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论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评价
中共中央、***在其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完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决定》,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我校在州教育局、省教育厅的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定为全省学校课程开发示范校。我们充分利用当地优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设置了《小学剪纸》课程。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重点。在此,形成了对教师、学生的全面评价。
一、校本课程中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档案袋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隐形因素(对职业的耐心、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忠心)作评价。
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袋包含内容如下:
1.撰写论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学科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新课改思考、校本课程新观点等)、计划(工作计划、教研计划、***书计划、学习计划)、总结(工作总结、教学研究总结、***书心得总结、学结)、课件(参赛课件、讲座课件、专业课件、校本课件、梦想课程课件)、案例(教学案例、实践活动课案例)、作业批语(总结批语的创新点)、成绩(教研成果、教学成绩、各类获奖);
2.课程纲要(三级课程规划);
3.学生德育实施记录(方案、落实、实效);
4.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生理卫生安全教育,交往安全教育等);
5.随笔(新课改理念、教育研究、教学创新等);
6.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家长对教师评价表、同事互评表、校领导评价表等。
二、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1.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及时地给以肯定。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
(1)学生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及各种竞赛。
(2)正确对待并协助老师做好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更不可能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是行动。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作用,让藏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全面融合,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的新型人才。
2.以课程带给学生的喜悦程度、知识技能,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参与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三、建立尊重、激励、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
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对师生的评价,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小学剪纸》,教师将平日学生在实践中做的作品别用优、良、达标评价,期末将平日的表现加以综合,进行等级评价。除此以外,还采用了活动课参与、智力竞赛等阶段性评价。另外,建立了个人作品档案夹,以创新作品为重点,随时评价学生。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评价学生。任课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卡,让家长与教师一同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长就能管好自己的孩子。
校本课程给了学校充分的空间,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校本课程本身在实施的过程中充满了交流、反馈、反省、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课内外结合,多带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限于我校实际情况,师资情况,可供参考的系统资料太少,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太少等情况,做好校本开发还存在很多困难。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校本课程也必将逐步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学校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完善评价制度,客观地、科学地实现评价,推动学校课程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7-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日益深化,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备受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如何科学地评价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大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需求。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凭借理性地分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评价、引导教学、督导听课等方式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一、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模仿、探索和创立的阶段,主要是高等院校自身出面组织实施的外部评价,其中主要形式以评定为主的总结性评价。多数院校注重评价结果,并给予教师以等级划分。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也在向全方位、系统化、全面化转变。
1.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分为学生网上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三种方式。(1)学生网上评价。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最有权利评价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人群,学生评价多采用网上评价,所有学生参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教学效果。其中,教学态度细化为课堂管理、行为规范和教学准备。授课内容细化为熟练程度、逻辑性、重难点;将授课方法细化为情景教学、互动情况、教学手段;将教学效果细化为学生收获、总体评价。(2)教学督导评价。通过专家督导对于该门课程的多次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创新反馈给教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教师的教学组织以及学术水平进行合理评价。通过给教师的教学评价,引导教师注重自修,从教中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3)同行评价。同行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所在的专业教研室来组织,通过同事间相互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以及教师本人述职的工作绩效和科研能力,结合各项权重给出相应的分数。对考评教师教学情况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同时通过教师间提出的建设性的问题,让教师们通过评价达到取长补短、切磋教艺、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
2.存在的问题。(1)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评价指标设计多数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技能,极少涉及到教师选用教材、教学参考书目、参考资料的专业程度、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和学生自身状况。同时,对于参加高校日常专业建设、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各类教学比赛的教师,尚未根据其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给予相应评价。总而言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普遍缺乏较高认可度的科学性评价指标。(2)评价反馈不及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可分为预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多数高等院校往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具体体现在多数高等院校在学期末时,集中给每位授课教师打分,而非分阶段对整个教师学期内的整个教学过程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沟通。没有形成周期性的评价体系,评价反馈不及时,不重视过程评价,只注重年度考核。(3)缺少教师自评环节。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所教学生、同行教师和教学督导的评价,不能主动参与自评。即使参与自评所占比重也极小,这显然不利于公正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当前在系统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学生单向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缺少互评综合考量和教师自评分数。(4)学生评教与事实偏差过大。学生在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只把其当做一项任务。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往往给教师的评价带有极强的主观情绪,对要求严格的教师打较低分数,对于课堂组织无序,课后不布置作业的老师打出较高的分数。另外,学生参评受个人对课程兴趣的影响,对一些专业技能课程往往评分较高,而对于一些难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往往评分过低。这无疑会促成教授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评分过低的局面。(5)网上教学质量评价存在安全隐患。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具体设计及其实施过程的安全性设计方面还不够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具体设计普遍仅对具体实现时的操作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进行了安全设计,而对于网络和硬件的安全性在实施前并没有做出完整的设计方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存在的安全患存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其次是高校内部管理所带来的操作也包括物理上的安全隐患。具体体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篡改数据、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恶意攻击和网络病毒以及线路窃听等问题。
二、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措施
1.建立多元评价主体。高等院校应确立多元的评价主体,唯此才能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和精准性。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应由所教学生、教学督导、同行业专家、企业高管、聘请的客座教授、教学主管领导和授课教师自身组成。
2.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从不同角度设计。评价还应加入参与专业建设和学校建设、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参加各类教学比赛等内容,根据工作量、完成质量和参赛结果给予评价。另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有针对性,基础课注重基础教学,专业课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实训课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三类课程的授课教师评价应指标有区别、权重有区分,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更好的激励教师进而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3.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在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之上,将教师自我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的比重结合起来,同时将权重调整为4:2:2:2。同时,教学督导在听课后应填写听课记录,加强课后交流及时反馈。在运行机制方面,将教务处、高教研究室、教研室三个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切实帮助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引导教师客观自评。教师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和教学的实践者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最清楚,因此教师自评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与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但是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在此过程中往往教师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教师自评,又要积极引导教师客观评价自己,使教师在多维评价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估、反思,随时修正不足之处,使教师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中,进而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5.加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网络安全性。在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中,针对各学年学生用户功能模块的使用权限,设计基于学生权限的管理功能,并在操作系统中加入日志功能,当系统发生错误时,能够使用自动恢复功能;同时加强系统文件及访问权限的管理,根据访问权限控制的要求,对于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监测用户的口令合法性、校验用户权限、加强网络安全性的设计。此外,可以应用防火墙技术将高校内部应用的Web Server、应用数据库服务器等放在防火墙内,对外公开使用的Web Server放在防火墙外,外网只能由授权过的用户才能通过防火墙进入到内网获取信息。防火墙可将不合法信息从服务器上隔离开,来访用户通过绑定IP地址和网卡的MAC地址,进行身份校验,把未经授权的用户隔离在防火墙外,确保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结语
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力方式。在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应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各评价主体的积极性,调控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同时,还应科学地分析和处理评价,及时的反馈给授课教师,再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来评价,查看其信度和效度能否合乎标准。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级的激励作用,强化与教师的交流,听取督导和同行的建议,借助评价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促进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持续改进。通过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激励和强化授课教师的责任感,激发教师教学动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此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顾客(学生)满意度的教学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42245]
参考文献:
[1] 曹毅.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张建国,赵兴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 杨新ぃ刘博,薛世举.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综述及评价方法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3(06)
[4] 王志兴.基于顾客(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Sakai网络教学;安全系统工程;缺陷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4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学正在不断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而且,当前的许多高校都力求将本校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优势,如河南理工大学的瓦斯地质专业就是由该校瓦斯地质科研成果转化而来。而网络教学平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成为课程资源及科研成果共享与传递的平台,而且能够搭建起教师与学生、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桥梁[1]。
一、传统教学方法[2-4]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法、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开设课程设计等类型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缺乏对课程整体的把握,学生不能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理解。启发讨论式教学虽然形式自由,但是不排除有学生浑水摸鱼;情景模拟法则比较适合文科课程采用;开设课程设计是比较合适的系统教学方法,但是多数学生依赖于以往案例、相关教程及其他学生的设计,不能有效体现自己的思路,因此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进入企业现场参观和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比较受学生欢迎,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但受课外时间限制及内容范围限制。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4]:①学习内容整齐划一,甚至连课件都统一要求,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②课堂教学缺乏连续性、多样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分布较散,学生和教师没有机会沟通,忽略了知识的流通性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③忽略了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支持;④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这种间断式教学无法持续深化和优化教学效果;⑤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障碍,这种资源的缺乏加剧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等。
尽管以上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但是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教学方法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构成多类型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综合教学法对于教学时间要求较高。尽管如此,这些多类型教学方式都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综合并集中体现,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二、Sakai网络教学的优势
Sakai平台提供了近40种工具,具有通知、名单、邮件箱、日程表、***答疑、资源库、讨论区、聊天室、资源、调查等多用途协作工具,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片演示、作业、投递箱、栏、成绩册、测试等常规教学工具。利用这些工具使用者可以很轻松地创建一个课程或专题教学交流网站,实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日程安排的,提供聊天室、讨论区等同步或异步通讯工具,便于师生随时随地交流,如***1所示。另外,Sakai教学站点还可对学员进行***调查、测验和测试,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5,6]。该系统还可用于提交和保存电子文档,老师和学生可将自己搜集或整理的学习文档保存在站点中,便于查阅,还可通过资源工具上传,与同学共享;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利用Email或投递箱发给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或者直接在讨论区或聊天室中问题,激发全班同学讨论热情。
Sakai操作简单易学,在教育、培训、科研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利用Sakai平台操作简单,开展远程学习辅导有一些明显优势。而且Sakai教学系统无需成本,教学功能齐全且可扩展,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课程管理工具,是一种通用的教学支撑平台[5]。师生只需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及文档、***片处理技术就能够利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在提供高效交互途径进行学习。
Sakai教学系统的组内成员在“学习―实践―评价―反思―学习”这一过程中循环往复呈螺旋式提高。教师在“讨论区”非实时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这种集体参与的思辨中完成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答疑”提供了站点参与者之间实时***的交流,便于及时有效解决问题[5,6]。
三、《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基本情况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矿山安全生产为背景,在掌握安全基本理论、原则和观点的基础上,从两类危险源出发,运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确定危险源及其危险等级,其评价结果对于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7,8]。《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其次是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等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对系统安全评价概述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MES和MLS等定性评价方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化工生产危险性评价、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危险度评价法等定量化评价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评分法和决策树等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既有反映系统安全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有以数理统计、概率论等为基础的综合应用。从具体内容上讲,安全系统工程内容表面复杂,实质上逻辑连贯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因此只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需要课后思考和练习。借助Sakai网络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解决问题,还可通过该站点展开相关课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 任务教学法 教学模式
一、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本专业常用英语词汇及相关的语法和习惯表达方式,提高对本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能够从外文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目前,大学教师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消极的接受语言知识,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应用语言的能力差;与此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词汇量大,涉及面广,学起来感觉到枯燥乏味和负担重重,学习兴趣不高。
针对以上这些不足,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既能让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的定义及原则
任务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中的应用指的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为交流工具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该方法以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为评判标准,关注的重点不是自己的语法,单词发音以及句子是否正确,学生就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该方法的直接受益者。
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组织策划任务活动应紧密围绕教材、大纲、重要知识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
三、任务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1、任务前的准备
把全班同学按5至8人分若干小组。分组时注意英语水平的差异,每组指定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组员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协调组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意见分歧,总结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目标任务。
2、任务下达
根据教学的内容,下达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完成任务,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知识和方法。确定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读懂安全评价报告,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明确安全评价报告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明确每部分具体包含什么内容;安全评价报告在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的文体特点。
(1)第一层次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安全评价的流程。学生对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轮流用英语讲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这些观点进行组内讨论,组长围绕一个和多个讨论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决定,做总结发言;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评判总结;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安全评价报告比较显而易见的组成部分。如被评价对象的概况、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等。最后教师对各组的完成情况做陈述性总结。(2)第二层次任务,发给学生几份不同的真实安全评价报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其中一个类似的评价过程,如道化学评价的过程,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用英语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各组的总结,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
3、完成任务
通过完成以上任务,学生已对安全评价报告的结构和评价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时教师此时鼓励学生尝试着去写评价报告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查阅资料,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其它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互动地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4、任务评价
完成任务后,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各式各样的评价中, 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例如:每组选一个代表上讲台陈述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陈述完毕,本组组长为本组任务完成情况打分,占总分数的20%,其他小组也为陈述小组打分,占总分的30%,教师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客观、公正评分,占总分的50%,并作简单的评议。
四、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学生在任务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听、说、读等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性。(2)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转变成师生相互交流,由学生的个人作业转变为小组的团队合作,增强了师生交流和学生的团结协作。
五、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任务教学法受到大多数同学的欢迎,但同时也受到学校大环境及就业的影响,尤其是面临找工作、诸多考试的压力,如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考试、考研等等。学生便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这些事情上面,甚至在专业英语课堂上也做这些事情。其次,少数同学还是青睐老师讲授的方式,对于任务教学法不适应。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习得英语语言。由此可见,任务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易于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光乐,欧荣.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3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在大学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的大环境下,高校要坚定不移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不遗余力地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监控和科学规范的评价,这是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
本研究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理论(课堂)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关键环节为特定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设计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和约束力的、以量化评价为特征并和教师的教学津贴分配、年终考核及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情况
1.理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1)方案设计思路。在《机械学院教学工作管理规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了“学生+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教师同行”全员参与的“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通过教师随机听课、学生集中打分等评价形式对全体任课教师从纪律、备课、仪表、课堂讲授、教学方法、答疑、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分不同层次由不同人群进行量化评价。
(2)主要实践过程。本体系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
教师评价:每学期初,由督导组长下达本学期的听课任务(督导组成员每人听课10人次,系部主任8人次,教师同行5人次),每位听课者在规定的时段内(通常13周)随机听课,根据评价表所列项目***判断并以量化的形式给予评价。
学生评价:在学期末考试前,由教学督导组安排组织全体学生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集中评价。
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由督导组长汇总统计,评价分数作为“质量因子”直接与教学津贴挂钩,并作为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3)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论(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教学管理规程》中,对此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教师授课风格各异,“自由裁量度”很大,又没有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教学津贴按同一标准发放,易导致讲好讲坏都一样,用心不用心都一样,年终考核评优和晋升等也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这不仅大大挫伤了工作努力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动力不足,也使得控制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无从落实和保障。
2.实践(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1)方案设计思路。在《机械学院教学工作管理规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程》和《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结合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要求与经验以及实践(实验)教学的组织特点,建立了以确保实验开出率、促进实验类型转变、力保学生“应知应会”为目标的监控和评价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捆绑考核、检查统计有关实践(实验)教学管理资料、实验开出率、实验类型比例、学生评价及现场测评等形式,对实验员及相应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实践(实验)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2)主要实践过程。本体系分学生评价和院(部)评价两部分构成。
学生评价:在相关实践(实验)教学工作结束、成绩公布前,从每班随机选取15-20名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学生对实践(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实验)指导、答疑、敬业精神等进行评价。
院(部)评价分两步进行:由中心实验室主任对有关实践(实验)教学管理资料、实验开出率、实验类型比例等进行检查统计(其结果与理论教学任课教师的教学津贴相关);由实践(实验)指导教师自行选择3名学生、学院实践(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根据学生名册随机抽取3名学生进行现场测评,并给出量化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由督导组长汇总统计,评价分数作为“质量因子”直接与教学津贴挂钩,并作为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3)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两张皮:任课教师对实践(实验)开出率和教学质量不够关心,对开发新实验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改善实验类型、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缺乏热情;实验指导教师对提高业务水平动力不足、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不够重视等。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
(1)方案设计思路。在《机械学院教学工作管理规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了贯穿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对从指导教师筛选和学生资格控制,到选题、题目审核、题目公布、学生选择、工作指导、中期检查、答辩各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价。
(2)主要实践过程。下达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由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拟定题目并填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经各系部初审后上交教学科研办公室汇总。
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资深教师对上报的题目进行审核,剔除偏离培养方向、题目过难或过易等不合格题目。
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资格审查。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前的挂课数量为参数设置“门槛”,挂课数量超过“门槛”者不得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责令其重修未通过课程。
公布审核后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并填写题目选择表,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交教学科研办公室汇总。
由学院公布指导教师及其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阶段。
在向学校提交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前两周安排组织毕业答辩。答辩不通过者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一周后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按重修对待,最好成绩为及格。
(3)解决的主要问题。管理方面:过程控制无一致质量标准、不够规范、随机性大。
教师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当、工作量过小、题目过于简单、责任心不强。
学生方面: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环节前未通过课程数量过多,加之补考重修、找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在知识基础和时间上均不能满足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点
1.理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组在学院的安排下***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稳步提高负责,对任课教师不承担行***管理及教育职责。
(2)在该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学生、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和教师同行评价结果的权重分别为40%、30%、20%和10%,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又避免了因学生的不成熟而可能造成的评价偏差。
(3)根据不同的人群(学生、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和教师同行)的评价职责及掌握的信息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评价表,以求实现对任课教师的全面准确评价。
(4)听课评价是随机的,有利于促使任课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学生评价任课教师的时间安排在考试之前,以求避免学生因考试成绩高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偏差。
(5)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权威性和对过程有效的监控力。
2.实践(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评价小组在学院的安排下***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稳步提高负责,对任课教师及实验员不承担行***管理及教育职责。
(2)在该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教学资料、学生评价、院(部)评价结果的权重分别为20%、40%和40%,较全面和均衡地控制了实践(实验)教学质量。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捆绑式”管理和考核,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张皮”的脱节问题,有效地调动了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实验类型从演示型向设计型综合型的转变和实验水平的提高。
(4)目标选择和随机抽取等量的学生测评样本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将学生评价时间安排在成绩公布之前,以求避免学生因成绩因素对教师的评价偏差。
(5)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权威性和对过程有效的监控力。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作为对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的一项内容,“门槛”对于促使学生学好以前课程、减少毕业前挂课数量及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流程式的工作方法使各阶段的任务一目了然,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对全过程各环节的严密监控可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赋予不同的平时成绩系数,平衡与调整了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在进入本环节之前学业成绩的重大差异,有效地消除了指导教师对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排斥,加强了教师对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责任心和指导力度。
(4)因学生不尽职责、放任自己,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差或未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不同意参加毕业答辩者,指导教师工作量按工作量统计办法仅扣减5%,有效地消除了指导教师从严要求的顾虑。
三、推广应用情况
1.理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实施以来,教师每学年听课600多人次,学生评价7000多人次。评价表的回收率在95%以上,第一名教师的分数始终在93分以上,末位教师成绩在稳步提高,各项教学工作运行顺利有序。实践表明,这一监控与评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了任课教师对理论(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激发了任课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动力,较好地达到了控制和不断提高理论(课堂)教学质量的预期目的。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综合指标法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1.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水平评价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指标间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同一层次指标尽可能界限分明,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2)公正性原则。确保被选择的指标具有可比性,符合可比性条件要求的指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权威机构、遵循严格程序和评选标准确定的人和事物。
(3)可操作原则。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繁简适中,计算方法简单可行,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指标构成
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及指标权重分配是教学评价结论公正与否的关键。本文中所建立的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由“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设计”等五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岗位工作能力、专业文献应用、教案准备等9项指标构成。三级指标包括操作能力、岗位安全管理、专业论文写作等19项指标。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他人可以按照同样的程序复核。
3.指标的选择依据和评价要点
(1)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首要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建立于教师的现场工作经历和操作体验,包含大量的非语言和***形信息,专业技术能力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发挥的物质保证。
(2)专业理论知识。鉴于长期以来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理论、轻技能的不平衡发展和教育科研基础的不足,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以对专业文献信息的查阅、分析加工能力为主。
(3)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改革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创设工作情境以及编写新案例,发挥导引作用,科学安排多种教学项目的先后衔接与循环递进。
(4)课堂控制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反映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执行力与应变力。时间控制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学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技能操作的示范与指导能力,是之前全部准备与设计工作的展示、现场组织与上演。
(5)沟通与评价能力。沟通与评价能力是针对一体化教师的特殊能力要求,其中人际沟通能力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评价能力成为一体化教师在开放课堂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新特征。
二、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
1. 指标权重
(1)三级指标体系权重的分配。在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专业技术能力的权重是20%;专业理论知识是10%;一体化教学设计是30%;课堂掌控能力是30%;沟通与评价能力是10%。
(2)各级评价指标要素说明。其中包括了:①操作能力;② 岗位安全管理;③专业论文写作;④教学目标分析;⑤ 教学活动安排。
2.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本体系最终的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结果均以百分制分数形式给出。①三级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 100 × ∑(各三级评价指标参数×系数) / MAX(∑(各三级评价指标参数×系数))。公式中的变量注释:三级评价指标参数指该指标的评价等级,系数指参加统计的评分表数量。②一/二级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100 × ∑(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 MAX(∑ (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一级评价指标得分= 100 ×∑ 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 / MAX(∑ 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③综合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受评教师的最终综合得分=100 × ∑(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 / MAX( ∑ (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评分方法。
(2)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量化赋分测评。指标的评价等级,共分五级:A,B,C,D,E;依次对应含义为优秀,良好,合格,改进合格,不合格;依次对应记分5,4,3, 2,1。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7篇
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其数据获取对象大多为学生,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体育训练,其健康素质和体育技能会发生改变,其改变数据被统称为定性指标;③评价模型,采集数据之后,还应建立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型,将数据加入到模型当中,进行精准的测算,以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和定性指标数据为主,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统计形式,为学校提供相对客观、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
2、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2.1、文献分析法
本文通过分析20篇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的文献可知,最近几年,有关中学体育安全教学、体育伤害事故、体育风险评估等问题成为我国相关体育专家和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其研究内容侧重于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分析,围绕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多达31项。
2.2、数据分析法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在沈阳市各中学随即选取了5个班级,根据5个班级24名老师的体育课堂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教师的教育品德数据、体育安全能力数据、体育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数据等,再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测试,探讨教师体育教学安全能力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上表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知,5所中学的24名教师拥有良好的体育安全能力,其各项指标基本可以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安全教学为中心,深化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测验等各教学内容教育安全的重要性。
教育品德、体育安全、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等三中能力在综合测评体系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其数据指标的借鉴价值相同。在综合测评体系中,学校应优先处理教育品德指标数据,因为这部分数据和教师体育安全和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影响不大,在排除教育品德之后,再将有关体育安全和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处理。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