件事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有所收获。

一是流程创新。目前企业流程粗放、跑冒滴漏、周转缓慢、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情况十分普遍。对此,要做好“流程创新”这件具体事。即凭借信息技术,开展精确化采购、降低库存、科学促销、加快周转、降低成本的试验和调研。

二是细节创新。目前纺织行业要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关注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切实真正放下身段、做到换位思考。对此,要做好“细节创新”这件具体事,即认真全天候跟踪研究所有顾客群购物消费的行为、心理和缘由,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包括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询问、每一个抱怨等等。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每一个细节,切实把“转变服务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能,讲求服务效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是应对严峻形势,要充分认识先行指数研究的重要性,采取领先一步的反周期措施,为后危机时代做好前瞻性的各项准备。目前各行各业的预测和宏观调控方式已经过时,所采用的“过去时数据”“现在时数据”两类指标已经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必须将预测和调控建立在“将来时数据”指标的基础上,如国民经济PMI、本行业PMI等等。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9篇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在全国地位上升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先扩大而后缩小的态势,2005年以来差距缩小态势尤为明显。四大地带经济总量占全国(为各地区加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反映了这一情况。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先由2000年的17.1%下降为2005年的16.9%,但2006年后呈现持续提高态势,到2010年达到18.6%,10年间总体为上升态势。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同样为先降后升,由2000年的20.4%下降为2006年的18.7%后持续上升,2010年为19.7%。与之对应,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先升后降,由2000年的52.5%上升为2007年的55.7%后逐年下降,2010年为53.1%(参见***1)。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相近,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10.0%下降为2010年的8.6%。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比重的提升主要是因其生产总值的增速更快。

(三)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2005年后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加快,各大地带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扭转了2000年后扩大的局面,开始呈现缩小趋势。如表1所示,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为156.5%,2004年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为159.8%,之后逐年下降,2010年下降为142.2%。中、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的比值则先降后升,2003分别下降为近10年的最低值65.7%和59.2%,之后逐年上升,2010年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4%和69.0%。2000年后,省区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异系数保持上升,2004年有所下降后继续上升,但在2005年后持续下降,2010年为0.44,已明显低于2000年时0.57的水平,表明本世纪10年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已缩小。

(四)沿海-内地之间差距缩小是主要因素锡尔(Theil)系数可将地区差距分解为地带之间和地带内差距。计算锡尔系数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沿海和内地差距缩小所带来的。反映地区发展全部差距的曲线与变异系数反映的态势大体相同,即在2004年时有所上升,之后基本为持续下降态势,2010年全部差距的锡尔系数为0.037,明显低于2000年时0.050的水平,反映了我国地区差距缩小的态势。

二、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未有明显缩小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仍有所扩大与2005年相比,2010年西部地区普通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书量有所提升,但生师比仍在提高;中部地区生师比虽然没有提高,但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书藏量则有所降低;中西部地区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的台数则均略有下降。从小学教育看,与2005年相比,2010年中部地区小学生师比仍在提高,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的台数和生均***书数量则有所下降。分城乡来看,四大地带在教育软、硬件方面的差距不尽相同。以生师比代表教育的软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相比县镇之间的差距大于城市和农村。2010年普通初中生师比东部县镇比西部低2.3,而东部城市比西部低2.0,东部农村比西部低2.2。以生均校舍面积代表硬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相比城市间差距大于县镇和农村差距。2010年普通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东部城市比西部高4平方米,东部县镇比西部高2.2平方米,东部农村比西部高2平方米。

(二)区域间医疗人员方面差距明显与2005年相比,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方面的差距已有所缩小,但西部地区万人医生数量仍在下降。

(三)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仍相对滞后从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来看,尽管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城镇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在提高,但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小,这意味着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反而有所扩大,2009年与2005年相比,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东部地区提高了6.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只提高了2.95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下降了0.56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中部和西部地区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分别提高了10.42和5.59个百分点,但与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提高16.28和17.85个百分点相比,提高幅度相对不高;失业保险的参保率中西部地区呈下降态势,这与东部地区12.37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

三、区域***策的取向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不同变化态势,需要采取相应的***策和措施。

(一)提高区域***策的区域瞄准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相继提出和实施了以四大地带为***策实施区域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策操作中很难按地带进行,而实际上是按***策目标或区域类型进行。在当前地带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所缩小的情况下,应在以四大地带为单元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下,细分***策实施区域,提高***策的区域瞄准性。可以考虑按县级单元为基础单元确定受援地区。建议逐步以县级单元为***策基础单元,特别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策方面更需如此,以确保***策实施效果和受益群体利益。可将全国各县按人均生产总值进行排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75%)的地区列为资助地区,接受来自中央和省***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助额度与这些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成正比。当然,细分***策区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保障这些区域有信息量充分的统计数据,提高县级统计数据质量是提高区域***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师资水平,一是需要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改善其生活办公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农村教师职称晋升、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在继续实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外,完善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适当增加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编制。三是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完善师资培训网络。四是改善目前中央和地方在教育经费各项目均分别投入的方式,采取中央财***负担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工资的方式,即中央根据教师工作的艰苦程度确定工资和津贴标准,由中央财***全额出资负担其工资的方式,以此保障教师队伍稳定,从而加快提升贫困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

(三)加强中西部地区县镇办学条件的改善从生师比和校舍情况看,县镇的区域差距大于农村地区。虽然目前对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集中办学有所争议,但人口向县镇集中符合人口集聚和城镇化发展需要,为此需要把提高县镇义务教育师资和设施水平作为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重点。在学校硬件建设上,在加强校舍等设施建设外,需要根据目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配套水平。对于边远地区和山区而言,针对目前小学生远距离就读的实际困难,可增加这些地区小学数量和改善其办学条件。

(四)加强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与教育发展情况类似,中西部地区在以人均医生数量为代表的软件方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因此,缩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差距的重点应是加强中西部地区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和机构建设。一是落实***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扩大基层全科医生数量,保障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全科医生数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完善吸引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的制度。三是从中西部地区开始着手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纳入国家基层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队伍序列,提高中西部农村地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福利保障和专业素质。四是在医疗卫生方面可采取与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工资由中央全部负责的办法,由中央全部或大部分承担起农村地区医生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工资和津贴,并逐步加大村卫生人员的补贴,以此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第10篇

摘要: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原因对策

1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府部门的需要

1.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1.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统计工作,为各级******府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2.1基层统计工作薄弱,队伍不稳定由于基层统计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新的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二是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三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四是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五是是在队伍建设方面,有的统计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有的是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培训没有换的快,形成了年年培训年年新。

2.2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县乡财***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才能勉强保证工资的发放和机构运转,因而也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增加经费。因而基层统计经费只减不增,连一些必要统计调查都难以开展。每次机构改革对统计部门不是撤并机构就是减少编制,造成结构不合理,与其它部门相比统计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整体下降。多年来,由于经费紧张统计部门很少对下级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极大的降低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发挥。

2.3行***干预太多,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各种项目繁多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产生。使统计信息失真。

2.4对GDP的过分关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当前,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绝大部分领导缺乏对GDP的具体含义及其核算原理的认识,只强调比较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其核算方法,这样就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目前对GDP的增幅及内涵的认识偏差、对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3解决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针对统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矛盾,问题及原因。这即受客观原因(全国依法治国刚起步,经济体制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受主观原因(统计理论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需要;统计队伍素质低,变化大;社会对统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当前必须在正视现实和矛盾的前提下,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配套推进统计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其次,统计人员应树立以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克服消极思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所以必需下大力度,真正地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这样统计工作实施起来就有了基础。

3.2稳定队伍,增加统计经费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一是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使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声有色;二是用***策的方式规定哪一级统计人员应参加哪些生产、经营和决策活动,应享受那一级的***治和生活待遇,从***治和物质上提高其地位;三是基层领导人员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统计人员要树立信心,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用自己优秀的工作来提高地位,相信“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五是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鼓励统计人员全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使统计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队伍素质,稳定队伍,增强动力;其次,增加经费投入。目前,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地区,地方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做好上述工作只有依靠中央增大统计业务、事业费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因此必须,一是从上到下争取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专项经费;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就不会产生,经费紧张的状况,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统计信息的质量。

3.3依法治统、依法兴统一是应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使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能了解统计法;针对县、处级以上管统计的领导干部,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以上的途径使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应加强***检查,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乡镇企业产值,人口出生、计划生育、小康监测等指标要定期检查。统计也要打假“拧干数字水分”做到“***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对违法案件采取行***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特别是对违法单位和单位领导查处后要在新闻界公开曝光;四是要成立***机构加强***队伍建设,真正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好。只有这样统计才能有了法律保障。

3.4完善统计制度及核算体制统计制度的滞后,已直接影响地方***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对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完善统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确立以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的制度,各级领导机关制定***策,计划,检查***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如需要使用统计资料时,必须依照《统计法》规定,以各级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三是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收集到统计信息。四是建立健全统计保密制度,对国家、私家庭和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保密。 新晨

4小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

学习

教师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角色转变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角色转变,内容包括论教师角色的社会化,教师角色转换的困境及其出路。不同的视角下教师角色具有多重角色的特点,主要从教师社会化角度来分析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变,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

学习

中国通信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通信,内容包括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是真的吗,中国通信服务股票。运动计时系统中多阅读器算法在低频带宽中的应用便携式可信模块的可信信道协议(英文)空间通信与空间互联网专题(英文)最大化异构网络系统容量的最优功率分配(

学习

历经岁月,再品《岁月的童话》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历经岁月,再品《岁月的童话》,内容包括岁月的童话流金岁月,岁月不是童话经历才是人生全文。【作者简介】动画电影《岁月的童话》海报大学一年级时,系里公映日本动画《岁月的童话》,看后不甚了了。读研时,再看《岁月的童话》,心

学习

“宗圣”曾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宗圣”曾子,内容包括宗圣曾子的意思,宗圣曾子后裔。曾子(前505―432),名参,字舆,鲁国南武城人。南武城之地望,或云山东费县,或日山东嘉祥。曾子的父亲曾点受业孔子,曾子也拜孔子为师,父子两人都是孔子学生。《说苑・立本》说曾子

学习

如何把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升级成固态硬盘?

阅读(13)

想不想加快笔记本电脑的速度、延长电池续航时间?那就把普通硬盘换成快速的固态硬盘吧。固态硬盘>>向左走,向右走笔记本电脑硬盘升级大作战升级正当时,笔记本电脑硬盘大降价2.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大容量笔记本电脑硬盘横向评测希捷160GB的

学习

大股东增持风又刮起

阅读(13)

5月以来,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之事频繁发生,热度超过前几个月。2008年10月后,上市公司股东增持潮后催生了一波上涨行情,此次是否预示跌市将尽?今年的5月不再是“红五月”。截至5月25日,上证指数已经跌去8.64%,最低探至2481.97点。而4月

学习

清吟作文400字

阅读(22)

诗:清吟(一)夜深寒重风相绕,花谢露残香自消。远望清月独而冷,心内自苦无人晓。花落时任心憔悴,雁归处风雨萧条。枯竹摇曳三春去,寂静夜晚何处箫?清吟(二)冷言冷语刺骨寒,风刀霜剑摄命魂。秋雨凄凄霜满地,百花凋谢映黄昏。轻帘半卷残香入,重林尽染风掩

学习

三年磨一《鹬》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磨一《鹬》,内容包括三年磨一剑出自哪首诗,三年磨一剑中考加油。2017年2月27日,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美国皮克斯动画工厂出品,由艾伦・巴利拉罗编导的动画片《鹬》获得了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动画片只有短短的六分钟长,

学习

面包和爱情,选择哪一个?

阅读(14)

亲爱的小鱼:我和我男朋友在一起快将近四年的时间了,我们的感情一直不错。他是我初中时期的同桌,之前我们有过很多的插曲,比如我帮他追他的初恋,我陪他买礼物,甚至在他有女朋友的情况下我们俩动了感情。为了不造成更大的痛苦,我当时提出了不在见

学习

给一线品牌新的定义 日本设计公司nendo作品赏

阅读(29)

日本设计公司nendo一直是一个奇妙的存在,很多我们熟悉的产品其实就是来自于它的设计。而与全球多家一线品牌良好的合作关系,让nendo可以在完成各种商业设计案之外,也通过更多的概念设计与天马行空的尝试,为品牌带来更多新的定义—不见得是为

学习

关于佛山市平沙岛发展调查分析

阅读(85)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在严谨的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利用SWOT等分析方法对平沙岛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对比,然后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适合平沙岛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规划,从而使平沙岛明确其优势以及发展机遇,为岛上居民脱贫致富产生巨大的财富积聚效

学习

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能力

阅读(28)

作者简介:1韩明俊,女,1985年7月生,山西文水人,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教学秘书2刘佳,女,1986年11月生,山西大同人,西南民族大学宣传部教师近年来,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得到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选课自主性体现的愈发明显,教学管理工作的重

学习

特殊地形钢管塔的组立施工工艺简述

阅读(15)

摘要:乐-乐线500kV送出工程跨越大渡河和岷江,在跨越大渡河N23号时使用SZK型钢管跨越塔,该塔重量很大,最大单件重约四吨,而且该塔位于山上,交通不便,地势险要,地形特殊,无法采用常规组立方法,在经过多方论证后,决定采用750x750x35m双抱杆内悬浮外拉

学习

西安路交通枢纽改进研究

阅读(55)

【摘要】西安路是大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人口及车辆流动量较大的地段。分别从过街行人、有轨电车及机动车三方面对西安路路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其交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整改方案。【关键词】西安路;交通枢纽;行人车辆1西安

学习

产品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阅读(16)

产品经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销售年终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范文一XX年即将过去,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中我通过努力的销售经理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临近年终,我感觉有必要对自己的销售经理工作做一下总结。目的在于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至于把销

学习

地理视角下的经济发展

阅读(22)

(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南昌330000)[摘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学者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而较少的提到地理因素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影响。经济和地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

学习

感恩卡片制作范文精选

阅读(20)

感恩卡片制作篇1感恩节(ThanksgivingDay),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

学习

电子元件范文精选

阅读(35)

电子元件篇11.1简介电子元件概念:电子元件也称为被动元件,主要包括电容滤波器、电感镇流器、电阻变压器等等,属于电子类产品的范畴。电子器件与电子元件一起组成电路板的核心部件,是组成各种电子产品设备的基础。在当今,TDK公司生产的电子元

学习

生态环境论文范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环境论文范文,内容包括保护生态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范文。生态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1.1海域总体污染加剧历史调查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各主要港湾水质指标基本上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进入90年代开始呈逐年上升趋

学习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内容包括运动营养学论文模板,运动营养论文参考文献。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发展历程中,分会通过召开特殊营养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各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

学习

祝福词语范文

阅读(26)

祝福词语范文第1篇五四青年节祝福词语1.青春,是短暂的梦,我们需要时刻珍惜时光;青春,是快乐的梦,我们可以尽情挥洒希望,青春,是一生的梦,我们因此而充满力量!祝你五四青年节快乐。2.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愿你微笑露一点,烦恼少一点,活力多一点,忧愁少

学习

经验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验交流发言材料范文,内容包括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的格式,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应该怎么写。经验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