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尚德义是我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中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感情真挚、内容多样,歌词、钢琴伴奏与旋律紧密结合,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笔者将尚德义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作为研究角度,对其中的钢琴伴奏织体技法和表现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技法;表现作用
尚德义1932年出生于沈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特别在艺术歌曲及花腔艺术歌曲创作和研究上贡献尤为突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体裁之一,它将内涵深刻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旋律及精心谱写的钢琴伴奏三者融为一体,共同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在艺术歌曲的演绎中,钢琴伴奏部分与歌唱部分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再创造。
尚德义在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尤其突出了钢琴伴奏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个性,如在伴奏织体结构的造型、伴奏和声色彩的变化、伴奏音乐意境的渲染等方面都有很大创新,为艺术歌曲增添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因此笔者将尚德义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作为研究角度,及其中的钢琴伴奏织体技法和表现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技法
1.节拍与节奏特征
(1)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表1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拍子特征一览表
(2)节奏是指通过音的长短和强弱的配合,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
表2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节奏特征一览表
节拍和节奏是音乐要素中最主要也是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尚德义在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写作中,非常注重节拍和节奏在钢琴上的表现力,他将不同的节拍和变化频繁的节奏型有机融合起来,使音乐效果变得和谐生动,准确塑造出音乐形象和表达情感,更加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要求。
2.伴奏音型特征
(1)柱式和弦
柱式和弦型伴奏音型是指同时奏出四部和声的一种形式。这种伴奏音型能以一个个完整的或加厚了的和弦支柱般地支持和衬托主旋律,造成某种特定的背景气氛,强化旋律所表现的情绪,用于庄重和伤感的乐曲中。
例1《祖国永在我心中》
尚德义的这首作品采用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右手演奏带有旋律的和弦,左手演奏带有低音的柱式和弦音型来支持着演唱声部,具有很强的衬托性,使音响浑厚、音色饱满,可以激发出歌曲的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崇高热爱和感激之情。
例2《大漠之夜》
尚德义的这首作品也采用了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通过以上节选的例子可以看到,右手二分音符柱式和弦的悠长作为铺垫,描写了一队骆驼行进在无边的沙漠中坚韧执着、默默跋涉、不断进取、不停奔波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寓意出我们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2)半分解和弦
半分解和弦型伴奏音型是以和弦的低音与和弦另外的两个音交替出现的一种形式。这种半分解和弦型伴奏音型能描绘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场面,表达出一种活泼、愉悦的心情。
例3《牧笛》
尚德义的这首作品全篇采用同一种类型的伴奏,左手音型是在低音区先后出现的八度音或单音与双音的伴奏音型,使作品格外活泼、充满灵气,能充分调动歌唱者和听者的活跃情绪,使其思绪随乐而舞。
(3)分解和弦
琶音型和弦伴奏音型又称全分解伴奏音型,它是将和弦中的每一个音,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组合。这种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能产生波浪流水的效果,运用于抒情歌曲的伴奏。
例4《中华谣》
这首抒情性歌曲作品的钢琴伴奏,有一部分设计为双手同时演奏琶音式分解和弦,线条流畅,节奏舒缓,力度起伏自如,细腻的情感缓缓流出,真挚地表达出《中华谣》深邃的艺术内涵。
3.织体声部特征
(1)和弦分解的单音进行织体
尚德义的艺术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运用了和弦分解的单音进行织体来描绘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波动。它将四部和声分解开来,变成为单一的线条,伴奏织体中和声的逻辑非常清楚,没有旋律因素。通过流动的分散和弦音型来表现歌曲中聋哑人能放声歌唱时的动人情景。
例5《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2)多种声部进行的织体
尚德义的艺术歌曲《祖国永在我心中》高潮部分至下部分中综合地运用了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进行的织体。谱例中1、4小节为三声部进行的织体,右手采用了八度和弦上方的旋律,谱表最下方采用了和弦的低音,中间一组是和弦音型,这两组均由左手弹奏。谱例中2、5小节为四声部进行的织体,在旋律延长音上将左右手各自分成两组。从谱例的第6小节开始为二声部进行的织体,右手采用了单音旋律,左手采用了琶音。
例6《祖国永在我心中》
通过谱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声部进行的织体可以增加歌曲形象内容的丰富性;四声部进行的织体可以使音乐语言更显得丰满,有如管弦乐队中的全奏,音响平衡、气势宏大;二声部进行的织体使音乐平静下来,具有一定的衬托性。综合运用织体声部可使音乐具有层次感,能丰富歌曲的音乐内涵。
4.钢琴伴奏“副旋律”的特征
钢琴伴奏中的“副旋律”,常常是在歌曲“主旋律”声部明显的停顿处或延音(长时值音符)处,用钢琴伴奏声部的“副旋律”来补充陈述乐思的一种方法。“副旋律”也称“对位旋律”,是一种复调手法,其类型可分为“对比式”和“模仿式”两种。
例7《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运用了“模仿式”的“副旋律”手法。上例在歌曲虚词“啊”的延音上,应用“模仿式”手法作为“副旋律”。在钢琴伴奏中,一手弹奏的是延续的伴奏音型,另一手弹奏的是对主旋律的“同度模仿”到“八度模仿”,音区是“低八度”到“高八度”,声部是“内声部”到“高声部”进行了模仿,使音乐增加了推动力,起到了呼应和对答的效果。
例8《牧场情歌》
《牧场情歌》运用了“对比式”的“副旋律”手法。上例1、3小节长音上,应用“对比式”手法,作为“副旋律”。一段跳音进行的新旋律,与歌声形成了呼应,表现出牧羊人见到玛依拉无比喜悦、兴奋的情绪。
二、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表现作用
1.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造型性作用
造型性作用,是指钢琴伴奏根据歌词中的内容去模拟相应的意境,以补充歌唱旋律中难以表达的涵义,发挥出了钢琴伴奏在音乐形象的塑造功能,也使得音乐更丰富、更准确。这类创作手法,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尚德义艺术歌曲的伴奏中有用和声色彩――小二度来模仿驼铃声,如《大漠之夜》;有用装饰音――倚音来模仿鸟鸣,如《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有用伴奏音型――琶音来模仿海浪,如《海边的歌》等等。宛如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2.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意境性作用
意境性作用,主要是指通过人们的联想用音乐形象化的描绘将客观对象显示出来,并把音乐本身融入到整个客观事物当中,是一种内心感受与客观外物的瞬间融合。
尚德义艺术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种人》描述了作曲家为人们述说着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一个故事:曲中采用了mp和弦分解的单音进行织体,略带有宗教音乐的色彩,同时也开始了故事的讲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钢琴伴奏由和弦分解的单音进行织体变成了沉重的柱式和弦以sff的力度展现了钟声齐鸣的场面,在一连串的Ⅰ级、Ⅳ级及减七和弦的不断转换运用,充分表达了作曲家对宗教社会和邪恶势力激愤难平、深恶痛绝的心情。
例16《巴黎圣母院的敲种人》
尚德义根据作品的需要,在钢琴伴奏中采用不同的伴奏织体、和声色彩、力度和音区等等的创作手法,以及把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动态特性吸收来加工制作,来揭示、烘托和强调歌曲的情感。再通过音响使人们感知,并产生联想,犹如身临其境,造成一种背景和环境之感,也更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作品内容的表现和理解。
总之,钢琴伴奏是尚德义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不再是陪衬,而成为创作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伴奏织体,以及伴奏中不同的形象塑造和意境,将作品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刻画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表达了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因此尚德义的作品深受专业歌唱家和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广为流传。
作者简介:
宋瑾(1980― ),女,湖北武汉人,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讲师。
注:黄冈师范学院2009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一般)《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探索》项目编号:09CQ14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技法及表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