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弦匏琴的流传与演变

作者简介:余敏,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摘 要:独弦匏琴随着《南诏奉圣乐》之后,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骠国的故地缅甸,丝毫未见其踪影,然而在越南却逐渐显现出独弦匏琴的踪影。独弦匏琴与越南独弦琴在构造方面如出一辙,独弦琴是独弦匏琴在历史长河中洗涤后的结晶,是一件满载京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独弦匏琴;流传;演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国力最为强盛,经济最为发达,文化艺术在这一时代也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音乐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特点,不仅有中原传统乐舞《燕乐》、《清商》,更有来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乐舞比如《龟兹伎》、《高丽伎》、《天竺伎》等八部,蛮夷的南诏奉圣乐更是成为唐代民间乐舞的巅峰。唐贞元年间,南诏国国王易牟寻派遣使者向唐朝进献“夷中歌曲”,即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为主体,再吸取中原地区及东南亚国家音乐的成分,创造出经典的创世佳作,但遗憾的是未能以乐谱方式记载,因此后人无法聆听此创世佳作之风采,通过《旧唐书》在《音乐志》、《骠国传》等历史文献的描述中,对其辉煌的音乐篇章可窥一斑。

尤其是白居易的《白孔六帖》详细记录了骠国乐中独弦匏琴这一乐器的材质、形状等,书中写到“西舍利王雍羌献其国乐至成都,有大匏琴二,复以半匏,皆彩画之,上加铜瓯。以竹为琴,作虺(hui)文横其上,长三尺余,头曲如拱,长二寸,以绦击腹,穿瓯及匏本,可受二升。大弦应太簇,次弦应姑洗。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有四柱如龟兹琵琶,弦应太簇。有小匏琴二,形如大匏琴,长二尺,大弦应南吕,次弦应林钟。”[1]

一、独弦琴的构造

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有四柱,如龟兹琵琶,弦应太簇”,充分表述了独弦琴的构造,由琴体、摇杆和琴弦构成。

(一)琴体

首先,琴体的制造材料,“以斑竹为之,不加饰”琴体以竹子制造,而且是圆形竹筒,不加任何装饰,作为该乐器的共鸣箱。现在的独弦琴琴体除有使用竹制之外,还有使用木质的,有的犹如古筝的底座,较为宽厚,“琴长105厘米,琴首宽12厘米、高8厘米”[2];有的是长方盒状琴体,较窄而薄,十分轻巧,“琴长100厘米,琴头高约6.5厘米、宽约8厘米,尾部高约8 厘米、宽约 12 厘米”[3]。

其次,琴体的花纹样式,“刻木为虺首”中“虺”指古书上说的毒蛇,蛇是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是龙的雏形,推想刻木为虺首,就是雕刻有龙的花纹***案,又称为“龙首独弦琴”,龙象征着尊贵、吉祥、皇权,不仅表现了古代人的一种***腾崇拜,也表现了南诏等属国对于唐朝的顶礼膜拜,归属唐朝的民心。

(二)摇杆

首先,古代的摇杆使用竹片或牛角片制造,尾部呈弧形弓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琴体的龙首,琴弦的另一端则系在连接于琴体并可以摇动的摇杆之上,通过不停的摇晃摇杆,从而使琴弦具有张力,因此摇杆采用竹或牛角这类韧性较好的材料制作,使其具有弹性,易于拉伸,但竹片因容易磨损,所以现在常采用木柄或是金属长条来制作摇杆。

其次,摇杆上还安装扩音器,独弦匏琴,“匏”是葫芦的一种,俗称“瓢葫芦”,使用于乐器中的共鸣器,一般采用半截葫芦安装于摇杆上,作为加大共鸣,扩充音量的作用。

(三)琴弦

首先,琴弦的配置,是以钢丝为琴弦,一端穿过面板或竹筒系于弦轴,另一头系于摇杆上。因为琴弦仅有一根,所以称独弦琴或一弦琴。

其次,独弦琴的琴弦不使用琴码,因为“张弦无轸,以弦系顶”中“轸”指弦乐器上系弦线的小柱,可转动以调节弦的松紧,所以整句话可能表现了琴弦不安放琴码,即不使用琴码来调节或改变琴弦的张力,而是直接将琴弦经琴柱系到琴头木质的龙首,另一头系于摇杆之上。

最后,独弦琴使用琴品,“有四柱,如龟兹琵琶”,琴体上置四个琴柱,这四个琴柱犹如琵琶的琴品一样,是长方形琴柱,能起到相对固定音高的功用性。

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到独弦琴这件古老乐器,其结构虽简单,仅有一根琴弦,但却能演绎精妙绝伦的曲艺。

二、独弦琴的发音原理

(一)三分损益法

独弦琴与其他弦乐器不同之处,是使用泛音演奏,而且发音原理可能是采用先秦时期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的三分损益理论,三分损益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

1.三分损一

一根琴弦在一定的张力下会发出声音,在“空弦”上发出的音为基音,比如这个基音是c(采用音名表示),不论这根琴弦有多长,在它琴弦的二分之一处,即琴弦总长度的一半位置处,总是它基音的高八度c1;“三分损一”其实就是在原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均分为三等分,去掉三分之一弦长,然后取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位置发音,这个位置发出的音高是原基音上方的五度音,即g。

2.三分益一

在上述情况中,原有的弦长不变,基音仍然为c,二分之一处为c1,将c1的弦长重新均分为三等分,在此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此时便符合了三分益一的要求,即增加三分之一的长度,此刻的位置上发出的音高则为基音c1的下方四度音g。

综上所述,按照以上加减法,将g音的总长度上运用三分损一,取三分之二处则是该音上方五度音d1,在d1的总长度上,运用三分损一,取三分之二处则是该音上方五度音a1,……以此类推,6个音级就产生了。

(二)摇杆的运用

通过三分损益法,基本音阶是具备了,当然仅凭这6个泛音演奏,是远远不能满足乐曲弹奏的需要的,还必须有其他更多的泛音音域才能演绎完美的乐曲。如何才能在独弦琴上获得更多的泛音呢?办法就是,灵活运用摇杆。

1.泛音

通过演奏者的左手不断摇摆固定琴弦的摇杆,摇杆的拉动改变琴弦的张力,可获得较多泛音,“演奏独弦琴,在切弦挑的同时,触弦的手迅速离开而使整根弦也被等分部分所带动,跟着按其固有的频率振动起来。这时,就能听到既有分段振动的泛音,也有空弦全长振动的基音。”[4]因此独弦琴比一般弦乐器的泛音更为圆润和饱满。

2.音域

摇杆的摆动通过弹性力量也改变了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音高,拓宽音域。向外拉摇杆时,琴弦张得较紧,此时发出的音较高,向内收摇杆时,琴弦松弛,发音就降低。其音“弦应太簇”:古代“太簇”音高相当于现在的“D”音,《新唐书》记载“此一弦五音备,阎王一听以蓄万邦也”,即可以演奏“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类音乐,音域可达三个八度。

(三)演奏方法

演奏时,可以将琴置于两腿之上,或放置于支架上,演奏者左手握摇杆,右手小指端轻微接触琴弦,同时以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的拨子弹拨琴弦发音。右手用拨子轻触琴弦的二分点、三分点,此时小指迅速离开琴弦,即切弦,使琴弦切部的泛音与空弦振动的基音形成符合音响,从而形成“独弦不独声”的音乐效果。摇杆采用揉、拉、推、拍、打、撞、摇、颤、挽、压、捋等不同的技法,改变琴弦的张力,使右手在同一弦位上就能获得不同音高的音,同时也起到了润饰音色,装饰的旋律的效果,这一巧妙之处,是京族人智慧的结晶,赋予了独弦琴结构简单音韵不凡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的演绎出独弦琴光润柔滑、如泣如诉的音乐风采。

三、 独弦琴的流传与发展

独弦匏琴随着骠国的消失,在骠国的故地今天的缅甸已经难寻其踪影,然而在越南却一直流传着独弦琴,这一京族的传统乐器。独弦匏琴与越南独弦琴两者的形制与构造如出一辙,它们之间不同之处仅有两点,一是独弦匏琴使用琴品,而独弦琴则不使用琴品;而是独弦匏琴使用木质虺首,而独弦琴则不使用。这也许是在经久岁月流传中的琴体简化演变方式,就如二胡在唐朝时期是弹弦乐器,而到了宋代末年则演变成拉弦乐器一样。经过历史的洗涤,这件乐器省去了雕龙画凤的装饰、固定音高的琴品,造就了演奏者更加潇洒卓绝的演奏艺术。

(一)独弦琴的流传

盛唐时代,中国威冠四方,周边属国常来觐见朝拜,不仅带来贡品也带来文化艺术的展演,因此文化的交流,音乐艺术的相互交融也随之产生,比如古筝流传于韩国演变成“伽琴”,再流传于日本演变为“新罗琴”,同样,独弦匏琴也许就是经唐朝而流传到现在的越南。地理上的相连使得中越两国结下了历史、文化的渊源,越南主体民族京族是中国周代诸侯时期为百越族的一支――骆越。从地理分布来看“骆越不仅分布在越南北部和中部一带,而且还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岛和贵州地区。”[5]由此可见京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另外,再从人类学民族角度来看,“越南京族和百越族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特征,如种植水稻,善于捕鱼和行舟,流行干栏式建筑,铸造铜鼓,不落夫家,崇拜龙、鸟等***腾,以及文身断发、鼻饮、染齿、鸡卜、对歌和悬棺葬等习俗。”[6]这些反映了他们在地域上、经济生活、文化上、心理状态上、***腾崇拜中均具有共同点,是同一族源的共同生活习性,因而推测京族源自百越族。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广西与越南接壤,广西的沥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也是京族的祖居地之一。又因独弦匏琴的音调与京族语言的语调非常吻合,天长日久,独弦匏琴就被演绎成了京族独有的民族乐器。”[7]正是地理位置的临近,和中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独弦琴这件古老乐器得以在越南流传和延续。

(二)独弦琴的发展

独弦琴,这个精妙而又智慧的乐器是中国和越南京族的传统民族乐器,在古老的岁月中,因为这件泛音乐器音色柔细、音量较小,而一度受到人们的抛弃,使其淡出宫廷器乐的舞台,流落民间,但也因其音色十分接近京族的语言音调,故而备受京族的喜爱。京族可以运用独弦琴来表达思想,抒感,增加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犹如苗族的芦笙一样,是一种民族文化符号的代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弦琴是一件满载京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电子产品,麦克风的创造,解决了独弦琴音量较小的问题,将扩音喇叭接头安装于独弦琴的拾音器上,从而将这件乐器的泛音扩大得更加清亮、甜美。因此独弦琴是一件配有“麦克风”的电声乐器,事实上它是一个具有当今现代化和古老传统性相结合特征的产品,这将有益于独弦琴在未来电声音乐中的蓬勃发展,使其以崭新的面容诠释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 《白孔六贴》卷62《琴》

[2] 《清越动听独弦琴》乐声《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12日第005版

[3] 《独弦琴的形制与改良》黄志豪《艺术探索》2008年12月第22卷,第6期

[4] 《独弦琴的发音原理及其二声部探》卢克刚;杨秀昭;何洪《乐器》1984年03期

[5] [6]《越南京族(越南族)族源初探》吴凤斌《南洋问题》1982年03期

[7] 《独弦琴探秘》周文娟,《漫步乐林》2004年01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独弦匏琴的流传与演变

学习

会议室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阅读(23)

摘要会议室是学校的公用资源,而目前申请学校会议室大多采用电话沟通的方式申请,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议室申请时间冲突;二是会议室位置分散;三是目前会议室申请方式陈旧。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建立符合学校特征的简便易用的会议室管理

学习

科技创新思路及措施研究

阅读(21)

兴化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蔬菜种植加工、特种水产养殖加工等一批支柱产业,其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位置,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从规模取胜转变成规模加效

学习

浅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有关知识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有关知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啥意思,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规范。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建材材料放射性有关知识,详细地论述了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以消除消费者的恐惧心理

学习

“良多趣味”中“良”为何义

阅读(17)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郦道元的《三峡》。教材对“清荣峻茂”作了注释,而未对“良多趣味”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这句很简单,所以未作注释。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句的翻译是:趣味无穷。而“良”为何义,教材

学习

讨论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应用

阅读(16)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源远流长,随着我国造园艺术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发展。置石的作用是再现山水式的园林,创造出园林意境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巧妙地将人工融入自然之中。文章将重点介绍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

学习

沈建华做最专业的纱线供应商

阅读(54)

他目光超前,善于用人,治企业如烹小鲜,放眼世界,跟最好的企业合作,请最专业的技术人才,坚持科技、管理、产品三创新。以浙江商人特有的智慧和魄力,率领企业成为全国毛针织绒线行业中的领导性品牌。创新业绩沈建华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为企业的发

学习

揭秘黔江小南海湖底是否隐藏着神秘庄园?

阅读(24)

1967年,三位云南地震专家首次进入黔江一个偏僻的村落,探访小南海湖泊,一段传说也由此流传开来:因地震而形成的小南海,湖底其实隐藏着两大庄园。从上个世纪开始,这个传说就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但却没有人拿出实质证据呈现这座秀美湖泊的水下世界。

学习

面对鲁钝的孩子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面对鲁钝的孩子,内容包括鲁钝的意思和造句,鲁钝乃多病什么意思。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生于德国南部乌尔姆,小时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有些鲁钝,到了3岁也不会说话,好不容易会说话了,却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

学习

梁启超艺术情感思想探析

阅读(33)

【摘要】“情感”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梁启超十分重视“情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中的作用。梁启超认为,艺术情感是生命、情感、审美的统一,并从艺术情感本质、艺术情感个性、艺术情感教育三方面,对艺术情感问题展开了详细系统

学习

“跳蚤”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84)

关于“跳蚤”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想要夸一个普通的人很简单,介绍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却有些难,因为面对诸多才能,选择哪一个为切入点,是件费脑筋的事。所以,我选择认认真真地把我知道的事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我平凡的字里行间去

学习

“热活族”,老夫聊发少年狂

阅读(54)

“敢”活到100岁的妙方“热活族”,顾名思义就是活得有热度,不在岁月流逝中随波逐流、麻木不仁,越老越有活力、魅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沃尔特・博茨提出对生命的看法:“如果我们都会老,那么最好尽可能活到老,也活得好”。他因此提出“敢

学习

忘情不夜侯

阅读(31)

我常常会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心底总有一种感觉挥之不去。为此,我常常找个清净的地方,泡一杯苦丁茶,看热气腾腾,闻袅袅茶香。没有人打扰,就这样一个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恍若隔世。这茶,常常让我想起一位朋友。那是十多年前,她刚刚大学毕业不久,不但是

学习

联想类比在近世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联想类比在近世代数教学中的运用,内容包括联想和类比推理,类比和联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摘要]近世代数以群环域等代数系统为研究对象,内容抽象,学生感到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要。而将讨论联想类比运用在教学中,将新概念、

学习

论乐府的历史演变

阅读(85)

本文为您介绍论乐府的历史演变,内容包括乐府含义演变考述,乐府的诗体演变。作者简介:董营雪,武汉音乐学院2012级研究生。《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以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集汇。乐府最早是建立在秦代,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承秦制,建立了乐府机构

学习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阅读(19)

前言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意春秋到战国、晋唐时

学习

论商周之际神权思想的演变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论商周之际神权思想的演变,内容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神权思想,商周神权思想。殷周之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宗教领域的变革也很剧烈,从殷商时期的“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神本时代,转而为“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的民本时代,其

学习

浅析奥运会标志设计的发展演变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奥运会标志设计的发展演变,内容包括奥运会标志是谁设计的,奥运会标志设计。“尽管奥运会首先是一项体育盛事,但其影响却远远超过赛场。”顾拜旦先生在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初就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

学习

近代纽扣的形制演变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近代纽扣的形制演变,内容包括纽扣的来源及历史,中国传统纽扣是几个。纽扣是服装的重要部件,能起到扣合服饰衣襟的作用。我国纽扣出现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可以认为是由襻带发展演变而来,到近代已经发展成熟,且与引进的西式扣眼

学习

简论汉字的演变规律

阅读(21)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记录汉语、辅助汉语的同时为社会服务,过于繁杂的字形会影响应用功能的发挥。而且,从认知接受角度来说,汉字作为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形体理应简单,便于学习。关键词:简化形声假借

学习

文道关系的演变

阅读(16)

文道关系历来是人们讨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览众家之所长,不仅出发点各不相同,甚至对文道关系的范畴定位也不尽相同,在文道关系的归属问题上,就已表现出不同专业的专业拉拢倾向,所以文道关系已经“被隶属”于好几个专业,有言曰:“文与道是中国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