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10篇

王维送别篇1

关键词:王维;送别诗;思想感情

【中***分类号】G633

送别诗在王维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王维现存诗四百二十余首,送别诗有七十余首之多,并且也很出色,有着不容忽视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送别时的离情别恨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适性。不同的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在唐代,诗便是人们表达离情的不二选择。虽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交通、通讯条件仍比较落后,一次分别,很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跋涉以及种种风险,所以我们的古人常把生离和死别联系起来。

从送别的对象看,王维送别诗的主要内容是: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以及送友归山隐居等。不同内容的送别诗,王维所表现的具体感情是不同的。

一、凄凉伤感与离情相融

与至爱亲朋的离别对人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折磨,特别是在交通、通讯不便利的条件下,由离别所带来的空间阻隔,常使人们在面对离别时不禁黯然神伤,“人世死前唯有别”,典型地代表了古人对离别的普遍强烈感受。凡是送别诗多少都有一种凄凉之情、伤感之意。如王维的《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和《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前一首诗歌以高台送友时的即目所见,经“飞鸟还”与“行人去”相对举,别情自见。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离情能不露情态,最高。”[1]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飞鸟还,则行人可息矣,而犹去不息,日暮途远,在行人恨不得即到,而送者则愿其早歇,念之深,爱之至也。”[2]徐增说得透彻。后一首写天寒日暮之际,诗人于湍流侧畔送友,伫立沉思,久久不愿离去,含蓄地表现不舍的别情。正如刘永济先生所说:“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的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3]这的确道出了王维送别诗真诚感人的奥秘,寄情于景,景中含情。

二、豪放乐观与真情交织

王维的送人赴边之作把哀怨之情完全撇开,变凄凉伤感为豪放乐观。诗人受时代精神的感染,往往用大丈夫以功名事业、百姓朝廷为重的思想,代替离别时的儿女情长。凄凉伤感一变而为通达乐观、慷慨激昂。如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青得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诗歌借送战将出征的场面,叙写出唐帝国三***于边患惊警之时,浩荡开出井陉,奔赴沙场的雄壮声势和煊赫***威,将士们在不怕艰苦、不怕死、忘身报国、蔑视平庸、建功立业之中,充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这其实也是王维心愿的一种写照。

三、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这是一首送人赴任之作。在此诗人不写送别时的情景,而是遥想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以及民风的质朴。诗人勉励李使君应当像汉代蜀郡太守文翁那样,翻新教化,做出自己的成绩,而不要依仗先贤的***绩而泰然无为。诗歌情绪开朗,格调高远,在惜别中鼓励劝勉朋友,情真而意切。在这一方面,王维送人贬谪的诗大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歌,很少悲情苦意,伤感凄婉,而以温暖的友情、理解来抚慰友人的愁怀。

四、失意愤懑与伤情并存

唐人的送别诗,有不少是诗人困厄失意之际的伤情之作。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离别时的离情别恨,同时也记录了时代风云变幻的印记,特别是那些作于迁谪、下第或归隐时的送别诗,往往借送别来倾吐心中垒块,或借别情来明心见志。王维的《送别》看似明白如话、平淡无奇,实则是语浅情深的佳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前四句明白如话,妙就妙在后两句,难也难在后两句。该怎么理解?且看王尧衢先生在《唐诗合解》中的说法:“送友归山而先为问答之词,其用意在结句。盖白云无尽,山中之乐亦自无尽,以视世之富贵功名,希宠怙势,何者不有尽期!知得此意,则归卧南山,可以萧然于世味矣。莫复问,言不须问也,是承上问答之词。钟伯敬云:感慨寄托,尽此十字中,蕴藉不觉,深味之自见。此与太白七绝《山中问答》意调仿佛。”王先生的评价中肯至极。王维的《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一诗,为失意而归的丘为感到惆怅怨愤,同时也为自己无力荐贤而感到惭愧。在诚恳宽慰的言语中,隐含着对举子明珠暗投、仕途崎岖的激愤与不平。

纵观王维的送别诗,虽然内容各异,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但形诸于笔端,处处可见其时其景下诗人送别时的心绪和情景。王维的送别诗把人情美、社会美与自然美有机地融合,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纯洁真诚的心灵;积极用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看到了诗人对现实的隐约批判以及渴望归隐的心情。从王维的送别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真诚、善良、积极向上的诗人,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610页

王维送别篇2

王维

渭城朝雨轻?懦荆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陈雨琪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小燕子在空中唧唧喳喳的叫着,刚刚抽出新芽的柳枝垂入湖水里轻轻飘荡,这么美丽的景色,并没有使王维与元二高兴起来。

在渭城的一间酒店里,王维与元二这二位要好的朋友将要依依惜别。

王维说:“你我二人即将分别,这是我又想起了以前的事情。以前我们一起生火做饭,一起砍柴,一起写诗作画,以后可能再也不能了!”

元二说:“老朋友,不要太伤心难过了,以后有机会就又相见了!”

王维送别篇3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王维送别篇4

一、王维边塞诗的内容分类

(一)战争类

战争类的边塞诗在王维所创作的诗词中占据主体地位,有描写危险战争场面的,体现边关战士勇敢杀敌、不惧生死,想要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比如从***行燕支行等,这些边塞诗具有相同的特征,即不会直接描写具体的战争,而是利用侧面刻画、紧张气氛的烘托等方式来叙述战争场面.比如陇西行当中,通过对士兵飞速报告***事情况的动态化描写,来体现战争的紧张.此外,战争类的边塞诗也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诗中含有诗人强烈的个人理想主义,大部分战争最终都获得了胜利,并且所有战士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特别是在燕支行这首诗中,王维更是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完全的战士形象,虽然体现的豪情壮志、慷慨淋漓,但整体显得过于夸张,少了一丝温情感.王维在亲自抵达边塞后,对塞外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因而开始揭穿并批判***队当中赏罚不明以及有功不及时奖励的弊病,体现对战士不公待遇的同情和不满,也更加关心边塞战士的情感世界,比如从***辞行陇头吟等.其中在陇头吟中这样写道:“关西地区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再如老将行中,形象生动的总结了老将英勇壮烈的一生,青年参***勇敢善战、中年战绩赫赫却从没有得到任何赏赐、晚年为了国家重新披上战衣.整首诗流露着浓浓的悲凉之意,表达了王维对老将的深深同情.

(二)送别类

送别类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王维送别亲人和朋友远赴边疆时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亲人和朋友去边疆的深切祝福以及对他们在边疆报效祖国的美好期望.比如在送陆员外送元二使安西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等.这些送别类的边塞诗存在的共同之处,都是对边疆地区的景色的描写,借此来体现路途的辛苦,并且诗的结尾都是对朋友或亲人的祝福和鼓励,表达作者希望他们能够建功立业.由此能够看出,王维创作的送别类边塞诗过于相似,并且诗的形式也如出一辙,都是描写景色及抒发情感、遥祝和寄托的创作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这类边塞诗的情感真挚程度,因而其成就也不是太高.但这些诗词中却也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送别类的边塞诗对于边疆景色的描写的确体现了边塞地区雄伟壮丽的风光,为读者绘制了一幅与众不同的边塞风景***.

二、王维边塞诗的审美艺术表现

(一)通过边塞景色表达审美意趣

使至塞上是王维刚到两周河西时所创作的边塞诗,诗中这样写道:“乘坐单车想去慰问边关,途径的属国已过居延.向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达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达燕然.”该首诗中的前两句表述的是此次出行的阵仗,即交通工具是单车,出行目的地是边关,途中经过居延,并且根据大雁北归能够判断出当时是夏季.看似平淡的表述,实际上诗人想要表达的是独自上路的无助和落寞.后两句是王维最擅长的创作手法,即以诗作画.茫茫沙漠一眼望不到边际,晴空万里却看不到一丝云彩,只有天上的一缕狼烟,在诉说着战争故事.转眼间到了傍晚,长河中倒映着红日.这其中,王维使用了对比方法来构***,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比.其一是形状上的对比,广阔的沙漠与一缕狼烟.狼烟是孤单的,而沙漠则是宽广无边的,一小一大的形状比较,让一缕孤烟更加醒目,沙漠更加广袤.其二是颜色的对比,沙漠的金黄色、天空的浅蓝色以及落日的火红色.蓝天下,一轮火红的落日垂在河上,在河面留下血红的倒影,为沙丘穿上了金色的外套.不同色彩之间彼此映衬,画面颜色凝重,反面衬托出边塞夜晚的凄凉,进一步表达出王维受朝廷排挤而难以诉说的情感.

(二)通过边塞故事抒发审美情感

相对于王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来说,他的边塞诗通常会利用动态化的描写来突出阳刚之气,因为描写战胜需要进行动态化的烘托,否则将无法表现出刀剑齐动、铁骑驰逐的壮烈场面.若是将使至塞上视为一幅恬静的画卷,那么王维创作的陇西行则是一幅让人震撼的动态画面.诗中写道:“告急的***使跃马扬鞭,一走就是十里,一扬鞭就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使,他传来加急的***书,报告匈奴大***已将我大唐西域重镇酒泉全部包围.在收到***书后,抬头向西望去,只见漫天飞雪,望断关山也看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中的烽火早已中断.”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题材选择的角度极其独到,并没有像其他边塞诗人那样直接描写战争,而是通过报送***书这一片段来间接的描写.王维立足点既不是***书被送出之前边关遭受围堵,也不是***书送到后派遣援***,而是精细到快马告急这一微小的片段.他利用工整对仗的词句,通过夸张地语言描写出了***书送到途中的焦急、忐忑的氛围,根据漫天大雪中断了烽火信号,来突出快马传书的迫在眉睫.而对于战争的详细情况,则让广大读者自己展开想象.王维利用“烽火”“快马”“漫天飞雪”等意象,将读者带进了战争局势紧张、忧愁压抑、大雪纷飞的情景中,通过实景来体现虚景,让有形与无形有机结合,让具象和抽象深度融合.这种巧妙的构思,独特而细致,真正让他的边塞诗成为了一幅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三)通过边塞音乐体现审美理想

王维在音乐方面具有深厚的天赋,创作过程中不仅有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能准确地控制有限的音响,善于利用声音来描绘画面,体现生动的战争场面.比如从***行这首诗,就是一首集聚各种声音的边塞诗,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各种声音在耳边回响.其中这样写道:“阵阵的号角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的准备出发.敌***已经吹响了胡笳,战马嗅到战争的气息也兴奋地叫起来,双方都在争抢黄河.太阳落到沙漠的边地,战士们的厮杀声弥漫在整个沙漠中.战士们消灭了敌***,擒获了首领,将绳子套在他们的脖子上带回来献给天子.”该首诗中出现的吹角集合、战马嘶吼、胡笳悲鸣、马蹄踏水、硝烟拼杀等多种声音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不仅展现了战争的艰辛,也歌颂了战士们勇敢拼搏、浴血奋战,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听觉的多种感受来描写战斗的场景,每个场景之间的衔接变成叙事过程.这样的创作视角,与众不同、充满创意,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无限的意境.王维年轻期间曾担任太乐丞,当他达到河西时,对边塞风土民情,特别是音乐方面,有着独到的角度和想法.大部分的边塞诗一般将“羌笛”赋予“强烈的思乡”含义,但王维却另辟蹊径,在其创作的凉州赛神这首诗中,他真实地描写了羌笛在边塞风俗民情中的作用.诗中这样写道:“凉州城外街道上行人不多,百里以外的烽火台依旧能够看到虏骑所到之处飞扬的尘土.塞神的边塞***士敲鼓吹乐,与城东骑射一绝的大神共同比赛.”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中迎神赛会的场景,通过对乐器声音的直接描写,让其成为读者眼中的客观对象,不仅体现了边塞生活,同时又描写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人赞叹整首诗的韵律之美.

王维送别篇5

山东淄博蓼坞一带,群山林立,道路崎岖。在旧社会这里是从来不通邮的地方,劳动人民送封信要跑到几十里以外的县城去。但是,***后,这里却踏满了人民邮递员的脚印,劳动人民寄信、汇款、读书看报都很方便。担负着这一带一百零六个生产队的邮递工作的,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他叫王维增。

无论是炎热的盛夏,还是风雪交加的隆冬,小王从不放下他背上的绿色背兜。有一次,小王出发的时候,天气晴朗,没有带雨衣,谁知在中途,忽然刮起了大风,霎时乌云满天,下起了豆大的雨点。小王毫不犹豫地脱下了上衣,把包内的报刊信件裹了又裹,然后又摘下苇笠盖在上面。快到苗峪口时,雨越下越大了,可是还有四个生产队的信没有送完。怎么办呢?明天再送吧!不,为人民服务就得处处为群众着想,条件越坏、越差,越要把工作做好。他想,下雨天社员不能上坡劳动,正是他们看报学习的好机会。于是,他更加快了脚步,直到把报刊信件全部送完。

小王对他负责投递的大小十六个村庄里有多少人口,有多少户烈***属、五保户,都一清二楚。来了包裹、汇单,是谁家的,他家有没有劳动力,能不能到邮局里来取,他也十分清楚。凡是五保户、烈***属的东西,他总是想办法送到他们手里。为了方便群众,有利于生产,他经常把包裹、汇单送到群众家里。碰到不识字的大爷、大娘,他就主动给他们念信、写信,代他们汇款。

前年秋天,从山西省襄垣县来了一封信,写的是“寨里乡土谷堆村张大圣收”。但是问遍了土谷堆村都说没有这个人。他又到别的村问了一遍,还是打听不出来。他并不认为这封信就无法投递了。后来他听说有个社员的***名叫大圣,现在年纪不小了,都说不可能有人给他来信。但小王根据这条线索找到了这个社员,果然这封信是他失散了三十多年的母亲寄来的。大圣收到这封信,真是说不出的感激。其实,投递这样的信件,对小王来说并不是罕有的事。

小王在这一段做投递工作,天天得翻越十八座大小山岭,涉过十一道大小溪流。他从来不叫苦,不托人捎转,不积压。自从前年四月间他到这里担任投递工作以来,行程二万九千多里,投递报刊邮件达七万三千余件,从未发生过差错。

小王还积极开展报刊的发行工作。除了及时准确地把报刊送到订户手里外,还经求订户的意见。为了充分发挥报刊的作用,他利用黑板报作宣传,帮助生产队组织读报组,动员回乡知识青年、民校教师当读报员、故事员,利用劳动的间隙时间和阴天下雨的日子组织社员学习。当他去送报送信时,都要了解学习情况,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材料。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地区报刊的发行数量有很大增加,每个生产队都订有一份《农业知识》,《中国青年》过去只有四份,现在增加到二十七份。

王维送别篇6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王维送别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王维前后期心态的不同论析心态对其诗歌风格的影响。诗人前期乐观向上、积极仕进极富盛唐之气,其诗歌豪迈、壮逸;后期他参禅入佛,诗风也更加静逸、恬淡、平和。

王维(公元701一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州人。父亲早逝,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王维聪颖多才,21岁中进士,为大乐丞,因属下伶人擅舞黄狮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后得张九龄赏识,擢为右拾遗,后升至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又受张罢相牵连被派往边地慰***,并留滞节度使幕为判官;安史之乱中陷贼并被迫做伪官,两京收复时因此获罪下狱,因其曾写反乱思主之诗《凝碧池》及平叛功高的其弟王缙请消己官以赎兄罪之力保,被赦罪降官,责授太子中允,后累迁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一生中最大的那次变故,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4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本文重点着重分析其两种心态下诗歌的不同风格。

盛唐开元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整个社会意识呈现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与想象,形成了宏大雄壮、慷慨激昂、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盛唐气象,这种奋进的社会意识除了归因于唐帝国繁盛的物质基础外,还在于其深厚而富饶的文化、美学土壤。远溯先秦两汉悠久而优秀的文化积淀,近承魏晋南北朝充实自由的审美心灵滋养。远古文明的积淀,华夏民族的融合,南北文化的交流,社会心理意识的互汇交融,培育成更为恢宏的盛唐气质。这样,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社会意识以至远古记忆特别是那种欣欣向荣的时代情绪,必然会渗透在每一位艺术家、诗人的内心。作为开元诗坛的领***人物,王维自然会受到整个时代风貌、社会意识的审美心灵启迪,进而形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心态。这种心态影响到他的诗歌风格,在他的诗中,那种昂扬的精神风貌与壮阔的襟怀抱负在边塞诗里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老将行》)的壮怀激烈,“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与边塞相关的前期送别诗也同样极富盛唐气。王维有送别诗70余首,占其现存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其送别的对象主要是两种人:一是同乡,一是同僚。送别事由多是友朋赴边、迁谪、落第和归隐之类,其诗中旨意往往跳出同情、祝愿的常规和常境,借机发表对时事的看法,开明***治的向往,表现出积极入世的建功理想。他的送别诗一般都能别开生面,境界奇高,表现出踔厉奇发、壮亢激昂的风格特征。

我们也能在王维早期的山水田园诗里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自信乐观的气概、浩然开阔的胸怀,这种气概与胸怀投射到诗人笔下的风景物貌,掩抑不住一股强烈的壮逸之气。如: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诗中,诗人看山,是黛色葱郁,气势宏大,仿若一个绿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崔嵬峥嵘;看水,是波光连天,浩浩瀚瀚,一望无际,又或像一条劈开山峡的巨龙,一泻千里,如此廓大气势,令人心胸开阔。

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后***治的黑暗使王维对***治感到厌倦,对仕途感到失望;而佛学道教中看空一切的思想和超然出世的态度又使诗人虽身在魏阙而心存山野,这两种原因形成一股合力,使诗人中年以后走上追求宁静生活的解脱之路,徜徉于自然山水之中。但王维从未挂冠而去,直到去世都在做官,他只是长期生活在山庄、别墅而已,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一方面他不必像陶渊明那样躬耕田亩,为衣食担忧;一方面他饱尝官场滋味而投身山水,不像孟浩然等诗人那样有求仕之心,时时流露出怨怅不平之气。他无忧、无愁、无怨,心境平和,恬淡超脱。他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可以无牵无挂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他尽情地融入山水,体悟山水,没有孤独寂寞,没有忧思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因此,他的心境和诗风都能达到一种恬淡的境界,形成静逸之美。另外,王维释道并修,佛家虚空境界的追求和对老庄虚静的体验形成他喜好表现自然静态美的审美趣味,特别是隐居辋川以后,王维笃志学佛,终日以禅诵为事,广泛结交各派僧侣,对佛学义理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佛学素养深厚,看空一切,忘怀世情。远离长安黑暗的官场,自甘寂寞,产生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进入审美的心境。

王维诗存300余首,最能代表他后期创作风格的是在宁静超逸、平和淡远心态作用下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山居秋瞑》展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象,《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溪涧或寺院幽清的景象,而《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辆川集》20首则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精致美妙,脍炙人口,犹如精美的绘画小幅。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10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

王维送别篇8

关键词: 盛唐, 送别诗,悲剧意识之悲,情感特质, 文人心态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94-02

诗到唐展到达顶峰,而盛唐诗则是顶峰的顶峰,是中国诗歌的典范。开元天宝年间的诗坛上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一大批光照千古的大诗人同时出现。他们的诗歌"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构成了盛唐气象中最璀璨的星空,而送别诗正是这星空中耀眼的一隅。

唐人重视离别,由于各种原因,逢别必送,赠之以诗,在唐代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甚至会出现"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傍辞"(张籍《送裴相公赴镇太原》)"的送别场面。可知唐人并不是不懂离别之情,只是在盛唐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诗人虽然也感到离别之苦,但却能不为苦所累;虽然也有离别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当然,这并不绝对。张法曾说过:"对我们来说,在肯定有别必悲的前提下应着重区别两种悲:正常之悲和悲剧意识之悲。正常之悲的离别,一般部包含着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一)可伤,毕竟是别。 (二)不伤,因为离别不是走下坡路,甚至是奔向一个好的前程。这样,虽从人的情感讲并不愿别,但从理性上讲,应别,这种离别之泪,属正常之悲情美的作品。而本文将集中讨论后一种盛唐送别诗送别诗--体现"悲剧意识之悲"的盛唐送别诗。

所谓"正常之悲" 的作品,也就是"以不伤的一面压倒或托住可伤的一面"的作品,这方面是主流。但"如果别里包含着不应该别的话,那么别情就是可伤加可伤,就是悲剧意识之悲了。"[5][P.47]此类作品在盛唐时代也是有的。先说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卷160)

《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就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应试不第,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又要分离,这里的依依惜别之情自不必说。由于体验到了"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不得不下决心回襄阳隐居。"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只应"二字,耐人寻味,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自己唯一的退路,也就是说,赴试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在这场误会当中,他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因知此次分别定是前途渺茫,心中也自然充满了愤怼和失望。

次说李白《灞陵亭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卷176)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历史上曾有一条灞水,因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水、灞上、灞陵、灞陵亭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首句提到"灞陵亭",则与一则典故,与历史上一个最令人伤感同情的悲剧人物李广将***联系在一起,《史记・李将***列传》:"李广被贬为庶人,……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灞陵亭,灞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尉曰:'今将***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可见,一个人即使曾居功至伟,也会因为失去权位,而遭人欺侮。所以,"灞陵亭"这三个字,难免在暗示送别双方仕途失意的处境。"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路岐:岐路,岔道。向秦人问路,却偏偏要提起"王粲"。诗人刻意强调朋友南行之途,乃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我们认为,盛唐送别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送别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士人的心态,从此意义上讲,它具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我们看,这两句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多少前往过长安的人,好象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是常见的,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可见,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治原因。

王维送别篇9

论文摘要:大唐时代及个人经历使王维的思想心态呈现出前后两种特征,这两种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产生差异。从前期的多游侠边塞,呈阳刚之气,到后期的多山水田园,富阴柔之美,题材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而其独特的心态特征又受其时代、经历等客观存在的制约。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州人。父亲早逝,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王维聪颖多才,21岁中进士,为大乐丞,因属下伶人擅舞黄狮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后得张九龄赏识,擢为右拾遗,后升至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又受张罢相牵连被派往边地慰***,并留滞节度使幕为判官;安史之乱中陷贼并被迫做伪官,两京收复时因此获罪下狱,因其曾写反乱思主之诗《凝碧池》及平叛功高的其弟王缙请消己官以赎兄罪之力保,被赦罪降官,责授太子中允,后累迁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一生,基本上与盛唐相始终。盛唐社会的***治、经济、文化、思想、风尚及时代精神对其思想、仕宦、生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4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大唐帝国如日中天、***治开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民心理蓬勃进取的时代环境中,前期的王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对社会、人生、功业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仕进、自豪自信的心态。《塞上曲》有“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这是他前期人生理想的宣言,也是此期心态特征的真实写照。由此而来,他在诗歌题材的选择上往往以游侠、边塞为主,兼有***治感遇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放豪迈的阳刚之气。如游侠边塞诗《少年行》、《使至塞上》等。其他边塞诗如《燕支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描写边塞战争的雄伟场面,歌颂将士浴血疆场,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和飒飒英姿,豪气干云,神采飞扬,与高岑同调。

与边塞相关的前期送别诗也同样极富盛唐气象。王维有送别诗70余首,占其现存全部诗作的约五分之一。其送别的对象主要是两种人:一是同乡,一是同僚。送别事由多是友朋赴边、迁谪、落第和归隐之类,其诗中旨意往往跳出同情、劝勉、祝愿的常规和常境,借机发表对时事的看法,对开明***治的向往,表现出积极人世的建功理想和崇高的人格精神。他的送别诗一般都能别开生面,境界奇高,表现出踔厉奇发、壮亢激昂的风格特征。国家的空前强盛,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的空前融通,拓边的空前需要,使唐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成为很有诱惑的现实。建功马上,立业边陲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并成为盛唐士子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盛唐诗人大都有从戎游边的经历。王维对自己的游侠和出塞经历有着很豪迈、很精彩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人生理想和时代崇尚的一致性。这种与时代相通的情感和心态特征,也同样表现在其送别诗创作中,如《送张判官赴河西》、《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等。

王维前期也写了一些***治感遇诗。这类诗批判当时权贵骄奢、贤士坎坷、荣辱不公等不合理的***治现象,抒发怀才不遇、宦海沉浮的愤慨,同情下层妇女的不幸,表明自己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如《济上四贤咏》写四位失意的下层人士的遭遇,表现出当时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

《老将行》既是边塞诗,也是***治感遇诗,诗中写的是一位老将的经历:年轻时作战机智勇敢,身经百战,威震敌营,立下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应有的封赏,闲居在家,寂寞空虚。后边境遭扰,强敌压境,老将***不计前嫌,请缨杀敌,***暮年,壮心不己。诗中既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

前期王维诗作的山水题材,也同样呈现出明快热烈的色调,如l9岁时写的《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热爱。

又如《渡河到清河作》、《华岳》二首,或写水或写山。写水,写得积水淼浩,波光连天;写山,则是崔嵬峥嵘,黛色葱郁,一派廓大气势。再如《燕子龛禅师》写山间小径的盘曲险恶、山峰的陡峭、飞泉的吼喷、怪石的峥嵘等等,简直可与李白的《蜀道难》相媲美。故《芥子园画传》评此诗日:“王摩诘燕子龛诗,雄奇苍郁,非以李咸熙之笔写之不可。”李咸熙即北宋著名画家李成,其画山水,以力度著称,“骨干特显”、“挺拔坚实”为其特点。可见王维此诗表现出来的雄奇劲健、超拔挺迈之势。

从***入幕、游侠赴边是盛唐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的形成,也与朝廷的鼓励***策密切相关。《新唐书·选举志》中有唐代科举把“***谋宏远”一科与选拔***治人才制并列的记载。唐玄宗亦曾明令:不及时行赏有战功的官吏皆斩,能擒贼首的士卒授大将***。这些特别的***策,大大地刺激了唐代读书人对边事***功的关注和投人,***幕中吸引了大批当时富有才华的墨客文人。在唐代布衣才士中,缘***幕而进身的大有人在,有唐以来文人仕途之最达者高适也由此而擢升至散骑常侍,封勃海侯。他在《塞下曲》中心满志得地写道:“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久佐戎幕而官至嘉州刺史的岑参在《送李副使赴碛西官***》中更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豪情壮志。同样,王维以战斗为美,以豪迈为美的心态特征,也是这一时代心理和民族心理趋导的结果。

法国艺术批评家丹纳说:“一个以快乐为主的时代,比如那些复兴的时期,在安全、财富、人口、享受、繁荣、美丽的或者有益的发明逐渐增加的时候,快乐就是时代的主调……那时所有的艺术品,虽然完美的程度有高下,一定是表现快乐的。”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治开明、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思想自由,民族心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沐浴在这盛世的阳光之中,王维的心态情感自然也为之感染,怀抱着兼济天下的***治理想,积极地追求功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开拓进取、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使前期的王维能以开阔的胸襟、炽热的情怀、辽阔的视野、酣畅的笔墨刻划游侠风采,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塞感受,表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唱出高亢奔放的时代强音。风格豪放、境界壮阔、情调激昂、笔力雄健,流溢着阳刚之气,“盛唐气象”可见一斑。虽然在诗歌史上他没有被称为边塞诗人,但他确是盛唐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是高适、岑参之前边塞诗的最富有者。而这类题材的择取和阳刚风格的形成,又是大唐的时代环境、精神风貌及本人经历对其思想心灵感召后作用于其创作的结果。

平和淡远、宁静超逸是王维后期心态的主要特征。由于时局、经历等原因,40岁以后,王维的思想、观念、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对仕途的失望、对官场的畏惧,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性,使他在难舍仕宦的同时,又对社会世俗失去了往昔的乐观执着;佛理禅旨的感悟、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吸引了他的情趣和心灵。他在田园里呼吸着无忧的空气,他在大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心态变得平和、淡远、宁静、超逸了。这一心态特征的变化,使他在创作中开始注重对这些带给他慰藉的山水田园题材的择取和心灵感悟的抒发。王维的这类作品,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题材创作的最高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

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又工草书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兼艺术家。这些饱含感悟的姊妹艺术对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能以诗人、画家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并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诗、画再现出来,形成一种既有神韵又有情味的美妙意境。在创作中他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启示作用,唤起人们对光、色、音、态的联想,呈现出宛然在目的生动***画,托物达意,立象传情。苏轼对此评价极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最能代表他后期创作特色的是在宁静超逸、平和淡远心态作用下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山居秋暝》展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象,《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溪涧或寺院幽清的景象,而《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辋川集》20首则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精致美妙,脍炙人口,犹如精美的绘画小幅。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lO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山林描得清幽雅秀,令人神往,把田园生活写得和平宁静,引人入胜。这些作品,表现出诗人对清幽山林和优美田园的感悟与陶醉,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与留恋。《辋川集》是王维后期山水田园绝句的代表,它反映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描绘了辋川的自然景致,表现出陶醉于其中的情趣感受,呈现出独特的空明宁静的阴柔之美。

王维后期诗歌中常有“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空谷归人少”等等。这些“空”字由于后文的意象,不能作“无”和“没有”义来理解,这种“空”是诗人对眼前景的一种心灵感悟,其中内涵着万物生命的实有和灵动,是“空而不空”的特定状态。“空山不见人”,却能听到人的生命之声;“夜静春山空”,却有桂花的飘落和鸟的歌唱。可见这“空”中自有生命的流动,自有诗人独特的心灵感悟。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和田园风情的同时,都流露出诗人闲逸宁静的情趣和心态,透出佛学禅理的旨趣,表现出对现实漠不关心的情绪。表面上看,其思想心态是消沉颓唐的,但从其深层意蕴和后期创作总体倾向看,王维的“万事不关心”只是对现实仕宦的不关心,对山水田园之美他不仅“关心”,而且迷醉;他的“寂为乐,闲有余”是摆脱世俗利禄烦恼后的另种层次的生命感悟和生存方式,精神并不沉沦;“伤心”而销向空门,是对世俗险恶的失望和寻求心理慰藉的一个方式,这一方式引导他从另一角度理解人生和陶醉真善美的山水田园。从当时的现实状况看,玄宗沉湎声色,昏庸无道,贤者被贬疏,奸佞却当权,***治黑暗,权贵骄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等日益滋长并渐趋激化。而在这种情形下又不能决然离去的王维,要么与之斗争,要么同流合污,要么亦官亦隐、身官心隐。王维最后选择的是后者,走了一条既适合自己又无害他人的淡漠仕宦、寄情山水、研悟禅佛之径。根据当时朝廷、社会及王维个人的具体情况,应该说这一选择是正确的,是适合包括王维在内的大多数正直官宦设身处地的实际状况的。此时的王维倘若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能有两种形式:其一,与之斗争,结果是“玉碎瓦难全”;其二,同流合污,结果又与心志相违。无论王维选择何种“积极”形式,都将既是个人***治的悲哀,也是民族文学的损失。从某种角度看,现实中的王维似乎只能走这条貌似“消极”、实不得已、确也并非消沉的道路,并由此创造出其彪炳千古的人生辉煌。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审视王维后期的思想、心态、行为及创作,而不应超现实地简单武断地评判王维后期的思想心态是消沉颓唐的。由于现实和心态的变化,此期王维淡漠的对象只是仕宦功名,而对山水田园则情趣盎然,且渐深渐浓。诗人的追求仍在,志趣仍在,就不应该说其心态真的消沉颓唐了。由对仕途功名的热衷,转为对山水田园的钟爱,新的生命意义、价值取向使他寻觅到新的生命空间和独特自我,获得了另一番人生乐趣,心态特征也由前期对仕宦的乐观进取、自豪自信,转为后期的超脱飘逸、宁静淡远,并影响和作用于其诗歌创作。应该说这是王维对社会人生、宇宙自然的另一种理解和诠释,这种心态特征仍然是主动、积极、健康、充实的。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真正地理解王维以《山居秋暝》为代表的后期山水田园诗,在明洁空灵禅旨中所呈现出的生机与情趣,很难真正理解其中蕴喻的诗人对理想社会和高尚人格的期冀与追求的深层意蕴。变化了的心态特征带来创作题材和风格的变异,诗人开始更多地择取山水田园题材,并创造出空明宁静的独特风格境界。

王维在给好友裴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由此可见,在对自然山林的爱恋和陶醉中,其心态特征是主动、积极、充实的。

王维送别篇10

一、了解诗人

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一首古诗,要么是诗人的托物言志,要么是诗人的触景生情,诗人性格、命运的差异对他的诗歌创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教学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时,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才了解到这个短命的“诗鬼”竟是皇室宗亲,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已时隔近两百年,故虽为皇室宗亲实则极为疏远,但他自己却时常以此自居,因而他在很多诗中都极力地描写皇室奢华的宫廷生活,连想象中自己的战马都佩戴“金络脑”,以显尊贵。有资料说此人虽满腹才华但相貌实在不敢恭维,且自幼孱弱多病、穷困潦倒,而更不幸的是他为避父讳而无缘科举,他纵有远大志向,奈何无处施展……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彩,更深刻地感受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中所遭遇的悲壮。

二、把握背景

每一首诗都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如曹植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为嫉恨弟弟曹植的才华,更担心弟弟会跟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如写不出来,就要对他施以酷刑,而这首诗正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的,诗人向他的兄长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责问,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排挤斗争的残酷,从中也不难看出曹氏集团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由之路。再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如果不了解李白之前所遭受的劫难,很难理解他离开那个伤心地的迫不及待。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三、研读词句

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对诗句的理解,有时甚至理解了字、词,就理解了诗意,体味到了作者的感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己形单影只的寂寞了。再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对诗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行仔细地研读,我们从诗句的表面意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就会发现这句诗同样还揭示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生的启迪。

四、注意比较

王维送别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王维送别10篇

学习

人教版小学英语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人教版小学英语10篇,内容包括小学英语必背十篇范文,人教版小学英语典型范文。我们在学习语言的也通常都是在学习文化的过程,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的学者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底蕴。当然的小

学习

业务员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业务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业务员工作总结及心得,业务员每日工作总结范文。从刚开始接触业务的时候,心态确实不那么端正。反反复复的,总是觉得自己不适合这种工作,还是去找份安稳的工作吧,周而复始的延续那种日子吧,但这时也会有另

学习

心驰神往造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心驰神往造句10篇,内容包括心驰神往造句十个字左右,心驰神往造句优美句子。3、不但使无人居住的荒漠星球变成绿洲,还种下了大量的桂花树,使月球成为世人心驰神往的地方。4、神秘而迷人的九寨风光令人心驰神往。5、桃花源的和

学习

任正非语录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任正非语录10篇,内容包括任正非语录照片,任正非客户语录。3、一个人离开家奋斗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一样,人家过了,你就不能过。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

学习

信封怎么写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信封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怎么写信封内容,信封怎么写很好看。我想我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话语给你讲,只想透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交流一下,并告诉你,人生还很漫长,你将来需要走的路很漫长。作为家长,我们期望自我的孩子就是健康快乐的

学习

快乐暑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暑假10篇,内容包括快乐暑假美篇范例,暑假快乐感言。第二乐章:电脑之曲如今是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我应该懂一些电脑知识。于是,我每天利用半小时来学习电脑,有时查找资料,有时和同学聊聊天,有时听听音乐,真是其乐无穷啊!第三乐章

学习

平明寻白羽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平明寻白羽10篇,内容包括平明寻白羽谜底,平明寻白羽。是一只黑色的长尾雉在说话,他浑身披着墨黑的羽毛,胖嘟嘟的,像一个球,两只眼睛滴溜溜地乱转。这应该就是阿帝了。他坐在屋内一截高高的木桩上,像个皇帝似的对琴鸣和小白羽说:“

学习

和婶婶10篇

阅读(27)

那里有一座破败的木屋。天一黑,木屋内就会亮起灯光,直到黎明时才会悄然熄去。“那是一座‘鬼屋’。”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阿丘说。“鬼屋?”“对哦,在那里住过的护林员早已不在,可是灯光却始终如一地亮着,肯定是有鬼魅作祟。”爸爸说。阿丘

学习

心里难受的句子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心里难受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心里难受的十几个句子,心里难受的句子通用15篇。3、爱,突然走了,阻断了一份感情的二十四小时,昨天还在的人,今天没有委婉的离开。4、命运,有时候像一双没有方向的翅膀,飞到错的地方才明白,原来自己还渴

学习

写荷花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写荷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荷花诗句经典名句,写荷花荷叶的诗句。2、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3、菊老荷枯: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

学习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10篇,内容包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心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标识。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就应该珍惜,不能因为常见不缺,就随意的浪费,这对于其他人是不公平的。贫困地区的人,连饭都吃不起,他们为

学习

应用伦理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应用伦理学10篇,内容包括伦理学原理和应用伦理学区别,应用伦理学知识分析案例。其一,伦理学理论系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合理的完备性。P任何一种伦理学理论都期求达到这两种性质间的某种程度的平瓶一种好的伦理学由于较好地

学习

中专生学年个人总结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专生学年个人总结,内容包括中专生学期个人总结800字,中专生期末总结1000字。

学习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数学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五年级数学乐园手抄报,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漂亮。一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片3一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片4一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片5一年级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的资料:青年节祝福语1)无

学习

王维的边塞诗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的边塞诗10篇,内容包括王维的边塞古诗大全,王维的边塞诗10首。战争类的边塞诗在王维所创作的诗词中占据主体地位,有描写危险战争场面的,体现边关战士勇敢杀敌、不惧生死,想要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比如从***行燕支行等,这

学习

有关送别的古诗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送别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山中送别古诗,送别友人的诗句古诗。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10篇,内容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图文并茂,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

学习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10篇,内容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全文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完整。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2、离离:形

学习

王昌龄的送别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王昌龄的送别诗10篇,内容包括王昌龄的送别诗怎样,送别诗王昌龄完整版。盛唐诗人众多,堪称大家的诗人也多出于盛唐,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这些诗人都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而在个人独特的艺术构思下,每个诗人的送别

学习

描写送别的古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送别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我能写出古诗中描写送别的名句,描写送别的古诗二年级。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6、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7

学习

浅论王维诗与禅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王维诗与禅,内容包括王维诗中有禅的诗句,王维诗中的禅趣。唐代诗坛上,受佛教思想影响最大的诗人莫过于王维。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王维在世时。他的友人苑成就称他是“当代诗坛

学习

王维山水诗与禅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山水诗与禅,内容包括王维的山水诗全集,详解王维山水诗。【摘要】王维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多面手,除了绘画和音乐外,他的诗歌也享誉古今。尤其是山水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们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禅宗多有会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