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了一条微博:“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这条重磅消息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被疯狂转发近13万次,“老酸奶”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老酸奶”是什么
20多年前,曾在市面上流行过的“老酸奶”是一种凝固型酸奶,这种固态酸奶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剂,而是牛奶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凝胶状态。工厂把消过毒的牛奶、糖和菌种加到干净的容器当中,保温发酵几个小时,牛奶就会变成固态。吃过这种“老酸奶”的人都知道,这种蛋白质凝胶很脆弱,只要用力搅拌,就会变成液态奶,因此很容易在运输中因为摇晃、震荡等原因影响口感。后来,随着奶制品产量的增大和大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这种产品慢慢地退出了市场。
如今市面上占优势的酸奶产品,多是***品企业通过加入增稠剂,把大罐发酵好的酸奶凝冻慢慢搅碎,让它变成黏稠的半流体。如果增稠剂加少了,酸奶产品往往会呈现液态,只比牛奶略浓一些,使得不少消费者认为现在的酸奶“不够浓厚”,“掺水过多”,进而失去了兴趣。
为了挽回对酸奶口感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近年来,各品企业都争先推出了自己的“老酸奶”品牌,号称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酸奶产品,但其实只是为了避免运输中变稀变碎的麻烦,在普通酸奶中添加了明胶、琼脂等凝胶剂而已。这样的“老酸奶”,无论怎么震荡都不会变成液态,运输和销售非常方便,而且口感也更加细腻爽滑,一时之间成为***品市场的新宠儿。
如果说果冻是果汁+食用胶的话,那“老酸奶”就是酸奶+食用胶,其更准确的学名应该叫“酸奶冻”。这也是此次事件中,赵普将“老酸奶”和果冻相提并论的原因。如今的“老酸奶”往往标榜自己更天然,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其售价也远高于普通酸奶,其实这种“酸奶冻”并不会增加酸奶产品的营养价值。其中既没有增加新的保健菌,也没有增加新的营养素,因为传统“老酸奶”必须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料,抗生素含量必须低,杂菌含量必须少,才能顺利做出酸奶凝冻。现在有了凝胶剂的帮忙,即便原料蛋白质含量低,也不妨碍做成凝冻状态,因此高价“老酸奶”的原料质量可能比普通酸奶还低。
“皮鞋酸奶”的可能性
赵普所说的“内幕”引起关注后,人们立刻把焦点对准了“老酸奶”和果冻所共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明胶。媒体人“朱朱文强”发微博补充称:“央视一哥们儿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朱朱文强”还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头戏,可惜没播。”尽管依然没有“细说”,但许多网友都认为,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事实上,早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的第二年——2009年4月,浙江金华就曝出过晨园***业在***制品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案件。当时记者暗访时,当地明胶厂的工作人员表示,“小孩儿喝的牛奶、吃的果冻、冰淇淋、火腿肠,医院开的药丸、胶囊,还有卤猪蹄的皮冻、凉菜……加的都是这东西”,但“对外都说是工业明胶”。
企业究竟有没有在果冻和“老酸奶”中添加工业明胶的利益冲动呢?有专家表示,目前看似乎还没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就果冻而言,因为其特点是黏稠、脆,有爽滑的口感,而且透明度非常高,而明胶做的果冻易融化,且透明度很差,所以尽管添加明胶可以降低成本,但添加明胶的果冻恐怕根本卖不出去。 与果冻不同,“老酸奶”需要冷藏储存,避免了明胶融化点低的问题,所以可以用它做添加剂。因此“老酸奶”的生产厂家有可能为降低成本,故意购买工业明胶做原料。但也有专家指出,明胶作为添加剂,在“老酸奶”中含量很低,而且它不是高成本原料,无须以次充好。不过另一种可能是,酸奶厂家购买的的确是食用明胶,但这种食用明胶可能是逃过监管的假货,其中本来就被掺入了工业明胶。不过,这种推测还未被证实。
真相亟待解开
或许是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居然引起这么大影响,又或者是承受了来自有关方面的压力,当天晚上,赵普和“朱朱文强”均删除了相关微博,这让急切等待“细说”真相的公众更加不知所措,也让真相显得扑朔迷离。
央视二套《生财有道》节目主持人张露馨发微博点名批评了赵普,认为他不经调查采访,坐在演播室里转发短信就***毙了整个“老酸奶”行业。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支持。***品专业博士朱鹏就认为,没有理由将质疑对准整个行业,正规大企业使用工业明胶所能降低的成本微乎其微,但是带来的品牌风险却是巨大的。
不少***品和果冻企业也纷纷回应避嫌,一家国有大型***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生产“老酸奶”的几个品牌企业添加的明胶都是食用明胶。“现在***制品行业的添加剂范围和分量已经有明确规定,***制品企业会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外界对于添加剂过于敏感了。”
(摘自《理财周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老酸奶”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