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当代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家。《追忆似水年华》是其凝注一生心血的杰作,这部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兼评论家安德烈・莫罗亚说,“对于1900年到1950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本文主要从主题、结构、写作手法三个方面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鉴赏,由此凸显本篇小说在普鲁斯特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小说鉴赏
从1905年普鲁斯特开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小说长达十五卷,共七部,四千余页,三百余万言,是一部真正的鸿篇巨制。这是一部新颖独特、结构复杂的作品。小说主要以回忆的方式表现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书是一部关于这部怎样出现,并存在的书。主人公开始写这部书时,实际上它已经写完。我们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回忆的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
一、小说的主题――回忆、时间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句话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小说的第一句话就概括了小说的主题。作者用“回忆”和“时间”囊括全文,其追忆人生的情感静谧细腻,隐藏于其中的思想壮阔激烈!细读全书,对小时必须在睡觉前抱吻母亲才能睡得着之亲切情感之回忆,痛彻心扉与流连父母之情仍犹在心;对青年时期在各贵族沙龙间对各贵族虚伪面目尖锐观察之回忆,其虚伪面貌了然于胸等等,这一切无不构成作者回忆之内容。忧伤的经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以及与我们少年时对世界幼稚了解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些资料,相比作者晚年时风烛残年身体极度虚弱之情景,我们又多了一些感慨人生的资格,这些,都是作者给我们带来的。
二、独特的结构形式
创新,而不杜撰;普鲁斯特在小说的结构上进行大幅度改革,并不是让作品不堪卒读。要让人从大致按年代编排的一系列情景进行连环套式的描述里闻到花香,要让作品催人入梦。把读者带到惟妙惟肖的幻境中去,在梦幻之中得到一种崭新的艺术美的享受。作者驾驭了时间,熟练地运用了心理时间概念,把时间作为主宰这部作品的“精神人物”,作为整部小说的纲。在整部小说的描写中,作者着意告诉我们,他笔下的时间在一点点吞噬人的生命。小说的主人公“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慢慢失去了魅力,但他另一方面却战胜时间,因为人的艺术智慧和想象把自己的回忆扩大,使得作品的时间比现实的时间包含着更多的内容。普鲁斯特以心理时间为法宝,将一圈一圈的回忆巧妙地串联起来,就使得《追忆似水年华》长而不松,繁而不乱,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意识流手法
普鲁斯特很善于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的细腻情感和变化心理,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他大胆创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即意识活动细腻的剖析,在不连贯的意识活动中发现真正的现实,第一次在文学领域里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刻画了一个不同于平常的“我”的另一个“我”。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作者广泛运用“自由联想”的手法,在刻画这个大“我”的同时,另发掘了一些分支的小“我”。在小说的第一部第二卷“斯万的爱情”中,作者对斯万的爱情心理采用综合回忆、细针密缕地写出思索过程的手法,把斯万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们看到一个内心世界里的本质的斯万。长达300多万的整部小说几乎就是由这样细腻刻画内心世界的章节和段落串联起来的。但作者有着驾驭语言的特殊本领,文字如行云流水,情节连接自然,雕刻恰到好处,整部著作并不见斧凿痕迹,倒像一座由无数的大小回忆之层累叠起来的巧夺天工的象牙之塔,实在是法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件艺术佳品。
参考文献:
[1]《西方现代主义的个人乌托邦倾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武跃速著。
[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专题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彭彩云著。
作者信息:
康野,(1992.12.17-) 辽宁省铁岭县阿吉镇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