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涉众型金融犯罪被害人权益之救济

近年来,频繁出现诸如“浙江东阳吴英集资诈骗案”之类涉及众多受害群体的金融型犯罪案件。虽然最终吴英等人均已受到相应的刑罚制裁,但案件所牵涉的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却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救济。如何保障这些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另一重大问题。此类案件通常涉及众多被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非法买卖非上市公司股权)罪等罪名,笔者把此类案件通称为“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

一、涉众型金融犯罪被害人权益维护之现状

涉众型金融犯罪涉案人员多,金额巨大,损失一般难以挽回,案件一旦发生,处置及善后工作难度较大。涉众型金融犯罪一旦成立,其被害群众人数动辄成百上千,乃至上万,波及群众之多、地域之广、牵动利益之重都要求检察机关深度思考如何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如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就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然而犯罪嫌疑人在取得大量款项后,通常对赃款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用于小额履约以骗取更大额的钱财;用于维持“空壳公司”等非法存在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用于偿还其他债务;用于个人或他人挥霍;转移或转投资进入其他账户或地点等等。由于赃款直接关系到被害人的经济利益的补偿,而赃款的追缴又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在这种矛盾中,司法机关往往对于形式上所有权或控制权性质明确的款项追缴不存在障碍,但对已被转移或更改财产属性、隐匿财产、偿还他人的财产等实质上财产所有权或控制权尚待具体分析的款项的追缴存在很大障碍。

二、涉众型金融犯罪被害人权益无法切实维护之原因

在涉众型金融犯罪中,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维护,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这类案件的自身特点外,相关法律设置模糊论文范文,界限不清,当事人法制意识淡薄等也是阻碍被害人合法权益无法实现的障碍。

首先,涉众型金融犯罪的特点决定了此类案件被害人的权益无法像其他侵财类案件一样容易得到维护。涉众型金融案件中,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多样,不断翻新,或者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对案件的侦破、取证带来难度;犯罪分子贪利性强,涉案金额巨大,且所得赃款大多已被挥霍或转移,发赃工作难以进展,损失一般难以挽回;即使是追回了部分赃款,但由于受害群体人数众多,涉及范围广,往往存在“僧多粥少”现象。

其次,相关法律相对滞后。目前,维护涉众型金融犯罪被害人的权益主要体现在“退赃”方面,一是司法机关依据职责采用各种手段追赃后,发还被害人,二是犯罪分子及其家属等人主动退赃。但是,我国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退赃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模式,导致给退赃工作带来困难,给被害人带来“第二次被害”。此外,相关法律概念的模糊也给维护被害人权益带来了难度。如现行法规文件对非法集资的概念界定不严密,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处理可操作性不强,造成打击处理滞后。

再者,制度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单一,缺乏多样的投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资金增值渠道单一、银行利率低、股市风险大、融资手续繁琐,这些都造成群众资金投向的迷惑和融资渠道的困惑,都希望寻找到一种投资快、成效大的投资模式,导致被害人轻易掉进犯罪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

最后,受害群体法律意识淡薄,具有贪财和盲目的心理,面对利益诱惑,被害人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在求富心理的驱动下,一见到高利率的诱惑就盲目产生投机行为。部分受害人为贪财,明知是骗局也故意参与,充当犯罪活动的“帮凶”。

此外,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也是不能及时、有效打击该类犯罪活动的原因。实践中,往往存在这种悖论:“要打早、打小,切不可坐等其做大了成了气候”是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共识,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却又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认为不形成一定的规模,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很难认定为“涉众”,也很难认定为“非法”。即使有时及时发现了犯罪的苗头论文范文,由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不够,沟通不够,信息传递不及时,没有统一的协调、配合,放任了犯罪行为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受害者卷入。

三、涉众型金融犯罪被害人权益维护体系之构建

被害人权益的维护涉及众多方面,除通过对现有的退赃制度进行重构外,还需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切实有力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

(一)重构以大规模退赃为中心的退赃制度

由于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对于追赃和退赃制度并无具体规定,实践中,通常由公安机关和法院负责退赃,具体包括:公安机关通过发赃大会集中退还被害人、承办法官直接通知被害人发还、被害人人数众多时指定数名被害人为代表人统一领取赃款、通过公告方式发还。此四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均无法确保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笔者认为,针对被害人人数众多的特大型金融犯罪案件,应拟定符合我国法律和国情的发赃模式,重构以大规模退赃为中心的退赃制度,具体操作上可借鉴我国实践中的民事执行中的公告程序,由公检法三家配合进行。

1、依照平等、及时保护原则发赃。发赃程序中不存在优先受偿权,应当依各被害人实际受损失的情况,根据所追缴的赃款数额平均补偿。鉴于“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在案件审结后,法院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通知被害人,及时将赃款发还至被害人。

2、明确发赃对象及条件。发赃对象必须是经过刑事审判程序确认的被害人。因为未经司法程序确认的事实非定罪事实,亦不存在追缴赃款问题。对于未经司法程序确认的被害人,只能通过其他救济途径,如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挽回损失。此外被害人必须提供发赃依据,如当时“投资”的依据等,及相关身份证明资料。

总之,发赃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并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发赃情况,使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以适应新型犯罪背景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实需要。

(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1、加大法制宣传和犯罪预警的力度。涉众型金融犯罪中犯罪分子常以高额利益做鱼饵引诱被害人卷入,犯罪手法越来越具欺骗性,鉴于此,相关部门在对此类犯罪加强打击力度的同时,还需大力加强防范宣传工作,开展相关案例警示教育,使群众了解各种经济犯罪的形态和手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破犯罪分子的谎言,使犯罪分子无处遁形。作为公民个人而言,要不贪利、不侥幸、不盲从,理性投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2、加强办案机关自身建设,增强打击犯罪能力。办案人员要转变观念,重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平时加强相关金融业务的培训论文范文,及时学习相关如产品、投资、金融、保险、税收、知识产权、广告、期货、破产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提高打击各种新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水平,使自身能力能适应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新情况,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部门之间配合。立法、司法和行***部门要加强加强法律和行***法规和有效衔接,积极行动,协作配合,对发现的犯罪苗头及时扼杀。各地司法机关可建立、健全“经济犯罪举报中心”,并与金融、税务、审计、工商、海关、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起一套多种形式的社会联系制度和案件移交制度,形成发现、揭露、打击犯罪的社会合力。

4、健全金融监管制度。凡重大涉众型经济案件,都无一例外地利用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的管理漏洞,大肆利用虚假身份证明或营业执照开立银行帐户,完成对赃款的转移、隐匿等洗钱行为,给案发后的追缴工作造成极大的障碍。对此,要大力加强金融系统综合治理工作,及时掌握民间非正常的投资动态,捕捉可疑资讯,如发现犯罪迹象,则毫不犹豫地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5、建立长效的追赃机制。长效的追赃机制可以使追赃活动不因案件审查起诉或判决而停止,不因被告人被交付执行而停止,不因法院一段时间内的财产执行而停止等等,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发现被告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司法机关都可以随时追缴用于发还被害人等,同时使被告人祛除“执行刑罚即不用还钱”等侥幸心理,使被害人随时有可期待财产归还的平和心态。司法机关必须形成合力,并建立与随时追缴相适应的长效机制,从而真正维护被害人权益。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下发《***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4]刘波.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 教育与职业 2009(6)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3

论文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过去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已有提法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国金融教改项目和我院实际,提出了我院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已有提法的分析 

 

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应当说,这一提法在新中国成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它符合当时的国家需要,也基本符合当时的人才规格。 

首先,当时高等院校经济类学生一般都是按计划统一招收,录取的学生有干部指标,入学后有城市户口并享有公费医疗待遇,毕业后由***府按计划分配到与专业对口的各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毕业生工作后都是“管理人才”。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大部分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都是专业银行和人民银行,从事的工作都是银行业务的管理。 

其次,当时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都按部门、行业划分得很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本专业相关的***策、制度、规定、计划编制与执行、管理方法与措施等密切相关,因此毕业生确实是“专门人才”。但大部分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是各专业银行有关的具体业务,业务知识非常专业、非常窄。 

再次,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完全的精英教育阶段,规模很小,毕业生一参加工作就能到重要的岗位上,加上当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低,大学专科、本科已经是相当高的层次了,而且改革开放之前没有培养研究生,因此本科毕业生自然就是“高级人才”。所以那时一个合格的高等教育经济类毕业生应该称得上“经济管理高级人才”,而高等教育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经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是合适的。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越来越大。1992年至1997年,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3%,在校生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到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达1000多万,其中高等财经类专业在校生百万左右。我国高等教育如此巨大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就教育的相对层次而言,我国正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高等教育的专科和本科将逐渐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一个普通阶段。另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加速度发展并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整体化,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也越来越相互渗透和综合,信息爆炸性扩张。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试***以四年左右的本科教育培养出某个金融领域的“专家”,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肯定是不现实的,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和调整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使金融学的高等教育呈现崭新的面貌。 

 

二、国外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的简要分析 

 

国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由大学自主确定,以体现各校的特色。国外国家教育行***管理部门主要通过评估和按专业水平对大学进行排名而加以引导,并不确定全国统一的专业培养目标。但由于学科(专业)本身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同类大学对相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提法上差异并不很大,另一方面,在相同学科(专业)内各大学都根据培养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高低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了普及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把本科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上予以加强和提高,文科教育提出从重视培养经院型“百科全书式”的人转变为注重培养富于应变、善于学习和应用的人。经济类专业在本科层次上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以“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为宗旨,施教方式注重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学生一般都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日本高等教育提出要培养面向国际、面向21世纪的“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大学经济学教育传统上以本科教育为主,近年来开始注重研究生教育。其在经济学本科层次上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澳大利亚经济学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如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和经济学院培养方向十分广泛,涉及会计制度与规范、经济法、经济计量学、经济史、经济学、金融、服务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业关系、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及日本经济等。 

尽管国外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强调将学生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强与对经济和社会作贡献的责任相结合,注重本科层次的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这些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的培养目标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三、我国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4年,国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同承担了该计划中金融学专业的教改项目,在张亦春教授的主持下,该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设计了我国金融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金融或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在该培养目标当中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本科教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和应用教育。 

2.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3.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还应熟悉与金融学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并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 

4.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我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199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专业化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两条规定表明本科教育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金融专业本科生要强化专业基础性教育,应实施通才教育,以实务操作为主。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和我院实际,我们认为我院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设计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胜任金融或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注重素质教育和原理性教育。 

2.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外著名大学的金融学科教育都是按照两种模式发展的:一是特别关注理论问题和宏观问题,旨在培养“研究型、决策性”的高级金融、经济决策研究人才,被称为“经济学院模式”;二是特别关注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活动,关注实践问题和微观问题,使得金融学与公司管理相结合,旨在培养“投资型、管理型”的高级金融工程师或投资管理专家,被称为“商学院模式”。我们认为我院要在***金融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比较适合选择“商学院模式”。 

3.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起点的选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教学研究,2007(3)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金融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服务

 

1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有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和管理安全。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1.1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

系统安全指的就是网络结构的安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等。毕业论文,网络安全。网络结构的安全就是指网络拓扑没有冗余的环路产生,线路比较畅通,结构合理。操作系统的安全就是指要采用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删除一些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用户的信息和口令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限制。应用系统的安全就是指只保留一些常用的端口号和协议,要严格的控制使用者的操作权限。在系统中要对系统有一些必要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为了保护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恢复,在金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内容进行备份。

1.2金融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就是要保证整个网络体系与信息结构都是安全的。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的就是环境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环境安全主要就是防雷、防火、防水、等等,而设备的安全指的就是防盗、放干扰等等。

1.3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

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主要就是指金融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需要,对访问的控制采用不同的级别,对用户级别的访问授权也是不同。收集验证数据和安全传输的数据都是对目前使用者的身份识别和验证的重要步骤。而对于金融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备份和恢复的机制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故障发生后第一时间恢复系统。

1.4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金融信息都是通过才能向外界的,而通过采取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加密来实现通信的保护,对网络中重要信息进行保护。而对网络进行入侵检测也是必要的,通过信息代码对进出的网段进行监控,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毕业论文,网络安全。对系统也要进行不定期的部件检测,所是发现有漏洞要及时的进行补救。

1.5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金融系统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网络,也运行着很多的网络,对金融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就应该设置安全的管理中心,要集中的管理,严格的规定和确定明确的责任和控制,确保金融系统可靠的运行。

2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措施

2.1设置安全保障的措施

对于任何未经允许的策略都严格的禁止,系统允许访问的都要经过眼的认证才能进入下一步,重要的金融信息要经加密的措施进行传输。要通过网络安全策略对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置防火墙,用来保护各个金融节点的信息安全,允许授权用户访问局域网,允许授权用户访问该局域网内的特定资源;按业务和行***归属,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上通过采用MPLS***技术进行***划分。

2.2使用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措施

为了金融系统有个安全可靠运行环境,遵循金融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策略,要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一些安全技术和安全的产品。将金融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每个区域都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对不同的区域要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即方便又增强了安全性。在金融想呕吐中安装一道防火墙,用来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若是有潜在的破坏性的攻击者,防火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外部屏蔽内部的消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防护。应该在金融信息系统中设置入侵检测系统,要对网络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对入侵的事件进行检测,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防病毒的系统,对有可能产生的病源或是路径进行相对应的配置防病毒的软件,对金融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集中式的管理,对反病毒的程序进行安装、扫描、更新和共享等,将日常的金融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简单化,对有可能侵入金融信息系统的病毒进行24小时监控,使得网络免遭病毒的危害。定期的对金融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系统中的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一一的进行检测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向系统提供报告。安全的评估与防火墙的入侵检测是相互配合的,够使网络提供更高性能的服务。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金融信息管理的安全措施

在管理的技术手段上,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金融信息系统是相对比较封闭的,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业务逻辑与操作规范的严密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对安全管理的体系,强化日常的管理制度吗、,提升根本的管理层次。

2.3.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如今我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发展,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出符合金融发展的安全策略。管理小组由责任和义务维护好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3.2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法规,主要就是抓住内网的管理,行为、应用等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存储管理。对每个设施都要有一套预案,并定期进行测试。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3 加强严格管理,加强登陆身份的认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对每个用户都要进行信息跟踪,为系统的审核提供保障。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4加强重视信息保护的等级,对金融信息系统中信息重点保护,对重要信息实施强制保护和强制性认证,以确保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也要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人才与安全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会议、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

3结语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信息资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实施安全保护已势在必行。目前互联网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金融系统通过网络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质量和种类。因此,各个金融信息系统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一个安全的合理的金融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卢新德.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改成.金融信息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方德英,黄飞鸣.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金融营销能力

中***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82-02

自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及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各类金融类企业实行经营转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金融企业开始意识到金融营销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一直把精力放在培养大专层次的金融技能型人才,很少重视营销能力的培养,在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受过专业化营销训练的却寥寥无几。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依据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和方向,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为金融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金融营销人才。

一、培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金融营销能力的必要性

(一)转型中的金融业急需大量有金融营销能力的金融人才

在市场日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能否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金融营销队伍从而实现成功营销,直接关系着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我国目前金融营销人才的供给却远远跟不上金融机构的需求,金融市场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金融营销人才短缺问题。据预测,全国所有券商的4198个营业部需要30多万一线营销人员。如果再算上外汇、期货、信托、基金以及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理财顾问公司和商业银行等,以及正在陆续来我国的各类国外的一些金融机构,那么,最少需要100多万金融营销人员。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最适于培养一线金融营销人才

金融机构需要的是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线金融营销人才,而这些营销人员并不特别要求具备很深的金融业务知识,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可。尽管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大专生期望值不高、比较务实,比较稳定。另外,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大专生在基础营销岗位上则比本科生更有竞争力。

(三)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

从我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近三届高职金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尽管刚参加实习时专业对口率比较高(连续三年均达到84%之上),但是到签订三方就业协议时的专业对口率比较低(不到50%),毕业一年后对口率仅为14%左右,其中2010届毕业生415人,就业的对口的学生只有59人,就业对口率只有14.2%,2011届为13.5%,2012届为14.8%,从我们目前对2013届目前实习期时的对口率也只有26.8%。另外,从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来看,近四届毕业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及投资等类型的金融机构就业的比重大致为5.9%、15%、和20.8%。从以上数据说明,按说金融专业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专业,转型中的金融业也需要大量的金融营销人才,然而最终毕业后学生在非金融企业就业的比重较高,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深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主要是与金融专业目前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有关,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我校学生在校六学期只开设一学期的金融营销课程且每周只有四节课,而他们学到的这些书本上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于他们实际工作的需要,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频繁的跳槽。因此,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基于当地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培养策略。

三、高职院校金融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每年也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培养学生时没有根据当地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营销人员的目标去培养,以至于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和方向与金融机构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终出现了金融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金融业如保险业缺少大量的基层营销人员的同时,许多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则工作难找,大量改行。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虽然有用人单位对大专生的歧视,也存在部分高职毕业生职业定位不是太清晰、学生本人期望值过高、心理素质不高、怕吃苦、怕吃亏等一些客观原因,但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上没有跟上金融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却很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金融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搭配不能适应金融业对金融营销人才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根据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需求,再结合本校自身办学的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目前而科学制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一直在沿用好些年前设置的主干课程,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金融专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关系上出现两种现象:一是部分院校金融专业片面重视实践教学而严重忽视理论教学;二是更多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采用则是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这两种模式的教学体系最终造成毕业生跟不上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步伐,最终被金融业所淘汰。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偏少

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金融营销能力,必须依靠一批既精通现代金融业务,同时又有着深厚的金融理论素养、实际工作经验、懂银行业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高职院校同时具有金融专业的学术背景和实际金融操作经验的“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还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及培养金融营销人才的需要,更无法跟上金融业务的发展,这种教与学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都会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如金融营销是的一门知识较为全面、专业性又很强的新开设的课程,金融营销不同于一般的市场销售,只有营销能力而没有金融专业基础是不可能教好这门课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们认为不好教都不愿意上,最终都有刚就业的新教师上,然而这些教师根本没有营销教学实践经验,更不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更多的是自己边看边教学生,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力会高吗?

(三)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适合金融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就是为金融业培养一线金融营销人才的,因此,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金融和经济学常识,更要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金融人才。然而,一些高职院在课程设置时要么照搬本科院校课程的设置,要么一直沿用多年前设置的课程体系,尽管大多数院校金融专业尽管开设了金融营销课程,要么是总课时很少,要么就是忽视金融营销的专业化特点,随便找个不懂金融业务的教师上课,或者只是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加一门市场营销课;另外,实训、实践课程学时也明显偏低,这样,最终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使得他们到金融机构上班后远远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而最终选择跳槽。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对策

在当前经济环境条件下,面对金融企业转型所引发的对金融营销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观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应金融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通过完成及加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金融营销能力。

(一) 制定适应金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大多是在生源地所在的区域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调研分析研究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金融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目前金融业如河南省的金融业需要的大量的高素质的金融营销人才,主要岗位是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及客户经理。因此,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以 “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指导思想,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性强的实用型金融营销人才。

(二)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打造实用型人才

营销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为了提升金融专业学生金融营销能力,我认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分实践教学的方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以保证教学逐渐接近岗位实际。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建设银行信贷业务实训室、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险业务实训室等实训设施,引进金融企业真实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更要求所配置的仿真的教学环境要与金融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和业务场景高度相似,并且要使用和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并且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修养、综合素质及金融营销能力有了更好的效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我认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不断地与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和沟通,预测和了解金融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知道用人单位需要的用人岗位,另一方面,适应现代金融业经营发展的趋势,要树立 “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不断地改进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体现出“一专多能”的需要。在校期间学校一定要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技巧、与客户的沟通及管理能力等,应进一步加大营销类课程的比重,重点结合证券基金业、银行业、保险业及期货公司等行业的特征、产品的特征及客户的特征培养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具体行业的营销技巧。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应增加诸如市场营销学、营销心理学、商务谈判、金融产品的营销、金融市场营销等课程。第二,课程安排的顺序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本人能力形成的规律及金融企业员工的岗位轮换规律,按照 “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到复杂技能”的前后顺序,防止课程顺序发生倒置。最后,在教学内容上依据金融业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重点对学生职业专门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金融营销能力。

(四)进一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方法对金融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营销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与其理论水平同样重要。因此,高职金融学校金融专业应尽快推进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理论强、实际技能差的不合理结构。进一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鼓励教师到金融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水平;二是聘请或引用金融部门的业务骨干来充实教师队伍。改变唯学历是从的招聘高学历教师的思路,从***策上支持引导和培养在任教师,逐步建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总之,培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金融营销能力是一项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加大对金融专业高职大学生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本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改变自己,更需要学校对教学方向、人才目标的培养和模式及所开设课程等都要做出及时调整,同时也需要金融企业加强对毕业生的培训。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应有前瞻性,时时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以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地改变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金融业培养出大批的合格的基层金融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宜静.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06):117-121.

[2]刘璇.高校金融专业要重视学生金融营销能力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8,(08):31-33.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7

(一)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是由专科院校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其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生源层次等各方面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却缺乏特色,和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差别;而且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再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定位为高级金融人才是适应不了我国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基本沿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和实验室教学以及实践实习等设置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宏观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论文撰写的训练,新型微观金融理论和数理知识传授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对不足。虽然宏观金融部分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金融***策,但如果缺乏微观金融基础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金融的内在本质与运行机制;数理知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对现代微观金融三大核心理论CAPM模型、MM定理和B-S欧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学习都可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运用了[1]。虽开设了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对应的《会计原理》、《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但对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不足;只开设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课程,还缺乏外汇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期货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及保险实务模拟等方面的实验课程。

(三)实践性教学相对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虽然专门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但由于与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缺乏深入的合作关系,有的学生找不到金融机构进行各种实习,即使到金融机构的各种实习业大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深化对金融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

(四)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大部分是来自高校的博士硕士,虽然受过较为系统的经济金融学学术训练,具有较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但由于大多没有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经验,自身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业务工作经验;虽然也从金融机构等实践部门聘请一些高管和业务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学,由于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由于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各方面差异的实际存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存发展必须要寻求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其培养目标是应该为本地区金融业发展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培养学生良好基本素质、掌握金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更应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色,强化宏观经济***策分析和微观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就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工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应该是服务本地方经济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培养的学生应全面掌握金融学专业基本理论体系和和专门知识以及金融领域基本工作技能,形成良好的金融专业素养;主要应关注金融及相关领域的原理性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侧重学习掌握基本经济金融理论及其应用以及金融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现代金融活动所必须的工具以及良好的人文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才具备的应用型特色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然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是有差别的,不仅要求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金融微观业务操作技能,更要求具有坚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宏观理论分析能力,那就是工具主义教育,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题中之义了。[2]

(二)课程体系创新: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突出能力导向

应根据金融学专业对应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应从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坚持学科专业导向的基础上、强化能力导向,不必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专精深,而应关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交叉融合,在基本掌握经济金融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对现代金融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

2.课程体系模块化

打破原有的按学科范畴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以基本素质、经济学基本素养、分析工具、宏观抽象、微观分析、操作技能等能力培养进行金融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分为通识模块、基础模块、方***模块、宏观模块、微观模块、实验模块等通识模块主要强调学生品德操守、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治经济学、思想概论、***理论等***治思想理论课程;基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金融学理论和专门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学、会计学、经济法等;方***模块主要体现金融学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的金融分析工具支出,由于金融创新出于规避风险和管制的需要,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发展迅速,其定价对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金融分析工具要求很高,这是现代金融人才所必须掌握分析能力,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程序设计等;宏观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概念、宏观思维方法和抽象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深刻理解金融现象的本质,主要包括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学;微观模块主要体现金融学科的微观化、工程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金融新发展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投资模块(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银行模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银行信贷管理、银行会计)、保险模块(保险学、个人风险与保险);实验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差距,强化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开发设计有效的实验课程,要涵盖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主要涉及的实务操作,当然可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银行实际业务操作模拟实验(如国际结算业务、银行会计业务等)、公司财务业务模拟实验、证券投资业务模拟(如外汇、期货)、保险业务模拟、金融工程实验、金融统计分析等等。由于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存在着较多的内容交叉与重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确定专业建设定位与特色,在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中注意综合平衡,做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的关键就在此。

(三)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加强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以专业导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金融专题调研、毕业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专业导论的学习,使刚入大学对金融专业所知甚少的学生对金融学专业和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第一学年通识模块、第二学年基础模块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人文素质和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这时可以安排两个月的时间送学生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以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得到初步业务技能的培训,学生将对未来所从事的金融职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体验认识,可以引发学生学习金融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兴趣,将为下一步的专业宏观模块、微观模块、实验模块学习打下基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掌握金融理论知识的学生在专业实习中通过在金融机构的工作实践培养运用所学金融学基础理论与专门业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真正以金融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专业技能实践,培养学生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暑期安排学生进行金融专题调研,要求形成调研报告,既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带着毕业论文选题所需解决的问题到金融机构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在金融工作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深化对所学金融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是对本科四年金融学专业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初步的学术研究训练。

(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金融教育改革 社会需求 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及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两难境地,作为金融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金融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减小这一缺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比***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毕业人数的数据?譹?訛可知,虽然研究生招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值有所上升,但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却更倾向于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伴随着这种情况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失业率却如高速路上的汽车,一路向前;加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差,企业越来越难以从欣欣向荣的人才市场招聘到满意的人才。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原本期望采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这种系统性的培养模式来解决此矛盾显然是不可取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到的金融教育改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金融理论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金融理论应当定期“换血”,与时代特征保持一致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强,金融业的发展也随着一体化的到来更加的突出,当然,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一方面,面对金融业整体的发展,金融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换血”、吸收纳入新理论,果断摒弃不适用的、过时的旧理论,并且积极引进国外与金融业相关的理论来扩充我们现有的金融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导致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与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金融市场一体化不可避免,所以在新理论引进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国际法规、法律及国际惯例的相关的知识的普及。

(二)加强金融学与交叉学科的融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金融犯罪的活动也在近年来频繁出现。为了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与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也为了能培养与时代同步的先进人才,金融学应当不断加强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将法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纳入到金融学体系之中,同时加强计算机、英语及信息处理等能力的培养,形成辐射面涉及理论普及、道德形成、能力培养的全方位的金融学知识培养体系。

(三)保持教材的同步,适当调整纯理论知识与务实性知识的比重

教材是理论更新最直接的体现,现今教育体制下的金融学教科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务实性知识的内容讲解相对较少。而金融行业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完善,适当调整纯理论知识与务实性知识比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对金融学科的研究与实地考察,抽象概括出各金融业务办理的基本流程,并将这些内容有选择性的编入教材内,让学生对金融业务的理解不仅限于纯粹的几个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也可以增加他们去对比实践的兴趣。通过这些务实性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只需在所学习的操作知识的基础上稍作调整便可适应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如此,既可以缩短学生投入工作的时间,也能大大的减少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减少了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加学生在应聘时的成功性。

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培养全是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以应试为

目的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在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性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当树立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观念,合理规划学年安排,力争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高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一)课堂方面应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及培养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正因为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特别注意案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且与当前的经济***治形式是密切联系的。良好把握好案例的真实性与实效性才能更好地通过案例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具体怎样操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教案组负责案例的收集与更新,并作为教材辅导资料出版成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整体不足,所以形成了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情况。由于老师既要兼顾科研与课程,又要兼顾家庭与教学,如果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来实施的话,实际上很难做到将案例教学实实在在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课前针对案例做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后不断的更正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一课前课后的准备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对于身兼数门课程的老师而言,要兼顾所有课程是不太现实的,一来多数老师安于现状,二来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假如两个老师所教授的是同一门课程,如果实行老师个人准备的话,则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由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老师的案例质量不高。第二,即使两个老师的案例教学都做得很好,但是准备同一个案例事实上是重复操作,不仅占用了老师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教师资源。如果由专门的教案组来做这件事,不仅可以保证案例的质量,同时可以节约资源,***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不必费心费力的准备案例,只需关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明确相关金融事件的走向,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教材更有深度的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建立金融实验室

各高等院校应当加大金融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建立综合性的实验室,引进最新的技术与软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力求创建一个与社会金融信息完全同步的并且可以进行多项金融业务操作的多功能实验室。金融学科涉及到的实际操作很多,如证券投资,股市行情,期货交易、银行信贷等等,这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室着重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可以使学生看到最及时的股票等相关信息,又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布置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自由地操作。学生既能更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及务实性知识,掌握其应用,还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进而养成迅速捕获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现代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现代企业都很注重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实验室模拟证券公司的环境还可以在培养个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个人融入团队,团结合作的意识。实践证明,金融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因而将金融实验室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是无可厚非的。

三、重视实习在培养个人应变能力方面的作用

实习是个人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同时实习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的方式,虽然在实验室中也通过模拟操作来增强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课堂的环境相较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市场又有很大的差别。在实验室中,大家所面临的环境是一致的,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式的操作,因而很少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状况,学生只要稍做准备便能应付。然而,企业却很重视员工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所以实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锻炼,同时培养自

对于各种状况的应变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金融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实习的深化不断调整及修改已知理论;通过实习中的实践来检验所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正确性,检验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剔除原本知识中的糟粕部分。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增强自身对于新形势下的突发状况的处理,使自身的应变能力随着理论的精进而不断提高。马克思原理又讲到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作用于实际。在实践剔除了原本知识中的糟粕部分的基础上,又要在余下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新理论的可行性。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金融教育改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下系统规划高校学生四年的教学安排,做到既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讲解,又有系统完善的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既能自成系统,同时又能在整个金融教学的高度下连续一致且完善,形成系统性连续的培养模式。

注 释

?譹?訛2008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25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38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7%左右;2009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45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4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8%左右;2010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59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7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8%左右。——数据来自***门户网站。

参考文献

[1]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经济研究导刊,2011(1).

[2]武红卫.金融教学方法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

[3]吴顺达.关于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6).

[4]蔡幸.国际金融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5]沈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理工高教研究,2003(4).

[6]李水平.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改革,2012(2).

[7]吴顺达.关于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6).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金融沟通的加强,金融保险业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受到不小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与行业需求,改变高职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以促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已成为一个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本校2009、2010、2011届毕业生就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跟踪调查。

1、就业率分析

本校金融保险专业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较高,都超过了90%,尤其是今年更是超过95%,这也超过了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此可见,本校金融保险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2、就业方向分析

通过对2009、2010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跟踪分析来看,80%以上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金融保险相关的工作,只有少数毕业生从事了其他行业工作,这也是正常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咨询公司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从事保险咨询、保险的、保险策划、信息分析和理财服务等工作。

3、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

本校初步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就业状况,并结合保险公司的反馈和毕业生的座谈会,了解到以下情况:一方面用人单位评价本校毕业生保险基础知识较扎实,工作踏实,能安心保险一线工作,但有部分毕业生动手能力欠佳,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得知,大多数保险金融专业毕业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为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提供了理论知识。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课程开设得不够好,高职教育特点没有明显突出自身的特点。

二、金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1、金融人才数目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金融业并构与联合的浪潮推动下,不仅保险公司需要金融保险人才,而且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劳动民***部门也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同时,在保险业的发展与拓展中,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按照惯例,开设一间保险公司内勤管理人员约80人,分公司约50人。而有专家预测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30%,可以说,中国保险业对金融保险人才数目需求的数量激增。

2、岗位需求分析

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扩充、人员调整等引起管理系列、内勤系列、银行系列的人才需要。其他行业对金融保险人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保险公司对保险人的需要;二是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以纪人的需求;三是邮***、货运、航空、汽车销售等部门需求保险兼业人才的;四是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人才的需求。

3、能力需求分析

银行、证券及保险业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使得现代保险业需要的是保险与金融融合的多面型的人才,不仅要对保险知识了解掌握,同进还要对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从企业和各保险公司的反馈来看,各各企业除注重人才的应用性、复合性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那就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在金融保险人才培养上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保险实务类课程开设,注重学生实习实训,还要注重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出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供给、有需求,应当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但我们却看到金融保险专业就业的双难矛盾:保险专业的学生工作难觅,保险企业则是人才难求。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的原因何在,我们从学校、教学、企业、学生四方面分析了内在原因。

1、从学校方面来看

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培养出人才的类型,对于金融保险这一专业,学校没有及时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作调整,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未做相应调整。同时,学校对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与部分本科院校存在相似性,对基础理论课程比较重视,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时代性,对目前一些比较重要的险种,如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重视不够。这种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保险的实务性,没有突出层次性,加之与本科院校雷同,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与本科生相比,并无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2、从金融保险专业教学来看

教学手段上,尽管不少高职院校以多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但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导致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达不到保险行业人才招聘的基本条件。由于保险学自身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忽视行业发展动态与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强调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培养出的毕业生也就难胜任保险公司的要求。同时,在考核方式上,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还是期末试卷考试再加平时作业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偏重于单纯记忆成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从企业、公司方面来看

部分企业、公司只是关注当前市场份额,需要螺丝钉式人才,目光短视加上对保险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在就业市场上,金融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反而不如电脑、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

4、从学生方面来看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择业心态较为主动,但是不少毕业生就业标准过高,对薪资、工作地点均有较高要求。希望到大中城市可沿海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到乡镇和基层工作;希望从事相对稳定的保险内勤工作,而不愿意从事保险外勤工作。就业理念上的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加上心理素质不高,使得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错失良机。

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与就业协调发展方略

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条件下,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适应市场,改变观念,丰富人才培养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手段,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p#分页标题#e#

1、端正就业择业观念,沟通信息,找准自身定位

(1)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

高职学生在就业理念上有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如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可增加有关就业趋势的内容,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结合时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深对就业的认识。同时,可利用实践教学让学生制定目标,明确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就业的目的。

(2)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校分析了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即具有良好的保险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群是各类保险公司从业人员、保险人或经纪人、证券及银行等相关行业金融保险方面的从业人员,并由此培养目标出发制定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找准自身定位

由培养目标和方案可以看出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找准自身定位,不仅要注重基础,还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在意志上还要有一股子特别的“韧性”。

2、丰富人才培养内容,适应市场,提高学生竞争力

(1)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应调查、预测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专业,面向应用,构建课程体系。首先,确定理论课程体系时要依据以下原则,要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既合理,又实用,特别要包括与金融保险行业知识相关的前沿知识等。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能够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为了加强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入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再次,根据金融保险市场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由原来单一金融保险方向课程向多个方向延伸,如包括保险综合管理、保险营销、涉外保险等,注重培养多方面能力。

(2)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课程间存在着重复现象,在构建了适应市场的课程体系后,课程内容上可以进行整合。课程内容要以培养应用、操作能力为中心,在结合一定的地方特点、行业特点,突出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不忽视计算机和外语的教学,为就业提供多方保证。同时,推行模块教学,对模式内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高职特色,建立模块教学内容及体系。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上除了不断整合,适应市场外,还要志时俱进。一方面,可以采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邀请校外的保险专业人士阐述一些前沿问题,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热点,接近专家。另一方面,也可利用选修课,适当引入外文教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趋势。

3、调整人才培养手段,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素质提升

(1)改革教学方法

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创新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精选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还可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或者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以专题形式促进教学。

(2)培养职业精神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也是今天各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之一,在高职教学中,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相关活动,有目的打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在工作压力较大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同时使学生具备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为就业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挥实践课程作用,拓展渠道,打造实用型人才

(1)建立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开展以下三方面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就金融保险专业而言,还可以和相亲保险公司联系,利用其软件,进行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保险业务各环节、各技能有所了解,有所熟悉,将实践二字在教育教学中很好落实。

(2)实行校企合作,推动就业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互联网+;金融;保险

2008年1月,在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国内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热衷之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这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高职毕业生就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新问题

(一)学历限制和就业人数激增,加大了就业压力

从宏观层面看,近年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先恐后地进驻到南宁市。金融行业亟需的主要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端国际金融人才,而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不高。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金融人才不但要掌握核心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营销等相关技巧。

从微观层面看,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增加,加大了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广西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2015年广西高校毕业生达18.9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万人,再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和总人数依然很大。

(二)新就业竞争群体出现,缩小了就业途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学毕业生“重心”下移要面临以下压力。一方面,高端岗位竞争受阻,原因有:一是国家关于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相关***策的出台;二是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影响,从各国返回的“海归派”和其他各省市优秀学生跨省到广西觅职的大学生日益增多,由此分流出更多优秀人才,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偏好“海归派”和其他国家名牌高校大学生,对在广西本土就读的大学生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三是广西就业单位本身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低端岗位竞争激烈,主要因为企业待岗和失业员工、退伍干部、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新的就业竞争群体的增加。

(三)心理准备不足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悲观、困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较普遍,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让人满意;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未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就业竞争勇气和意识,就业信心不足;各年级显示出明显的就业心理差别和特性。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一)金融保险专业人才数目及岗位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各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都抓住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的机遇,争先恐后进驻广西,对金融保险专业人才数目需求的数量激增。

另外,金融保险人才在其他行业中的涉足主要有: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的保险人;保险经纪公司需要更多的保险经纪人;邮***、航空、医疗、货运、汽车销售等部门需要更多的保险兼业人才;售后服务需要更多的保险营销专员等。

(二)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分析

“互联网+金融”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各大保险企业不但重视人才对保险、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很注重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持续学习、团结协作、创新能力、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在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上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开设实务类课程,注重实习实训,注重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以培养出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分析

根据调查,金融保险专业就业面临两难问题:一则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工作难觅,二则保险企业人才难求,原因颇多。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学校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不足,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原地踏步”,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未做实质性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没有做相应调整。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依然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持续性、时代性、实务性和层次性,从而导致金融保险专业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并无就业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二)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手段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案例教学,但忽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应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模拟教学几乎没有。同时,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还是“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考核模式,偏重于单纯记忆成分。由于学生实践性、参与性不够,导致学生的各项能力不足,如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不到“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人才招聘的基本条件,难以胜任公司的要求。

(三)公司方面

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注重当前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需要有多年工作经验,能马上上岗就业的优秀人才,而毕业生缺乏从业经验。另一方面,公司金融保险意识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金融保险教育理念有认识偏差,对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需求还不如计算机、财会类、市场营销等专业的。

(四)学生自身方面

大部分毕业生主动择业意愿高,但不少毕业生就业标准过高,期望在大中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就业,不愿意下乡或去基层;期望从事相对稳定的保险内勤工作,不愿意从事东奔西跑、日晒雨淋的外勤工作;期望没有经验却有高薪资;期望在容易开展业务的收展部维护高端客户已买的保单工作,而不愿意从最底层的客户经理做拓展业务。

四、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就业路径研究

(一)***府提供良好就业环境

1、鼓励更多金融巨头在北部湾经济区进驻广西。目前,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信诚人寿保险、合众人寿保险、越南西贡商信银行等金融巨头们已经“大展拳脚”于北部湾热土。广西***府应鼓励引导更多金融巨头进驻南宁或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想方设法减少金融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对高职院校金融保险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金融保险人才和金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相匹配。

2、***府应鼓励中小企业“长袖善舞”。 ***府应尽快消除制约多种经济成分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包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理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等。给予广大中小企业减税退税的优惠***策,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给予愿意招录大学生的企业更多的优惠***策。

(二)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1、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当前,企事业单位招聘较看重毕业生学历、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立足长远,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实际岗位需求,合理制定用人标准,重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潜力和可塑性,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氛围,吸纳、培养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中小企业吸引大学生难的非常规经济学矛盾。

2、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增加吸引力。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人才培训系统、绩效考评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福利保障措施等普遍缺乏长期均衡性。而有些中小企业主太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过分依赖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挫伤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积极性。这使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望而生畏。中小企业要稳健发展,必须建立包括职务提升、绩效提升、荣誉激励等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高职高专毕业生。

(三)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

1、依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基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特色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状况,广西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体三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一体”是指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合为一体,“三翼”是指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能力鉴定、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

2、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不但可以解决毕业生的自身就业问题,还能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更多人就业,也更能体现大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有调查数据表明,只有不到3%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因此,在***府加大力度给予大学生更好的***策和税收优惠,鼓励他们创业的同时,学校还必须加强创业教育,通过增设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让大学生形成新的自主创业理念,激发其创业潜能,运用所学金融保险知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机遇积极自主创业。

3、鼓励学生“专升本”,进一步深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移。随着转移力度的加大,高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趋势会越发明显。而且随着本科教育的日益大众化,高职高专学历毕业生就业率低会更突显。因此,通过适度鼓励学生“专升本”,一方面延缓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间,使之与区域产业结构转移需要相适应; 另一方面,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其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形成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双赢局面。

(四)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1、端正心态,积极主动面对竞争。目前,人才供给和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毕业生应调整心态,积极主动乐观地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求职技巧,毛遂自荐。当前,毕业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平台、人脉关系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岗位。

2、降低就业标准,放宽就业视野。许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是***府机关、金融巨头高端岗位、事业单位,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互联网+金融”普惠时代,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应理性地认同现实,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合理制定就业目标,拓宽就业视野,选择充满活力的金融巨头分支机构营销部门、客服部门或中小企业及基层、乡村、西部落后地区等国家***策支持引导的地方。

3、调低姿态,先就业后择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下,广西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尽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求职择业马到成功,或者想谋求“公务员”之类的“铁饭碗”。但是,可以选择报酬相对较低的基层岗位,先就业或者灵活就业,从实际工作中先积累人力资本,再寻找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里,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局稳定和社会和谐,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经济***治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自我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加强自身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以致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赵冬云.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路径探究――基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河北学刊.2013-07.

[2]孙洁.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现状研究[J].商业文化,2011-12.

[3]蒋亚利.校企合作视野下财经类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广西教育[J].2014(12).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10篇

学习

商场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商场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商场主管工作心得总结精简,商场主管每天工作总结怎么写。作为人商郧西店家电一名主管,主要以人员的管理和销量为核心。经过学习与摸索,我将人员的管理分为两大类:员工制度管理和销量目标管理。员

学习

网络公司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公司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网络平台主管年终总结,网络公司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本年度此项工作的具体完成状况如下:(一)、计算机硬件的更换,购置和维护状况公司电脑硬件整个年度总体来讲,出现问题频率较少,每台机器除了日常

学习

品质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品质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品质主管每日工作总结,品质主管一周工作总结怎么写。一年中,我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和关心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任务,素质、思想、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

学习

村会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村会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村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村级会计每月工作计划。二、围绕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这个目标,把国优纳入协会日常工作,抓好“生育关怀行动”,“5·29”活动,为创国优添光彩,我为协会尽责任活

学习

学生历史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历史论文,内容包括历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大学生历史论文范例。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历史教学内容准确,无科学性错误,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决定的。科学性是中学学生历史教学内容选择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提供给学

学习

切配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切配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切配员年终工作总结,切配工作周总结范文简短。1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原则(一)以岗定酬,优劳优酬。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建立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与

学习

电商运营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3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运营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电商运营工作总结10篇,电商运营主管工作汇报哪些内容。针对我国传统电力系统各职能部门链条较长、层级较多等特点,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以总公司为主要决策调控管理中心,统一

学习

酒店会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会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酒店会计账务处理流程,酒店财务下一周工作计划。二、地点:二楼国际会议厅三、主持人:四、悬挂条幅:内容妈妈,我们爱您!五、参加人员:酒店主管以上及酒店20xx年4月份优秀员工(Y)代表的母亲、婆婆、

学习

服装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服装主管工作总结与计划,服装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啊。1、监督清洁服务公司的服务标准(1)每天对各区域定时、不定时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清洁公司现场责任人协调,要求其提供合理的

学习

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运营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计划,运营经理工作计划及工作思路。一、新线接管工作机制新线的接管首先要编制新线接管工作计划表,将整体工作逐项细化、分解成若干的子计划。这样做的优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学习

培训课学习总结模板

阅读(24)

第二节***课由訾荣禄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学习新***章》,訾荣禄老师讲授***章生动,抓住重点,给我们从***员,***的组织制度,***中央的组织,***的地方组织,***的基层组织,***的干部,***的记律,***的纪律检查机关,***组,***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徽**

学习

校区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校区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校区负责人的年终总结,校区工作小总结怎么写。3月18日,我们在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表彰xx年度**区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大会既“**区教育工会工作会议”。副局长在会上讲了话,工会***对xx

学习

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金融学论文十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

学习

模板施工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模板施工总结,内容包括个人总结模板最新版本,模板施工总结。(1)赵山渡工程是浙江省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上控制性水利工程,是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位于温州瑞安市龙湖镇西北的赵山渡,由16孔泄

学习

金融市场机构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市场机构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论文题目,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论文。一、问题提出美国华尔街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机构、最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以及最丰富的金融工具,然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却在那里爆发

学习

互联网金融风险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金融风险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论文2000字,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论文。(二)对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监控手段薄弱1、对参与主体的合规性没有设定有效验证,加大了交易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的传

学习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课题,金融学新颖毕业论文题目。1.选题空、大、泛的现象较突出学生在选题上过分追求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选题的难度和深度把握不足,难以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出发,所选的题目偏

学习

互联网消费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33)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消费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金融下的消费金融论文,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论文题目。金融隐私权指自然人控制并排除他人干涉其本人金融信息的能力,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包括个人的家庭地址、单位性质、消费记

学习

互联网金融模式论文10篇

阅读(174)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论文,互联网金融课程论文。(一)互联网融资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1.加速企业资金流动。资本充盈率和资金周转率是企业经营的重点,防止资金链断裂,提高资金流动性,改善资金供给

学习

金融企业文化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企业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司金融方面论文主题,金融公司企业文化范文模板。1些人认为,职工文化不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不凸起、不显明,既不属于轨制化的科学管理,也不属于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学习

金融专业学术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专业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专业学术论文写作,2020金融专业学术论文题目。通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探索了适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1234模式: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

学习

国际金融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国际金融论文,金融管理论文大全。一、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已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观点或成果。比如,布莱恩特(Bryant,1987)较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