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1
探索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相关内容较广 ,学生兴趣点不同,怎样协调各部分内容比例,使课堂时间使用达到最大效益化;②如何排除课时限制,选择合适课 内课外学习形式,分配和控制前沿内容所占课时比例;③从多方面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实际环境影响的状况深入了解,增加知识的联系性和应用性;④建立合理的综合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针对这些问题 ,本研究和探索在进行中逐步解决。例如,在环境评价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拓展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探索引导学生找到各 自兴趣点的最佳方法 ,探索合适的课程论文形式 ,优化研究、讨论及报告的形式 ;申请并完善环境评价教学辅助的硬件建设 ,包括书籍、光盘、软件等,力求满足学生对不同方向的实践需求。扩展实习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点,增加实习内容和多样性,满足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进行了阶段性的调研及总结 ,以书面形式整理进行交流探讨。探索实施的成果包括 ,对学生的作业、课程论文和实习报告进行总结 ,分别整理成册 ,作为成果一部分 ,促进学生互相学习 ,团结协作 ,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 ;组织学生进行报告汇报,锻炼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进行 ,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使课堂效益最想理念 ,要知道无论厨房有着多先进的设备,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基本功仍然是必须坚守的道理。
一
、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在加工和烹饪食物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 :加工菜品时精细的刀工,烹调菜品时能够 自如的翻锅 ,需要时能正确的掌握糊浆的均匀适度,要能对油温有着正确掌握与识别 ,恰当的勾芡 ,灵活恰当的掌握火候 ,准确适时的投料 ,及时的出锅,熟练的装盘等等。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烹饪行业上把刀工 、勺功 、宰剔 、挂糊作为入门的必备基本功,从事餐饮行业的人 ,没有不把烹饪基本功作为 自己必修课的。当今,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很多高附加值的大化,课内课外结合最优化,真正提高学生处理烹饪设备在广泛应用,这样烹饪加工技术的技术含量大大地提高了。现在在许多地方 ,常用的厨房设备有搅拌机、切片机 、压片机等,这些机器加工工艺优 良,加工速度快,规格一致 ,因此被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遇到了挑战。对于一些年轻的餐饮服务人员来说 ,总是过分的依赖这些设备 ,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餐饮服务人员们本应该具有的苦练烹饪基本功的热情 ,最后也忽视了对烹饪基本功的训练。笔者认为 ,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是非常必须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好烹饪基本功的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实际情况证明,烹饪机械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劳作,烹饪技艺的许多加工过程都非常繁琐和复杂 ,绝不是现在的简单机械所能完全代替的了的,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加工非常难以把握 ,仅凭机械设备难以实现。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 日千里 ,或许有一天机械能将人们从劳累的工作中***出来 ,但是目前还不可能完全代手工劳作。
手工劳作仍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烹饪的主要工作方式。当前有着千变万化的菜肴的烹饪,可对烹饪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以随行就市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强化烹饪基本功。无论采用哪一种烹调方法来烹制何种菜肴 ,都离不开烹饪的基本功,餐饮服务没有了这些烹饪基本功也就谈不上什么餐饮服务了。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磨炼出来的 烹饪基本功是烹饪专业的基石 ,也是一名优秀餐饮服务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功课。刀工是厨艺一个很关键的部分,要经常练习方可掌握。如何握刀,如何站立,都有讲究的,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不然,加工的菜品就不能满足成品的要求。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要熟练掌握切、砍(劈 )、削、片(批 )等刀法,而每一种刀法中又细分为多种 ,如 :切可分为直切 、拉切 、镑切 、滚刀切 ,等等。要准确地知道用什么刀法进行处理哪种材料最合适 ,同时掌握加工后成块、片、丝、丁、米茸的刀法技巧。
在烹饪中,勺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烹饪菜品时所运用的翻勺动作,勺功根据加工菜肴所需要的力度和方向的不同,有推、拉、转、翻、颠等动作 ,一道菜能否得到食客的认可,勺功可以说是一勺定生死。能否灵活激动的掌握勺功,制出可口的菜品,绝不是一 日之功。面点是筵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面点制作不仅要求美味,而且要求美观 ,笔者曾品尝过一款点心 ,名为“玲珑玉兔”,其实就是一种豆沙包,但它不仅口感细软香甜,外形更是栩栩如生,足见制作者的功力。要做好面点 ,需熟练掌握面的发制 ,柔制的擀制方法 ,水 的用量 ,油酥的制作方法 ,不同的面(面粉、米面、糯米面)及馅料的选择,面点配料(如鸡蛋 、黄油 )的使用 ,面点外形的制作 ,蒸制、烤制或炸制的时间控制等等。如有可能,高校餐饮服务人员还要进一步学好蛋糕的制作,西点的制作以及各种奶油花饰的挤压成型方法。山西面食
源远流长 ,久负盛名。制作工艺出众 ,花色品种繁多。史书曾赞誉“一面百样好吃”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粉,可以运用煮、蒸、焖 、炒、烩 、炸 、烙、拌等方法 ,变上300多种花样 ,上至高档面点 ,待客佳品,下至风味食品 ,时令小吃,应有尽有,风味独特 ,使你满口生津。坚实的烹饪基本功,能够为从事餐饮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烹饪技能 ,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基本功的训练 ,是不可能练出精湛的烹饪技术的,可见烹饪基本功对餐饮服务业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需要过硬的基本功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衡量~名合格餐饮服务人员的标准 ,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 ,就必须苦练烹饪基本功。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 ,从严要求,将烹饪基本功牢牢掌握好。餐饮服务人员大多从粗加工和精加工做起 ,对烹饪的理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如果没有那时对烹饪技术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就谈不上发展。对一个餐饮服务人员来讲对烹饪的理论知识和饮食文化的自我理解 固然重要 ,但是还是应当更加重视烹饪的技术 ,许多传统名菜都有着不简单的烹饪技巧,这些菜名大多讲究制作方法 、原料的高档 、高难度的操作水平 ,但这样的层次对于一般的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试想 ,如果在平常不对基本功下苦功夫,那如何能做出合格的菜品呢。在平时对基本功的练习中,要强调动作规范、姿势正确 、精益求精。规范的动作才能加工出合格的菜肴 ,正确的姿势才是对合格菜肴的重要保证 ,如果没有这些就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所以说 ,想要加工出合格的菜肴就只有扎实学好烹饪基本功。
四 注意学习和研究烹饪基本功的理论体系,加强素质的修炼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 ,餐饮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工匠型、技能型转向了人才型、理论型。虽然动手操作是烹饪基本功的传统 ,但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一些变化:如用力学分析大翻锅 、刀工对肉馅腻子持水力的影响、花刀形成的原理等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让练习基本功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一名高校餐饮服务人员 ,面对师生员工 ,虽然是后勤服务 ,但也是窗 口、是一线 ,还是风景 ,所以,必须加强 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好与师生员工的沟通,使餐饮服务工作上层次、上台阶。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2
中***分类号:TS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77-02
古时的饮食文化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条专属于中式料理的商业链,无论国内餐饮行业的发展还是烹饪技术的未来潜力挖掘,都成为了商家与饮食大师对未来市场拓展的一种模式。就国内形势来说,烹饪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领域已经开始多样化,而它的潜力开发并未受到限制于影响,反而走向餐饮行业的更高端。
1 烹饪技术已迈入多元化发展行列
中国饮食自清朝开始已经迈入的成熟阶段,但是中式烹饪越来越受到餐饮市场的影响,因此其中的烹饪技术在料理制作方面上,融入的元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中餐中加入西方元素,也颇受到韩国、日本料理的影响,中餐在保留着自身原汁原味的态度之上,更多的是跟国际化接轨,也与地方特色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中式菜谱中看到常见的菜品,也可以发现其中的创新样式的增加。中式餐饮的发展方向已经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它影响的一方面是顾客的品味要求,另一方面讲究的是本质的保留,这种多元化的烹饪技术在于从本质上保持不变融入其他的元素,如中式餐饮当中一些其他国家菜肴的加入,中餐师傅不仅仅保持传统菜肴的制作,对于中西结合的菜品也有自己的烹饪方法等等,这种多元化是接受本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一次融入,也是由本土产生的一种改变,因为大众的口味是不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烹饪技术的改变也是必然的事情。
2 烹饪技术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
2.1 招牌领域内的特色化
现在的餐饮市场,讲究的是一种招牌化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火锅、烤肉、面点逐渐走向的特色专业化。烹饪技术在国内餐饮领域当中,已经慢慢开始了特色宣传,这种特色的开发不是一味的追求前路,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考虑到大家的口味而从调料和烹饪方式上产生了改变,所以不难看出一个连锁餐馆所强调的招牌菜,其实这就是本店的特色化,这种特色在于它的主打菜和餐饮项目是满足顾客需求,也能够增加客户量让人流连忘返。
2.2 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目前国内餐饮形式来说,烹饪技术的界定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概念。我们可以观察许多国内著名的餐饮连锁店,不少以饮食、娱乐结合为一体,现在的人不仅仅讲究的是吃,除了色香味俱全以外,还讲究吃的环境,总归纳为吃的意境。因此商家对这方面也是费尽心思,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如今烹饪技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举个例子,比如说如今不少娱乐场所将娱乐项目和食物结合在一起,如大家唱歌的时候也可以享受好吃的餐点,这些都是多元化的一种融合。如现在的中西合璧,较为著名的有沙律龙虾,除此之外,南方菜与北方菜的相结合也数不胜数。多元化发展的目的在于能够将各类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或者说,这是一种从商技巧,也是未来烹饪技术的发展方向。
2.3 新元素的加入
在以往的烹饪技术方面,做菜是一种根据规定而进行的事情,老菜品也是一种不变的。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了新元素的加入,一些老字号的餐馆饭店乃至酒楼也开始推陈出新,比如加入西式菜肴或是融入韩国料理的元素等等。古代人吃讲究的是一种古典的味道,现代的餐饮讲究的是一种创新,国内餐烹饪新元素的加入还在不断的寻找与探索,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饮食行业更加具备市场开拓空间与商业潜力。
3 关于烹饪技术的未来潜力开发
3.1 国外新原料的引进
我们现在的变化出于在原有的菜式上进行改造,在未来的开发潜力上,国外新原料的引进一家成为了烹饪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如鹅肝酱、烤肉调料、日韩汤汁、辣根、海鲜素,这些调料的增加无不为烹饪技术增加了一道技术难题,我们既要融入这些新的元素,又要让顾客认为好吃,国外新原料的引进也经过仔细筛选的。对于国外引进的原料来说,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其他国家料理的效仿,而是运用它们调料的味道来烹饪自己的菜肴,不同国家的地域性决定其料理的配料有所不同,因为对于中国的原产地来说,虽然地大物博,但是还是会被烹饪的调料所受限制,那么最好的方法便是拓展国外市场,引进新的原料,不断的进行烹饪技术开发,从而形成新的烹饪市场,让烹饪技术越来越得到升级和突破。
3.2 烹饪技术将不仅仅出现在餐饮行业
我们对于烹饪技术的理解,无疑就是餐饮行业当中的饭店、酒楼、快餐等等,其实不然,如今我们可以在许多大型超市当中看到了烹饪技术已经被包装成为速食品,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种突破,也是料理制作的普及化。现在人讲究一种生活快餐,意思在于如今的人不喜欢得闲饮茶,反而喜欢快速的去完成某见事情,因为我们不难看出如北京烤鸭、各类罐头、菜肴在超市当中一杯快速消费品所代替,那么在未来的市场当中,烹饪技术的发展的方向也会产生新的动向,因为在进出口当中,包装与新技术的融入会让以前上盘的名菜变成精美的成品,这也是烹饪技术未来的一个走向。
3.3 烹饪技术会变成一种向导和学习
如今的社会,大家都很喜欢做菜,我们可以在各大媒体电视台当中发现烹饪技术的融入,不少主流媒体也开始展开节目档中的厨艺大赛。其实烹饪技术的另一种方向是会变成一种教学体制,它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做饭,甚至寻找厨师做菜的方法。烹饪技术已经成为了餐饮行业的商业导向,那么它的另外一种发展方向便是普及大众的技术导向,因为中式家庭观念很重,而烹饪是在家中永远不会忽略的课题。因此,烹饪技术的未来发展会变成一种向导和学习,让越来越多的人去接触和深入。
4 结语
就未来而言,我国烹饪技术会涌现出各类新元素和国外饮食文化的加入,它的发展空间是极其开阔的,因为中国是饮食大国,这几年随着外国文化的影响,也会让国内的餐饮行业产生一定的变化,烹饪已经不再是一个定义,而是经过仔细雕琢,呈现出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和烹饪色彩。
参考文献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3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48-02
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餐饮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餐饮服务作为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教学以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以学生食堂为主体加上餐厅酒楼的辅助,担负起全校师生的餐饮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的自动化加工机械被应用到高校餐饮服务业中,并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热潮,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使许多烹饪理念发生了变化。其中,传统的烹饪基本功在一些年轻餐饮服务人员的心目中逐渐弱化,认为厨房里有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好多必须的工作机械都会替代手工完成。但是,这种想法也毒害了餐饮服务人员成长过程中的思想理念,要知道无论厨房有着多先进的设备,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基本功仍然是必须坚守的道理。
一、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在加工和烹饪食物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菜品时精细的刀工,烹调菜品时能够自如的翻锅,需要时能正确的掌握糊浆的均匀适度,要能对油温有着正确掌握与识别,恰当的勾芡,灵活恰当的掌握火候,准确适时的投料,及时的出锅,熟练的装盘等等。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烹饪行业上把刀工、勺功、宰剔、挂糊作为入门的必备基本功,从事餐饮行业的人,没有不把烹饪基本功作为自己必修课的。当今,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很多高附加值的烹饪设备在广泛应用,这样烹饪加工技术的技术含量大大地提高了。现在在许多地方,常用的厨房设备有搅拌机、切片机、压片机等,这些机器加工工艺优良,加工速度快,规格一致,因此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遇到了挑战。对于一些年轻的餐饮服务人员来说,总是过分的依赖这些设备,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餐饮服务人员们本应该具有的苦练烹饪基本功的热情,最后也忽视了对烹饪基本功的训练。笔者认为,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是非常必须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好烹饪基本功的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实际情况证明,烹饪机械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劳作,烹饪技艺的许多加工过程都非常繁琐和复杂,绝不是现在的简单机械所能完全代替的了的,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加工非常难以把握,仅凭机械设备难以实现。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或许有一天机械能将人们从劳累的工作中***出来,但是目前还不可能完全代手工劳作。手工劳作仍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烹饪的主要工作方式。当前有着千变万化的菜肴的烹饪,可对烹饪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以随行就市,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强化烹饪基本功。无论采用哪一种烹调方法来烹制何种菜肴,都离不开烹饪的基本功,餐饮服务没有了这些烹饪基本功也就谈不上什么餐饮服务了。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磨炼出来的
烹饪基本功是烹饪专业的基石,也是一名优秀餐饮服务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功课。刀工是厨艺一个很关键的部分,要经常练习方可掌握。如何握刀,如何站立,都有讲究的,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不然,加工的菜品就不能满足成品的要求。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要熟练掌握切、砍(劈)、削、片(批)等刀法,而每一种刀法中又细分为多种,如:切可分为直切、拉切、切、滚刀切,等等。要准确地知道用什么刀法进行处理哪种材料最合适,同时掌握加工后成块、片、丝、丁、米茸的刀法技巧。在烹饪中,勺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烹饪菜品时所运用的翻勺动作,勺功根据加工菜肴所需要的力度和方向的不同,有推、拉、转、翻、颠等动作,一道菜能否得到食客的认可,勺功可以说是一勺定生死。能否灵活激动的掌握勺功,制出可口的菜品,绝不是一日之功。面点是筵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面点制作不仅要求美味,而且要求美观,笔者曾品尝过一款点心,名为“玲珑玉兔”,其实就是一种豆沙包,但它不仅口感细软香甜,外形更是栩栩如生,足见制作者的功力。要做好面点,需熟练掌握面的发制,柔制的擀制方法,水的用量,油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面(面粉、米面、糯米面)及馅料的选择,面点配料(如鸡蛋、黄油)的使用,面点外形的制作,蒸制、烤制或炸制的时间控制等等。如有可能,高校餐饮服务人员还要进一步学好蛋糕的制作,西点的制作以及各种奶油花饰的挤压成型方法。山西面食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制作工艺出众,花色品种繁多。史书曾赞誉“一面百样好吃”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粉,可以运用煮、蒸、焖、炒、烩、炸、烙、拌等方法,变上300多种花样,上至高档面点,待客佳品,下至风味食品,时令小吃,应有尽有,风味独特,使你满口生津。坚实的烹饪基本功,能够为从事餐饮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烹饪技能,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能练出精湛的烹饪技术的,可见烹饪基本功对餐饮服务业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需要过硬的基本功
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衡量一名合格餐饮服务人员的标准,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就必须苦练烹饪基本功。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从严要求,将烹饪基本功牢牢掌握好。餐饮服务人员大多从粗加工和精加工做起,对烹饪的理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如果没有那时对烹饪技术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就谈不上发展。对一个餐饮服务人员来讲对烹饪的理论知识和饮食文化的自我理解固然重要,但是还是应当更加重视烹饪的技术,许多传统名菜都有着不简单的烹饪技巧,这些菜名大多讲究制作方法、原料的高档、高难度的操作水平,但这样的层次对于一般的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试想,如果在平常不对基本功下苦功夫,那如何能做出合格的菜品呢。在平时对基本功的练习中,要强调动作规范、姿势正确、精益求精。规范的动作才能加工出合格的菜肴,正确的姿势才是对合格菜肴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这些就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所以说,想要加工出合格的菜肴就只有扎实学好烹饪基本功。
四、注意学习和研究烹饪基本功的理论体系,加强素质的修炼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餐饮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工匠型、技能型转向了人才型、理论型。虽然动手操作是烹饪基本功的传统,但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一些变化:如用力学分析大翻锅、刀工对肉馅腻子持水力的影响、花刀形成的原理等,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练习基本功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一名高校餐饮服务人员,面对师生员工,虽然是后勤服务,但也是窗口、是一线,还是风景,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好与师生员工的沟通,使餐饮服务工作上层次、上台阶。
总之,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是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建设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必须引起高校餐饮服务工作的重视并且要作为一项亟待加强的任务长期的执行下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管理知识来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素质,为开展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提供有保障的人力资源以及为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朴羽,王作宝.浅谈高校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J].行***管理,2009,(6):41-43.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4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画、挂***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5
一、我国烹饪专业发展现状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据有关方面统计,餐饮业的增长速度高出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速度9.8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增长速度14.5个百分点。我国餐饮业每年都以18%的左右的速度增长,是GDP发展速度的2倍,餐饮业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因此整个餐饮市场发展态势良好,餐饮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势头持续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餐饮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逐渐暴露出高技能人才岗位的缺失。随着外国餐饮企业的进入,使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对人才的争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面对国内餐饮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餐饮业人才状况却发生了变化,空前的“人才荒”成为阻碍餐饮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因此,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要为我国餐饮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烹饪专业教学必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牢牢把握高职烹饪人才需求发展前沿,应制定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加快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定位
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的确定,应当面向国内外的市场,以立足区域经济为基础,以此获得发展根基和发展活力。烹饪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首先,如果烹饪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依然沿用中职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不仅不能体现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宗旨,而且将抑制人才的发展,阻碍市场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其次,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中国烹饪传统技能和地方特色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烹饪专业人才,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加强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明确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应体现出专业教育特色。
(一)改变传统教育思路,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为促使烹饪专业恢复生机和活力,首先应让从事烹饪教育的教师从教学理念加以创新,脱离实践教学中的 “纸上谈兵”的教育。其次,把实践教学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转变以前实践教学只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思想。再次,保证烹饪专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明确烹饪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最后,要树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烹饪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必须针对国际烹饪行业和国内烹饪行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必须不断调整改革的步伐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再次,必须建立整体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目标需求,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烹饪专业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分配课时。还应不断突破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中采用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烹饪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应优化重组教学资源,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现象。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教学秩序有序地进行。再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办法,奖惩分明,提高烹饪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烹饪实践的教学水平必须优化烹饪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其次,应积极的选派教师到相关旅游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再次,邀请国内或者国外家来学院召开讲座,让师生们共同交流与进步。
(五)注重校企合作共赢,创造良好实训环境
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特别注重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应重视学校投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烹饪行业的真实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完成对烹饪专业知识的实践。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而且将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物质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在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上,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烹饪专业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1] 汤亚***. 《对我国中职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江苏: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3期.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6
中***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各样的洋快餐以及西餐大量的加入到中国餐饮市场。并且因为在味道上以及形式上满足了国内青少年的口味喜好,它们迅速占领了中国餐饮市场,给中式烹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这就要求中式烹饪的工作者要增强危机感,转变传统的烹饪观念,不断的进行菜品创新,提高烹饪技术以及烹饪工艺,做出营养、安全、健康、美味的中华美食,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中式烹饪所面临的机遇
我国中式的烹饪在全世界餐饮行业当中,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中式烹饪,在食材的选择上要求的十分严格,并且中式烹饪在菜品的风味方面也十分考究,风味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中式烹饪的厨师的厨艺都十分精湛,注重营养的均衡性,也正因如此,在大师们的精心烹饪下,铸就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我国中式烹饪也面临着很多机遇。
(一)中华美食的文化底蕴
中式烹饪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发明用火将食物烤熟的方法之后,烹饪开始登上了新的发展阶梯。从火烹、石烹、陶器烹、铜器烹一直到铁器烹的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这些历史阶段期间,烹饪大师们通过不同的手段在不断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烹饪文化。虽然在这期间,中国从事烹饪事业的人员并没有被重视,甚至在古代很多官宦家族中都非常不屑于从事烹饪工作。中国的烹饪技术也都主要通过子承父业的方式来流传下来的,因此,也有很多高超的烹饪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在传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具体的总结,甚至有些技术已经失传。但是,即便如此,这也没有妨碍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并且中式烹饪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理念是要在菜品中体现“天人合一”,并且重点强调用食物来表达情感、用食物传达感情。例如,在一些婚宴中,往往会出现“鸳鸯戏水”这道菜,显然,这道菜寓意着希望一对新人可以白头偕老;在寿宴中,必须要有的“长寿面”则寓意着希望过生日的人可以长命百岁;在一年中的“团年”宴中,厨师会以“年年有余”这个主题做出一桌菜品,寓意着宾朋好友可以在新的一年中发大财,行大运,年年有余。我国中式菜品除了注重用菜来传达情感之外,还特别注重色、香、味、形之间的统一。针对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做出具有不同“色”“香”“味”“形”的菜品,使每道菜品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式烹饪在烹制美食的过程中,还很讲究食材的选料以及烹制的火候,同时也注重品尝者对食物的食用感觉,总之,整个中式烹饪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完美。其中,烹饪食材的多种多样以及烹饪方式的多样,烹饪技术的高超,都是我国各个地域中不同人民的辛勤汗水与聪明才智的结晶。各民族的人民用智慧凝聚了中华美食,并且为中华美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大米,人们可以在大米中加点水,并不用其它的佐料就可以轻易的烹制出米饭、米饼、稀饭、河粉、米线、米发糕、糯米饭、面窝等不同形态,不同类别的食物,并且每个食物之间都有独特的风味。然而,与中式烹饪相比较而言,西餐就会显得十分单一,西餐在烹制的过程中,首先,原料的选择就会受到限制,烹饪的方法除了炸、烤以外就没有其它的烹饪技术,并且这两种烹饪技术,烹制出来的食物也十分不健康。
我们中华美食文化可以说的上是博大精深,其文化内涵也十分深刻,可以用“美、艺、酬、礼”来形容。其中,“美”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中式烹饪的时候,要选择的材料、烹饪的食物以及烹饪的技术都要做到无论从烹饪环境的布置上还是从佳肴的品尝上,都要从中感受到在食物中追求“美”的精神;“艺”主要是对中华饮食的审美特征,在中式餐饮中,厨师所精心烹制的每一道菜,从中都凝聚了他的辛劳汗水,并且在汗水中注入了个人的情感,所以,中式烹饪,往往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是联络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中华美食的审美视角,可以从食材的选择、烹饪者的刀工、烹制技术、菜品调味、成品装盘以及菜品的点缀等方面体现出来。中式烹饪在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完美结合,淋漓尽致的彰显了中华美食的艺术感,并且给食用者带来了味蕾上以及精神上的享受;“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应酬,这也体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当中存在的社会活动功能。简而言之,人们可以在餐饮的互动中,享用美食的同时,进行生意谈判、接风洗尘、采访、倾诉心情、欢送话别等等;“礼”是指在就餐时需要注意的礼节以及中式烹饪中所代表的伦理精神等等。例如,在婚宴、寿宴以及祭祀宴等不同类别的场合下,应该表现出来的礼节。在宴席中,不同身份宾客的座位顺序,客人的座次、碗筷的摆放位置、服务人员上菜的先后顺序以及用餐人之间的敬酒顺序等等,从中都蕴含着中华美食所体现的不同的礼仪性。
(二)中华美食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华美食在整个世界饮食文化中,占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我国在饮食方面,已经解决了每个人的日常温饱问题,目前,所面临的是如何让广大群众吃得健康、营养、科学,在追求美味的同时,可以通过饮食,来满足人们身体的需求,补充人们日常所需要的营养。这样一来,就需要从事中式烹饪的工作者进一步对饮食文化进行研究,付出辛劳的努力,不断的创新探索,潜心钻研,加大力量开发新的菜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如今,中国的中式餐饮有这十分巨大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式烹饪也在不断的向外扩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式烹饪已经逐渐走向了世界。专门经营中餐的饭店也在全球各地出现,尤其是在澳洲、美洲、欧洲等地发展迅速。这些中餐在国外经营的十分红火,厨师所烹制出来的美味佳肴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中式烹饪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能够沟通中外情感,以及中外友谊的纽带和桥梁。
(三)中式菜肴受到人们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
如今,喜欢中国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中华饮食文化深深的吸引了西方人,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更重要的原因:第一,中华饮食文化中,中式烹饪的先进操作技术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并且不断的将其发扬光大。第二,从事中式烹饪工作的工作者在不断的针对中华饮食文化进行创新和改革,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研发新的工艺、原料以及新的烹饪设备等。不断开发各种具有特色的菜品,使中式烹饪的菜肴种类更加丰富,并且口味上也日益丰富,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时尚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第三,中式烹饪以师徒相传、开办短期培训班以及烹饪学校、高职、本科专业烹饪技术人才等方式,来提高从事中式烹饪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以及烹饪的技术水平,从整体上提高中式烹饪菜品的质量。第四,积极引荐西餐的制作工艺,在发展中式烹饪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西餐中的一些优点,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洋为中用,引进先进的烹饪设备,丰富中式烹饪的烹饪手段。
(四)中式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
为了提高中式烹饪的烹饪技术,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中式餐饮不断提高的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烹饪技术传授、师徒之间的技术传授、聘请中式烹饪的知名大厨进行烹饪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选拔出优秀的中式餐饮烹饪师到知名的学校进行烹饪技术的深造、广泛开办中式烹饪学校等,通过这些手段来从整体上提高中式烹饪者的烹饪技术。在最近几年,随着中式烹饪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内有很多高等院校都专门开设的中式烹饪类专业,通过这些高等院校对烹饪专业的开设,为中式烹饪培养出了大批的专业型烹饪人才。除此之外,我国中式烹饪的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对烹饪设备、烹饪技术、烹饪器具等方面进行研制和开发,这些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式烹饪技术的日益完善,也为中式菜肴的优质、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中式烹饪行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中式烹饪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这就需要我国中式烹饪的工作者端正工作态度,坚定信念,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消费者对中式烹饪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自然,对于日常饮食的要求也会制定更高的标准。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食物来填饱肚子的低标准,而是对菜品的口感、花样、营养成分以及风味特色等方面要求的更高,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营养、时尚、安全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要求中式烹饪者要更加刻苦的钻研烹饪技术,在技术上进行更深一层的钻研与开拓,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这样中式烹饪才会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只有不断的提高烹饪技术,改良菜品的口味,才能使中式餐饮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餐饮企业也会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了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获得长远发展。
(二)西餐对中式烹饪的冲击
最近几年以来,西餐以及一些洋快餐已经大量的进入了我国市场,这些餐饮深受儿童以及青年人的喜爱,因此,它们在中国餐饮市场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并且这中发展趋势愈演愈烈。虽然西餐在传达情感方面以及传统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没有办法与中式餐饮相比,但是西餐和洋快餐在经营的过程中有着雄厚的人力、资金以及设备基础。除此之外,洋快餐在管理手段、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经验上都有着十分巨大的优越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洋快餐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饮食以及日常生活当中来,这些无疑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式餐饮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三)中式餐饮中的一些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标准不明确
就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的提高,自然,人们对食品的种类、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然相比之下,一些食品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老百姓对食品质量监测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但是,由于一些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所以,导致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例如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饮料塑化剂事件、苏丹红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染色馒头事件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由于监管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大量的有问题食品甚至是有毒食品摆上了百姓的餐桌,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四)中式烹饪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通过开办的一些具有专业性质的烹饪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式烹饪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并且为中国餐饮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烹饪高等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并且起点比较低,培养对象的层次参差不齐,这样一来,就导致培养对象所掌握的烹饪技能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在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对中式烹饪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解和偏见,从心底排斥中式烹饪这项工作,这样就导致很多从事中式烹饪的工作几乎都是通过师徒相传,这些人群,文化基础比较差,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学习一些难度稍大的菜品方面,悟性不高,操作水平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些都会阻碍中式烹饪的发展进程。
三、促进中式烹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餐饮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西餐以及洋快餐在中国餐饮市场的大量出现,使中国餐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要想使中国餐饮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要从烹饪工作者自身对待中式餐饮的观念上开始转变。作为中式烹饪者要积极的进行菜品烹饪技术的革新,不断的创新烹饪方式,大力开发新的烹饪原料,制作出更加美味的菜肴。另外,还要在原有菜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包装,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使消费者可以感觉到菜品的新鲜感,对中国餐饮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作为餐饮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水平,严格的控制食材的成本,在对菜品进行包装的过程中,要掌控好包装的费用以及广告所达到的效果。管理者要开动脑筋,用过经营与管理上的创新,来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对菜品的食欲,进而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企业在餐饮行业中的竞争实力。
(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各菜系之间的融合性
从中国各个地域的菜式以及小吃等,凡是一些具有一定品牌的菜品,都十分注重对产品的包装以及后期的营销推广。并且,这些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十分严格,因此,与其它餐饮企业相比较而言,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在北京城知名的北京烤鸭、南京咸水鸭以及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等。相反,一些品牌意识差并且不注重后期经营管理工作的餐饮行业,就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现象。由此也不难看出,菜品的质量以及品牌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餐饮行业的发展情况。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抓管理、树品牌创特色的重要性。在企业严抓菜品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利用其它方式来打造自己产品的品牌,希望通过品牌效应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产品,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在打响自身品牌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菜品本身的质量,并且对中式烹饪的烹调技术和烹饪工艺进行改良和引进,不断的促进各个地域之间菜系的融合与借鉴,希望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制出更加美味的菜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借鉴西餐中先进的管理经验
在中国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深入的挖掘传统的餐饮文化,力求从古代的优秀餐饮文化中学到中华民族深厚的烹饪文化底蕴,真意意义上做到古为今用。同时,还要引荐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我国中式烹饪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做到洋为中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更好的促进中式餐饮的健康发展,并且使中国餐饮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进一步推动中式烹饪的发展进程。
中华餐饮美食的发展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它凭借地域的不同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细致缠绵的口味在世界餐饮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餐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华美食带来了冲击。因此,作为烹饪行业的工作者,应该以一个端正的态度来面对中式烹饪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积极调整应对机遇与挑战的策略,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革,以先进的烹饪技术和水平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让中式烹饪可以占领更大的餐饮市场,并且努力让中华美食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刘刘.浅谈烹饪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2]关占阁,邢志勇.中国烹饪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江苏商论,2002(11).
[3]赵荣光.关于中国烹饪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09).
[4]李海波.目前我国烹饪职业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7).
[5]冯玉珠.烹调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6]白雪峰,贺春林.数据挖掘技术在餐饮业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
[7]马健鹰.中国味文化的根基与发展规律[J].中国调味品,2006(12).
[8]李伟,贺庆伟.实用烹饪调味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7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餐饮业作为服务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08年,随着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运动员餐桌上中餐被列入食谱中,这意味着独具特色的中国餐饮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化。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同样为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中国饮食推向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的餐饮业已跨越亿元大关,提供就业岗位两千多万个,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社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很多不足,当前我国餐饮行业最为紧迫的难题便是专业烹饪人才的缺乏,这一问题已经对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餐饮行业彼此竞争的开展正逐渐转向人才资源的较量,拥有充分的专业烹饪人才是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在这一市场形势下,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烹饪人才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烹饪专业的教学理念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烹饪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出现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标准。这些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的重心过度地倾向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于烹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烹饪专业人才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如何烹饪美味的佳肴菜品,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有较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还应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精神。不过从现在的高职烹饪专业教育的开展状况来看,对教学课程内容的规划设计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烹饪领域的专业技能提升,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是较为片面的。因为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烹饪专业人才,在真正走进岗位之后,却很难适应学校向社会的身份转变,特别是在当前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际运用。这样一来,在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背景下,烹饪人才很显然就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的情况。
2.“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分”过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得以高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想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就重金聘请“双师型”的高级教师来学校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过他们就算是有教师从业资格证以及餐饮行业实践经验双重身份,绝大部分也空有其表,在实践上含有较高的水分。许多烹饪专业教师不仅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烹饪课程教育,并且也没有足够的烹饪从业经验,只是借助职业培训等形式来考取了“双师型”的教师资格从业证书。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烹饪专业人才的教育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3.学生职业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现在,在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从业目标及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的烹饪专业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发展存在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只要可以顺利地拿到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毕业证就能去酒店做厨师。其实,对于酒店而言,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高级酒店,其内部就职的厨师,不仅需要接受专业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同时在进入酒店之后还要通过材料识别,菜品加工、配置等环节练习才可以真正地进行烹饪。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出,有些学生在思考到今后的就业发展问题时,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同时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烹饪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相关教育,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对今后就业形势过于乐观的情况。更何况烹饪专业学生中有很多并不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缺乏相应的烹饪操作实际,在意志力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就算是将来他们走进社会,从事餐饮行业,也无法很好地胜任一线烹饪工作,从而难以发展成优秀的厨师。
4.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不符
职业教育在我国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模式上更多的是需要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转向与时代相符的模式。就烹饪这一个专业而言,之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来源于中职、中专以及技校这些学校,毕业于中职的学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烹饪专业基础,部分的学生还有企业实***历,所以,面对这一类学生,高职院校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强化上,并且这一类学生在经历高职院校的强化教育后,能更好地融入岗位,完成自身身份的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之前较为普遍的。社会的进步与前行,高等教育的普及,让高等学校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一般的高中,经历过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一类的学生对于烹饪这一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之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和来自中职、中专以及技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类学生对于今后自身的就业通常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岗位。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之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5.专业课程设计重叠
因为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中依旧沿用的是之前的教育模式,这导致课程设计出现重叠的情况,比如说,在《烹饪营养与卫生》和《烹饪原料学》这两门课程中都提到了关于原料筛选及存储的问题,那么,这两者在教学资源上是存在一部分重复的。关于教材的设计方面,内容及结构的重叠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导致教材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的建议
1.转变高职教育办学理念
就上述文章中所涉及的当前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时展需求的情况,在我看来,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更新传统的办学理念,将之前的职业化教育模式慢慢转变成注重学生素质综合提升的教育模式,规划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育开展方向,建设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模式。比如说,现在很多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在实际的就业中往往会出现团队合作意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组合素质的共同发展。比如说,借助指引、启示等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具备更多的时代创新意识。并且,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转变之前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置,鼓励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育中。如此一来,能更加有效地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记忆,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更灵活地加以应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正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2.打造高质素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所遵循的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所以,要注重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这对于人才培养效果而言是直接性的影响因素。从这一问题上来说,高职院校要设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招聘制度,确保从教烹饪专业的教师同时具备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
对于经过筛选最终任命的教师,学校还要注重对其进一步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教师的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比如说,可以定期让教师到烹饪院校接受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厨师来学校执教,有针对性地开展烹饪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对自身今后的从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明确学习目标,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就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方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设定。不仅如此,校企合作这一形式的实施,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累积更多的经验,从而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比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针对烹饪这一专业,和相对的餐饮企业达成就业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烹饪人才,同时餐饮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在针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时候,学校以及企业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考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应该涉及思想道德水平、主动服务意识、协助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根据考评结果,淘汰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学校应充分借用旅游、酒店、餐饮企业的资源,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
4.转变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对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不符的问题,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进行学前教育,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专门介绍烹饪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现状,让一些来自普通高校生源的学生在大一时就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其次,学校应积极建设自己的烹饪实训室,让学生边接受烹饪专业的理论教学边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技能的学习,亲身感受与认识烹饪行业特点,让其对行业有个清楚的认知。通过实践,也能加深学生对烹饪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掌握烹饪基本技能后,将学生送入酒店餐饮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并通过实习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学生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已对行业有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等到学生毕业,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是一个“准行业工作者”。
5.推进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当今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已呈现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对于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来说,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烹饪专业课程,由知识本位课培养模式向能力本位培养模式转变。另外,对于教材的选择,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排教材,对一些重叠的教材进行整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教材重叠的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并节省了教学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烹饪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烹饪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烹饪专业化人才的难题。转变办学理念,打造高质素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明确学习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的一种有力的尝试,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8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三年前,中考失利的我,如今的经历证明,考场的失败不是人生的失败。烹饪给予了我的那一片蓝天,职业的选择不是偶然,从小随父亲从事烹饪行业,培育了浓厚的兴趣。
在社会的传统观念中,从事烹饪并不是什么值得荣幸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职业,而在于他是否能在所从事职业中实现价值。
我热爱烹饪,并以自己为烹饪人而深感自豪。烹饪并不只是所谓的炒菜,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业精于勤,只要用心努力,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过去的2012全国技能大赛中,我荣获全国烹饪组雕刻金奖,热菜金奖,这样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职业技术经验,而且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烹饪路。
身为商校人,我坚信“天道酬勤”。
我也坚信,成功属于每一个人,只要你愿意努力,相信自己。
2.自我提高
2009年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
2010年食艺社社长
全国技能比赛江苏代表队志愿者
2011年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2012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3.个人收获
校十佳素质全面学生
校***训班第十期优秀学员
校技能之星
扬州市技能比赛金奖
江苏省技能比赛金奖
全国技能比赛金奖
扬州市“三创”学生
校勤奋之星
4.自评他评
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厨师,母亲是一名教师,虽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我很满足。从小父亲就有意的让我接触烹饪,希望我往这方面发展,毕竟相对而言,厨师的失业率相对是很低的,对以后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2.学习环境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烹饪专业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发展现代旅游业、拓展现代服务业为方向,立足三产、联动二产的特色学校,是全国创办烹饪专业为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创办烹饪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也是江苏省烹饪专业规模最大的学校,它依托于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发源地——扬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的扬州烹饪学校,这是我国现代饮食史上将烹饪技艺的传授由店堂转为课堂,由以师带徒的学艺方式转为正规教育的开端,开全省乃至全国烹饪职业教育的先河,2001年升格为省教育厅直属中专,2003年成立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展示江苏省服务业技能教学的窗口、展示扬州市“三把刀”传统技能教学的窗口、展示扬州市传统工艺技能教学的窗口。
3.社会环境
中国现在正处于近两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上还有许多的体制弊端,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但是***治上比较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大地充满各种人才成长发展的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这就更需要在分析好社会现状的基础下,有针对性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分析
1.目标职业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从以前吃的饱,到现在吃得好,菜肴的发展吃的饱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菜肴不仅仅要满足美味营养,更要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欣赏,我想这是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不断进取的方向,社会上擅烹调的人很多,但擅于烹饪艺术的却很少,技能大赛是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烹饪艺术家的艰难,还要继续奋斗。
2.岗位说明
学烹饪,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一个很糟糕的选择,但你有没有真正的细细分析学烹饪的前途呢,好好考虑过学烹饪的发展呢?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烹饪的队伍不断扩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1世纪初,世界厨师队伍已发展到数千万人。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烹饪的发展不可估量。业内人士对厨师培训行业的发展前景评价如下:“因为厨师行业的特殊性,如今学烹饪依然有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据调查,每年投身厨师行业的人总是保持相对稳定。以某市厨师培训中心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面向社会招生以来,每年都有大约400人接受厨艺培训。学员在结业后,大都被推荐给本地市场和外省的粤菜餐馆。近年来,还有很多学员选择了出国劳务这条道路。
3.职业现状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2005/2006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约320亿元、利润总额约6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38%、28.84%和33.33%,高于全社会餐饮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
经济全球化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生机。加入WTO后,大量的外资、外企进入我国,不同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汇聚我国,为我国餐饮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我国对外开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国餐饮企业。与此同时,中式餐饮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弘扬中华餐饮文化提供了新舞台。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1.SWOT分析
2.确定职业目标
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在此我对未来的人生做一个初步的规划。
(1)初始阶段。
报考大学,提高学历,提高内涵修养。
(2)中期发展。
初步掌握美术与烹饪相结合。
(3)长远规划。
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
(4)我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熟练厨师专业烹饪师烹饪大师。
(5)制定行动计划。
(6)职业评估调整。
①职业目标。
原则上不会改变职业目标的,即使遇到困难;
不断学习烹饪技能将烹饪与生活机密结合,将烹饪融入我的人生;
加强烹饪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历,逐步形成与丰富我的烹饪路。
②职业路径。
实习之初,我会尝试在多个酒店实习锻炼,确保实践经验的全面;
初步创业之时,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先从小饭店开始经营;
经营自己的饭店,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步完善餐饮文化,提升内涵。
③实施策略。
如果创业条件不成熟我会选择从事管理行业;
实习时该公司的待遇可以满足,将不会选跳槽;
如果我从事的企业倒闭,我将选择再就业,其次计划创业。
④其他原因。
如果身体不允许我从事高强度的烹饪工作,如热菜制作,我将选择轻度工作,如冷菜制作,果蔬雕刻等;
即使开始经济无法满足我的要求,我也选择继续走下去;
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有,我将慎重考虑,原则上不会随便跳槽。
总结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9
1.1中国的饮食观念
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时候就重视农业而抑制工业,而且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支撑着整个国家过了2000年。艰苦耕作的农民们或者因为国家***策要交税,或者因为受到地主的剥削,或者因为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收获的粮食很实在很难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所以自古以来,解决温饱问题是很多中国人的主要矛盾。发展到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大家注重的不仅仅是温饱问题的解决了,而是更加注重饮食的质量了。于是,随着这浪潮,出现了很多专业的厨师,开始研究饮食文化,开始研究烹饪,开始研究食材的搭配等,所以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中很注重色香味俱全的搭配的,视高质量饮食为一种享受,而非仅仅只有充饥的功能。
1.2西方的饮食观念
至于西方国家的经济一直都不比东方落后,特别是工业***之后,机械化大生产,人们的生活节奏又大大的提高,这造成了西方国家的人们对饮食熟视无睹,认为饮食仅仅是充饥果腹的手段而已。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他们采用了更科学、更规范和更合理的方式为自己的三餐搭配,很注重营养充足,适量搭配的健康饮食。特别是现代出现了营养学时候,更助长了他们在饮食方面的理性分析倾向,甚至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来配给饮食。
1.3小结
总的来说,如果在西方国家注重营养搭配的基础上,再发展味觉上的享受,这才会使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完善,而且将有利于将西方人所说的Chinese food推向国际。
2.饮食内容的差异
2.1中国的饮食内容
在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在,国家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但仅限种植业,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米饭,北方的面食,都是中国的主食,可见,我们中国都是以素食为主。其实从东方人的体型就可以知道我们的饮食比较素,东方人都是以身材矮小、骨细肩窄为主。而且在中国经济落后的时代,很多平民百姓都买不起肉食,特别是在凭粮票购买粮食的时代,更加少有肉食,大概是在春节等重要的节日中,人们才舍得买肉食。但是现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人民的餐桌上找到越来越多的肉食,特别是过年过节,或者是招待客人的时候,鱼虾蟹、鸡鸭鹅、猪牛羊都常常出现。
2.2西方的饮食内容
在西方国家则比较重视牧业,特别是某些国家更加以动物发展出另类的文化,例如美国的牛仔文化,西班牙的斗牛文化等。而且西方很重视航海文化的发展, 因而渔业也发展得很好,这两点决定了西方人以进食动物为主。再次,西方人因为注重营养的摄入以保证体能的充足,他们都很注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所以西方人的体型都是高大肥胖、骨大肩宽为主。但是由于现在西方人摄入太多脂肪,营养师建议他们的餐桌上应多增加蔬果类的食物,以增强消化。
2.3小结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饮食内容都有发生变化,素与荤的搭配也日催合适,健康饮食的观念也以深入民心。
3.饮食方式和餐桌礼仪的差异
3.1中国的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
因为中国以素食为主,大多书人都以筷子、勺子为主要的餐具,方便使用。很多外国人都不会用筷子,因为这与手的灵活度有关,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属于心灵手巧的类型的,而外国人则比较豪放,所以比较难学会用筷子。
而平常饮食的方式,我们则大多以围餐为主,即放几盘菜在中间,大家喜欢吃多少便夹多少,尽量做到不浪费的原则。因为我们中国以前经济较落后的时候,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养成了中国人节俭的优良习惯,所以围餐就是尽量避免个人饮食的浪费。再次,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一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前,互相夹菜,有利于维护家里和睦的气氛,无论是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丧事,一家大小都会坐在一起吃饭。长久以来,围餐已经成为家庭聚会的主要形式了。但是围餐也有不讲究卫生,容易传播疾病的缺点,所以现在如果是在公共食堂,大家都以一人一份饭菜为主,卫生观念以逐渐提高中。
3.2西方的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
西方国家的人们因为以肉食为主,所以他们以刀、叉、勺子为主要的餐具,而且刀子也分为切包和切肉的不同,勺子也分了汤和食物的不同使用,他们的排放位置也有严格的要求,但这也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
而进食的时候虽然都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但是都以一人一份食物为主要的形式,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西方国家的文化讲求的是自主***,讲求个性,若不断给客人夹菜,客人会觉得主人在强迫,没有礼貌。虽然缺少了互相夹菜的温馨,但是也多了一份卫生健康的保证。西方人的餐馆都是很安静的,因为他们觉得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很可能会打扰其他人进食的心情,侵害了其他人享受安静环境的权利,所以西方人在餐馆进食时要不不说话,或者很小声地交谈,尽量做到不打扰其他人。
3.3小结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生活习惯、文化氛围都造成的。现在随着世界全球化得趋势,中西方的饮食方式也开始走向日趋融合的方式,中国人经常吃西餐,西方人也开始青睐中国的食物,方式也随之得以变化。
4.烹饪方式的差异
4.1中国的烹饪方式
在中国,烹饪是一种民间艺术,因为中国烹饪追求的是随意性,而非像西方国家那样追求规范化。之所以称中国的烹饪时民间艺术是因为烹饪这艺术存在于家家户户中,食材的搭配、调味料的搭配都是随个人喜欢的,所以可能会出现明明是同一道菜,但是在不同地方食用会出现不同的风味。这些都造就了我们中国的菜系的形成,这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都各有特色,各具自己独特的风味。
4.2西方的烹饪方式
在西方,烹饪是机械化的,严格按照营养学来进行科学搭配,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了一种机械化的技术性工作。由于食客也只注重营养的摄取是否足够,这更放宽了厨师的烹饪技术限制。
4.3小结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例10
[中***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9―0046―04
饮食审美对象是特定人群在特定区域及其地理条件下,经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基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的,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渗透进自然、社会、历史因素而升华形成的饮食审美倾向,其特色往往通过特异的食料、食具、食技、食品、食规、食趣和食典展示出来。因此,饮食活动的社会性与文化性使其成为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构成要素的第一大要素,而饮食审美更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而饮食美学也成为需要旅游美学研究深入探讨的新领域。
中国是在美食观念的悠久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具有人类先进饮食文明的国家。由《说文》中“美者,从羊从大”、“甘者,口中含一”以及“美,甘也”,可知中国人最初的审美意识,源于具有物质功利性的“肥羊味甘”的味觉感受。而在漫长的中国饮食历史进程中,随着“味”的观念不断推广与深化,“味”不仅指饮食的“五味”美感,成为中国烹饪追求的核心,还指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和艺术领域,如“韵味”、“意味”、“品味”等,而成为中国审美的最典型感受。这使得中国饮食文化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具有了超物质功利性以及感性思考的特征,也最终将中国饮食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使饮食的目的作用由维持生存走向了审美观照。但基于中国感性思维的民族性,自古以来的历代美食家多关注于烹饪理论和烹饪技巧的总结与介绍,而鲜有将饮食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论述和探讨的论著。回顾中国饮食美学研究演进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发展历程。
一、饮食美学的研究进展
在国内,我国饮食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初,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中国烹饪界提出了“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而将以烹饪为核心的饮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不断深化,在实践美学观的指引下,为适应人们饮食生活双重目标的追求,饮食美作为社会美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直接、最广泛的实体部分,才逐渐进入人们研究视野,成为专门研究市场经济时代饮食生活领域美、造美与审美活动的实用美学。因此,我们说中国饮食审美的历史虽然古老,但饮食美学的学术年龄却的确过于年轻。其年轻的表现,就在于从研究对象、概念范畴到基本理论体系,都尚少有定论。
1.“立足美学”的起步阶段
由于美术学者的发起和一些心理学家、烹饪大师等的多方参与,饮食(烹饪)美学研究的起步阶段在学科的界定上呈现以美学逻辑为特征,并一开始就进入了饮食美感领域的研究。
青年美术史论学者郑奇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烹饪美学”的概念,提出“烹饪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体,是文科和理科的结合体,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合体,是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结合体,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以及“烹饪美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烹饪美学的重点是烹饪艺术”等系列观点,为当时的中国烹饪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在饮食美感研究方面,《江苏商专学报》刊登的记录郑奇与生理心理学博士朱锡侯教授关于饮食美感问题的谈话《饮食・生理心理・美学》一文,第一次提出了“饮食美学”的概念。随后,朱锡侯教授从感觉系统的发生机制论证了与美感的一致性,而确立了饮食美感这一研究方向。同时,郑奇又从“美感的生理基础”与“的心理效应”人手,论证了低级感官味觉至少可以通过统觉反映通向高级的审美感。在此基础上,陈孝信对“饮食审美的范围、饮食美感的生理基础、饮食美感与一般美感的异同、饮食美感的特殊性(综合性、实用性、个性、多样性、特殊地位)”作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饮食美感的体系雏形。此外,吴志健从审美联想的角度,论述了其在塑造菜肴形式美中的作用,以及烹饪审美过程中审美联想的特征、分类及应用,是早期对饮食审美联想的深入思考。后来,郑奇通过论述烹饪美学的研究概况,并从实用与理论两方面论述了烹饪美学学科建立的意义,进一步确立了烹饪美学的地位。在专著方面,郑奇编著的《实用美术(22)――烹饪美学知识专辑》和纪晓峰编著的《烹饪美学》将烹饪技艺上升到了美学层面来探讨。郑奇、陈孝信合著的《烹饪美学》纳入《门类美学丛书》出版,标志了从学术观念上将烹饪美学正式纳入实用美学体系。
2.“局部探索”的初级阶段
饮食(烹饪)美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学术界着眼于饮食美学的局部研究,虽然对于某些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研究者立论基础各异,而使这个阶段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既存在相互涵盖交错的区域,又存在相互割裂的真空地带。
丁应林对饮食触觉美的审美特征、触觉审美的过程及其机理,以及菜点触觉美的创造规律进行了研究,肯定了饮食美感中触觉美的地位。而吴志健首先从联系的观点,提出中国烹饪艺术作为中华传统艺术之林中的一株奇葩,当然也应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和谐统一的观点,阐述了烹饪艺术“真”、“善”、“美”的内涵及其联系;随后,从“意境”人手,又提出了“烹饪艺术意境是由形象及食品的味道交融、化合和升华等三大部分构成”的观点,分析了烹饪意境“情”、“景”的关系,以及常用的烹饪美的意境及其塑造。
笔者曾从审美客体的角度人手,探讨了美食概念、美食的构成要素和美食的直接创造者,形成了美食构成中“三特性”(质美、感觉美和意美)的理论雏形,并初步论述了美食三要素与饮食心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对筵席设计与美学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剖析,指出筵席设计由两大原则支撑:基本原则和特殊原则。基本原则又由自然科学基础和美学基础构成饮食美,并进一步从饮食美具体存在的方式的角度,提出了饮食美的概念、性质和构成要素,包括“三特性”、“十美”(质美、味美、触美、嗅美、色美、形美、器美、境美、序美和趣美);特殊原则分别为筵席的主题(左右筵席的表现形式)、规格(左右筵席的档次)和礼仪(左右筵席的程序)。后来,笔者又对饮食美研究范围与性质进行了新的界定,提出了“饮食美是人们在饮食生活中的美的创造和审美,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的观点,并作了简要的论述,还提出了饮食美感是“高级心理活 动――精神”的观点。
此后,学者们继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着眼点,阐述着自己对于饮食美的理解。万建中从“中国饮食对味的追求是产生原始审美意识的直接动因”、“古典美学中的‘和’这一美学范畴,也是建立在中国烹饪调和鼎鼐基础上”的立论,指出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中国烹饪的美学原则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食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实体美与意境美的有机结合’”的观点;汪悃款、张力平着眼饮食美感功利性突出的性质,论证了饮食烹饪美感的功利性存在的合理性,并以饮食烹饪文化的众多事实阐明审美活动和功利性二者之间客观、辨证的特殊性质;麦浪介绍了中国烹饪美学的综合性特征。此外,苏娜的《饮食的美学特征》、李长生的《烹饪艺术与美学》以及王迎全《试论中国菜肴的“属性”》(上、下),实际上都是对烹饪艺术美表现形式(饮食美形态)的介绍;季鸿良联系中国古代的美食思想,说明美食和风味的关系、饮食美感的内涵,讨论了饮食文化的社会功利性,最终提出了“‘致中和’与‘大统一’观念为当代中餐的饮食审美原则”的观点。
而在论著、教材方面,杨东涛等人编著的《中国饮食美学》,从中国饮食美学思想发展史、“美性”概念、饮食美感及饮食美的创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通史的形式对古典文献中的饮食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并概括总结不同时代的相应特征,并从属于直觉感悟的一种传承认识模式――美性认识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和饮食制度产生进行了论述,还从饮食、美感的关系,饮食美感的构成以及饮食审美能力的构成及规律三方面对饮食美感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而顾仲义主编的《餐旅实用美学》、苏志平,王利琴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材《烹饪美学》,从严格的烹饪美学的体系来说,它们仅仅涉及到了烹饪美的形式美层面。周明扬编写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餐饮管理专业指定教材《餐饮美学》界定了餐饮美学的概念,指出“餐饮美学是运用美学原理研究餐饮消费与餐饮服务中美的创造与美的欣赏问题,研究餐饮环境、建筑、装饰、形象、食品造型以及色彩、音响、灯光在餐饮业各个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法则”的观点。从整体上看,该书虽然突破了烹饪(餐饮)美学教材的一贯研究范围――烹饪工艺美术,但还是局限于餐饮活动中形式美的层面。
综上所述,目前,在国内对于饮食美学的研究中,极少有人注目和涉足饮食美学的全面思考与系统研究,造成现有的相关成果由于集中形成于其研究的起步阶段而内容陈旧,且缺乏研究深度与广度。大多数人集中于饮食美的形态研究和美感研究。不可否认,在一些饮食美学者的努力下,对饮食美学的这两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对于饮食美的形态,建立起了“三特性”、“十美”的体系构架;对于饮食美感,在《中国饮食美学》的“饮食与美感”中也有了较系统的论述。但除此以外的大多数研究成果,要么局限于烹饪工艺美术,这在相关《烹饪美学》、《餐饮美学》等教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要么习惯以中国古典哲学切入,仅着眼于饮食活动的意蕴进行深入探讨;要么从美学美感人手,进行饮食美感的局部研究。因此,可以说,迄今为止,由于缺乏美学体系的理论指导,国内饮食美学研究零散而不成体系,而对饮食美学全面性、系统性的把握尚未真正开始,还存在学术空白。
二、饮食美学内涵界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