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主持人篇1
多元化时代促进了电视节目的进一步繁荣,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服务、娱乐大众,电视节目承担了丰富而多样的功能。在诸多节目形态中,新闻类节目依旧是影响最大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体的竞争力和收视率。“新闻立台”成为许多主流媒体的共识。这一特点的形成是由电视新闻节目独特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价值决定的。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电视节目的初兴到如今的繁荣发展,电视节目的改革浪潮不断。然而,作为最为敏感的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步伐一直小心翼翼。如果说,1993起《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的创建是新闻节目的破冰之旅的话,其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了电视新闻的语态即叙述方式。孙玉胜说:“始于1993年的电视新闻改革在理念上是从实验与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也就是新的电视叙述方式开始的。”这样一批节目的兴起,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叙述态度更为真诚平和,对观众的意见更为重视和关心,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电视观众中有口皆碑。如果说,九十年代的电视新闻改革尚处于改革开放背景中的话,那么,如今的电视媒体早已湮没在一片追求娱乐感的浪潮之中。电视新闻的改革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此背景中电视新闻语态该有怎样新的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又一重要问题。
一、娱乐化背景下的困境
当下媒体时代,娱乐已成为一种霸权。《快乐大本营》《幸运52》《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舞林大会》《加油好男儿》……娱乐化的益智与真人秀节目此起彼伏,电视媒体娱乐化浪潮的泛滥,是整个社会娱乐化语境在媒体的延伸。在商业竞争激烈、社会分层加剧的今天,娱乐无疑成为一种市场语境中的精神寄托。正如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提到的:“我们的***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在消费主义原则的支配下,娱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尽管这种娱乐不过是一种难以兑现的生活允诺,但是商业社会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的动机、态度。”在这样的生存语境之中,电视媒体无疑成为生产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种明星轮番上阵,文化快餐一道接着一道,刺激着大众的感官,给予他们莫名的。不论是都市贵族,还是郊区贫民都卷入这场虚伪的游戏之中,欲望越膨胀,娱乐越疯狂。伴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娱乐因子正在广泛滋生蔓延,娱乐传媒正在呈现一体化趋向。娱乐正在改变传媒的形态,传媒正在实现娱乐的扩张。电视的娱乐化生存不是电视主动的选择,而是电视作为传媒为了实现受众需求满足的必需。如经济学家斯密所言:“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必然是消费”。电视生存依赖于生产,电视生产不能脱离最终目的的消费。在竞争形势影响到电视生存的时候,电视节目不再单纯表现为艺术创作,而是商品的生产制作。大众传媒需要还原大众情感需求,而大众需求对于电视来说就是消费需求。
于是,在道德的坚守与商业的追求、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平衡之中,媒体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电视新闻栏目在此间扮演的角色更为显著,体育与娱乐类节目,由于天然的远离***治,在娱乐化背景中显然较为适应。而作为新闻类节目,尤其是非纯商业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该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成为既形式新颖又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节目,成为一个紧迫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我们前面提到的九十年代初期兴起的一批新闻节目,虽然在人性化表达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选材也更贴近大众生活,但在娱乐化背景下,那种正襟危坐的叙述方式,也越来越不受市场的宠爱。在此环境下,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大量涌现,因其贴近群众,如邻居朋友,把家长里短娓娓道来,成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宠。但紧接着便有了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民生类新闻节目与传统的新闻节目相比,是否仅仅是选材的不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适应娱乐化背景的新的新闻形态,其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不但是一种新闻制作理念的变更,它把主持人推到了一种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与传统的字正腔圆的“传声筒”角色不同,主持人在对事件阐述与评论中,成为一名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传播什么文化,如何传播无疑是主持人底蕴、机智、幽默等素质的集中体现。“民生”带来的语态新发展,文化的表达和讲述的语态也往往成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成败的关键。
二、“民生”带来的语态新发展
民生新闻的产生和繁荣,是娱乐化背景下电视媒体在社会与市场效益博弈中的妥协和新平衡。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除了题材的选择和选题的策划之外,民生新闻对主持人的叙述语态和讲述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讨论之前,我们不妨看看在此之前我们所经历的各种语态。可以说,在新中国新闻事业确立的同时,也确立了新闻播音与主持中的播音腔――体现在播音语言的特点上就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它是新中国播音风格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在语言上的共性要求和方向。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播音腔的形成与阶级斗争的激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播音语调爱憎分明,生动有力,播音语态中强烈的***治色彩和宣教色彩成为共识,一口铿锵有力的普通话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专业标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日趋开放的经济环境才逐渐把播音从神坛上请下来。播音语言的“自然、晓畅”被普遍认为是话语的本质形态。只不过当时的文化环境中,主持人的语态风格仍很呆板,***口气抹煞了作为节目主持人文化表达的可能性。
在娱乐化的氛围中,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在内容上走向了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不仅注重软性新闻,就是硬性新闻也要尽其所能去挖掘其中的娱乐化因素,从报道方式上加入大量人情味元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在这样一种新闻策划中,我们看看这些娱乐性的元素对新闻语态的改造。
个性化表达。娱乐时代,主持人的个性表达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个有个性的主持人往往是节目成败的关键。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元元作为制片人和主持人,以极大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敏锐的眼光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又以刀子嘴豆腐心的热心肠和伶牙俐齿,在屏幕上讲述着一桩桩可称为“***府镜鉴,群众喉舌”的事。很快,这个贴近百姓的栏目,这个别具一格的主持人在北京电视台可以覆盖的地区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在众多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从她的节目中,不难看出元元策划构思节目的创新意识,主持驾驭节目的总体能力,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精彩评点,是元元标志性的语言风格。在这档节目中,她意识到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说话的分量”,于是在点评的话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双管齐下,狠下功夫,有股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元元精彩独到、幽默俏皮的点评,京味口语,干脆利落的语言风格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元元的简述与详说,评论与调侃,提醒与批评,摆事实与掰理不端架子,不失品位,语言中透露出关注和责任。说其点评精彩独到,既指观点的独到,也指语言风格的独特。元元主持人的定位有很强的平民意识,她坚持平民化观点,同时以自己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短、平、快”的语言组合和明快的节奏附丽于京味口语之上,让老百姓于熟悉亲切的话语方式当中,又觉出现代气息的新鲜和蕴含其中的深长意味。元元的京味在用词和节奏上有一定的控制,并非越土越好,更不是昔日皇城百姓的慢条斯理!对某些一哄而起的不规范现象,元元讽刺中带有幽默!对国际新闻,元元也尝试着轻松调侃,其主观色彩中的立场并不发生偏移,与百姓笑谈时事的潇洒劲不谋而合。
噱头。新闻报道中大量噱头的加入,无疑与娱乐化的时代更为吻合。在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却成为了全国身价最高的地方新闻栏目。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孟非不仅用专注的目光和近乎虔诚的心态去记录、报道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对他们充满质感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得以展现,而且在评述的过程中还极其注重噱头的运用,抖包袱、冷幽默、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过渡丝毫不显生硬造作,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扩展了新闻的视野,也使得观众在会心一笑中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孟非在节目中被观众看好,在于能将新闻说得有味道。一是对重要的有特点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二是开设“孟非读报”,给主持人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孟非读报”现在是《南京零距离》收视率最高的时段,其中直陈观点、不隔靴搔痒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我们要看到。噱头的运用并非空穴来风。娱乐化时代许多节目之所以看似热闹却得不到观众好评的重要原因就是玩笑的低级无聊。
三、改革与坚守
几十年来,电视所追求的“权威”和“大气”,被片面理解为它来源于新闻宏大、抽象的用词和播音员“庄重”的语气。居高临下的语态中保持着与观众的一种既定距离,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感。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电视节目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社会文化语境的形成,也需要传媒人自身的努力和推动。而在娱乐化的时代氛围中,也并非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是值得肯定的。娱乐文化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个性的***,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媚俗、低级、无聊等都是新闻改革过程中应为我们所重视和避免的。电视新闻改革过程中,既要敢于迈开步伐,也要有所坚守。新闻从改变语态开始,其实质是要拆除横亘在电视和观众之间的界限和屏障。但也必须看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那种与意识形态、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相匹配的话语方式,仍然像“顽症”一般束缚着传媒人的思维和表达,陈旧的新闻话语依然盘踞在各种新闻节目中。正因为此,改变“语态”就显得那么迫切,而这仍必须从媒体人自身的观念变革开始。■
参考文献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2003年,上海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2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迅猛。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一种以电视媒介作为平台,并以真实的新闻事件为依托,通过新闻主持人以理性的观点进行评述的电视节目。作为评论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底是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1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体特征
语体特征指的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不同的交流对象以及环境,应该采取不同的语体特征。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主要面对的是观众,主持人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新闻信息有效地串接起来,使得整个新闻报道具有完整性。具体来说,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体特征主要体现在用词准确、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注重声像结合三个方面。
1.1用词准确贴切
用词准确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一项特征。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注重语言的完整性,虽然主持人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语言可以千姿百态,但必须是在用词准确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用词不当或者词语模糊很有可能会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尴尬局面。任何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用词准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并且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用词的准确贴切与否会关系到新闻播报的真实性。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就应该在新闻的播报中语义明确,不然会出现观众误读新闻的局面。
1.2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之所以强调表达方式的口语化,一方面是更加接地气,拉进与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结构简单,主持人说话省力,观众也容易听懂。在有些长句子中,尽管字数多,但是所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应该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去掉其累赘的词语,言简意赅,便于观众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时***要闻的解读,难免会对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影响进行评述,如果一昧采取专业性强的语句,就会让观众理解吃力。只有通过化繁为简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才能够让观众快速准确地把握住新闻的核心信息,从而达到新闻传递的最终目的。
1.3注重声像的集合
电视的出现极大方便了观众新闻信息的接收,不再受限于“耳听为虚”,而更多的是“眼见为实”。有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的不再是单一的叙述或者评论的角色,更多的需要结合到当前的新闻***片、影像等来达到一种以声入像的感觉,让观众接受到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立体的新闻事件,从而增强新闻的真实感与现场感。
2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技巧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信息并不是所有都会被观众无条件接受,如果缺乏合理的传播方式以及技巧,就会影响最终的传播效果。新闻评论类节目不仅仅是向观众描述一个新闻事件,更是通过节目主持人的评述,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引领舆论走向,说服观众的一个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扩大节目的影响力,提高媒体的知名度。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应该掌握一些语言上的传播技巧,提高传播的效果。
2.1诉理为主,诉情为辅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当中,主要分为“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两种说服方式。对于同一件新闻事件来讲,若采用不同的说服方式,最终产生的效果各不一样。前者主要通过创造一些浓烈的气氛来感染观众,而后者主要采取讲道理,运用逻辑性思维来让观众明白和理解。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主持人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一些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评述的时候,就要求主持人主要采用“以理服人”的方式来对事件进行层层剥茧,向观众传递有条理性的新闻脉络。如果主持人只是简单地想要“以情服人”,那么最终所产生的效果就会跟新闻的实质有所偏差,影响传播效果。通常来说,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要采取“以理服人”的方式,但同时也要做好情理兼备,避免出现说教的现状。纵观我国大多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主持人的风格是“说理至上”,缺乏“以情入理”的辅例子。若在对新闻事件做总结的时候,带着一定的感情出发,让点评之语既有大道理,又有情怀,观众才能更好接受。
2.2以“明示结论”为主,以“寓观点于材料中”为辅
“明示结论”指的是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向观众展示出来,比较容易让观众接受。但是其缺点容易让人产生咄咄逼人的生硬。“寓观点于材料中”是指主持人并不明确表示观点,将观点隐藏在自己所阐述的材料当中,最后才表明主持人观点。对于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来讲,其阐述的事件大多具有实时性,若主持人阐述一大堆相关性不大的材料,那么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够让观众很好的把握住新闻的核心。所以说在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需要阐述两三句话就要把观点或者视角牢牢的扣住。在点评的时候避免语句冗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虽然强调主持人要“明示结论”,但是也要合理配合使用“寓观点于材料中”。如果仅仅采取“明示结论”策略,有可能会失去事实依据的支撑,可信度降低。只有让符合主持人观点的材料作为辅证,才能够让总结更加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
2.3警示效果
在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有的时候可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警示观众,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和陈规劣习。尤其是在报道有关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事件时,主持人可以在新闻评论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危害性,将事件的厉害关系尽可能让观众熟知,引起观众的警示。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中采用警示的技巧能够让民众直视危害事件带来的害处,主持人在点评中还应提供一些预防和改进的建议,以此增强观众改进行为、采取行动的意愿和主动性。但是主持人的点评话语要保证真实有效性原则,切不可为了达到警示效果而夸大新闻事件的本质,导致评论失实。
3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语言技巧提升措施
3.1提高语言功底
一名专业的电视类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应该要具有很强的语言天赋以及语言功底。无论是字词的发音还是点评中的措辞用字,这些都必须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同时,要强化阅读,加大阅读数量和阅读面,阅读可以提升思想的深度和逻辑的清晰度,可以使得主持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精准地抓住事件的本质,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客观、公正、理性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议。
3.2掌好语言的舵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不管任何评论语言都应该选取一个合适的视角,这样才不会出现评论方向的偏差。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时候,首先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新闻事件所表述的观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其次,要找准切入点,通过“手术刀”般的精准“手法”将整个新闻事件进行详细、深度剖析。新闻主持人在任何评论上面,都应该要抓住整个面上的点,抓住事件的核心要素,掌好语言的舵,使评论的时候能够不偏不倚,不与***的***策规定相冲突,不违背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
4结束语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主持人的语言是决定新闻评论类节目质量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当前全新的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职责不再仅限于主持,更应通过自己的评论语言将新闻信息转换成一种营养有效地传递给观众,从而完成舆论导向、引发观众思考的传播效果,并实现节目的真正价值。对于主持人而言,必须要加强自我素质修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总结创新,才能够让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越办越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蓓.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评论技巧传媒科技——以重庆电视台《网罗天下》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45-146.
[2]梁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以《新闻1+1》和《时事开讲》栏目为例[J].记者摇篮,2014(12):45-46.
[3]欧阳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分类与素质要求[J].新闻传媒,2011(10):14-15.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3
一、需要较强的***治素养和文化素质
电视媒体作为******“喉舌”的舆论工具之一,担负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直接发言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治立场。尤其在新闻直播节目中,会经常播发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热点事件,既要反映群众的呼声,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敏感话题、敏感字眼要慎之又慎,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较高的***治觉悟和坚定的***治立场。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不断学习***的路线、方针、***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与***中央保持一致,培养较强的***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电视新闻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广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主持人工作的基础,由于电视本身涉及的领域就很宽泛,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应有所了解,厚积才能薄发,要成为一名“杂家”,这样才能做到面对广大观众开口时游刃有余,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主持人文化素质的培养还需要不断提高,不能靠“吃老本”,知识需要不断学习、更新,否则知识结构老化,一样会成为“文化盲人”。
二、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新闻主持人是公众人物,由于他的特殊行业和地位,使得新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主持人作为电视台形象代表,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体,而且代表着电视台、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丑陋现象,难免会面对诱惑和危险。为了维护新闻的纯洁性和正义感,我们的新闻主持人应该具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和廉洁奉公的情操,必须加强品格修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并应付诸行动,把一流的精神产品提供给社会,以身作则,不仅在广播电视事业的群体里做到表率,而且要和观众做朋友,用心为广大受众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单单是在镜头前的展现,还应具有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受到观众的尊敬,社会的承认。
三、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信息量大,新闻题材比较广泛,尤其是直播时的即时性,要求新闻直播主持人必须具备比一般主持人更加出色的业务能力,不仅具有较好的新闻理论修养,还应具备一定的新闻阅历和新闻采编播能力。如果一个出身记者的主持人,能做到选题把握,采访写稿,编辑播出,那么他一定具备新闻发现和现场驾驭以及新闻创作的能力,在出镜主持节目时会具备更全面的新闻业务能力,绝不会是播音员简单的照本宣科。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包括出色的声音、语言基本功,主持人要做到语言规范,字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纯正、悦耳,表达准确、生动。主持人还应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在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上尽量形象化,形成一种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感。扎实的功底还体现在主持人要经常进行气息、共鸣训练,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护嗓子,不断地学习表达技巧,使得音色优美,富有魅力。主持人以“说话”立身,语言的表达直接体现个人的逻辑思辨力和分析判断力,要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叙事形象生动,评论深刻中肯,语言个性鲜明。
四、需要现场应变力和驾驭力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4
1 民生新闻播报的重要意义
从民生新闻在中国诞生的那天起,就显示出其强大的关注度和亲和力。由于把重点放在了民生方面,谈的话题贴近百姓,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像原来那样正襟危坐,一脸庄严。语言语气更加亲和,对***府***令的也不再是威严的播报,而是重在介绍和解读。尤其是一些与百姓相关又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民生新闻起到了更好的解释、说明、引导、谅解的作用。从民生的视角,来观察报道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从民生的眼光来看待身边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以及民众将要做出的反映;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了民生新闻的民本思想。民生新闻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和培育,为***治社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民生新闻主持人问题种种
目前,民生节目主持人大多是以“我”的身份出现在主播台上,但这不是真正的我。如果真的把主播台上的“我”降位与“本我”,那么无疑是对自己新闻素养的践踏和职业操守的亵渎。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变民生新闻主持人为媒体法官、媒体审判人、个人观点的舆论领袖。就不会借媒体平台优势将个人观点强加于人。错误的甚至是偏激的思想和言论推向受众,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或更加惨痛的后果。
另外就是民生新闻无节制的娱乐和庸俗化趋势。在部分新闻播报过程中,为了突出新闻的趣味性,吸引受众,个别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人在灾难、悲情和犯罪方面的报道时,调侃戏说新闻事件。对于一个处于困境,面临生命危难的新闻当事人在生死两难的境遇选择时,主持人还在调侃联想猜测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甚至假设自己经历相同可能做出比当事人更加睿智搞笑的选择。虽然说得十分搞笑,现场气氛活跃,静而反思却触碰到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神经。幽默搞笑之余我们失去的是人类的道德、良知、同情心。长期以来这种泛娱乐化调侃方式的民生新闻报道引来的是受众的关注,失去的是社会的责任,教育的功能。
3 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民生新闻是***府和民众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主持人在这个平台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民生新闻主持人在社会事件的新闻播报过程中加强与***府和民众间的信息沟通非常必要。”***府作为社会事件的处理机构,不可能对社会事物事无巨细的全部处理到位。对问题的把握,***府是如何看待、处理,民众将如何反应,播出节目的预期效果等等,主持人要有一个明晰的预判。切不可听之任之,带着个人的狭隘偏见不做调查研究,推波助澜,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应在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与民众沟通上驱散人们内心的疑惑和对***府的不满。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社会信息沟通平台作用才更加突出、更加顺畅。
其次,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选拔不再侧重于个人形象和普通话的优劣或方言主持,而是侧重于主持人是否具有平民化的语言风格、通俗易懂的观点见解以及广博的知识内涵,至于个人形象方面显得不太重要,像孟非这样的“光头”形象也可以被南京人亲切的称作“市民的儿子”。
第三,民生新闻引导着社会舆论,影响着大众意识形态,其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样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突发事件的应对,社会热点问题诠释,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习惯,社会观点,***令解读诸多方面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都提出了严肃的思考和崇高的要求。民生新闻不仅仅是吸引眼球,不仅是在幽默娱乐状态下的家长里短。而是在中国***领导下的民本思想的体现。是在国家、民族、地区背景下的社会秩序的有序管理和高效沟通。因此为了保证民生新闻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使主持人明确定位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本思想,就要强化大局意识大局观念,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道德法制方面多下功夫,培养自己的文化良知、专业素养和社会公德意识。
4结论
民生新闻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客观的,但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新闻从业者的注意。民生新闻主持的风格形式已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其亲和友好幽默风趣贴近生活的风格已经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它不仅能够充当***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而且能够疏通民众间的信息流,引领社会的舆论导向,树立诚实可信和专业化的主持人品牌形象,增添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提升普通百姓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但是,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在节目播报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同行的注意。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应提高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对社会事件报道的技能和学养,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自己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5
1.1形象气质
1)外在形象。新闻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指的是主持人的外表妆容、节目中的肢体语言。新闻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要五官端正、庄重大方,妆容淡雅精致,服饰得体舒适,要与所主持的新闻节目的基调大体一致。
2)肢体语言。新闻主持人的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四肢语言,新闻主持人的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不能出现对新闻事件有负面影响的肢体语言,新闻主持人的肢体动作要尽量少,给观众以稳重的感觉。
1.2公众形象
主持人的公众形象有两大特点:亲和力和公信力。主持人的亲和力对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提加作用,支持人在节目的主持过程要有自然的言谈举止,用内心的真诚换取观众的尊重,在节目中表达出来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情感的倾向都要与社会价值判断保持同向。主持人的公信力来自媒体的公信力,来自公众的美誉度和认可度,更来自主持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觉意识。
1.3个性语言
新闻节目所要传达的观点、理念、信息都由主持人的语言呈现,语言的个性包括表达个性和音色个性。个性的语言表达包括独到精辟的语言观点、持久系统的语言风格、准确个性的语流表达。优秀的新闻主持人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用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对不同的新闻题材做出不同的表达,展现出自己的语言个性。新闻支持人要把新闻稿件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修辞通过自己的创作进行合理的播音,音色的美感、声音的表达、音律的节奏都是主持人扎实基本功的表现。个性的音色是新闻主持人经过专业的强化所形成的最自然的播音主持特色。
1.4文化素质
文化信仰决定文化表达心态和方式,新闻主持人的文化养成需要长期的磨砺和积累,要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理解和认同,保持对多元文化现象的兴奋和关注思考。新闻主持人有文化传播的职责,要学会用文化的心态观察和思考新闻领域,学会用个性的文化语言表达思考的问题。
1.5心理素质
新闻主持人要传播和跟踪很多重大新闻事件,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面对错综复杂的新闻事实,新闻主持人很多是在直播状态下主持节目,面临众多突发事件和考验。新闻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应变能力、移情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应变,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随机应变,是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采取适当的行为应对。新闻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是指在节目现场,出现意外情况或突发事件造成直播的障碍或干扰,主持人要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迅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对事件进行平息排除,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就是这种处理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的协调。移情,是把人的情绪情感置于更一个人的位置上的一种能力,要对对方的想法和心情感同身受。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换位思考,体验对方的见闻和感受,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对方一同感受,感染对方。自我调控能力是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为基础,对自我的行为活动或心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认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自我认识,是主持人对自我外貌特征、健康状况、性格、气质、智能爱好的有效认知,也包括主持人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己与外部客观事物的关系的一种合理定位,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对自我的社会角色位置、自身特点与节目内容的需求的认知。自我体验指跟随自我认识产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包括责任感、优越感、羞耻感、自尊自信自爱等。
2品牌化经营时代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
2.1***治素养与时俱进
我国的新闻事业为***和国家、人民服务,新闻主持人的***治素养在节目的策划和与受众的交流中非常重要。新闻主持人的***治素养与时俱进,就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性原则、***策观念及思想作风等。其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基本***治原则就是***性原则,要坚决拥护中国***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2社会责任感的感同身受
社会责任感是在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人离不开社会,需要对社会负责,需要对社会中存在的他人负责。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人文关怀等,新闻主持人是社会公众人物,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弘扬正义事业、关爱弱势群里、批判社会恶习陋习,可以减少负面新闻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可以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传递正能量。
2.3文化取向和价值立场要正确
文化取向是新闻主持人遵守的精神约束,是职业角色面对的心理考验,新闻主持人在文化取向方面要多元化,广博的文化是对提升自我判断力的知识基础,但是新闻主持人在涉猎吸取知识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价值立场是指人们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立场。价值立场的特色是媒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经济核心价值。新闻主持人的价值立场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提高文化修养,在新闻事件中,保持亲和力、宽容力,要有关心国家民族、人本民生的价值取向。
3结论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6
【关键词】素质 电视新闻主持人 人文关怀
有人说,中国电视在她成长到不惑之年时,似乎一下子从“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各电视台为了生存,由原来各自相安无事到不断推陈出新、相互争夺有限的观众资源。就电视新闻而言,晚间新闻节目的产生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节目的先河,直接以百姓生活为报道对象的民生新闻,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优势,从而为一个个精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新闻主持人的现状和要求
(一)渴望“说”而不知如何“说”
从“播新闻”到“主持新闻”,使新闻从共性传播转向了个性传播。无论是“播”新闻还是“说”新闻,都是由广大观众的要求和期盼决定的。
近几年,一些电视台纷纷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切入口,大胆进行制作方式的改革。从记者采写稿件到主持人播报稿件,尽力追求随意、松弛、快捷的风格,一改以往“播”的模式,放下架子去“说”新闻,这对于拓宽节目的内容、拉近观众与电视台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稿子仍然由记者来写,由编辑把关串联,主持人不过问采、编、串过程,仍是“播”新闻节目的运作方式,主持人“说”的风格其实还是记者写作风格的外化。主持人在节目中没有真正起到灵魂作用,只能在表现风格上追求口语化、随意化。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开办时,主持人的调侃让人们新鲜一阵,一时间,调侃的风格流行各台,似乎晚间新闻主持人都是清一色的侃大山高手。其实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在不断的形象整饬中形成的个性风格,与其自然人格及社会人格融为一体时,新闻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才能算得上真正有个性,成为一档新闻节目的代名词。
(二)新闻主持人必须成为整档节目的灵魂
从“播新闻”到“主持新闻”并非易事。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播音员被看作为一个集体代表、话语权威,但缺乏开放性和多样性。而新闻主持人是个性化的,不光指声音和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对新闻事件的采编处理,人们欣赏到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等各个层面的观点,个性成了众多信息传播中被观众识别和接受的亮点,如何将国家的***策有机地通过主持人的个性来传播是主持人串联水平的真正体现,它必将成为新闻节目的卖点之一。如凤凰卫视由资深评论员杨锦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刊信息,每周评5个刊的若干封面,每天说一个报纸上的热点。浓缩报道,可以让观众轻松探知社会的最新动向。
现在有些地方台已经开始采用了主持人兼制片人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型主持人,制片人可以负责制定报道计划和选题,亲自或派遣记者出去采访,与编辑一起修改稿件,撰写串联词和导语。这样就将主持人意***贯穿整档节目的始终,使主持人意***风格与节目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二者脱节。把主持人定位为媒介向大众传播节目中应突出主题的中介人物,以朋友的身份与大众平等交流,以个性化的视角与表达方式主持节目。
(三)主持人还应该注意突出个性化和人格魅力
大众传媒制造了主持人形式,并对每个主持人掌握着生杀大权。它使每个主持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于它的传播规则,服务于它的传播活动,主持人的一切都是被大众传媒决定和规划好了的。一般来说,节目主要是以主持人小言论的形式传递“人格化”信息的,主持人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关注层面、情感倾向、思辨能力、性格特点等反映人格内涵、个性特色的东西,展现在受众面前,受众会因为对主持人人格魅力的依赖和喜爱而钟情于其所主持的节目。
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一个出色的新闻主持人要跳出常规思维模式,成为新闻“边缘人”。他除了具有坚定的***治素质,深厚的文化素质,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和较强的社交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以下特别的素质与能力,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理论上、宏观上驾驭把握节目。
(一)出色的新闻主持人必须具备过硬的记者素质
“说”新闻的主持人不但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将这种思想和个性强烈而真实地作用于电视观众。如何使新闻思想不断成熟,主持风格日臻完善?笔者认为首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才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主持人。作为记者,他们深入社会各个方面,直接感受社会、体验生活、不停地现场出镜,使他们快速组织语言、排除干扰的直播素质得到锤炼,对各种新闻事件做出快速、准确判断处理的能力,使其对众多新闻事件能分清轻重,迅速做出评论。实践证明,主持人广泛参与采编,可以保证节目传播的整体性、灵活性及报道的真切感和权威感。
(二)新闻主持人要善于“说”得精彩
“说”新闻的主持人首先吸引观众的恐怕还应该是有声语言的风格,其次才能谈得上“说”得精彩。他必须具备灵活的整体驾驭能力和针对性很强的交流感,用自己特有的“说话”形态和亲切自然的心态贴近受众。还要求主持人添加必要的背景材料,设计串联词和导语,寻找到每一条消息的“切入点”,同时发表一些恰到火候的小言论;对原本书面语体色彩较强的稿件进行改写,用精炼的、规范的口语“讲述”消息内容。“说”是一种清新洒脱、平和稳健、亲切自然的“说”,是一种将播音员和说话相结合的“讲述”型语态,本质上是口语,但却是规范了的口语,逻辑清晰,态度鲜明,表达明确,同时保留了简练紧凑的消息语体风格,信息的冗余度很小。
三、新闻主持人的人文关怀
(一)奠定好文化的根基
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可以使主持人在受众心中萌生魅力。主持人是以个人身份传播新闻,所以必须展示真我的个人魅力。首先,要有不失个性却又能集大众共性于一身的形象,使受众得到心理上“自家人”般的亲近认可。其次,主持人的言谈举止和形象气质凝聚着社会的公共价值。主持人是这种共同观念与标准的最完美的体现者与维护者,作为新闻主持人他应该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了如指掌,具有不容他人置疑的威望感。新闻本身具有真实性,那么新闻主持人就必须成为新闻的代言人,成为新闻节目的标志。这一点,央视几位成功的新闻评论主持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敬一丹的社会忧患意识始终表现出一种对儿童、对妇女等群体的关爱,“冷面杀手”白岩松在采访、主持中所流露出的独特视角和语言风格让观众十分过瘾,正是有了这些不同风格的主持人,才体现了整个媒体的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的实现
1、新闻主持人要努力实现媒介服务意识。电视媒体不光可以快速传递信息,而且可以在这种传递中注入媒体自身的服务意识,主持人应该成为体现服务意识的代表。首先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触角,能够准确地感到受众群体的期望。其二,要对自己的潜质做出准确的判断,你不可能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但应在确定受众期望目标的基础上,敢于自我否定。其三,要不断发展自我,以变应变,不断满足受众新的要求和期望。
2、以“平民视角”报道新闻。从以人为本的报道角度,意味着媒体面前人人平等,传者和受者双方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传播效果。主持人作为媒体与受众的中介,应该自己动手撰写个性导语、串联词,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准确、敏锐地把握新闻价值、新闻要点,迅速找到受众感兴趣的“切入点”和受众愿意接受的传播方式,使消息清晰明了,引起关注。要让导语、串联词富于个性色彩,并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使之成为主持人本人风格和节目整体风格的一部分,便于受众接受。
3、使新闻处于共同传播状态。电视传播的优势之一在于它的现场性。新闻现场具有丰富的原始信息,主持人如果能介入现场评说,他就与现场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中既包含了新闻事件本身的信息,也融入了主持人的人文关怀,主持人借助新闻信息将自己对国家***策的理解、对观众心理的分析、对新闻信息的科学传播融入现场报道中,主持人说得带劲,观众看得信服。可以说走出演播室,来到现场,已是主持人节目发展的一个趋势。
4、注意共同情感的适度流露。“适度流露”是指情感流露无损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它只是使新闻事实与人走得更近,更为人所接受。凤凰卫视《媒体大拼盘》主播胡一虎“胡氏风格”的新闻播报使其主持的节目产生了强烈的亲和力。胡一虎说,他播新闻的时候从来都是对一个人说话,不是对大众广播。其实,“胡氏风格”是将新闻民生化和多角度化,再配上巧妙的串联与合理有趣的编排顺序,这尤其体现在关乎民生的社会新闻和财经新闻中。除此之外,机智、幽默、随机应变、感动别人也是他的长处。
主持人应在撰写导语、串联词时适当地对受众流露一下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评价,打破以前新闻播音“纯客观”的模式,在受众心中树立一个有血有肉、生动丰的人物形象。出口成章的主持人目前在广播电视界已不再稀罕,但是,能够拨云见日、点石成金的主持人还不多见。主持人的评论不在多,而在于精、准、深,具有穿透力,还能余音绕梁。■
参考文献
1.《电视播音与主持》陈京生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传播学概论》 威尔伯・施接姆、威廉・波特著 新华出版社第227页
3.《也“谈”说新闻》 孙虹 蔚明平 (载《当代电视》2001年第1期)
4.《浅谈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人文关怀》 郑世明(载《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5.《主持人:在文化超越的背后》东亚(载《现代传播》1996年第2期)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7
关键词:民生新闻;舆论引导;主持人
中***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35-03
近些年来,民生新闻蓬勃发展,各级电视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为主打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杭州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等,这些节目以其特有的公信力、地域性、大众化、趣味化、民俗化等特点在收视上取得了较好的回报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尤其是在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功能上,民生新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这其中主持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电视民生新闻对主持人的要求
(一)亲民化形象和平民化视角
所谓主持人,是以真实的个人身份组织串联节目内容,同时又能亲自参与节目并从头至尾地在节目中起主导作用的个人。从民生新闻的共性来讲,主持人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代表,他们亲近百姓生活,把视线放在普通人身上,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疾苦,并力求能够帮助他们改善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们是观众的朋友和亲人;从栏目的特点和主持人的个性来说,主持人的角色又是独特的,甚至应当是经过精心打造的。
如《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被南京人亲切地称作“市民的儿子”,这个称呼正是观众对他“民生情怀”的认同与赞赏,也反映了孟非身上独有的以民为本、始终站在百姓角度说话的民生情怀。杭州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主持人“阿六头”、“是百姓中热心街谈巷议的代表人物,他信息灵通、见多识广、爱管闲事、好发议论、热情仗义、主持公道和正义民间自有其生存空间和价值是模拟现实生活中这一类人物的角色化”主持[1]。
主持人的平民化可以理解为“老百姓能接受的性质和状态”。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就在于它改变了传统新闻居高临下的主持风格,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客观传播、评说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为百姓排忧解难。这种以民为本、情系民生的文化情怀既是所有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也构成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基本文化诉求。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主持人通过“朋友”式的平等交流和对各种平民化的新闻事件深入浅出的加工,利用主持人所具有的人际吸引优势,增强民生新闻的亲近性和吸引力。
例如,2009年1月1日《新闻夜航》的第2条新闻导语:“2008年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肯定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期待着2009年能更好,咱们还是一块去看看各地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的吧。”第10条新闻导语:“在我们人生的成长中,有一种人,对我们至关重要,那就是老师。有首歌叫《走过老师的窗前》,旋律非常美,让人听了很感动。今天最受关注人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叫何春宇,今年三十六岁,他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二)口语化的表达和个性化的评论
卡兹等传播学者在《个人影响》中提到,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几个中介因素中讯息传播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对传播效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电视栏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特点不仅直接体现了个人的个性特点和栏目的风格,同时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目前中国的民生新闻主持人采用的大都是以“说新闻”为主,辅以“聊”、“讲”、“述”等语言形式和风格,这种由传统“播”向“说”的转变,是由民生新闻“人际性”传播的特点决定的。“说新闻”给人明快新鲜的感觉,表现为语言口语化,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说者”个性鲜明,与受众心理距离贴近,平等、交流感强,保持了其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新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受众意识的真正崛起。“说新闻”使得主持人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了,语调变得平和,受众听起来也倍感亲切。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的几位主持人口语化的主持语言与观众的距离拉得很近,几位年轻的女主播都像是街坊老邻居家的孩子,从外面工作忙碌了一天,回来了,与邻居家的亲朋好友拉起了一天的所见所闻、大街小巷的新鲜事,如“眼下炒股的人实在不少,男女老少多大年纪都有,可是我要告诉你一百多岁的老人也炒股,你信吗?”“中国民间有传统,把酒论英雄,最近在哈尔滨一条小京巴狗以其酒量惊人,一顿豪饮两大碗啤酒而被称为‘啤酒王’”。
这样鲜活的语言,老百姓觉得很平民化、很受听。这种贴近百姓的语言词汇、朴实的语体风格、鲜活的语言样式是主持人感悟和思想的承载,这种能被感知的“平等”观念,体现的也是主持人对百姓的关心。
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肩负着三种形象的塑造,即主持人的个人角色、媒介角色以及社会角色。它不仅代表着自己的个人形象,更代表了栏目的形象、媒体的形象,同时承担着大众传媒“意见领袖”的作用。个人角色的设计和定位意味着节目主持人独特的个人体验、***的个人色彩和个人表述的结合,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讲,个人角色的设计就是要凸显个人的表达风格,并在节目中充分的体现个人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新闻素养,对新闻内容和表达能够轻松驾驭;而媒介角色则是要求主持人自觉地将个性与媒介和节目的需要结合起来,体现栏目的要求、媒介的特质,主持人在完成自我表达的同时完成栏目和媒介赋予的角色任务。
对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在节目中既要把握住新闻传播必然要吸纳这类元素,贯穿在自己的主持行为中。北京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第七日》的主持人元元的语言表达是相当有个性的,她亲切随和、带着京味娓娓道来的“侃新闻”的主持风格让观众非常喜欢,她充满智慧又不失幽默的点评,成为不少北京人评判身边大事小情的依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北京人的生活。元元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敢说我是最好的主持人,但我敢说我是与众不同的。”的确,元元算不上漂亮,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播音训练,但她把话说到了人们的心坎里,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同时又在点评上说得独到,语言生动、幽默,具有趣味性和信息量。比如有一则新闻是报道处每天清早都有很多老人来“喊山”,这样做不仅对身体没有特殊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对山中的鸟儿有惊扰,打乱了它们的生物钟,会使它们的激素分泌紊乱,影响后代的繁殖。而元元在论述这则新闻时没有以一种批判的口吻来谈论这个问题,而是温柔地提醒这些老人们。她在点评中这样说道“来爬山的多是一些老人,其实说起来也都是一些老小孩。看到他们的积极、健康、乐观,让我们特别受感动。他们乐观,是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也就一定热爱小鸟,就像爱它们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想老人们肯定没有想到喊山会把鸟儿喊醒,如果想到了,肯定也就不会这么做了。因为老人们是最善良的,最富于爱心的。比方说,它们每天早晨离开家门的时候,不就是轻手轻脚、生怕吵醒儿孙们吗?”[2]。
二、主持人舆论引导作用的实现
舆论引导是电视新闻节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作为媒体代表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或是集中报道,将使观众的注意力极大的倾向于对所报道内容,主持人的观点和态度也将极大的影响观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那么主持人将如何更好的实现舆论引导作用呢?
(一)观众的“自己人效应”是前提
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上文提到的民生新闻对主持人的特殊要求都是希望能够使观众在观看节目中对主持人产生“自己人”的心里印象和效果,能够对主持人产生好感和信任,进而对节目传达的信息有强烈的认同。在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在节目中要实现“自己人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观众对等的传受关系
对等是指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居高临下,以“说教”的表达形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朋友”角色的人在和自己互动,这样的心理“对位”才更使人放松和愉悦。纵观中国播音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从“高平空冷僵远”到如今的“亲切生动,以新动人”,充分的说明了传受双方平等关系的重要性。
2.对观众强烈的关注度
关注度是建立在主持人对观众的个体及生存环境、生活空间的关注,对生存状态的关注,在节目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关注度将使观众对主持人也产生极大的兴趣。卡耐基曾经说过:“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吗?那你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在节目中主持人新闻信息的选择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的宣传词直白地表达了这种关注的情怀——“关注您生活中的世事百态,讲述您身边的大事小情”,“您的泪水是我的牵挂,您的微笑是我的幸福”。该节目每年冬天都会有关于冬季供暖的相关报道,当观众听到主持人“又到了供暖的时候,您家的屋子暖了吗?”这样亲切的话语,自然也对节目的认同感大大加强。
3.增强自身的可信度
所谓“可信度”是指使他人相信你的言行真伪并且依赖你的的程度。在人际交往中,你的话语必须使人感到你说得在行、说得中肯、说得动听,才能增强信息传递的效力。观众需要一个能够“将心比心”的主持人,需要真正能够提供合理建议和能够交流商量“自己家里事”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主持人如果能够在新闻中找到与听众心灵沟通的连接点,寻找出与听众心心相印的共鸣区,就会使观众的认同感大大加强,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新闻信息的“使用与满足”是基础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指由于受众对媒介有各种接触的动机并由此产生接触媒介的行为,在过程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反过来,满足的程度又形成了受众对媒介的印象,并由此产生下一次媒介接触的动机[2]。必须要承认的是,受众在对新闻节目进行选择时是有多种影响因素的,其中节目的性质、新闻信息的选择以及主持人的表达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媒介无法强求观众接受自己所传播的所有信息但可以通过对观众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选择和编排,同时主持人又能有效的进行传播,那么就可以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这样的节目必将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和影响。
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很多人把它的作用定义为“三解”,即解疑、解气和解闷,也就是在节目中要体现出解答疑惑、行使监督和制造趣味的作用。主持人作为节目中的最后一道把关人,作为舆论监督直接的表达者,在节目中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传播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选择哪些信息,从哪些方面进行表达,独到的解读和深入的新闻价值挖掘是使观众透过新闻现象看本质的重要途径。
江苏城市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中读报版块《孟非读报》一直以来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孟非作为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代表,在新闻的选择和表达上极具代表性,极大的满足了观众在深入理解新闻时的需要,例如在解读南京几个城管工作人员在饭店里打人的新闻时,孟非几乎可以说是痛斥这些城管人员,他用了一系列的疑问句在表达对打人事件的态度:“难道你是城管你就可以打人?你说是‘协管’打人,那么是谁给这些‘协管’发的制服?是谁雇佣了这些人?这些在管理这些人?他们是没有***权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行使这中权利,是谁赋予了这些‘协管’疑似的***权?难道‘协管’就不该有人管吗?难道‘协管’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就没有人为此负责任吗?……每次临时的‘协管’被开了似乎就保证了‘正式’城管队员的清白,他们真的就清白了吗?……老百姓分不清谁是正规***谁是民兵,老百姓知道的是你们都是穿着制服的在行使着公共权力的人!你们打了老百姓,败坏的不是城管的形象,败坏的是整个***府的形象!”在这一连串的质问过后,孟非又把***府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向观众进行了传递。
可以说孟非在此事件的表达上起到了为观众扬声的作用,他的种种表达正是观众想问的、想说的、想质疑的,这样的新闻发生后,观众一定会非常关注,也非常希望听到媒体的声音,听到媒体对此类事件的看法,非常关注此类事件的处理结果,孟非果断的抓住了这一新闻事件,适时的加以评论,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主持人的“意见领袖”形象是关键
“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极传播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过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中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并且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传播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意见领袖对传播的影响,并且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人际传播效力来提高传播的效果[3]。 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主持人尤其在评论中承担着“意见领袖”的作用,观众希望能够从主持人那里获取对新闻信息的看法和意见,得到对事件客观深入的看法,能够影响他们对新闻的判断和理解。主持人必须要加强个人的新闻素养并且思考如何由单纯的与受众“贴近交流”到“思想引导”,启发公众调整自己的行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应对社会问题。
要通过富有个性的评论和语言,引导受众正确而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向受众提供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给予其启示、建议、引导和帮助,并在新闻报道中赋予一定的情感和判断,鲜明地塑造个人的品格魅力和文化特征,树立起媒体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提高其报道的新闻价值同时提高其作为舆论领袖的魅力。
孟非在《南京零距离》取得较高收视率时分析了一个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有的形象: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简单的发言人和播音机器,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与观众一起共鸣,慷慨激昂、痛斥阴暗、妙语连珠、一针见血、勇于自嘲[4]。正如上文的举例,孟非在节目中不仅仅用深入浅出的评论对新闻进行了剖析,同时更用犀利的语言在老百姓心中塑造了正义的、有血有肉的、敢为民声的“意见领袖”的形象。施拉姆曾经说过,最好的传播效果是人际传播。
现代电子技术使电视这一媒介得以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优势,他把主持人推到镜头前,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是与观众在面对面的交流。
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主持人在节目中展现的深厚知识储备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修养以及对新闻信息恰到好处的分析和解读都对观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民生新闻实现舆论引导作用的关键,同时也为民生新闻朝着构建市民公共空间,积极推动受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吴郁.地域新闻表达方式中主持人元素解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2).
[2] 于跃.《第七日》:北京百姓的“民生新闻”[DB/OL].人民网, .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8
电视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在语言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其二者在表达上又不尽相同,存在着许多差异。播音员与主持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当中也各有所长。有人认为,播音员是纯客观性的转述新闻,只是把近期发生的新闻以口头的形式进行描述,不能带有丝毫的主观性情感,而新闻主持人则有人认为是在纯主观的言语中进行对新闻的看法进行自我评判,其实两种现象都是一种极端的看法,播音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动真心,动真情,对所播内容要动真实情感。但无论作为传播信息主体的播音员还是主持人来说,一旦背离事实就会失去了受众的信任,正是这种新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并存才使得新闻具有了促使受众接受的说服力。所以,无论是播音员的播报还是主持人的“说新闻”都是带有一定的感彩的。
一、电视主持人与播音员各自语言表述的特点
在《传播语言学》中,曾经提到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播音员与主持人“说”或“播”出去的信息同样是由若干个词语组织而成,其词语意义类型同样可以是作为划分不同特点的传播语言的依据。
1.在新闻传播中播音员是***和***府的喉舌,播报注重于本质意义的阐释,播音员的讲话最能代表所在媒体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就是播音员具有的社会形象的真实体现,对于播音T在播报信息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选择和分寸尺度的把握上都恰到好处,如央视的《新闻联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必须把全天发生的重大新闻播报出去,必然要求播音员语言上的简练,高度概括,这又体现了播音员的语言形象。而主持人更多的是对于新闻事件内涵意义的深度挖掘。主持人不仅仅是介绍新闻事件本身,而且还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述来挖掘事实真相和深化新闻主题。如每周六晚播出的《新闻周刊》先是通过一段画面介绍新闻背景,通过主持人精练的话语使得整个新闻主题的升华,主持人的语言更能揭示当下新闻发生的时代意义,给观众深思警醒的作用,使得新闻主题得到了升华。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注重于情感意义的表达,而播音员则侧重于理性意义的表述。
2.作为电视播音员来说,本身的新闻传播方式就决定了表述必须更多地侧重于理性意义的表达,其直接的表现就是播音员语言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很少产生歧义和模糊。但近些年来,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类播音员有所突破,比如晚十点的新闻,赵普的播音风格,最大化的引用了评论式加播音,让播音员有了一定的发挥空间,但度的把握上更加理性。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多体现的是主持人如何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语言上则更多选取能够表现情感的词汇,对于事件的分析评论更多地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而且由于电视台主持人的这种特殊性,不仅可以通过这种口语的形式表现情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服饰等副语言来表现情感。
二、电视新闻类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差异
作为电视新闻播音员更多的是采用“播新闻”的方式,语言表达主要体现在播音员说话的语速和语气上,播音员个人发挥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大多数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都是措辞严谨,且肢体、表情等副语言参与较少,书面语色彩比较浓。而主持人则是采取“说新闻”的方式,更多采用口头化的语言,本人作为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非常欣赏黑龙江新闻频道的新闻播报形式,既迎合大众的口味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三、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形象化、传播口语化的趋势渐明显
电视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语言意义模糊性和概括性来使得语言具有形象化的特征,从而表示对某个新闻的倾向性的。近几年来,说新闻的电视节目多了起来。这就使得传播更趋口语化表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新闻”,最早的国语说新闻体现在凤凰卫视的领先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由鲁豫担任,她用新闻快餐的读说形式,带给受众全新的新闻表达方式,使其口语化,让新闻的传播形式更易观众接受。再譬如中央二套早上播出的《读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持人偶尔引用一些时代的流行话语来点评新闻,就像是新闻的亲历者又好像是新闻的评论者,从广大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平和的语言去理解和阐释新闻事件的影响,最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电视新闻播音员还是节目主持人,无论表达新闻内容如何多样化,但是新闻本身的实事性至关重要。正如播音界泰斗张颂教授所说的播音主持中是运用真实情感,修身养性的过程,由于在播音员的播新闻中,语言与画面的配合导致语言并不是一个***体,而作为主持人则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按照节目的形式“自由”的发挥,使得及于受众的语言略有不同,但这是大同中的小异,作为传媒人只有对新闻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做到播与说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9
1、民生新闻的特点
平民化的视角:让普通百姓成为主角是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平民化的视角去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挖掘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平凡故事。民生新闻就是对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故事进行报道,新闻中心就是普通老百姓,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民生新闻栏目在报道中使用拍摄的普通百姓的新闻***片或者短片,极大的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生新闻的生活化和平民化并不是庸俗和低俗的代名词,不能只谈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真正的民生新闻应该是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实缩影。准确的平民化视角应该是通过发生在人民群众中的小事,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些深层次信息。民生新闻的宗旨应该是试***改善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给予百姓一些基本的话语权;这也可以为民生新闻增加观众的信任度和支持力。
贴近生活:民生新闻在选材上要抓住两点,一是选材的典型性,一是选材的普遍性。选材的典型性指的是新闻要具有地域性,事件要具有典型的意义。普遍性指的是选取的新闻事件要有接近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感觉这个故事自己也经历过或者将要经历等,这样可以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情的心理需求。有人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新闻专业的人来说,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缺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争取话语权,因此将会继续蓬勃发展下去。需要注意的是,民生新闻在受到观众支持的同时,还应该担负其一定的舆论影响作用。因此,民生新闻在报道中,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要真实全面的进行报道,尽量以正面报道为主,将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行积极的弘扬,在生活理念方面也要造成影响,引导人们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等。
语言本土化:语言本土化是民生新闻主持人与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的显著区别;在民生新闻节目报道中,本土化的语言不仅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给观众亲切感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稳定比较忠实的受众,吸引处在犹豫不决边缘受众的眼光。民生新闻的主持人运用本土化的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可以更快的抓住本地普通百姓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持人口语化的表达形式,可以引起关注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兴趣,产生共鸣。
2、民生新闻中主持人舆论引导作用的实现
因为民生新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类新闻的受众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因此在舆论引导方面上就给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舆论引导方面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主持人的倾向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观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
新闻信息的“使用和满足”是基础:“使用与满足”的意思就是受众对新闻信息产生一定的兴趣,出于对这种新闻信息的兴趣动机,人们借助媒介等工具来满足这种兴趣要求,在满足兴趣需求的过程中受众会对这一媒介有所了解,可能会产生下一次接触的想法,受众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因此,主持人要根据观众的兴趣点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和编排。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主持人主要发挥释疑解惑、制造趣味、行使监督等作用。主持人在对事件进行播报的时候要对观众理解新闻信息发挥重要的作用。要熟练的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在合适的地方进行质问,在一系列的提问中挖掘出事件的价值,并且附有评论,在为观众释疑解惑的同时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有个很恰当的例子就是《孟非读报》,孟非在主持民生新闻的节目中,能很容易很准确的抓住受众想要理解新闻的心理需求,他总能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提出质量很高的疑问,通过这些疑问将新闻中隐藏的事实或者不易被发现的信息挖掘出来,从而帮助受众释疑解惑,同时,也将舆论监督的责任落到实处。
主持人的“意见领袖”形象是关键:意见领袖指的是首先接触信息,然后将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后,将加工后的信息向他人进行传播,那么,就是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关人的角色,在接受大量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播效果进行影响。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主持人根据对新闻信息的再加工,发出一些自己评论,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主持人的评论的观点其实就是充当着“意见领袖”的作用。主持人除了用本土化的语言向观众传递信息拉近距离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些角度和思路来帮助受众对新闻想要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对新闻信息的解读,在帮助受众认识事实、理解新闻信息之外,还要树立媒体的公信力,同时,也可以体现主持人在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主持人篇10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
目前,在比较短的新闻电视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信息比较少,播出时间比较短,新闻中的信息量也非常少,因此一般不会以主持的形式播出。但是在很多大型的新闻节目报道过程中,还需要有特定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报道过程中,主持所占有的位置相对比较重要,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所构成的主要形态。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新闻节目播放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式,以此为我国新闻电视节目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表现形式的培养
1.注重团队合作性
随着现阶段最新的媒体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的形式所开展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一个主持人、两个以上的记者协同,几个人组成采访的小组,最终完成电视新闻的报道工作。根据新闻的内容和任务需求,在小组中一般有主持人、摄像记者、采访记者、录音记者等,因此在新闻节目主持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原则,保证人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节目主持工作顺利的进行和开展。
2.加强创造思维
一般情况下,比较成熟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报道和采访模式,为了避免出现比较大的失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目主持的效果。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根据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规律进行固定模式的新闻报道。但是这种新闻采访模式过于程序化,这一点也限制了节目主持人的创造能力。所以还需要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创新其主持的模式,激发起创造的思维,这样才能够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做出最具有新意的报道。
3.避免浮躁新闻
由于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中节目主持人的总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很多主持人都缺乏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精神,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过程中信息量严重不足,新闻播出之后多空话和套话,受众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想要实现电视新闻播出的良好效果,还需要强调节目播放和录制过程中主持人的理性思考,保证主持人能够在根本上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且避免新闻报道出现程序化的现象。这也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够在新闻主持的前期做好对人物的了解,避免流水账形式的采访和报道,并且注重对新闻事件的理性思考,这也是专题采访报道的基础内容。
二、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技巧的培养
1.建立人脉关系
一个作家想要写出好的作品,还需要在生活中进行积累,同样一个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的前期能够不断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发现新闻线索,了解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同时在主持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发现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最新的问题,能够在根本上满足群众的需求。同时一个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想要做好新闻主持工作,需要和各行各业的人群接触,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新闻素材的收集,这种人脉关系也能够帮助节目主持人事业的发展,保证电视新闻的顺利播出。
2.提高主持质量
电视节目在报道的过程中,其节目的理念就是展现给观众的灵魂和品格,这也是在报道中非常深层次的内涵。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还需要在报道的过程中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还需要在电视新闻的报道过程中重点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服务能力,避免雅俗的内容,同时还需要以高雅的品质实现亲民的新闻内容,这也是一个好的新闻专题目主持人所需要具有的思想性。
3.加入真情实感
在电视新闻报道和采访的过程中,节目主持人需要和摄影人员相互沟通和协调,并且注重选择适合的景色,衬托出节目主持人所表达内容的情绪和气氛,这样也能够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给观众在情绪上的共鸣,这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电视新闻报道。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受到观众的喜爱,给予观众真实的感受,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节目主持人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内容。
三、结语
在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持过程中,节目主持人需要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还需要注重表现和技巧,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这也是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主持工作所需要的主要内容,由于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需要在摄影机前进行实时的报道,所以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很容易在主持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电视新闻播出失误,严重影响新闻质量,同时也是对受众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还需要在根本上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以此保证播出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新闻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韵熙. 论内地娱乐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J]. 新闻研究导刊,2014,(11):9+6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视新闻主持人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