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1
博野县兴华小学 六一班 李柏德
经常听爸爸妈妈感叹的说:“现在社会变化真是太快了!”听的多了不禁好奇起来:“妈妈,你们总说现在社会变化快,我怎么感觉不出来呀?怎么个快法呀?”妈妈笑吟吟的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拿出了一个厚厚的大相册,我围绕在妈妈身边,听妈妈给我讲起过去的故事。
妈妈告诉我,自她记事起已经好多了,她听大人讲的过去更苦,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还是吃不上喝不上,一年中只有过年的时候吃一顿掺杂白面的馒头,那时的人个个面黄肌瘦。毕竟我们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又是在千疮百孔的基础上建起来的,不容易呀。
“可到了我记事的时候,就好多了,平时我们就能吃上白面,不过那时白面还是紧着我们小孩吃,大人还是吃棒子面窝窝头。你看—”说着妈妈翻出了一张照片,“这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妈妈的小时侯,梳着两个稀稀拉拉的小辫子,穿着一个土黄色的没什么样式的粗布褂子,背着一个用花碎布砌成的书包,后边是一辆我没见过的特大号车子,前边带着大杠,据妈妈讲那儿能带小孩。“我们那时侯电力供不上,经常停电,我们就点着洋油灯写作业,第二天鼻子里一圈黑,如果来了电,大家就高兴极了,扯开嗓子喊:‘来电了!来电了!’好象过节一样。”真没有想到,妈妈小时侯电都是稀有的东西,真是郁闷呀。
“这一张呢?”“这张是妈妈二十来岁的时候,你看好多了吧。”真的,这张妈妈穿的好看多了,留着披肩发,好象还抹着口红,嘿嘿,臭美!“那时好了很多,有了摩托车,三轮车,有了现代机械,干活也轻多了,大瓦房代替了过去的土坯房。不过那时安电话的很少,而且很贵,五六千元安一步电话,大款们拿大哥大、BP机,手机、电脑我们农村听也没听过。”“是吗?太老土了吧!我们现在小孩子都会玩电脑!”妈妈微笑着说:“要不我们怎么总是感叹变化快呢。”
“现在不用你说了,我们好多人都住上了楼房,买了汽车,地里的活更是多半用机械,吃的丰富,穿的时尚。”我抢着说。妈妈笑着摇了摇说:“你说的这些对,但是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我们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种地非但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国家施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上学不用再交学费。而且农民有了病也不再怕看不起,农村合作医疗会给报销大部分。这是最让人们感恩戴德的呀。感念***的恩感谢***的情。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才会真正的为人民着想呀!”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2
2、歌词: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
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
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
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
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
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3
典型案例:
妈妈领着洋洋在小区广场散步。洋洋伸出小手指着花坛里的花说:“花,五颜六色。”这让一起散步的青青妈很是惊讶:3岁的孩子就能说出这种大词汇?同行的奶奶骄傲地说:“下雨时,我们大孙子还会说‘电闪雷鸣’呢!”
青青妈奇怪道:“为什么我的孩子只会说红花、小花,你的孩子却会说四个字的词呢?洋洋真是太聪明了!”
就在家长们聊天的时候,洋洋竟拿着一本小***书,给小区广场里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读起故事来,几个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看着洋洋用小手指着书上的字,准确地朗读,其他孩子的妈妈更觉得不可思议了,难道洋洋真的认识那么多字?难道洋洋比别的孩子聪明?洋洋妈说:“我经常给洋洋读故事。”青青妈说:“我也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啊!”
两位妈妈之间仅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区别。
Good idea读故事:
洋洋妈总是选择和孩子生活接近、字少画多,而且画面明确、色彩鲜艳的故事书给孩子读。孩子喜欢的就多读,而且尽量用手指着文字点读。慢慢地说出上句,让听和看熟了的孩子接出下句。渐渐地,洋洋可以把书上的句子和词汇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这种时候,大人的惊奇和表扬又激励了洋洋,使他更加努力去记忆和使用书上的词汇了。自从妈妈用了读故事的方法,洋洋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了。更可喜的是,洋洋也越来越喜欢书了。
Bad idea讲故事:
青青的妈妈也是个很负责任的,而且很有耐心的妈妈,她经常给孩子讲故事,亲子关系很好。妈妈讲故事的时候,青青总爱问:“妈妈,后来呢?”青青对书并不感兴趣,妈妈才是故事大王,他会经常缠着妈妈讲故事。
专家点评: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听歌时,我们喜欢听能接上几句或旋律熟悉的歌曲?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当我们的心理预期与事实相吻合时,我们就会感到很舒服。小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愿意长久地开同一个玩笑,玩同一个游戏,听同一个故事,且乐此不疲。“期待――实现”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
读故事恰恰符合了孩子这种心理需要。读的每一句语言都是不变的,每次读都会进一步提高孩子对下一句预期的成功率,无形中增强了过程的愉悦程度,孩子就会期待下一次预期的成功,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讲故事时,即使是讲同一个故事,每次的语言都会有一定的区别,很难起到促进“期待――实现”这个快乐过程的作用。
故事书中语言丰富,很少重复。读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而讲故事时,妈妈们往往会因为怕孩子听不懂而有意无意地减少词汇量,甚至会用一些成人想象中的儿童语言来代替。其实“帽帽”和“帽子”两个词对孩子来说难度是一样的。我们越怕孩子听不懂,用的词就越少;用的词越少,孩子懂的词也就越少。如此下去,就形成不良循环。
读故事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副作用”:妈妈用手指点着字读故事(我们称其为点读),会无意中吸引孩子对文字的兴趣。试想,当孩子意识到这些有意思的故事是这些黑方块画(字)里出来的,在他们幼小的头脑中,会认为这些黑方块画(字)很神奇。就像上面案例里的洋洋,其实他并非真的认识那些字,他只是在模仿妈妈的点读,也就是说,洋洋不仅把故事和生活联系起来电把故事和文字联系起来了。这样一来,洋洋很可能会被培养成为一个小读书迷。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4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令我难忘的事情,但它们就像一颗颗划破夜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唯有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xx年5月,县教委在全县组织了第二届幼儿故事大王比赛,我当时在县直机关幼儿园上大班,也报名参加了,我选的故事是《老狼请客》。一回到家,我就高喊:“妈妈,我要参加故事大王比赛啦!我讲《老狼请客》,故事很短,很容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好啊,那你就努力练习吧。”于是,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大声朗读,一遍,二遍……过了一会,我把门一开,大声地说:“妈妈,我会背啦!”没等妈妈说话,我就背了起来,本想等待妈妈的表扬,但妈妈的话却给我当头一棒:“小七,这不叫讲故事,讲故事要有感情,要有肢体语言,语气要抑扬顿挫。”接着给我演示了一遍。按照妈妈的要求,我又讲了几遍,但妈妈始终不很满意,我急得只掉眼泪,有点心灰意冷,对妈妈说:“没想到讲个故事这么难,我不想参加比赛了。”听了我的话,妈妈耐心地对我说:“小七,你还小,但你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很容易的,你现在已经把内容背熟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领,再努力一下,你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天,妈妈给我找来了几盒鞠萍姐姐的录音磁带,并把我讲的故事也录了下来,我一听,傻了眼!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鞠萍姐姐讲得绘声绘色,而听着自己讲得故事,总感觉很别扭,不顺耳。于是,连续几天,我一遍又一遍地听鞠萍姐姐讲的故事,听一会,自己讲一遍,讲一遍,再听一会儿,就这样,听听讲讲,讲讲听听,经过多次的训练,我终于能够理解和把握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心理了,把老狼捉住小鸡后的得意、黑熊的蠢笨和小猎狗的机智都能表现出来了,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后来,我曾想,假如我中间放弃,也就失去了这一次机会。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成功贵在坚持!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5
月亮、云朵、晚风、清香――稻秧的清香。
不知不觉之中,我的思绪被带到了远方。不是空间意义上的远,只与时间有关。这个远,连着一些更远的远,关于母亲、童年、故乡和一些尘封了的故事。我知道,此刻要不唱歌都很难。
这是一首旧歌,是妈妈教会的,或者说唱的就是妈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自己早已为人父,妈妈讲故事的事,也已成为遥远的故事。这时,同样的景象,却被一袭月光带到我的跟前,那么鲜活、生动、如梦似幻。正要开口,那歌声似乎从天际间飘来。镜像迷离,我搞不清歌声中的我是在轻唱,还是在聆听。心在迷幻中飘逸,月亮、云朵、晚风、清香,化成一种温暖的溶液,淡淡的、轻轻的,弥漫于四周,把我柔软地包裹。乡村似一个飘来的荒岛,我寂然地站在岛上,数着满天的星星和记忆。歌声从梦幻中飘来,或由心里生出,让我重新走进妈妈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月儿,请告诉我,你是在凝望村庄,还是在凝望我?
月亮周围罩着一层光晕,灰蒙蒙的,可能是云,也可能是炊烟。它们刚升起来,被风驱赶着,在月儿身后乱窜,不舍离去,却又得不到暗示,不明白月儿的意思,便有一些袅袅娜娜的犹豫。那晶莹让我不敢走近,因为我怕一走近,就会撞破月儿的心事。可是,吴刚说,那光晕是嫦娥的眼影,女为悦己者容。当年,妈妈也像嫦娥一样年轻。现在一晃几十年,妈妈已是一头霜雪、满脸沟渠。嫦娥还能保持年轻吗?
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在这个村庄、这棵老槐树下,披着这样的晚风和月色,站在水盈盈的古井旁。我听着故事,心却想着月亮。记得当年,爸爸说,“古人不知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时听起来,似乎很深奥、很玄乎,透着一种淡淡的禅意。现在再看头上的月和眼前的村庄,烟云流变、物事人非,便对爸爸的话有了一些理解。父亲已去,母亲已老,故事仍在讲,但讲的和听的,都不是相同的对象。这让我感到故事老了,心里涌起一丝怅然。我读不透同样的月亮,不明白那一层光晕里,掩藏的是沉稳、安静,还是幽怨、沧桑。我发现,此刻月儿看着稻秧、晚风、村庄和村头的我,我却不敢抬头,怕一抬头就会与月儿对视,然后被它看透我的心里装满世俗。
歌声再次飘来:“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就这样,稻秧的镜像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随着金黄色的谷堆。稻秧是稻谷的童年,或者说稻谷是母亲,稻秧是稻谷的儿子。我相信,此刻稻谷正在给稻秧讲故事,就像童年的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6
对于书,我有着一股莫名的情谊,记得我从咿呀学语开始便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每天晚上都吵着要妈妈讲故事给我听,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在睡觉前必须要听故事的习惯,否则就睡不着。听妈妈讲故事时,我总是聚精会神的听着,生怕漏掉了其中最精彩的情节。当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时,我心中总会为小女孩不幸的遭遇而感到难过;听到丑小鸭经过重重危险,终于成为漂亮的白天鹅时,为它而感到高兴;听了皮诺曹的故事,担心自已会不会因为说谎,而鼻子变长……听完故事后,我总会沉浸于童话中,做一个温馨的梦。
长大了,自己识字了,便不用妈妈再给我讲故事了。我最初看的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着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情节深深得吸引了我的目光。鲁滨逊出海航行时,途中遇到了大风浪,船上所有人都丧生了,唯有他活了下来……当我正津津有味地“啃”书时,妈妈闯了进来,让我帮她去打扫卫生,顺便陪她去超市买东西。我极不情愿的放下了书,闷闷不乐得去打扫房间。我拿了块抹布,心不在焉的打扫着,满脑子都在想鲁滨逊后来怎么样了,他会有怎样的遭遇呢?我真的好想再看下去,不如,我不帮妈妈打扫了,回到房间里去看书。不行不行,妈妈会说我的,要不,我找个借口去看书,我心里想到。于是我就找了个借口,骗妈妈说,肚子疼,去上洗手间,把书带进了洗手间。坐在马桶盖上,看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转眼间40分钟过去了,但我丝毫没有察觉到。直到远处传了阵阵香味,肚子开始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发觉过去好长时间了,已经到中午了,我恋恋不舍得从书中抬起头来,把书放到自己房间,洗洗手,吃饭去了。这就是我与书之间的故事,但这不仅仅是全部,我每天都在和书亲密接触,发生着更多有趣的故事。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7
往事使我感兴趣
那天醒来,看到爸爸妈妈好像在为一本书争论着,我走过去,小声的说:“你们在说什么啊?”妈妈转过头来,对我说:“我们在说这张照片是你几岁的时候去的舅舅家!”“哦!”我点点头,“那你们说我几岁去的舅舅家呢?”妈妈说3岁,爸爸说4岁,不一会儿,他们又吵了起来。“停!”我嚷道“不如就按妈妈说的吧!对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妈妈口齿伶俐的讲着,我津津有味地听着。
妈妈告诉我:“那是你3岁过完生日的第二天,你吵吵着要去舅舅家,我们没办法,只好开车到你姥姥家,然后又开车到舅舅家—南釜山。你当时跑着跳着就来到了舅舅家门口,‘咣咣咣’地敲舅舅的家门,当时还是舅妈给你开的门呢!你一进去就有一只小狗围着你转,你就特别害怕……”我越听越带劲,当妈妈讲完了这个故事,爸爸又给我讲另一个故事,我心里想:原来我的往事这么有趣啊!
当爸爸妈妈给我讲完第四个往事的时候,我说:“你们别讲了,让我来猜猜这个故事吧!”我们说着说着,就沉浸在了快乐的往事里……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8
星期六下午,老师给了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讲的故事是历史故事,名字叫《 诸葛亮的鹅毛扇 》我先看了几遍,然后把书合上,放在桌子的角上。然后,我就开始绘声绘色的向妈妈讲了起来。当时,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样。当我正好讲到“艺成下山时......”我忽然想不起来了,脸通红通红的,像已经发烧到40度一样,心里比刚刚开始讲的时候跳得更快了,手也不停卷着衣服,整个人就像犯了错一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脑子在转动着,在这时我忽然想了起来,原本失落的我顿时充满了信心,发挥出我最好的水平,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刚刚讲到一半是,讲的吞吞吐吐的,妈妈都快听不懂了,她不时皱皱起眉头,吓得我心神不定。那么冷的天气,我居然已经出汗了,就是因为妈妈皱着眉头,我被吓得讲不出来了,两只手在一起摩擦着。妈妈见我讲着讲着已经紧张了,便笑了笑说:“没关系,好好想一想,不要紧张。”听着妈妈地安慰,我的心顿时暖了起来,因为有妈妈的鼓励,我相信我能勇往直前。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9
妈妈把一本***画书带回家,为孩子朗读,孩子安静地听完一本书,最后还和妈妈一起愉快地聊书。这是一个完美的亲子阅读现场。
事实上,亲子阅读的现场却时常上演这样的戏码:妈妈和孩子为读哪一本书而争执不下;妈妈在讲故事中指东指西,孩子不耐烦、坐不住;书读完了,妈妈还要考问读后感和中心思想,孩子赶紧逃跑……整个过程充满了尖锐的言辞和浓浓的火药味。
让我们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一起走入3个亲子阅读的现场,身临其境后,看看是否能发现自己的影子,是否能获得启示、找到秘笈,创建相对完美的亲子阅读现场。
现场冲突一:选书,听谁的?
妈妈下班回家,带了一大包书进屋,兴致勃勃地告诉孩子:“妈妈买了很多不错的***画书哦!”
孩子无动于衷,翻看着手上已经卷角的书,这本书是几天前幼儿园放学后,孩子央求奶奶在路边摊上买的书,里面全是他喜欢的动画形象,孩子爱不释手。
妈妈发现孩子对新买的书不感兴趣,心里很窝火,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劝说孩子:“你看的这本书没意义的,宝贝。妈妈买的书那才好呢!过来,妈妈读给你听听。”
孩子说:“我不看新书,我就要看这本书。”
“旧书有什么好看的,新书才好!知道吗?妈妈买的可是经典***画书,你买的书一点意思也没有,不要看了!”妈妈边说,边动手合上孩子的书。
孩子生气了:“我不看书了。”
妈妈也发了脾气:“我上班累死了,下班还要给你读书,你竟然不愿意看!”
亲子阅读还未开始,就不欢而散。
对策:尊重孩子,适当介入
父母进行亲子阅读的初衷是希望孩子爱上阅读,亲近书本。
在上面的这个生活场景里,孩子自己挑选了一本感兴趣的书,并且反复翻看,直至书都卷角了,由此可见,他愿意主动亲近书本,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可惜的是,妈妈并没有肯定这一点,也没有夸奖孩子的进步。
妈妈不满于孩子的选书品位,认为孩子选的动画书不如经典***画书值得一读。的确,孩子的选书眼光不如成人,但妈妈也应当认识到孩子选书是需要家长一步步引导的。而引导并不意味着妈妈在劝说过程中,可以用打击孩子的语言,说他选的书不好,妈妈这样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孩子什么书也不看了。
我们只能给孩子建议,不能强迫孩子放弃。我们只有明白了孩子生气的原因,才能找到适当介入阅读的办法。
如果妈妈一进门,并不是自顾自地着急介绍自己新买的书,而是先夸奖孩子在看书,孩子的心情一定会很不错。接下来,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你先看你的书,等你看完了,妈妈有小礼物给你。妈妈本着尊重孩子的心,不打断孩子的阅读,让他看个尽兴。在自主阅读得到满足后,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愿意听听妈妈的说法。在相互尊重下,亲子之间能找出满足彼此坚持的好办法,比如:妈妈先读一本旧书,再给孩子读一本新书;或者,在阅读前,孩子给妈妈介绍为什么喜欢动画书,妈妈给孩子讲讲为什么要读经典***画书,等等。
现场冲突二:要认字,还要识***?
妈妈正在给孩子读《大卫惹麻烦》这本经典绘本。
妈妈习惯性地用手指着书上的每一个字,边指边读,还不时地提醒孩子注意她所指的字:“你看,这是‘我’字。”
孩子很听话,眼睛一直跟随着妈妈的手指,竖着耳朵听完了故事。
邻居妈妈来找妈妈聊天,于是孩子跟爸爸去楼下散步。邻居妈妈拿起《大卫惹麻烦》这本书,像遇到知音一样,激动地说:“哇,我家孩子也喜欢读这本书呢!孩子跟我讲:‘可是爸爸也骂人了’这一页上,大卫嘴里咬了块肥皂,因为他说了脏话,要清洗嘴巴。你家孩子看出来了吗?”
妈妈一听,有点坐不住了,决定等孩子回家后,好好问问他。
邻居妈妈离开后,爸爸带孩子散步回来。妈妈翻到大卫咬着肥皂那一页,问孩子:“为什么大卫咬着肥皂呢?”
孩子回答不出来。
妈妈不甘心,把《大卫惹麻烦》的每一页***都翻开,一页页地问孩子***画的意思。孩子能回答出来的并不多。
妈妈生气了:“***画书就是让你看***的,你***都没看懂,你到底在看什么?”
孩子边哭边指着书上的一个字说:“这是‘我’。”
妈妈很伤心,读了这么久的***画书,孩子竟然不识***;孩子也很委屈,明明已经认识了妈妈教的字。
对策:遵循孩子学习阅读的规律,静待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
亲子阅读,妈妈要放松,急功近利,只会得不偿失。
上文这个生活场景里的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引导孩子眼睛看字,耳朵听故事。孩子也很乖,边认字形,边理解故事的意思,已经很不容易,哪里有时间和机会去细细地品味***画。妈妈不仅没有夸奖孩子读完一本书,认识了一个“我”字,还偏要责怪孩子不好好看***,不能说出***画的意思。妈妈太着急,孩子太委屈。
《童书非童书》指出孩子学习阅读的历程需遵循三个原则:原则一,先看***画,然后才进入阅读文字;原则二,先关心整体的故事,再求个别情节的了解;原则三,先在乎句子、词,然后才是个别字的辨识。
爱指读的妈妈,不顾孩子学习阅读的三原则,只想要迅速达到认字又识***的目的,弄得亲子阅读的气氛从温馨和谐一下子变得剑拔弩张,最终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心。
亲子阅读其实不需要妈妈指指点点做那么多,只要妈妈把故事完整地读给孩子听,把***画清楚地展现给孩子看,就已经很足够。孩子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中,会一步又一步地提升阅读能力:刚开始可能发现了***画上画出了文字里没有讲到的细节,慢慢地孩子能模仿几句故事中重复说到的话语,接着孩子认识了某一个字,再然后孩子能愉快地告诉妈妈书里某个有趣的情节。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应当抱着轻松、平和的心态,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现场冲突三:读后讨论,还是读后考问?
一位妈妈认为:***画书特别好,一本薄薄的书,一个短短的故事,浅显易懂地给孩子讲出了一个道理。为了让孩子有效地进行学习,她在每次亲子阅读后都要跟孩子进行讨论。
英国大卫・麦基先生的经典之作“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中,有一本书叫《艾玛和彩虹》,故事讲述了动物们发现天上的彩虹失去颜色,感到很害怕,艾玛决定找到彩虹的尽头,并把自己身上的颜色送给彩虹,让彩虹恢复如初。当动物们担心艾玛变成灰色大象的时候,彩虹重新变成了彩色,而艾玛身上的花格子也依然还在。
妈妈读完故事后,不自觉地考问孩子:“艾玛是个什么性格的大象呀?”“艾玛为什么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没有失去颜色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孩子答不上来,妈妈免不了一番指责,一顿教育。
妈妈一次又一次地考问孩子,孩子起初还会纠结――想听故事,不想回答问题。随着考问的次数多了,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也多了,孩子逐渐没了信心,也对听故事失去了兴趣。阅读在孩子的大脑里逐渐和考试画上了等号,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和不愉快建立了关系。妈妈为一时的阅读效果,让孩子长时间对阅读倒了胃口。
对策:读后讨论,聊天好过考问
一本***画书读完以后,妈妈和孩子聊聊书、讨论书,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实际上,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觉得和妈妈一起讨论书很困难,因为小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自主讨论的阶段。那么,妈妈不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吗?并不是。父母可以跟孩子说说***画书里的故事,但肯定不是用考问的方式。
妈妈要想进行读后讨论,请不要说: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呢?这些提问太抽象,孩子的语言概括能力、语言提炼能力,并没有发展到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的阶段,孩子回答不出来是正常情况。父母经常要求孩子回答抽象问题,并不能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
如果妈妈这么说:“你担心艾玛失去身上的花格子颜色吗?”“艾玛帮助了彩虹,又没有失去颜色,真让人高兴,对吗?”“如果你的玩具借给了隔壁小弟弟玩,你担心吗?”“如果小弟弟把玩具还回来了,你高兴吗?”“你的玩具是不是跟艾玛身上的颜色一样并没有失去呢?”“有时候啊,分享并不会失去,就像艾玛身上的颜色和你的玩具一样,对吗?”孩子只需要做出是或不是的简单回答,回答问题的压力减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想要孩子明白的道理,也通过聊天形式的互动,传达到了孩子的心里。
妈妈经常与孩子聊书,引导、帮助孩子说出心里的话,待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提升后,那些总结性、概括性、提炼性的语言,就能脱口而出了。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冲突与矛盾,多数是因为父母不够理解孩子的心情,没有遵循孩子学习阅读的规律,不够了解孩子所处的语言能力发展阶段。不了解孩子,就常会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从而采取了不适合孩子的阅读教养方法。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篇10
听觉训练不必枯燥无味,在快快乐乐的游戏中就可以练就宝宝的好听力。下面我们将根据宝宝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介绍几款适合0~6岁宝宝“听”的游戏。友情提醒一下哦:妈妈们不必拘泥于年龄段,可以根据自家宝宝成长的具体情况,灵活地“篡改”。
0~1岁
游戏1:唠唠嗑
建议年龄:0~6个月
当宝宝咿咿呀呀无意识地说话时,妈妈要认真对待,看着宝宝的眼睛跟他对话。很多聪明的宝宝听到回应后,会继续跟妈妈唠嗑。妈妈可以模仿宝宝的语言,也可以跟他说些有内容的话,如唤宝宝的名字,说宝宝在做的事情。交流中,让宝宝感受到爱与安全。
游戏2:躲猫猫
建议年龄:6~12个月
妈妈躲到宝宝的背后,发出猫或其他小动物的叫声(或喊宝宝的名字、拍手、用玩具发出好听的声音)引起宝宝的注意。当宝宝看到妈妈的笑脸时,也会回应微笑。妈妈再重新藏起来,发出声音引起宝宝注意,引导宝宝寻找声音的方向。此游戏可重复玩。
爱心小提示:1岁前的宝宝需要情感交流,因此游戏要在宝宝吃饱、睡足、精神好的时候做,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创造“在爱中听”的氛围。
1~2岁
游戏1:讲故事
为宝宝挑选一些情节简单的故事。讲或念的时候,注意与宝宝眼神的交流,配以动作。比如:讲到小鸡来敲门,妈妈可以发出咚咚的声音,做出敲门的动作。一个故事反复地讲,宝宝在反复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听来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宝宝会跟随妈妈讲的情节,发出相应的声音或做出相应的动作。
游戏2:留尾巴
不会讲话的宝宝听了一肚子的故事或儿歌,妈妈一定要“考一考”宝宝。妈妈在念儿歌时,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说话的速度放缓,等待宝宝参与。有些刚冒话的宝宝发音不清晰,妈妈要面带微笑,语调兴奋地肯定宝宝,调动宝宝认真“听”和参与的积极性。
爱心小提示:对于婴儿来讲,妈妈要去掉功利心。不盼望宝宝记住什么,宝宝有听的意识就好。
2~3岁
游戏1:听命令
妈妈对宝宝发出由简单到复杂的指令:到爸爸身边来。
再增加内容:到爸爸身边来,把苹果给奶奶送去。
如果宝宝按指令做事情的能力增强,可以继续增加难度:到爸爸身边来,把苹果给奶奶送去,说:“奶奶请吃苹果!”
游戏2:跟我学
妈妈模拟小动物简单的叫声,让宝宝跟着学。
宝宝有了跟着学的意识以后,妈妈可以选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要宝宝跟着学其中的一句,学不上来也不要紧,多说几次,让宝宝在“学着说”中感到乐趣。
爱心小提示:强化宝宝听的意识,锻炼宝宝的听觉记忆,培养背诵能力。
3~4岁
游戏1:排除炸弹
家里最好备有小闹钟,如果没有,可以用手机录制代替闹钟的音乐。将手机藏到宝宝不知道的地方。游戏开始时,让宝宝完全凭“听力”判断声音来自何处,去寻找“炸弹”,在限定的几分钟内找到,算成功排除“炸弹”,限定的时间到,闹铃想起,代表排除炸弹失败。宝宝要做出被炸到的样子,倒在地上。
游戏2:猜猜是谁
将宝宝的眼睛蒙上,找几个宝宝熟悉的人对他说话,如果想不好说什么,可以分别念一个小故事中的几句话,让宝宝说出哪句话是谁说的。
爱心小提示:这两款有关听觉分辨的小游戏,妈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和声音,灵活设计。
4~5岁
游戏1:挑数字(汉字)
妈妈事先准备一组数字,让宝宝用心查数指定的数字。或改成查找指定汉字的数目。妈妈事先准备好小故事,要吐字清楚、速度缓慢地朗读,让宝宝找出指定的汉字。查找后,提出与故事情节有关的问题,让宝宝来回答。
游戏2:增增减减
妈妈选择一些句子,“增增”是先说短句。
例如:我在吃饭。
我在家里吃饭。
我在家里和爸爸吃饭。
我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吃饭。
我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用筷子吃饭。
“减减”是先说长句,然后去掉一些字或词。让宝宝仔细听,找出落掉了哪些字或词。
例如:蔚蓝的天空中,有一只蝴蝶风筝在飞。
蔚蓝的天空中,有风筝在飞。
天空中,有风筝在飞。
天空中,有风筝。
爱心小提示:这是两款训练听觉集中的游戏,宝宝听的不准确时,妈妈可以重复念,再次出错时,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查找需要找到的汉字,对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宝宝用心听的意识。
5~6岁
游戏1:倒背句子
妈妈说出两个字的词组,如:游戏。请宝宝倒着说:戏游。熟练后增加到三个字,如:我上学。请宝宝倒着说:学上我。继续难度,增加到四个字:我爱唱歌。请宝宝倒着说:歌唱爱我。
游戏2:听听做做
妈妈选几个***形,如小动物、水果类的都可以。再在选中的***形旁边画出替代标志,例如:苹果的替代标志是向上的黑色实心点,梨子的替代标志是黑色的圆圈,香蕉的替代标志是红色实心点,草莓的替代标志是红色的圆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