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教学篇1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新的课标的实施,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使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音乐教学来说给予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在国外,音乐教学已成为1种快乐教学。他们把音乐课程赋予音乐教学以新的含义,他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并不断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兴趣,让科学变成乐学,达到“乐”(音乐)即“乐”(快乐)地效果。从而在理念上国外确实要比我们高出许多。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说,而是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 乐感 培养
音乐是最有感染力的艺术之一。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尤其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等等,这正是“良好乐感”最好的诠释。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呢?
一、调动感官培养学生的乐感兴趣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些钢琴上的单音,通过音色低沉或尖锐的变化,让他们分辨音的高低,在巩固单音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双音、进而进行听旋律的训练。而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在巩固前面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调上听一条相同的旋律,并让他们用纸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加强他们对音调的认识。
其次是视唱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学会自己跟着钢琴***唱谱。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
这条发声练习就是一条非连音的练习,采用的呼吸方法是急吸急呼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在唱一些比较跳跃或情绪较激动的歌曲时运用十分广泛。
视唱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在平时教唱歌曲时,就应教学生有正确的咬字、呼吸,以及对歌谱的视唱。
视唱曲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为学生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曲谱的视唱单调乏味,学生容易产声厌烦情绪,为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唱谱积极性:
1、先念节奏,再视唱曲谱。
2、先唱歌词,再视唱曲谱。
3、先解决部分难点,再整体视唱。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
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
二、唤起想象,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就应更多地注重乐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乐感的培养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应从“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入手,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想象,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音乐的自身来陶冶学生的性情。
如,欣赏教学以聆听为主,对一些主题层次感较强的作品,辅之以视唱,以熟练视唱主题为基础再听赏全曲时,犹如手握一根主线将乐曲贯穿起来,既易于区分出乐曲的其它部分,又易于对全曲结构的把握。如果将之与讨论、评价、写作、绘画、表演等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学生良好乐感的培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第四乐章时,让学生放松心情、闭着眼睛听,然后描绘出感受到的音乐语言,学生这样描述:“大风吹着,雨不停下着狂风卷着沙石滔天的洪水侵蚀着人类的家园”,分组合作,根据音乐自由创作,设计出了“久旱盼雨的农民”、“暴风雨中的海燕”、“抗洪救灾的***民”、“捕鱼”等情节,并上台即兴表演,其中有的片段还配了诗朗诵,在这个“联想――丰富的想象―― 创造性的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了音乐形象、发展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无形中学生“良好的乐感”已经具备,这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对将来更好的欣赏音乐、感悟人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这里的感觉其实就是乐感能力的潜在意识。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以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在理解的过程中,慢慢地把音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可以用你的方式去表现这段音乐。何为音乐的表现能力,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
我们在学习《当兵的人》时,首先让学生完整的聆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对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二步可以先让他们粗略的学习这首歌,等他们大致会了以后,教师歌曲的旋律走向,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以后再教学生唱这首歌曲时该有的正确的呼吸及力度等,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带上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把它完整的表现出来。
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对音乐的自然情感上升为理性的情感,要让学生的心理尽快地被音乐所感染,尽快地进入音乐的情景之中,同时要在感染中悟出其理性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声音、肢体语言等表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变得有灵气,有动感,有乐感。
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乐感创造力
歌唱活动在校园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的,适合全体学生集体参加的活动。这是学生施展才艺,培养和提高学生乐感的好机会。活动中一方面是展示学生高水平的扬演唱和表演的同时,也是展示学生乐感水平。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比如,唱国歌和校歌,要求学生把握进行曲的风格,要唱得威武雄壮、铿锵有力;全班齐唱,要整齐,有节奏感,音高要统一 ;在唱卡拉OK时,要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要跟得上节奏,不能跑音。在学校的歌唱活动中,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乐感,是一个学校的学生良好素质的表现,代表一个整体的素质。我们现在实行素质教育,音乐素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更要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意识 音乐创造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7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拥有一个相对属于自己又能自由健康发展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1 创置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和听辩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较易转移,但他们特别爱跳、爱说、好动、模仿力强,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先给孩子们创置一种便于记忆的直观形象,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将形象化教学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首先我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对各种声音能够回想起来。利用打击乐器、电子琴、非常规音源等来模仿鸟鸣声、风声、雨声、马的奔跑声、汽车喇叭声、敲门声等各种声音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在教学法中,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小鸟、小猫、小狗、汽车、飞机、火车、***号等,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练习,创设不同的场景,选择有针对性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戴上。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设置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其次,音乐教育内容在创造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敢于突破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儿童音乐活动的形象化教学内容,以自身的创造精神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如:在教节奏“××.|××.我就用汽车的喇叭声音“笛笛.|笛笛.等来教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体会到了各种节奏的长短。
2 培养创新意识,提供想象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方法,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应该是引导的教,学生的学应该是发现的学。为此,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置于一种崭新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培养。例如:在学习《共产儿童团》时,这首歌的主要节奏型是:“××.×××|×.××××-”。在做练习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办法,说:“老师我想在鼓掌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节奏型”。又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老师,可不可以用舌头打节奏”。当采用这两种办法的时候,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种节奏型,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要相信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索新知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童心是小鸟》这一课时,学会这首歌后,学生根本不满足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曲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来表演。在活动中,教师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教师以隐蔽性的间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演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歌曲的意境和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体验,学生都能勇敢地争着表演,而且创编出吻合意境的动作和一些小树、小鸟、小鸽子、小蜻蜓这些环境氛围,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最后综合加工,选出一组代表表演,教给其他学生。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体验了创新实践的乐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以及动作表演的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我通过有趣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听辨音的高低、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训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给学生一个逗真、贴切、生动的音乐环境和直观音乐形象,让孩子们置身于所设置的音乐环境和形象之中,不仅耳听有声,而且眼看有形,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学生以自身的动态形象配加音乐与歌曲所表现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达到形声有机结合,来唤醒孩子们幼小心灵所蕴藏着的巨大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如:学生在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时
5 3|1 3 | 5
师问:布谷鸟在叫?
5 3 0|5 3 0 |3 1 | 1
生答:布谷布谷布谷
在弹奏的时候教师必须把布谷鸟由近到远的力度变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布谷鸟渐渐飞远了。
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自身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让孩子们先听后做,边听边做,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去感知音乐的意境、速度、力度的变化。
4 用打击乐器促进学生兴趣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中***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49-01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课前备课――挖掘德育内涵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 《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歌曲, 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在卡吉德洛森林里》、《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另外,在备课时特别要备好作曲家和作词家,要把作曲家、作词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关注文化、感悟人生。伟大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主要是这些作品或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气节,或展现出作者高贵的人格品质。可以说,聂耳、冼星海、田汉、肖邦、贝多芬的作品所展示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只有学生读懂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的人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有效地受到教育。
二、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德育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在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课外引领――引导合理德育实践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5
音乐,是一种最具普遍性最具感染力的古老艺术形式,在教育中,它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特殊的功能,自古以来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它的这种功能。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对音乐的功能做了很好的阐述,强调音乐中的善与美的统一,道德与音乐的统一,尤其是善与美。他强调了这些音乐特性,其实也是为了感染人、教育人。柏拉***也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音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在心,传于后人”。两千年前音乐教育在人类社会已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这与先贤们广博的知识学问的影响和孜孜不倦的教学的倡导是紧密相连的。
但是在我们学校的现实生活中,音乐教育并不被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看重,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课处于被冷落的地位,没有专业教师,没有教学场地,没有教学器材,是很多小学目前的现状。学校不看重音乐课程,学生家长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数学和语文成绩,这样的气候和环境,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原本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不能得以施展,而没有音乐特长的孩子对音乐更为疏远,久而久之,就伤失了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音乐教师担负着用音乐教育人感染人,塑造学生善与美心灵的艰巨任务,为此,音乐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克服困难,想法设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和谐师生关系,调动音乐兴趣。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真的、无邪的,教师一定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既像自己的父母又像自己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先喜欢上教师本人,然后再喜欢教师所任教的这门课程。因此,传统的教育学理论,非常重视教育者的道德修养,要求教师一定得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该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要知道,小学生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实行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虽然只有四十多分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教师不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就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创新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趣味化。在过去的音乐课堂上,很多时候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唱,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师生互动的教与学。比如,音乐课上,教师要把卡拉OK设备搬进教室,选取与教材有关的歌曲,让学生亲自登台演唱。然后结合他们的演唱,指出其中的不足,让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音乐知识。再一点就是针对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特点,教师巧妙地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词典》节目,把音乐知识制作成问答题目,让学生分成小组开展知识竞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充实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把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起来。
运用讲故事,培养音乐兴趣。故事伴随着儿童直到长大,尤其是童话故事,童话世界对于小学生来说,浪漫有趣,它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让学生欣赏《三个和尚》的民乐合奏引入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开始寺院里住一个和尚,自己担水,经常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人互相依靠,就到井上抬水饮用;日子一天天过去,又来了第三个和尚,他们倒是吃不上水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想偷懒,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去挑水。一天,寺院里着了火,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到山下挑水灭火,经过一番紧张的团结合作,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从那以后,三个和尚都勤快起来,轮流着去挑水,日子过得很不错。虽然这个故事很多孩子都在动画片中看过,但是学生回忆起来还是很有兴趣,这样就能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6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7
情感是组成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表现情感来引起人们共鸣,音乐是是艺术的情感表现,是展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能够从活泼或庄严或凄凉的音乐中感受到情感冶炼,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直讲究情感培养。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音乐教学中重视突出情感体验,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努力,强调培养薛恒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措施。
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现代教学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因素和和情感因素,人之因素包括感知以及思维等,情感因素则包括了动机、情趣等因素,在认知环节中,属于从感知到智慧的过程,情感活动则是从感受到性格形成的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交叉和作用,沟通构成完整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认知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接受过程,情感过程则是起到了启动和定向作用,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观念比较狭隘,高度重视认识因素的发展,而情感因素则被忽视掉。
二、小学音乐教学情感培养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培养有利于生化情感品质,在情感培养中,情感品质是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比较小,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处于构建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能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与小学生的沟通中,采用动听的音符更加能够与学生开展沟通公国,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不同音调、音色等不同情感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用,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在音乐情感培养中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精心选编音乐教学,把学生引入音乐殿堂,升华学生情感品质。
小学音乐情感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培养贯穿在学生的医生,小学阶段正式培养思想品德关键时期,也是后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长期基础音乐教学能够被音乐精华,有利于形成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情感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天生好动,对所有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持久力普遍不强,若是强行采用得到修养教育,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不佳。而音乐情感教育则是在比较平和的状态下得到修养渗透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小学生更加喜欢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因此小学音乐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三、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挺好,但是从客观教学分析,在小学整体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和重视,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明显音乐技术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严重丧失审美性和艺术性,小学音乐教学陷入教学误区,音乐课的教学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内在意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音乐是一种情感上的意识,通怒哦声音来表现情感,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因此音乐艺术同样具有复杂性特点在,爱音乐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经音乐作品理解为一种理性认识对象,导致审美活动就是单一的认识活动,忽视了情感教学。
四、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策略
1.教师善于开启学生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真挚情感才能在教学中波动学生的心弦,在初识音乐教学中,需要以教师指导为主,为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得到情感的升华。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描绘出心动的旋律,无论是歌曲还是音乐都需要从情感入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开始教学前,把目光传达给学生,用眼睛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来召唤每一个学生的目光。
音乐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在班级中开展调查活动,向学生询问要求,联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分析学生的需求,在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意识,表现方式比较特别,能够让无数学生经受美的感染,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走进新生的心灵,加深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
2.讲述创作背景,体验情感
音乐都有自己特定的创作背景,都代表着创作者的希望,是情感的寄托,在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搜集音乐相关创作背景,为学生讲解歌曲穿做背景和意义,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无法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所含有的请安,也就无法充分表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如在《卖报歌》的教学中,小学生普遍生活比较幸福,对报童的生活并不理解,在学习中只能看懂歌词表面的含义,在唱歌中,学生的歌唱往往比较欢快,不能深刻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的感情。因此自音乐教学中,有必要告知学生音乐创作背景,并为学生播放报童苦难生活,告知学生有很多向这样的报童,每天忍饥挨饿奔走街头,激发学生对报童深沉的爱和同情。在为学生介绍背景中可以结合歌词,将歌曲的内涵更加深刻的体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必要时还需要为学生分析创作乐曲的背景,如在《惊愕交响曲》教学中,学生从名字能够认识到乐曲的含义,但是无法理解作曲家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分析这个曲目的创作背景,在讲完作曲背景中,不少小学生趴在桌子上模仿那些贵妇,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了解乐曲的含义。
3.教师深情表达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深情示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情感表达很重要,学生通过听觉初步感知学生情绪、速度以及风格的魅力,为下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音乐艺术手段来召唤学生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就是学生审美过程的变化,教师只有做好示范作用才能保证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教师在范唱范奏中起到引导作用,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范唱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来进行表演和恒昌,不少学生会手舞足蹈俩表现自己,在教学中不能批评学生,而是采用赞许的眼神欣赏学生的表演,逐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带给学生快乐。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中也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来达到目的,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的设置连续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嘀哩嘀哩》教学中,设置“春天在哪里”等问题向学生询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8
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在启蒙阶段,如果教育得当,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帮助。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在,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利用这个阶段,通过音乐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思维创新;理论方法
一、前言
小学音乐教学不应是单纯地教授学生音乐,而应当是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相当重要,小学生对于思想的认识、各项能力都处于懵懂阶段,正确的教学对于培养个人思想及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人类用于抒感的方式,它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将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要容易得多,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具有吸引力,虽然人之间欣赏的曲风不同,但它们都属于音乐,它能使人们忘却烦恼、忘却压力,投身于优美的旋律之中。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喜欢音乐,并愿意参与到音乐的意境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在最初可以放一些通俗易懂具有故事性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当你放完一曲之后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就已达到效果。比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讲***身后所包含的真实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使学生对这首歌产生足够的重视,之后让学生静静地听着时而激昂时而悲怆的旋律,用心感受着歌词的内容,一首曲毕,学生无一不面带难过,有些学生还掉下来泪水。在这首歌播放的期间,学生的脑海中肯定浮现出了***勇敢的身姿,跟歌词、旋律都融合在了一起,学生的情感跟歌曲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之后再放这首歌,鼓励学生看着课本跟着旋律一起学唱歌曲,身体可以随着旋律的快慢左右摇摆,加强对节奏的感知。课后可以安排学生组织表演,一部分学生负责唱,一部分学生负责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锻炼了思维创新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注重音乐实践
在一些需要介绍乐器的课程中,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尽量拿相似相同的乐器让学生真实地感触,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用周边一些可利用资源模仿声源,给学生播放该乐器为主的音乐,在多媒体上放一些有关该乐器的历史或使用该乐器的名人的故事,并对该乐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并做适当模仿。比如在讲小堂鼓时,可以将笔拿起做标准的姿势对桌面进行敲击,让学生跟着模仿。由于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习能力也不同,对于反应慢一些、节奏感或者音感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对于音感差的学生,应当尽量帮助其掌握一些音乐的技巧,而不是责怪跟批评,否则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厌恶心理,而其他同学或多或少也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班级或学校可以经常举办音乐比赛,以提高学生的热情。这里的比赛没有输赢,只要大家勇于参加,都算是获得成功。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肯定、相互肯定并获得身心的充实,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都是一种提高。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有助于智商的提升;有些研究人员又证实人类在听某些音乐时记忆力或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提升;而有些音乐用于催眠的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究竟怎样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主要有几下几点:
1.充实学生的音乐知识
除了教授课本教学的那些音乐知识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多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平时对音乐的感知倾向,然后在每次课堂教学完成后延伸一些音乐的知识,包括国内外各种音乐种类各种曲风,使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进行不同的欣赏,这对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而这里我们主要说节奏感。笔者认为,音乐的灵魂来自律动,律动的基础在于节奏,要学好音乐,节奏感必不可少。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基础是让学生先学会打节拍,可以跟随着音乐循序渐进地联系,对感悟力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外指导。
3.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鼓励学生将自己脑海里的美妙声音通过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简单的进行哼唱,或是通过乐器的简单演奏,哪怕是单个音节的创作,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五、结言总而言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则尤为突出重要,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以激发其思维创新能力,使其成为被社会需求的未来之才。
作者:朱赛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穗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9
一、培养审美趣昧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昧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人尝试:(D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人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
小学生音乐教学篇1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如:在低年级音乐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歌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的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不谈学生的表现好与否,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么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就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时,我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水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美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听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因为,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演出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每个小朋友都会产生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生音乐教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