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世纪80年代,由于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异凸显,这不仅是因地域空间差异而造成的外在空间差异,而是因长期固有文化、思想的不同而造成的内在意识的冲突。这种冲突潜隐于情感、家庭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以电视剧《AA制生活》为例,探讨、阐释当下中国城乡意识冲突的存在态势。
【关键词】城乡差异 意识冲突 《AA制生活》
一、“城乡意识冲突”的形成
在我国,乡村是指城市和镇以外的其他地区,包括集镇和农村。①城市,是指包括按国家行***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和乡村两者地域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在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同和差异,这也就是所谓的城乡差异。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它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乡下人涌进城市。他们进城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或者是为摆脱农村的物质匮乏而进城,这一部分人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代表,赚取物质财富是他们的首要目标;或者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进城,这一部分人以“求学者”为代表,对于这些人来说,赚取物质财富也许不是首要目标,精神方面的缺失或困惑才显得更为重要。②
农村人进城促进了农村与城市两个不同地域间的人口、资源、文化等的交流。目前,进城的农村人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大体呈现为三种状态:一种是在城里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工作,但还没有在城里定居的人;第二种是凭借文凭已经在城里安居,并且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人;第三种是已经在城里定居三代以上的人。正是上述三种状态,成为引发当下“城乡差异”的内在根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异凸显,不仅是因地域空间差异而造成的外在空间差异,还有因长期固有文化、思想的不同而造成的内在意识的冲突。
本文以2012年热播剧《AA制生活》为例,探讨出生于农村的乡下人凭借考大学进城后,尤其是娶了一个标致的城里姑娘做媳妇后,所面临的城乡意识冲突问题。
二、《AA制生活》中的城乡意识冲突
《AA制生活》改编自人气小说《AA制婚姻》,讲述两对80后夫妻实行“婚后AA制”后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双方家长之间的分歧,他们在冲突中逐渐成长,化解问题,最后获得幸福生活的故事。该剧用贴近生活的写实手法描绘了何琪和韩心、张林与蔡娟两对年轻人从恋爱到结婚以及婚后为生活打拼的生活全历程,通过他们婚后面对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所激发出的各种矛盾、和双方家长之间的分歧,旨在展现80后小夫妻的新现代婚姻生活。
在这种新现代婚姻观念的80后小夫妻中,值得关注的是张林和蔡娟这一对夫妻的组合。蔡娟,80后,家庭富裕,执着单纯,与恋人张林的家境相差悬殊使得他们的恋爱关系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倔强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和张林在一起。张林,80后,蔡娟的大学同学,出生在贫困山村,上大学前一直过着与城市绝缘的贫苦朴实生活。他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男孩子,并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改变了由于出身农村而养成的自卑心态。
可以说,张林和蔡娟这一对夫妻的婚姻关系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与传统婚姻所严格遵循的“门当户对”的联姻完全不同的婚姻模式。它所呈现出的“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模式所切合的正是当下中国社会一种极为普遍和深刻的时代语境,这种语境就是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城乡关系问题。城乡一体化使本属于两个地域空间的城市人和乡下人处于同一地域空间下,在这种情况下,牵涉两种人的身份、情感、家庭等诸多的冲突越来越浮出水面。这些冲突远非城乡外在的二元对立冲突,而更加内在复杂化、意识化。《AA制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婚姻背后所隐在的城乡意识冲突问题。这些城乡意识冲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平等的婚姻关系
张林是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而蔡娟则是在城市里长大的,蔡家人一直都瞧不上张林,蔡娟的父亲明确表示不同意他们结婚,但蔡娟却坚定自己的意见,非张林不嫁。蔡父为了考验张林的能力,提出要给张林50万做生意,如果能赚到钱,让蔡娟幸福就同意他们结婚,如果不行就离开蔡娟。最终张林表示愿意接受这50万开公司,但他要和蔡父实行AA制,蔡父出资金,自己付出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能等有钱了才能结婚,因为感情不是建立在金钱之上,于是张林与蔡父签订了协议,婚后实行AA制生活。对张林和蔡娟来说,婚姻关系的建立并非美好生活的开始,反而成了“斗争”的开始,是一场张林与蔡父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张林必须成功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战胜蔡父,否则,张林与蔡娟的婚姻将永远处于失衡的状态,随时可能坍塌。
2、世俗重压下矛盾的原形毕露
张林与蔡娟是在不被蔡父祝福的情况下结合的。让他们不畏父母的反对、誓死要在一起的是坚不可摧的爱情的力量。但是婚姻远复杂于爱情,相爱容易相处很难。在现实的重压下、在婚姻生活的经营中,那些因为爱情而被有意无意忽略掉的各自家庭的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必定原形毕露。蔡娟决定回乡下办一场原生态婚礼,张林带着蔡娟回了老家准备举办婚礼,蔡娟一路上看着山里面的风景高兴得不行,拍照发给蔡父。蔡父根本看不上这种乡村婚礼,他担心的是张林家的穷亲戚们过来找蔡娟办事,提醒蔡娟要提防张林家的人。张林按照村里面的风俗跟蔡娟举行了婚礼,晚上的时候张林跟蔡娟说他们家为了举办婚礼把牛和猪都给卖了,这让蔡娟心生愧疚,没想到随口一说想办一场乡村婚礼居然给张林家人增添担如此重的负担。临走的时候,蔡娟偷偷留了一张银行卡给张林家补偿他们。张林得知后对蔡娟兴师问罪,认为蔡娟看不起自己和他们家人。蔡娟的举动在观众看来是通情达理的表现,她非但没有瞧不起张林家的意思,反而懂得感恩。但是在张林看来,这是蔡娟对他们家的看不起。蔡娟的好意被张林误解,两个人的误会就此产生。
3、敏感的自卑与自尊
对于一个人来讲,没有钱可以接受,但是没有尊严万万不可。由于张林的出身鄙薄,他在蔡父那里没少受排挤,这也不可避免的让他产生自卑感。对于他这样一个物质财富不充裕的人来说,自尊显得尤其重要。张林爸给张林写信,信中说出了想抱孙子的愿望。张林把这件事告诉了蔡娟,说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家里人觉得自己不孝顺,让她与蔡父商量此事。蔡娟与蔡父讲了此事,又遭到蔡父的极力反对,说他们俩现在根本不具备要孩子的条件,当初跟张林签协议,就是为了有一天蔡娟跟张林过不下去的时候能进退有余,要是有了孩子就得是人家说了算了,蔡父坚决不同意他们俩要孩子。张林知道后,起身去公司。他明白了,“说来说去还是嫌我穷”,“我到现在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我怎么做,如果没钱就什么都不是。”他不明白为什么穷小子就不能有尊严,“我替我爸妈委屈,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却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还要被别人看不起,没钱什么都不是,因为我是农村人。”从张林的话里,我们看到了他因为没有经济实力而造成的自卑感和他敏感的自尊心,一旦事情触碰到他强烈的自尊心,他就受不了。这种自尊心在蔡父的重重阻扰下而愈发强烈、愈发敏感。在这部剧里,正是蔡父和张林这一对岳父与女婿之间的矛盾,把这种城乡关系冲突进一步激发成为整个剧情发展的一次次高潮。
4、欲望与自我迷失
对于张林来说,与生俱来的宿命是他生存的最大困境,出生于农村、家庭贫困这是他摆脱不了的烙印。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本来就是穷山沟里出来的穷孩子。”“我们老家那么穷,那么落后,想让我在城里好好念书,让我有出息,是我们一家人的愿望。”在一个家庭富裕的城里人面前,只有钱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可靠,没有钱会被别人看不起,尤其是像张林这样一个一开始就不被蔡父看好的农村人。张林努力想在蔡父面前证明自己,他与一个朋友做起生意了卖药的生意,他告诉蔡娟自己就是宁可冒点险,也不想让她爸看不起他。正在张林的生意做的火爆的时候,药监局的人来到他公司通知他买药的人说这些药都是假药,并告知他这是违法行为,要接受调查。张林因为这件事不仅接受了罚款和赔偿的处分,最终连公司也没法继续开下去了。事后,张林向蔡父道歉,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以为有了钱,一切都会好,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做了。”“我太轻信了,我太想成功了,之过急了。”张林的一番话道出了一个农村人在进入城市这个空间领域后,为适应城市生活所做出的改变与努力。在残酷的生存规则的压制下,我们从张林身上看到了强烈的改变自身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感叹宿命的不可抗拒。在这部剧中,张林就是一个悲情的,让人可怜的角色,每每他鼓起勇气讲出他的心里话,背景也随之响起忧伤的音乐,此情此境,总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结语
在张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进入到城市的农村人在琐碎的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公与被鄙夷,以及背后所潜隐的城乡意识冲突。张林与蔡娟的故事实际上隐喻和表征的正是当代中国的现实***景——农村孩子考大学或者考研拼命进入大城市后,却成为城市中格格不入的一员。该剧的结局,张林最终翻身,和蔡娟把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得到了蔡父的认可。但是,结合当下时代的真实语境来思量,找到一个真正的对日益浮出地表的当代“城乡意识冲突”的解决之道看似只是乌托邦式的想象。
参考文献
①费孝通:《乡村·市镇·都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②顾俊,《理想与生活的张力:“乡村内生城市化”的探索——重读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