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或者说新水墨、实验水墨,如今在国内普遍存在着认同度不高的局面,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欠佳、价格也一般。不过,从去年秋拍开始,一些有名的新水墨创作家如徐冰、谷文达的作品价格开始有所活跃,产生了一定的活力和增长点。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当代水墨作为一个较新的板块,具有一定的长远发展前景和带动下一波行情的潜力,这一点首先应当被正视。
要传承也要革新
一段时间以来,当代水墨一直被冠以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等“骂名”,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然而从近阶段的一些行情表现来看,当代水墨的市场表现有所转好。如今年嘉德春拍,谷文达的《遗失的王朝》就以115万元的价格成交,相比原先的40多万元,涨了一倍有余。同样是春拍,在香港苏富比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谷文达1986年的《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C1-C3》更是以330万港元刷新个人成交纪录。相类似的还有蔡广斌,其作品从去年的保利春拍,一直到今年保利和嘉德的春拍,都拍出了不错的价格。
对于目前正处于调整期的艺术市场来说,能在拍卖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我认为这正说明了当代水墨的有潜力可挖。就像曾经的85思潮一样,传统水墨和西方的碰撞总是在进行着的,对于收藏或者艺术本身,在审美观需要回归理性的同时,也需要传承与革新并重——这才是艺术与收藏的发展方式。对于如今尚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当代水墨而言,给予一定的正视和发展的空间,也是我们可以去尝试的。
需要推广与认可
那么,作为一个“可以被关注”的对象,当代水墨要真正长久地稳步发展起来,需要哪些推动的力量和因素呢?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要得到学术上的认可。古往今来,任何艺术收藏品,如果在学术上,从专业的艺术欣赏角度去看,都没有获得较大认可,那么无论市场上有怎样的表现,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反观如今的艺术品市场,无论是传统国画还是油画,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正处在上升通道之中。而反观当代水墨,则只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看,艺术的传承革新需要新水墨的力量,究竟怎样才能不一味“求新求变”又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呢?当代水墨的道路需要探索、需要尝试,也需要不断地被关注、被研究,直到被认可
另一个则是寻求市场的助力。从一级市场开始推广是转向二级市场的前提,我认为,在国内外多进行各类展览,从而积累一定的收藏量和流通量是必须慢慢去做的。许多新兴艺术品的发展往往离不***内外(特别是国外)一些成熟、知名的机构或个人的认可和接受,继而才在拍场有了较好的表现,然后依托各类学术讨论的跟进,终于逐渐在国内有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实际上,面对当前许多艺术品板块都价格偏高的现状,当代水墨无论在价值还是价格上都还没有被充分挖掘,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关注的时候了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正视当代水墨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