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古诗整首10篇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1

关键词:秋之歌;古典诗词歌曲;艺术特点;演唱表现

一、关于《秋之歌(绝句三首)》

意蕴声远,声未动,心已远。我想这句话用于阐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来说再合适不过,往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最为经典的不在于整体画面感,而在于字里行间的细腻与字眼的把握。而因此衍生的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更是秉承了这一点。

西方的歌剧艺术表现,以及很多流浪诗人的声乐艺术形式,古典诗词的歌曲或者声乐套曲是中国古典声乐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它将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里所蕴含的久远韵味与民族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著名作曲家罗忠F就对我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表现进行了一个全新的诠释。1962年,罗忠F先生就唐代著名诗词大家杜牧的七言绝句进行了套曲的艺术形式展现,并由此出现了《秋之歌》类型的艺术套曲,这整部套曲里面包含了《山行》《南陵道中》《寄扬州韩绰判官》这三首杜牧的经典暖秋作品。这三首声乐艺术的创作不仅对于罗忠F先生是一种艺术与生活的升华,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套曲艺术历史上一次全新的艺术飞跃。

二、《秋之歌》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艺术特点

这三首艺术套曲,我们都知道是在唐代诗词大家杜牧的绝句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而且这三首相对于其他的诗词艺术来说虽然都在秋天却并不悲秋,而是以绚丽多彩的秋天美景为蓝***进行描绘。例如《山行》里面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出了杜牧特有的经典的暖秋之色,同时也潜藏了诗人对于晚唐第二春的乐观与喜悦心情。而《南陵道中》,其实更多的是秋思之情,其中有很多篇幅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的思念之情,例如“谁家红袖凭高楼”就很深刻地展现出诗人的羁旅落寞之情,诗中利用了红袖女子来进行思念之情的寄托,很深刻、很完整地对秋天的思念主题进行了展现。而另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则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其风格主调以风趣潇洒为主,并且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展现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三、以《秋之歌》为代表的古典诗词作品演唱特点

1.咬字咬音的细节特色

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的演唱其实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演唱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很多细节方面,例如咬字与音节部分来说,这些都需要有极为精确的把握,不像流行歌曲可以笼统而成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这其实与中国古典诗词音乐自身有关系,因为诗词语言极为讲究意境与韵味,而这些在短短的诗词语句里就需要很多的韵律来配合,更需要对咬字的清晰发音,并与音准相配合实现,每一项都要求十分精准。所以我发现,在演唱表演的时候,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一般都是利用偏美声唱法来进行表演的,用这种精准而美好的声音去展现那种美好的意境。而且偏美声唱法本身在语音的发声等方面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必须在保证元音发声正确性的同时,注重辅音的配合与咬合。

我们知道汉语里歌词都会依照传统的依字行腔来进行语音发声,一旦有哪些音节归韵不当或者出现语言表达的不清晰,就会使整首歌曲失去原本应有的语言色彩,也就失去了真正应该展现的艺术色彩。所以,在进行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艺术演唱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对于咬字方面的字头、字腹与字尾的表现。

例如,《秋之歌》里的《南陵道中》,在其第九小节部分,在整个章节诗句中出现的人声与旋律都是为了进行去声的表达,甚至所有声调都是这样的,可以更好地实现口语化演唱。而在这里“慢”字则属于四个呼声中的开口音部分,而且m的唱法用的是喷口,就是整体绷紧却又必须要清晰地进行字头咬字表现,然后慢慢放松下来,继而连贯十足地进行韵母an的字音,并且实现口腔与头腔之间的完整共鸣之后,才进行最终的收韵,并将整体的声音保持在an上面。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咬字发声的过程里和声旋律与协调性会呈现出一个不很稳定的态势,而这也将提升音准把握的难度,所以在这个部分慢字作为收音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时刻注意这个音节发音的音准把握问题。

而且,第九小节里的人声与旋律中有一个被称为SOL音其实与左手的伴奏织体是一致的,包括和弦里面的降SOL音节对位,这三者的一致也使我们在进行慢音节咬字演唱发音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非五声状态下的模糊调性和弦方面,注意它所关联的降SOL音要精准,不能受到影响。所以,这里要求的是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整个声乐套曲部分的音节特色而注重咬音咬字的清晰,特别是慢字韵母的发声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形象地展现出声乐演唱的艺术语言处理,也可以更加形象地突出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在民族特色与性质方面的重要表现。

2.融入戏曲的拖腔、润腔

既然是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艺术,那么在其演唱表现方面的特点就会含有中国传统元素在里面。这也是其民族性质的必然性所在。很显然,我们本次论文研究的对象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从很多演唱的实践角度来说,拖腔其实也是《秋之歌》这个艺术套曲重要的演唱表演特点所在。这种特色的唱法表现其实很早就在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里面得到了展现,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字多音”的行腔艺术展现,使得整个艺术作品展现出婉转、优美的情感主题。我们看到《寄扬州韩绰判官》里面的“噢”字,很多的旋律其实就是因为这个音节被印出来的,并且起到了延长与润色的重要作用。“O”音在音节属性上属于开口呼声的音节,所以要求口腔必须是张开的,使整个舌根与软腭部位足够地抬起,并且能够简单明了地找到头腔、口腔与鼻咽腔部分的有效共鸣位置与重要的作用点,从而能够实现气息的控制,并且使“噢”音可以成功围绕不同的节奏与旋律进行演唱、表现,并且一气呵成地进行音节的缓慢演绎,这样看上去整体效果就跟语言诗词的吟诵一样,流畅、自然,不带任何的拘泥。

拖腔的出现与应用,不仅会使整体的声乐作品在字声处理方面实现得更加完整与饱满,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整首乐曲的民族性质与浓烈的韵味,让人们听起来神采飞扬,向往不已。

意蕴声远,声未动,心已远;一旦声已动,而久远的声韵传达出来,让人们陶醉。从巍巍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里衍生而出,带着我们的心在旋律中远行,一点一滴都是深远的韵味在流传。

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对中国经典的古典诗词声乐艺术套曲《秋之歌》进行详细的创作与演唱分析之后,不仅可以更大空间地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丰富与表现,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民族音乐进行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对于演唱者的各方面素养有了很高的要求与影响。

参考文献: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2

平定县第三实验小学张晨欣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音乐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是不少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传神的画笔,婉转的歌声……都是学校靓丽的风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艺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不管是在对校园环境美化还是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艺术教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学校教导处教研决定,每学期的音乐教学将学习6首课本歌曲,以及语文学科中的六首古诗词。当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被谱曲唱出,隐藏在诗句下的灵魂散发着别样的光辉和魅力。如何能让古诗在音乐的旋律当中自然流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古诗新唱就是优选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古诗歌曲《枫桥夜泊》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课堂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可以牢记、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二)能力目标:用圆润、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情感目标:通过演唱走进诗人内心深处,感受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二、情境导入

(一)播放秋天美景***片

师:请同学们背诵积累的描绘秋天的古诗。

生:《秋夕》《望洞庭》《秋夜曲》。

(二)教师总结

师:秋天,那绚丽缤纷的大好秋色,真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个秋天的夜晚,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一首意境深远的小诗——《枫桥夜泊》,今天让我们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它。

(设计意***:情境导入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充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初步感知

(一)初次欣赏

歌曲速度、情绪。

(二)再次欣赏

感受歌曲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设计意***:在聆听中对内容进行充分掌握,并展开联想。)

四、新课讲授

(一)有节奏的朗读诗词,注意易错字“泊”、“愁”。

3/4

XXXXXX ︱X —— ︱

月落乌啼霜满 天,

XXXXXX ︱X —— ︱

江枫渔火对愁 眠,

XXXXXX ︱X —— ︱

姑苏城外寒山 寺,

XXXXXX ︱X —— ︱︱

夜半钟声到客 船。

(设计意***:在古诗新唱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朗诵古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利用节奏的感悟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中理解诗情、诗意。)

(二)学习歌曲旋律,重难点标记到黑板上。

3/4

6335#4 2 ︱3 ——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611275 ︱6 —— ︱

.

江枫渔火对愁眠,

3663#4 2 ︱3 —— ︱

姑苏城外寒山寺,

632375 ︱6 —— ︱︱

.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弹奏旋律,逐句范唱,速度徐缓。

生:反复跟琴演唱,通过旋律线、情绪、节奏对比演唱。

(设计意***:抓住旋律线,引导学生吟唱旋律的进行,感受品味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三)完整演唱歌曲,把握音准,节奏,情绪。

(设计意***:正确演唱歌曲的旋律、节奏,将诗词中的顿点与音乐中的节奏相结合,形成正确的节奏感。引导其在演唱歌曲时,感受诗中有乐,对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体悟。)

五、巩固提高

(一)分组演唱歌曲。

(二)任选一首符合该歌曲旋律意境的诗进行创编,换诗不换旋律。

(设计意***:在创编过程中对歌曲旋律充分掌握,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小结作业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而张继,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师生齐唱全诗。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3

什么是意象?一言以蔽之,意象就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首先,它跟客观物象构成了一对反义词,也就是说,凡是被诗人所思、所触、所观、所感的才是意象,否则就是客观物象。比如说一朵花,开得很美,但它没有被诗人所感知,它就只能是客观物象,而不能成为诗人笔下的意象。其次,意象必须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其实就是意象在诗歌中作用的一种体现。意象是主观的、唯心的,它也只能是诗人思想情感的产物。再次,体现为意象的事物,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人物(既可以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其他人物),也可以是其他物象(比如日月星辰、花鸟鱼虫、风云雷电等)。

我们阅读古代诗歌时,首先要做到读懂诗歌中的意象,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是我们解读诗歌的突破口。

解题金钥匙

对古代诗歌意象的鉴赏,初中阶段考查的重点主要有识辨意象,把握意象特征,感知象征意义和体会诗人情感等。

一、识辨意象

题型:1.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2.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解读:这是对诗歌意象把握的基本题型,其考查点主要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意象的含义,答题时应细心读诗,不放过一字一词,因为古代诗歌中基本都是单音节词,基本上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意思。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短短的5句诗,就写出了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充分体现出秋思的意境。

答题要点:先用文句对译的形式把握意象内涵,再梳理、归纳意象内容,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字词等。

二、把握意象特征

题型:1.这首诗中的意象体现了哪个季节的特征?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诗歌题目的特点?3.本诗中的人(景)物形象跟另一首诗相比有何异同?4.诗中描绘出怎样的一个诗人的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5.从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彰显主题,其景物描写往往体现在诗人的身世感怀上,或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其人物形象常常自抒其志,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例如,杜甫的《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从“白头”和“簪”中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境。

答题要点:如果诗歌中意象较多,就要对意象中的人、事、物、景进行归类,找出其中具有相同性的地方,总结诗歌意象的总体特征;对景物描写从远近、虚实、动静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归纳出意象特点;思考该意象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对诗歌意境的拓展作用等。

三、感知象征意义、体会诗人情感

题型:1.这首诗的某一意象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倾向?2.古诗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请就这首诗中的某个意象具体谈谈它象征了什么?3.同样是写秋天,有的诗人悲秋,有的诗人赞秋,如果是悲秋,请找出其中悲秋的意象,并说说悲的具体情感内容是什么;如果是赞秋,请找出其中赞秋的意象,并说出赞美了秋的什么精神?

解读:本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直观了解诗歌意象特征的基础上,进入到对意象内涵的领悟。我们首先要留心识记一些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梅、兰、竹、菊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柳、酒、月、雁等涉及离别相思之情,杜鹃、寒蝉、鹧鸪等代表离愁别绪与悲凉情感。然后根据诗歌意象所奠定的情感基调,体会诗人的具体情感等。此外,有些诗歌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因此,还要注意对诗歌中的理趣加以分析。

答题要点:整体感知,确定诗歌情感基调;抓住意象,构建***景,感知其象征意义;挖掘字词,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模拟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出了夏夜的哪些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是如何写“星”和“雨”的?体现出词人怎样的心情?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对“巴山夜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B.“巴山夜雨”是离情的代用词。

C.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或妻子)的深沉情谊,构成了诗歌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

D.诗中两处“巴山夜雨”都是实指。

3.试从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比较下面两首诗中“风雨”的异同。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4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5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读提示】

这两首诗虽同题为《秋词》,但作者写作上的侧重点并不一样。第一首诗中自古以来每逢到秋天,人们多会感到悲凉寂寥,然而作者却不那么认为,诗人偏要说秋日要比春朝更美好。下联的“碧霄”,指的是湛蓝的天空。末尾两句写的是:你看那秋日晴空中,一只矫健凌厉的白鹤正排云直上,把“我”满腔的诗情都带到了澄碧的九霄之上。细究起来,这只鹤的形象虽然是孤单的,但同时又是顽强的。正是由于它的奋飞,冲破了整个秋天的肃杀氛围,使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这只冲天飞鹤不正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吗?再来看第二首,数笔勾勒,一幅简洁的秋景***赫然跃入眼帘:因为秋高气爽,所以山明水净,夜里又下了霜,几树红叶衬托出枯叶的苍黄。“明”、“净”是秋天的本色,但却不是凄冷的,尚有红、黄掺杂其中。色彩的点染恰到好处,如美人化妆,关键的几笔最见功力。下联中的“嗾”,原意是“使唤狗”,这里有“使”之意。后两句意为:你若不信,请试上高楼一望,真是清气透彻入骨,哪里像那浓艳的春光美色使人轻浮若狂!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借贬春色的轻浮衬出秋日的肃清,在一正一反中,诗歌的主旨——秋色怡情——被表现出来。

仔细阅读这两首诗,我们可以发现两首《秋词》主题相同,写法却各异,同时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重写“气”,借“鹤”写出,由秋气写到做人要有志气,这样面对寂寥的秋日才不会感到孤单,才会有奋斗精神,像那只鹤一样排云而上到九霄,表现出志在高远、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其二重写“色”,描写秋日有代表性的景物特色,明净凄清又不乏色彩,寂寞中又有热闹的成分,望着这清澈入骨的秋色,整个心都在这片秋色中沉淀了,升华了,剩下的只是满腹的肃然,满腹的深沉,这又怎么是那繁闹的春色可以相比的呢?

但不同中又有相同点,这两首诗诗人都是借助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既包含深刻的哲理意蕴,又不乏艺术魅力,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读来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引你思考】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虽然同题为《秋词》,但这两首诗也都描写了春天,诗人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描写“春”的作用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6

关键词: 古诗学习 国学 “突出”策略

“国学”是中华之学,是囊括中华传统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国学经典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古诗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平仄韵律相通,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再加上独特的意境,很受大家的喜欢,更有孩子没上幼儿园已会读上一两首古诗。笔者针对如何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古诗,提出以下幼儿学习古诗的策略。

一、选题选材突出一个“巧”字

维果茨基特别指出,幼儿园教学大纲一定要包括两个很难结合又必须结合的属性:1.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文化要求,以逐步引导儿童社会化;2.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认知方式,能为他们所接受。首先要逐步引导儿童社会化,其次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

1.看内容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1就提出:“在阅读***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古诗《一去二三里》易于理解,汉字一到九全都在古诗中展现出来,从内容方面来看,的确是易于孩子学习和值得老师选择的题材。

2.看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亲身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才是获得的真知。如古诗《风》,风我们都知道、都了解,孩子对于风的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多,因此选择这一类古诗,孩子因为有很多经验,所以在课堂中肯定是比较活跃的,有话可说,有经验可谈,这一类题材值得选择。

3.看方式

古诗具有能意会、可言传的特点,在想象方面也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孩子们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瀑布,但可以通过诗句加以理解,教师通过移情的学习方式,在出境入境中使孩子们感受到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这一类古诗题材也是首选。

二、活动导入突出一个“趣”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诗导入有很多方式。

1.根据诗的内容

每首古诗诉说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显景致,有的显意境,有的显情怀。显景致的就要从景出发,显意境的就要从感受出发,让古诗的导入围绕主轴转。

2.不同的呈现方式

每个不同导入活动的呈现方式都有它的特定意义,不是空穴来风。如在《风》中,笔者就采用出示扇子,然后给坐成弧形的小朋友扇风的方式,从而了解风的特性。在古诗《忘庐山瀑布》中,让孩子观看一段关于瀑布的视频,让孩子通过多媒体视听直观地了解瀑布。

三、教学过程突出一个“意”字

古诗诗句简单,但是每句诗句都包涵很多内容,理解古诗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

1.全面理解内容

(1)多通道参与

全面理解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诗句的内容,多通道的参与更为显性。如学习理解诗句内容时,孩子们可以用动作帮助理解,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教师教给孩子一千尺的概念后,感慨三千尺真是非常高,然后让孩子们用动作表演三千尺。这样孩子在读的时候会将三千尺读得重一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提倡“生态自然”学习体系的今天,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古诗内容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等方式,让孩子自主探寻古诗诗句内容。

2.上下连接贯穿。

学习诗句和理解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学习理解诗句的时候就诗句如何读进行练习。如古诗《风》中的“解落三秋叶”,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到了风?”幼儿答:“树叶飘落下来看到了风。”教师说:“哦,原来你看到风把树叶吹落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点击***片,连接视频“风吹落秋叶”)教师说:“李峤看到了和你们一样的景色,就感慨道:‘解落三秋叶’。我们一起说‘解落三秋叶’。风吹落了叶子,叶子是怎样飘落下来的?我来当风,你们变成叶子,我们一起解落三秋叶。”(幼儿做动作并学说诗句。)

3.要有整体性

古诗学习涉及方方面面,但不能失去整体性。如教师提到诗人李峤时出示了一张李峤的***片,然后说:“在古代有一位诗人叫李峤,他看到风觉得很神奇,瞧!(切换到四幅画面)这就是他看到的风,他在哪里看到风的?”在接下来的学说诗句当中,教师同样以李峤的姿态、透过李峤的眼睛说:“李峤看到这样的景象是这样说的‘解落三秋叶’。”这样诗歌就更有整体性了。

四、诵读方法突出一个“新”字

不仅理解诗歌内容很重要,朗诵也很重要,朗诵的过程就是记忆理解的过程。传统朗诵方法让活动乏味,那怎样才能让朗诵更新颖有趣呢?这里主要突出一个“新”字。

1.对于平仄的理解

平仄是古诗韵味的精华,调长调短、平仄突出的古诗在读的时候给人以美感,是听觉上的享受。那么韵律节奏的学习就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古诗《风》中,当孩子们能基本流畅地读出古诗时,让孩子观察古诗的诗句,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的字节后面留了一些空白,为的就是孩子能根据空白和字节颜色加以了解,在读的时候哪里需要音长一点,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音。这样的诵读方式比传统单一的诵读方式更有韵味,更能感受和体会诗歌意境。

2.古诗新唱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7

一、跨越言语形式,读懂字面意思

1解码诗歌语言,化凝练为丰富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的共同追求。诗人们的毕生追求,造就的最纯粹唯美精辟的诗语,如何让其内涵一步步显露,对读懂诗歌很重要。读诗时一定要结合这些词语的语境意义,注意其中使用的各种手法,对诗人的细腻丰富的情感做深切的体味。如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要明白,这儿的“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闹”,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灿若云霞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补足省略跳跃,连片段而成篇

古典诗词多省略跳跃,理解古典诗词省略跳跃主要依据上下文意、联想想象,合理推断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有许多省略跳跃。面对这几句诗,依据题目《秋思》、结尾句“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就不难推断出这几句诗所描绘的应该是诗人漂泊所见到的景物。据此,发挥联想想象的能力,就能补出省略跳跃的部分:枯藤缠绕在老树上、上面栖息着乌鸦,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岸边有几户人家,在苍凉的古驿道上孤独的旅人骑着瘦马缓缓地走着,迎面吹来阵阵秋风。这样我们运用补足省略跳跃的方法连片段而成篇,很容易就把这首精炼的诗读成了意蕴丰富的散文,从而能比较容易地读懂其字面意思。

3理顺颠倒词序,改艰深作平易

古典诗词为了音韵、对仗需要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很普遍。有很多诗句只要把词序理顺了,句意便迎刃而解。理顺颠倒的词序,主要根据诗句的基本词语,从连贯的句意中分析。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应为“看孙郎,亲射虎”。这只能根据基本词语、从连贯的句意中分析:既然是“亲射虎”,如何又是“看孙郎”呢?只有理解成“看我像孙郎(即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才能与上句通顺衔接。

二、跨越含蓄障碍,把握古人情思

古典诗词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言简意丰,并且大多有写景内容。因而,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表达多是隐性、含蓄的,少外向、直白的,这是我们体悟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古典诗词原生态的各要素来把握。

1注意古典诗词的冷暖色调

诗言志。既然言志,总有让人把握的路径。很多古典诗词可以通过把握冷暖色调来体悟其情感。一般来说,冷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暖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欢快的。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我们通过其中的“渚清”“沙白”“落木萧萧”等词语能很明显感受到贯穿全诗的“冷”色调,进而就能感悟到这首诗是表达悲伤之情的。结合诗歌中“作客、多病、独、霜鬓、潦倒”,就能很自然地感悟到作者抒发的是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

2关注古典诗词的叙述要素

虽然古典诗词为了音韵的需要而颠倒词序,又因讲求凝练常有省略跳跃,但只要留意,往往能找出古典诗词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述要素。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体悟出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

例如: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读完这首诗,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时令――秋天的晚上、地点――京城里的客居之所、人物――诗人和家乡故人、事件――聚会宴饮。了解了这些内容,很容易体悟到本诗的主旨――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朋友之情。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8

天净沙⑴·秋思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方。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策,因而一直未能的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的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并且准确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的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的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的普遍的社会意义。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9

[关键词]《山居秋暝》英文译本空白美意美

Autumn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英译:许渊冲

After fresh rain in mountains bare

Autumn permeates evening air.

Among pine-trees bright moonbeams peer;

O’ver crystal stones flows water clear.

Bamboos whisper of washer-maids;

Lotus stirs when fishing boat wades.

Though fragrant spring may pass away,

Still here’s the place for you to stay.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他最著名的田园诗为《山居秋暝》,其中的诗句描绘了优美的景色,堪称诗画双绝的典范之作。许多名家对于这首名篇进行了英译,本文主要品评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一、标题

许先生对标题处理的独特之处是没有将“居”字专门译出。诗人是隐居在山中,可将该字译出,会让人联想到全诗应描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包括其平时生活琐细和所见所闻,而本诗偏重的则是山中景色。此外,这也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空白美。“居”字的虚化处理和其他三字的直译,空白与实境,一虚一实,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在有限的篇幅内海纳百川,大大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许先生如此处理,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二、首联

首联写初秋山雨后青葱凉爽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疏淡的笔墨点染时间、地点、节令。既巧妙地导出“山居秋暝”的主题,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前半句点出“山居”。“空山”,指幽深静谧得有些朦朦胧胧的山。唐人爱用“空”字作山林的定语,而王维尤甚,这大概出于诗人“晚年唯好静”的性格。“空”字无疑最能烘托那种幽静空寂。许先生译为“bare”,意思是“without the usual covering or protection”,给人的印象是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树木。这显然与颔联中的“松间”产生了矛盾。但我们不难猜测译者这样处理的理由:那就是要与其译文的后三句形成押韵。后半句点出“秋暝”。“晚来秋”,是说新雨过后,晚风吹拂,秋意更凉。“秋”字,既点明题意,又表现出晚来秋寒袭人的感觉。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Autumn permeates evening air.”。秋意在山林中弥散开来,晚风似乎因为阵阵秋意而变得更加清新怡人。“permeate”此词极富诗意:在不知不觉中,秋意降临,虽然有些清冷,但却始终不失温柔。

三、颔联

颔联承上进一步描写山中阵雨刚过、明月初升的景色。前半句从目中所见着笔,是仰看。雨后晚晴,青天无片云,明月的清辉洒遍松林,给洗涤过的山林打上了片片亮色。许先生将此句译成“Among pine-trees bright moonbeams peer.”,即明亮的月光在松树林中张望,表达了原诗的意思。其中“moonbeams”和“peer”两词用得贴切。“moonbeam”意为“a beam of light from the moon”,即“一道月光”。皎洁的月光穿过松枝,一部分被挡住,而诗人看到的就只是一束束的月光;月光穿过密密层层的枝叶,仿佛是要克服极大困难才能看到山里真正发生了什么。月光也不忍打扰这样的寂静,生怕弄出了什么声响,只好小心翼翼。如果将这个惟妙惟肖的 “peer”换成“fall”,的确有“to move downwards from a higher position to a lower position”,表达了月光从天空中的月亮照射到地面上的松树林中,可是“fall”给人以“坠落”、“坠跌”之感,与原诗静谧悠远的意境不同。下句从耳中所闻表现,是俯闻。许先生虽然没有直接译出“泉”字,但是他通过“crystal stones”和“water clear”来向我们表达。原诗中并没有提到石头是像水晶一般透明,但是用了这个“crystal”,能够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更加明净清澈的画面,同时,也衬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如果月光不够明亮,那么被流水冲击的石头怎么看上去是透明的呢?词句短小精炼,和淙淙流泉的细小但不失生机和美感却也相得益彰。

四、颈联

颈联写山居的幽趣,承上从写景转入人物。上句写岸上,未睹其人,先闻其声,是有声动景;“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点染洗衣妇女的喜悦心情。许先生将“喧”字译成了“whisper”,虽然承接了前文静谧悠远的气氛,可是并不能表达洗衣女子们说说笑笑的喜悦之情。况且洗衣女子也定非深阁中的秀气小姐,男子不在,便大可毫无顾忌地相互讲笑,交流一天的经历,甚至打打闹闹也未尝不可。下句写水中,但见莲动,不闻水响,是无声动景。“下渔舟”,指渔舟下水。湖面波起浪涌,荷叶摇荡,原来是一只只小小的渔舟从莲塘中轻轻驶过。许先生把“下”字译作“wade”。“wade”的意思是“to walk through water that is not deep”。显然渔舟并不是“蹚”过水去,而是有人在水上划渔舟。他之所以这样处理,也一定是与上句的“maids”形成押韵。曾经看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文。他们将其译为“cast off”,意思是“to untie the rope that fastens your boat to the shore so that you can sail away”。原本安静的河塘,因为突然有小船下水,打破了原本的寂静,沉睡的莲花仿佛被惊动。小船划过,周围莲花便开始摇曳。诗水陆兼顾,以动显静,构织成了一种静而不孤寂阴森、动而不喧嚣聒噪的深幽宁静而又清新活泼的生活场景。笔者认为这样的译法也不失巧妙之处。

五、尾联

尾联诗人自道其乐,以美景留人作结。前半句中的“随意”是唐人口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尽管”。许渊冲先生对于古代诗词用语研究十分透彻,非常清楚地将其译成“尽管”,即“though”;但如果没有经过深刻理解和求证,就容易把“随意”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以致错译。显然,仅仅按照字面翻译,而未对诗歌进行深究,是万万不可取的。后半句中的“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泛指山居的人,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刘安《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原是淮南王刘安写的招隐士之词,诗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暗寓自己决意归隐秋山的希望。对于“王孙”一词的翻译,许先生将其译成“you”,表达了泛指的含义。仿佛整首诗是在对“你”这个聆听着讲述一幅美妙的画卷,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这样一派寂静幽谧的好山好水,有识之士自然懂得欣赏。而懂得欣赏的人,必定和诗人一样看破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拥有一个切近自然的平和之心,这样的人,就是诗人心灵上的伙伴。“Still here’s the place for you to stay”尽管春光已逝,但别有一番情趣的秋天也可以吸引有识之士,较好地表达了诗人尽管放弃了官场的“芳菲”,但从隐居的“秋意”中寻找到了乐趣。

六、总结

纵观全诗,月、松、泉、石、竹、莲、浣女,渔夫等意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写空山雨后的秋晚景象,清雅喜人,构成一幅中国古典山水写意画。从总体上说,许先生的译本除了个别为了韵律而未能完全表达原诗意义之外,其他均忠于原作,用英文为我们完整、真实地再现了王维的这首山水诗。它文字简洁,用词准确而富有美感,精心处理的押韵使译文琅琅上口,是古诗翻译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许渊冲,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中秋的古诗整首篇10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文学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的。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的。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的。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的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的。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的。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中秋的古诗整首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秋的古诗整首10篇

学习

初二记叙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记叙文10篇,内容包括初二记叙文绝佳范文,初二下册记叙文阅读十篇。车,稳稳地停在了村口,悲伤的脚在地上抖了一抖,不知是激动还是怎的。望向那辽阔的菜地;嗅着那清新的空气;踩着那湿软的土地。颇有一种远离了人间油腻的味道,暗

学习

经典文章欣赏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文章欣赏10篇,内容包括经典文章鉴赏,十篇经典文章推荐。一、继承传统推动学科撰写“音乐欣赏”类书籍的传统不仅在国外盛行,在中国也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文人在品乐中留下了精彩文献,老庄的“大音希声”、孔子的“闻韶乐三

学习

小学生作文教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作文教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作文教案,小学生作文审题教案。二、活动内容(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1、编印校本教材。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同时利用宣传画、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2、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

学习

中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暑假学习计划,内容包括6升7年级暑假学习计划怎么写,中学生的暑假学习计划表。2.八点半—九点早餐时间3.九点—九点半看书(因为早上读书看书对记忆力有好处哦!)4.九点半—十点写暑假作业5.十点—十一点看课外书,辅导书,练琴

学习

父亲节的文案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的文案10篇,内容包括天堂父亲节的文案,父亲节卖酒的文案。4.一声碰杯,叩响两代心扉。5.我就是你的底片,向着光就有投影的存在。6.遮得住太阳,但遮不住父亲如春日暖阳的爱。7.避风港除了房子,还有爸爸。8.只想在今天拼一下

学习

最感动的一句话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最感动的一句话10篇,内容包括最能感动人的一句话,感动的事十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我,我立即赶来,尽我全力为你做事。女友提出分手,男人依旧一脸痴痴,说仍愿意继续为她赴汤蹈火。亲爱的你今天吃饭了吗?不要饿坏了自己,

学习

再别康桥读后感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再别康桥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再别康桥天国的消息读后感,再别康桥读后感1000字。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当时

学习

口才主管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口才主管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口才协会会长述职报告范文,演讲与口才协会述职报告。(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

学习

小伙伴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伙伴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小伙伴教学案例及反思,小伙伴教案及反思。伙伴教研组由我校8位、莘城学校3位、实验西校5位共16位体育教师组成,3所学校都是在10年以内建立的普通公办学校,基本上都以年轻教师为主,无一位具备中

学习

描写安静的句子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安静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安静的好句十个字,描写安静的句子有哪些。3、我将淡淡的玫瑰色梦境交给心会的知音,你是否和我一样感觉到澹静清纯的琴韵,我用满怀柔情的心将那一缕缕梦之光、梦之色,渲染着咫尺天涯的美丽、当

学习

祝福领导最实在的话新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领导最实在的话新年10篇,内容包括祝领导的新年话语简短的,发给领导的新年祝福高级文案。大家好?今天在这个浪漫温馨、吉庆祥和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为---、---两位新人举行隆重的婚礼,请允许我代表新娘的工作单位伊-----

学习

云台山导游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云台山导游词10篇,内容包括云台山导游词1000字,云台山导游词汇。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全

学习

好看好听的名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好看好听的名字10篇,内容包括100个好听的名字大全集,收集100个好听的名字。cherry是一个英文单词,意思是樱桃,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所以作为名字是比较好记的,而且发音比较好听,看起来很简单美观。因为有樱桃的意思,所以可

学习

根据意思写成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根据意思写成语10篇,内容包括根据意思写成语非常有趣的练习,根据意思写成语的诀窍。读后续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已经给出的前文,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和提示将文章补充完整。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输入信息,在

学习

中秋节的问候短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问候短信10篇,内容包括最朴实的中秋节问候短信,中秋节的问候短信。中秋临近百花放,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贵人扶,二香送你摇钱树,三香送你万事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福满筐,六香送你合家欢!感谢CCTV、MTV,感谢爹地妈

学习

最好的中秋节祝福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最好的中秋节祝福10篇,内容包括祝福中秋节的诗歌大全,中秋节祝福早上好。仰望星空一轮明月圆环顾身边却不见朋友们在眼前倍感思念短信送去甜蜜的月饼祝朋友你们中秋节快乐幸福永远!家乡的月亮总比外面的圆家乡的月饼总比外

学习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0篇,内容包括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0首,春夏秋冬古诗简单总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赏着月亮独特的艺术美景,在星空下,鸣蝉的歌声悠扬而动听,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习

中秋节祝词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词10篇,内容包括精选中秋节祝词集锦49句,中秋节祝词摘录90条。3、根据中秋特别法,判你快乐无期徒刑,剥夺郁闷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疾病烦恼,本判决为终审判决,立即执行。4、亲爱的:不要悲伤,我们虽远隔千山万水。只要我们

学习

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中秋节的作文三年级版,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二、心得法针对有争议性的文章,适合用此法。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古代诗歌,由于时代背景离现在很遥远,作者个人遭遇学生也不明白,加上作品的多义

学习

古诗池上的意思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池上的意思10篇,内容包括古诗池上的意思讲解,古诗池上的题目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诗

学习

中秋节祝福短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短语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祝福语短语大全,中秋节祝福短语有哪些。3、窗前明月光,祝福要成双!安康福运送,收到就珍藏!顺心如意送,珍藏就吉祥!中秋节快到了,愿你的生活甜甜美美,事业圆圆满满,提前祝你节日快乐!4、中秋快乐!如果

学习

中秋节的祝福语有什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祝福语有什么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祝福语简单的有哪些,中秋节祝福语都有哪些。4、江山易改,季节易更,祝福却永不易变。中秋佳节,我的祝福一如既往排山倒海般的来了,祝你幸福、快乐、健康、如意、美满、团圆!中秋快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