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意义10篇

立冬的意义篇1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下面是精心推荐的立冬节气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是什么意思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低于10°以下的气温

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时间不同

立冬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

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同时也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气候特征不同

立冬时,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转变,并不是特别冷;冬至时气温下降明显,天气寒冷、干燥。

风俗习惯不同

立冬时,我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广东潮汕地区要吃甘蔗、炒香饭,北方地区要吃饺子;冬至时,南方沿海地区有祭祖的习俗,广东地区吃烧腊与麦饭,杭州地区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下雨好还是出太阳好说法1:立冬是好兆头,可能有瑞雪的意思。

立冬忌无雨。有句老话:“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说法2: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落雨一冬落。

俗话说,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落雨一冬落(指冬季不好)。“立冬北风冰雪,立冬南风无雨雪”等等。

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东北的风雨将在整个冬季带来雨雪,并带来恶劣的冬季?尽管古代谚语只是经验的总结,远未达到准确的现代预测,但是用一句话预测整个冬季的寒冷和温暖无疑太困难了,但是谚语并非完全没有根据。

在古代气象谚语中,通常使用冬季初的天气来预测此冬季的天气趋势。例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这意味着立冬的日子晴朗,整个冬天将非常寒冷。相反,今年冬天不太冷。另外,“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这预示了冬天的降雨。

立冬的意义篇2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和区委重要工作部署,紧扣新城***工委、管委会和镇***、***府工作大局,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中教育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干部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治素质,为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培训内容

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专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1.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更好地凝聚共识、推动工作。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引导广大***员干部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升华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执***规律的认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深刻认识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治任务,对于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理性务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领会讲话所蕴含的***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素养,为推动发展、改革、民生、稳定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2.认真学习领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引导广大***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吃透精神实质、掌握精神要义,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深刻领会***生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逻辑联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法治全面推进。

3.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三个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引导广大***员干部深刻理解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性的重要支撑,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深刻理解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自觉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之中,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渗透到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打牢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以积土成山的精神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示范者。

4.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建工作水平。通过本次专题学习,引导广大***员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在永葆***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的执***能力、推进***建工作创新工程、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认真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建设,切实增强***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组织建设成为全面推动改革发展,大力加强法治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增强***员意识、***治意识,处处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规,大力改进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克服脱离群众,藐视群众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切实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以优良作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时间进度

本年度冬训工作,从2015年1月初开始,到2015年3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训前调研及筹备阶段(2015.1.1-2015.1.20)

深入分析区委对今年***员冬训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了解其他乡镇、街道冬训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确定冬训工作重点、活动形式、集训课题、组建冬训宣讲队等,征求各支部意见和建议,制定冬训工作实施方案。

(二)动员大会及集训阶段(2015.1.21-2015.2.28)

1.集中动员部署。召开冬训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冬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冬训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员冬训工作。

2.开展学习培训。镇***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开展***员集中培训。大力提高***员的***策理论水平和引领发展本领。在培训内容上,做到“六个一”,即镇******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包片驻村到村讲一堂***课、组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到每村宣讲一次、举办一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解读专题讲座、开展一次***群恳谈会交流活动、开展一次创业技能培训、组织一次主题参观等,不断深化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开展支部活动。各***(总)支部要以***员冬训为契机,结合集中培训内容,组织***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支部活动。以网格为单位,组织网格管理员入户走访,宣传好***的路线、方针、***策以及中央、省、市、区各级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员干部树立创业致富光荣的理念,把广大干群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的发展上来。

4.加大宣传力度。各支部要营造浓厚的冬训舆论氛围,对冬训的内容安排、进展情况、以及好的经验做法要进行大力宣传,并及时上报到镇冬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进行宣传报道。

(三)总结阶段(2015.3.1-2015.3.14)

冬训结束后,各***(总)支部及时组织进行自查,做好冬训工作的总结,汇总档案资料建档立卷等工作,并形成书面总结,于2015年3月10日前报送镇***。镇***将按照区委的要求,做好全镇***员冬训工作总结和材料上报。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组织负责同志为冬训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职责,组织开展好冬训活动。各支部要把冬训纳入当前工作,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参与各***(总)支部的冬训活动,做好督促、检查、指导工作,确保“冬训”工作顺利开展。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和***员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支部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冬训”工作落实。

立冬的意义篇3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在京津一带,人们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有民俗专家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是“交子之时”,所以这时吃饺子有“顺从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虽然济南也是北方城市,不过,“立冬饺”似乎并不受重视。在老济南的习俗里,立冬并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不过“冬至饺子夏至面”却一直流传着。济南立冬过后,天气不是很冷,真正的‘严冬’,得等到冬至,在经济条件欠发达的时候,冬至的寒冷会让不少人冻伤耳朵,而饺子形状很像耳朵,于是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

尽管各地的习俗有所差别,但是“补冬”的意义是基本一样的,都是为了温暖身体、驱走严寒,增强抵抗力,少生疾病。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冬的意义篇4

关键词:《济南的冬天》;经典;中学语文教育

所谓文学经典,主要是从文学阅读的结果来说的,而不是从作品创作的层面来谈的。无论作家如何强调作品的精彩,没有读者的大量持续地阅读和赞赏,很快便会被时间淘洗掉,那么经典是难以形成的。可以说,文学经典的定义主要是产生于各级各类文学教育的过程,并最终体现为教材这样一种建立在阅读共识基础上的作品选本,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识读。可以说,能够入选文学教材,尤其是持续入选各种教材,超越编选者视野的局限被不同教材选本选择的作品,自然堪称经典。在这个意义上说,老舍的作品应该是代表。民国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他的作品都是国文或语文教材里的常客,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质量堪称上乘。尤其是在众多作品中,有能够超越时空的价值限定,始终被推荐给学生诵读的名篇,《济南的冬天》即为代表。那么,《济南的冬天》何以能成为公认的经典呢?情与景的和谐融通,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老舍是写城市的圣手,济南之外,伦敦、北平、青岛、武汉,都曾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但囿于时代的残酷格局,这些城市的底色大多是晦暗和凄苦的,在价值取向上,不适合青少年读者。唯独对于济南,老舍有着不一样的情感。1930~1934年间,老舍曾经将妻携子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四年。这四年,不但是他创作上的丰收年,更是他家庭生活比较惬意的时光,这对于一生颠沛流离的老舍来说,有着梦一样的留恋,“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情之所至,他甚至尝试写了长篇《大明湖》来重塑这座心中的城市。“在千佛山上北望济南全城,城河带柳,远水生烟,鹊华对立,夹卫大河,是何等气象。”他此类难以抑制的情感笔触,还洋溢到了关于描述济南四季的系列散文里。以恣肆的笔法,写济南秋天的景色、市井的见闻、街谈巷语,甚至连日常食用的大葱都不放过。可以说,感情之充沛,情意之真挚,在城与人的和谐关系上,感人至深。《济南的冬天》作为写济南城市篇章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首先用不同城市风格对比的方式,拿北平冬天的风和伦敦冬天的雾与济南冬天的静谧和响晴来作比较,并因之而有“理想的境界”,用“可爱”“摇篮”等童话格调来为这座城市的山构***。

描画这里的水呢,则是“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如此温情的笔法、拟人卡通式的语言,将温暖慈爱一如母亲看护婴儿的舐犊之情呈现于纸上。寄情于景,寓情于景,这对以实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目标的中学语文教学来说,自然是理想的文本。作为写景大家,老舍写作《济南的冬天》时,已经有了***的风格、深刻的思想、老辣的文笔,并得到了众多写景大家的赞誉。朱自清说:“写景是老舍先生的拿手戏,差不多都好。”[1](P.289)从审美感知的角度说,《济南的冬天》很完美地体现了老舍用现代汉语写景的卓越之处,温婉、细腻、幽默、风致,易于体会和经验,富于画面感,不一而足。但如果只是停留于审美的层面,显然还不是中学语文教材的良木。无论是“扩大识字量”“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还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都对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本提出各种条件的严格要求,以适应接受对象的认知水平。或者说,文本的语言工具性要求优先于对审美性的需求。这应该有两方面的表现。首先,文本语词的使用上应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一步说,所选文本要能在结合现实表达需要的过程中,为汉语的现代化做出典范性表率。其次,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在内容上应该尽可能地单纯、单一,主题指向性要明确,不能出现如诗一样的层叠意义。

因此,几乎所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本都要作适当修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选定之文,或不免须与加工。加工者,非过为挑剔,俾作者难堪也。盖欲示学生以文章之范,期于文质兼美,则文中疏漏之处,自当为之修润补色。”[2](P.131)自然,《济南的冬天》作为节选本,也有一个被修正、修润的过程。在发表不久之后的1936年1月,首次入选《初中国文读本(第三册)》[3]的时候,就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目,从原本节选的段落变成一个能够***自足的文本,从语言表述系统和意义阐释系统上实现了本质性***,并删除了与核心表述无关的文字。比如删除了原作开头“上次说了济南的秋天,这回该说冬天”这一类的联结性语句,直接入题,毫无挂碍地剥脱了和文章核心意象无关的枝蔓。对于这种必要的“修正”,有些教材的编写者采取在教师参考书中介绍原作的办法。比如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四年制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就在《济南的冬天》的课文讲解后面,以“有关资料”的内容,介绍了作品的出处,并作了“此文虽系节选,但能***成篇”的说明。其实,这种做法值得借鉴,甚至可以更进一步,以注释的形式直接放在课文中,以显示课本编选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真实性,也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了解现代汉语文学的历史变迁,做追根溯源的发生论探索。最后,我们可以审视该文的题材和语言。

20世纪中国文学先天性地和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反映现实世界为目的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也成为主流创作方式,***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解读和规训自然成为众多作品的题旨指向。而《济南的冬天》立足于写景,写一个季候、一座城市,这都是具有超越性的选材,从而让这篇文章如饭后月下的谈天,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期待视野上的分野并不大,讲述起来也就心有灵犀了。从语言上说,《济南的冬天》多用短句、拟声词和语气词,这很适合于中学生的朗读,在音韵铿锵、节奏相谐的声音里带入情感的质地。整部作品用词素朴,无生僻字、艰涩字,日常用语如家常便饭,贴近生活,明白晓畅而又不失优美和流丽。对于实现“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教学目的来说,《济南的冬天》都是具备典范意义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经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2]李大圣.百年反思———语文育人功能检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立冬的意义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孟二冬精神;大学文化;文化战略意识

中***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71-03

一、孟二冬精神、大学文化与文化战略意识

***的十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此前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战略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紧迫性,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动员全***全国人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中肩负传承弘扬文化重任的高等院校,如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大潮中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和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认真思考践行的问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春秋战国以来被称为士(文士)即今天称为知识分子的群体,一直把文化与现实的问题当作不断探讨的重大命题。进入19世纪中后期,随着列强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群体同时又深深焦虑着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问题;至“五四”时期,更集中关注于传统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后两个问题从本质内涵上说又都可以纳入第一个问题的范畴。因此,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就成为每个重大变革时期知识群体必须深入研讨、执***者及主要决策者必须深入考量并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出于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痛疾以及对其负面因素可能禁锢新时代意识的深忧,曾激进地主张彻底抛弃传统,以换取民族的觉醒与新生。同时,又援引西方文化的资源以作为建设新文化的推进器。尽管从“五四”运动到方今的21世纪,中国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的丰富复杂已远非当时可比,但是上述三个问题,尤其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思想文化界所必须严肃面对、深入研究,并切实提出对策方案的重要问题。宿州学院作为把孟二冬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成立孟二冬精神及传统文化研究所,正是紧跟***中央部署,立足于文化战略高度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持久发展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文化战略意识在学校教育规划与工作决策中的重要体现。遵循这一决策,宿州学院充分运用孟二冬精神在各项工作中的导向、规范、激励与凝聚功能,充分发挥孟二冬精神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熏陶品格、提升境界的作用,从而开辟了一条应用型高校建设大学文化的特色道路,使学校工作获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果,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近年的发展,充分显示出孟二冬精神在建设大学文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中的强大推进力。

孟二冬精神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和魅力?这当然与孟二冬精神的核心内容有关。从哲学层面说,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本是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从社会学层面说:“精神”则常用以指代某个人物、事件或某种思潮所体现的先进价值体系与高尚道德观念,并用人物或事件、或思潮作为精神的定语以形成固定的词组结构,如***精神、长征精神、狂飙突进精神等。其中以个人命名的精神,一般认为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代表这种精神的人,其人格必须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精神内涵必须具有普世价值;其二、这种精神必须植根于其人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华成分与积极因素;其三、这种精神必须与其人所处时代的先进文化同步,与时代的先进价值体系契合,即具有新时代先进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本质内涵。孟二冬精神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征,所以能够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大推进力。

二、孟二冬的人格魅力与孟二冬精神的普世价值

孟二冬“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1]在家人亲友师友同事心目中,孟二冬是个友善坦诚、高风低调的谦谦居子,同时又是个敬业乐群、坚毅清正的良师益友。他的精神人格,既不是体现于重大事件或紧要关头的瞬间爆发,也不是体现于血与火的严酷考验,而是在平实、平凡、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以其深厚的蕴涵和内在的激情温暖了他身边的每个人,从而形成了一种恬淡中充满热诚,平凡中潜铸伟大的高尚人格。对个人而言,这种人格是自然而然地潜蕴在其生平经历所形成的特定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具体展现在本人的工作过程与教学科研业绩中。但上述所有因素共同折射出的品德情操、价值观念乃至人生观、荣辱观,却足以作为全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可资躬行的高标典型;而对于绝大多数置身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则更具有感同身受的示范意义。因此,通过这种高尚人格展示的精神,不仅具有令人心向往之的魅力,而且对所有希望成就卓越、超越平凡的普通人,都提供了一种值得向往并足资躬行的成功人生的范例,具备了寻常理念中的惊天动地的英雄所不曾具有的普及型,这一特点和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倡导至今的***精神颇为相似,同样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

三、孟二冬精神与传统文化

孟二冬的专业是古代文化的教学、研究,但他在从事相关工作与事业的同时,又从举止言行各个方面,身体力行地实践乃至无声地示范着优秀传统文化。“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骨髓。”[1]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基本精神是以人本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精神,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中庸尚和与厚德载物。”[2]或按当代学者所说,把上述三方面细分为八个要点:“一是民为邦本,二是正道直行,三是自强不息,四是贵和持中,五是平均平等,六是求是务实,七是豁达乐观,八是以道制欲。”[3]孟二冬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体现出的友善、坦诚、务实、进取、坚毅、宽厚等,都渗透着传统文化中的敦厚尚和、务实求是、厚德载物、豁达乐观等精华成分的基因,而孟二冬精神中对以道制欲、中庸之道、平均平等之类精华糟粕并存内容的扬弃,也和他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予以躬行诠释的做法一样,对新世纪的中华民族实行文化的发展繁荣,同样有着广为示范的意义和深远启发的意义。

孟二冬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境界,使人们联想到作家周涛曾的一段话:一个人在顺利得意辉煌时,能保持安之若素的低调、平和;在遭遇重大变故时,能够既不像祥林嫂式逢人诉苦,也不是阿Q式的“老子此前阔过”[4],而是坚持不诉不悲,挺着腰杆继续做人。这种人身上,体现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文化阶层的民族。在文化视野中,人和人比的不是貌,而是“气”,即文化修养,精神气质。再美的貌也要“气”去支撑。没有底气的容貌,只能经得住看三眼,第四眼就索然无味了。而“气”,则是文明、品格、修养、学识、眼界、才能的综合。不断加强、丰富,自然愈老愈醇,伴随终生。同样,国与国比的也不仅是武力、财力,而是国民素质。素质普遍提高,弱可以变强,穷可以变富,这才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孟二冬精神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精髓,他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揭示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生命底蕴,昭示的是中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价值。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而在现阶段,更是新世纪社会发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

四、孟二冬精神与时代精神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时代精神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主流精神。这种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形成人们在继承历史传统、参与社会实践、经历具体人生中,所习得、需遵守的思想观念和基本价值观念,而这观念价值,解决的是普罗大众的基本人生追求问题。

孟二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诠释、躬行、弘扬者,但正是在传授、躬行、弘扬传统文化的专业工作中,体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正如孟二冬的领导和同事所说:“在孟二冬身上,体现了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5]他的“文章不着一字空”,其精神内涵是指所有著述,都必须有科学真知,都必须是不蹈袭旧说之下开拓出的学术新境。他的博士论文《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从题目到内容,都贯穿着改革创新的立意。他论述韩孟诗派的论文,标题是借用李贺的诗句“笔补造化天无工”,既标明韩孟诗派在中唐诗坛的创作业绩和创新精神,也同时展示了他的“改革旧说,开拓学术,创新研究格局”的治学为文宗旨。这种融时代精神于本职工作之中的态度,体现的正是一种安于寂寞、淡泊名利,为社会发展而志存高远、勇于探索、不懈攀登、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秉持“守正而创新”的治学思想,通过探索学术真谛,以实现其“为人类文明立心,为民族灵魂立命,为传统文化传薪火,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学术智慧”的崇高立意和远大抱负,使他在生命和事业中,实现了学术研究和革新精神、传统文化的丰厚蕴涵和时代洪流的火热激情的完美结合。孟二冬这种将本职工作和时代精神高度契合的自觉意识,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树立起在不同岗位上秉持时代精神、践行时代使命的人生座标。

五、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孟二冬精神是传统文化精华的生动体现。最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根据张岱年等先生总结,优秀的文化传统简言之应具有以下特征:(1)体现出民族精神的积极方面,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2)能鼓舞人们前进;(3)具有民族文化的认同功能;(4)具有一以贯之的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5)是中华文化活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6]。孟二冬精神作为优秀文化传统蕴育出的时代精神,一旦得以弘扬,必将产生强烈持久的精神激励作用,鼓舞人们不断进取,培养出强健自信、自尊、自豪的文化心态,潜移默化地培育人们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荣辱观。

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其文化内涵是站在当代文明的前沿,从当代最先进文化的高度理解、转化文化传统,按照科学发展的观念,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精神与优秀文化传统之间是互相包容、互相激励的,二者的关系应当是:时代精神必须继承、体现、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并用崭新的思想元素充实、转化之;而优秀文化传统不能离开时代精神而发挥作用,必须在时代精神召唤下,自觉地参与新时代的火热生活,与时俱进,用新时代精神武装、改造、更新自身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新的文化传统[7]。孟二冬精神具体体现是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教书育人实践和学术成就就的不断创新,以践行其爱祖国、爱人民、献身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宏伟事业的崇高使命。从这个角度说,孟二冬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结果,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用先进人物命名的代表某一方面社会道德高度的孟二冬精神,一旦形成社会群体共同学习的典范精神,就应当不再限于别作为社会个体的孟二冬本人所具有的的全部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孟二冬“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1]。从这个角度说,“孟二冬精神”虽然是以其名字命名,但应当理解为以他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所共同体现的、足以作为社会楷模、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道德不断向更高境界提升的当代社会的先进精神。而作为时代社会的先进精神,一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必然可以转化为推进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强大力量。宿州学院在创建优秀大学文化的战略规划中,坚持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宿州学院的良好学风校风,进而培育成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使宿州学院优秀大学文化的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这必然在全省乃至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大学文化建设的良好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桂和荣.不朽的师魂――孟二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0-79.

〔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348-361.

〔4〕南帆.传统与时代精神[N].光明日报,2013-10-8(07).

〔5〕北京大学***宣传部.品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15.

立冬的意义篇6

1、立冬和冬至都归属在二十四节气当中,两者都是冬季的节气,但是却有很大的区别。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公历11月7或8日,而冬至在公历的12月21到23日,两个节气的时间差了一个多月,

2、立冬和冬至在含义上有所区别,古人解释“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秋季作物收割后要贮藏起来了,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冬至有“日短至”之意,在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而且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3、立冬和冬至在气候上也不同,我国南北地区存在较大温差,立冬之后更甚,北方很多地区已经寒气逼人,南方却还是温暖宜人;冬至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已达零下,大多数南方地区的温度也只有几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冬的意义篇7

情定《游龙戏凤》

孟小冬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一代名伶,风华绝代,顶着“冬皇”的美誉,每次登台都要造成轰动,戏迷送来的花篮绵延几里路。孟小冬唱的是坤角,现在叫反串,女唱男戏,与梅兰芳所唱的旦角戏正好相反。从小唱坤角,体会男性世界的刚劲和雄健。使得孟小冬的性格和气质与一般女孩不同,她表情严肃,不爱谈笑,不施脂粉,平日喜着男装,是个酷酷的假小子。

孟小冬的传奇生涯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的情感纠葛。

梅兰芳与杜月笙,即使是今人,也鲜有不知的。在当时,这俩人的名字称得上是如雷贯耳,梅兰芳红得发紫,光出场费就10根金条。杜月笙是上海滩的流氓大亨,跺跺脚,上海都要抖三抖。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产生于戏台。1926年,时任***长的北平***要王克敏庆生辰办堂会,梅兰芳与孟小冬同在被邀请之列。在这次堂会上,不知是谁提议让梅兰芳与孟小冬假凤虚凰地表演一出《游龙戏凤》,座中众人也都想看看坤生之皇与乾旦之王怎样合作,于是哄然同意。

《游龙戏凤》的故事大意是:明朝正德皇帝假扮***官出游,在一家酒店巧遇李凤姐,为她的美貌所吸引,就用言语她,当他跟李凤姐进屋后,再不肯出来,又怕李凤姐喊叫而惊动当地官府,便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封李凤姐为妃子。

从内容可以看出,这出戏避免不了打情骂俏的情节。孟小冬和梅兰芳都是名家,这出戏唱得令人拍案叫绝。戏还没唱完,下面就有人出主意了:何不将他俩撮合成一对?这样的主意,自然招来―片响应。

就孟小冬和梅兰芳二人来说,早已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在一帮朋友的撮合下。俩人成亲了。

有情人却成陌路

梅兰芳在娶孟小冬之前,已有两房妻子。以孟小冬***要强的个性,自然不肯去低头做小妾。为了将孟小冬娶进门,梅兰芳动足了脑筋。他托人对孟家人说,梅兰芳是“肩祧两房”,即自幼过继给无子嗣的叔父,因而按照旧时民俗可有两房正妻。元配夫人重病在卧,又无子嗣,也就不算了,他娶孟小冬,自然是敬之又敬,岂敢视为小妾?介绍人言毕,还奉上一笔巨款做聘礼,孟家两老也就允了。

嫁给梅兰芳后,孟小冬放弃了演出,乖乖当起了全职太太。梅兰芳的二房夫人福芝芳与孟小冬不睦,二人一直为了名分明争暗斗。1929年,梅兰芳要赴美出访演出,福芝芳和孟小冬都有可能以梅兰芳夫人的身份随同前往。但是当时的福芝芳已经是身怀六甲,可是,出于害怕梅兰芳携孟小冬出访,为了亲自跟随,她竟然请来日本医生,毅然堕胎。梅兰芳一气之下,干脆谁也不带。

1930年,梅兰芳的祧母去世,孟小冬奔丧来到梅宅,却被福芝芳拒之于门外,怀有身孕的福芝芳一面是兵来将挡,另一面亦扬言,若是孟小冬进门戴孝,她就不顾有孕之身,带着两个孩子自尽,让梅家一天丧4命。

演惯了戏的众位名伶眼看着自己的人生之戏无法收场。梅兰芳只好连央带请地找来了孟小冬的舅父,众人劝走了小冬才勉强平息了尴尬的场面。这件事情,令孟小冬看清楚了梅兰芳的为人性情。梅兰芳貌似温和儒雅,实则软弱,又十分顾忌自己的名声,在外人面前谈起与孟小冬的婚姻,总是含糊其辞。孟小冬自幼演男人,性格刚烈果断,哪里受得了梅兰芳长期似是而非的暧昧态度。自此,孟小冬与梅兰芳芥蒂丛生,俩人貌合神离的生活了一年,1931年,孟小冬主动提出分手。

感情变故,杜月笙趁虚而入

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杜月笙立刻向她抛出橄榄枝,第一次,孟小冬拒绝了。她本来性情孤傲,再加上感情变故带来的伤痛,对人生有些心灰意冷。最后,还是杜月笙的第四房太太姚玉兰撮合了他们。姚玉兰也是须生名角,孟小冬的结拜姐妹,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杜月笙娶姚玉兰时,遭到前三房太太的强烈阻挠,前三房太太又都是苏州人,姚玉兰是北方人,在家中势单力薄,她很需要与孟小冬联盟。

1937年5月1日,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揭幕并致开幕词,孟小冬与陆素娟、章遏云剪彩。晚上,孟小冬下榻在姚玉兰的住所,与姚玉兰同住一房。半夜,孟小冬迷糊中觉得姚玉兰起来了,还以为她是去上厕所,不一会,孟小冬发现回来的却是一个男人――杜月笙,她吓了一大跳!此时,经历过感情坎坷的孟小冬,自知难逃杜月笙的手掌;同时也想到这几年来一直受到杜月笙的种种好处,恩犹未报,因此不再拒绝。翌日一早,姚玉兰对小冬说:“小冬,你留下来吧,咱们姐妹合成一家,和那几个苏州女人斗,把家产都夺来,我们俩人平分。”自此以后,孟小冬就跟了杜月笙。孟小冬是“跟了”而不是“嫁了”杜月笙,这两者一字之差,意义却甚远。跟了,是同居关系,没有名分,连妾都不算,合则好不合则散。

揣测孟小冬此时的心情,想必十分凄凉。以她之要强***,断不肯与人暧昧不清。但形势比人强,得罪不起杜月笙,又无力改变现状。没过多久。日寇侵占上海,杜月笙、姚玉兰转移到香港,孟小冬借机回到北京,潜心研究戏,在艺术中寄托自己的幽思和期许。这一住就是十年,人生中最绚烂的季节悄然滑过,中年的孟小冬赢弱多病,十分消瘦。

1946年,杜月笙回到阔别十年的上海,他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孟小冬,多年不见,她现在可好?杜月笙身边从未缺过女人,环肥燕瘦,应有尽有,上海滩不知有多少梦想翻身的女子想得到杜月笙的青睐。孟小冬的冷傲清丽令杜月笙念念不忘,他立刻修书一封,请她速来上海。孟小冬则言以后,感念这份知己之情,随即由京赴沪。孟小冬到达上海后,与杜月笙过起了公开的同居生活,而对于初恋情人梅兰芳却绝口不提。

一生情苦,终获名分

1947年,孟小冬在上海为灾区义演筹款。这次义演是杜月笙主持的,也邀请了梅兰芳,为了避免难堪,孟小冬要求把俩人的戏码岔开。梅兰芳登台时,孟小冬借口回家休息,孟小冬登台时,梅兰芳也不去戏院,而是在家听电台的转播。最后一天杜月笙亲自参加的全体合影,因有梅兰芳在场,孟小冬也推托疲劳而辞谢了。

这次义演,被戏迷称为“广陵绝响”。义演结束后第二天,孟小冬立刻收拾行李辞别杜月笙返京。返京前,将行头全部送人,决定不再登台演出了。杜月笙留她不住,只好捧出首饰盒,金银珠宝随她挑选。孟小冬当场面露不悦,谢绝了。

后人常常津津乐道,梅兰芳与杜月笙,孟小冬到底爱哪个?依笔者之见,孟小冬对梅兰芳是爱,对杜月笙则是报恩。1933

年,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头版上,连登三天《孟小冬紧要启事》,上面说道:“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名定兼挑,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这则启事,对梅兰芳充满抱怨,尔后数十年,孟小冬从不与梅兰芳说话,***后,中央领导人曾委托梅兰芳赴港劝说孟小冬回国,据说孟小冬连看一眼梅兰芳都不肯。可见,孟小冬对梅兰芳一直心存恚恨,假如孟小冬不爱梅兰芳,犯得着几十年斤斤计较吗?据孟小冬的弟子说,晚年孟小冬的房里摆放着她与梅兰芳的合影。答案不言而喻。

孟小冬回北京后,杜月笙又派亲信前往北京,为她购置寓所,安顿她的生活。杜月笙对孟小冬十余年不断的关怀,孟小冬肯定有所心动。今日的孟小冬已非侣岁与梅兰芳唱《游龙戏凤》时的孟小冬,经历了人世沧桑,孟小冬成熟了,理智了。当她再次收到杜月笙委托太太姚玉兰发来的邀请信时,孟小冬毫不犹豫地出发了。她把命运交给了杜月笙。

在杜家,孟小冬沉默寡言,与姚玉兰关系也一度紧张,这也很好理解,共侍一夫的两个女人肯定无法长期和睦相处。孟小冬跟随杜月笙多年,一直没有名分,孟小冬好像很不在乎,一直未提。与梅兰芳在一起时,孟小冬为名分而不顾撕破脸,这说明孟小冬对梅兰芳的一腔深情,名分是检验梅兰芳对她的态度和爱。孟小冬虽不在乎杜月笙给不给她名分,但她总要为自己的后半生着想。杜月笙大她21岁,且身体每况愈下,随时可能撒手人寰。孟小冬也失去了20岁时的锋芒,被现实磨砺成熟了。现在,名分是后半生的保障。

1950年,杜月笙63岁,打算举家迁往法国。办签证时把孟小冬也算进去了。谁知,孟小冬幽幽地说了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杜月笙一听,立刻决定,与孟小冬补办婚礼,还她一个名分。婚礼在香港九龙饭店举行,很是隆重。孟小冬终于有了一个名分――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个迟来的名分究竟给孟小冬带来了多少欢喜?只有孟小冬心里有数。回首与梅兰芳的婚姻,假如自己不那么针锋相对,让一让福芝芳,也许会是另一番风景。但以孟小冬的个性,绝不可能透露半点这层意思。

立冬的意义篇8

其实,冬至在上古就是新年,在历法时代之前,人们通过表木或日晷测量日影长短及其他天象观测方法,很早就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冬至又称长至,冬至这天离开北回归线的太阳到达了最远点,由于照射角度的关系,冬至北半球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因此,冬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冬至开始,太阳北归,北半球接受日照的时间愈来愈长,白昼也就越来越长,这就是湖北民谚所说的“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

古人从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光照与季节寒暖的变化,生发出阴与阳的观念,并以此理解宇宙万物的变化,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根源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四季气候的变换来源于阴阳的消长,阴阳始终处于相反相承的变化之中,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阴阳协调,万物和顺。夏至与冬至就是一年中阴阳变化的两大时间点。夏至阳盛阴生,夏至节俗的中心是抑阳助阴;冬至与此相反,冬至阴气盛极而衰,一阳来复,冬至节俗自然围绕着顺阳与助阳的方向展开。在以冬至为岁首的时代,冬至还是一个盛大的年节,从后述冬至节俗中,我们不难发现冬至节中的诸多年俗内容。

拜天颁历

阴阳家的观念认为,天阳地阴,对天地神灵的祭祀亦顺应着不同的时气。在阳气发动的冬至,礼敬天神人鬼;在阴气始生的夏至,祭祀地祗物怪。从历代宫廷祭祀看,人们依照天圆地方的原则,冬至圜丘祭天,夏至方泽祭地,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清帝王南郊祭天,亲迎冬至的神圣处所。帝王号称上天之子,他们作为上天的人间代表,依照天神的意志管理人事,因此与天神的沟通是帝王的重大***务之一。冬至时节的祭天活动就是一特定的天人沟通仪式,历代帝王均将冬至视为盛大的朝仪活日,冬至节仪被称为“国之大典”,在冬至这天南郊祭天,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共贺佳节。冬至时节,北斗星柄初昏时北指子位,即《尚书》所说:“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

祭祖贺冬

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殷代年终大祭“清祀”在冬至所在的十一月,清祀是以祭祀祖妣为主,兼祀百神的祭礼,它类似于周人十月的年终祭礼“大蜡”。汉代改用夏历后将“大蜡”礼移至冬至后立春前的十二月,无论是孟冬、仲冬还是季冬,作为年终祭礼的祭祖典礼,都是围绕着冬至这一时间点形成的。

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人们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人们在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这种年终祭祖习俗历代传承,东汉民间,冬至节前数日就清洁斋戒,冬至之日,以黍米与羊羔祭祀玄冥之神(北方水神)与祖宗;宋人在冬至“祭享宗,加于常节”。明清以后南北民间依然以冬至为祭祖日,“清明扫墓,冬至祭祖”成为通行的民间俗语,清代北京的旗人在冬至祭“祖宗杆子”,祭后亲朋围坐,分吃祭过祖宗的“白肉”。

祭祖活动常常与新年连在一起,从北半球回归年角度看,冬至才是真正的新年,在古代的确也曾较长时间内以冬至为新年(周朝以冬至所在的斗建子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白族历法以十一月为岁首,白族认为“冬大年小”。白族冬至节十分隆重,他们杀猪宰羊,邀集亲朋好友,接出嫁姑娘来家过节),因此冬至节在古代及现今一些民族地区作为年节,民间的“贺冬”实质上就是“贺年”,现今民间冬至节中诸多习俗正是古代年俗的传承。在冬至日,王室祭天朝贺,平民百姓则祭祖团聚。

古代南北居民都很看重冬至。中古时期年节、寒食、冬至并称三大节,冬至被视为“亚岁”。唐人又以“小岁”称冬至,白居易在“小岁”日对酒吟出了“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的佳句。宋人最重冬至,冬至在民间生活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年节,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谚。人们在冬至节间,互相馈赠节物,在冬至前一夜要守冬,如年节守岁,因此将冬至前夜称为“冬除”或“除夜”。宋金盈之《醉翁谈录》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说法。冬至很早就有了祈寿添岁的民俗,在原始的民俗观念中,人与自然同禀一气,在一阳复始的时节,人只要能与自然同步相应,人们就会获得新的生命力。

老人是家庭的尊长,在小孩添岁的同时,尤其要为老人延寿。为老人祈寿的民俗之一是,妇女给家里的长辈奉献新做的鞋袜,古代称之为“履长至”。在一阳新生,白昼渐长的时节,年轻后辈及时给老人奉上新鞋新袜,其显见的作用是帮助老人过冬,但其更重要的是民俗礼仪意义,通过这样的献履仪式,使他们在新岁之始,以新的步履与时俱进,健康长寿。唐代洛阳人冬至戴一阳巾,明冬至宫服绘绵羊***(以羊代阳)等,都与新鞋新袜一样是冬至应节的服饰。我们今天在春节拜年时还要换上一套新衣服,以新的打扮适应着新年。虽然我们已不太注意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但仍传承着这一岁时生活的习惯。

庆贺冬至的食品与冬至服饰那样,也有着顺阳助长的象征意义。冬至节令食品最典型的是馄饨,俗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现今四时皆吃的馄饨在过去是冬至的专门食品。在阳气始生的冬至日,人们食用馄饨,以模拟的巫术形式,破除阴阳包裹的混沌状态,支助阳气生长。民间还因馄饨谐音混沌,意即糊涂不开窍,于是说吃掉馄饨,“可益聪明”。在以米食为主的南方,冬至日吃米面制成的圆形食品,称为“团子”或“汤圆”,人们在冬至日凌晨用它献神祭祖,然后阖家团聚共食,称为“添岁”,犹如今北方春节吃饺子。

冬至日,亲戚间互相拜贺,特别要拜贺尊长,称为“贺冬”或“拜冬”。唐人杜牧以诗的语言记述了他在冬至日接受小侄拜贺的亲情:“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冬至祝拜的习俗在南宋更为热闹,杭州的最重一阳贺冬,五鼓时分,华丽的贺冬车马已奔涌于九街之上。清朝吴地还传

袭着这一清晨拜冬的习俗,还颇流行冬至馈送节礼的习俗。

观兆测年

冬至是时气的起点,二十四气始于冬至,所以传统计算时令的基点是冬至。如立春在冬至后的第四十五天,民谣就有:“冬至离春四十五”,人们推算清明在冬至后一百零六日,因此说“冬至百六是清明”。冬至作为新岁之首,自然容易被人作为预知未来人事、年成的特殊时间,一如后世的元旦。在愈是不能把握自己未来命运的时代,人们愈是想预知未来的情况。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尤其关注未来天象气候的变化,在冬至日,人们有许多观测天象,预测年成的俗信。有据日影预测,冬至立表测日影,是一个很古老的方法,民国雄县人仍传承着这一方法,在冬至日树起八尺的表木,以测验来岁水旱,大抵以表木长度的中分点为基准,日影中正则丰,不及则旱,过则水(民国《雄县新志》)。有据日出日落时的云气变化预测,《易纬通卦验》曰:“冬至之日,见云送迎,从下乡来,岁美,民人和,不会有疾***。无云送迎,德薄,岁恶。故其云赤者旱,黑者水,白者兵,黄者有土功。诸从日气送迎,此其效也。”还有据冬至天气晴雨判断年节天气好坏,浙江民谚有:“晴冬至烂年边,邋遢冬至晴过年。”

数九游戏和消寒***

数九也是从冬至开始数起。从宋元开始,九九歌诀就流传于南北各地。例如最近仍在流传的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歌诀流传于庶民之口,它描述的是民众冬日里的时季感受及户外生活。

消寒***,则主要为闺阁女子、文人雅士所习用,他们以***画的形式标示着由冬向春的时间过程。染梅与填字是描画消寒***的两种流行方式。染梅是对一枝有八十一片花瓣的素梅的逐次涂染,“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这种梅花消寒***最早见于元人杨允孚的记载,“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成杏花,即暖回矣。”(《滦京杂记》自注)

立冬的意义篇9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整理的2021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民间传统习俗_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民间传统习俗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二十四节气简单含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立冬的意义篇10

2019广东到冬天是在12、01和02月。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来源:文章屋网 .wzu)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立冬的意义10篇

学习

鞋匠的儿子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鞋匠的儿子10篇,内容包括鞋匠的儿子阅读理解,西师大版《鞋匠的儿子》教案。惟一能让他看到妻子影子的,便只有他们的儿子了。这小家伙似乎有穷家孩子懂事早的天分,每天都安然睡在补鞋挑子里,只在饿急了的时候才小猫一样轻哭两声

学习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草药协会总结怎么写,关于中草药的计划方案。(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

学习

冰心的现代诗歌10篇

阅读(21)

一滴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落叶预示着萧索的秋天,一瞥紧蹙的眉头容纳万缕情思。新诗中的小诗就是这种以小见大的诗歌形式。而冰心的“小诗”就像开在现代诗歌花园里的一朵清新淡雅却永寓芬芳的小花,让人闻之沁人心脾、芳香醉心。使人观

学习

墙角数枝梅全诗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墙角数枝梅全诗10篇,内容包括墙角数枝梅歌曲原唱,墙角数枝梅这首诗的全部讲解。4、“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

学习

普希金名言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普希金名言10篇,内容包括普希金名言摘抄,普希金名言和事例。3、没有思想,再漂亮的语句也全无用处。4、灾难的忠实姐妹希望,她会唤起勇气和欢乐。5、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6、有两种模糊:一种源于思想感情的贫乏,只能用语言来替代

学习

中国当代诗歌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当代诗歌10篇,内容包括中国当代诗歌文选,中国当代诗歌精华大全。我就分开说了,我看到的文章很多总像是按照中学作文写作大纲来写的,诗也是像八十年代朦胧派的风格,我们可能都太怀旧了,还是压抑着不敢突破,还是一想到诗,就一个

学习

雾天行车注意事项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雾天行车注意事项10篇,内容包括雾天行车注意事项和技巧,雾天行车注意事项及安全。驾驶员出行前要休息好,确保有足够的精力。高速行车,尤其是在雨季,视线差、路面滑,更加要集中注意力,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驾驶;其次是要检查好车

学习

心海扬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心海扬帆10篇,内容包括南特心海扬帆,心海扬帆。都说:“我们无法预知天灾人祸”。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验证着凡事都可人力而为!地震、海啸、洪峰都可预测,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地球人为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灾害而努力着!

学习

拉丁舞实习自我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拉丁舞实习自我总结,内容包括拉丁舞课后总结怎么写,拉丁舞自我总结1000字。目前,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家长们逐渐认识到少儿拉丁舞的健身塑体、尚美育人和社会交往功能,但是少儿拉丁舞作为新兴事

学习

给客户祝福短信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给客户祝福短信,内容包括客户祝福短信最温馨的话,发给客户的周末祝福短信4篇。3、给心情放个假,和朋友聚一下。抬头看看蔚蓝的天,俯首嗅嗅馨香的花。撇开世俗的纷纷扰扰,让人生回归自然的本真。祝你周末快乐!4、心与心的呼唤,离

学习

三节约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三节约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节约零用钱,节约用电三年级手抄报。其次,要把节约的理念贯之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证。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增收节支、降本增效,这个节约的空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

学习

百家讲坛弟子规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百家讲坛弟子规10篇,内容包括百家讲坛弟子规全文全集,弟子规百家讲坛10。“精英”一词是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的杰出人物,精英文化就是这些关注社会发展和活跃在社会各领域的人所创造的精神产品,而“文化精英”是专指那些受过

学习

保险年终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年终总结,内容包括保险年终总结大全,保险行业年终总结。20__年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指标任务是(详细数据等待上级部门下达):(一)城镇新增就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动态率%,

学习

青年节的意义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青年节的意义10篇,内容包括青年节的意义有哪些,54青年节的由来和意义。国际青年节的来历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在第54/120号决议中,赞同主管青年事物部长世界会议(1998年8月8-12日,里斯本)提出的建议,将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

学习

五四运动的意义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10篇,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感想,五四运动的意义初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10篇,内容包括愚人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关于愚人节的由来新闻。愚人节(AprilFool'sDay或AllFools'Day)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日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1日。在这

学习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0篇,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导入,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过程。2、学生分析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

学习

立冬习俗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立冬习俗10篇,内容包括关于立冬习俗大比拼的话题,立冬习俗的介绍。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

学习

中秋节的意义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意义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意义简短10字以上,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和意义。吃午饭时,我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月饼,一边还回味着跳大绳带给我的喜悦,时不时想乐。今天跳大绳,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无论

学习

有意义的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有意义的事10篇,内容包括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十篇新闻,有意义的事情日记50字十篇。我和妹妹经过一条羊肠小道来到了外公的果园。“哇噻,好大好漂亮啊!”我不由得赞叹起来。这里的每个苹果都穿着又厚又硬的衣服。他们在绿叶的衬托

学习

成本核算的意义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核算的意义10篇,内容包括学习成本核算会计课的重要意义,你对成本核算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成本?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一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众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