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发声的训练中,仅仅强调气息的正确运用,打开喉咙、吐字行腔等基础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建立在协调发声和共鸣的基础上,练习面罩唱法,进而建立良好的声音方向和色彩。
【关键词】 面罩唱法;打开喉咙;训练方法
面罩唱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16世纪法国宫廷体系中,贵族们在眼部至口部处戴上一副面罩,以掩盖其自己的真实面目,面罩共鸣恰好也正是在这个区域(两眼至唇部),即斌烟***与口咽的共鸣。
一、面罩唱法
面罩唱法是一种把声音的指点和共鸣点安放在高位置的一种唱法,要求歌唱者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把声音共鸣位置始终保持在鼻咽腔以上额以下的区域,声音就在这些部位引起反射、冲击、振动和扩大。让听者感觉声音的光彩在面颊上,华丽无比,悦耳动听。
人的共鸣腔体自下而上有胸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和头腔。在歌唱中,所有的共鸣腔体对声音都起作用,所以学习歌唱应首先强调是一种整体的歌唱,这是基础。然后才是最求几种明亮、靠前的共鸣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面罩”。要想获得良好的面罩共鸣,首先应该把歌唱的基本状态做好,给予良好的呼吸支持。其次,喉咙的状态时获得面罩共鸣的关键,打开喉咙是通向面罩共鸣的重要通道,始终把打开喉咙的感觉与面罩共鸣的感觉联系起来。
获得良好的面罩共鸣还必须树立咽腔的共鸣通道。意大利歌唱学派认为咽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体之一,歌唱中应感觉口咽后面还有一个树立的咽管,下连胸腔,上达头腔。要灵活的调节口腔喉舌、会厌状态,使声音顺利的过度到面罩。
面罩共鸣必须强调高位置的声音。在歌唱中不应该在中低音声区撑大喉咙曲唱,这样会使高低声区脱节,令声音无法进入面罩。我们在学习和训练的时候应该从起音就开始想到面罩的高位置,把声音竖起来,并以高音区的声音宽窄去定中低声区的宽窄和音量,用这样的方法过度声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打开喉咙及喉头位置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正确“打开喉咙”的发声方法,需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1.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打开喉咙”,把深吸气与“打开喉咙”在同一时间完成。在呼气发声时,仍然要“想着吸”,要“吸着唱”,从而保持“打开喉咙”的发声状态。2.放喉结:
正确的“打开喉咙”的标志是把喉结放下来了,放在深呼吸的位置上(以不感到有压力为宜),应在生发时保持喉结下方的相对稳定和弹性。特别要注意在唱强音的时候不撑;唱弱音的时候不挤;唱高音的时候不吊;唱低音的时候不压。3.松喉头:正确的“打开喉咙”要注意喉结向下时不是往下压,而是随着吸气的感觉在放松中自然下降而形成好像“没有喉咙”的感觉。4.调整体:要“打开喉咙”还需注意:上下牙关张开;下腭和舌根肌肉要放松;舌头平方(和平时不说话的时候感觉相同),下巴下放内收;这些都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三、面罩的训练方法
1.哼鸣练习寻找面罩
国内外需要大歌唱及著名声乐教育家,在谈到歌唱的技术问题时,都强调了哼鸣在发声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教学和平时的演出中,哼鸣都是作为必练的内容。通过哼鸣把声音安放在鼻梁或人中处的共鸣点,对寻找高位置的声音极为有效,通过哼鸣找到的声音然后放大,这样的声音往往是正确的。在练习哼鸣的过程中,要继续强调从横膈膜开始,喉头稳定放松,在冷笑的过程中寻找放松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往面罩上“哼”,感觉声音在面颊以上或眉心处。哼鸣既要体会松与紧的关系,又要体会声音流动的方向感。著名歌唱家王秉锐先生对哼鸣练习有独到的见解,他特别注重哼鸣时的气息运用,并把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相结合,在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的转换中,声音位置保持不变,并特别注意喉头的稳定及咽腔的充分打开,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哼鸣时过分注重鼻尖,发出病因,形成“假面罩”。
2.轻声练习
任何声乐练习曲和歌曲都可以采取轻声来练习,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轻声练习中牢固树立“哼”的意识,并细心协调各部门的动作,积极地使声音流动起来。要改正那些追求音量的错误意识,过分追求音量很可能造成各器官不协调、喉咙紧、气息僵等,那些追求“大”、“亮”的歌唱最终都会走上歌唱机能过早衰退的绝路,只有正确地并大量的运用轻声练习才是获取面罩共鸣的必由之路。
3.协调发声肌肉群
歌唱实际上时多种机能的协调,在前面提到体会松与紧的关系,“紧”主要是指横膈膜作用下的“内力”,“松”主要是指后部肌肉和面目表情。为了更加充分获得共鸣的感觉,面带微笑的歌唱也是一种好办法,提起笑肌能够较好的打开鼻咽腔,在歌唱技术中运用很普片。也有教育家提倡不张大嘴找面罩的办法,这也是协调性的问题,不张大嘴有助于口腔后面打开,有助于喉咙打开,从而找到面罩共鸣。所以,不管是用微笑还是不张嘴的办法,都要把基础的发声状态结合起来,从而到达协调统一。
通过科学有效的联系找到面罩的感觉,声乐基础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面罩训练中,我们还应注意把面罩的的感觉运用在不同的声区中,把声区和母音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不管唱什么语言、什么母音、什么音高,都要有统一的、明亮的、几种的面罩音色,并且把它运用自如。特别是男声的声音训练,做好声区的统一显得更困难,对于获得面罩共鸣就显得更加的必要。意大利的美声学派提出在充分打开喉咙的基础上运用面罩唱法,这这里的面罩唱法也可以称之为“掩盖”或者“关闭”。要求从中低声区开始就要建立良好的面罩声音,一方面调整元音在面罩中的音色和位置感,要求轻松自然流畅和高位置;一方面控制中声区的宽窄,不要唱的过宽,要唱出柔和的面罩声。往高音过渡中逐渐在面罩里混合母音。以男高音为例,在唱到e 到降a时伴随着兴奋地打开喉咙和鼻咽腔的动作,在母音中逐渐多的混入“o”、“u”元音,使元音听起来更统一,音色集中有穿透力。因此,男声掌握了“关闭”才算真正的掌握的“面罩”。
总之,对于所有的歌者,有了“面罩”的声音才意味着真正的走上歌唱规范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管谨义著.《西方声乐艺术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2]张礼仁著.《把歌声变成流动的风景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