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上工治未病这一流传至今的医学名言出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篇。它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把握时机,予以***,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的本质,追求人类健康,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使人不生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才是“上工”。
中国传统医学理念
治未病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它是我国几千年来祖先留下的宝贵的医学经验。是我们现代中医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这医学理念是在我国古代一直受医生们和广大百姓推崇。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就最早提出了“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里的“治未病”就是指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以此为源,历代中医名家对“治未病”屡有发挥,据《史记》记载,神医扁鹊曾三次为齐桓公诊治,观其面容,发现他有病情,并告诫他需要马上***,以防病情加重。然而齐桓公不相信他的话,最后扁鹊也无力救治,齐桓公病至膏肓死去。这个病案反映了扁鹊关于疾病要“早发现、早***”的观点,体现出他“治未病”的思想。而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名著《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唐代孙思邈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医学的功能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元代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专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将“治未病”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清代叶天士更是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学观点,强调采取主动措施防变于先的重要意义。
那么,治未病从古到今遵循的方法是什么呢?四川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教授介绍说,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首先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次是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也就是说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最后是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采取综合措施,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
养生新导向
我国以养生学为基础的“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古往今来的中医药防治疾病实践中,始终焕发着活力和光辉。治未病在古今以来的养生方面体现了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杰出的养生大师。他曾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养生“治未病”思想:要根据不同生理时期的体质与心理特点,陶冶情操,养护体魄。如人到中年,精力充沛,仍须劳逸结合,修身养性,不可过度疲累,因为体质将由盛转衰;到了老年时,体质已虚,更要淡泊名利,超脱俗念。在中医里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未病理念发展到现代,在当今人们都重视养生保健的大趋势下,治未病理念更受到推崇和学习,重焕生机。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治未病已成为新时代人的身体保健的福音。这一重大转变,至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新优势体现在五个与大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保健方面。
一、心理保健: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是养心,即调节情志,保持良好心态。心理保健已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心身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之大敌。所以,中医治未病心理保健工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二、饮食保健: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健的关键。中国保健食品的特点和优势是传统的中医药学、养生学与现代食品科学、营养学密切结合,既有几千年的丰富经验、系统理论,又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及研制方法的优势互补,使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安全有效,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运动保健:运动保健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养生保健体系是关于人体运动保健思想、理论及方法的体系,认为运动保健应讲求性命双修、形神俱养和心身并育。未来理想的运动保健模式将以个人分散的运动健身活动为主,根据自我身心的特点,自觉自由地进行运动锻炼。
四、药物保健:历代医家对药物养生保健有很多记载。传统保健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逍遥丸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保健佳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欢迎。如今人们可以凭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古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研究,开发出能够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人体免***力、抗疲劳及抗衰老的保健药品。
五、住宅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居住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住宅规划设计的不健康因素,导致居住环境受到污染、人际关系冷漠,装修病、空调病蔓延。我们应当顺应住宅保健的发展趋势,防止由于住宅而引发健康问题的情况。
新时代的实践
治未病在养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它还是落实国家“人口与健康”战略,使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重要举措,使慢性病得到有效管理,进一步降低就医支出,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在2007年我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时任***副******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卫生部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着眼点,立足于高起点,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了“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经过我国历代医家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发展到今天已形成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预防保健的三种境界。据悉,我国专家们经过数年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KY3H模式(指由昆仑健康保险、炎黄健康科技、炎黄文化传媒三家公司,提出了以人未病/已病为中心,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三位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逐步实现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到以维持、促进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08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先在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的中医医院试点稳步推进,上海、广东还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治未病”试点、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全国已先后确定三批共103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涵盖了除以外的30个省(区、市)和部队系统,涉及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司司长许志仁介绍,根据对接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满6个月的人群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适表现比半年前“好多了”和“好一些”的比例超过73%。
四川省的治未病工作也蓬勃发展。2009年3月27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医院正式成立治未病中心。该中心由体检中心和传统疗法中心两部分组成,由经验丰富的名老专家带头坐诊。该部门构建了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及调摄、二十四节气养生及三伏、三九养生在内的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并确立了亚健康状态防治方案和常见慢性疾病防治方案。
201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医院为了推广“治未病”工作,帮助指导基层设立了治未病分中心。成都青羊区治未病分中心充分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色,全方位开展和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在门诊的健康人群体检项目中开设体质辨识、体质评估,慢性病及老年人的持续管理加入体质辨识、传统康复等服务项目等,全面提升了社区中医服务能力,为百姓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服务。截止2011年2月底,青羊区“治未病”中心累计完成体检1800余人,健康干预1010人,累计开展中医传统康复***28260人次。成都市青羊区在新华、草堂、苏坡、文家、草市御河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全省首家集多项自助检测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小屋”,社区居民可免费自助检测血压、血糖等。随着该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开展,百姓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的健康意识和观念正日益形成。
开创新局面
“治未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在***策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国家严格把关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单位,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运行机制,以及“治未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等机制。
2010年12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召开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第六次会议,部署今后“治未病”工作的开展:一是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特别是增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增强基层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可及性。二是进一步推进并扩大区级区域性试点。三是开发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动态再评估的技术、产品,形成体系。四是要针对“治未病”服务的报销***策或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治未病”预防保健机构定性以及社会机构的监管准入等管理问题,开展***策研究。五是加大宣传,促进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和认同“治未病”理念、理论和服务效果。
据悉,全国各地“治未病”工作人员在社会养生保健机构、新闻宣传机构等大力扶持下,将加强治未病的科学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成为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成为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开展四川省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该工程将以中医医院为依托,在中医医院建立若干个四川省中医药“治未病”分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省内中医药预防保健和疾病康复的优势领域,选择亚健康、优生优育、运动保健、疾病预防预测、膳食调养、推拿保健、家族疾病预防、疾病康复、托老康复等领域开展治未病工作。
四川省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希望把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为四川中医之乡和国内一流的治未病中心,提高该中心的诊疗能力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促进四川中医药事业的兴旺发达。近日,中国医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在成都正式设立“治未病”健康指导站。该工作站主任吴昭勇表示,过去很多人只关注疾病***,以健康为中心的预防和保健却容易被人忽视。工作站成立后,将在四川开展治未病知识的普及宣传,让更多的人懂得健康保健知识。为行业培养出更多治未病的专业人员,把治未病的宣传工作开展到基层。同时也会与更多的科研机构共同研究治未病的方式方法,共同推动治未病在四川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