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1篇
PDCA循环在高校动态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一)计划阶段(Plan)———预算编制。计划是PDCA循环的起点,对应于高校预算管理的第一步便是预算编制。按照戴明循环大环带小环的原理,预算编制环节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高校战略目标,合理设置各部门子目标预算管理要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在预算编制环节,首先要将学校战略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各用款部门的工作内容,确定各自的子目标,形成预算管理的“关键点”,也就是对高校预算进行前馈控制。2.结合目标,分配资源高校年度总预算下达后,组织召开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根据设置的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结合部门特点分配预算资源,确定经费使用的范围及重点,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编制预算。
(二)实施阶段(Do)———预算执行及监督。实施阶段是根据P阶段的工作成果开展的,因此是实现P阶段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校预算管理的实施阶段即预算执行阶段,此阶段严格有序地开展是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目标最关键的环节。只有严格执行预算,才能将资金使用与预算相匹配,保证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执行的开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在下达各职能部门当年预算时,同时应下发资金使用审批权限及程序,各用款部门应按照分配的预算经费,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尽量保证实际支出项目与经费预算项目相一致,进而为后期的预算执行分析及评价做好准备。2.预算执行过程应进行及时恰当的预算调整。由于高校各用款部门的预算编制是在年初或者上年末完成,与当年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因此,高校应建立预算适时调整办法,调整时间可安排在每年6月底至7月初。在预算总额内的调整事项,用款部门可自行在预算总额内进行调整;如遇到未反映在预算额度内的特殊事项,用款部门应遵循相应的追加审批程序,严格按照预算追加办法进行追加调整预算。3.预算执行监督。高校动态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全过程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对高校预算进行同期控制。因此,预算监督是高校动态预算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PDCA循环的“精髓”。只有将预算监督贯穿整个预算执行过程,才能推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完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可借助校内计算机网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各用款部门可通过各自账户登录自己部门的预算管理系统查看预算执行情况,财务部门或预算管理部门可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盘监控,对于预算执行中已发生偏差的部门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发生更大的偏差。学校还应重视审计工作在预算监督过程中的作用,加强预决算审计,将审计工作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全过程进行监控,更能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三)检查阶段(Check)———预算分析评价。检查是PDCA循环的重要步骤,是对D阶段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预算评价环节属于预算管理的事后控制阶段,只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恰当的分析,才能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薄弱环节,提高预算执行质量。预算分析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进度分析。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对用款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分季度、半年和年度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差异及时反馈给用款部门,帮助其自行查找原因。这种分阶段进行的评价分析,更能减少预算执行偏差,保证预算执行质量。2.业绩分析。业绩分析是指通过建立预算考核指标,来评价高校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遵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高校自身的性质与特点。财务指标是反映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其战略目标是提高高校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效益。因此可以从高校的收支结构、资源配置情况、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出发考虑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比如:财***补助收入比重、教学支出比重、合作办学支出比重、设备利用率、总资产保值增值率、重点学科数量增长率等。非财务指标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学生及社会是高校服务的主要对象,高校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使学生及社会对高校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因此,可用科研成果转化率、就业率、为社会提供服务收入的比重等来衡量社会满意度;可用报到率、学校基础设施(包括食宿)支出比重、国家及省市级精品课程所占比重等来衡量学生满意度。其次,高校的内部管理包括行***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其相对应的职能部门也属于高校重要的用款部门,如:办公室、教务处及学生工作管理处等。具体的评价指标也可按照部门性质进行设置,如:教学管理可运用教学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教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增长率、教学设备使用率等。最后,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高校的发展要依赖于教师团队的学习努力及发展。教师学历职称结构、教师培训支出增长率等都可以作为评价高校在教师发展层面的评价指标。
(四)处理阶段(Action)———预算评价结果应用。处理是PDCA循环的总结提升阶段。PDCA循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阶梯型推进管理水平,只有将上一循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到下一个循环中,才能使得循环提高一个层次。借鉴这一理论,高校评价结果的应用对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预算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部门负责人,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其次,由财务部门或预算管理部门与各用款部门进行沟通,分析预算执行的成绩、问题及改进措施;再次,根据预算执行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对预算执行情况差、严重超支的部门,处以一定的警告批评,适当调整其在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最后,对照预算编制阶段设置的目标,找出未实现的目标带入下一个预算循环,为下一周期的预算编制做好铺垫。
PDCA循环在高校动态预算管理中的实现基础
(一)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PDCA循环是周密的循环系统,反映的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并严格按其规定执行,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该循环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二)健全预算管理机构。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尤其是动态预算管理,从预算编制开始到预算评价结果应用为止的全过程都需要沟通协调。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设立预算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确定预算目标、监督预算执行以及评价预算执行情况等工作;如果无法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应当强化审计机构或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用其监控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三)建立校内信息交流平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校内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各用款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便于预算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实际数据,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循环经济;理论框架
中***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财务管理工作在20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探讨重点在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周转、控制等等微观层次问题。而现代财务理论则着重于企业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在企业中,经济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而财务管理则是企业通过对投资、融资的决策,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框架
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决策,主要由投资决策、 筹资决策、特殊财务业务决策等。
1.财务总体决策理论
财务总体决策顾名思义,是从财务管理全局出发,对企业的投资、资金筹资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股利分配)等问题的总体决策,确保企业的这三大重要问题互相配合,实现企业资金的可持续发展、业主财富的最大化。其中,由于企业的投资以及筹资存在着互动关系,因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2.投资决策理论
投资决策理论可以分为长期、短期投资决策理论。长期投资决策一般是指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决策,主要实现方式是净现值法。这种方法需要对资金的成本率进行估算,而资金成本率的估算工作又涉及到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所以说,筹资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而短期投资决策,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投资的决策,其中包括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现金以及有价证券等。
3.筹资决策理论
狭义筹资决策只是指长期、短期筹资决策。在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上来看,股利(利润)分配之后盈余公积金也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可以把股利分配看做是企业的长期筹资决策。而广义的筹资决策不仅包括长期、短期的筹资决策,还包括资本结构决策、股利(利润)分配决策。其中,筹资决策最容易受到外部因素,例如金融市场的影响,而筹资决策也直接关系着股东财富。就目前研究热点来看,资本结构决策、股利***策占有重要的地位。
4.企业财务管理特殊业务决策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决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上没有经常发生的业务,例如企业的重组、并购、破产以及清算等等工作。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
“活动论”、“关系论”、“活动+关系论”,是目前财务学界关于财务本质的三种主要认识。其中,“活动 +关系论”不仅包含了“活动论”的有益内核,也吸取了“关系论”的合理性,是一种全面的、本质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对进入了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可回收资源的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配置,而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经济资本和生态资本之间的错误配置。所以说,无论是经济资本,还是生态资本,其投入与收益,都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资金权利以及责任得以形成。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实质,是投资者以未来的经济资本、生态资本的合理跨期配置作为基础,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从投资主体上看,是投资者,从资本的配置特点来看,是跨期配置。因此,无论是资本配置对象、还是资本配置活动、配置主体,都是在价值网络内进行活动。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企业价值的创造,主要是经济资产以及生态资产的驱动,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则是在此背景下,通过价值网络的分析,以及核心资本价值创造模型的分析,利用公司财务理论,分析企业的财务状态,并在状态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划以及评价,以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的追求目标。因此,就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来说,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了经济资本、生态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财务目标、财务假设、财务原则、财务职能以及财务内容;而其应用理论结构,则包括了财务行为选择、财务状态评析以及财务评价三部分。
以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以及其机制原理作为依据,进行财务系统设计。
首先,对循环经济的财务目标进行界定;其次,根据确定的财务目标,进一步确定财务内容以及财务职能。在设计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财务系统进行运行工作的环境是相对复杂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财务系统进行运行的规律,以及财务目标要求、财务环境,对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进行提炼,也就是财务假设和财务原则。由此,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得以构造。
从循环经济的财务基本理论结构的顺次来看,还应该以技术角度作为切入点,对财务状态评析、投资以及融资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在这里,财务状态评析是作为财务评价以及财务行为选择的基本前提而存在的。如果企业的价值网络发生变动,将会直接导致资本系统跟着发生变动。由于经济资本、生态资本两者本身就具有资本转换规律,因此资本系统出现了变动,也势必对经济资本以及生态资本的价值创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从整体上看,对循环经济的财务状态进行评析,也就意味着对企业价值网络、经济资本以及生态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进行评价、判断、分析。其中,财务状态的评析,对财务行为的选择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不同的财务行为将会导致不同结果的产生。循环经济财务评价,作为一种提供反馈信息、确保财务系统运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完成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的构造。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财务管理理论,国内外的学者研究成果不计其数。而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造,应该在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国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进行运用,以其科学性、实效性、合理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财务管理; 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一个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财务管理先后经历了筹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投资财务管理和绿色财务管理等发展阶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对象从对企业资金筹集和资金的周转、控制等微观层次问题的描述性探讨,转向企业价值与投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的基础通常是经济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投融资决策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经济系统在不断与生态系统发生交换活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促进了绿色财务的提出。但是仅仅强调环境保护是不够的,环境的保护必须伴随着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等举措,因此,一种以“3r”为原则的新型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应运而生。“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利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可再利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都可以认为是可回收资源;减量化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视为企业进行生产的原始资源。对原始资源使用的减少和可回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可回收的资源、原始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生产企业的生态资产。
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转变为可循环再利用的生态资产。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资本概念的泛化,企业价值的概念成为一个多维价值属性的价值体系,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均衡过程。虽然绿色财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资源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由于价值驱动因素变化造成的资本多元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研究维度的分析
(一)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
关于财务本质的认识,财务学界的观点很多,归纳起来有“活动论”、“关系论”与“活动+关系论”三种主要观点。“活动+关系论”吸收了活动论和关系论有益的内核,全面概括了财务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理念实际上是对可回收资源、进入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的一种时空上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错置。因此,生态资本的投入和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形成了投资者之间的经济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合理跨期配置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活动及其利益关系。资本配置的主体是投资者,资本配置的特点是跨期配置,资本配置主体、配置对象以及配置活动都存在于由利益相关者所编制的价值网络内。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研究维度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所考量的是企业价值、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跨期配置活动及形成的利益关系。“跨期配置资本的论断表明……财务研究的三维视角包括时间、空间和行为,财务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和行为坐标决定了财务的立体结构。”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蓝***,如***1所示,以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构成的平面式财务研究结果为基础,放宽条件,进一步研究财务行为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建立立体式研究视角。任何一个生态资本坐标点r和任何一个经济资本坐标点c决定了一个确定的财务状态s(c,r)。任何一个财务状态s(c,r)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的财务行为方案b。财务行为b,经济资本c和生态资本r决定了企业价值v。在平面osvb中可以看到,如果财务状态一定,财务行为将决定企业价值,并且所有小于价值v下的财务行为都不是最佳行为。所以,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研究财务状态,根据财务状态选择最佳的财务行为。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是在以生态资产和经济资产为企业价值创造主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运用公司财务理论,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通过核心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对企业财务状态进行评析,规划并评价企业财务行为,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根据这一定义,笔者可以构建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如***2所示。其中,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目标、假设、原则、职能和内容构成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结构,财务状态评析、财务行为选择和财务评价构成了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和机制原理设计财务系统,首先要界定循环经济财务目标;其次,财务目标确定财务职能与内容。财务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复杂的,必须根据财务环境、目标要求和财务系统运行的规律提炼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即相机财务假设与原则,由此构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基本理论结构顺次,应当进一步从技术的角度研究财务状态评析、投资行为选择和融资行为选择。其中,财务状态评析是财务行为选择、财务评价的基本前提。企业价值网络的变动导致资本系统发生变动,由于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本身存在资本转换规律,资本系统发生变动必然影响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的创造,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状态评析就是要对企业价值网络、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创造模型加以评判和分析。财务状态评析指导财务行为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循环经济财务评价是提供反馈信息、保证财务系统良好运行的有效方法,由此构造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 茅宁.软财务理论初探.会计之友,2007(2).
[2] 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7).
[3] 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财务管理; 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一个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财务管理先后经历了筹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投资财务管理和绿色财务管理等发展阶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对象从对企业资金筹集和资金的周转、控制等微观层次问题的描述性探讨,转向企业价值与投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的基础通常是经济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投融资决策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经济系统在不断与生态系统发生交换活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促进了绿色财务的提出。但是仅仅强调环境保护是不够的,环境的保护必须伴随着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等举措,因此,一种以“3R”为原则的新型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应运而生。“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利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可再利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都可以认为是可回收资源;减量化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视为企业进行生产的原始资源。对原始资源使用的减少和可回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可回收的资源、原始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生产企业的生态资产。
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转变为可循环再利用的生态资产。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资本概念的泛化,企业价值的概念成为一个多维价值属性的价值体系,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均衡过程。虽然绿色财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资源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由于价值驱动因素变化造成的资本多元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研究维度的分析
(一)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
关于财务本质的认识,财务学界的观点很多,归纳起来有“活动论”、“关系论”与“活动+关系论”三种主要观点。“活动+关系论”吸收了活动论和关系论有益的内核,全面概括了财务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理念实际上是对可回收资源、进入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的一种时空上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错置。因此,生态资本的投入和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形成了投资者之间的经济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合理跨期配置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活动及其利益关系。资本配置的主体是投资者,资本配置的特点是跨期配置,资本配置主体、配置对象以及配置活动都存在于由利益相关者所编制的价值网络内。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研究维度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所考量的是企业价值、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跨期配置活动及形成的利益关系。“跨期配置资本的论断表明……财务研究的三维视角包括时间、空间和行为,财务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和行为坐标决定了财务的立体结构。”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蓝***,如***1所示,以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构成的平面式财务研究结果为基础,放宽条件,进一步研究财务行为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建立立体式研究视角。任何一个生态资本坐标点R和任何一个经济资本坐标点C决定了一个确定的财务状态S(C,R)。任何一个财务状态S(C,R)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的财务行为方案B。财务行为B,经济资本C和生态资本R决定了企业价值V。在平面OSVB中可以看到,如果财务状态一定,财务行为将决定企业价值,并且所有小于价值V下的财务行为都不是最佳行为。所以,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研究财务状态,根据财务状态选择最佳的财务行为。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是在以生态资产和经济资产为企业价值创造主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运用公司财务理论,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通过核心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对企业财务状态进行评析,规划并评价企业财务行为,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根据这一定义,笔者可以构建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如***2所示。其中,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目标、假设、原则、职能和内容构成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结构,财务状态评析、财务行为选择和财务评价构成了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和机制原理设计财务系统,首先要界定循环经济财务目标;其次,财务目标确定财务职能与内容。财务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复杂的,必须根据财务环境、目标要求和财务系统运行的规律提炼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即相机财务假设与原则,由此构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基本理论结构顺次,应当进一步从技术的角度研究财务状态评析、投资行为选择和融资行为选择。其中,财务状态评析是财务行为选择、财务评价的基本前提。企业价值网络的变动导致资本系统发生变动,由于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本身存在资本转换规律,资本系统发生变动必然影响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的创造,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状态评析就是要对企业价值网络、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创造模型加以评判和分析。财务状态评析指导财务行为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循环经济财务评价是提供反馈信息、保证财务系统良好运行的有效方法,由此构造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 茅宁.软财务理论初探.会计之友,2007(2).
[2] 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7).
[3] 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一个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财务管理先后经历了筹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投资财务管理和绿色财务管理等发展阶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对象从对企业资金筹集和资金的周转、控制等微观层次问题的描述性探讨,转向企业价值与投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的基础通常是经济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投融资决策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经济系统在不断与生态系统发生交换活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促进了绿色财务的提出。但是仅仅强调环境保护是不够的,环境的保护必须伴随着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等举措,因此,一种以“3R”为原则的新型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应运而生。“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利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可再利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都可以认为是可回收资源;减量化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视为企业进行生产的原始资源。对原始资源使用的减少和可回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可回收的资源、原始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生产企业的生态资产。
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转变为可循环再利用的生态资产。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资本概念的泛化,企业价值的概念成为一个多维价值属性的价值体系,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均衡过程。虽然绿色财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资源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由于价值驱动因素变化造成的资本多元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研究维度的分析
(一)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
关于财务本质的认识,财务学界的观点很多,归纳起来有“活动论”、“关系论”与“活动+关系论”三种主要观点。“活动+关系论”吸收了活动论和关系论有益的内核,全面概括了财务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理念实际上是对可回收资源、进入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的一种时空上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错置。因此,生态资本的投入和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形成了投资者之间的经济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合理跨期配置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活动及其利益关系。资本配置的主体是投资者,资本配置的特点是跨期配置,资本配置主体、配置对象以及配置活动都存在于由利益相关者所编制的价值网络内。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研究维度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所考量的是企业价值、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跨期配置活动及形成的利益关系。“跨期配置资本的论断表明……财务研究的三维视角包括时间、空间和行为,财务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和行为坐标决定了财务的立体结构。”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蓝***,如***1所示,以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构成的平面式财务研究结果为基础,放宽条件,进一步研究财务行为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建立立体式研究视角。任何一个生态资本坐标点R和任何一个经济资本坐标点C决定了一个确定的财务状态S(C,R)。任何一个财务状态S(C,R)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的财务行为方案B。财务行为B,经济资本C和生态资本R决定了企业价值V。在平面OSVB中可以看到,如果财务状态一定,财务行为将决定企业价值,并且所有小于价值V下的财务行为都不是最佳行为。所以,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研究财务状态,根据财务状态选择最佳的财务行为。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是在以生态资产和经济资产为企业价值创造主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运用公司财务理论,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通过核心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对企业财务状态进行评析,规划并评价企业财务行为,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根据这一定义,笔者可以构建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如***2所示。其中,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目标、假设、原则、职能和内容构成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结构,财务状态评析、财务行为选择和财务评价构成了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和机制原理设计财务系统,首先要界定循环经济财务目标;其次,财务目标确定财务职能与内容。财务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复杂的,必须根据财务环境、目标要求和财务系统运行的规律提炼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即相机财务假设与原则,由此构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基本理论结构顺次,应当进一步从技术的角度研究财务状态评析、投资行为选择和融资行为选择。其中,财务状态评析是财务行为选择、财务评价的基本前提。企业价值网络的变动导致资本系统发生变动,由于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本身存在资本转换规律,资本系统发生变动必然影响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的创造,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状态评析就是要对企业价值网络、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创造模型加以评判和分析。财务状态评析指导财务行为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循环经济财务评价是提供反馈信息、保证财务系统良好运行的有效方法,由此构造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茅宁.软财务理论初探.会计之友,2007(2).
[2]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7).
[3]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逻辑起点;条件和评价;资源配置论;必要性
一、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回顾
(一)环境起点论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财务管理理论是从财务管理实践中产生的,而这些实践活动又是在社会***治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应以环境为起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体系(王化成,2000)。”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变化的基础,一切的财务管理理论问题都由此展开。
(二)假设起点论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都是以假设做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的研究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它对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陆建桥,1995年)。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的相关人员对经济事物和财务现象无法确切认识和论证进而根据客观情况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断定。假设为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
(三)目标起点论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是,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我认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理论结构应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王化成,1994)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既与理论相结合又与实践目标相联系,突出了财务目标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地位。
(四)本金起点论
“本金起点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前述不同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郭复初,1997)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标准,并弥补了其他起点的不足,一门学科能找到渗透于该领域的一个基本细胞,那将它作为研究起点最合适不过,那么财务的本金起点便是如此,有利于从各个方面概述,并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五)本质起点论
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财务初建时期。“本质是事务的内在联系,财务本质是财务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财务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张兆国,1999)杨淑娥认为,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应是整个财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应能够体现理论内在的规律性及客观性并能演绎推理出整个财务理论框架,因此以财务本质做为逻辑起点是较好的选择。
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条件及评价
(一)符合财务管理理论逻辑起点的条件
本文综合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应具备六个条件:第一,逻辑起点应具有内生性,而不是外在的条件;第二,逻辑起点应具有原生性,而不应是由其他前提或条件派生出来;第三,逻辑起点应具有客观性,而不应是人们主观确定;第四,逻辑起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不是多变的;第五,逻辑起点应具有发展性,应随着环境的发展和信息的完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六,逻辑起点应能够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
(二)财务管理理论相关逻辑起点的评价
环境是一种外生变量,对任何学科和任何活动都有影响,不能将其自身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更不能演绎、推理出财务管理的其他理论和范畴,且环境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很难建立相对稳定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也很难为财务理论的研究提供深层的根基。所以环境只能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外部条件。
财务管理假设是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高度概括、抽象、提炼和总结,也是对财务管理相关活动前提条件的理性认识。因此财务管理假设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相关财务假设复杂性与多变性。财务管理假设又具有人为的主观性,对实务和实践的指导缺乏一般性认识,所以以此为起点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研究不具有统驭作用。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但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不应等同于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财务管理目标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多变性,不同的环境和时空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将不同,目标缺乏稳定性与自身逻辑性的科学反映,因此不能将其做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本金虽贯穿财务管理活动的起始,但它只是财务管理对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且财务管理对象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因此以它为逻辑起点会限制财务管理的作用范围,并很难构建起内容完整的理论框架。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财务本质反映了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因及内在规律性联系,弥补了上述不同起点理论的不足,以此做为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是最符合。而关于本质起点中本质的观点也不一致,关于财务本质有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资源配置论、本金运动论等多种观点。而本文认为在众多观点中,资源的概念最大,涵盖的范围最广,大于资金、货币及本金等的概念。只有资源配置论的观点可以阐述企业的财务活动,资源配置论是以一定的方式来配置经济资源、生态资源、社会资源,以最大限度地使各方平衡、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生态的恶化。所以财务管理理论应以资源配置论的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结合财务管理目标、假设、原则、职能、环境等来构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
三、可持续发展观下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
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而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可持续发展观不可忽视的一项。“资源”由过去只关注经济资源转向关注经济、社会、生态总资源,资源的范围在扩大,这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重大影响。而财务管理的本质是资源配置论,正是以可持续发观为背景,在此情况下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既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从财务管理本质、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假设三个方面重新思考与定性。
在可持续发展的观下,本文认为财务管理本质就是资源配置论,即财务主体对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有效性及合理性配置。
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企业不能只追求自身的效益,要把尊重自然、改善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做为企业永续发展的目标。
财务管理假设,以前的假设全是有关经济方面的,如“经济人”假设、有效市场假说、财务主体假设、理性财务行为假设、不确定性假设假设等。在可持续发展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态发展,把“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做为财务假设的范围。
四、我国可持续发展观下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一)贯彻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十报告中,回顾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对我国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观点纳入企业发展的思想体系中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除了不断创新外,企业还要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这种形象的维护来自于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维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贡献,所以在可持续发展观下,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三)适应新经济形势需要
新经济形势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耗费,企业相关成本的核算也应考虑资源成本与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企业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念,才能保证企业的清洁生产,才会意识到生态问题,才能实现企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也才能符合社会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心合.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10(07).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ERP;企业;管理
中***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160-02
一、财务运作关联ERP系统的思路
财务运作导入ERP系统理念,是财务系统和ERP系统的无缝结合,即以ERP管理思想贯穿企业财务运作,以传统的财务系统为骨架,用管理对象、管理业务模型来增加财务系统的维数,强化财务系统的管理职能,满足企业动态的管理需求。构建基于财务的ERP系统,就是要在ERP和财务系统之间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更有利于ERP管理思想和财务系统理论的交叉融会、取长补短,指导我们进行管理系统和软件的开发、设计。基于财务的ERP系统理念,是考虑我国实际情况,针对ERP在中国的实施现状提出来的,根据这个理念设计出来的系统和软件,将会更贴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易于实施和消化理解,在今后的财务经济管理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
二、财务运作关联ERP系统的可行性
(一)传统财务系统的优势
会计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而孕育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纪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理论体系、操作体系已经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相比其他管理系统,中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水平与世界财务管理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比较小的。
财务系统是一个以提供资金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借助专门的方法,利用货币为主要的度量单位,处理各企业和单位资本运动所发出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分析、加工和处理,可以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资本运动的状态、规模、特征及其关系与变化,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令人满意的经济决策、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系统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应用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相比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专业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发展的时间更长,应用的范围更广,表现得更为成熟和稳定。
(二)财务体系在应用方面的不足
会计的目标是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然而传统会计却只能提供隐含改变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会计事项的信息,很难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企业战略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信息。虽然传统的财务核算体系基本反映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提供了完整、正确的经济信息,可是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来说,仅仅反映和记录企业经营活动是不够的。管理者还需要针对这些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找出企业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原因导致了财务系统管理职能的弱化。只有加强会计的管理职能,才能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产生促进的作用。在设计ERP系统时,选择财务系统作为构建系统的基面应是一个切合实际的选择。
三、构思面向财务的ERP系统模型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财务系统可以作为导入融合ERP理念的好的平台,但要做系统的整合、调整,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扩展,以便适应、满足企业动态的管理需求。要达此目的,就必须构建一个基于财务的ERP系统模型,处理相关要素和信息,否则,基于财务的ERP系统也就只有理论上的意义,不可能将其运用于财务实践活动中。
现实世界中的系统是纷繁复杂的,通过对目标要素的归纳推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构建一个接近现实的模型,人们就可以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通过这种简化和抽象来帮助人们加深对系统的认知,在进行简化和抽象时我们抓住的是问题的本质,滤掉其他非本质的因素,进而高效、科学地解决问题。
和其他软件开发一样,ERP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亦需要先确定一个关联模型。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管理对象、管理业务模型,在设计基于财务的ERP系统时,该模型能很好地完成对用户需求的抽象分析,可以高度提炼用户的各种动态需求。
(一)管理对象、管理业务模型的描述
管理的本质就是使管理对象达到管理者想要的状态,或者固定在某个范围内。要想使管理对象达到想要的状态或固定在某个范围内,就必须要有控制和反馈;而这两个要素的实施是需要数据支持的,要得到数据,就必须对管理业务的发生进行记录,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业务模型就是对这种管理过程的抽象和模拟。
(二)管理对象、管理业务的概念
1.对象的概念
对象就是管理者所要管理的事物或是一种目标,它包括具体的事物实体或是一种关系表现形式等。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对象就是所要管理的资源。
2.属性的概念
属性是管理对象本身具有的特性、或是对象在业务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参数属性。属性是用来描述和定义对象的,一般分为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静态属性,顾名思义,就是静态的,不易发生变化的,它用来标识对象,以便于把各个对象区分开来。动态属性是指属性的数量关系会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变化而发生改变,管理者根据变化后的动态属性实施一系列的控制分析,得出需要的正确结论。
3.对象和对象的关系
在一个系统中对象和对象之间可以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也可以是一种相互关联的关系。用***1来表示对象与对象的关系如下:
(三)管理业务的定义
管理业务是管理者管理对象时,产生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及记录结果。通过记录这些过程和结果,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掌握所要管理的资源的目前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结果来进行管理规划。
(四)管理对象、管理业务关系模型
对象与业务之间是一种被管理与管理过程定义区间变化的关系。静态属性仅是用来标识对象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管理业务的发生会使管理对象的动态属性发生改变,管理者通过控制、分析变化后的动态属性,来设计下一步的业务。这是一种动态的逻辑控制过程,是管理企业资源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模型,对象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2进行描述。
在财务系统中,会计科目就是管理对象,在科目下记录的经济业务就是管理业务。每个会计科目的内涵和外延就是科目的静态属性,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是科目的动态属性,经济业务的发生会使科目的动态属性改变,管理者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动态属性进行经济决策,规划下一步的管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