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篇1
社区各类志愿者协会队伍。群众性组织和日常的民主会议的召开等。都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组织。引导和管理。
2。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处世技巧。
毕竟群众是社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脱群众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无从谈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3。良好的口才,有公关的能力。
良好的口才是沟通上下级关系。搞好公关的必要条件。它是做好与群众沟通。协调居民关系。增强个人人格魅力的利器。是组织群众。做好
各项活动的先行***。与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都必需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方可胜任。
4。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
可以做好民事调解和法律咨询的工作。
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我国社区建设工作起点晚,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各项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制度。法规还不完善。而且各社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整体来说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初期阶段,聘进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头脑的年轻工作者显得十分紧迫。
6。具有一定水平的分析。调查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找到工作的重点,突破口。要改革和创新都要得到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问题,有利于工作的解决。
7。具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是通过专业。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以人为本。达到助人自助和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
8。写作能力。特别是日常公文写作的能力。
较强的写作
能力有利于写作社区对内对外的常用公文,更好地与上下级沟通。有利于起草社区章程。决议。通告等重要文件。可以更好地起草社区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及对外宣传本社区。增强其影响力。
9。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源动力,是我们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0。有个人魅力。
社会管理篇2
(一)平等分配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弥补按劳分配和市场机制造成的收入和生活的差异和不平等,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成员身体的优劣、能力的强弱、家庭成员的多少不同,以及企业经营状况乃至自然灾难,使一部分成员生活发生困难,社会保障就以平等分配的姿态来弥补市场机制和按劳分配的不足,缓解收入分配的差异和实际生活的不平等。
(二)效率优先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不得不用提高劳动效率来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社会保障本身就是建筑在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乃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企业效率提高了,社会可供消费量就增加,社会保障的水平就得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同时,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并非否认社会保障在量上的差异性。效率优先原则正是反映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社会机制和效率提高机制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一)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负担太重。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的费用由国家和企业完全承担,个人不承担任何费用,没有从根本上体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近年来,在部分社会保障项目上实行了交费制,但由于起步较晚,比例小,个人交费积累金有限,尤其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能激发广大职工自觉交费的机制,因而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部分乡镇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量使用年轻的劳动力,又没有负担社会保障费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反国有企业负担较重,非凡是离退休人员的增多,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竞争地位。这种做法也淡化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不利于尽快地转变国企职工过分依靠国家的思想,不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保障层次不足,自助和互助型社会保障的发展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规模有限,社会保障体系在努力扩大基本生存保障覆盖面的同时,尚未注重到“自助、互助、公助”三层次的设置。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以美国为例,其养老保险分为国民养老金、福利养老金和储蓄养老金三个层次,后两者均属由雇主、雇员共同投保或雇员单独投保的商业保险范畴。***府倾斜下的商业保险(自助)不仅是社会保险(公助)的补充而且代表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以使***府有足够的能力维持社会基本保障支出,同时也应该鼓励民间互助。
(三)部分社会保险费欠缴现象严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难度大。
这种现象虽不是很普遍,但其影响较大。当然欠缴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客观方面原因是确有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主观方面就是缴费意识不强,对他们征收社会保险费简直就是和虎谋皮,这将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不断加大,难以满足社会保障的需求。
(四)立法体系不健全。
我国早在1993年中心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新问题的决定》中就将我国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界定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当中最为核心的社会保险法在1994年就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当中之中,可时至今日《社会保险法》仍未出台。在社会保险的几个子项目中,也只有社会保险法和失业保险法的发展较为完备,其他的子项目的立法大多还处于探索当中。而社会保障的其余组成部分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还是处于立法还很薄弱。由此,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很难做到有法可依,致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得到正常的运行。不仅如此,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各种社会保障法律、行***法规以及各种零散颁布的各种条例、决定、通知和规定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和衔接,有的各种法规之间甚至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这样是很难形成相互配套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落后和不健全已经严重束缚了我国社会保障各种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束缚了经济的较快发展。
三、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策略和建议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如何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摘要:
(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保障人民群众丰衣足食,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采取积极办法,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活力。
(二)加快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
2004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郑重写人宪法,这样修改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步伐,推动各专项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
(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和服务网络。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现代管理。要把社会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等服务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并实行全国联网,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范透明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使用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要求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正适应了这一要求。为促进劳动力在城乡、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是非常必要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促进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实现,同时也依靠于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整合的程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劳动部课题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M,中国经济出版社
社会管理篇3
[论文摘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之相应,***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一是明确***在社会中的作用,二是重塑和更新一系列观念,三是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不仅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而且还构建了***、国家、社会“三位一体”、“行***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那么,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又需要树立和遵循哪些理念呢?
第一,***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按照宪法规定,***是国家、社会的领导者。按照规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这种代表者和领导者的职能在社会管理中如何体现、如何履行?
***是社会的领导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但领导者、代表者,不等于代替者、包办者,因为***同时又是人民群众完成特定历史使命的工具。关于这一论点,我们***早在七大***修改的报告中就曾明确指出:“***人在人民群众的***事业中,应该到处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引导者和向导,而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众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2页)***在修改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工人阶级的******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8页)“引导者”、“向导”和“工具”的认定说明,无论在地下斗争时期,还是执掌***权以后,“******是民众参与***治的工具”这一******的本质属性,都是不可改变的。这一“工具论”告诉我们,领导者、代表者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事,不等于代替国家发号施令。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各级***组织不仅代替人民做了许多无所不包的事情,而且还凌驾于***府之上,用行***手段去命令***府、命令群众。其结果;管了许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出现了严重的。对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执******在社会中到底起什么作用?***领导社会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又是什么?***的十五大***治报告明确提出,“***执***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提出要“为人民执***、靠人民执***”。也就是说,***实行代表者、领导者的作用,必须从“为人民、靠人民”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不是这样来充实和扩展的话,***的领导作用就会滑向代替包办与行***命令的老路上去了。
上述分析说明,执******的作用是社会的领导者,但领导者不是包办代替人民群众的一切事务,而是支持、组织、依靠人民管理自己的一切事物。从这个作用出发,建立社会管理新体制,就应该由行***命令方式为主转向民主法治方式为主,由***、国家、社会“三位一体”、高度集中转向各就各位,履行各自应有的职能。
第二,社会管理的新观念是什么?
执******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需要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与重塑,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从统治的观念转向治理和善治的观念。
什么叫统治?什么叫治理和善治?我们先从“管理”说起。现在,有经济管理,有行***管理,按照教课书上的定义,行***管理是指:国家行***机关运用国家权力依法对国家***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一切公共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活动。这里行***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机关,即***府;客体是国家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府自身;手段是依法行***。显然,长期以来,我们是把社会管理对象作为行***管理的对象,采用的手段、方法主要是运用权力,依法行***。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广泛兴起,中间阶层的不断扩展,民主化浪潮的日益发展,出现了日益壮大的公民社会,也就是在***府、企业之外,出现了大量的民间组织,包括非***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等等。它们的出现及其对市场、***府功能的弥补作用,引起了***治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对社会治理的重新认识和界定,并据此提出了治理和善治的新观念。他们对社会统治和社会治理做出了如下本质区别:一是主体不同。统治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权力部门,其权威只能来自***府;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权力部门,也可以是私人部门,还可以是二者的结合,其权威依仗的主要并非是***府,而是合作主体之间的持续性互动。二是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府统治的权力运行向度总是自上而下的单一向度的运作过程;而治理则是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因而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三是遵循的原则基础不同。***府统治遵循的是以法律为基础的正式规则、制度与程序;而治理则以信任为基础,遵循的是协商与同意基础上的规则与程序。而善治则是治理的理想状态,就是***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社会的合作管理,是二者的最佳状态。
上述社会治理与善治观念的核心之处,就是***府力量与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来治理社会。这一当代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精髓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社会管理篇4
(一)和谐管理理论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组织内外不确定性的环境,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席酉民及其研究团队对和谐管理思想进行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和谐管理理论已经逐步构建为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为核心概念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1.和谐管理的含义管理活动总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者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特定的管理问题或者任务受到组织目标、资源、成本与时效要求等内外环境的约束。和谐管理是指组织为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及利用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其中,和谐主题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在人与物要素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组织问题。在这一新认识论的指导下,和谐管理将放弃传统管理理论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框架,而成为紧密依赖于环境的“围绕和谐主题的问题解决学”。2.和谐管理的基本内容(1)和则与谐则和则与谐则是和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则”是从“和”概念派生出来的一套人嵌入组织的规则或主张。它们是用来应对组织中“人的永恒的不确定性”的专门装置,以调整人际间的“共处”,人群间的共处,乃至组织间、组织与社会间的共处。“规则、契约、文化、舆论、社会观念等等”是这些装置的现实对应物。“和则”主要是为了不确定性的消减。“谐则”是指任何可以被最终要素化的管理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模式/方程”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和目标下去追求结果的最大化。它可以是结构,也可以是过程或流程,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其主要特征在于确定性中的效率问题(即优化性)。和谐管理理论的则,是指“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优化设计”是通过设计符合系统内在规律的人的行为路线,物的有效配置,使得系统更为协调与匹配,表现出更高的秩序,类似“谐”。组织中人的“和睦、融洽、同心共济”是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的前提,类似“和”。因此,和谐管理理论把“优化设计”对应“谐”,把“人的能动作用”对应“和”。于是,把“谐则”界定为“优化设计”的机理、规律、主张等,把“和则”界定为“人的能动作用”的机理、规律、主张等。(2)和谐机制和谐机制是指“和则”与“谐则”围绕和谐主题的机制,是“和则”与“谐则”耦合后形成的能反映组织内在规律且具有对环境应变能力的机制。“和”是指人及人群的观念、行为在组织中的“合意”的“嵌入”;“谐”是指一切物要素在组织中的“合理”的“投入”。只有当两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一步确定性和优化性”的必要时,“和谐主题”才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管理问题,如***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和谐主题、和则、谐则均会或应该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和则、谐则变化可能是阶段性的;和则、谐则曲线表示,和则、谐则无论如何变化一定是围绕“和谐主题”的变化而变化。***1和谐主题、和则、谐则关系***
(二)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加强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的意义
和谐管理理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对于组织管理的认识途径,不是已经疲于解释管理现实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是组织在“和谐主题”下的“问题的解决”,而“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的并置,使和谐管理理论解释力的广泛性达到了传统理论所没有的高度,因而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它对于社科类社团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社科类社团创新发展的需要。面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的和知识类组织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社科类社团要发展,就必须从现有的管理思维、方法和机制上予以突破。2004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要“转变管理方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形成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强的运行机制”,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要求,“和谐管理”理论是在当前形势下提出来的经实践证明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是综合普适性和局部性管理原理的管理理论,运用和谐管理理论是社科类社团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发展。二是发挥社科类社团自身优势,激发活力的需要。大多数社科类社团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多年来社团组织领导和活动计划开展已形成了依靠业务主管和管理单位的惯性思维,***自主能力差,活力不强。面对复杂多变化的外界环境,利用和谐管理“和则”原理,才能充分调动社团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和谐管理机制”,形成管理效率和绩效,激发社团活力,提高应变能力,才能迎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三是优化社科类社团发展环境的需要。社科类社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当地***、***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力***,成为社会压力的“减压器”和“缓冲阀”。但自身各项服务社会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适应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只有通过和谐管理的“谐则”原则科学建章立制,才能充分激发社科类社团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社科类社团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社团***”,各类社团迅猛发展。受其影响,我国各类社团曾出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在民***部登记的全国社科类社团数为68639个,其中:部级社团557个,省级社科类社团4842个,市(县、区)级社科类社团63240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数的26%,占全国社团总数的48%。社科类社团发展规模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社会科学的强与弱密切相关,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比例不尽相同,大体在20%-30%之间。从中央、省、市、县社科类社团分布情况来看,是呈金字塔状态,越往下社科类社团数量越庞大。但是,由于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社科类社团重数量扩张、轻社团质量提高,重发展规模、轻监督管理,重业务联系、轻法规培训,致使社科类社团出现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社科类社团对***、***府和业务主管单位有依赖性思想。改革开放后,***、***府逐渐从一些具体的社会事务领域退出,鼓励和支持一些社团建立和并承担一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由于这类社团是由上而下从原***、***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原来的行***性运作方式的惯性作用太大,致使一些社科类社团保留着较浓厚的***或半***性质,“社团行***化”特征仍然相当明显。一是社科类社团有的是原***、***府的翻版机构,承接着某些***府工作职能,对所属成员有强制性的管理权;二是社团大多数有相应的行***级别,其正式工作人员基本来自***、***府部门,有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和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三是经费来源于原***、***府的拨款或行***性收费,其业务多来源于指定,其活动宗旨主要是对***、***府负责,而不是主要为其成员提供服务。如一些地方的一些***法或司法系统的学会或协会就是如此。正是这些“社团行***化”特征,导致社科类社团对***、***府和业务主管单位产生了依赖性思想,也不利于社团学术研究***性的发挥,其先天的不足十分明显。
(2)社科类社团干部思想观念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团运行方式开展工作,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办社团的办法不多,思想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3)社科类社团联合攻关能力不强,学术资源、人才资源整合不够;精品力作与传世之作不多,学术成果转化性差;围绕中心,把握大局,服务当地***、***府决策力度不够。
(4)社科类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滞后,部分社团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无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从事社团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和有能力推动社团工作发展的高级人才。
(5)有些社科类社团背离学术性社团宗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出现经济方面的问题。
(6)社科类社团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自律性差。有的社团内部议事规则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章程履行不到位,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问题;挂靠单位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不力,社团活动随意性较大,存在管理弱化的问题;社团凝聚力不强,过分松散,社团业务主管单位对其管理不严,存在管理失控的问题。
(7)管理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由于法律上没有明确各级社科联对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地位,国家没有成立中国社科联,地方社科联尤其是县级社科联组织不健全,部级社科类社团和一些市、县级社科联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业务主管单位,一些业务主管单位因为忙于自己的主业,往往没有精力或不愿意对挂靠的社团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造成一些社团各成体系、独自活动、管理不到位、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这种对社科类社团的方向把握、科学管理、组织协调、学科建设、整合资源是极为不利的。
(8)社会支持不力。社科类社团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应有认可,社团得到社会资助和捐赠不多。更缺少像国外一些由具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基金会支持的有重大成果和影响力的社团组织。从以上情况综合来看,社科类社团发展面临着主要是自身发展思维有待进一步改变和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的问题,可见,要实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远景目标,应该根据当前形势和要求,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认识,加强***对社科类社团的领导,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整合人才资源,促进社科精品成果产出,为繁荣发展哲学社科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三、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我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的对策建议
***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了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央接连下发了多个重要文件,推进科学管理,健全完善包括组建县(区)社科联组织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十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等方针,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抓机遇,转观念,夯基础,求发展”成为了当前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和谐主题。如何运用和谐管理理论特别是“和则”和“谐则”思想规范我国社科类社团管理对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和则”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1.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和则”与“和谐主题”一致性分析“和则”与“和谐主题”具有一致性。“和则”适应“和谐主题”是其内在的要求。目前,我国社科类社团发展中的“和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级***、***府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级省委、市委认真贯彻执行***的十精神和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战略部署,各级社科联领导班子得到了优化、社科类社团活动经费得到了补充,“两会”委员的社科专家代表数百分比得到增加,***、***府的决策也注意听取和采纳社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社会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中央一些新闻媒体、网络,纷纷开设学术专栏、专版;在网络媒体上开设学术理论网站,如: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理论频道、求是理论网、新华网理论频道网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咨询论证会比较“热”,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观点、学科体系、科研方法讨论与创新。一些高校在开设公共管理课程中,将社团问题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些有关社团管理的教材相继出现。三是社科人才不断涌现。一些中青年学者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越来越多的实际工作者、青年理论人才加入到社科类社团,其中不少教育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企业家也直接参与社团的领导工作和学术活动。
2“.和则”适应“和谐主题”发展要求及对策建议“抓机遇,转观念,夯基础,求发展”的和谐主题对“和则”要求是:***、***府重视,社会扶持,自我发展和自律意识强,活力旺盛。“和则”的现状和前面提到社科类发展存在的问题来看,社科类社团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发展局面。一是形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氛围。***的十报告指出,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社科类社团是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又是***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线。社科类社团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创新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二是树立大局和时代意识。(1)大局意识、***治意识。各级***宣传部要将各级社科联工作纳入宣传思想战线工作之中,总体规划社科联的工作,加大对社科联工作的指导力度。社科类社团在开展学术研究、理论研究、科学普及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思想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自觉抵制意识形态渗透,防止发生色变,成为主流意识的捍卫者。(2)按市场规划营作意识。社科类社团必须要抛开依赖***府、行***化发展思想,创新思维,***自主,运作市场化。社团要正确处理好营利与非营利的关系,防止别人打着社团旗号谋取私利,严重违法违纪。三是建立建全激励机制。设立“国家最高社科奖”及相应省、区级奖项,填补社会科学奖励体系的空缺,进一步激励广大社科工作者勇攀社科研究高峰。各社科类社团也从自身特点出发,进一步设计和形成学术成果转化、评价、奖励机制,鼓励多出人才和精品。
(二)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谐则”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1“.谐则”与“和谐主题”的一致性分析“谐则”是“和谐主题”实现的重要形式。“谐则”是“和谐主题”发展的对策性要求。目前,我国社科类社团发展中的“谐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分级、双重负责管理体制。社科类社团既有全国性(中央级)的,又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地市级的,更有县(市、区)一级的基层社团。各级社科类社团在法律上各自***,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自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但在工作上,上一级社科类社团对下一级有指导关系。(1)分级管理体制。部级社科类社团分别归口各自的业务主管部门,地方社科类社团则在归口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时,按行业统一归口到各级社科联,成为社科联团体或直属会员。(2)双重管理体制。即是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采取的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侧重日常业务管理,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进行登记管理和***监督。从各省、市、县社科类社团运行看,各级社科联是各类社科类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二是建立了章程和制度。社科类社团《章程》规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社团开展日常工作。一些理事人数较多的社团还设立了常务理事会。一些大型社团还设立了分会、办事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如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年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绝大多数社科类社团能够坚持依法办会,按制度办事。三是形成了学术理论研讨、课题研究和服务社会氛围。社科类社团成立的宗旨一般是以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活动为己任的,把学术性是社科类社团的首要任务。随着学科分类不断丰富,社科类社团学术研究成果益见丰硕;开展公益性的科普、***策咨询、扶贫帮困活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了很多工作。
社会管理篇5
社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终落实和托底的基础部分。它是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为社区成员提供管理服务,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社区成员享受法定基本保障、单位补充保障后,基本生活仍然发生困难时给予托底保障,发挥其管理、服务和托底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层次应分为社区托底保障、***府法定基本保障、单位团体补充保障三大层次。社区托底保障为***府法定基本保障拾遗补缺、消除死角,帮助***府落实法定基本保障的***策和待遇,为社区成员提供互助救济、解困救急等经济上的托底保障,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社区服务。
二、社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托底保障
1、社会保障起源于社区社会保障。
人类生活是以群体生活为特征的,人类给大自然留下的最明显的印迹之一,就是分布在地球表层上的各种类型的聚落—村庄、城镇和城市等。人们在这些聚落里生活、生产、活动,形成了彼此间相互联系的小型社会,这就是我们讲的“社区”。在社区里,大家互相认识,有着一份友谊和感情存在,当“亲友邻舍”遇上逆境时,大家便乐意去援助。在我国农村至今尚存许多互助互济式保障的习俗,一个人有难,亲友邻舍都会按着个人的能力去帮忙,或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去尽义务。英美等国则是由教会出面,作出一些有计划的施援,也有一些民间或宗教慈善机构,从富人那里募捐钱款,对贫穷与受灾难的社区成员进行救济。这种社区成员的自我互助互济式保障和宗教团体慈善保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一直到15至16世纪的法国,宗教团体所掌握的慈善事业逐渐被***府接管。***府采取了集中资金、组织救济、劳动培训、儿童教养等一系列措施,***济贫保障机构才开始出现。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对无业游民实行***府救济和强迫劳动。1834年英国颁布《新济贫法》,认为***府负有实施救济、保障公民生存的责任,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到1883年法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可见,社会保障的起源在社区,***府的法定基本保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府法定基本保障不能替代社区的托底保障。
***府对全体公民承担保障责任后,社区成员之间自发性的互助互济以及民间和宗教的慈善事业并没有停止,而且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还在进一步发展。在中国,由于建国以后在城市实行的是单位体制,国家对城市居民的福利保障大包大揽,社区功能弱化,社区社会保障功能也基本丧失。
所谓单位体制就是***府通过单位全面动员和控制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整合的一种特殊机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整合社会的主渠道。那时我国城市居民都被安排在相应单位里,任何一个单位,包括学校和企业都有行***级别,而且功能多元化。比如企业不仅承担与自身性质一致的经济功能,而且担负着比经济功能更为重要的***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如职工计划生育,子女入托、入学,出具结婚、购买车船、飞机票证明,职工洗澡,食堂,住宅,看电影,医疗,退休养老等等从“摇篮到墓地”的种种生活服务。一个人如果没有“单位”,就没有一切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建立,单位体制开始互解,单位保障逐渐“衰落”,企业的社会福利功能在弱化,社区成为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很多“单位人”在向“社会人”转变。比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他们离开了单位,成为社区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离退休人员增多,社会化管理非常迫切。这些社区成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最需要社会保障阳光的照耀。但单位保障没有了,单位补充保障不完善,***府保障只是最基本的保障,急需社区社会保障托底。另外,随着经济类型的多元化,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一开始就游离于“单位体制”之外,从属于社区。这些成员生产经营的风险大,不稳定性强,也非常需要社会保障为依托。
3、我国***府的社会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基本保障。
社会保障的内容、水平和方式,一般要受一个国家的***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标准不可能太高,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能实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标准的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建立,刚刚起步,尚不可能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养老保险只在城镇职工中实施,医疗保险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起步,失业保险在企事业单位实行,大量的个体从业人员,甚至三资、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职工不在社会保障网中,他们抗风险能力低,最需要社会保障。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相应地出现了对社会保障不同层次的需求,除了***府强制性基本保障外,还应有单位补充保障和社区托底保障。
三、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
国外的社区社会保障是自下而上的***于***府之外的自治民间组织,大多起源于教会、慈善机构和民间的自助力量。资本主义发展中有两种思潮,一种是自由主义思潮,相信市场的作用,企***依靠市场手段来解决所有问题;另一种力量左翼主义思潮,认为市场有缺陷,市场导致贫富差距,主张用人道主义来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社区社会保障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是与对于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的理念相呼应的。中国的社区建设刚刚起步,是在***和***府领导下开展起来的,1999年民***部在全国确立了11个城区为城市社区试验区,上海、青岛等地***府在推进社区转型和改革中,就是将社区作为实施社会保障的依托来建设的。
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以社区为依托的保障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
1、保障功能:包括就业保障、托底保障和互助保障等。
就业是社区成员的最基本的保障,社区可以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及时了解社区成员的就业情况,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社区建设中本身就会提供大量的如管理、家***、保安、保洁、保绿等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性岗位。社区就业将成为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就业的重要渠道。
托底保障就是社区组织对社区成员在享受了***府基本保障后,遭遇到新的家庭无法解决的风险,或暂时没有被***府保障所覆盖而需要救助时进行托底性保障。
互助保障是社区群众性的自我保障和互助保障,通过群众自愿参与,成立互助互济会等群众自我保障性组织,运用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筹集资金,在社区成员间有困难或需要时互助互济,如病伤互助,灾害互助等。
2、服务功能:包括社区的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
低偿服务主要是一些行***事业,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如社区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减少就诊费用。有偿服务是商业,是企业行为。无偿服务主要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志愿者为老弱病残贫以及其他社区成员的生活、社会活动等提供的福利性义务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服务包括物质上的帮助,福利上如为残疾人建立的盲道等设施,还有精神层面的帮助。
国外社区服务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德国的“邻里之家”活动是睦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德国社区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日常有病员护理,家庭服务,临时照看小孩,烹调,家电修理,购物,园艺等服务项目。美国50%的成年人和70%的大学生参加了种种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服务领域包括照顾老人、儿童、残病人、病人和单亲家庭等。服务内容包括送午餐、咨询服务、安慰电话等。美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标准是每个志愿者每周参加无偿社区服务工作4小时。
3、管理功能
社区管理主要是受行***事业单位委托对社区成员进行的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包括帮助***府部门落实各项***策和制度,对社会成员具体管理,如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无单位人员、离退休职工等,社会保障管理,如对社区成员享受***府法定基本保障的审核,社会救助金、社会保障金发放等,社区互助组织和服务机构的管理等等。
四、完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
中国社区建设刚刚起步,是***和***府组织、推动的结果,这无疑会加速社区发展,有助于社区管理功能的强化。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社区发展运动关注自的加强,社区发展的宗旨就是用社区的力量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府的力量帮助社区成长,使地方社区在个人、国家和世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自治和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社区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社区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
2、完善社区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
***和***府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都提出要在社区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要编制人员经费,如此建设社区,社区则成了***府管理层次的又一级延伸,那就不是社区,而是***府。在社会保障管理中,***府系统的***策实施和管理是重要的,但是,受保对象平时均生活在社区,有的完全回归社区,***策实施需要通过社区。因此必须在社区建立以块为主,通过块统筹协调的组织。区或街道委员会应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委员会,统一领导和规划安排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统一信息收集,统一申报批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标准待遇,统一给付发放。街道一级以社保机构为中心的各种社区社会保障项目归口统一领导,一个网络覆盖,一个基金托底。街道可以建立一个集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岗位开发、保障托底、社会救助、中介服务、接待、志愿服务为一体,信息上岗,服务联网,管理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涉及社会保障的有关事务,将再就业工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有机结合,为社区成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3、探索多方筹集社区社会保障资金的方式和渠道。
资金来源是建立社区社会保障的关键和根本保证,要坚持筹资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府财***要定期拨款资助,广泛发动民间募集,企业捐助等等。同时在社区建立经常性的基金,还可以举办义卖义演,筹集社区社会保障基金。***府应允许基金会、慈善机构、互助机构的设立和运行,给予必要的资助,引导和监督。同时社区也应形成自我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的进展、资金筹集、储存运营、***策执行、对象确定、标准掌握、操作服务、资金发放、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等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
4、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形成社区照顾机制。
***府必须投资兴建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网络,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和组织,开展有偿和低偿服务。同时建立社区服务志愿队伍或互助组织,开展社区咨询、义诊和义务维修、家庭照顾等无偿互助活动,逐步形成社区照顾机制。所谓社区照顾,是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有需要的社区成员提供物质、劳务和精神照顾。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劳动服务、心理支持等等。这种机制形成后,社区人际关系将进入良性互动之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明社区的建设。
5、建立社区居民互助帮困机制。
社会管理篇6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开放式社区;社区管理
就社区管理工作指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开放式社区而言,其管理工作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因在于开放式社区建成时间较早、基础设施落后,使得社区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居住于此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寻求提高开放式社区管理的有效措施不仅暗暗契合了讲话精神,更是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开放式社区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定位
“错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前者为基层***府派出机构,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并主要从事行***管理工作,而后者则是根据社区居民意愿成立的自律机构。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社区管理工作“去行***化”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对于开放式社区而言,在管理上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在此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定位“错位”,具体表现为街道办事处将社区居委会视作是下属机构,诸多行***性质的工作由后者来完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下放给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权限却并未彻底落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1]。尤其是社区居委会属于自治机构,无论是隶属关系还是行***归属上均需要保持其***性,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社区居民自治的真实意愿,此种定位势必会对开放式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带来损害。
(二)资金匮乏
由于社区管理工作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提出的新议题,因而在具体运作上尚处于摸索阶段。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时至今日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其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严重依赖于财***拨款。随着社区服务内容的多样化,社区警务室、社区帮扶中心等相继建立,但是与其运行有关的经费却并未下拨至开放式社区,使得其管理工作内容更多,下拨资金却并未明显增长[2]。即便是已经得到了财***拨款,在使用上仍然无法绕过街道办事处这一环,无论是工作人员薪金支出还是报销费用均需要以申请表的形式提请前者审批,最终形成经费申领困难的局面,所以在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需要更新的内容更加多样,资金的匮乏势必会导致后者的发展步履维艰。
(三)公众参与积极性不足
公众参与(PublicEngagemen)是指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个人在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为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社区管理工作前行的主流趋势[3]。然而,对于开放式社区管理而言,公众参与积极性不足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性问题。一方面开放式社区并没有明确的建筑结构与周边设施相隔离,具有“非闭合性”特征,所以难以在空间上界定居民是否属于该社区。另一方面既往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方式并未考虑社区居民、社会公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二者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社区居民或社会公众普遍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表示不满意,对其一言一行或者是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抵触性,调动公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目的自然无法实现。
(四)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开放式社区建成时间较早,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步入21世纪后社区管理工作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服务性均需要与时俱进,以此来满足时展需求。此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社区管理从业人员显然已经无法胜任社区管理工作需要。另外,虽然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连年提高,但是绝大多数开放式社区工作人员的指派依然由上级职能部门统一安排,并未采取公开招募的形式,造成具有专业知识、高学历的人员难以被纳入到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中,最终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
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提升开放式社区管理水平的举措
(一)明确定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逐渐成为了社区管理的主体,社区办事处负责行***工作、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负责社区管理工作的定位越发清晰。所以要想提升开放式社区管理水平,就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该定位思想,将行***管理与社区管理相剥离,在实现去行***化色彩的同时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程度。具体内容如下:社区办事处除了必须的行***工作外不得干预社区管理工作,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承担社区管理的主体角色,公开选聘并监督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在明确各自分工基础上强化社区管理与服务能力。
(二)完善财***保障机制
开放式社区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人员配置均处于明显的滞后位置,所以在大力兴建基础设施、构建管理队伍时需要更多的资金扶持,所以在资金划拨方面就需要充分结合其发展需求,根据本年度开展的社区管理服务项目及内容予以转向划拨,并积极完善人大代表、***代表、***协会员关于开放式社区划拨资金审查制度,对下拨给开放式小区主体的资金整个使用过程、所有环节进行监督审核,强化监督管理以力争做到专款专用[4]。此外,开放式社区应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例如商业空间、儿童活动场所、运动场地等来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提高商家关注度,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来拓宽资金渠道,在财***拨款之外寻求其他能够为自身“输血”的资金渠道,以满足社区管理所需,力争实现用最低的管理成本来收获最佳的管理效率,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的目的。
(三)推动公众参与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内居民需求,所以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为时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开放式社区公众参与积极性低的困境,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做好公众参与的宣传工作。在开放式社区内各个醒目位置张贴与公众参与相关的报道、海报、宣传画等,促使社区内居民无时无刻不处于公众参与的宣传氛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于公众脑海之中确立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尤其是应着重向公众强调,参与社区管理属于其拥有的合法权利,在民主自治下畅谈社区管理对于推动民主社会前行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将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项目及时对外公布,引导公众对整个项目进程予以监督并积极献言献策,同样有助于提高其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四)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准入与培训机制
步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后社区管理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紧密结合,将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整合在一起的“智慧型社区”势必会成为未来社区的新形态[5]。而越来越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对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中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招募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管理队伍之中势在必行。此外,针对已有社区工作者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工作,将最新管理经验和理念、现代技术应用技巧等内容传递给后者,以考核的形式淘汰跟不上时展需求的人员,同样有助于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传***,白旭阳.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管理———以北京市X区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5-120.
[2]曲玲玲.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视阈下社区建设实践模式选择———基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路径与机制角度[J].经营管理者,2015,(36):354-355.
[3]夏延芳,陈必真.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破产企业社区重建研究———基于成都市某三家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考察[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8-63.
[4]张天竞.群众工作视野下的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为例[J].上海***史与***建,2015,(3):57-59.
社会管理篇7
(一)促进子系统内部的联系,维护子系统内部的稳定
1.封建皇权通过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子系统内部的联系,通过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这一系统的和谐。(1)封建皇权通过履行其经济职能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古代中国国土辽阔,小农经济又使人们处于十分分散的状态,无力应对天灾人祸和兴修大的水利工程,因而需要中央集权的***府进行干预,需要它来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我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它们通过兴修水利工程、道路和运河来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和交通运输等需求,保证经济子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封建皇权还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农业生产,通过委派地方官吏来“劝民农桑”、宣教“农本”***策、促进农业技术传播,督察农业生产。这样,封建皇权通过履行其经济职能,把经济子系统内部分散的诸要素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了。(2)封建皇权通过消除子系统内的不稳定因素,维护经济子系统的稳定。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极力消除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维护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一方面,他们经常扮演调和阶级矛盾的角色。如实行“均田制”,让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获得一份土地,这是传统社会的***府利用其强制力进行土地资源配置的正式制度。这使很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成为自耕农。地方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容易激化与百姓的矛盾,于是皇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豪强和官僚对土地的兼并,维持这个系统的基本平衡。另一方面,他们也赈灾,救助受灾农民。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灾难频繁发生的国家,灾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威胁到王朝的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也不敢掉以轻心,通过赈灾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以此来显示皇权统治的仁德及其合法性所在。在封建皇权的强力干涉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威胁乡村社会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2.通过“乡绅自治”维持乡镇***治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1)“乡绅自治”有利于收集民间的意见,联系广大农民。社会系统的维持并不能完全靠压制,尤其在“天高皇帝远”的乡镇地区,权力的运行不能完全单向度的由上而下,因为“***治不能只在自上而下的单轨上运行。人民的意见是不论任何性质的***治所不能不加以考虑的,这是自下而上的轨道。一个健全的、能持久的***治必须是上通下达,来往自如的双轨形式。”[11]皇权止于县,把乡镇管理的权利交给了乡绅,这样就有利于收集和反馈民间意见,实现一定程度的上通下达。乡绅与异地为官的官员不同,他们没有离开故土,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乡里百姓往来密切并且有着休戚与共的厉害关系。他们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乡村与村民的信息反映给当地的官员,避免了***直接面对数目庞大的村民,也避免了因***不了解民情,做出错误决策而导致官民的直接冲突。因此乡绅起着重要的上通下达的作用,保持了系统信息的畅通。(2)“乡绅自治”有利于平衡***与农民的利益,维护***治子系统的稳定。乡绅一般都是***举办的科举考试中获取功名的儒生,他们具有“***和半***的身份”,[12]是封建皇权在广大乡村的人。“绅权”依靠的并不是暴力,而是基于其经济能力、身份地位、家族势力和个人德行所获得的一种敬服。[13]所以,乡绅是一种农村社会的内生型权威,它不具有国家这一外生型权威的暴力性质,因而,有功名而无官职的“乡绅”成为把封建皇权与乡镇居民联系起来的桥梁。乡绅因其来自民间的身份,决定了乡绅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地方利益。通过乡绅自治,可以形成中央与地方利益尽可能地协调。乡绅的角色是双重的,即起到保护乡民和乡里社会的作用,也起到替统治者管理乡民的作用。所以***利用乡绅管理广阔的农村地区,不仅得到乡绅的支持,也得到百姓的信赖,也维护了整个子系统的稳定。
3.通过“科举考试”维持乡村文化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1)通过科举考试有效整合乡村的文化精英。科举考试的成熟与完善对意识形态下沉到乡村,形成广大乡镇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举考试是一种选官制度,对广大乡村开放,它不论出身、不论门第,使广大农村的居民也可以通过这一管道,做到“永久性的行***干部全凭能力获选,不靠亲戚关系或家族人脉。”[14]这给许多农家子弟带来了希望,他们希望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这一举措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有效地把广大乡镇的文化精英凝聚起来,成为对中央皇权的积极支持者。而且这一选官制度也注意到选拔人数在地区之间的平衡分布,极力消除地域差异,保持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各地儒生由于对儒学的共同兴趣而相互往来和交流,促进了儒家的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在广大乡村地区形成了文化上的统一。(2)通过科举考试维护了儒家意识形态在普通村民心目中的独尊地位,保证了意识形态系统的稳定。封建皇权紧握科举考试这一“指挥棒”,以儒家学说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这样促使了儒家学说在广阔的乡村的传播,一些农家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较高的身份和地位。科举考试也造就了一批乡村的儒生,考取功名的乡绅往往成为当地弘扬儒家文化的中间力量,即使是没有获取功名的儒生,在传播儒家文化中也是功不可没,他们把儒家文化融入到小说、戏曲等多种多样的民间文艺中,深刻影响了居住在乡村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使乡村居民对封建皇权的统治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乡村有条件的村民通过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让他们考取功名,为儒家的意识形态系统输送人才,形成一个内部的良性循环。儒家意识形态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又通过封建皇权的大力弘扬,并且与植根于乡村的选官制度相结合,扩大了它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整合力,抵制了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保持了“独尊”的地位,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意识形态系统,并且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二)强化社会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制约,维护社会大系统的稳定
1.通过巩固小农经济,防止其他两个子系统的失控(1)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有利于封建集权统治。小农经济环境下,广大农村居民保持一种分散的状态。他们这种分散的状态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马铃薯”,没有团结起来的力量,无法对抗封建皇权。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人们所能够建立起来的组织,只能通过血缘关系的纽带形成的宗族组织。这种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组织是中国封建统治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这种家族组织通过儒家意识形态而与国家组织协调起来,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封建君主就是这个放大了的家庭的总家长。中国传统社会的***治子系统就是矗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及这样的经济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之上。封建皇权保护小农经济就能够维护乡村社会的宗法结构,宗法结构的稳固保证了家国同构的中央皇权的行使。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口的流动,从而导致宗法关系的松散,威胁到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小农经济而遏制商品经济的原因之一。(2)巩固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意识形态。儒家意识形态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也为这一基础服务。在很多方面,儒家可被视作以家庭为榜样、为国家建立道德原则的意识形态。[15]没有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的封建家庭结构,儒家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封建皇权通过保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可以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因为,如果放任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则必然改变封建家庭结构,产生多元的思想,最后冲击到儒家意识形态。
2.通过***治权力强化对其他两个子系统的制约(1)通过***治权力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萌芽的商品经济一直得不到发展。因为封建统治者认识到经商可以迅速致富,所以他们“也决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16]他们“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17]这样商人的人身和财产自然就得不到保护,甚至常常受到侵害,商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手工业为***所垄断,民营手工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梁漱溟先生说的,“后一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在经济上已盘旋而不进”[18]就是这样导致的。这种状况有利于皇权的统治,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使广大的乡村农户就像一个个的“马铃薯”,分散而无力,需要统治者“从上面赐予他们雨水和阳光。”[19](2)通过***治权力进行思想文化控制。封建皇权对农村的管理单靠武力或严密的官僚组织是不够的,需要广为群众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因此,通过***治权力,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一方面,统治者大力弘扬儒家文化。自汉朝以来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获得明显的效果,儒家意识形态开始深入人心。封建皇权通过完善科举制度,达到对乡村的意识形态控制。科举考试使乡民可以通过学习儒家学说而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治权力,这使广大的乡镇儒生专注于研究儒家学说而放弃对其他学说的思考。另一方面,他们广设“文字狱”进行思想控制。对任何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和文化进行彻底的清洗,这样达到对意识形态的有效控制,使儒家作为意识形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通过弘扬儒家文化,巩固小农这一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皇权对乡镇的***治统治(1)巩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有利于巩固小农这一经济基础。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中包含着“重农”思想,儒家思想家主张“民以食为天”、“不夺农时”、“不违农时”等,把农业生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荀子甚至认为财富只能从农业中产生,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强本论”,把农业生产与富国富民联系起来,并且明确提出“工商众则国贫”的观点,成为后来很多朝代重农抑商的理论根据。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极力维护小农这一经济基础。它有一套与农村家庭伦理紧密相关的完整价值观,对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范,有利于维持一个农业社会的正常运转。(2)大力弘扬儒家学说维护了封建皇权的统治。任何封建朝代都不是单靠武力就能够统治的,所以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而导致对统治者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封建皇权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弘扬,达到了降低其统治成本的效果。一方面,儒学能够顺应专制皇权发展的需要,通过文化制度对皇权的充分肯定,把皇权的统治法理与宇宙的秩序“融为一体”,达到“对权力的无限性、任意性和全能性***治模式的全力构建。”[20]另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乡绅充分利用儒家的教化功能,使人心服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种教化可以“防止因思想的混乱而导致社会的***,也是为了管理的低成本和高效益。”乡绅都是由取得功名的候任官员或者退休官员组成,精通儒家学说,因此他们的思想与整个国家的统治思想一致,可以向百姓灌输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达到教化民众进而控制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在乡绅的帮助下,使广大乡村“形成了国家官僚机构枝干下的广泛而稳固的根基,从而把一个巨大的农业社会不可思议地组织起来了。”
二、我国传统社会乡镇社会治理的教训
(一)封建皇权的高压统治使一切新生事物无法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成长起来封建皇权为了维持系统的平衡,扼杀了一切新生事物。在经济方面,除了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外,还极力阻止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具有对于天下一切财产的最高所有权,只有在这个最高权力的有效统摄之下,其它一切“下位性”的占用权才可能是“合法的”。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治统治方面,封建统治者除了维持高度中央集权外,在农村则极力维护乡村的宗法制。宗法制有利于通过家族的力量实现对个人的人身控制。个人只是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受到父权、夫权和族权的严格控制,限制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德治与法治是对现代社会进行良好管理的两大法宝,我国的传统社会的管理者在倡导德治的同时却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形成。法治的本意是包括对最高皇权的制约,但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的特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功能在于:惩罚臣民对神圣君权制度和宗法社会秩序的触犯。[24]这样就使得法治始终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由于中国皇权制度的法律只能越来越多地屈从和服于权力的专制性,所以与这个进程相同步的,就是人们对于法律的正面制度意义,给予越来越多的怀疑、限制乃至否定。最后,封建皇权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强力控制导致了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思想文化领域由领先世界到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人民处于蒙昧之中,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经济与***治的发展。
(二)传统社会的社会治理无法改变一治一乱的循环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因权力高度集中而具有很强的脆弱性。费孝通先生注意到,“在传统结构中自下而上的轨道是脆弱的;利用无形的组织,绅士之间的社会关系,去防止权力的滥用,不但并不能限制皇权本身,而且并不是常常有效的。”在这种体制中,人民发挥的作用甚微。单靠皇权制约的官僚机器,难以避免的盛行和蔓延,明朝***皇帝朱元璋对进行了最严厉的惩罚,但是仍然无济于事。历史上开明的皇帝总是少的,昏庸的皇帝总是占很大的比率,同时一个开明的皇帝,短期内开明是可能的,而长期的开明却是少见的。当皇帝昏庸时就无法有效监控整个官僚体系,也容易导致宦官和外戚专权。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庞大的官僚集团就会侵占田地、欺男霸女,形成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破坏了经济子系统的平衡。最后也使意识形态失去效用,形成的局面,改朝换代也随之发生。这也是我国传统社会摆脱不了一治一乱的循环的原因。每次改朝换代都导致大量平民死亡,国家陷入动荡中,若干年才能恢复。而且每次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得重新开始,这样就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亚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
三、我国传统社会治理对当前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启示
我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不管怎样,它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为我们今天创新乡镇的社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一)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社会,我国的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成熟的市场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这也是近代以来我国落后的根源之一。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是当今能够把广阔的农村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正是市场的存在,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分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因此***府对乡镇的有效管理就应该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在乡村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发展的健全的法制环境,形成有利于公平分配的利益均衡机制,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的产权机制。乡镇***府机关,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要在市场意识淡薄的广大乡村,担负起市场培育的职责。乡镇***府本身也要充分认识市场的规律,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并根据市场规则来检讨自己的行为,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干预,而是通过法律法规等间接手段,引导乡镇居民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创立合作社等,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引导他们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市场的发展,把乡村与城市连接起来,与全国乃至世界联系起来,把农村这个经济系统变成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全面开放的系统,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
(二)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与公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相适应我国传统社会社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下级只层层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但是传统社会的国家权力体系毕竟只下沉到县一级,为广大农村的自治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也恰恰是封建统治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前,“全能型”的***府不但抑制了人民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没法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要提高乡村管理的效率,“不是加强远离老百姓的中央权力,而是,相反的,应该在基层自治事务中去加强启发和领导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逐渐多元,社会事务繁杂多样,以前的管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要转变管理理念,抛弃传统的为民做主的思维,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乡镇等***府部门不是把***府权力下沉到乡村的每个角落,而是积极推行村民自治,落实“群众事务,群众管理”的原则,让群众成为管理的主体。只有给乡村社会留下一定的自治空间,才能有利于民意的上传和下达,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内信息的畅通,有利于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可以避免公权力的过度干预而形成好心办坏事,管了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造成官民对抗。***府甚至要主动培育乡村民间组织,让它们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分担乡镇***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一个***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来促使***府依法办事,改变传统社会权大于法,使权力无法真正得到制约而造成基层***权无法无天的现象。
(三)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指导,这一价值体系为维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统一人民的认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与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统治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在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舆论不一”也成为常态。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我们除了要继续执行***提出来的“双百方针”外,还需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认识和整合社会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协调,是征求了各方面意见,综合所有认识后形成的,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因为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特点,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理念必然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相协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来检讨***府的管理行为,做到行有依归。同时乡镇管理部门也要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行为引领乡村的社会舆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新时期凝聚广大乡镇居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武器。
四、结语
社会管理篇8
关键词:工会;社会管理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浅述
(一)定义
通过制定社会***策与法规,依法管理与规范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化解存在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即为社会管理。工会是***领导下群众性的团体组织,是具有非***府性质的组织。《中国工会章程》对工会主要的社会职能做出明确的阐述:维护职工的民利和合法利益;动员与组织职工积极地参与建设、改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代表与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到企业、机关、事业的民主管理中。工会是国家***权重要的社会支柱,是***和职工群众紧密相连的桥梁纽带,应当充分地挖掘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完善社会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
其一,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是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是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要达到完善的地步,就必须确保***府、资方、工会三方之间相互协调制约,在国家的层面上建立、发展三方之间合作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会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当中是为劳动者代表,在新型的劳动关系建立、运行过程当中的作用必将日益突出。
其二,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改革开放的主线是经济体制,但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此,国家、社会组织、个人社会成员的行为目标与方式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产业工会等十大新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形成发生重大变化,就业方式愈发灵活。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下,需工会强化自身“联系***与职工群众之桥梁”的作用,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当中发挥优势,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三,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有助于协调社会的利益关系。改革不断社会的过程也是利益格局不断地调整的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更为公平的调整、分配社会利益,更为妥善地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矛盾,并兼顾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需求,从而在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是***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可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职工和企业、职工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职工群体内部等存在的矛盾,采取措施积极解决。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策略
(一)***府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社会管理体制当中,***府是为社会管理的一个主体,具有主导社会管理之责。第一,各级***府应当切实的提高认识,深刻地认识工会等等群众性的社会团体组织在社会管理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发展当中主力***的作用。各级***府应当进一步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当中的社会协同功能,加强***府和工会等等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配合协作,利用工会等社会组织植根民间的优势,发挥其在反应诉求、提供服务、规范行为等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健全社会的管理体制,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社会各方力量的协调,化解相关矛盾,进一步实现社会协同和资源整合。第二,健全相关的劳动规章制度,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提供法律保障。此外,还应当加大对于劳动法律的宣传力度,营造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舆论氛围与***环境,加快省、市、县的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健全,对于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
(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之基础
工会组织要在社会管理当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就必须扩大覆盖面,提升凝聚力,加强自我建设。第一,应当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范围。工会组织覆盖面的大小和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的程度高低紧密相关。应当加大对于工会的组建力度,提升工会组建的质量,激发职工入会的积极性,将劳务派遣工、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广泛地吸收到工会组织当中。加强行业性、区域性的工会组织和乡镇村、工业园区之间的工会建设,健全上一级的工会代行企业工会的部分维权职责之机制。尊重会员的主体地位,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全会员代表大会制,依据工会的积极分子与广大会员而展开工会工作。第二,培养具有良好的组织、服务、协调能力的专门人才以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提升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实效的任务。应当选拔具有一定的***策理论水平,沟通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强的人,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使之准确有效的参与到社会***策制定当中,推进***策的健全完善,并维护职工合法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维护职工合法的权益,突出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之核心任务
我国的工会组织应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任务,采取***策、法律、行***等办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职工合法的权益,履行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的职责。第一,工会应以提升职工的收入为重点,推进工资依法集体协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提升企业职工工资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手段,各级工会应当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及时的提出工资集体协商的要约,切实提升企业的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应充分的发挥工会和***府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之间的协调作用,加强对于工资问题的研究,合理科学的确定工资的标准。并将《劳动合同法》等等法律学透,充分利用好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
第二,工会应以落实企业职工的民利为重点,加大公开力度。工会应当坚持及时、真实、有效原则,围绕股权激励、产权转让等企业生产经营中重大的问题,收入分配、带薪休假、职业培训等关于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企业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薪酬等廉洁自律问题,加大公开的力度。从而,确保在职工的有序参与之下,实行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确保国有的资产不流失,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落实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安全监控权益。工会应当深入地参与到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当中,加强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薄弱的环节、防治办法的研究。同时,发动职工开展对于各类职业危害隐患和事故隐患的治理排查工作,对于企业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企业并且督促其进行治理。同时,积极地配合***府应用经济、法律、行***等等手段,强化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对于劳动安全卫生的基础管理,积极解决高危职工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职工的生产环节和作业条件。提升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控意识与能力,引导职工参与到企业的劳动环境改善、职业危害治理当中,对于在治理工作中所遇的普遍性问题,交由相关***府部门,以制定***策给予解决。
此外,工会应当维护职工的就业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保障困难职工的生活,做好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努力提升职工的文化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化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为工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提供了历史新机遇。加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方针思路,完善具体的机制,推动新格局的形成,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予以充分地重视。
参考文献:
社会管理篇9
关键字:偏差行为社会连结理论自我认知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时寻求接纳,在相互接纳中承担责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
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病、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五: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那时侯我们理解到社会工作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第四,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面对他们突发的情绪转变、不愿对我们说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时,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这样问题不会恶化,许多小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化解。然而,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这是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种求生本能。
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一天,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
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经过了解,他们中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因为相同原因不爱说话。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决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从他们为难的神色中,我知道这是事实。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没有。”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下雨更加不允许在外面。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我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们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们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大胆设想,下一周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答案,这是作业。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美丽的,比如唱歌、画画、学古筝、厨师等。更主要的是,许多人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意识,至少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的人。
3:“半隔离”状态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处于“心理无依”的状态。
他们每人都有用作业本自制的通讯录,上面有:姓名、地址、电话三栏。我们要逐一填写。他们会说出一些陌生的名字,问我们是否认识,那些都是曾经去看望过他们的大学生。难为他们还那么“念念不忘”。女孩小昕,经常让我们带信给我们学校的一个女生,还会送漂亮地风铃给她(他们一个月只有10元零花钱,这些钱要用来没生活用品,买一件新衣服意味着省吃俭用几个月,那个风铃是别人送她的)。后来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问她啊?”她说:“是啊,因为我写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给我回信了。”
只要有电话响起,教室里就会出活跃起来。离电话最近的人跑慢一点,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谁的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他们都自觉地保持安静,是谁的电话,谁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幸福接听。谈话的内容大家共享的,原来他们的快乐来地那么简单!
(四)开展残疾少年社会工作的构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正常社会”的一分子。他们也在“我是残疾人”的自我认知下,躲避着外面的世界。这种成长环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会使之支离破碎,个人的才智也会在废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适应环境。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1.童话——安置心灵之家的“宅基”
小时侯,童话的缺席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它扼杀了孩子没有负担的期望,也关闭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维来创造世界的窗口,那样的童年往往残疾。以后的补偿最多是借尸还魂式的徒劳,终不得精髓。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我们也挑合适的童话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
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明确地一帮一或一帮几——小屋的基本“架构”
生活在公共环境中,心灵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们通过某种拥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独有的私有财产。我们根据文化程度,把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五、六、日,分别去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小组,为他们上课、解答问题等。当其中个体有问题时,我们就进行单独谈话。我们经常问他们一些漂亮饰物和照片的来历,他们就自豪地介绍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忆与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经历。爽朗的笑声溶解为灿烂面孔的旁白,那种神态驰骋球场的体育健儿拿着奖杯奔向球迷。这时他们会感到有人是专门为他们而去的。
3.赞美和鼓励——进入小屋的“门”
如果说可爱的赞美字眼对一个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个人的人生之始尤为重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发辫、条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维等进行赞美,以此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当我们要求他们写日记、保持安静、不打架时往往以奖励为借口,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每次许诺之后,我们都在同学中收集适合的衣物带过去。
4.以宽容和教育做保证的自由犯错的空间——小屋的“床”
成长意味着犯错,成长渴求着自由与宽容。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嫁接一些、舍弃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分给小伙伴的食物拒为己有、把作业做的乱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这个年龄段做错事后,还蛮横地摔门而去,而每次妈妈都会默默地做好我喜欢的饭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个人犯一次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一次也不肯原谅他。理请自己的头绪以后,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的庆幸的是他们很听话。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没有建好也可暂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与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说童话给了孩子们自由幻想的空间,那么我们该为小屋装上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与失望。他们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争取童话唤醒的梦想;即使我们满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绝的空间里慢慢融入现实。
6集体的监督与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发的助人活动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自觉性的养成,离不开初始阶段集体的监督与鼓励。我们该有这么一种集体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诞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将会受益无穷。
(五)实习实录
第一:他们的在乎让我惭愧
我们的实习受到少年、院领导的热情接待和真诚配合。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
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说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
实习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同伴在他们中一部分人中作了一个小实验。即让他们写下自己最舍不得的六个人,在一一删除之后留下一个人。我们想通过这种方法,粗略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渴望。结果,出现每条纸上都写着伙伴的名字,其中三张纸上有我和同伴的名字。后来那些纸被我带回来了。其实,我们有什么资格出现在那些纸上呢?我们是去实习的,我们做的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啊!
面对他们的信任与期盼,我感觉自己必须给他们某种保证,那种实质性的,同时又对自己的能力心存怀疑。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们靠着我们,我们转身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的伤痛,害怕我们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立。
二,错误地为他们定位“遭冷遇”
他们比我们文化程度停留在小学阶段,并且普遍比我们小,更加由于对“人生发展的阶段”了解欠缺,我们就下意识里把他们定位为脆弱的“儿童”。
首次去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幼儿折纸》在宿舍里学折纸技术;同伴专门补习了童话,试***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之进行熏陶,企***用“小二郎”对之进行感染,从而拉近距离。而那天,他们的折纸技术令我乖乖地当起了小学生;我们的故事却令他们乏味,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好奇——鼓励我们把故事讲下去。
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哈欠连连,问到他们是否故事,他们只是不置可否地笑。显然,他们还不习惯撒谎。更有甚者,他们干脆以点头、摇头回答我们的问话,也许他们以为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了。
接下来的几次实习,我们就接受了来自他们的各种挑战。除了几个爱说话的之外,其他孩子不喜欢用言语表达感情,而后来爱说话的孩子也总是若有所思地点头、摇头、或者上课的时候睡觉、打闹。后来他们干脆用哑语进行交流。
后来,看到他们谈论偶像剧的投入、唱流行歌曲的认真;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门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与“外来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们的孙辈,周末的时候来看望他们)搭讪时的调皮;听到午饭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着、闹着、叫喊着“XX是XX的”,当然,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名字。我们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他们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儿童!于是,我们开始毫不避讳地聊偶像剧,讲校园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残的话,小昕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识到自己漂亮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这令早熟的她极其敏感切且有一种破坏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给他们带了好多食物,每人还有几枝康乃馨,几个小孩接过之后就把它们丢在一边。而小昕则把花瓣一个一个撕下来,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几枝也拿给她,后来她笑着撕完了。当我问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对我说:“嫁人呗!”
课外时间,我们让他们带我们逛整个福利院、陪他们打篮球、在他们宿舍瞎侃等等。我们努力以这种方式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在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第三:不只是震撼
1:病痛的时候我想到了死
小羊是一个很懂事,甚至有一点早熟地孩子,她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粗短的直发丝毫掩盖不了头顶的疮疤,大片的红点点从脸脸一直覆盖到后背,许多红点上隐约有白色的脓包。
一次某高校的学生看她们的时候,她一首歌唱过之后教室里有短暂的沉静,那是在咀嚼伤悲、是在酝酿眼泪。后来,在一个同学在带动下,我们欢呼雀跃地笑了,泪水才没有流出。
一天,我们看见她闷闷不乐,在我们再三地询问下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原因是她怕疼,她的皮肤病要用激光***。她说:“每次我一进去他们就按住我,我就哭,我怕啊!”
那时我们静静地听她说,边安慰边为她擦眼泪。后来她说自己曾经都想过死,因为生活没有意思。女孩!一个外表“丑陋”而歌声甜美的女孩,想到了死!
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闲谈的时候也会去揭她的“伤疤”。
“你脸上的伤是什么时候长的?”
“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把我扔进一个比较脏的地方”语气平静地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
“哦,”我们准备给她一个发泄怨气的机会然后心理疏导“那你是不是很怨他们啊?”
“开始的时候是的,”说着她把头转向一边,“不过现在我想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
听完这句话,准备好的话一句都说不出。从她的眼神和语气里我知道,她的话像外交辞令而不是肺腑之言。一个14岁的女孩凭什么承担这样的责任——要合理化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要给父母这样的宽容?实质上这种宽容是一种更深层的自我压抑,那是多少次疑问、多少次期盼、多少次无奈之后而无奈地自我解脱呢?许多时候最难过的是,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一种理论,可是用在自己身上又接受不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尴尬。
2,我省下肉来喂猫
男孩小苏——一个养猫的男孩。开始去的时候,他也把我们看成参观的人了,非常不配合。每次都是把他硬拖到课堂上,后来他明白我们工作性质后,还经常介绍书让我们带回去看,比如漫画版水浒传、黑色幽默、科幻故事等;天热的时候,他一边拿着我的水杯找有水的热水壶,一边说“灌满了,路上喝。”;更有甚者,他还送小猫给我们。那是幸福的猫——一只母猫和四只小猫的毛永远都是干净整齐。而且,小苏还把自己伙食里的肉挑出来喂猫;门口一直挂着小干鱼,小苏说那是托别人买的(他们每个月可是只有10块钱的生活费啊,一日三餐免费)。当然我们没有要,我们还是不自信自己可以养活一只小猫。实习结束那天,我们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只受伤的鸟,才发现另外一个秘密:老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抓到鸟,其他人说它玩了一会就把它吃掉,S没有否认。我想那只被众人围着的鸟应该不会被吃掉吧!
现在还记得结束实习那天,照合影的时候同伴拉着他说:“小苏,过来!我们合一张,你是我的最爱啊!”想一想两个大男生这样暧昧都感觉好笑。小苏是儿童福利院里下肢手术做的最成功的一个,曾经他的右腿几乎整个拖在地上,如今只有一点点跛;他每天看报、喜欢篮球、羽毛球、院里还给他报名参加了湖北省残疾人运动会。曾有过多次机会出去上学,比如修理摩托、学习按摩等都遭拒绝,理由是不喜欢(这可是别人争取都很难争取到的),学电脑的机会自己不争取,理由是文化知识不够,学也没有用。他是一个很有主见也很有潜力的男孩,我们要他保证不再轻易放弃出去的机会,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来。
3,我讨厌他们打乱了课堂
小鱼是一个上劲的女孩,尽管她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但是她确切地知道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个周六我们正上课的时候,某高校的学生前来参观,我们就动员他们去和大学生玩,许多人都矜持地坐着不动。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一直温顺的小鱼居然憋红了脸重重地收拾文具,然后悻悻地走开。原因是下午两点,她和老人公寓的老爷爷(院方帮忙联系的)约好了去练书法,下午不能上课了,而那些不速之客又打乱了上午的学习安排。
小鱼还经常去老年大学那边练电子琴,刚学两个星期,书法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来她主动申请外出上学,现在在武汉某电脑外语学校上学,该校已免费接受多位残疾人。走之前她给我看《圣经故事》,封面写着“何XX送给XX钊,X年X月X日”;下面还有***画——一把刀、一个箭头指向一条鱼、一个新日期。她说那是别人送给小钊的,小钊去那个电脑学校上学,就转送给她了。小钊是刀,她是鱼,她还说她看完的时候也会送给其他人的。
4,被辞以后,拒领工资
每次开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一袭白衣、五官端庄、20岁左右的女孩为他们打饭。我一直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她是从那个电脑学校学成回来的。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一次她去一家饭店应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她得到了那份工作。可第二天老板把她辞了,说:“这样的人,我不能要!”然后让会计给她一天的工资。她拒绝了那一天的工资,因为老板伤害了她的自尊。我们一直不知道她的缺点在哪,后来她去洗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没有左手,但是看她为孩子们打饭时的娴熟与麻利,我们相信她完全可以胜任那份工作,然而老板在乎的不是这个。
注:每次有人来的时候,小鱼和小苏都是大家的重点关心对象。某部队女兵集体认“小鱼”作妹妹,即节假日接她过去;小苏是院里重点培养对象。因此他们就比较优秀。
(六)实习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初次实习时,工作安排上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价值观的影响远大于专业技能的应用,理论知识的缺乏使我们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间的关怀大于专业关系的作用,
3,“随机应变”式的介入取代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安排。
4,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反映、解决
实习中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套完整有序、有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从实质上说,我们的实习是时间较长的志愿活动,而没有表现出专业助人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常识性的试行:
1建立校方和实习单位的简单联系,与负责人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老师、同学、实习单位之间要有定期的交流。
社会管理篇10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以同志、***同志、同志为核心的***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的***中央,团结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奠基性、开创性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能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充分证明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些都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第一责任,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推动社会管理取得长足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
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治制度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梳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第二,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现代社会管理既是***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必须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在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和***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作出了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战略决策。实践证明,这是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有效形式,我们要坚持和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要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要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把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许多社会矛盾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要靠改革发展去解决。特别要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这不仅仅是社会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和***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责任。
第四,要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既左顾右盼,又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学会更多地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五,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全国致力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工作,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依法行***、公正司法,真正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强制规范,对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坚决依法处理。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承和发扬我们***高度重视思想***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治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治工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真正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加强教育引导融入到社会管理中。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改革沿着什么方向、按照什么思路进行,事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败。我国是***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巩固***的执***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我们***是执******,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组织覆盖全社会、延伸到最基层,在***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这与一些国家******的性质和作用有着本质区别。我们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柱,其所有制性质与一些国家的行业协会组织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是***和***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覆盖到了***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一些国家的非***府组织也不一样。我们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担负着大量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与一些国家的自治组织性质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这些组织都是在中国***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这些本质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的领导,走自己的路。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推倒重来,另搞一套。
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在总结我国社会管理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领导,既要发挥好***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组织和广大***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各级***要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科学制定社会管理***策措施,支持***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特别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努力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的***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实现***的领导作用全覆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管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统筹好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真正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是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性、基础性环节。基层***组织是***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承担着贯彻执行***的路线方针***策,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大责任。动员组织基层***组织和广大***员直接去做群众工作,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巩固***的执***地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我们***拥有380万个基层***组织、7800多万名***员,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下定决心,把***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在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基层***组织和广大***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增强***的威信,提高***的凝聚力。
***府负责,主要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努力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各级***府要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对于应该由***府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定要做到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只有把***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才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别要科学界定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确保各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同时,要通过完善法规***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社会协同,主要是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和***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大量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社会管理,如果统统由***和***府来管,是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要在***的领导下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完善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运用***和***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社会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纳入***和***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形成兼顾国家、社会、股东、管理者、员工等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治理机制,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加强对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保持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这方面,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事业单位要按照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和***府的领导下,集自治功能、服务功能于一体,同时协助基层***府从事一些与群众利益相关的行***工作,这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今后,要着力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各地要建立健全以社区***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以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真正把城乡社区打造成***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健全***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努力使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把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消化在社区;如何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有序有效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在管理“社会人”方面如何发挥好作用,努力使“社会人”变成“社区人”;如何建立健全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使社区管理服务达到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如何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待遇,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如何破解城乡社区特别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面临的难题,确保其有能力解决好面向基层广大群众的日常服务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社区管理服务就会上一个大台阶。
公众参与,主要是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在我国,人民群众一直是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我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群防群治模式、人民调解模式等都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红袖标”,就是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我们要认真总结在***和***府的领导下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治参与,深化***务公开、司法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切实履行公民义务。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把社会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的实践,同经济建设一样,也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特征,我们必须进一步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要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我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个户口本、一个粮油证、一张介绍信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主要是管户籍人、“单位人”的,而不是管实有人口、“社会人”的,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我们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修改居民身份证法,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教育、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和金融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同时,要完善公民信息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依法保护公民信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第二,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企业劳动关系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认真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推动建立健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工会、员工共同参与的员工工资集体(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建立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员工利益共享机制,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三,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要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为保障社会组织成为***和***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必须坚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特别要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健全查处、退出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依法加强对境外非***府组织在华活动的管理和服务,既保护正当交往合作,又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方面,要建立综合管理格局。要以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为目的,建立***统一领导、***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形成法律规范、行***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提高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建立投诉、查处机制。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
第五,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要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我们***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首位。要加强和完善***和***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特别要总结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活动和一些地方建设“民心网”的经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靠基层******组织、行业管理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共同维护群众权益,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第六,在社会治安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我国是当今世界治安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但社会治安形势也不容乐观。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预知、预防、应急处置能力,让人民群众感到越来越安全。特别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策,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大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黑恶势力、涉***涉爆、抢劫抢夺盗窃、拐卖儿童妇女等犯罪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要善于用好宽的一手,通过完善立法、司法解释、刑罚执行制度等,把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各环节。要把近年来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大力加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新途径新办法,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
第七,在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方面,要建立社会诚信制度。只有重信守诺,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对守信者予以鼓励奖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强化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在探索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不仅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而且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都将发挥基础性、长远性作用。
第八,在精神卫生方面,要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卫生、民***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推动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及时发现、积极疏导、有效解决精神卫生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要在全社会开展关爱行动,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立交流和互助平台,开展帮扶志愿服务;规范、发展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服务;建立个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因工作生活等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人进行疏导、救助,调适他们的身心,舒缓他们的压力;建立对心理疾患人员的***管控机制,预防、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