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画钟馗

自吴道子画钟馗之后,历代画家多画钟馗。玩味不同的钟馗形象,探究画家的思绪,是很有趣的事情。

吴道子画钟馗的记载,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据说那画卷前面有题记道:唐玄宗讲武骊山,回宫后身体不适,病了快一个月,不愈。忽然一天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玄宗的玉笛,大鬼则抓住了小鬼,挖了它的眼睛,还把它擘而啖之。大鬼自称名叫钟馗,是不第武举,但立誓要为皇上除天下妖孽。梦醒,病立愈。于是,召吴道子“如梦***之”。吴道子画毕,玄宗觉得所画与梦中一模一样,赞道:“难道你同我做了一样的梦?怎么画得这般相像!”遂命将***颁发官府,告天下知晓。从此,钟馗就成了镇邪袪魅的神圣。

沈括的记载是否准确,钟馗的传说究竟起于何时,后代学者多有考据,无烦细叙,因为后世之画钟馗,大多取其“袪魅镇邪”之义,同学问的考据很少关涉。

来个“厚今薄古”,把先前的钟馗像搁置一旁,只说我的几位画家朋友所画的钟馗。

这几位画家,我虽称之为朋友,其实都是前辈,只因他们虚怀若谷,遂成忘年之交。他们都画过钟馗,但画来各不相同。

先说韩羽,他在这几位画家中年岁最少,今年八十有三。我见过他画的钟馗,只有一幅:官服、皂靴、纱翅、白扇,戏曲中钟馗的全套行头齐全,虽然也腰挂佩剑,但那剑倒像一柄木头玩具,面部更没有了豹眼虬髯的刚猛。

更有趣的是,钟馗侧身而立,一扇遮面,半只左眼从扇后露出,似在窥探什么:是因为做了不轨之事?是如上海那几个法官一样去了不方便的场所?是做了见不得人的勾当,怕败露了行藏?还是已宣布被“”或要他“协助调查”?画上题道:“犹抱琵琶半遮面。画终南进士。”

看来,韩羽眼中的“终南进士”——钟馗,已经背弃了“除天下妖孽”的誓言。“刚正”“刚正”,人必有刚,方能正;换言之,人必能正,方有刚。《孟子》有言,“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看着画里贼眉鼠眼的钟进士,他何以要用扇遮面也就不难猜测了。

威猛的捉鬼钟馗,在韩羽笔下成了阘茸之徒,当是世风日下,捉鬼者的异化,激起了画家的愤怒;但他偏以调侃***之,这也是画家的忠厚之处——点到为止。“钟馗”当如何自省,封他为神的天帝应如何处置,让他们自己去想吧!

丁聪先生如果活到今天,应当是98岁了,可惜他五年前已魂归道山。

同丁聪先生交往有年,但我看到他画的钟馗,也只有2005年作的那一幅。画里的钟馗,官服皂靴依旧,虬髯豹眼依旧,纱翅官帽依旧,揎拳捋袖也依旧,但手中所提却不是利剑,而是一管大笔,笔头朝下,颇觉绵软。或许他想象里的钟馗,是口诛笔伐之徒?

因为是钢笔画,所以只有黑白,并无彩色,但墨赋五彩,其中色泽,可以想见。依着我对画的理解,曾作馗鬼对答小曲两支,调寄“一半儿”:

【鬼谓钟馗】汹汹气势吓杀人,捋袖揎拳似动真。偏是笔头朝下伸。钟先生,你一半儿装腔一半儿狠。

【钟馗答鬼】乌纱斜戴鬼当官,箕豆相煎咱也难。两面风光分咸淡。小心肝,我一半儿硬来一半儿软。

丁先生对我的解读似乎颇为认可。捉鬼的钟馗,如果同鬼物有了勾搭,或者收受了好处,或者在鬼店里掺了“股份”,便同鬼物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荣则俱荣,损则俱损。鬼物的利益也就是钟馗的利益,鬼物的倒霉自然也是钟馗的损失,所以他虽司斩鬼之职,却要护着鬼物。但钟馗之所以能够从鬼物处得到好处,恰是因为他握着斩鬼的权力。因此,钟馗还得要摆出一副捉鬼的姿态。如果钟馗暴露了他与鬼物的勾结,那么,无论对钟馗还是对鬼物,都将是灭顶之灾。

一半儿装腔一半儿狠;一半儿硬来一半儿软——正是这种特殊勾连状态下的特殊表现。

黄大先生永玉,今年已过九十岁,二先生黄永厚也已八十有七。他画的这幅钟馗作于1979年,距今已经30多年了。此画曾在一家报上刊登,但也因此留下了一段笑谈。

这幅钟馗像,笔墨简洁而气势颇壮。钟馗披袍束带,纱帽纱翅,俨然官样。身形伟岸,虬髯露齿。虽已便便大腹,然双手手指作抉目状,仍见力度,很有些镇邪袪魅之神的威严。画上题道:“有我有鬼”。

报社编辑不知是看得不仔细,以常理度之;还是看得仔细,以为画家笔误,刊出时把画题标为“有我无鬼”!

“有我无鬼”,听来符合常识,既然是捉鬼的神道,自然与鬼势不两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在鬼的世界也应通行。但在永厚先生看来,权力是做事的依凭,但权力也是作孽的本钱。在钟馗与小鬼之间,其实并非“有我无鬼”那样简单。据传说,钟馗嗜食鬼。一次,钟馗生日,他的妹妹派小鬼挑了一担寿礼送去,并附信说,酒一坛,鬼一个,送给哥哥去吃喝。若是这些嫌不够,加上挑担的共两个。

小妹知道哥哥喜好食鬼,他人或 “他鬼”自然也知道。小妹可送,他人或“他鬼”自然也会送。钟馗吃着送上门来的鬼,既完成了杀鬼的指标,又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还不用花气力,何乐而不为!送鬼的“他鬼”,既已餍足了钟馗的食欲,也就换来自身暂时的平安,又何乐而不为?这样,就形成了钟馗与鬼的共生关系。“有我有鬼”可以做两重解读:一重是,之所以要有钟馗,是因为世上有鬼;另一重是,如果没有了鬼,钟馗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他自己的利益。二者似不两立,却又相互依存。为了各自的利益,谁也不能也不愿完全失去了对手。奉命捉鬼、斩鬼的钟馗,同时也成了保全鬼物的护法。因此,千年而下,鬼物依旧在各处逍遥。

这样理解鬼与钟馗的关系,费解的“有我有鬼”远比豪迈的“有我无鬼”深刻得多。

可惜那位编辑未能领会得来,把哲人的深思化为世俗的肤浅。

我要说的几位画家朋友中,画钟馗最多的,当允推今年96岁的方成先生。一本《方成水墨画集》,收画98幅,就有15幅钟馗,略少于画了18幅的花和尚鲁智深,足见他对此二位情有独钟。但他对钟馗与鲁智深的态度仍有不同。对鲁智深,几乎都是赞扬他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有情有意的义气,除暴安良的担当。对钟馗,他的情感则比较复杂。

方成先生赞赏钟馗的镇鬼祛魅。题画道:“传说此公能镇鬼,横眉怒目有神威。我也爱钟馗。”在另两幅钟馗***上又题:“钟馗名声大,除夕端午张挂,为的降福驱邪,鬼见了害怕”“***写钟馗意无他,自古黎民爱豪侠。更喜此君能吓鬼,挂入寻常百姓家”。但他没有过高估计钟馗,未期望“有我无鬼”之类的伟大业绩,只说他能吓鬼而已——能够吓鬼,至少使鬼有所收敛,不致过分跋扈。

他似乎对钟馗是否真能“镇鬼祛魅”也颇有些怀疑。在他所画的钟馗***中,有好几幅是“醉钟馗”。喝得酩酊大醉的钟馗,还能镇鬼祛魅吗?

“醉钟馗”的故事大约出自烟霞散人的小说《斩鬼传》。在“献美酒五鬼闹钟馗”一回中,五个小鬼献上美酒,把贪杯的钟馗灌得酩酊大醉,脱了钟馗的靴,卸了钟馗的剑,摘了钟馗的纱帽,偷了钟馗的笏板,弄得他脱中、露顶、赤脚、坦怀,不成模样。方成有一幅便是画的这个故事,题道:“只因贪杯中诡计,醉乡潇洒走一回。故事流传千年久,至今人笑醉钟馗。”

醉酒的钟馗,自然失去捉鬼的能力,因此在另一幅“钟馗醉酒***”上方成题道:“鬼敢来矣!”他虽然画了钟馗因贪杯失误,但仍然宁可相信钟馗的醉酒或许只是压力太大的缘故:“春眠不觉晓,鼾声惊飞鸟。人间鬼太多,钟馗累坏了。”这首为钟馗开脱的题画诗,表现了方成式的诚悫。

十一

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钟馗的醉酒未必是压力太大使然,也未必是偶然中计,倒是高度集中的权力与贪欲的结合,使钟馗走向腐败,直到滥用权力来满足贪欲。

方成笔下的钟馗,起初还多少有些犹疑,绕着酒坛独自寻思:“多饮会中毒,一日不可无。小鬼送厚礼,其中有缘故。到底收不收?心里直嘀咕。不妨尝一尝,何损大丈夫。”

腐败总是从起初的犹疑开始。到了第二回,第三回,便愈益贪婪。方成画的第二回是钟馗“主动出击”:“世事浇漓很难说,我画钟馗夜巡逻。你想他是来捉鬼,还是寻鬼讨酒喝?”至于第三回,小鬼们早已摸清了钟馗的喜好,这时的钟馗闭门家中坐,酒从天上来。方成有题画诗道:“钟馗想喝酒,无须巧安排。后门开条缝,自有鬼送来。”

官场的腐败与时俱进,方成的钟馗***也从赞颂到批评又到揭露。但他终究还是希望有真正捉鬼的钟馗,因为世间之鬼祸乱天下,灾害黎民:“世事浇漓奈若何,千般变态出心窝。止知阴府皆魂魄,不想人间鬼魅多。”他相信真钟馗应当还有,难办的只是“相持不下,两个钟馗打架。胜负看来分明,可是难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

随着观察的深入,方成画钟馗,不断勾勒出变化着的世态,也不断坦露画者内心的矛盾。他似是在用绘画作官场史、社会史,也是用绘画记录着自己的心灵史。

十二

明清之际的讽喻小说《斩鬼传》与《平鬼传》,艺术水准并不高,但鲁迅仍指出了它“取诸色人,比之群鬼,一一抉剔,发其隐情”,“近于呵斥全群者”的讽喻功能。不过,这两本书指望由一个 “斩鬼者”来荡平乾坤,依旧是权威主义的老套,比起上述几位画家的思考,则所见甚浅了。当然,那是时代的限制,见不及此。

中国自秦以来,始终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却没有制约的机制,这就无可避免权力的滥用。不受限制与约束的滥用权力,必然导致权力与利益的交易。自古如此,至今犹然。钟馗捉鬼,走向馗鬼共生,便是这利益交换之一例。过去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不能让死制度憋死,主张发扬“人的能动性”。但如果制度都能随意突破,那么人的能动性也很可能转为人的破坏性。破坏了约束权力的制度,结果是无约束的权力导致整个社会的溃败。与群鬼达成和解的钟馗,最终便成了群鬼利益的保护者。

画家笔下钟馗形象的变迁,恰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令人喟叹,发人深思。

(作者系新华通讯社高级编辑、望周刊社原副总编辑、本刊编委)

忽然想到——画钟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忽然想到——画钟馗

学习

北京胡同:寻找记忆中的“老味道”

阅读(101)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胡同:寻找记忆中的“老味道”,内容包括老北京胡同的味道,老北京记忆中的老味道。“北京的胡同文化,关键在人。只有在胡同保持原样不受破坏的基础上,这里的邻里关系和生活习惯才不会流失。”――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文物

学习

欢迎小雨点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欢迎小雨点,内容包括小雨点全文阅读,幼儿大班欢迎小雨点教案。滴答!滴答!下雨啦!朵朵、拉拉快来欢迎小雨点啊!你们看看,还有谁也在欢迎它们啊?朵朵:我看到花朵打开窗户,请雨点歇歇脚。拉拉:我看到小草张开双臂,和雨点拥抱。朵朵:我听见

学习

“微”处着眼,打开学生第二课堂新天地

阅读(91)

“蓝精灵”是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的德育特色品牌,也是校园形象代言人。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赏识,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以“身心健康、习惯优良、素质全面、特长明显”为育人目标,以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二课堂资源的整

学习

创作杂谈:皇城遗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创作杂谈:皇城遗梦,内容包括皇城遗梦在线阅读,皇城遗梦。付欣著名摄影家:1955年出生于北京:1974年起从事摄影: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05年任香港《人体摄影》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

学习

浅谈自平衡法桩基检测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内容包括桩基自平衡荷载箱,自平衡桩基静载试验。摘要文中采用静载试验和钢筋计测试联合确定桩基承栽力,对超长灌注桩进行了测试。试验要求提供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分布。灌桩前,在钢筋笼的主筋

学习

第11届中国杰青农民榜

阅读(30)

2006年12月底,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揭晓。他们分别是:刘宝平、刘新贵、吴哲彦、吴启有、俞学文、徐练海、程继彦、裴春亮、潘翠玲、额尔敦仓。“蔬菜大王”刘宝平18年前,江苏邳州炮车镇前沙沟村,一个20岁的农民子弟辞去了村里青

学习

少林小擒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少林小擒拿,内容包括少林擒拿完整版,少林擒拿杨教练。擒拿是武术的四大技法之一,是利用人体关节、穴位以及要害部位的弱点,通过擒拿对方身体一部,使其产生疼痛、不适或受伤,失去反抗能力而束手就擒的技术方法。擒拿因其突出的技

学习

木耳菜的营养价值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木耳菜的营养价值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木耳菜的生长条件有哪些,木耳菜的种植和营养。木耳菜原产于印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以幼苗、嫩梢、嫩叶为食用部分。无论炒食还是做汤,均清香爽滑可口,深受民众喜爱。木耳菜

学习

爱乐随笔 第1期

阅读(33)

美丽深沉的凤音时隔六年,又见封颖。此次她是为上海音像出版社发行的她自己的一张钢琴专辑回沪的。这些年,作为一名签约沙亚·迪斯拜克经纪公司的钢琴家,封颖常年在海外演出,每年有几十场的音乐会。练琴——旅途——音乐厅,三点一线,日复一日,周

学习

司马迁的“略陈固陋”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司马迁的“略陈固陋”,内容包括请略陈固陋什么意思,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伟大者,往往行坚;志高者,常常言谦。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人。当年,他在写给被羁押在牢的好友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不仅在信始道“请略陈固陋”,而

学习

蛋白S缺乏患者术前护理1例

阅读(40)

关键词蛋白S缺乏孕妇抗凝护理蛋白S(PS)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有抗凝活性血浆蛋白,在凝血因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生理状态下,蛋白S、蛋白C及其激活物活化蛋白C通过水解凝血因子Va和VⅢa而产生抗凝作用[2]。当蛋白C浓度下降时,可致血栓形成

学习

“化性起伪”何以可能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化性起伪”何以可能,内容包括化性起伪的伪怎么解释,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摘要]荀子所谓的“化性起伪”实是“以礼化心”。一方面,礼是贯通古令万物之大道,是人类社会价值之根本,能安化百姓,平治社会,使天下归于正理平治之“善

学习

世界杯足球赛上的裁判

阅读(43)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即将在南非举行。不久前,俄罗斯《总结》周刊记者就世界杯足球赛怎样选择裁判员等问题采访了欧洲足联裁判委员会成员、国际足联评选的最佳裁判之一――意大利人皮耶鲁济・科里纳。记者:世界杯足球赛的裁判员是怎样挑选的

学习

昆曲 迤逦之声

阅读(59)

希腊的悲剧,意大利的歌剧,俄国的芭蕾,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艺术,可以深刻地表现出其民族所具有的精神与心声,而对于中国人,这种艺术又是什么呢?昆曲,正是这样一段跨越六百年荏苒岁月的我们和古人的对话

学习

唐代家庭休闲主体浅析

阅读(41)

休闲主体,指各类休闲者,是休闲动作的发出者以及休闲结果的承受者。本文考察了唐代家庭的休闲行为,考察了这一主体在休闲活动中的各种要素。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休闲对唐人家庭关系、精神风貌、生活理想、个性发展等的影响,从而深化对唐代社会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之唐代散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之唐代散文,内容包括唐代散文格式,唐代文学散文。唐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对文坛的垄断,开启了一代新文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革新了文体和语言,注入了实际

学习

唐代科举宴游风尚

阅读(141)

唐代是我国科举史上的草创阶段。一方面其制度尚不完善,如行卷之风盛行,录取存在人为因素,防弊措施不健全,科目过于繁杂等;另一方面,唐代科举也滋生了一些社会习俗,如曲江宴游、雁塔题名等,尤其是新进士的宴游活动,其名目之多、规模之大、奢靡之甚

学习

唐代题画松诗的文化内涵

阅读(32)

早在先秦时期,松即已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涵义。孔子早就认识到松的耐寒之性,并用松的经四时而不改的坚贞本性象征君子的节操。魏晋时期,松树的形象美遂被拿来比照士人的仪态、风度。唐代题画诗丰富了松的文化内涵。杜甫着眼于松的形象美,突出

学习

唐代汉化观世音菩萨造像服饰浅析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唐代汉化观世音菩萨造像服饰浅析,内容包括唐代观音菩萨造像特点,唐朝菩萨造像。[关键词]佛教菩萨造像服饰[摘要]汉传佛教是流行于我国内地,以汉语为传播载体的佛教流派。在时代的经济、文化和人们审美观念影响下,汉传佛教不断呈现

学习

唐代北方家族姻娅网络与古文运动的发展

阅读(32)

唐代古文家大都出身于北方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以婚姻为纽带连结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姻娅族群,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这些家族家学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同时,古文家之间姻娅网络的缔结过程。也是古文运动聚集力量、整合恩想、激发创作和扩大影响

学习

唐代僧人泓师考述

阅读(99)

[摘要]唐代僧人泓师以占相堪舆之术游走于王宫贵胄之间,反映了利用俗世技艺推动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特殊方式。僧人习学相面、堪舆等世间技艺,正是大乘佛教习学世间诸法观念影响下的写照。武周及中朝、睿朝二朝佛教的极盛发展为泓师的活动提供

学习

唐代四个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特征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唐代四个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特征,内容包括唐代诗歌四个阶段的特点,唐代诗歌的4个时期。内容唐代的辉煌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其中诗歌的兴盛尤为突出。在这里,本文无力亦不敢妄对煌煌大唐各个时期的诗及诗人有何指评,只能借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