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10篇

戴望舒雨巷篇1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意象;主题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的一颗明星,凭借着一首《雨巷》而蜚声诗坛,并获得了“雨巷诗人”之美誉。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象具有模糊性,进而导致了诗的主题具有多样化的解读,下文中笔者将对此展开具体探讨。

一、关于戴望舒的《雨巷》

《雨巷》中主要有两个意象,一是“雨巷”,一是“丁香花”,这两个唯美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神秘且朦胧的意境。其中的雨巷,是烟雨朦胧的江南小巷,雨水洗刷过的青石板路、青色屋瓦、废败的篱墙,“我”撑着油纸伞,惆怅彷徨地追寻着那位“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视觉效果很强,且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雨巷可以被理解为是一条“追求之路”,而“我”满怀希望地在此追寻,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我苦苦追寻的是什么?而丁香,这是一种淡紫或纯白的小花,花开暮春时,极易凋谢,一直以来都被文人骚客视作惆怅哀怨之象征,然而,丁香却也有着冷艳、高洁的品质。在《雨巷》中,戴望舒将丁香的品质赋予了一位姑娘,即“丁香一样的姑娘”,这姑娘也就成了丁香。丁香所象征的高洁、惆怅、美丽、哀怨,亦即姑娘的象征,那么如何解读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也就成了解读本诗的关键。对此,文学界历来争议颇多。笔者结合诗作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此诗的主题进行了一定的解读。

二、戴望舒《雨巷》的多元主题分析

(一)姑娘即“我”的***治诗

《雨巷》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结合这一背景和整首诗来看,“雨巷”即是黑暗现实之象征,“我”即是追求理想的青年,那么“丁香姑娘”即是“我”想要追求之美好理想,姑娘“走尽雨巷”,也就象征着理想之幻灭。此象征意义,可由诗人当时之境遇得以佐证。戴望舒早年求学上海接触了***进步思想,并认识了丁玲等进步文人。随着当时***运动的发展,诗人加入了共青团,有了自己的***理想。但“四一二”反***使得***迅速失败,许多***员被杀戮,戴望舒东躲以保命。结合诗人的***经历,我们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一首***治诗,其是当时***青年内心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们因为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的惆怅彷徨之情。

(二)姑娘即“理想”的哲理诗

对于漫漫人生而言,诗中的“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是什么的象征呢?如若我们将诗中的“我”与我们每一个人皆视作人生的赶路人,则这悠长且寂寥的雨巷就象征着人生之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皆是赶路人,都在追逐人生之路,并在前进中不断追寻着理想与希望。而《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是促使我们前进之理想与希望,但这理想却如丁香姑娘一样似真似幻,迷离恍惚,隐隐约约。“她”给我们带来了期待以及希望,却也带给了我们忧伤和失望。“我”追寻着姑娘的踪迹,如同人生的寻寻觅觅一般,从这一意义来看,诗歌中的那个“我”就是人生中的一位求索者。诗人在此表达了人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而人在追寻理想时却是惴惴不安的,所追寻的理想亦是无法实现之幻想,由此来看,整首诗所表达的是一个带有一定悲剧意味的哲理性主题。

(三)姑娘即“姑娘”的爱情诗

在“雨巷”一诗中,“我”怀着具有莫名苦楚的希望,在悠长且寂寥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哀怨而又彷徨,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使我倍感亲切,孤寂的身影与我相似。这姑娘如梦幻般出现,而又似梦幻般消失,独留我彷徨于悠长的雨巷孤独等待。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很美,这美丽的“邂逅”,实t仅是“我”的爱情的“白日梦”,这能让我们直接地看到“我”对于爱情的期待与追寻,并能感受到“我”因爱而生的怀具莫名苦楚的希望、忧伤以及无奈。如此理解《雨巷》,看到的是诗中所传达的对于心仪姑娘的爱恋之情,以及因爱而产生的彷徨惆怅,如此,《雨巷》便可看作是一首爱情诗。

三、结语

《雨巷》一诗中的意象兼具中西方双重特色,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以及“哀而不伤”的诗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神韵,而“我”的情感与意象的颓废则又具有西方现代派之特点。在此诗中,我们能看到失望与希望的交织,幻灭与追求的共存,矛盾的情感以及模糊不定的意象使得对此诗解读存在多种可能。诗本是一种表象的存在,探究其深意才能尽显其价值,因而,《雨巷》便成了一首当之无愧的好诗,值得共解共读。

参考文献:

戴望舒雨巷篇2

戴望舒在写作、翻译、编辑之余,经常与穆丽娟一起在那里栽花种草,或者播种瓜果蔬菜

穆丽娟喜欢跟朋友们数落戴望舒的不是,戴望舒是自闭型的,再大的苦难或者痛苦,他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扛着

他带着满腔的遗憾与愁苦,回到香港。痛苦之余,他选择了服毒自杀

戴望舒原先已经熄灭的

爱情火焰,重新燃烧起来

1934年,戴望舒从法国留学归国。

有一段时间,生性忧郁的戴望舒会在与朋友交往的热闹场合中,突然沉静下来。朋友们认为他这种“沉哀”是因为他与施绛年恋爱的失败,都很同情他,积极帮他寻找合适的对象。好友穆时英“对望舒回国后的婚变甚为关注,他安慰望舒:‘施蛰存的妹妹算得什么,我的妹妹要比她漂亮十倍,我给你介绍。’意***帮助诗人走出感情的厄运,圆了他的梦”。

穆时英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叫穆丽娟,生于1917年,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备受家人的宠爱。穆父名景庭,早年经商,后来经营金融业,事业发达。穆母石翠凤,家庭主妇,温柔贤淑,喜欢阅读小说。

家庭条件优厚,家人相处和睦,穆丽娟在爱的关怀中成长,天性活泼,善良温婉。她小时候上的是教会幼儿园,小学前三年请家庭教师来家里上课,第四年插班进小学,两年后进入南洋女中,学习四年毕业。受母亲和哥哥的影响,穆丽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很佩服大哥,对于与哥哥来往的作家朋友,也是十分熟悉,敬爱有加。

就这样,穆丽娟认识了戴望舒。对于这位以《雨巷》一诗名满天下的诗人,她既敬佩又热心,两人开始交往起来。这一年,穆丽娟刚好十八岁,正是如花的好年华。戴望舒已届而立,正是一个男子焕发出成熟魅力的年纪。

当时,戴望舒住在一个套间里,里面的大房间作卧室,外面的小房间作书房。戴望舒经常会邀请穆丽娟帮他誊抄稿子,在哥哥的支持下,穆丽娟每次都应允而去;为了表示感谢,戴望舒也会邀请穆丽娟一起看电影、跳舞或者吃饭,两人有了许多单独接触的时间与空间。一来二去,两人都发现已经爱上了对方,只是彼此心照不宣。

穆丽娟大家闺秀的文静、贤淑、美貌和知书达理,彻底征服了戴望舒。穆丽娟对于戴望舒的诗名也深感钦佩,再加上哥哥的促成,爱上戴望舒这个成熟男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戴望舒原先已经熄灭的爱情火焰,重新燃烧起来。

1935年冬天,戴望舒委托好友杜衡向穆丽娟的母亲提亲。穆父刚刚去世,穆母与女儿之间平等相待,能够娓娓谈心,对于这件婚事主要听女儿的意见,自己没有反对的理由。于是,二人订婚了。虽然没有举办正规的仪式,但是戴望舒还是送给穆母一笔钱,让她陪女儿买一枚钻石戒指,送给穆丽娟,算是定情之物。结婚的时间也敲定在半年之后。

诗人曾经在痛苦的海洋里拼命挣扎,曾经在忧郁的深井中看不见希望的阳光。这一下好了,穆丽娟的出现,使得诗人情感的海洋风平浪静,他也从深井中爬上来了,阳光普照着大地,这种感觉真好。

戴望舒在1936年5月14日写的《小曲》中,吐露了他的真实心声:

啼倦的鸟藏喙在彩翎间,

音的小灵魂向何处翩跹?

老去的花一瓣瓣委尘土,

香的小灵魂在何处流连?

它们不能在地狱里,不能,

这那么好,那么好的灵魂!

那么是在天堂,在乐园里?

摇摇头,圣彼得可也否认。

没有人知道在哪里,没有,

诗人却微笑而三缄其口:

有什么东西在调和氤氲,

在他的心的永恒的宇宙。

诗人这时候的心是宁静的,真正的爱情生长在心中,又何须说出来?“微笑而三缄其口”才是真正的幸福。

1936年5月,戴望舒的父亲因脑出血突然去世。约定的婚礼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还是在6月如期举行了。伴郎徐迟,当时还是戴望舒的“诗歌小兄弟”。多年以后,徐迟回忆了戴望舒婚礼的盛况:

婚礼在北四川路的新亚大酒店举行。我是平生第一次穿上了燕尾服。看来这也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次当男傧相,并穿上这种西式礼服。新娘穿了白色的婚服,长纱一直拖到地上,女傧相是穆时英的小姨妹。现在我还保存着一张结婚照片。新郎官仪表堂堂,从照片上看不出来他脸上有好些麻子。新娘子非常之漂亮。我却幼稚而且瘦小,显得两只眼睛特别的大,有点滑稽可笑。女傧相可就成熟得多,一股风流蕴藉的样子,听说她是穆时英夫人的妹妹,和她姐姐一样的,那时还是哪一个舞厅里的一个。还有两个金童玉女,是叶灵凤的侄子侄女。婚礼进行得很隆重和热闹。

婚后的生活,幸福甜蜜,安宁美满

结婚以后,戴望舒一家人搬到了亨利路永利村三十号。这是一幢三层楼房,一楼是书房和客厅;戴望舒夫妇和他的母亲住在二楼,有两间朝南的房间,外加一个亭子间;三楼起先住着杜衡的哥哥,他搬走以后住进来叶灵凤夫妇。

婚后的生活,幸福甜蜜,安宁美满。

戴望舒对自己要求甚为严格,虽是新婚宴尔,他的日程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翻译《堂吉诃德》之外,他还进行诗歌创作,参与编辑事务,甚至还抽空学习俄语。离他住处不远,有一座苏联教堂,有一段时间,戴望舒每天都到教堂去找苏联神父学习俄语。他的俄语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阅读和翻译。没过多久,他就可以翻译叶赛宁和普希金的诗作了。

全世界的诗人的心都是相通的,戴望舒翻译叶赛宁的诗作,受到了同行专家们的首肯。

这一段时间,是戴望舒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日子。以前的种种忧郁似乎一扫而光,诗人上午或者创作,或者翻译,或者编稿,整个楼房里安安静静。而到了下午,戴家就成了文艺沙龙。来访的先生们大都是文艺圈子中的作家、艺术家,围着一张大桌子,或坐或立,抽烟品茗,吃糖喝咖啡,天上地下,国际国内,高谈阔论,并不时还有新到的客人加入,也有谈完的客人络绎告别。戴望舒的客厅里客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而来访的女士们,则多是文艺家们的崇拜者,或者是刚刚踏入文艺圈子的新秀,她们衣着鲜亮,打扮时髦,轻声细语,跟穆丽娟讨论着购买时装和跳舞的心得。

到了晚上,如果来访的客人很多,戴望舒一般会在家里举办一场舞会;如果客人已走,夫妇俩则会一道出去看一场电影,或者相拥着出去散步。

从新婚宴尔,到长女戴咏素(小名朵朵)的出生,最后到抗战狼烟四起诗人出逃香港为止,这段时间,戴望舒过着平静安定的书斋生活。他内心平静,感情稳定,小朵朵像花一样的笑靥,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幸福的欢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5月,戴望舒一家、叶灵凤夫妇、徐迟一家人,乘坐一条爪哇轮船公司的八千吨邮轮“芝沙丹尼”号,开往香港。他们逃离了上海这座已经沦陷的“孤岛”。

他们住在林泉居,一楼住着马尔蒂夫人;戴望舒一家人住在二楼东侧,二楼西侧住着香港大学教授美国人司密斯先生;三楼住着英国税务官的一家人。楼下的院子里还有一个花园,戴望舒在写作、翻译、编辑之余,经常与穆丽娟一起在那里栽花种草,或者播种瓜果蔬菜。

戴望舒本人和他的朋友们对这个“林泉居”的译名都很满意,戴望舒还以“林泉居士”的笔名发表过不少文章。

林泉居的生活安宁而幸福,戴望舒也很快找到了一份主编《星岛日报》文艺副刊《星座》的工作。

时局动荡,国难深重,然而,林泉居的生活还是幸福安乐的。当时,戴望舒请了一个技艺很高的广东厨子在家做菜,朋友之间来往频繁,女儿朵朵漂亮聪明,经常会在叔叔阿姨们的掌声中“卖弄”一下才艺,或者用美妙的童音唱歌,或者念诗,或者跳舞,或者跟客人打闹。客厅里经常充满欢声笑语。

叶浅予的太太戴爱莲是中国著名的舞蹈家,在聚会中她也时常会作即兴表演。

戴望舒夫妇还为冯亦代做媒,成就了他与郑安娜的姻缘。冯亦代一周三次来到戴望舒家,向他学习法文。这段时间,戴望舒创作、编辑,并抓紧时间翻译法国作家马尔洛的《人的希望》。

对这段生活,冯亦代羡慕不已。他回忆说,在戴望舒“俭朴的居处,堆积的书刊,还有摊在书桌上,写满字迹的手稿。他伴着娇妻和爱女,在祖国的烽火里,幸留这宁静的一角”。

夫妻恩怨何时了

像许多平凡的夫妻一样,戴望舒与穆丽娟之间也经常会吵架。当时跟他们住在一起的徐迟,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二楼的东侧,老戴和丽娟已吵完了架,这个在前房的大写字台上翻译着他自己非常得意的用16世纪的法文翻译的《庄子》,那个在她的梳妆台前,端详自己非常美貌的姿色,很像毕加索所画的那一幅名作《镜前的女人》。

王文彬在1994年8月曾经采访过穆丽娟,穆丽娟对当年的戴望舒与她之间的情感波折做过回忆,这些回忆肯定不会很客观,王文彬根据穆丽娟的回忆行文,自然也难免“偏见”。

据穆丽娟回忆,戴望舒把家安在香港后,曾经打算一个人到内地去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但这样的计划,戴望舒从来就不肯告诉她。王文彬据此认为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缺少一种平等自由的气氛。他没有注意到丽娟的内心,也缺少与她作深层的感情交流。他把爱封闭在自身,他婚前婚后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篇中,流露出来的幸福,充实,完满和信心,也仅是自我品咂和陶醉”。

穆丽娟说,戴望舒平时在家话不多,只是看书和写文章。朋友来时,戴望舒与他们相谈甚欢,但是当他与穆丽娟独处时,却没有什么话说。日常生活单调乏味,如果没有女儿朵朵从这个房间里跑到那个房间里,家庭生活就会显得更为沉闷。穆丽娟觉得自己是家庭生活的旁观者,有很多空闲时间,但是无所事事。

穆丽娟说:“我们从来不吵架,很少谈谈,他是他,我是我。从小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子,家庭和睦,环境很好,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一点点不开心,看戴望舒看不惯,粗鲁,很不礼貌。我曾经警告过他,你再压迫我,我要和你离婚。戴望舒听了也没有说什么,他对我没有什么感情,他的感情给施绛年去了。”

穆丽娟还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出去,回来,我都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这段话也明显带有情绪。事实上,戴望舒对她的“出去”还是管了的。据穆丽娟说,戴望舒往往会为了家庭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冲动,出语粗俗,将他性格中灰暗的一面表露无遗。有一天晚上,住在穆时英家里的穆母肚子痛得厉害,穆丽娟得知消息后,当即赶过去看望,住在学士台的朋友闻讯后也纷纷前往看望。因为病情没有缓解,她就留在哥哥家里住了一夜,没有回去。第二天早晨,戴望舒赶来,大声叫骂,当着妻子和众人的面侮辱丈母娘,强拉着穆丽娟往外走。在场的还有张光宇、张正宇兄弟。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夫妻感情难免受到伤害。

穆丽娟喜欢跟朋友们数落戴望舒的不是,这种态度与戴望舒正好相反。戴望舒是自闭型的,再大的苦难或者痛苦,他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扛着。据穆丽娟当时的好友、卜少夫的妻子徐品玉回忆:“施蛰存来港,戴坚留施住在家里,并强迫施睡在他夫妇的对面床,中间仅隔一个床头柜。其实戴可以让施睡在客厅或把卧室一隔为二(拉块布幔是很简单的事)分开住的,但戴坚持如此安排。晚上,戴常常很迟才回家,使得施不好意思入房去睡,就在客厅椅中打盹。戴回来还振振有词地数落他:‘丽娟不等于你妹妹吗?你为什么不进房去睡?’其实就算是亲兄妹,哥哥也没有睡在妹夫妹妹床边的道理,可见戴把在施绛年身上受到的挫折,拿来发泄在施蛰存和丽娟的身上了。”这种“闺中隐私”,如果不是穆丽娟说出去,徐品玉是不会知道的。

真正导致戴望舒与穆丽娟关系恶化的转折性事件,是穆丽娟的哥哥穆时英被暗杀。1940年春天,穆时英接受了集团内的大***丁默邨的聘请,回到上海担任《中华日报》的《文艺周刊》和《国民新闻》的主编。6月,他乘坐黄包车,经过四马路时,被***统特务暗杀。

穆母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当即返回上海。穆丽娟也伤心流泪,因为她们兄妹关系一直不错。据她后来的回忆说,当时她对哥哥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更不知道她哥哥已经当了***。兄妹情深,她要赶回上海奔丧。但是,戴望舒坚决不同意,他说:“你是***妹妹,哭什么劲?”戴望舒在这方面缺乏细心和耐心,没有很好地做通穆丽娟的思想工作,也没有积极劝慰自己的亲人顾全大局,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弃小家庭观念,而是态度粗暴,从而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三天后,穆丽娟带着女儿朵朵回到上海,住在送给穆时英的极思非尔路三十三号的豪华住宅里。

1940年冬至,穆丽娟的母亲因为悲痛过度,也撒手人寰。

穆丽娟一年之中接连办了两场丧事,未免神情恍惚,精神低迷。她痛定思痛,觉得不能就这样了此余生。她对戴望舒很失望,于是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正式提出离婚。

戴望舒接到信后,起初并不太担心,以为穆丽娟只是一时冲动,或者是精神忧郁所致,立即回信加以劝导,努力挽救,但效果并不明显。

二人最终感情破裂

转眼,1941年春天来到了。为了给穆丽娟解忧化闷,穆时英的遗孀、出身的仇佩佩经常陪她出去散心。戴望舒的姐姐戴瑛也经常邀请她出来喝茶。这时,穆丽娟的身边出现了一个追求者。

那是1941年的春天,恰是农历的年初头上,天气还是相当严寒的。这一天,丽娟带了朵朵,和望舒的姊姊,同到南京路永安公司楼上的大东茶室吃点心。

靠近她们的桌子的另一个座位上,恰巧坐了三个上海的大学生。他们刚从东吴大学法学院办完了注册手续之后,到来吃点心;其中有一个姓朱的大学生,后来便成了丽娟的恋人。

穆丽娟的妩媚和闲雅,吸引了这三个大学生。在丽娟离开大东茶室之后,这三个大学生也付了账,一直跟踪到丽娟的住处……三个大学生走了两个,留下的便是那个不顾一切的姓朱的大学生。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回到家里绕室彷徨,然后召来他家里雇用的保镖,要他在一两天之内打听出这位身着孝服的小姐的身份和姓名。

终于有了答复,据说这位小姐是从香港来的,姓什么不知道,大家都称呼这位小姐为“二小姐”。

这位大学生虽然知道并无希望,但他却有勇气,有胆量,他决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并且每天由花店给她送一束鲜花。他在信里称丽娟为“圣母”,为“观音”,在信封上则写了“穆二小姐收”,在信末却写了一个叫“志穆”的假名字。

一个月过去了,消息杳然,动静毫无。但在这一个月期间,这个姓朱的大学生曾哄骗过一个替他面递情书;他自己也曾化装,冒充电话修理技工,到丽娟的房子里去查看线路,结果还是一无所得,徒然而返。

在写信送花一个半月后,他从保镖那里打听到“二小姐”要返香港的消息,形势自然也就显得格外紧张起来。他就在极思非尔路三十三号斜对面的三德坊一个同学的家里,写了一封信,开出了自己的履历和祖宗三代的家谱,托同学家的女佣面送丽娟。信上的话,自然可以把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也说动了感情的。

回信终于由女佣带回来了,就在原信的背面用铅笔写着:“我同意和你见一次面,但是这几天孩子病了,最好星期日上午十一时你打电话来,因为我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在一个多月来一直笑你是神经病。”

她签的是“丽娟”两个字,还附注了电话号码。

朱并没有照丽娟的意思进行,他立刻就到静安寺路极思非尔路口的荣康酒家打了一个电话,请她立刻到来一叙。丽娟起初拒绝,但最后终于也答应了。

他们的初见,就恍如有十多年的交情的老朋友一样。以后的日子不难想象得到。他们互相热恋着。就在这时候,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的戴望舒听到丽娟有了爱人的消息,又得到了丽娟提出离婚的要求而获证实。因此,他为了家庭和妻子竟服过一次毒。

他终于和丽娟分居以代替离婚。他返港,丽娟留在上海,问题总算是暂时解决了。

丽娟的生活也并没有因此过得更好,因为当时和她热恋的大学生朱某,突然要离开上海。他乘火车到南京,由南京到芜湖,再由芜湖经合肥、六安、麻埠,然后进入大别山去参加游击队了。

半年以后,朱和丽娟之间因为交通困难,简直就无法通信,以后朱就一直下落不明。

在1942年秋,丽娟却和前《宇宙风》主编周黎庵正式结婚。周在当时伪府治下的文人当中相当走红;他有很多钱,有很好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婚姻大概还不错吧?(温梓川:《“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文人的另一面——民国风景之一种》)

戴望舒在接到穆丽娟要求离婚的书信后,写了几封回信,想要挽回这桩婚姻,结果无效。他专程跑到上海来,跟穆丽娟长谈过两三次,他还拜访过朱的父亲,老人家虽然答应驱逐这个不孝之子,但他同时也警告戴望舒,要他管束好自己的老婆。

正在这时,汪伪***府里的宣传部长胡兰成托人传话,想要请戴望舒留在上海办报刊。***头子李士群也乘机劝说戴望舒,说只要他答应参加汪伪工作,保证可以让“穆丽娟回到你身边”。戴望舒在民族大义问题上绝不含糊,明确地说:“我还是不能那样做。”他只得带着满腔的遗憾与愁苦,回到香港。

痛苦之余,戴望舒选择了服毒自杀。决定之后,他曾给穆丽娟写过一封遗书,说:“从我们有理由必须结婚的那一天起,我就预见这个婚姻会给我们带来没有完的烦恼。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许你将来会爱我的。现在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已经五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它和离婚一样,使你得到***。”

穆丽娟接到信后,有些紧张,就把这封信拿给戴望舒的姐姐戴瑛看。戴瑛说:“望舒过去自杀过,一个人不可能再自杀一次。”戴望舒过去向施绛年求婚时,的确自杀过一次。穆丽娟拿到这颗“定心丸”,就下定决心,绝不为之打动,她回了一封措辞冰冷的信,说:“今天我将坚持自己的主张,我一定要离婚,因为像你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自始就没有爱过你!”幸好,戴望舒服毒自杀时被好心人救活,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律师办理了二人的分居协议,半年为期,以观后效。分居期间,穆丽娟和朵朵的生活费用及学费,由戴望舒支付。在分居期间,戴望舒很好地履行着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同时他还积极地做了不少努力,希望能够修复两人之间的关系,破镜重圆。我们从现存的戴望舒写于1941年7月、8月、9月三个月的《林泉居日记》中,不难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7月29日,晴:丽娟又给了我一个快乐:我今天又收到了她的一封信。她告诉我她收到我送她的生日蛋糕很高兴,朵朵也很快乐,一起点蜡烛吃蛋糕。我想象中看到了这一幕,而我也感到快乐了。

30日,晴:下午出去替丽娟买了一件衣料,价八元七角,预备放在衣箱中寄给她。又买了一本英文字典、五枝笔,也是给丽娟的……药吃了也没有多大好处。我知道我的病源是什么。如果丽娟回来了,我会立即健康的。

31日,下午雨:今天是月底,上午到报馆去领薪水,出来后便到兑换店换了六百元国币。五百元是给丽娟八月份用,一百元是还瑛姊的。

8月1日,晴:早上报上看见香港***府冻结华人资金,并禁止汇款,看了急得不得了。不知丽娟的钱可以汇得出否?……昨夜又梦见了丽娟一次。不知什么道理,她总是穿着染血的新娘衣的。这是我的血,丽娟,把这件衣服脱下来吧!

8月2日,晴,晚间雨:下午到邮局时收到了丽娟的一封信,使我比较高兴了一点。信中附着一张照片,就是我在陈松那里看到过的那张,我居然也得到一张了!

……

6日,晴:好几天没有收到丽娟的信了。又苦苦地想起她来,今夜又要失眠了。

7日,晴:今天阴历是闰六月十五,后天是丽娟再度生日,应该再打一个电报去祝贺她。

……

10日,晴:在走上山坡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丽娟和朵朵来……丽娟,你知道我是带着怎样的惆怅想着你啊!

……

14日,晴:丽娟,你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啊!

……

戴望舒这三个月的日记里,只有八篇日记没有提到穆丽娟,可见诗人对她的思念有多么深。

戴望舒在等待穆丽娟回心转意的同时,准备了一包毒药,他还没有完全放弃自杀的打算。

戴望舒雨巷篇3

熟悉《雨巷》,近乎“烂熟”于胸。原委不仅在于喜欢这首诗;更在于作者是我所在城市挚友执事之杭州第十中学的校友,戴望舒历来是朋友学校的骄傲。然而,真正让我的灵魂进入《雨巷》产生思维共振的,是在前不久参加全国中语会福建泉州“文本解读”研讨会上听的那堂有关《雨巷》的公开课。

那天,福州三中青年语文教师陈原那颇有磁性的《雨巷》“文本解读”声把我引入另一条“雨巷”,那依稀是一条淅淅沥沥下着应试苦雨的教育之巷。闽派语文的领***者们,高傲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面对“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即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的素质教育姑娘,不是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而是停止“彷徨”,大声呐喊、挺身涅、竭力挽留。

倘若说,《雨巷》业已开中国新诗音节之“新纪元”;那么,闽派语文的领***者们正试***开中国教育重生之“先河”。

在应试教育的“雨巷”中,语文教学成了知识肢解的操练,答案核对的囹圄,甚或人生在世的苦役。

为走出孤寂中咀嚼教育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迷惘与朦胧”,作为闽派语文的领***人物之一的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主任孙绍振逆势“炮轰高考”,在中语界产生***性影响;领***人物之二的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日亮倾情“我即语文”,倡导为语文打上生命的底色;领***人物之三的福建中语会会长王立根注重“闽派语文当前的任务”,大声疾呼:“语文教师要坚守母语教学阵地,要与应试教育做顽强的斗争。”福建语文界有这般执著的语文领***人物,是福建语文界的幸运。

有一次,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吴非先生感慨万分地说: “福州一中真有‘趣’:高三教师没有奖金;高三下学期,一些科目照上新课。”在应试教育猖獗,分数业已成为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命根的今天,“业内人士”不妨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福建以外省份有没有如此“不识时务”之学校?

陈日亮原为福州一中分管教育的副校长。福州一中应该是福建教育主流价值观的真实体现,“窥”陈先生之“一斑”,当知闽派语文核心群体之“全豹”。

针对教育界“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搞应试教育,用反科学的方法教授科学知识,用缺德的办法搞德育教育”的现状,吕型伟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也要讲道理。”闽派语文以《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我即语文》、《作文智慧》、《我说语文・语文教学退思录》、《专家评析福建语文高考自行命题》、《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等一系列著述“讲道理”,形成有关“发展”中学语文教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系列方法,这在全国中语界堪称独一无二,可谓“流派”。

杭州第十中学原名宗文中学。戴望舒14岁考进宗文中学,1923年中学毕业前都住在学校附近的大塔儿巷,那“雨巷”的环境,就是学校附近大塔儿巷、皮市巷、宗文路典型化的结果。

多雨的江南给了当年经常徘徊于街头巷尾的戴望舒以语文的素材,民国时期的宗文中学的语文教学给了他日后创作必不可少的语文的素养。

记忆中,那时的宗文中学不光出了个戴望舒,还出了马叙伦、刘大白、张天翼、董希文、樊畿同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想来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多雨的江南季节可以周而复始,当年的语文学统则不复传承矣。不知时下即便所谓的重点中学,在应试的“雨巷”里,是否还能对国家或民族作如斯人才贡献。

“北南开,南春晖”。过去的岁月里,由于地域优势,人才相对集中,于是乎,人们总爱将仰视教育前驱的目光停留在京津沪江浙一带。“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而今,在福建这片适宜语文生存的土地上,闽派语文“阐释”并“演绎”着一个个美丽得令人向而往之的语文“传奇”。

戴望舒雨巷篇4

[关键词] 雨巷;蒹葭;意象;抒情主体

施蛰存曾这样评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兴起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戴望舒虽被看作是现代派的主将,但是他的成名作《雨巷》却并不是纯粹的“现代的诗行”。

《雨巷》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有明显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在《雨巷》中出现多达7次的“丁香”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就已经存在,多用来表现愁怨之情。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浣溪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第二,《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意象是超感官的,例如“丁香一样的忧愁”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与视觉的融通,“太息般的目光”是听觉与视觉的融通,这种突破语言局限的通感修辞手法,多被认为是戴望舒接受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影响的结果。其实, “通感”手法早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季札闻乐”就有所体现:“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1]。第三,《雨巷》运用了大量的近义形容词和具有复沓效果的词语、句子。近义词的使用例如:“惆怅、哀怨、愁怨”、“默默、冷漠、静默;词语的反复:如“惆怅”使用2次,“彷徨”使用3次,“悠长”使用4次;句子的反复,例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种词语、句子的反复手法在《诗经·秦风·蒹葭》(以下简称《蒹葭》)中也有所体现,甚至有论者认为《雨巷》表现的“邂逅情结”起源于《蒹葭》。

此外,《蒹葭》与《雨巷》都是抒情诗,主题历来都有争论。有所不同的是,因《雨巷》诗作者身份明确,有论者将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诗人当时的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征加入到主题的确定过程中。但是我们认为,“抒情主体”与实在的作者是有区别的。“在诗人的意象中,抒情主体根本不必是他自己。它可以是一个完全虚构的形象,诗人可以进入这个形象,也可以用它作为面具,把自己掩藏在它背后。”[2]这一主体感受、描绘的对象,只是“对于他自身中展开的经验有关键作用的东西。以这种方式投射的抒情主体环境中的对象,在抒情诗客体层次的整体中,发挥着刺激物和背景的作用,抒情主体的经验和情感由此得到展开。这些情感通常根本不是用语词指出的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提到,可以说它们是借助于句子的表现功能由读者个性化地唤起的,它们可以为他感受。”[3]抒情主体与客观现实有距离又非完全***,抒情诗中的现实是被情感主观化的现实。《蒹葭》的诗作者身份未定,无疑有利于诗歌从情感上影响读者这一功能更好地发挥。那么,有明确作者的《雨巷》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感染读者的呢?

《蒹葭》一诗,在凄清的氛围之下,在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佳人的反复吟咏背后,都是诗人凝神注视的目光。这首诗最终在诗人的长久凝望中结束了,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凄清氛围中结束了,情感并无起伏变化。而《雨巷》中“抒情主体”的情感是一个动态的展开:相遇进而凝视,但在第四小节、第五小节反复强调的“姑娘”只是“飘过”而已,在第六节,甚至“姑娘”的“颜色、芬芳、眼光”都“消散”了。此外,首尾两小节用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字强调“丁香姑娘”只存在于自己的“希望”之中。难得的是,即便“丁香姑娘”已经消散,诗人并没有遗憾之情。与古典佳人形象不同,“丁香姑娘”的价值不完全在于拥有吸引诗人接近的美感,而是能让人生步入“雨巷”的“我”,得以通过“丁香姑娘”而一抒愁怨。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是在从凝视到超脱的心理转化中完成了“抒情主体”的具体化,并被这不可言喻的情感所感染。这种效果是与追求情感单纯的《蒹葭》截然不同的。

综上,尽管戴望舒的《雨巷》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多有继承,但是“雨巷诗人”从凝视而达超脱的情绪变幻节奏是充满着现代感的。或者说,诗人将自身从客观世界提炼出来融入作品之中,并用抒情主体面对“丁香姑娘”时产生的多层次的变幻的情感感染读者的心灵,以此增加作品艺术价值的创作手法是对古典诗歌的某种超越。对于《雨巷》的解读,也许我们在关注戴望舒个人经历给诗歌带来的多元化解读可能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并探究这首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http:///eyjx/1/ReadNews.asp?NewsID=2340

[2][波]罗曼·英加登著.陈燕谷 晓未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65

戴望舒雨巷篇5

一、丁香结——回溯民国江南小巷深处的诗情

岁月流转,诗情依旧。所谓品千古诗画,与古人共鸣,就是说诗歌的意境永远无法被岁月掩盖。《雨巷》的触觉自然能将人带入大半个世纪前,民国江南的那个春雨淅沥的长长雨巷。作者的诗情缘起何时,源于何物,仍然是《雨巷》赏析的发端之处。除了所处的***时代,还有诗人韶华时光的儿女情愫。

这首诗创作的时段,正值领导的国民***府“”之时,即“四·一二”反***发动之后,其间有近4万中共***员被捕杀,同时有20万左翼青年被一同杀害,北伐之后的大好***气象瞬间转入了血雨腥风的低沉阴霾之中。诗人作为一个左翼青年,正躲避******府的追捕,隐居于好友家中。目睹了“四·一二”的血腥大屠杀后,又身处四处笼罩的白色恐怖之中。此时,徘徊于雨巷中的诗人,一定感到前路的迷茫与无所适从,思想深处彷徨与危机,化为春雨中的愁绪。《雨巷》烙下了浓浓的时代痕迹。

徘徊在雨巷中的诗人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此时此刻,对应***失败,对应白色恐怖的是对光明的向往和重整山河的希冀;而对应绵绵春寒、清清雨巷的也应是诗人对温暖的渴望,这份温暖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模糊向往,也可能是已有的期待,或是那条雨巷中邂逅的一个真实而美好的倩影。总之,它化为《雨巷》的“丁香结”,化为读来百转愁肠而又有丝丝暖意的雨巷诗情。

二、历久弥新——品读深远的《雨巷》

1.《雨巷》的诗情画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的第一节便表现了“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姑娘,接下来的一节便是对姑娘神韵情致的描绘,她有着丁香的颜色、丁香的芬芳、丁香的忧愁,在“我”的心中丁香姑娘是纯洁高贵却透着丝丝哀愁的,第三节诗人的感情再次升华,他渴望丁香姑娘也和他一样撑着油纸伞,怀着寒漠、凄清又惆怅的情绪,漫步在这寂寥的雨巷。从这一节开始,诗人已不再是孤独者,他有丁香姑娘的陪伴,丁香姑娘与他似乎情感相通,彼此欣赏,诗人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不再感到寂寞了。“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丁香姑娘像梦一般地飘过,似镜花水月般,恍恍惚惚,若即若离,转瞬即逝的春光让诗人怅惋不已,她给诗人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这眼光让人意味无穷,是欣赏还是嘲讽,诗人没说。她就这样静默地远了远了,连带着诗人的理想与希望,消失在雨巷的尽头,这可恶的雨还消蚀了她的颜色与芬芳,甚至她太息般的目光、丁香般的惆怅,不给诗人留下一丝回味。诗的最后一节基本是第一节的重复,只是变“逢着”为“飘过”,但是却前后达成了呼应,这两个字的变动,给我们显露出一种希望的亮光,诗人虽已感到希望的幻灭,但还是在期待着,盼望着……

2.《雨巷》的浓厚意味

探访《雨巷》的诗情,便要深究其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将《雨巷》中的意象找到其象征对应点。在此诗中,悠长狭窄又寂寥的雨巷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象征,“丁香姑娘”则是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的象征,“我”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对前路感到迷茫的***知识青年的象征,诗中,丁香姑娘是以“我”梦幻中的情人形象出场的,“我”对她的苦苦追求便是对理想的追求,但最后丁香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就是“我”理想的幻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把诗人心中的哀怨与彷徨,以及对理想追求破灭的悲伤表现得很透彻。

诗的字里行间都和当时的时代没有任何联系,表面是诉说着对丁香姑娘的渴望,对丁香姑娘离去的心伤,但联系到当时诗人的处境,全诗流露出一种诗人心中的幻想与期待在时代面前化为泡影的失落与惆怅的情绪,而民国江南的小巷承载着这慢慢的恋情、诗情与悲情。

3.《雨巷》的艺术气息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重叠复沓、顶针、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句回环往复,让人读起来有一咏三叹之感,诗人在不断的叠句中升华感情,“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采用排比,叙述这丁香姑娘的神韵情致,“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近了,近了”,“远了、远了”等运用重叠复沓,读起来有种韵律感,朗朗上口,节奏变化自然,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全诗句子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但每隔几句就重复一次韵脚,像“雨巷”、“芬芳”、“姑娘”、“眼光”,伴随着轻柔的乐曲朗读,给人一种宛转的乡间夜曲的感觉,句调宛转悠扬。

全诗以丁香为意象,具有象征主义色彩。丁香是初春的浪漫,在唐宋时期,丁香结曾被诗人广泛使用,作为愁思的象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作《代赠》的后两句,李商隐最擅长抒写含蓄朦胧情致的诗,这首诗将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全诗把“丁香”与浓浓的愁绪联系在一起。南唐诗人李璟将“丁香结”与雨中的惆怅联接在一起,在《摊破浣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而戴望舒更是把这种丁香般的愁绪延续到了雨巷,创造出了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对丁香情结的升华,似是诉述着诗人对丁香姑娘深深的思念,又透露着诗人理想幻灭的无尽哀思。它既有着丁香转瞬即逝的特性,又融入了新时代的气息,传达着美好、凄婉、哀怨的朦胧美。

戴望舒雨巷篇6

放眼望去,巷中可见之路已被雨水淋湿,令人生发出莫名的情绪,我,该不该走进?

也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我走进雨巷深处,会看见佳人娥眉颦蹙,美目凝愁,痴痴地想着心上人身在何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又或者我根本入不得那深深的庭院,只能轻轻抚着生了铜绿的门环,推想佳人居处必是“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也许“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我走进雨巷深处,会看到戴望舒和他的丁香姑娘相逢的那一刹那。两颗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心一旦遇见,便开始了飘飘洒洒的倾诉和相见恨晚的慨叹,他们携手走出雨巷,走到雨晴的地方。又或者他们仍旧错肩,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惆怅,最后没有下文地别离,留下我为他们嗟叹与感伤。

也许我走进雨巷深处,会遇见多年前背着个小书包晃荡的自己。她在一呼一呼地吃麻辣烫,她被一个有着花白络腮胡子的爷爷笑话门牙给老鼠啃了,她在敏捷地躲开那只大黑狗,她和伙伴们走着伟大的秘密小道,其实那只是人家房子间大概半米的间隙而已。然后我走了过去,致她一束开得茂盛的山茶花,问她能不能让我将这段怀想了无数次的童年时光再走一次。她会怎样作答?也许会把山茶花丢开,留下一句“我不要”便跑开,也许会给我一块椰子糖,告诉我她还有一块泡泡糖,也许我根本听不到她的回答。

那深深的雨巷,我根本无法走进。千年前的才子已成土灰,百年前的佳人不知何处,几十年前的戴望舒可能在垂死时想起了丁香姑娘,而几年前的我,也无从寻觅。那条隐藏了我四年脚步声的铁铺岭巷在最近分崩离析,建起了几座貌似壮观的楼房。雨巷,惟有梦中记得。我撑着伞,静听雨声。伞下,有痴呓声,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伞上,有雨吟声,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也许下一秒,会有一阵风吹落我的伞,而后雨晴,一个身影从背后走来,拍拍我的肩,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从大路往前走。

我在干什么?也许这雨只是我的臆想,也许这巷口也只是我的臆想,而我之于这雨巷,只不过是一个徘徊了良久的过客罢了。无法走进,又何必走进?

戴望舒雨巷篇7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画是无声诗;古典意境;情趣

中***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14-02

作者:周文波,安阳市虹桥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河南,安阳。

中国诗与西洋诗不同,中国画与西洋画也区别明显。但中国诗表现出的意境却与中国画创作的构***与情绪有着十分相似之处,我把它称为古典意境的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往往是民族传统审美的一种表现,融合了地域的、种族的、社会的、哲学道德的种种审美因素在其中。王国维先生说过:“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很多时候,我们把主观作为贬义词使用,例如:你看事物太主观了,等等。然而,主观是我们思维的特征,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客观,而脱离不了主观。古典意境就是我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观照。

比如说下雨时,我们看到了雨却随着我们的心境的不同而不同。一个雨天,特别是阔别多日的雨,它让我们感到像是浮躁下的一滴清凉油。江南的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春雨潇潇,春雨蒙蒙,春雨霏霏,春雨绵绵,有声,有色,有形,有态,那是一种水墨画般的意境和情趣。于是,便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梅子熟时家家雨”的绝唱。雨季自然离不开雨具,而伞则因为使用方便,又具有装饰味和美感,成为男女老幼、城市乡村使用最为广泛的雨具。川流不息的人流,张开的各式雨伞,仿佛一条涌动的花溪。

如果我们雨天读着《雨巷》,不用刻意感觉诗人的情绪,就会由此产生一种久违的心境。根本不去想整首诗在描写什么,而只抓住了其中的“彷徨”、“忧愁”、“芬芳”……就像音乐中也有主旋律,其他的部分都是在行进中的铺垫,文字中也有高潮,只一二字便可读出感悟来。读诗可以脱离它的意境,而单从文字所唤起的生活积累而产生感悟,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轻微的改变可以剧烈地改变人的行为。

戴望舒具有典型的江南诗人气质,为人诚挚敏感,感情细腻深沉,既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有着厚博的学养和深深的眷恋,也对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情有独钟,他善于利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常把中国古典诗性美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手法结合起来,熔铸为具有现代意味的诗情。《雨巷》正是他熔铸古典诗词艺术和现代诗歌手法的代表作,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他的《雨巷》充分利用了李Z的《摊破浣溪沙》一词的意境,李Z的《摊破浣溪沙》表现的是古人的“ 伤春”的情绪,而《雨巷》则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寂寥、忧郁、彷徨和感伤。李Z词云: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戴望舒对这首词的意象进行了现代式的诠释和扩充,其中“雨”被扩充成“撑着油纸伞..!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构成了本诗的典型情境,而“丁香”和原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结合起来,变成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特别是原词中的“愁” “春恨”等情感意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充,诗中出现了“愁怨” “哀怨” “冷漠” “凄婉” “惆怅”等字眼,使原词中的情感变得更加具体、深沉、细腻。当然,戴望舒是一位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的现代诗人,是处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抒情歌手,他不仅善于利用古典诗词的意境,而且善于把这种古典意境转化为现代诗情,表现现代人的情感世界。一般认为这首词现代性转化的主要标志就在于诗歌的音乐性:“它回荡的旋律、流畅的节奏、音色交错的美感,魏尔伦、兰波等主张诗对音乐性的追求在戴望舒这首诗里得到了刻意的响应。”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中,一幅画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画作所蕴涵的古典意境的创造是否成功。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比如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先生曾请白石老人作画,并要求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面如何才能反映此句诗的意境呢?老人思考了好多天,终于画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作品。看过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折手称绝。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作品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6尾活泼的蝌蚪自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青蛙和蛙声,联想中蛙声又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中体现了深邃的意境。

李可染先生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意境在中国画中包含的内容很多。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也就达不到中国画所富有的引人入胜的意境。一张画的主题,其取景构***、造型和传神、情节安排与描写以及画面经营处理都须在“意”字上下功夫。“意”可以说是一张画的灵魂。

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声诗”、“画有意境”。一张画常常是对象特征和画家感受的和谐表现才能产生诗意。情景交融的形象才是诗的形象,所谓“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形象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一张情深意切,表现力强的画作对看画的人能保持着广远持久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说的中国画的“意境”。意境创造出的结构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具有运动美、节奏美和审美张力等艺术特征,表现对象与主体经验产生的力,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表现。“气”贯穿作品的各个方面,是所有生命的根本,也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元质。

戴望舒的《雨巷》的抒情主人公、“我”―― 一个忧郁、彷徨的现代青年,他反复传达给我们的是油纸伞、寂寥的雨巷、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切的描写和煽情带给我们的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意境――伤春。当然这种春的感伤是带着青春的、时代的、传统审美的烙印,所以称之为古典意境。有了这种意境,我们既可以由画入诗,也可以由诗入画。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戴望舒雨巷篇8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多么妩媚的诗句啊,那种淡淡的愁怨哀伤凄美,令人久久握卷不释,反复吟诵而不厌 。

诗中那朦胧飘忽、缠绵哀怨的意境,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寥、愁怨,梦一般的飘忽不定……

诗中反复出现的几个意象更是意味飘渺而深远。

雨巷,狭窄的小巷,青黑色的石板,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这时,袅袅的,走来一位衣着素雅,面庞恬静,手握一把黄色油纸伞的姑娘,让人眼前一亮, 她由远而近,慢慢的,近了,近了,让人心潮澎湃激动难耐,期待着会发生什么,可是,她却像梦中飘过的一支丁香,“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她擦肩而过,没有停留,什么也没有发生,眼看着她远了,远了,怎不令诗人怅然若失,迷惘寂寞。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给暮春时节,雨中寂寥的江南小巷,平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衬托出撑一伞风雨***销魂的形象。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就源于“丁香”二字,丁香才是主角,那么,她象征什么?为什么要选用丁香?这个疑惑令许多读者苦苦追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论:丁香,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

这样的诠释,我不能否认,但也不能完全认同,或者说我不能完全认可这种对诗人创作初衷的终极理解。

先让我们来认识诗人戴望舒吧。

诗人的笔名,望舒,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由此不难看出,诗人是个充满浪漫情趣的年轻人。

其次,再看看诗人在创作这首诗词时的情感生活。

1928年,诗人寄居在上海施蛰存(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家,戴望舒的初恋就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时年18岁的施绛平活泼、开朗、可爱,富有个性,比我们这位外表高大,但面孔黝黑有麻点的年轻诗人小5岁,而望舒虽有超群的才华,却没有翩翩的风度。可偏偏他的感情深沉、细腻而强烈,对绛平一往情深,但由于忧郁、内向,再加上性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戴望舒对爱的表白只是一首接着一首地写诗,其中较为代表的是《我的恋人》: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对他这种诗意的表白,施绛平却并不买账,而是理性的拒绝,可怜我们这位身材高大的诗人此时心情极度郁闷,精神难以自持,居然以跳楼逼迫索爱。而《雨巷》正是此间,即1929年4月1日发表于他刚刚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在诗的扉页印上了几个法文字,意为献给绛年,扉页上还有两行古罗马诗人A·提布卢斯的拉丁文诗句,戴望舒自译为:“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戴望舒以献辞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白方式,把自己对绛年的感情公开了,把自己痛苦的灵魂呈现出来了。

由此可见我们这位年轻的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是何等脆弱、忧郁。

所以我认为,把《雨巷》这首诗中丁香的象征意义定位为对***局的担忧及追求***理想的迷茫,我不认为是完全符合诗人创作初衷的,是不够准确的。

根据以上分析,丁香姑娘,她其实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种情愫是柔软的,深情地,缠绵的,幽怨的,不应该是严肃的,***治的,而丁香姑娘,就是诗人情感震荡体验后的具象寄托。而我们却苦思冥想地要给这个美丽的意象强加上一个具体的严肃的象征意义,这也许就曲解违背了诗人美好而随意的写作本意,这是对诗人最大的不敬。

诚然,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存有反应历史特征的印迹,但我们不能把他所有的作品都归集到这一个严肃主题上来,我们不能要求作家都又红又专都以国事为己任,否则,这些才华横溢的才子不都成了板着面孔分析时事的社会评论家了吗?必定鲁迅只能有一个,杜甫只能有一个,作家的才华,他其实常常绽放于一触即发中,是在不经意的灵感发现中,是在一瞬间的情感冲击中文思泉涌,下笔有神,一气呵成的,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是急就之作,抒一时之怀,而篇篇词句精妙传世,情感自然奔放毫不造作,你能或者说你非得给在这种情况下急就完成的作品安上***治理想的帽子,不是太牵强了吗?而且,对我们所崇敬的文人们也太不尊重了,他们已流入时间的长河,他们已不能替自己申辩,我们对他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该妄加评测,我们只需在失意时能低声吟诵: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或者在激昂时能对着清风明月朗声吟诵: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我们能从深情的诵读中感受到诗人这种情怀,就够了,仅此而已,这才是语文。

戴望舒雨巷篇9

小的时候,窗外落雨,我便会兴奋地趴到窗台上,对着窗外的雨帘朗朗地唱读着那首儿歌:“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把***一挎”。然后,找出那本有着一个小孩子身穿***装,头戴红星帽,身背冲锋***的连环画,满屋奔跑着,模仿着。那时,幼稚的我对于穿***装,戴***帽,背长***,是多么向往啊,在我眼里,那是天下第一英俊,第一神气的职业。

长大了,没穿上***装,也没背上长***,但喜欢雨的心情依然没变。

喜欢雨天,喜欢看绵绵长长的雨丝带着飘飘渺渺的雾气从天而降,仿佛仙女般飘逸。那些花儿、叶儿张着小嘴,欣喜着、舞蹈着、迎接着雨丝。那雨丝总是让人联想到浪漫、壮观、缠绵、恢弘等一些词汇。听雨打窗棂,那叮叮咚咚的声音仿佛在弹奏一首乐曲,或激昂,或轻柔,思绪也会慢慢的氤氲开来,眼眸也随之迷迷蒙蒙,思绪翩然,梦也翩然;思绪迷离,梦也迷离……

亦喜欢撑一柄小伞,于雨中踽踽独行,看路人行色匆匆,看车流来来往往,伸出手接一点凉凉的雨丝,一丝浪漫便会倏然入怀。偶然拐进一条小巷,那雨中的楼,那雨中的景,那小巷的幽深与安静,不由人不意入戴望舒蒙蒙的雨巷,是时,也便会真的渴望像戴望舒一样,逢着一位丁香一样有着缱绻愁容的姑娘……

想此时雨中的荷塘,一定是荷叶含珠,白荷吐蕊吧?斜风细雨飘过,那水面便会有细密的水纹漾开,圈圈涟漪仿佛调皮孩童的笑靥,一路眨着眼,奔跑着而去。那满池的花儿,仿佛一群素雅的仙女,拽着拖地的绿色圆裙翩翩起舞。乐队是铿锵雨丝,舞池是方圆荷塘,观众是婀娜杨柳……

想此时雨中的古人,也一定会是诗兴大发吧?只是不知是否还会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浪漫?是否还会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川入梦来”的激昂?是否还会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的多情?

雨,绵绵的雨,无边无际的离愁的雨,扬扬洒洒的痴情的雨,细细如粉,柔柔如丝,淡淡如雾,渺渺如烟。感谢这滋润人间万物的精灵,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如此清新美丽!

戴望舒雨巷篇10

1、戴望舒的诗歌有:《雨巷》、《寻梦者》、《单恋者》、《烦忧》、《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

2、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来源:文章屋网 )

戴望舒雨巷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戴望舒雨巷10篇

学习

世界最长的河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最长的河10篇,内容包括中国最长的几条河,史上10条最长的河。3、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来源:

学习

英语会计论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会计论文,内容包括英语会计论文怎么写,会计英语毕业论文范文。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它既不是单纯的英语教授,也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以实践练习为主,让学生学会在专业领域中用英

学习

我的人生我做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人生我做主10篇,内容包括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感悟,我的人生我做主解说。参加考试报名的最后几天,我依然犹豫不绝,难道非要到竞赛班吗,要读理科,我们实验班也有啊。反而在竞赛班,那种上课的进度,我不一定赶得上;那儿的竞争压力,我不

学习

医生轮岗工作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轮岗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医生进修后的工作计划,医生轮岗学习计划。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会计人员;轮换岗位;重要性;实施策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防止医院资产受损和流失,会计岗位轮岗制

学习

前因后果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前因后果10篇,内容包括前因后果歌曲,前因后果成语。消除危害贵在早期发现直肠癌对人们的危害是相当大的。直肠癌在手术以后的复发率与死亡率也相当高,但我们不要害怕。因为大肠癌有两个特征:第一,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其恶性程

学习

老鼠偷油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老鼠偷油10篇,内容包括老鼠偷油的故事,老鼠偷油的典故。男生一起玩打卡,我们女生一起玩老鼠偷油。游戏规则是先找两个女生当猫,再找一个女同学当仙人,只要和仙人握一次手就能有一次生命,再拿沙包当油,只要拿到两个沙包就胜了。开

学习

麦子熟了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麦子熟了10篇,内容包括麦子熟了美文100篇,麦子熟了的软文。在六月的风里热情地欢鸣着麦子熟了盛装喜悦的麦囤你准备的怎样了龙口夺食颗粒归仓熟悉的词语却渐渐淡忘了镰刀挂在农家的窗棂上锈迹斑斑挥汗如雨的梦被抛弃了收获

学习

合同的格式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的格式10篇,内容包括合同格式标准范文大全,合同附件的格式。一,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价款:二,包装要求:托运方必须按照国家主管机关规定的标准包装;没有统一规定包装标准的,应根据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的原则进行包装,否则承运方

学习

家乡美食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家乡美食10篇,内容包括家乡美食照片,家乡特产美食。我们这里的江虾可不像海虾一样大,它只有一到两厘米长,头上长着两根很长的胡子,这些虾子还没炒时是白色的,有些地方还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样。但是你把它下锅一炒,它们立刻卷了

学习

人间真情的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人间真情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使你感受到人间真情作文300字,人间真情作文400字左右。

学习

公司员工手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员工手册10篇,内容包括员工手册十大忌讳,公司员工手册100例。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名称建筑公司员工手册文件编号版本一、员工手册说明(略)二、公司简介(略)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略)四、行***事务管理制度(略)五、

学习

关于宽容的名言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宽容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关于宽容的10句名言,关于宽容的名言名句。3、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4、宽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

学习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10篇,内容包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珍惜时间用心读书的名言警句。3、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英国)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5、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6、时间会使

学习

穆旦的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穆旦的诗10篇,内容包括穆旦著名的诗,穆旦诗春。学术界历来对穆旦及其诗歌的评价观点不一。肯定者称他为20世纪中国新诗第一人,以王佐良为代表。否定论者以江弱水为代表,他认为穆旦的诗表面显得“精警、挺拔、富于穿透力”,一般

学习

论戴望舒对诗歌理论中诗情“新形象”的追求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论戴望舒对诗歌理论中诗情“新形象”的追求,内容包括戴望舒诗歌的审美特色,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情感。戴望舒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对诗情抒发新方式的阐述。通过实践探索,他找到了诗情抒发的新方式——诗歌的内在音韵代替外部形式上

学习

诗意朗读《雨巷》之我见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诗意朗读《雨巷》之我见,内容包括雨巷戴望舒原文朗读董卿,雨巷诗词全文朗读。一、在丁香的忧愁中去读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

学习

吴地人家 江南烟雨巷中的邂逅

阅读(27)

从真正意义上说,我从未到过江南,最靠近的一次是在世博的时候去过上海。但从小就对那片美丽富庶的水乡上流淌着的文化、孕育出的美食,以及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雨巷中的美丽背影,有着无尽的憧憬与遐想。无数次幻想在一个蒙蒙细雨飘飞的日子,在小巷

学习

雨巷诗人戴望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雨巷诗人戴望舒,内容包括戴望舒的诗雨巷全文,戴望舒雨巷原文。戴望舒档案名号——原名朝,字丞,小名海山。后曾用笔名戴梦鸥、信芳、江思、艾昂甫、苗秀、方仁、陈御月、陈艺圃、张白衡、文生、达士、林泉居士,以戴望舒行世。故

学习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重读戴望舒的《雨巷》,内容包括戴望舒的雨巷全文,戴望舒的雨巷全文分段。关键词:雨巷重读意蕴

学习

诗人戴望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诗人戴望舒,内容包括诗人戴望舒的诗集,诗人戴望舒作品。游子谣

学习

“雨巷诗人”的《雨巷》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雨巷诗人”的《雨巷》,内容包括诗歌雨巷全文,雨巷的作者。【关键词】《雨巷》诗歌赏析主题探讨艺术特色

学习

戴望舒《寻梦者》赏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戴望舒《寻梦者》赏析,内容包括戴望舒诗歌寻梦者赏析,戴望舒寻梦者诗文及赏析。关键词:意象意境浪漫主义组合美现代主义诗歌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