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的进行和发展都是通过一次次的社会变革来实现的。从变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变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变革的内容看,有***治改革、经济改革、***事改革和文化改革。因此,正确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这些社会变革就成为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任务,而要想把握社会变革的内容的关键则是明确其性质。
【关键词】社会变革 社会性质
【中***分类号】G40-0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96-02
那么如何明确社会变革的性质呢?一般地说,要区分一次社会变革的性质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从变革的主体来分析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才能使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倡阶级分析的观点,它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每个历史人物都属于一个阶级,而其一言一行也必将代表着其本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看一个社会变革就首先应该看其主体属于哪个阶级范畴,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只有以此为出发点去分析它才能得出恰当、正确、全面的结论。例如,奴隶社会春秋争霸时期的"管仲改革"的主体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因此其改革不论是内***,发展生产还是整顿***备都是为了加强对奴隶的剥削和控制,以提高齐国的国家实力,实现富国强兵而最终在争霸中获胜,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由此我们可以认清其变革性质是奴隶主阶级一次富国强兵的社会变革。再如,王安石变法中的王安石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虽然其改革内容中有减轻农民负担的内容,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但其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这一根本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建立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从农民手中剥夺更多的社会财富;另外,其变革还有保甲制度,以此加强对人民控制的内容和目的。可见其中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我们说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社会变革。
二、从变革的内容体现的目的来分析,以恰当地定位其性质
一次社会变革的性质不仅包括其阶级属性而且包括其目的,因此我们还要分析其内容及所体现的目的。例如,以上所述之管仲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之富国强兵,称霸、巩固其统治的目的。除此之外,再如:北魏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实行均田制以推广封建的生产方式使北方的各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过渡到了农业生产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其封建化;迁都洛阳及穿汉族服装说汉族话等***策又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同化而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因此,其性质就可以定为"封建地主阶级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一次社会变革"。
三、从社会变革的途径、方式和完成的任务来分析其属于改革还是***及***性的程度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一次社会变革属于改革(改良)还是***有两个依据或称之为"标准"。一方面看其是否是通过暴力的方式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则看其是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标准才可以称之为***,否则就只可以称之为社会改革或改良。例如,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运动,它虽有发展资本主义以取代封建社会的思想主张,但因其是依靠当时中国清朝的皇帝光绪,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来进行的,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我们说它仅仅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改良运动。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之所以被称之为资产阶级***就是因为它采取了武装斗争的方式和途径,有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的 两个标准是我们区分一次变革是不是***的唯一依据。
四、根据社会变革所完成的任务来分析其性质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唯物史观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类性质的区分:一看领导阶级,二要看完成的任务。只有具备了这二者才可以称之为无产阶级***。例如,俄国的二月***,其领导者虽是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但其完成的任务是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府,而这一任务则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因此其性质也就成了资产阶级民主***。而俄国的十月***其领导阶级既属于无产阶级,同时完成的任务是了资产阶级临时***府,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它的性质就是无产阶级***。同样的原因,中国***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因其***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而称之为新民主主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我们还应把社会变革和所处的历史时代结合起来。另外,还可以从改革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两个方面来进行正确分析,把握其***性的程度高或低。总之,要把握一次社会变革的性质,必须从多方面分析,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才能够全面、正确地把握每次社会变革性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版
[2]《近代中国社会和中西关系的实质问题》《近代史研究》1990版
[3]《历史教学》2012年
[4]《论近日民变之多》《东方杂志》
[5]《辛亥***》{二}上海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如何把握社会变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