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范文第1篇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的卫生技术人员一共620.3万人,其中,各级医院占了370.6万人,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合计却不足200万人。农村医生缺口53万,但每年却有50万医学院毕业生转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国医院数量共约2万家,而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站)加起来,超过了7万个。《公报》还显示,2011年年底,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一共112.6万人,却要服务66万多个村卫生室。
更严峻的是,农村全科医生匮乏。全科医生是指能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对乡村患者尤其重要。按照理想比例,中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据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目前只有7.8万名,且素质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学医的人多了,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却是人才难留,医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持续“过剩”,为了留在城市,一些医科生被迫转行。
其实,大量基层医生流失和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待遇太低,收入不及大医院的1/3。很多社区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还没有当地街道办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收入高。正因如此,有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得不半耕半医,有的城市基层卫生工作者要么离开基层,要么放弃医护职业。二是技术水平很难提高。基层病人少,多是常见病,自己的水平很难提高,要***文、评职称都很难。三是中医处境艰难。现在很多人习惯“有病看西医,调理看老中医私人门诊”,卫生院的中医科没有生意。
让医生扎根基层
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培养培训。《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定向免费培养已成为“利器”之一。
日前,***与卫生部联合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将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大批实用型的全科医生,让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能增配一名医学本科生。据悉,该项目将选拔来自农村基层的学生,到医学院校接受免费的全科医学方向的本科教育,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乡镇卫生院服务。
基层医生范文第2篇
大家下午好!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忙碌辉煌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这新的一年中我将在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和大家一起完成我院年的医疗工作、社区工作、宣教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和内科的门诊工作。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中能给我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把我院年各项工作完成的更好。现把我院今年以上几方面工作计划和思路叙述如下:
总思路:根据卫生局年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医疗工作、人才培养重点突出十个理念、五个加强、两个提高。
1、十个理念:就是我院年提出的十个文化理念的延伸。
2、五个加强:是加强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加强医疗考核制度的落实和管理工作的细化、量化;加强服务品牌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团队建设的步伐。
3、两个提高: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加强达到两个提高的目标就是社会效益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十个理念的第十个文化理念。
一、医疗工作、人才培养:
工作重点
医疗质量
(一)基础医疗质量:通过修订《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对医疗文书书写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首诊首科负责制度等医疗核心规章制度。采取平时督促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二)医疗文书质量:1、严格按照《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每月进行一至二次质量督导检查,落实奖惩兑现,奖优罚劣,使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意识和书写质量大有提高。2、各科室及时地上缴病历,现病历严格按《省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及时地书写现病历和病程记录。3、建立门诊手册,开展门诊输液建立观察病历。加强处方质量检查,每月随机抽查5天处方,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4、门诊及住院科室的各项基础登记也能够按要求进行,基本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三)医技科医疗质量:1、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及服务质量的改进,注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及准确率的监测并纳入考核范围。2、不断增设新项目以满足临床需要,其中检验科今年新开展甲肝抗体、乙肝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检测项目,适应临床科室安全的需要。放射科规范阅片制度和堵漏差错和纠错制度,今年至少熟练开展两项新项目,如上消化道造影、钡餐透视要熟练开展,腰椎片的质量要提高合格率。3、注重同临床一线科室的沟通和交流。
(四)门诊部医疗质量:提高门诊医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严格遵守首诊首科室负责制,认真地进行门诊登记和门诊手册、门诊处方书写,通过对处方、基础医疗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检查,完善门诊医疗文书的各种记录,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5%,门诊人次力争增长15%。
医疗安全工作:
医务科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举办急诊系列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举办《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的专场讲座,结合身边的或本院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专业法律法规,在全院上下掀起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潮。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扼制医疗纠纷发生的势头。
人才培养、继续医学教育:
实行继续教育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填补我院技术人才的不足现状,不断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加强我院技术力量奠定基础。同时制定鼓励、激励学习的措施。
(一)继续教育工作:
1、将继续教育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注重院内、外人员培训及宣教。
2、鼓励参加各类成人高考及学历转化教育。
3、积极撰写论文,每年每人至少3-4篇工作心得体会或论文。
4、举办学术培训班。
5、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各临床科每年4次以上上墙宣传,到社区开展6次以上防治宣传活动。
(二)三基训练和教学工作:医务科和护理部联合开展学术讲座,使医务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明显的提高。护理部进行护理操作大练兵,使广大护理工作者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医务科加强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考核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力量,各种考核都和绩效管理挂钩。
(三)、教学工作
1、接收进修生,实习生、对口下乡工作人员。
2、对新上岗职工开展岗前教育工作
体检工作
配合医院组织成立体检队伍,组织配备B超机、心电***机等体检专用设备,新推出健康体检套餐,简化体检程序,为下乡体检提供优质、优惠、高效的服务,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体检的需求,医生轮流下乡到基层卫生室开展预防工作。
宣教工作:
基层医生范文第3篇
从调查结果看,参与培训医生年龄28~60岁,平均(42.8±11.2)岁,平均工龄(12.4±7.4)年,最大工龄为32年,最小不到1年,接受问卷调查医生培训前后的基本资料对调查结果无显著影响,见表1。95.36%培训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病史询问技巧培训,在参与调查的人中,农村乡村医疗机构医生占培训总人数的81.79%;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临床工作中进行过病史询问技巧知识培训的有57例(11.95%),没有接受过病史询问技巧知识培训的有390例(81.76%);他们获取相关知识途径包括:只在学校里学习(99.12%),曾经参与医院培训(7.50%),从书上或网上自学(5.14%),其他(4.04%)及以上的2种(2.07%)或3种(7.04%)途径。培训前436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现病史得分(61.8±5.6)分,培训后468份问卷统计现病史得分(73.6±5.8)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P<0.001);培训前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相关病史得分(22.6±2.6)分,培训后相关病史得分(26.8±2.8)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P<0.001);培训前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诊疗经过得分(15.2±2.8)分,培训后诊疗经过得分(17.6±2.4)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01);培训前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病史采集技巧得分(14.6±3.2)分,培训后病史采集技巧得分(17.4±2.6)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48,P<0.001)。培训前病史采集考试平均(96.4±6.8)分,合格率为9.86%,培训后病史采集考试平均(132.8±12.6)分,合格率100%,培训前后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50,P<0.001)。
2讨论
病史采集是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是获得系统准确病史资料的前提。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对临床部分疾病做出基本的诊断,而且能够提示医师体格检查时的查体重点,为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提供线索。病史采集主要通过问诊实现,如果不注意问诊方法和技巧,可能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和处理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成为临床工作误诊和漏诊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保证病史采集的顺利进行及采集的病史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医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病史询问技巧。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层卫生队伍呈现出“4低”的特点:即学历低、执业医师比例低、职称低、待遇低。各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职责,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在本身构成上和服务环境上又存在较大区别,在广西尤其明显,具体为:
①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农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一般为中等卫生专业毕业生,骨干接受大专卫生专业培训;城市社区一般工作人员均接受大专卫生专业培训,骨干接受本科卫生专业培训。
②卫生经济环境差异,农村经济基础较城市社区薄弱,国家目前已经逐渐致力于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包括软件及硬件两个部分建设,但乡、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临床技能水平培训和城市仍存在差距。
③乡、村级医生未进行过住院医生规范化的培训,一部分未经过国家组织的职业医师考试,包括病史采集在内的临床基本技能存在严重不足。笔者曾对2007年刚到本院进行全科医生培训的学员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考核,结果提示90%的学员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即使在三级甲等医院,仍约有5%~10%的医生不规范。
④目前对乡、村级医生未能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核。针对上述问题,对基层各级尤其是乡、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进行病史询问技巧的规范化教育与培训,使其达到熟练掌握正确的问诊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病史询问技巧的规范化教育技术已经成熟,培训标准主要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师技能考核标准,通过分级分培训县、乡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对乡、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病史询问技巧的规范化教育与培训。本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承担全区医学队伍的继续医学教育与培训,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关系良好。本院教研室此前已经对500名住院医师及70名全科医师进行临床技能培训,99%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受到培训对象的普遍欢迎;培训的师资均为参加过5年以上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的考官及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及教学材料。通过编制病史采集方法手册、讲课等方法,对乡、村级医生进行病史询问技巧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正确的问诊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提高目标推广单位对掌握病史询问技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辖区群众。基层医疗机构病史采集成绩培训前合格率仅为9.86%,由此可见,基层医院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疗机构医生所具备的病史采集知识和基本技能明显不足,积极开展基层医生临床技能的系统培训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尤其是对乡村医疗机构医生进行病史采集技巧培训。根据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培训后考核的各项成绩均显著优于培训前(P<0.01),说明通过对目标培训单位进行集中理论授课,对骨干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及考核,培训中运用病史采集方法手册的培训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培训,培训人员病史询问技巧知识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病史采集手册的编写,内容愈加简明扼要,容易为广大医生所掌握。乡镇基层医生的临床技能相对匮乏,对他(她)们进行病史询问技巧等临床技能培训十分必要和迫切。虽然本次培训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如何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广大基层医院,如何充分利用病史采集手册仍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这需要上级卫生部门支持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各级***府应加大卫生投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师素质;鼓励他们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依法行医,持证上岗,采用多种方式充实基层卫生队伍。通过编制病史采集方法手册,以建立县级培训中心、讲课等方法,对基层医生进行病史询问技巧的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正确的问诊技巧和沟通技能,提高目标推广单位对掌握病史询问技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辖区群众。
基层医生范文第4篇
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基础医学课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免***学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基础实验技术等。其中新增的医学基础实验技术课为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为构建合理的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作者对周边3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工作,通过与基层医生、临床医学专业一线教师、基础医学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后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取各课程贴近岗位需求内容,分别制定课程标准,并构成新的课程标准体系。
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推进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2.1构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新的课程标准体系构建后形成了立体网络,互通有无,从整体上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知识要点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要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会更加清晰及明朗。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使学生更能形成整体思维,为基层医生岗位打下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理念,详细列出了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业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2课程标准体系的特点
2.2.1完整性与规律性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规律,基础医学课课程体系构架完整。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全部学完,第一学期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第二学期为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免***学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和医学基础实验技术。
2.2.2整体性与个体性课程标准体系以整体观的思维进行构建,各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依次递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门课程标准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进行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个体性反应在每门课程均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以免***学与病原生物学为例,由于学时受限,只选取了几种常见的寄生虫作为教学点,课程标准重点内容在于细菌总论和免***学部分。
2.2.3交互性与渗透性制定时体现了交互性与渗透性的原则,使各门课程学习起来能互相联想、启发。以药理学和免***学与病原生物学为例,其中抗生素的内容在2门课程标准中均有体现,而这2门课程均排在第二学期,时间上同步,内容上有衔接,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能融会贯通,增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
2.2.4创新性与实用性各门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工作,以项目为引领,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以医学基础实验技术课为例,课程标准制定时以临床工作实际操作技能为导向,设定相应实验内容,如穿刺、注射的操作训练等。此外,还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2.3课程标准的构成内容本校课程标准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2.3.1前言包括制定依据、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等。
2.3.2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其中分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2.3.3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以表格形式列出,包括项目名称、学业达成目标、学时分布等。
2.3.4教学设计按照工学结合、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突出能力目标等原则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3.5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施、教材选用情况等。
2.3.6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教学评价和考核要求贯彻以能力为本、动态与主动结合的理念。
2.3.7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等。
2.3.8其他说明包括本课程标准适用的学生对象、专业及修订年限说明等。
3课程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步骤
大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在发动和动员阶段,是自上而下的;在具体制定阶段,是自下而上的,教师是制定标准的主体;在修订与完善阶段,必须吸收学生的反馈建议[4]。
3.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体系框架依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基础医学课以综合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找准专业核心能力,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构成课程标准体系。
3.2完善课程标准内涵,制定各课课程标准作者通过3个途径进行了前期调研:(1)到周边基层医院进行充分调研;(2)与临床医学专业一线教师进行多次研讨;(3)对在校生、实习生、基层医生三类对象进行调研(分别收回有效问卷140、120、110份)。根据调研结果,依据专业核心能力确定每门课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标准体系;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建立考核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确定基层医生岗位需要的能力要求及其他特殊要求后,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编制相应课程标准,见表1。
3.3边实施边完善,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编制完成后在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试用,并根据调研结果反馈,再次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药理学为例,对常见抗生素类药物部分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药物与临床的相互关联部分,使学生学习时更能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做到有的放矢。
4思考与探讨
4.1认清本科与专科的实质区别,更好地为专科层次学生服务本科与专科实质区别主要有三点:(1)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专科是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本科是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2)课程要求不一样。本科生的课程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专科生的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应用。(3)面向岗位不一样。本科生毕业后可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工作,而专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农村基层单位工作,工作环境与待遇完全不一样。只有认清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构建课程标准体系,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力争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实用性得以实现新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形成后,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体现了以基层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特色,真正体现“基础医学知识专业化”的特点,增加了各门课程的融合度,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打破基础医学课“理论部分过多、动手机会过少”的传统框架与模式,增加了***的实验课,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4.3岗位需求进一步与课程标准进行真正有效对接根据基层医生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选取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融合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制订课程标准,力求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岗位,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药理学为例,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学习的过程,应用PBL教学法,组建模拟药房为实训场所,并对药理学学习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依托行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吸纳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到医院参加工作实践。以本校基础医学部为例,从2012年7月开始已有30人次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进行了顶岗实践,另已有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及医院高级技术人员6人次到本校进行了讲座培训与教学活动。通过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完善教学梯队,同时,为更好地实施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的建设既是提高和保障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又是将高职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切入点[6],基于基层医生岗位需求构建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确有必要。目前,基层卫生人员的主体仍然以专科层次及以下和初级技术专业职务为主,所以,基层医疗机构对专科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庞大。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短、岗位针对性强,是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具有不可替代性[7]。医院欢迎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将学生培养成一线需要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岗位需求,细化岗位能力,改革课程标准。从课程的课时、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式和理论实践比例等方面进行细致改革。在构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课程标准体系时应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岗位的要求,参照执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8],为培养更多能直接服务于基层卫生机构的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基层医生范文第5篇
本人在这两年以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基层医生的岗位职责。
在***治思想方面,本人始终坚持***的路线、方针、***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治活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医疗业务方面,本人一贯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责,本着为民众健康服务的思想,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积极向社区民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义务, 在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从未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认真完成继续再教育的各期学习,并通过了各期的考核;每年积极参加主管部门举办的规范化培训,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经常阅读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学习了大量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医德和公众形象。
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本人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为一个基层医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但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努力克服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际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基层医生范文第6篇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一)、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湖潮乡4149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360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
(二)、相关***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XX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三)、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年的本院的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本人通过职工的会议培训,使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使我院的事故发生率全年为零,保证了我院日常工作正学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搜集、汇总、反馈及时上报各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材料,为院领导班子更好地决策,并协助管理我院及我乡的新合医及乡村一体化工作。
(四)科室管理。年本人自负责医疗科工作以来,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不超位,严格遵守职责,搞清职责,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在院领导指导下,在本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协助下,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扎实推进,辅助科室相互协作,使科室医疗服务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通过派人进修、自我学习,集体培训等方式,使全体医务人员的诊疗知识、诊疗技能及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我院的诊疗报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基层医生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需求
[中***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20
江西省自2010年开始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00名学员完成了为期1年的培训,有550名学员完成了理论阶段的学习,进入临床阶段的培训。为了更好地了解培养对象的现状、学习需求、预期目标,本研究分别对2010、2011年参培学员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员的需求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江西省2010年、2011年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学员。
1.2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本研究自行设计了A、B、C三套问卷,均向我校全科医学专家征求意见后编制而成。(1)A套问卷在学员入学时使用。采用整群抽样的办法,选取参加江西省2010年与2011年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为学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单位性质及派遣形式等。共发放问卷569份,回收有效问卷47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3.8%,其中2010年学员174名、2011年学员303名。(2)B套问卷在学员理论阶段培训结束时使用。随机抽取2011年学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自身的需求及兴趣等。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4%。(3)C套问卷在学员培训结束时使用。随机抽取2010年学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对培训基地的满意度、培训收获、效果评价等;还设计了部分开放式问题,征求学员对理论、临床、社区培训基地的意见和建议。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3.1%。
1.3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 2010、2011年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学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需求现状
2.2.1学员的学习目的、动机 关于学习目的与动机,236名学员选择以下选项的分别有:知识更新195人(82.6%);获得合格证书173人(73.3%);胜任工作的需要162人(68.6%);上级派遣143人(60.6%);人际交往38人(16.1%);从众心理9人(3.8%)。
2.2.2学员参加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 关于参加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236名学员选择以下选项的分别有:所学内容难以应用于实际74人(31.4%);想脱产学习,但领导要求回去工作62人(26.3%);放不下单位工作29人(12.3%);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困难25人(10.6%);经济负担沉重23人(9.7%);不想参加培训5人(2.1%);其他18人(7.6%)。
2.2.3学员自身的需求及兴趣 基层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临床理论和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程度见表2。
关于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内容与学员自身的需求及兴趣相符程度,236名学员选择以下选项的分别有:完全符合13人(5.5%);比较符合71人(30.1%);基本符合120人(50.9%);较不符合30人(12.7%);完全不符合2人(0.8%)。
关于临床基地培训中轮转科室的选择,2010年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49名学员选择以下科室的分别有:急诊科125人(83.9%),呼吸内科120人(80.5%),心血管内科119人(79.9%),儿科112人(75.2%),消化内科108人(72.5%),外科99人(66.4%),神经内科71人(47.7%),内分泌科71人(47.7%),妇产科40人(26.8%),肾内科28人(18.8%),传染科27人(18.1%),血液内科19人(12.8%),风湿免***科22人(14.8%),康复科3人(2.0%),皮肤科3人(2.0%),五官科1人(0.7%),眼科1人(0.7%),针灸科1人(0.7%),未轮转1人(0.7%)。
2.2.4转岗培训过程中学员的满意度和收获情况 2010年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49名学员对各项的满意度见表3。
针对参加转岗培训后,认为自己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可以学以致用,149名学员的选择情况见表4。
针对参加转岗培训后,认为自己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149名学员的选择排序为:临床基本技能128人(85.9%);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126人(84.6%);沟通技巧107人(71.8%);疾病的诊治知识104人(69.8%);责任心和事业心97人(65.1%)。
2.2.5转岗培训过程中学员的评价情况 针对在转岗培训即将结束时,对理论、临床、社区基地的意见和建议时,绝大多数学员很中肯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1)针对理论基地,学员认为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建议适当延长课时,便于学员充分理解课程内涵;建议减少各章节部分重复内容;理论基地应增加临床实践技能模拟培训;教材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2)针对临床基地,学员认为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培训缺乏针对性,应多安排适合基层的临床技能知识培训;基地的生活及住宿条件应改善;应多给学员实践操作的机会;培训时间较短,科室轮转较少。(3)针对社区基地,学员认为需要改进的问题有:时间太短,不能深入、全面了解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及范围;缺乏专业的培训教师;培训较为随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讨论
3.1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现状与目的
3.1.1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培学员中仅有8.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由于基层医生收入低,条件较为艰苦,工作量大,所以大专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往往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学员大多为初级职称,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4.2%,可见当前基层医生多为低职称人员,具有较高职称的基层医生大部分到城市的私立医院就业或是在城乡结合部开诊所。从学员的派遣形式上来看,仅有35.0%的学员是主动申请参加转岗培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一些基层医生对基层卫生服务失去信心,不求进取。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基层医生业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不满意,致使基层医生队伍的稳定面临极大挑战。另外,由于以上种种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迫使群众小病、大病都往大医院跑,造成农村卫生室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这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明显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截止到2009年底,江西省1530个乡镇共设1553个乡镇卫生院,床位28942张,卫生人员411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093人)。我省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为0.86张,低于全国的1.12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为1.22人,低于全国的1.30人。全省16880个行***村共设26937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4786人,注册护士127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3047人(其中乡村医生41270人)。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1.28人,低于全国的1.46人。我省乡镇全科医生队伍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数量不够,质量堪忧”,福建省卫生厅科教处调研员陈秀华以此来形容福建省全科医生的现状,实际上也指出了我国不发达省份的基层全科医生的基本现状,就是学历层次偏低、业务素质较差、数量相对不足。
3.1.2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目的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基层医疗情况在全国很具有代表性,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同样很具有代表性,在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特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提升了适合乡镇社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基层全科医师的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了乡镇卫生服务队伍的可持续建设,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我省的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将为让农民群众不仅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还能“看得好病”,为农村、为农民培养一批忠诚为农民防、治、保、康、健、计划生育服务的基层全科医生人才队伍。
基层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此项工作的研究和实施能确保我省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使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规范性、时效性、实用性。
3.2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管理与教育工作,进一步实施“以学员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蓬勃发展,使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使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取得实效,江西省已经开展并在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期形成一个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长效培训管理机制。
3.2.1人性化管理 重视基层参加转岗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工资待遇问题,不能让他们因培训使原本应得的工作待遇受到影响,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时间;尤其是基层卫生机构的领导,对派出培训的全科医生应保证他们的脱产学习时间,不应以各种理由要求学员回单位上班。
尊重基层全科医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基层全科医生来自农村,他们中一些人可能学历不高、职称不高、基本技能不强、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等,在他们走进高校、走进教室、走进病房时,常常缺乏自信。培训时,管理者、培训师资应给每一位基层全科医生应有的尊重,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转岗培训的角色;并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尊重自己的患者,这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一步。
人性化管理还体现在学员管理上,建立全省统一报名、推荐制度;建立全省学员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学员档案(三个基地应衔接);建立年度学员结构调查情况汇总、年度学员培训完成情况汇总;建立学员的学习考核、考评制度。各基地应指定带教导师,学习结束后,导师填写考核手册,给出学员评语,提出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方面,要求学员达到三个提高——基础理论水平提高、基本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提高、社区人文关怀水平提高。
3.2.2针对性教学的改革
3.2.2.1加强学员学习的目的性 基层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和更新速度加快是现阶段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一个最大特点和难点,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学会批判性思维,努力提高***解决基层全科医学服务问题的能力,是适应这一特点的对策。目前,比较多的全科医生意识到要使自己适应当今社会职业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参加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医改大潮中不被“大浪淘沙”,顺利转岗,由基层专科医师尽快转变成基层全科医生,改变自身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能,使自己能胜任岗位的需求、百姓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成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
3.2.2.2针对培训大纲、计划的改革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在卫生部全科医学岗位第一次培训大纲执行了4年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分析原大纲执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根据卫生部基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教育的计划和要求,为我省基层全科医学培训教育(理论学习、临床学习、社区实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可行的、实用的管理、教学、考核、教学评估计划,含理论、临床、社区三个培训基地的教学计划、实习要求、技能操作手册、考核手册;编制学习复习资料,并在江西省卫生厅科技教育网站公布,供全省各类培训基地和所有学员使用。
3.2.2.3针对培训学员结构的改革 基层转岗培训应以学员需求为导向。(1)学以致用:转岗培训工作应本着“用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不会什么,培训什么,需求第一”、“怎么有效,怎么培训,适宜实用,因地制宜”的原则。(2)分类办班:A岗位班,学员在规定的培训时间里完成大纲规定的要求,通过考试,取得岗位合格证;B学分班,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还可根据职称条件安排高、中、初级培训班;根据学习时间安排长线、中线、短线培训班;根据学习需求安排特色、补缺、补新专科培训班;根据知识结构安排理论、临床技能、社区技能培训班等,这样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增加学习兴趣,节省时间。
3.2.2.4针对培训教学的改革 基层转岗培训以胜任岗位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组织教学、组织实践活动、组织达标考核,使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能满足基层卫生服务的需要,能规范化完成防、治、保、康、健、计六位一体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
基层转岗培训应“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全科医学基础理论课可以围绕几个大的理论问题组织教学,例如,“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社区医疗与人际关系、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疗法规”等。全科医学临床实践课可以在轮科过程中,围绕几个大的系统疾病组织教学,例如,“临床思维方法与典型案例分析”、“社区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各类疾病的转诊指标”、“社区紧急救护”、“社区实用临床基本技能”、“社区简易医疗设备的使用和读片”等。全科社区实践课可以围绕几个大的社区问题组织教学,例如,“走进家庭号慢病照顾”、“社区常见疾病的接诊与重症转诊”、“利用计算机进行全科医学档案管理一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社区筛查与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管理”。“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有工作经验、医学基础的成年人学习,它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可以调动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5针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考核改革 在基层转岗培训中各类培训机构都应把参培人员的基本功培训放在首位,要求参培人员基本技能操作项项必考、人人过关,确保参培人员具备今后职业生涯中应有的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考核组织分为阶段(理论、临床、社区)考核和结业考核。(1)理论考核:理论考试目标是测评经过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测评其是否具备了培养标准要求的职业素质、医疗服务、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工作能力。各教学基地结合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自行组织理论考试,统一命题(题型、题量: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填空题10空,每空1分;临床读片题5题,每题3分;简答题3题,每题5分;分析题10分),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统一进行试卷分析评估。(2)技能操作考核:临床、社区技能考核包括以下项目:接诊患者、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室检查读片和分析;临床、社区技能考核可借助真实场景,床边考核;也可借助真实或模拟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或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
3.2.3建设好三类基地、两支队伍、一个中心 建设三类基地即理论、临床、社区基地;培养出三类基地的两支队伍,即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教师队伍,为理论、临床、社区基地选拔、培训出一批优秀的带教导师和管理人员;建设好一个融高校、省级教学医院的教学资源,设备相对齐全、资源可以共享的省级结业考试考核中心,可以满足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考核工作要求;用较短的时间、较高的起点、最好的质量完成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确保国家的培训经费落到实处,确保我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训质量。
3.2.4严格质量监控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全程质量监控是确保培训质量的保证。逐步将我省城市和基层的全科医生培训工作一体化,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策、规定;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机构;建设一批高质量、合理分布在全省的理论、临床、社区基地,通过评估建立全省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示范基地;制定科学的、可行的、缜密的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评估(基地评估、教学评估、学员管理评估、考核评估、用人单位评估)体系;制定供各个层次基地使用的学目标、教学计划、实习手册、技能操作手册、考核手册;为保障我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层医生范文第8篇
1 全科医生与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概念
1.1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训练,经过考试合格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生,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整合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于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个体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2]。
1.2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
目前上海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由三级构成,分别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科。防保科医生一般由公共卫生医生担任。
公共卫生医生是保护、促进、恢复人们健康的医生。能整合妇幼保健、计划免***、儿童保健、学校卫生、慢性病、精神病、传染病防治等20余个防保条线的知识和技术于一体,在三级预防网络的“网底”,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除医疗以外的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的预防保健服务。
为了与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医生进行区分,防保科医生称之为“基层公共卫生医生”较为合适。
2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
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组成[3],在这个团队中,全科医生主要承担医疗工作和团队的领导、协调工作,基层公共卫生医生主要承担预防工作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全科护士承担相关护理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中,全科医生承担了基本医疗功能,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承担了基本预防功能。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预防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大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科医生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是两个***的整体,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具有与全科医生同等重要的作用和职能,在这个团队中,全科医生无法替代基层公共卫生医生。
3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现状
3.1 人才资源与预防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地段医院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其功能定位是以医疗为主,预防保健工作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医疗养防保的格局,防保科中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医务人员很少。由于工作任务不多,工作量不大,防保科还一度成为医院临床各科室转岗人员的“收容所”,一些因身体状况或其他不适应临床工作的人,均可到防保科从事预防工作,造成防保科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整体素质等较低。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拓展,防保科工作量的大量增加和新的防保条线的不断出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拓展工作的需要,原来“以条为主,按条管理”的防保工作模式被更为科学合理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抓块管”的防保工作新模式所取代。新的工作模式不但要求每位防保科工作人员掌握自己分管条线的工作,而且对所有的20多个防保工作条线以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工作都要熟悉和掌握,成为“全科公共卫生医生”。但现有防保科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及人才的梯队建设等都很难适应目前预防工作的需要。
3.2 重医疗轻预防形成不良循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以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加之防保经费只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行经费的很少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工作中重医疗轻防保也是无奈之举。凡此种种,直接导致了各方面对防保科的发展重视不够。表现在防保科医务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待遇偏低。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不愿到防保科从事预防工作,现有的防保科医务人员有的也不安心本职工作,很少有新的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补充进来,人才梯队建设严重失衡,以至形成了重医疗―轻预防―没有医务人员愿意从事基层预防这样一个不良循环,严重制约了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4 原因分析
4.1 各级***府部门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所承担的预防工作重视不够
尽管大家都知道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性病防治、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康复等,可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伤残率,既可充分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可减轻***府和病人巨大的经济负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远期经济效益。但各级***府部门对基层预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还远远不够,许多原来已经控制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肺结核病等的死灰复燃,正说明这个问题。尤其是经过“***”后,***府虽然加大了对预防体系的投入,但仅仅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结构中处于“网口”及“网身”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投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三级网络最重要的“网底”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及承担的基层预防工作并没有加大重视力度。如果没有一个牢固的“网底”做支撑,再牢固的“网口”及“网身”仍然会有“漏网之鱼”。
***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和建设日益重视。2007年上海开始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计划,***府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和扶持,每位社区居民每年的防保经费增加到40元,且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及医保预付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应该可以重视预防工作,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但实际上由于缺少正确导向,对预防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医疗和全科医生仍是严重滞后,重医疗轻预防仍在不良循环之中。
4.2 各级***府部门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所承担的预防工作认识不足
从“全科医生”概念引入我国,到地段医院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计划,全科医生得到了长足发展。部分***府决策者片面地认为培养好全科医生就可完全解决基层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预防任务,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所承担的基层公共卫生预防工作认识不足。
于是在***策的制定上比较侧重于对全科医生的扶持和培养而忽略了对原本各方面都比较薄弱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扶持和培养。中央最近推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构建“医疗服务体系”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但对构建同样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承担“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一字未提,更不用说加强培训培养了。如果中央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培养也不重视的话,那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5 对策
各级***府部门要提高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所承担的基层公共卫生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从***策上给予扶持。象推出全科医生那样,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大力推出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制度和概念,树立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和全科医生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的理念,形成重视基层公共卫生预防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氛围。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有较强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社区卫生服务除承担常见病处理之外,还承担繁重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所以应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培养,着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学习及生活待遇,阻断重医疗―轻预防―没有医务人员愿意从事基层预防的不良循环,增加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工作自豪感和成就感。真正做到全科医生铸实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基层公共卫生医生铸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
6 参考文献
[1]顾,吕繁.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书出版公司,1995.
[2]医生研究室.全科医学专用名词解释[EB/OL].. 2008-12-01.
[3]葛建霞,杨柯君.社区卫生服务的回顾和思考[J].社区卫生保健,2004,3(6):393-394.
基层医生范文第9篇
医学论文种类繁多,有基础研究方面,有临床医学方面,也有卫生理论方面等。不论哪种医学论文,理论绝对离不开实践。查阅各种医学期刊,尤其是经常的作者大多是有一定资历和经验者,因为这些作者,长期或较长时间均在从事各类医学活动。而年轻经验缺乏的基层医生,急于撰写医学论文,往往难以发表。因此,年轻基础医生应打好基础而后再撰写论文。
2自信心及恒心
基层医生对撰写论文,往往具有一种畏难心理,一种神秘感,能否打破这种感和畏难心理,是基层医生撰写论文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充满自信才会有好的论文产生。此外,基层医生撰写论文还应具备持久恒心,不要一挫便馁。不断在投稿中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才会做到得心应手。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这是辨证唯物理论的基本论点之一。
3正确选题
正确选题是基层医生撰写论文的核心条件,相对大医院的医生来说,正确选题的问题较之更重要。一种疾病的观察与***,基层医生一年中可能遇到的数量相对较少,如果选题不正确,对基层医生来说则难上加难。因此,选题要新。新颖这两个字内容颇多,其中熟练地掌握所选题目国内外(主要是国内)的概况、动态和进展是关键。这需要日积月累,长年钻研业务及阅读杂志才能做到。
4正确选刊
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有很多种,正确选刊对基层医生成为重要。一是所写论文要实事求是,对自己的作品估计过高是基层医生尤其是初学写论文者的通病,如无国内罕见仅见的成果或发现,一般不应投寄知名度高有影响的大杂志。二是选择门户偏见较少,常刊载基层医生论文的期刊。因此,基层医生撰写,选择杂志也是重要条件。
5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生撰写发表医学论文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发表医学论文也不是极难的事。关键的问题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勤奋工作探索,有自信心,找好突破口,就一定能够。
基层医生范文第10篇
当时,蒋德才在南川区鸣玉镇中心卫生院已工作14年,获得中级职称后,他觉得自己在职称评聘上“已经走到头了”。
“当时,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只有一人获得了高级职称。”蒋德才心里明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2015年7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为基层全科医生的职称评聘,点亮了另一盏“灯”。
通过这次职称改革,蒋德才获得了副高职称。
“这项职称改革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基层全科医生看到了希望。”蒋德才笑了。
扎根
蒋德才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四处出诊。
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重要,成为蒋德才眼里揉不碎的记忆。
高中快毕业时,蒋德才告诉父亲想学医。
这也正合父亲的心意。
随后,蒋德才考入涪陵地区卫生学校(今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学习西医专业。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南川市(今南川区)鸣玉镇中心卫生院。
“办公楼是间土木结构的屋子,人在楼上走动,楼下不停掉灰,苦得很。”蒋德才记忆深刻。
尽管如此,蒋德才还是坚持了下来,很快在卫生院独当一面。
1999年,蒋德才得到一个到南川市(今南川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的机会,进修时间为半年。后来,他又多次外出进修。
“到外面去学习,才晓得我们和大医院的差距有多大!”蒋德才说,以前,基层卫生院不仅设施设备不齐、落后,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次,卫生院有位病人的***效果一直不好,有医生让蒋德才去看一看。
“血糖高得连血糖仪都测不出!”蒋德才说,当时的医生没有提前了解病人的病史,因此没有对症下药。
“要规范医生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意识。”蒋德才常把年轻医生召集起来,将其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逐渐提高了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2年来,蒋德才在南川的三个乡镇卫生院待过,除了救死扶伤,他也不断规范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年轻医生。
坚守
在同级毕业生中,蒋德才是唯一一个留在乡下工作的。
“这些年,对我真是一个大磨练。”蒋德才说。
年轻的时候,蒋德才也想去更大的舞台发展,机会并不是没有。
1999年,蒋德才在南川市(今南川区)人民医院进修时,医院普外科就想留他,卫生院却不愿放他走。
蒋德才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因为卫生院还有许多病人在等着他。
但蒋德才却在不断目睹身边的同事离开。
南川区南平中心卫生院的赵正明,是蒋德才的师兄。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蒋德才听说赵正明去重庆主城发展了。
“好几个都走了。”蒋德才说,他的校友陈彦,在南川区中医院上班,待遇比他好,但也辞职去了赵正明所在的医院。
这不免让人内心失落。
但失落也只是一时的,面对病人,蒋德才始终初心不改。
2013年,蒋德才已调至民主乡卫生院担任院长。一天,他接到一位村民电话,对方家人因为胆道结石,在区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肝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我们已经要求放弃***,把他拉回家来了,但看他还有口气,想再试一试。”村民说。
蒋德才想了想,说:“你先把他送到卫生院来。”
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后,蒋德才决定给病人做手术。
“这怎么行,病得这么重,治不好怎么办!”卫生院有人反对。
“这是我们的应尽之责。病人的情况并没有家属说的那么严重,而且家属很配合,我对病情有把握。”蒋德才说服了大家,顺利完成了手术。
直到现在,这个村民都还很健康。
在这样的磨练中,蒋德才逐渐成长为基层医疗机构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然而,在他以及其他基层医疗人才面前,却横亘着一道门槛。
门槛
2008年,蒋德才通过了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没多久,有人建议他再去考考高级职称。
“太难了。”蒋德才连连摆手。
彼时,在南川区所有乡镇卫生院里,只有大观镇中心卫生院的庹小刚获得了高级职称,还只是副高。
蒋德才曾和庹小刚交流过。
“对于想评高级职称的基层全科医生来说,计算机、英语和论文是短板。”庹小刚说。
蒋德才心里也清楚,英语和计算机自己几乎没什么基础,全靠自学,论文更没时间弄。
而这些,几乎是所有基层全科医生评聘高级职称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重庆市人社局也留意到了。
“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外语、科研等能力相对较弱,但不能因为外语不好就拦住那些医术高明的人,评价标准还是要接地气。”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杨锐说。
2015年7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不作科研和论文要求。
去年夏天,蒋德才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研读***策,积极申请,顺利获得了副高职称。
去年,在重庆开展的基层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评审中,共有111人申请,57人得以通过。
激励
获得副高职称后,蒋德才接到了许多咨询电话。
“都是其他医生打来的。”蒋德才说,这次职称改革,实实在在激励了基层医生。
“《办法》将全科医生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作为职称考核内容的重要标准,这对基层全科医生提出了量化要求,促使我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蒋德才说。
扎根基层22年,蒋德才深知基层环境就像把“双刃剑”――它能把一些医生磨砺得越来越好,亦能让一些医生安于现状,医疗技术不断退步。
“虽说是在基层,你也必须得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蒋德才说,职称评聘的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医疗水平,你也跨不过这道槛。
2009年3月,在鸣玉镇中心卫生院,蒋德才几乎已经是那个“爬到顶端”的人,但他却做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事。
“在没有任何人推荐的情况下,我自己带着资质证明,联系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蒋德才说,他孤身一人来到重庆主城区,在重医附一院呼吸内科学习了半年。
这22年来,蒋德才不断往前走,不断出去学。在他眼里,基层医生只要肯学肯干,同样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