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亲情是迷路时远处的灯盏,是风雨中温馨的港湾;亲情是妈妈温柔的笑脸,是爸爸宽阔的脊背;……在这个世界上亲情总会让我们感动,并在心底蔓延,久久无法散去。
二的
文/宋 艺
一户人家有三个孩子,大哥、二姐和小妹。二姐就成了“二的”。
家里的事儿基本靠奶奶管,但奶奶年岁大了,脑力体力都不够了;爸爸、妈妈都上班,顾不上家;大哥学习好,一直是学校的小干部,放学总晚;小妹还小,根本指不上。二的自然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二的学习一般,不至于倒数,高中勉强能考上。二的自己就说准备上中专,考不上中专就上技校,有的技校二年级就能实习领工资。爸爸妈妈说:“咱家不指着你挣钱。”最后,二的考了中专,毕了业,在国营大厂的工会上班。第一月领工资,二的连硬币都交到了奶奶手里。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大哥又在北京上学,奶奶治病也得花钱,二的知道家里不宽裕。
小妹刚上大学第一年,大哥在北京读博士,二的工作有两年了,奶奶就瘫床上了。那时候不兴请保姆,二的就成了照顾奶奶的主力。二的早晨起来先收拾完自己,再帮奶奶上厕所,为她洗脸、漱口、穿衣服,把早点和水摆到奶奶跟前,再去上班;中午回来接着帮奶奶上厕所,做午饭;晚上继续做饭,收拾。外地亲戚听说奶奶病了,来看奶奶。“您瞧您,老太太,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儿都是大学生,多有出息啊。”说话这工夫,二的正把沏好的茶递到亲戚手里,亲戚看到她,忙加上一句:“二的也这么能干懂事。”二的笑笑,到厨房忙活饭去了。
大哥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娶妻生子。二的也结了婚,有了儿子。小妹大学毕业,随着男朋友出国了,在国外一连生了三个孩子,爸爸妈妈间断着就去了十几年,帮着照看孩子。孩子们后来大了,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二的这时候也赶上单位改革,下岗了,二的就回家了,每天去看看爸爸妈妈。家里的生活不错,大哥和小妹都给家里寄钱,二的就给老两口做点顺口的,收拾收拾家,跑跑腿儿,还得经常带他们去医院看病,已经快80岁的爸爸妈妈身体这儿那儿的总有毛病。
过春节的时候,大哥一家子回来了,小妹和大家视频聊天,和家里每个人都说几句。
小妹说:“姐,你最不容易了,爸爸妈妈全指你了。”二的说:“跟我客气什么,不是我爸妈啊?”
二的说了两句,就到厅里,忙活摆桌子上菜。
最后换爸爸和小妹聊天。
一会儿,二的过来叫爸爸吃饭。
就听爸爸对小妹说:“你记住,一定要疼中间那一个……”
二的一下子停下了脚步,静静地待了一会儿,擦擦脸上的泪,喊:“爸,吃饭了。”
(选自《文苑》 2015年第3期)
【赏析】
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小时候就知道主动为家里担责分忧;这是一个顾家的女孩,参加工作后将工资全部上交补贴家用;这是一个勤劳的女孩,大哥小妹不在家,无怨无悔地照顾家、照顾老人;这是一个孝顺的女孩,即使下岗了,也经常回家照看爸爸妈妈。二的的懂事、孝顺,源于对家的热爱,源于至爱亲情。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爱流夕涨
文\许地山
月儿的步履已踏过嵇家的东墙了。孩子在院里已等了许久,一看见上半弧的光刚射过墙头,便忙忙跑到屋里叫道:“爹爹,月儿上来了,出来给我燃香吧。”
屋里坐着一个中年男子,他的心负了无量的愁闷。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但是他对于月亮的情绪大不如去年了。
当孩子进来叫他的时候,他就起来,勉强回答说:“宝璜,今晚上不必拜月,我们到院里对着月光吃些果品,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
孩子一听见要出去看热闹,更喜得了不得。他说:“为什么今晚上不点香呢?记得从前是妈妈点给我的。”
父亲没有回答他。但孩子的话很多,问得父亲越发伤心了。他对着孩子不甚说话,只有向月不停地叹息。
“爸爸今晚上不舒服么?为何气喘得那么厉害?”
父亲说:“是,我今晚上病了。你不是要出去看热闹么?可以叫素云姐带你去,我不能去了。”
素云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的心思、性格,她都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她带宝璜出门,到河边看看船上和岸上各样的灯,告诉孩子说:“你爹爹今晚不舒服,我们得早一点回去才是。”
孩子说:“爹爹白天还好好的,为何晚上就害起病来?”
“唉,你记不得后天是妈妈的百日吗?”
“什么是妈妈的百日?”
“妈妈死掉,到后天是一百天的
工夫。”
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素云只得说:“夜深了,咱们回家
去吧。”
素云和孩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见他们回来,就说:“你们回来了。”她跑到床前回答说:“二爷,我们回来了。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好不好?”
父亲说:“不必。你还是睡你的吧。你把他安置好,就可以去歇息,这里没有什么事。”
这个七岁的孩子就睡在离父亲不远的一张小床上。外头的鼓乐声,和树梢的月影,把孩子弄得不能睡觉。在睡眠的时候,父亲本有命令,不许说话,所以孩子只得听着,不敢发出什么声音。
乐声远了,在近处的杂响中,最刺激孩子的,就是从父亲那里发出来的啜泣声。在孩子的思想里,大人是不会哭的,所以他很诧异地问:“爹爹,你怕黑么?大猫要来咬你么?你哭什么?”他说着就要起来,因为他也怕大猫。
父亲阻止他,说:“爹爹今晚上不舒服,没有别的事。不许起来。”
“咦,爹爹明明哭了!我每次哭的时候,爹爹说我的声音像河里水声‘潲潲’地响,现在爹爹的声音也和那个一样。呀,爹爹,别哭了,爹爹一哭,叫宝璜怎能睡觉呢?”
孩子越说越多,弄得父亲的心绪更乱。他不能用什么话对付孩子,只说:“璜儿,我不是说过,在睡觉时不许说话么?你再说,爹爹就不疼你了。好好地睡吧。”
孩子只复说了一句:“爹爹要哭,叫人怎样睡得着呢?”以后他就静默了。
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亲的抽噎声。不久,孩子也因着这声发出了细微的鼾声,屋里只有些杂响伴着父亲发出哀音。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2015年第6期)
【技法借鉴】
许地山《爱流汐涨》的主旨是表现父亲对亡妻的深沉朴素的怀念和哀悼。因为爱妻百日之祭,正值月满中天,父亲睹物伤情,忍不住放出悲声,表现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了内心的孤独痛苦。与一般的抒情散文不同,本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父亲如何悲戚忧伤上,而是独辟蹊径,从另外的角度来间接表现父亲对亡妻的真挚感情。一是通过父子间的对话来表现。父子的对话先从拜月点香谈起,父亲不想点香,是不忍再睹物伤情,因为从前一直是妻子点香;后又围绕父亲的哭来谈,在爱妻百日之祭,父亲忍不住哭泣,让一直认为“大人是不会哭的”的孩子诧异并且恐惧。这样的叙述方式,使人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表现。因为年幼,单纯的孩子始终不能理解父亲的丧妻之痛,更无法分担父亲的忧愁。一听见要出去看热闹,先是“喜得了不得”,随后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叹气,夜里又误以为父亲是因害怕而哭泣。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父亲对妻子的思念更加深了一层,痛苦也更增加了十分。三是通过听觉含蓄地表现。父亲的情绪,从面对圆月的“叹息”,到就寝时的“啜泣”和“抽噎”,作者所传达的感情至此达到高潮;叙事到此也戛然而止,结尾的“哀音”,给人以无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