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站立成树篇1
汽车箭镞般在青藏公路上飞驰。
这时你如果把目光投射车窗外,马上会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大自然的动物乐园中,目不暇接地看不够动态中的野生动物——藏羚羊从荒滩匆匆跑过,野驴在河边悠然饮水,雪豹滚在雪中自乐,苍鹰展翅飞翔在低空。
远处,在蓝天与雪山衔接的地方,浮现出一片生动百态的海市蜃楼:静立的楼阁,游动的船队,野兽追逐,水鸟戏飞……
可是,亘古以来,昆仑山没有树,在汽车未进入拉萨河谷之前一路上看不到一棵树。
1
昆仑山不能没有树。
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两大片,杨柳分栽。
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壁滩变得翠翠的绿,好像画家涂抹出一幅生动的水彩画。
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高兴得当下就分别命名两片树林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咧着嘴爽笑:望柳成荫嘛!
毕竟,它们是正在成长中的柔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压在枝上,有时暴风肆虐在枝上……它们甚至被那气势汹汹的飞沙盖住。
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
将***把3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深情地看了好久,说:“它们总归为格尔木绿了一回,把它们埋在沙滩上,举行个葬礼。”
于是,沙滩上就出现了一个土丘,埋葬着3棵柳树。
士兵们仿佛不觉得这3棵柳树已经离开高原到了另一个世界,不断地给那土丘浇水施肥。
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
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3棵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树,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树!
士兵们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
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干储存着力量。雨雪袭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
“墓柳”也像个士兵。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失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是昆仑山最早出现的青枝绿叶,是“祖先树”。
2
昆仑山第二代树——“儿孙树”,出现的时间是上世纪80、90年代,在纳赤台兵站。
那是一批红柳。红柳是生长在戈壁滩上的一种乔木,枝条纤纤下挂,硬中有柔。叶子很小,像细小的鳞片,附裹在枝条上。它耐旱耐盐碱,抗击风沙能力特强。沙暴中它的枝条弯而不折,叶子也不落,那一抹淡淡的绿随风摇曳,犹如起伏的波浪。沙暴过后,它抖落身上的沙尘,依然顽强地静静立在沙原上。红柳与其他开花的植物不同之处是,它每年开花三次,春天一次,盛夏一次,深秋一次,所以大家称它“三春柳”。
昆仑树总是保持着永恒的崇高,让亘古无绿意的高原蓬了生命的风景线,把原本恶劣的自然环境抚动得温暖而富有诗意。在我的感觉中,它们就是高原***人的化身!
纳赤台兵站种植红柳的人是总后勤部模范***员、兵站教导员赵国瑞。他带领士兵们从百里外的诺木洪红柳滩挖来一丛丛带着原地土质的红柳,小心地移栽在兵站门前两侧青藏公路边。夏浇纯净的雪水,冬灌暖暖的不冻泉水,上级给士兵们配发的维生素片,他们也要匀出一些来喂养红柳。他们像侍弄娃儿一样让红柳度过了客居兵站的第一年,又度过了第二年。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士兵们守卫在昆仑山上。
至今那些红柳繁衍的后代,一代比一代旺盛地依然蓬勃在纳赤台兵站的山上、河边和路旁。每年三次开花,把昆仑山惹闹得红红火火。
赵国瑞的妻子、***员蓝伟华,每次从家乡来昆仑山探亲时,总是要给红柳带些肥料、杀虫药什么的护养它们。后来,她索性卖掉房子来昆仑山安家,照管这些红柳。士兵们就把其中的一丛红柳称为“夫妻柳”。
3
夏天的一个清晨,我在昆仑山玉珠峰的西大滩住了一夜后,乘坐***车行驶60公里就早早到了纳赤台兵站。
就在这个兵站大门外的公路边,一片傲然挺立的白杨树突然闯进我的视野。笔直笔直的树干举着伞一样的树冠,整整齐齐地站成了士兵一样的队伍。夏日的阳光把每片叶子涂洒得锃光闪亮,微风里叶子发出阵阵响声。响声掉进昆仑河里,随那波涛流向了远方。
这是昆仑山的第三代树。
上世纪末的一年“七一”前夕,站长姚万清提出每个***员栽种5棵白杨树,向***的生日献礼。全站20名***员,正好100棵白杨树。
怕冷防冻是树苗成活的关键环节。还没等卷着雪粒的北风降临,他们就给白杨树“穿靴戴帽披袍”全副武装起来。所谓“穿靴戴帽披袍”就是用棉纱或草秸把树根、树冠和树干保护起来。没想到这些树苗在纳赤台过了第一个冬天后,还是死了近一半。
他们逐个细看了成活下来的树苗,寒冬把它们的枝干打磨得壮壮实实,叶脉也变得厚墩墩的很耐看。可是,都是同样的苗苗,有的为什么就过不了冬天呢?
后来他们特地到格尔木请教了一位园林专家,专家指点说,树木冬天当然需要防寒的棉衣,但是更少不了阳光。再有,即使在夏天,浇树时也不能都用雪水,那渗凉的水有些幼苗承受不了,会抱冰而死的。
在之后补栽的日子里,他们每隔三两天便把树的“棉衣”脱掉,让它们吸收阳光,入夜再给它们穿上。给树喝水时也改用不冻泉的水,那水一年四季恒温,特适合树苗生长。
白杨树注入了高原***员的毅力和坚韧,终于压住风雪酷寒的凛冽成活下来,士兵们都称那些树为“***员树”。
我后来又多次到过纳赤台兵站,看到一排排白杨树摇着哗啦哗啦的叶子,好像在对每一个来昆仑山的人诉说它们的喜悦。姚万清早就离开了兵站,随后来的一茬又一茬士兵们,又栽活了一批又一批杨树和柳树,把自己站立山巅的姿势注入了树的年轮。
昆仑树总是保持着永恒的崇高,让亘古无绿意的高原蓬了生命的风景线,把原本恶劣的自然环境抚动得温暖而富有诗意。在我的感觉中,它们就是高原***人的化身!
生命站立成树篇2
1、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我却意外的发现了绿。那几棵松树,犹如校园卫士!无论怎样的寒风冷雨,依然伫立在那里,毫不畏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爷爷的诗篇不仅仅赞颂了松树勇于和严寒做斗争,也告诉了我们一种松树精神。这种松树精神,也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困难,不能放弃,要敢于挑战困难,胜利终究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2、松树正是以她那傲然屹立的姿态,愤然向上的精神,被人们视为楷模。七十年代,我国成功解决了松针叶的利用问题。松树可能万万想不到,自己的松针能被我们所利用。但她知道后,又马上把自己的松针献出来,为人类造福。
3、我赞美青松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松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枝子可以做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枝干更伟大,能力挺千钧之栋梁,从紫禁城里皇宫大殿的横梁立柱,到民间的舍屋草棚的支柱梁架,都是松木成就了它们的耀眼光辉。
4、它青翠的枝叶一律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伸展着,如孔雀开屏一样,向自然展示着它的卓越,为这寂寥空旷的山谷增添了无限生动的活力,让行走在绝壁道路上的人们感受非凡的精神,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松树有着棕色直直的树干,绿色的树冠,刺儿一样的松叶,显得刚劲挺拔。它虽然没有娇艳的颜色,但它朴素美丽,亭亭玉立,能抵挡住风雪。四季中,它颜色不变,仍是那一身翠绿。站在它身边的杨树虽高大,但在狂风的威胁下,只好脱了绿色的外套;而柳树虽美,也经不住严寒的打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而松树却不怕,仍就挺立在那里,风和雪都想征服它,也都未如愿以偿。
6、我家阳台上有一棵美丽的小青松。它的根盘根错节,一部分深入泥土,一部分露在上面,像一件人工雕砌的艺术品。它的枝条千姿百态,有的挺拔直立,像一位倔强的小男孩;有的曲折蜿蜒,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有的枝条已脱皮,那就更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了。
7、这棵高大的松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岁月。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热情奔放的夏天;落叶纷飞的秋天或雪花飘落的冬天。它都以笑容面对,不然现在的它,也不会显得“年轻”。如果一个生命整天都是愁眉苦脸,没有一点笑容,不去迎接阳光成长,那这个生命很快就会“枯萎”。
8、我赞美松的坚强,比起那柳树,也许它算不上婀娜多姿,比起那果树,也许它还没有香甜的果实。然而,它朴素、坚强。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它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风霜雪欺,总是身着绿色战袍,笔直地站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着大自然的考验。它把环境的锤炼,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9、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微不至的献身精神。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又可以造纸;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做松香、松节油;它的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可以用它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夏天,它撑开一把大伞,让人们乘凉……松树虽然没有花那样美丽、芳香,但是为了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
10、在万千古木中,松树拔地而起。领略无限风光之时,古典朴素的松树比那些万紫千红,千娇百媚的花儿更吸引人的注意力。
11、桃树把所有力量都通过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现,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它那肥肥大大绿绿油油的叶片上:银杏树以秋天金黄金黄的“蝴蝶”来展示它的美丽。而松树只是在冬天里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站岗。在冬天里当我们看见全是光秃秃的树时,我们会感到凄凉和悲伤。如果我们在许多光秃秃的树中看到了一棵松树(是)时,就会充满(一遍茂盛景象的)希望。
12、在这个花团锦簇的春天里,也许这株小松树的生命是寂寞的,但是,它却能够怡然处之,在这高不可攀的绝壁之上,与白云蓝天嬉戏,与空山流岚为伴,沐浴日月星辰之光,感染天地浩荡之气,那肃穆,那威严,那超然的姿势,是其它任何生命所不能够展示出来的。尽管它孤独、弱小,但它的生命却是伟大而坚强的。它让其它生命艳羡而仰慕,并进而思考构成生命伟大的要素!
13、我们站在远处看,多么像一把半合拢的大伞,它还像一个小小的宝塔,因此别名“塔松”。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雪松”。松树与众不同,一年四季美化了我们的校园。
14、它似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耸立在大地上。假使把大地比作一把超大的弓的话,那这一棵松树就是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箭。它四季常青,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叶子总是碧绿碧绿的,好像被太阳的光芒洗过一样。它不仅高大、美丽,更高尚的是它那纯洁的心灵——在那些无人们在它的树阴下下棋……它的树阴下经常传来一阵一阵令人羡慕的笑声。
15、我赞美青松,时令四季的青松都具有不同的风采。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原野呈现出一片新绿,青松吮吸着大地母亲给予的甘露,在微风的轻拂下愉快地生长;夏日酷暑,太阳炙烤着大地,许多草木都被晒得直不起腰,但青松依然挺拔,一根根松针绿得发亮;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许多树叶都开始枯黄。青松却依然浓绿,在粗壮的松枝上,还点缀着一个个宝塔似的松果;寒冬腊月,北风萧萧,许多树木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而青松却不畏严寒,与狂风暴雨顽强“搏斗”,固守着自己的阵地。()
16、松树一年四季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到了冬天,花草都凋零了没有一点绿意,可是松树依然是苍翠挺拔。寒冬大雪纷飞,松树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好像一层白色的棉被。真是另一番北国的风光景象,是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17、夏天到了,雷雨交加,松树在风雨中挺立,那一片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还仍然在枝头欢笑着,那风雨中一声声清晰而动听的声音,像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18、这几棵高大、粗壮的松树是我上一年级时候从别的学校移栽过来的,听说有十几岁了。每棵松树上分出十几个大树杈儿,每个大树杈上又分出许许多多小树杈儿,这些小树杈儿像比赛似的伸展出去。远看去这四棵松树像一座座青塔,也像一个个守卫在校园里的卫士,还像一把把参天的大伞。
生命站立成树篇3
1、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我却意外的发现了绿。那几棵松树,犹如校园卫士!无论怎样的寒风冷雨,依然伫立在那里,毫不畏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爷爷的诗篇不仅仅赞颂了松树勇于和严寒做斗争,也告诉了我们一种松树精神。这种松树精神,也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困难,不能放弃,要敢于挑战困难,胜利终究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2、松树正是以她那傲然屹立的姿态,愤然向上的精神,被人们视为楷模。七十年代,我国成功解决了松针叶的利用问题。松树可能万万想不到,自己的松针能被我们所利用。但她知道后,又马上把自己的松针献出来,为人类造福。
3、我赞美青松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松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枝子可以做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枝干更伟大,能力挺千钧之栋梁,从紫禁城里皇宫大殿的横梁立柱,到民间的舍屋草棚的支柱梁架,都是松木成就了它们的耀眼光辉。
4、它青翠的枝叶一律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伸展着,如孔雀开屏一样,向自然展示着它的卓越,为这寂寥空旷的山谷增添了无限生动的活力,让行走在绝壁道路上的人们感受非凡的精神,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松树有着棕色直直的树干,绿色的树冠,刺儿一样的松叶,显得刚劲挺拔。它虽然没有娇艳的颜色,但它朴素美丽,亭亭玉立,能抵挡住风雪。四季中,它颜色不变,仍是那一身翠绿。站在它身边的杨树虽高大,但在狂风的威胁下,只好脱了绿色的外套;而柳树虽美,也经不住严寒的打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而松树却不怕,仍就挺立在那里,风和雪都想征服它,也都未如愿以偿。
6、我家阳台上有一棵美丽的小青松。它的根盘根错节,一部分深入泥土,一部分露在上面,像一件人工雕砌的艺术品。它的枝条千姿百态,有的挺拔直立,像一位倔强的小男孩;有的曲折蜿蜒,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有的枝条已脱皮,那就更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了。
7、这棵高大的松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岁月。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热情奔放的夏天;落叶纷飞的秋天或雪花飘落的冬天。它都以笑容面对,不然现在的它,也不会显得“年轻”。如果一个生命整天都是愁眉苦脸,没有一点笑容,不去迎接阳光成长,那这个生命很快就会“枯萎”。
8、我赞美松的坚强,比起那柳树,也许它算不上婀娜多姿,比起那果树,也许它还没有香甜的果实。然而,它朴素、坚强。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它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风霜雪欺,总是身着绿色战袍,笔直地站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着大自然的考验。它把环境的锤炼,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9、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微不至的献身精神。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又可以造纸;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做松香、松节油;它的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可以用它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夏天,它撑开一把大伞,让人们乘凉……松树虽然没有花那样美丽、芳香,但是为了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
10、在万千古木中,松树拔地而起。领略无限风光之时,古典朴素的松树比那些万紫千红,千娇百媚的花儿更吸引人的注意力。
11、桃树把所有力量都通过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现,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它那肥肥大大绿绿油油的叶片上:银杏树以秋天金黄金黄的“蝴蝶”来展示它的美丽。而松树只是在冬天里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站岗。在冬天里当我们看见全是光秃秃的树时,我们会感到凄凉和悲伤。如果我们在许多光秃秃的树中看到了一棵松树(是)时,就会充满(一遍茂盛景象的)希望。
12、在这个花团锦簇的春天里,也许这株小松树的生命是寂寞的,但是,它却能够怡然处之,在这高不可攀的绝壁之上,与白云蓝天嬉戏,与空山流岚为伴,沐浴日月星辰之光,感染天地浩荡之气,那肃穆,那威严,那超然的姿势,是其它任何生命所不能够展示出来的。尽管它孤独、弱小,但它的生命却是伟大而坚强的。它让其它生命艳羡而仰慕,并进而思考构成生命伟大的要素!
13、我们站在远处看,多么像一把半合拢的大伞,它还像一个小小的宝塔,因此别名“塔松”。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雪松”。松树与众不同,一年四季美化了我们的校园。
14、它似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耸立在大地上。假使把大地比作一把超大的弓的话,那这一棵松树就是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箭。它四季常青,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叶子总是碧绿碧绿的,好像被太阳的光芒洗过一样。它不仅高大、美丽,更高尚的是它那纯洁的心灵——在那些无人们在它的树阴下下棋……它的树阴下经常传来一阵一阵令人羡慕的笑声。
15、我赞美青松,时令四季的青松都具有不同的风采。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原野呈现出一片新绿,青松吮吸着大地母亲给予的甘露,在微风的轻拂下愉快地生长;夏日酷暑,太阳炙烤着大地,许多草木都被晒得直不起腰,但青松依然挺拔,一根根松针绿得发亮;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许多树叶都开始枯黄。青松却依然浓绿,在粗壮的松枝上,还点缀着一个个宝塔似的松果;寒冬腊月,北风萧萧,许多树木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而青松却不畏严寒,与狂风暴雨顽强“搏斗”,固守着自己的阵地。()
16、松树一年四季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到了冬天,花草都凋零了没有一点绿意,可是松树依然是苍翠挺拔。寒冬大雪纷飞,松树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好像一层白色的棉被。真是另一番北国的风光景象,是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17、夏天到了,雷雨交加,松树在风雨中挺立,那一片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还仍然在枝头欢笑着,那风雨中一声声清晰而动听的声音,像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18、这几棵高大、粗壮的松树是我上一年级时候从别的学校移栽过来的,听说有十几岁了。每棵松树上分出十几个大树杈儿,每个大树杈上又分出许许多多小树杈儿,这些小树杈儿像比赛似的伸展出去。远看去这四棵松树像一座座青塔,也像一个个守卫在校园里的卫士,还像一把把参天的大伞。
生命站立成树篇4
1、冬天时,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凛冽,白杨树却挺立着它倔强的身躯,站在风雪中,他不怕严寒,他始终站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中央,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2、秋天时,白杨树的叶子是金黄的。从远处看,犹如一个金黄的雨伞。那一片金黄的颜色是白杨树生命中最成熟的色彩。
3、夏天,树影斑斓,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这使得白杨树枝繁叶茂,更加青翠欲滴。它用自己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住暴烈的阳光。白杨树真像一位绿衣战士,为我们遮风避雨。夏天,白杨树更是受欢迎。早在晨光熹微时,白杨树下就已站满了人,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在做着各种游戏。老人在树下下棋、乘凉……
4、秋天,刚开始时白杨树的叶子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偶尔还点缀着几片红叶子,变成了一棵五彩树,到了深秋叶子纷纷扬扬的落下来,有的像小船在空中飘荡,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许多叶子落到了地上,铺成了五颜六色的地毯,真不忍心踩上去。
5、春天时,白杨树那灰色的芽胞吐出绿中带黄的嫩芽,长出嫩绿色的叶子,杨絮飞飘,白杨树开始播撒生命的种子,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杨絮飘动的样子犹如一朵朵小雪花在空中飞舞一样。那时的白杨树正是青春焕发的年龄,它正在播撒自己生命中的激情与活力。
6、夏天,白杨树已经到了茂盛的时期,叶子长得像小孩的手掌那么大,颜色已经变成深绿色的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漂浮在空中。每当炽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买几根冰激凌到白杨树下去乘凉,几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别提多舒服了。
7、春天来了,细雨如丝,白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真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在这样一个气象万千的季节里,白杨树换上了春装,给春天又增添了几分韵味。我们在树下玩耍、嬉戏,快乐极了!
8、秋天,叶子长黄了,像长满金叶子的小树。一阵风吹来,金叶“刷刷”的往下掉,一会儿大地就铺上金色的地毯。
9、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芽。呈现出一片新绿。一场雨过后叶片上滚动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那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用水冲洗了一般,绿得发亮!
10、春天,杨树卸下冬天枯萎的服装,尽情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吐出了嫩绿的枝叶。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又像是在快乐的歌唱。夏天,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就像一把把漂亮的遮阳伞,坐在“伞”下,凉风习习,真令人心旷神怡。深秋,树上的叶子开始脱落,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告别了杨树,投入了大地的怀抱。隆冬,树枝变的光秃秃的,但他仍然像忠诚的战士,矗立在刺骨的寒风里为我们站岗。
11、秋天来了,霜白露清,秋妈妈迫不及待地给我家门口的白杨树披上了金装。树叶像镀了一层金,光彩照人。秋风扫过,满树洒“金”,飘飞的落叶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在树下拾落叶,制标本,充满了情趣。
12、冬天降临了,天寒地冻,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袅袅婷婷地飘落下来,白杨树披上了银装。虽然它只剩下干枯的树干,可它还是傲然挺立、耀人眼目。像一位老寿翁在持着花白白的胡子笑哩!我们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痛快极了!
13、夏天时,白杨树的每一片叶子都跟巴掌一般大。一片片叶子累积起来,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浓荫。
14、冬天来了,虽然不如有树叶时那么辉煌,但这时它仿佛更大了。在寒风中总是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在和寒风挑战。大雪来临时,它们和雪姑娘交上了朋友,它顽强的精神终于感动了雪姑娘,雪姑娘慷慨的送给它一床棉被,白杨树暖暖的睡着了。
15、夏天一到,小宝宝们都长大了,满树的绿色。阳光洒在叶子上,那翠绿明亮的颜色耀眼得很,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力在颤动。雨过天晴的夜晚,白杨树更加美丽。落在树叶上的水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宝石。()白杨树不仅美丽,而且有高尚的风格,对待小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它们在自己的身上搭窝建巢,并且为它们遮风挡雨。
16、夏天,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用自己的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为我们带来了凉爽的夏风。
17、深秋时,白杨树的叶子枯黄了,树叶也在一片一片的掉落一片一片的凋落,白杨树在迎接冬天的到来。
生命站立成树篇5
坐在窗边的日子,我总是能够感受到树与我有着一样的呼吸频率。有的时候我感到树太多太茂盛,我太小太微弱,树抢夺走了我的气息,使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了。其实树不是这样的,树吸收了许多有害的物质,还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默默为校园为人类做着贡献。
树的生长不是没有拘束的,每到一个特定的时节,人们就扛着斧子、锯子去砍树。砍树的人并不是真的要杀死树,他只是锯掉一些多余的枝干。砍完在外的树剖面,会渗出一层薄薄的液体,抹一点在手上闻,是一种很清香的自然的味道。放一点在嘴里,有些辣辣的,感觉这种味道很有活力。
池塘边也有一棵可怜的小柳树,每次它都被砍得枝丫不剩,我时常猜想它是否会记得那些伤痛——在旧的伤口中长出了新的叶子,覆盖了伤疤,过去钻心的痛谁还记得。根应该是记得的吧,可根有一颗坚强的心,所以来年小柳树又长满了绿绿的叶子,在风中飘荡。
有很多人也有一颗坚强的心,他们在生命中遭遇过许多苦难,但他们不畏惧命运的大浪咆啸着卷走他们生活中一些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一些人、一种感情,或是一些财物。须知,在坎坷之后,一定会有新的生机注入。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地革除腐朽的轮回中,一点一点熬成一首诗的。不向前走,便看不到更美的风景。就像柳树的根,它是树的信仰。而人,也有根,这便是人的信仰。人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根死了树会凋亡,人的信仰改变了,人还能活吗?我觉得不能,除非变成另一个人了。
我想,学校存在多久,这些树便就多大了吧,甚至它们会比学校活得更久。它们一直在丢弃东西,银杏树丢弃满树的小扇子给人们捡去夹在书里,桂花树把沾着水汽的香气涂在人们的衣服上、手上、睫毛上,还有杨树把小果子扔满整条小道……学校也在不断地培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种子,被风吹到天涯海角,然后在那儿生根发芽。树希望种子记得它,学校也是这样。
生命站立成树篇6
关键词:生本课堂;散文;教学策略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81-02
众所周知,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心从字词句移向了篇章。散文以独特的文体标志、重要的语文素养价值,指引教师牢固树立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从学生学情出发,紧扣散文的题眼,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同时教师要提高语文修养,进入境、品出情、悟出理。本文试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为例,阐述生本课堂理念指导下的散文教学策略。
一、紧扣全篇文眼――逐层入境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也是散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扣文章的中心句,即“文眼”,逐层推进。
这篇课文中,开篇“这是一株柳,……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两小节既是统领文章灵魂的中心句,又是引发人们深思“平常”与“神奇”的矛盾冲突。接着描述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挺立,然后猜测并想象那株柳树努力存活、生长的过程,进一步彰显了这株柳的顽强,接着又以诗意的语言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生长环境优良,从侧面衬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了保存生命,敢于跟恶劣环境抗争,课文的最后以震撼人心的排比句升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艰难,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这两小节,引导学生按“环境恶劣”“旺盛的生命力”“艰难的生存”“由物及人”的顺序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人生哲理。
二、引导生本对话――递进品情
学生的入境品情,不是评价方式上的正面赞赏,而是在学生深入文本构造的情境之中,在体味语言文字魅力的基础上,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预设问题,让每个问题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给学生留足品味语言的时间,让学生在品读自悟的过程中深刻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片段1】
师:同学们,从哪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呢?读读这些句子,咱们再谈感受吧。
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学生或背诵边塞诗词、或用语句描述感受,教师板书:悲壮、苍凉。
师:在这荒凉的高原上,一株绿色的柳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你什么感觉?(惊讶……)作者用一个“哦”字,表达了这种感觉,请你读出惊奇、惊讶的感觉!
【片段2】
师: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我们来看看它吧。(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人合抱粗,给人以生命力的强大感召。”几句话写出了这株柳树――(生命力旺盛)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
在师生演示“两合抱粗有多粗”中感知柳树的粗壮,在举例“百十余平方米有多大”中体会柳树的高大,在齐声朗读中再次感受柳树旺盛的生命力。
师:看到这样一株高大而粗壮的柳树,难怪作者不禁发出“哦”字,这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
再次指导读“哦”的方法:先提气停顿一下,然后轻声地慢慢地读出声来。
【片段3】
师:在恶劣的环境下,这株柳成为青海高原上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该隐藏着多少艰辛啊!(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我听出你重读了“多少”“又”这两个词,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读着这段话,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当(烈日)_____________,这株柳它___________;面对_____________,这株柳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
师:这样严酷的考验这株柳经历过成千上万次,让我们再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
这样的三个环节,以“一株柳”的形为突破口,通过品词析句触摸作者倍受震撼的心灵,一“读生长环境,烘托这株柳”,再“读柳树形状,认识这株柳”,三“读成长历程,感动这株柳”,尤其是片段3中的小练笔,更是让学生们走进了柳树的内心,从而实现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心灵的对话!
三、鲜明对比冲击――借物明理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能依靠简单说教,而应充分利用课文,由实物到道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通过鲜明的对比冲击,从侧面再次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就着重比较了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等方面的不同。教师要抓住“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这句话,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再次升华学生们的情感,由物及人,渗透人生哲理的感悟。
【片段4】
师: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为了生存拼命挣扎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这些平原的柳不仅生活环境优越,还被诸多名家诗人广为赞颂,你知道哪些描写柳树的古诗词?
面对如此不公的命运待遇,青海高原的一株柳又是怎样做的?
师:(出示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从“九十九”和“一”两个数字的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你想到了哪个人?还想到了哪句名言?
出示:站在这株柳前,我不由得想到一个人,她(他)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________。
(站在这株柳前,我不由得想起那句名言 。)
一遍遍地读,一次次地说,一回回地悟。在朗读中,学生经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在朗读中,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待到将家乡灞河的柳树和这株柳作比较时,在学生们的心中,青海高原这株柳已经成为一棵有生命的树,代表着坚韧、顽强、毅力!
四、提高素养――诗化用语
要执教好文质兼美的散文,还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语文修养,增加文学修养储备,用出口成章的诗句扩大课堂信息量,用诗意化的课堂用语带领学生们入境、品情、明理。
课始,教师:古人云“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你知道哪些关于柳树的古诗呢?
课中,教师:词语亦有情,言语表心声,我们也要读好词语啊;你听,王昌龄说:“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之涣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正是边塞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的真实写照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文人墨客们对江南杨柳的赞扬!
课末,教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得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史蒂芬・威廉・霍金。他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几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的情况下,1988年出版了《时间简史》,至今这本书已出售超过10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像这样整个课堂贯穿丰富的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入境品情明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生命站立成树篇7
一棵茂盛的古树用它的枝桠轻轻地托着一颗未爆的炸弹,就像一个老人拉住了一个到处乱跑、莽撞闯祸的孩子。炸弹有一个老式暖水瓶那么大,高高地悬在半空,它是从千多米高的天空飞落下来后被这棵树轻轻接住的。就这样在浓密的绿叶间探出头来,瞪大眼睛审视人世,已经整整80年。眼前是江西瑞金叶坪村的一棵老樟树。
樟树在江西、福建一带是常见树种,家家门前都有种植,三五百年的老树随处可见。但这一棵却不同。一是它老得出奇,树龄已有1100多年。一棵树就是一部站立着的历史,它用自己的年轮一圈一圈地记录着历史,与岁月俱长,与山川同在,却又常绿不衰,郁郁葱葱。第二个不寻常处,是因为它和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紧紧连在一起,这个人就是。也是一棵参天大树,他有83圈的年轮,1931年当他生命的年轮进入到第38圈时在这里与这棵古樟相遇。
那时中国大地如一锅开水,又恰似一团乱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尽头。这时出现了中国***,要领导农民来一次彻底的土地***。***的总部设在上海,它的行动又受命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他们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知之甚少,又乱指挥,造成失误连连。便自己拉起一杆子队伍上了井冈山,要学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又参照列宁的路子搞了个“苏维埃”***权。1931年他率队下山准备到福建重整旗鼓再***发展,当路过瑞金时,***正在这里任县委书记,就建议他在这里扎根。于是1931年11月7日苏俄十月***胜利14周年这一天,在瑞金叶坪村的一个大祠堂里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府宣告成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来被中国人称呼了近半个世纪的“”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虽是共和国的***,也只能借住在一户农民家里。这是一座南方常见的木结构土坯二层小楼,狭窄、阴暗、潮湿。小楼与祠堂之间是一个广场,是红***操练、***的地方,广场尽头还有一座***纪念塔。这实在是一处***圣地,是比延安还要老资格的圣地。***第一次尝试建立的中央***府有***事、财***、司法、教育、外交等九部一局,都设在那个大祠堂里。等几个领导人则住在广场的南头的小楼上,楼后就是这棵巨大的樟树。
那天,正在二楼上看书,空中LL传来飞机的轰鸣。突然一声凄厉的嘶鸣,飞机俯冲而下,铁翅几乎刮着屋顶,一颗炸弹从天而降。毛停笔抬头,看看窗外,半天没有什么动静,飞机已经远去,轰鸣声渐渐消失。这时房后已经乱作一团,早涌来了许多干部群众。很明显,这架飞机是冲着临时中央***府,冲着而来,只扔了一个炸弹就走了,但炸弹并没有爆炸。大家围着屋子到处寻找,地上没有,又仰头看天,突然有谁喊了一声:“在树上!”只见一颗光溜溜的炸弹垂直向下卡在树缝里。好悬!没有爆炸。这时已经走下楼来。人们早已惊出一身冷汗,齐向***道贺,天佑神人,大难不死。笑了笑说:“是天助人民,该我新生的苏维埃***权不亡。”
生命站立成树篇8
我记得,小时侯每逢木棉花开时,你都会牵着我的小手来到那棵木棉树下,观赏着花开花落,我的成长就在木棉树下和你一起度过的。那是一棵奇怪的树,独自立在路旁,仅此一棵巨大的树,真不知道是哪只小鸟误以为这是木棉树的归宿,它便在此生根、发芽、开花、长叶……也不曾知道是否木棉树都有如此奇怪的生长规律,春天,红艳艳的花挂满枝头,当它的生命结束后,就会默无声息地从高高的树枝上脱落下来,像一把把深红的降落伞,到了夏天,就变成了满树苍翠的树叶,不说还真不知道那是木棉树的更替。
调皮的我总把地上的落花踩得七零八落,成了名副其实的残花。可自从那次,你不禁轻叹一口气,为那些无所畏的开放又奔赴灭亡的花儿:“真可惜。这些花晒干,清理洁净后可以煮水喝,清热去湿。”那天,我看到了你眼中惆怅的失落。从此,我知道了,木棉花不但秀外,而且慧中。我不忍心踩在那满地落花上了,便随着你,跳跃着寻找空隙,一步一跳地经过那轰轰烈烈的开了一树花的木棉树。
我们总喜欢在树下,透着花儿呆呆地看天空,这棵树就像天空和大地间一张密密的网,深绿色的花萼托着红红的花瓣,点缀着向四面伸展的树枝,整棵树仿佛燃烧了起来。曾记得你说过:“这就是木棉树的血管网,是木棉树的生命线!”于是我深信这棵树是连接我们生命的网络。
相惜相伴的日子,总是那么短。那年,我们开始树着枝头剩下不多的木棉花,春天就结束了,你也随着离开了。我常常独自怀念,黄昏里,有两个人站在一棵张开得像巨伞一样的木棉树下,久久伫立,夕阳的斜晖照在他们身上,在地面上投下很长很长的剪影,一个长点,另一个短些。木棉树以成了我们友情之树。
生命站立成树篇9
胡杨林因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那场漫天飞舞的金黄中,衣着飘逸的俩红衣女子翻转腾挪的打斗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还有这个被称为地质第三世纪活化石的植物群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老杨树品种,它能在零上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中生存,强大的生命力,让胡杨有了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的传说。
已经过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冲动了,更喜欢约几个性情相近的旅伴,抛开纷纷扰扰、琐琐碎碎的生活,暂离忙忙碌碌、反反复复的工作,没有那种对美丽风景地带强烈的向往了,只想享受以平静的心绪、从容的心态去简单的行走的过程。不管有什么千变万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比如诗情画意的情怀,明月清风的感受,逍遥自在的淡然,简单纯粹的笃定。恰恰好,期待已久的额济纳胡杨林之行,就这样巧笑倩兮地来到我的面前,无法抗拒那抹金黄,就像无法抗拒生活中的诗和远方,机遇总是那么猝不及防,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小庆幸,打起行囊,踏上了风风雨雨的旅程。
一天一夜的火车向着目标前行,窗外仿佛永远是坚硬粗糙的戈壁,深褐色的砾石,高低错落的红柳,起伏流动的沙丘,一模一样的场景,怀疑是车未动还是景依然?果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年年是秃山峻岭荒戈壁,季季是烈日朔风无颜色。只是隐隐约约地听到浩浩荡荡的风声和金戈铁马的呼喊,那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是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战匈奴的硝烟,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猎猎风声,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士豪情。
坐车看风景,是我永不厌倦疲惫的乐事,看远方冷峻的雪山,云朵在上面缓缓地漂移,映照得山体阴阳分明,天空澄澈高远,再也不会对蓝天白云当稀有风景来欣赏了,间或有一两株高大的胡杨,耀眼橙黄的树叶,让一车人惊呼。
终于到了内蒙的最西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从一道桥到八道桥,大约23公里,每道桥有不同的主题风景,如八道桥是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的北端――沙漠王国,四道桥是电影《英雄》的拍摄地叫英雄林,二道桥因为有一弯弯的水能拍胡杨林倒影成了倒影林。额济纳有着最美的最壮观的最集中的胡杨林,是世界三大胡杨林区之一。
在不同的胡杨林中行走了一天,真不敢相信,沙漠腹地竟有这般桀骜昂扬的生命之树,铺天盖地的金黄如巨浪汹涌的黄河,一泻千里,奔腾天际,也如翩翩起舞的烟花,美轮美奂,如梦如幻。荡人心魄的黄叶,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挥洒着诗意,张扬着韵律,在狂风和黄沙中深扎根系,萎缩身躯,顽强的挣扎,执着的坚持,以卓尔不群的雄奇,唱响苍凉壮丽的生命之歌。让人称奇的世上没有一棵树同时拥有三种叶形,胡杨从上到下,长出了枫叶、杨叶和柳叶三种叶形,所以也叫“三叶树”,只是为了保存水分,坚强地活着。
暖暖的午后,***树下,享受秋天醇厚柔软的阳光,享受如水薄凉的秋风,享受胡杨林不动声色的燃烧,享受“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沉静,享受橙黄醉染的世界里惬意的闲适。这或许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但会留下很长的回忆。
给人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让人欲哭无泪、无语凝噎的怪树林,那就是一片坟场,一片胡杨的墓地,一座座的胡杨坟,一棵棵胡杨,兀立荒原,树皮尽褪,树干;惨白的树干,断臂折腰,伤痕累累,那是被刀斧劈过,被雷电击过,被野火烧过。像是一个古老的战场,仿佛黑水城一场激战,将***和士兵突围出城,一路拼杀,直至战死在怪树林,铁骨铮铮的将***和士兵,拼杀到最后一刻都是站立的姿态,那真是生之灿烂,死之刚烈。胡杨树死后不倒,倒而不腐,这就是它们的特性。
那伸向苍穹,永远不再摆动的树干,显示了不屈不挠、坚韧抗争的精神,让人不能不想到一种民族的精神,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节;那种“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悲壮;那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还有也让人不能不想到横刀立马的岳飞,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就让这些英雄的胡杨林,永远寂立戈壁,恒守着千年的苍凉和万古的悲壮,雄视着远方的荒漠和沙野,不管是什么姿态,站成一种生命昂扬的永恒,站成一种千年不变的传奇。
紧挨着怪树林的是黑水城遗址,可以想见当年的黑水城边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这是盛极一时的西夏***事重镇,是元代驿站的要道,是唯一一座用***项人语言命名的城市。***项人叫黑水为额济纳,它是当年西夏王国最漂亮发达的城市,那些红墙绿瓦、亭台楼阁早已灰飞烟灭,现在只剩下风雕雨蚀的千年城墙和残垣败瓦的废墟碎片,就像被风沙吞噬的楼兰、高昌和龟兹古城一样,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年代和沉甸甸的历史文化。西夏文明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曾经辉煌过的,只可惜1909年被沙俄强盗用40头骆驼盗走了中国中古时期西夏王朝190年的历史。
那当年想必也有着烟波浩渺的水系,这个从祁连山冰峰流下的雪水,一路穿山越岭,进入瀚海沙漠,流入内蒙的额济纳河(黑水河),最后聚集成内陆湖――居延海。居延海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西汉的骠骑将***霍去病,“飞将***”李广,进攻匈奴时,都在居延海饮马屯兵。居延是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比之我们熟悉的楼兰古城,那就是大都市与小县城的差别。早在三千年前,居延地区就是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游牧民族的天堂。
在元朝时,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来过居延,描写得甚为详细:“在额济纳北境,有东西二泊,此二泊原有一渠相连,今已淤塞,古代原是一湖,名曰居延海。”汉代的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出阳关,入居延;西汉的苏武出使匈奴,也是出入居延;还有出塞远嫁匈奴的王昭君,也从居延走过……
生命站立成树篇10
常常,我想起那座小站。
那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基层水文测报站。它远离城市,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下,一条清澈的河流,满目皆翠的青山,以及一方被山圈烘托着的小片蓝天,便是小站全部的风景。
小站的主人,50年代水校毕业,从大上海来到这偏僻的小站,算来已经三十多个冬寒夏暑了。两个徒弟,一个办了停薪留职开饭店,另一个正闹调动。“年轻人***个热闹麽!”他豁达地坚守在小河边。平时,他总喜欢徘徊在长长的河坎上,看那一片细细碎碎的浓绿,思念着远在家乡的妻儿。那些青翠碧绿的树叶,在微风里活跃起来,像一些熙熙攘攘的船。他觉得挺有意思,真想乘这些小船回到故乡去看看。
夜已深,雨正酣。“滴铃铃”短暂急促的闹铃声骤然响起来,时针已指向凌晨一时半。他挎上装有水位纪录簿的包,任雨点凶猛地敲打着雨伞,踩着泥泞的土路,来到了河边的水尺旁。雨越下越大,水位急升,奔腾的河水,象流淌的五线谱,以铿锵的音符敲击着他的心坎。
站小,人少,夜间的娱乐,除了模糊不清的电视陪伴,便只有自己哼几句无名小调。两侧的山如一锭锭古老的徽墨,屹立在天地间。而徽墨最浑凝的地方却被一点殷红的光映照着,这是小站的灯光。它是这个小小世界跳动的心脏,也是这个小小世界睁着的眼睛。
雨后的夜,静谧而深沉,满天星星仿佛被雨水洗过,湿漉漉的。大树兀立着,高高低低,奇形怪状,像是鬼形魔影,要把小站的那所老屋子吞没似的;湍急的河水声声轰鸣,似是凶猛的怪兽在怒吼,要把测水人吃掉似的。绞车的喘息和电铃的欢叫是庄严的命令,和着奔腾的水流声,深夜里越发显得刺耳。他注视着洪峰浊浪,一次又一次的测流,汗水和雨水,智慧和胆识凝成了闪光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