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品读

韩愈于元和七年(812)2月由职方员外郎左迁国子监博士,元和八年(813)3月改官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而《进学解》中“诸生”之一有谓“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可见此文作于元和八年(813)二三月间。这一年,作者46岁。此前韩愈为官并不顺利,或一再为人谗害,或数次遭到贬黜,故“作《进学解》以自谕”。史载时相读其文即改任其职,所谓“(韩愈)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时宰相为李吉甫、李绛和武元衡)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新唐书・韩愈传》)。

《进学解》几乎全是“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但作者出语巧妙,颇具艺术匠心。茅坤就说:“此韩公正正之旗、常常之阵也。其主意专在宰相。盖大材小用,不能无憾。而以怨怼无聊之辞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辞托之己,最得体。”(《唐宋家文钞・韩文公文钞》卷十)茅坤认为,韩愈作《进学解》,是在发牢骚,是在为黜官大材小用鸣不平,许多话都是说给宰相听的。这一看法大体符合韩愈写作此文的动机。而说文章“以怨怼无聊之辞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辞托之己”也基本上道出了此文的写作特点。要点明的是,无论是“人”之“怨怼无聊之辞”,还是“己”之“自咎自责之辞”,都是作者韩愈“感激怨怼’’的牢骚语,是他自炫其学、自夸其才、自道其为人、自述其困穷的真心话。

此文构思的奇特表现在作者抒发累被摈黜、大材小用的牢骚,全借师生问答的形式说出,而问答的设置又极富诙诡情趣:国子先生谆谆教诲诸生,学生振振有词地反驳先生,先生再以自咎自责的态度,平心静气地加以解释。而反驳也好,解释也好,都说得酣畅淋漓。

文章结构简单,仅有三段,但各段行文自有特色,值得细说。前已言及,此文构思时是以一具有诙诡情趣的故事情节作为结构其文的线索的,故三段文字环环相扣,钩连紧密。首段写国子先生以进学之道教诲诸生,实对中段、末段所写师生驳、解内容有引发作用,故所写先生训词极为简要,且有很强的针对l生。训词要点有三:一是讲诸生要努力学习,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二是讲诸生要谨慎行事,所谓“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三是讲当前国家形势大好,君圣相贤,法规健全,而***府十分重视用贤才,诸生不要担心官吏看不清楚自己的才能,也不要担心他们用人不公。显然,三要点中,第一点是直接说如何进学(使学业进步);第二点是因说到学业而言及行事;第三点是要诸生解除顾虑,唯“业精”、“行成”是求。就文章结构而言,这第三点十分重要。正是因为有这层意思,才引起一位太学生的反驳,使得文势大开。试想,如果没有第三点,让国子先生絮絮叨叨地对如何“业精”、“行成”作“理论发挥”,那文章的波澜恐怕就难以生成了。

中段的主体部分全是驳词,系听讲的某一弟子所言。驳词的写法有三个特点。一是驳词内容针对韩愈训词要点而发,意谓先生可谓“业精”、“行成”,现实境遇却是才不见用,动辄得咎。具体说,谓其“业精”,则说到“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谓其“行成”,则说到“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谓其现实处境狼狈,则言其被谗、黜官之事和生活窘迫之状。使得前后相比,反差极大,足证先生之言的不可信。二是说先生“业精”、“行成”及处境狼狈事,皆详言尽言,铺陈渲染,以至夸张、形容。如说“业精”、“行成”,不但从四方面分而言之,构成呈排比形式的四小段,而且在每一小段选用对句,细言其事。像“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一段,就不但写出先生读书的勤奋,还写出他读书的范围、读书的态度和读书的方法。“沉浸酞郁”一段,也是详细说到他如何吸收先秦、西汉文章艺术特长而勤于写作的故事,一口气列出十来种文献艺术上的特点。至于说先生今日的狼狈处境,更是细加形容,展开来说。如此详尽言之,目的是把先生之才说够,把先生动辄得咎和因黜而困的现实遭遇说透。又,作者构思其文,安排弟子作驳,本来就有借其口极称先生之才、极言先生之困而泄作者之愤的用意,他说得愈充分,就愈能见出作者的不平。所以文中驳词的主体部分,由叙议结合、容量极大的长句所构成的排比句组成,而每一长句都是文势有开有合,顿跌有致。故连作排比,既能铺陈其事,又能以气运词,以至出语含怒带愤,感彩很浓。三是中段写弟子反驳先生,驳词所用语气极合弟子身份,因而出语自然。文中弟子反驳先生的第一句“导入语”便是“先生欺余哉”,一张口就对先生训辞所言作了否定,而且是带着激愤情绪作出的否定,这一否定,一方面对下作反驳,有引发作用,另一方面又为下作反驳,用不平语气对先生大材小用、累受摈黜一一道来定了调子。而说“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显然有交代弟子何以对先生知之甚多的原因,同时也是在为弟子何以说“先生欺余哉”摆证据。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把这句话放在“先生欺余哉”之前,因为那样就会淡化弟子反驳时的情绪,会影响到驳词语言的节奏和气势,不利于显露弟子的个性特征。驳词中有助于显示弟子个性特征的,还有他最后说的“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一句。这句话是反驳先生,但指责中含讥嘲语气,与开头说“先生欺余哉”,都表现出弟子为人单纯、正直、爽快和略显执拗的性格特征。作者写出弟子的这些为人特点,再写他的逞性腾说、罗列事实以作反驳,就显得自然、合理,同时也更能显出学生所说事情的真实性。

末段是先生对弟子所作反驳的解释,句句皆为自咎自责之词。意谓自己“学”、“言”、“文”、“行”全不足道,“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就够幸运了,“动而得谤”、“投闲置散”正是应有的结果,怎么能埋怨宰相不重用自己呢?行文则分三层意思说来。一说“校短量长,唯器是适”乃宰相用人之方;二说孟轲、荀卿“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尚且不遇于世;三说自己学、言、文、行样样不足,应安于现状,不该作非分之想。三层意思的表述,其写法和功用都不一样。说“宰相之方”,实由说“匠氏之工”、“医师之良”引出,是用匠氏、医师比喻宰相,把宰相用人之术说得形象、生动。而文中用排比句式曲折道来,不但对宰相用人之术的特点有强调作用,还表现出先生解释时平心静气、自咎自责的诚恳态度。后者显然和弟子反驳时语带怒气不同。又从文章结构着眼,解词先正面说出“宰相之方”,是为最后讲不应该指责宰相用人不公预作前提。末句“是所谓诘匠氏”云云,实以“匠氏”、“医师”代指宰相,正和前言“宰相之方”三句呼应。而说自己应安于现状、不应指责宰相的理由也是从远处道来。即先说孟、荀不遇于世,再讲自己遭遇理应如此。说孟、说荀都是有叙有议,说自己更是详言其不才、细言其不幸、反复声言其不怨。和中段借弟子驳词称扬作者才高而为其鸣不平一样,末段写先生作解自咎自责而不怨,也是在替作者发牢骚,只是方法不同,前者是直接称扬其才而言其不应累受摈黜,后者是以抑为扬,不说不遇之悲,胜言不遇之悲。如说孟、荀“优入圣域”云云,就有自我标榜之意;而说“投闲置散,乃分之宜”云云,分明是反话正说,内含怨气。

韩愈《进学解》构思的巧妙,除借他人之口扬其才、吐其怨而精心编写驳词、解词以外,还表现在对引出师生问答的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安排上。如文中写国子先生早晨进入太学,招集诸生听他讲如何进学、行事的道理,话未说完,不意队列中有个学生连连发笑,居然振振有词地以先生为例对先生的教诲一一加以反驳。于是先生就要他出列上前,然后指着学馆屋宇对他由近及远地加以解释。就这样用一个师生辩论的故事,把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说了个痛快。其构思之妙,或如林纾所说:“大旨不外以己所能,借人口为之发泄,为之不平,极口肆詈,然后制为答词。引圣贤之不遇时为解。说到极谦退处,愈显得世道之乖、人情之妄,只有乐天安命而已……文不过一问一答,而啼笑横生,庄谐间作。文心之狡狯,叹观止矣。”(《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

说到《进学解》以问答方式结构其文,人们常将它与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同论,其实有同有不同。同的是三文均是作者自譬自解以抒愤郁。不同的是,《答客难》、《解嘲》“皆以时势不同立论”,而《进学解》则“靠定自身发挥”(钱基博《韩愈志・韩集籀读录》),以称说己事为主要内容。此外,三者文风也不一样,《答客难》恣肆宏放,颇有战国时代纵横家说辞的风格;《解嘲》铺陈排比,且多对句,辞赋风格显著。《进学解》也用铺陈、排比手法,造句也有大体相对的偶句,有些句子还有韵脚相连,故有人说它是辞赋体,也有人说“《进学解》之为骈,盖亦有意而为之者”(姜书阁《骈文史论》),其实,它只是参用辞赋、骈体句法,基本形态仍是散文。亦如林纾所言:“昌黎所长在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以自得之神髓,略施丹彩,风采遂焕然于外。”(《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

(吴小林编著,《唐宋家文品读辞典》上卷,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3月版)

《进学解》品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进学解》品读

学习

班风班训范文精选

阅读(284)

本文为您介绍班风班训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班风班训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班风班训集锦简短。班风:学会学习,学习生活,学会做人

学习

公用事业改革民营化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公用事业改革民营化,内容包括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公用事业改革实施方案。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公用事业改革的实质是市场化,而民营化的主张很可能把我国的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变成一场所有制改革,而忽视市场结构的变革。民营化期望

学习

《佛子行》节选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佛子行》节选,内容包括佛子行全文完整解释,佛子行全文翻译。【关键词】佛子;闻思修

学习

不知心恨谁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不知心恨谁,内容包括但见蹙额眉不知心恨谁啥意思,不知心恨谁全诗意思。我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留意那幅画了,现在它又回到我的记忆里,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有了远山的背影,有了白云的飘忽,有了流水的乐章,有了绿草的诗意……真是一种

学习

威尼斯之旅范文精选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威尼斯之旅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威尼斯的游记400字,威尼斯之旅日记400字。从2013年6月1日开始,一年一度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已经步入第55届,本次双年展的主题为“百科宫殿”(TheEncyclopedicPalace),寓意由古即今、带有环球视野

学习

法律监督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监督,内容包括法律监督工作条例全文,法律监督实施办法。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近来推出的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拓展外部监督的一项重大试点工程。这一制度甫一实施,即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如何更深入地贯彻诉讼民

学习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

阅读(115)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内容包括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概述,贝多芬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赏析。关键词: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

学习

故乡的野菜(节选)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故乡的野菜(节选),内容包括故乡的野菜节选,故乡的野菜节选短文答案。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

学习

以表达拥有世界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以表达拥有世界,内容包括表达好东西值得拥有的诗句,如何用一个字表达拥有。“白素贞你住手吧,许仙真的不在这里(地名)!”

学习

简述防空识别区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简述防空识别区,内容包括防空识别区什么意思,中国最新防空识别区。[摘要]防空识别区指从一个国家的陆地或水域表面向上延伸的划定空域,地面国为国家安全,要求对航空器能立即识别、定位和管制,其最早于1950年产生于美国。本文拟

学习

《石壕吏》改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改写,内容包括石壕吏改写文,改写石壕吏故事。清晨的风吹起了地上的枯叶,杜甫慢慢向城外走去,只见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杜甫不禁又回想起昨夜发生的事。

学习

钋―210的毒性与中毒急救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钋―210的毒性与中毒急救,内容包括钋210和钚哪个更毒,钋210中毒有什么症状。2006年11月1日。在英国避难的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校利特维年科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并于当月23日不治身亡,第二天。英国卫生防护局宣布,利特维年科

学习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内容包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科学方法。一、实施有效的“活动”化教学,让思维与体验和谐共舞

学习

美国的“高四”

阅读(24)

美国的中学教育是4年,毕业年级用中文说叫“高四”,这个年级就是好莱坞青春电影中上镜率最高的senior。“这是一群精力如打了肾上腺素一般的群体,每天在学校的乐趣除了上课就是‘欺负’低年级学生和开一些‘低劣的玩笑’。”这是我校教导主

学习

《爸爸的花儿落了》赏析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爸爸的花儿落了》赏析,内容包括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赏析,父亲的花儿落了赏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按照作者的说法,她的写作动机是要“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心灵的童年

学习

夏目漱石《我是猫》赏析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夏目漱石《我是猫》赏析,内容包括夏目漱石我是猫赏析,夏目漱石我的猫原文。【关键词】夏目漱石;《我是猫》;知识分子

学习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内容包括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作品赏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赏析。【摘要】《第六田园交响曲》展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全曲共五个乐章,所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

学习

钢琴曲《卖杂货》赏析

阅读(212)

陈培勋(1921~2006)是我国著名作曲家,1938年在香港拔萃音乐学校任音乐助理员,1939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后在若干艺术院校任教,1947年在上海随谭小麟学习作曲理论,1949年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授兼配器教研室主任。其创作的《广

学习

《窃读记》赏析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窃读记》赏析,内容包括窃读记原文及赏析,窃读记阅读理解。一、题眼明亮,耐人寻味

学习

辛弃疾词《摸鱼儿》赏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辛弃疾词《摸鱼儿》赏析,内容包括辛弃疾摸鱼儿全文译文赏析,辛弃疾词摸鱼儿全文。《摸鱼儿》写于1179年,作者由湖北转运副史改官湖南转运副史时所作,辛弃疾一生频繁调任,数被罢官,使其难尽其才,因此值此次迁任官职之际,在这首词中

学习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内容包括朱自清散文背影原文,朱自清散文背影朗读。《背影》是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它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杰出的散文著作了。它篇幅较短,但却写得平凡朴实,常常以情动人,让人非常的惊叹。表现了父与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