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1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的引人遐想。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紧抓课题的“课本”和“绿色”两个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感受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激发学生“去打开”的渴望,我让孩子们读完课题后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大自然应该是各种颜色,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课题蕴含的寓意,又升华了主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此,我发现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或许会与课文的学习关系不密切,但它们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要敏锐地捕捉住其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点拨诱导,智慧启迪,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学生就会在与教师文本的碰撞中领悟.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2
所谓“绿色课堂”,提倡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追求的是全面和谐的教育;注重的是基于民主的尊重的教育;强调的是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崇尚的是健康的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落实的是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主阵地教育。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给予学生权利——参与权、平等权、质疑权、选择权,从而改善师生课堂生存现状,全面地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呵护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也注重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己的教育影响。简言之,绿色课堂就是叶澜教授所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那么,该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呢?笔者就此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充分的备课,实现教学双赢的必备条件
1.提高教师素质。
绿色课堂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注重自身的教育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课堂主要打的是时间战,新课改则强调学习效益的提高。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还停留在依靠学生课下拼、挤、靠来提高成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学生再怎么挤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不会变成25个小时。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关键也在于教师,教师能为学生精心准备一节课,胜过学生课下努力几小时。因此,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从容自如地操纵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是对教师构建绿色课堂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构建绿色课堂的保证。
2.做好课堂预设,把握课堂动态生成。
绿色课堂强调务实和高效。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是杂乱无章以致低效。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做好课堂预设,就是我们说的要充分备教材、备学生。
具体说来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需求,兼顾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动态课堂的生成过程,对教案进行优化,给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灵活发挥留有空间。
3.活化教材。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课本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是可变的、可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要在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生活的活水,这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生态课堂。
二、认真地讲课,让课堂“绿意盎然”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课堂也同样需要绿色生态的保护和回归。这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绿色课堂要充满“爱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可见,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只有诚挚的爱,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在绿色课堂中,“赏识”、“赞扬”成为课堂主旋律。构建绿色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充满激励的课堂。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浓浓的爱和关心,从评价中建立起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回归了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生态课堂。
2.绿色课堂要充满“情意”。
绿色课堂提倡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与学生一旦建立了“情感”,课堂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情感”,教师才不会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因为,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
3.绿色课堂要体现“创意”。
绿色生态课堂是有思想、有灵气、有个性的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主阵地,这就离不开“创意”。充满创意的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权威,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话语霸权”。居高临下的姿态、标准的答案、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有疑不敢言。绿色课堂上要求教师以朋友、师长、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舒适感,抛开了压抑心理,变被动为主动,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课堂自然活跃。注重民主,强调尊重,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权,平等权、质疑权,绿色生态课堂自然形成。
三、提高课堂效益,让绿色课堂孕育着丰收的果实
绿色生态课堂应该是“低能耗,高效率,高产出”的课堂。传统课堂因为“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不好,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学习效益不高。这就要求我们:
1.注重知识的落实。
与传统课堂一样,绿色课堂也需要知识的落实。我们必须考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再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注重能力的培养。
“知识不能像杯子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中去,相反,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动机驱动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的。”构建绿色课堂,教师可以改变充当课堂霸主的模式,以问题为纽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了学习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生态课堂。
3.注重习惯的养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3
纵观六位名师为大家呈现的九节课,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我最欣赏的亮点之一。仔细揣摩这几节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信赖是造成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首要原因。信赖,能够创造最美好的境界。
一、课前交流,信赖的前提
信赖,是春天里最和煦的风,是春天里最生动的草,是春天里最艳丽的花。信赖,能够创造最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是冯骥才先生在《珍珠鸟》一文中提到的一句话,听完全国优秀教师,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珍珠鸟》这一课后,我对他“务实创新、灵动大气”的教学课堂回味无穷。
虞大明老师为我们上的两堂课《珍珠鸟》《麦哨》都是略读课文,针对“略读课文究竟要如何教,要教什么”这个问题,他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纷呈,趣味盎然的课。当看到上完课的学生们还沉浸在人与珍珠鸟的和谐境界中,还在回味“吹麦哨”为他们带来的乐趣时,你一定也会觉得意犹未尽。我们不禁为大明老师娴熟高超的教学技巧所折服。这就是名师的独特魅力,这就是虞老师与学生互相信赖的所创造的最美境界!
在上课还没开始之前,虞老师就自我介绍这个环节与学生进行了短暂交流,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为他后面的异地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纵观这次进行公开教学的六位名师,无论是远至北京的王文丽老师,张龙老师,还是近在厦门的许丽碧老师,他们在上课前都跟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师生互动,以拉家常式的开场白导入自己的课堂。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位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借鉴。
二、教法多样,信赖的条件
如果说虞大明老师的课堂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那么王文丽老师的课堂就是一首优美细腻的歌。听完她执教的《迎接绿色》一课,我感受到她“亲和醇美”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为她的课堂插上绿色的翅膀,让她的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在王文丽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们机智应答,妙语连珠,引起听课老师阵阵会心的笑声。
王文丽老师是一位成功出色的名师。在执教《迎接绿色》一课时,她通过清晰的教学思路来指引学生阅读课文,紧扣本文的“绿色”,引导学生去文中寻找人们“迎接绿色”的有关词句,找出后再细细品读,体会不同的人们对这株丝瓜的喜爱之情及爱护之心。在学生反馈汇报学习结果后,王文丽老师及时抓住人们的不同动作,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的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们的心情,从而有效进行了指导朗读。
这堂课围绕文章中心采用了抓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在汇报交流时,王文丽老师不满足学生停留在表面上的答案,而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到作者的生活中去,设身处地去体会人们的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在教学时,老师一次次地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思辨能力。
聪明可爱的孩子们在王文丽老师的指引下,一步步解决问题,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保护植物,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看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教学课堂,我们不得不为名师的高超教学手段而喝彩。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及多样化,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看着精彩不断,高潮迭起的教学课堂,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素养是师生之间信赖的必需条件。
三、敞开心门,信赖的佳境
信赖,是师生之间最美好的境界。听完童心未泯的何捷老师为我们上的《写作文,要合理》一课时,我又一次想起了这句话。
上课一开始,何捷老师就开宗明义,告知学生写作文要做到合理。在学生好奇的眼睛中,老师再揭开答案,写作文要如何做到合理?这样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使学生一下子就敞开心门,对本堂课的教学产生了兴趣。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何捷老师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进入角色。第一个环节安排的是听写训练,通过听写一段话来展开下面的教学。等学生听写完故事的开端后,第二个环节再出示段落训练,请学生为故事中的几个人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要说出理由。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充分表达,从而感受到合理的重要性。第三个环节则是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何捷老师在尊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来选择最合理的答案,使学生充分明白写作要合理的主题。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4
绿色食品、绿色世博、绿色汽车……一个“绿”色,仿佛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期待。作为生命的本色,绿色让我们感受到生机、活力和润泽,让我们充满了对生命的期待、敬畏和珍爱。如果教育也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想教育应该是绿色的。唯有绿色,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如果说学校是一片生机勃发的绿洲,课堂就是这绿洲中充满魅力的风景,教师是这风景中清澈的湖泊,学生应成为湖泊滋润下茁壮成长的小树。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赋予我的课堂以绿的色彩。在埋下头来教书的同时,我时常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不断反思教学的点点滴滴,让我的课堂行走在绿洲中,让我的学生饮着甘甜的湖水一路欢歌,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一、绿色课堂的内涵定位和价值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要赋予教育以绿的颜色,必须首先是“真教育”,即以心灵打动心灵的教育。具有这种“真教育”特质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感召力,才有可能成为绿色课堂。由此,我所理解和坚持的绿色课堂具有三个要素:民主、情感、激励。
(1)绿色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通常用以表示具有平等、自由性质和特征的状态、现象。生命只有在自由和民主的环境里成长,才能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才能释放出震撼的生命光芒。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平等自由而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一种互相激发、质疑探究的“生态环境”,才能促使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生命能量的释放。因此,绿色课堂应该是民主的课堂。
(2)绿色课堂是情感的课堂。“学习不仅需要借助人的理性因素,同时也需要发挥人的感性因素的作用。重理性、轻感性的学习只能造成对人性的‘肢解’。”[1]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纽带。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说明情感作为主观意识范畴,必然对应着某种客观存在。情感的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出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灵体验,在体验空间中最大限度发挥生命情感的力量,在情境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品味人生的灿烂与魅力。因此,绿色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
(3)绿色课堂是激励的课堂。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后可发挥到80%~9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要起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成功信心的功能,就必须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大胆表达、自由创造的内驱力,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深度。学生在被激励、被赏识中才能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激情和澎湃。因此,绿色课堂应该是激励的课堂。
二、绿色课堂的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内容
《生活与哲学》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视频和旁白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2009年10月24日,在湖北荆州宝塔河江段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迅速冲了过去。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大家决定手拉着手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其中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有人为他们的见义勇为而感动,有人却争论他们这样做究竟是否值得:“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比一名少年大得多”“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被讨论来讨论去。
在教学情境所营造出的氛围中,绝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感动、敬佩的情绪。
2.教学过程
(1)教师板书,字迹凝重:三名大学生牺牲生命挽救了两名儿童,请同学们对这一事件做价值思考。
(2)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和任一同学展开讨论。
(3)学生回到自己座位,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参与讨论之中,师生最后达成共识。
3.教学片段
生1:他们见义勇为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价值不是金钱、也不是荣誉。这种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生2:舍身救人的行为,是人性中正义、仁爱、勇气、善良的光辉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生3:(不同观点)培养出一名大学生需要家庭和社会付出很多成本。我觉得三位大学生牺牲自己救了两名儿童,使父母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使家庭和社会都蒙受了损失。他们不计后果的救人行为是不理智的。
师:(激励评价)这位同学,你能表达出真实想法,值得表扬,你同情他们家庭所遭受的痛苦,值得肯定。(价值引导)但是同学们,生命的价值是否能用“成本”来衡量?我们在决定救人之前,是否首先要弄清被救者的身份、地位,然后再去决定该不该救?
生4:(反驳)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建立在经济财富上。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的脊梁都不能简单地用物质来衡量。
生5:生命不是成本的等价交换。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用被救者的身份特征来评判救人行为的价值。
生6:(不同观点)“生命至上”是人之根本,“科学施救”也应当值得提倡。明知道自己不会游泳还下河营救,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
师:(引发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他们在救人之前是否应该先理性地召开个讨论会,讨论救人的方案,列个一二三,然后再开始实施救人方案?
生7:突发事件紧急万分,等他们开完会,生命早已逝去。我觉得他们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采取结梯救人的方式,还是相对科学的。
师:(及时肯定)这位同学,你讲得很对。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他们采取的救人方式确实显示出一定的科学理智。
……
师:(总结,充满激情)同学们,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救人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在紧要关头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见义勇为者那一瞬间的直觉和采取的行为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他们所做出的精神贡献带给社会的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4.案例分析
(1)营设民主氛围,培养开放精神,给学生自由翱翔的心理空间。
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如果采用生硬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表面上认同,实际上却很难达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辩论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民主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引领者,驾驭课堂走向,营设民主氛围,参与讨论之中,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精神,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争论中分辨是非,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所迸发出来的生命激情,使课堂成为一个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都生机盎然、绿意盈盈。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情感课堂,给学生心灵悸动的体验空间。
“情”由“境”生,以“境”激“情”,营造有感染力的问题情境,对于课堂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绿色课堂是一种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情感场”,让师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情绪投身其中,在这个“场”中体验生命的律动,发挥生命的力量。本课教学内容涉及比较抽象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通过视频材料直观感性的传达见义勇为者的英勇行为,激起同学们心中的感动和思考,不但化枯燥于无形,而且还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拓思维,引感的共鸣,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在发表看法时,同学们相当踊跃,课堂在师生激动和感动的情绪中结束了。我想,这堂课其实远没有结束。
(3)巧设激励评价,培养成功信念,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空间。
“课堂是各种思想异彩纷呈,各种观点纷至沓来,各种声音百家争鸣,各种色彩争奇斗艳的天地。”[2]对于一些学生有勇气表达“他们不计后果的救人行为是不理智的”“明知道自己不会游泳还下河营救,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的真实想法,教师应对其充分肯定。但是,如果学生错了,尤其是价值观错了,教师有义务采用恰当的方法加以纠正,并把教育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因此,教师提出“生命的价值是否能用‘成本’来衡量?我们在决定救人之前,是否首先要弄清被救者的身份、地位,然后再去决定该不该救?”“他们在救人之前是否应该先理性地召开个讨论会,讨论救人的方案,列个一二三,然后再开始实施救人方案?”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时要及时肯定,加以表扬和赞赏。因为赞赏是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最有效的催化剂。课堂上来自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将为个体生命走向成功搭建起一座七彩之桥,使学生如同绿洲中的树木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
三、绿色课堂的教学反思
多年教学实践让我渐行渐思,渐思渐进。我逐渐领悟到,绿色课堂在民主、情感和激励中还应该要融入以下因素:
1.绿色课堂要杜绝作秀,呈现原生态。绿色课堂应该是学生常态下学习的场所,不刻意修饰,不包装作秀,在一种动态平衡中使学生的生命获得发展。
2.绿色课堂要注重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知识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得到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绿色课堂要注重动态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师生良性互动,使教学走向开放、真实和灵动;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要求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
4.绿色课堂要关注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视差异,研究并尊重他们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以扬长避短。
5.绿色课堂要建立起同学式的师生关系。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包含了教师的“学”和学生的“教”。只有当我们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走进学生的思想深处时,课堂教学才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彰显和创造能力的释放。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7.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5
一、绿色教育及其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何谓“绿色教育”、它与课程整合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①2001年11月,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为“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作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时,提出“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我的理解,这是——“健康、文明、自然、和谐”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升华,旨在“绿色”的氛围中,追求完善的人格培养,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可持续发展。②课程的整合即利用两种以上事物之间赋有相关内在联系的特点,以系统整体的观点,从内容到形式及展示的功能价值有机地组合,使之成为一种赋有教育新品质的整体。所以,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特色活动、随机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孩子们绿色和谐的意识,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绿色和谐的环境。并以绿色教育为突破口,打破各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将创建的绿色和谐的教育理念有机地与各学科相互交融组合,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
二、尝试主题管理,保障课程实施
我园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是将园本课程的理念、内容通过教师的实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以促进每一个幼儿在不同层次上有最大发展。我园在课程管理中尝试实施了主题项目合作方式,班级中两位教师对主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全面负责。幼儿园则重点从主题实施的质量与课程创造性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跟踪评价。
(1)优势互补,合作主题。这一环节是教师明确主题价值、携手合作、完善内容的过程。学期初,班级两位教师针对主题内容进行协商、研讨,明确主题的核心价值、展开线索与活动内容后,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携手合作,共同完善主题内容。针对一个主题,平行班教师又自然形成一个小组,分头探索、智慧共享,为课程的高效实施奠定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关注的是对主题内容的研讨过程,使大家对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心中有数,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智慧共享,优化主题。这一环节是教师设计主题实施方案、集体研讨审议、确定最优方案的过程。实施前,教师对主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新的方案。同时小组研讨,整合大家的智慧和优势,确定最优主题实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对主题进行优化的过程,它为课程从文本到一日活动的实践搭建了桥梁,使绿色教育课程从平面到立体,课程实施从简单复制到创造性建构,为课程发展注入活力。
(3)组织调控,实施主题。这一环节是教师进行任务分解、实施调控、发现问题、调整方案的过程。主题项目实施计划一旦确立,教师就像一位负责工程的总指挥,将计划分解、落实到班级成员身上。主题实施中还要随时评价课程实施与幼儿发展的效果,及时挖掘实践中的问题,组织研讨,随时调整活动方案,有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我们关注的是主题实施的质量和目标的达成,引导项目负责人关注幼儿在主题中的发展。为保证活动的质量,幼儿园通过一日五巡、主题环境材料检查、教案审阅、听课评课、半日活动跟踪等方法进行随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保证实施过程顺利进行。
(4)反思提升,完善主题。这一环节是小结反思、梳理提升、成果分享、修订主题的过程。主题实施接近尾声,主题负责人对本主题实施情况进行小结、反思,撰写反思报告,提出此主题的修改意见,同时收集所有主题相关资料,提供清单、目录,进行资料归档,为下一年主题实施提供借鉴和资料支持。
学期末幼儿园将组织进行分享交流活动,使教师们在分享、借鉴中引发进一步反思。这一过程我们关注的是大家对实施过程的回顾、反思与总结,在实践到理论的攀升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三、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
我们强调打造家庭、社区、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力求营造一个开放整合的教育环境,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的教育价值,达到教育的均衡,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①开展多样社区活动,扩展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努力提高一日活动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的教育机制,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应。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开展多样性的社区活动。引领家长走进课程,成为课程的实施主角。如果能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参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势必会增进家园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实现家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6
一、绿色资源再生来自于全方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应该回归原生态,去除华丽聒噪,注重人文关怀。让绿色理念回归生物课堂,应从最基本的教学设计入手。生物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对全册生物教材进行全面了解,深入探究教法,对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与接受能力等做统一的研究,学会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氛围,合理处理各种各类教学资源,让其一切为教学服务。整合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再生的“绿色”教学资源,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延续的可贵进行思考,了解人是怎么出生的,又是怎么发育的。通过自然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他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二、绿色资源探索来自于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若师生之间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情感氛围,那课堂气氛便会很自然地活跃积极起来,学生对于生物的抵触紧张心理也就不自觉地得以放松,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效率都会因为教师的关注而有所提升。
1.尊重与赏识
“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课堂应该是清新自然,充满关怀暖意的,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自尊、人格、思想等能充分被保护,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启心智,开启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之门,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善待、积极赏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尊重,对生物科学的探究才能执着。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实验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自然奥秘,明确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努力让生物课堂回归“绿色”。
2.激励与唤醒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作风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要注意到此时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活动,但这个时期学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那就是渴望被注意,渴望被认可,因此,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其成功进行肯定认可,并鼓励进取,那生物课堂会一片平和,不仅仅会让学生轻松走向成功,绿色生物课堂的实施也会取得可喜的成绩。例如,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与生命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然后课上通过步步讲解总结,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生命,浪费年华。最后升华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闭眼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体味不一样的生命之音;讲述海伦·凯勒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欢。诚然,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些资源将会源源不断地、深刻激励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其唤醒。
3.宽容与期待
期待是塑造学生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的期待是为学生前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期望的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需要自由,自由的思维和自由的观点,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这就提醒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宽容与期待,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允许学生的暂时落后,并始终相信其日后必会进步与成功,引导学生尽自己的能力摘取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果实。
三、绿色满园来自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7
一、建立科学有序、充满人文的绿色管理文化
在发展中前行的长小,经历了十几任校长,历经了83年办学积淀。学校的每一个时期虽然都有其辉煌的办学历史,但却缺乏一种科学的管理文化来助推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基于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和构建绿色学校管理策略,助推学校管理从“经验”向“文化”迈进。
1. 美化两个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创建绿色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育人功能。我校十分注重绿色校园环境的建设,从2001年起,我们就确立以绿色为主题,开展了市、省和部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2004年学校成功创建了“第四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2011年,为了深化环境育人的内涵,我们争取长塘社区的支持,着力于校园绿色环境文化的建设。我们以“绿色·生态·教育”为主调,对教师的办公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了重构与改善。保持了学校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的本色,形成了以教育熏陶为主线,实现了让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会“说话”,到让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有系统地的凸显校园文化。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生活,既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又有效地促进心智发展,更激发他们对环境、对大自然的关爱。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绿色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互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为了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绿色课堂环境,我们一方面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交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交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交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的评比投票当中,让学生也有“说话权”,营造和谐、融洽、民主、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
2. 优化制度建设,让自觉成为师生一种习惯
教师是一个有较高知识层面、思想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烈的群体。为了杜绝学校管理者的随意性,推行民主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我们采取“情感+约束”的管理机制,在工作中充分依靠师生、信任师生、尊重师生、发展师生,努力建立了以“自觉·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
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我校废除了一些陈旧的学校管理制度,转换学校制度建设的路径,把“职责要求”变为“责任目标”,把“工作约束”变成“工作导向”等,强化了学校制度的形成与建设过程,强化师生参与制度建设的意识和责任,建立了学校教代会对制度的审查及表决制度。这样一来,既规范了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流程,又提升了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质量,同时,强化了制度在学校管理当中的导向功能。学校制度就成了师生恪守的规范和航标,成了学校工作达成目标的有力保障。
实施绿色评价管理。实施绿色评价管理是深化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内部管理科学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保障。科学构建学校绿色评价体系,建立绿色评价指标,对学校工作起着一个正确导向作用,还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引领社会、学校、家长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启动了学校绿色评价机制。比如:学业评价由过去的“一元·终结性评价”向“多元·成长性评价”的转变。评价的内涵不断丰富,学生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又如:教师绩效评价由原来的“效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评价”的转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构建适宜学生、彰显学校本色的绿色课程
“学校教育,课程第一”。我们确立了以建设学校绿色课程为深度实施课程改革的基点,把课程的落实、建设和开发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绿色教育的基本思想策略,采取 “规范国家课程,梳理隐形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个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按照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条路径:一是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生活德育课程;二是遵循学生的行知规律,构建实践探索类课程;三是基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构建艺术与健康的课程。积极建设既适合学生发展,又具有长小特色的绿色课程体系。
2. 丰富与开发学生活动课程内容
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素养,增长学生智慧,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路径和平台。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近年来,我们在精心设计活动课程、丰富内涵、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一是以社会生活为载体的校外实践教育课程。从德育入手,从生活开始,每学期一天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每期一次的走进社区的公益活动或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体验教育;二是开展“张扬个性,精彩人生”的社团活动课程。依据学校特点及学生兴趣特长,开发以艺体为龙头,以语言训练、科学实验、电脑编程设计、魔方、棋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实施走班式开设28个社团活动;三是开发课前1-3分钟的各种微格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前一分钟注意力训练,一分钟课前演讲,一分钟诵读,一分钟德育,一分钟站姿训练等微格活动课程。
三、寻求符合校情、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展战略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然而观念的革新并不等于行动的有效改进,寻找合符校情,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展战略才是关键。
1. 以学校文化发展为基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随着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重塑学校文化、用文化再造学校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我们秉承着“以建设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添活力,铸品牌的精神文化,创特色的活动文化,显活力的课程文化”的文化建设思考,在重塑学校文化的同时,着重推进两种文化的建设。
强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学校精神是学校群体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共同的情感、认知和意志中体现出来的共同氛围、行为以及价值观,是学校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但学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仅仅靠思想教育工作以及一阵子的宣传是不够的,要通过强化的手段使其不断增强与发展。我们主要的做法:一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师生成长、提升师生素质,实现用价值强化师生的人格;二是建立在奖惩的基础上,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评比,突出贡献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等奖励方式强化教师教育热情;三是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对照学校精神的要求,经过自我评价与诊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确定改进不足的策略。
强化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学校所有文化都是由人和人的行为来构建的,学校所有的人和行为都是在构建学校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转变领导和教师的理念,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通过教师去改变学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家长乃至社会的改变。采取读书感悟、专家培训、外出求学、博客交流等立体式的策略培训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这是绿色行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2. 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新亮点
我们以管理为导向,强化项目推动,关注重点,完善细节,逐步形成长小教育新的绿色发展路径。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8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 得轻松愉悦,但同时也使人感到许多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教学要让学生受益,就应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实实在在。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需要“绿色”的教学。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笔者越来越感到构建“绿色”语文课堂的重要性。“绿色”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课堂。
1、现代社会到处打假,课堂也需要打假,切忌作秀课。现在的语文课堂不少围绕在教程如何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上面,语文课已经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而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一这实在是一种偏颇。不是吗,多媒体的运用也无法代替语言文字给人的独特感受,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语文教学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语文课不需 要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工匠”,更需要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还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 生素质,或者为了丰富课堂内容,真正对文本的研读时间很少,文章没有读懂,语言没有体会,就把大部分时 间用在无意义的延伸和拓展上去了。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一幅天象***挂在黑板上,可以滔滔不绝讲解半天。语文教师俨然是博学多才的学者,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将语文课堂变成舞台,让老师或学生扮演教材中的某一角色,形式主义的 过度表演,完全使语文课“变味”。由于我们部分教师 的思维定势和观念陈腐,在传统篇目的解读中依然存在概念化倾向。“绿色”课堂,要时刻以“探究本位”、“学生中心”为中心,走出表面的浮华,真正让课堂成为“原汁原味”的学堂,让不确定性、生成性在课堂中 蔓延,让生命的绿意在课堂中流淌。
2、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传授知识,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知识,是单向的接受。这种单向的、线性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绿色”的课堂提倡“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大部分老师都开始转变观念,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这种“平等”但往往是老师努力营造的,而不是自然生成的。这种“平等”不应该是老师居高临下的“恩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而形成共鸣的平等。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因而更需要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着重想象、感悟和创造性。完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平等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因此,现今的语文课堂呼唤真正意义的平等。有了平等,学生的思维如奔流的山泉,对话的语流必将畅通无阻;有了平等,学生的学习将会有更多的个性,为学生扬起多元化的理想风帆;有了平等,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原生态”课堂,生命的绿意才能在课堂中多姿多彩。
3、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强调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同,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抬到比学习结果、学习效果更高的地位.自上而下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评课者以此为标准,上课者也趋之若鹜。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游戏、课本剧、各种表演等令人目不暇接。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师生互动热火朝天,气氛空前活跃。但透过喧嚣,学生对文本理解了多少,哪些活动在哪些方面建构了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对知识建构了几何,在哪些方面培育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却很少有人深入追究和认真测评。“绿色”课堂是需要老师的智慧的,课堂教学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如一位老师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有学生认为作者写烈日和暴雨是为了烘托祥子的苦难生活,别的学生对此也没有异议。这时,老师以其敏锐的视角发现了其中的教学资源,他马上追问:“为什么一定要写烈日和暴雨才能反映其苦难生活呢?把祥子放在春天、秋天和冬天行吗?”这样就产生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由此引出,学生的思维也因此走向了更高的层次。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去营造一种诗意课堂,让学生去感悟语文、体会语文、实践语文,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让“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充满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读出诗意、品出诗意、悟出诗意;让语文课堂浸泡在浓浓的诗意中。
总之,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创造出这样的课堂,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课堂。它是成长路上的幸福体验,它是创意乐园的温馨收获,它展现着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迸发着学生情感智慧的光芒。 “绿色语文”犹如参天大树上新生长出来的一棵嫩芽,那充满生机的绿色诠释着生命的全部意义。让我们用心去浇灌这生命的绿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我们关注绿芽的发展,张扬孩子们的个性,实现自我生命价值。让这绿色在孩子们的心中无限延伸,让这绿色伴着生命快乐成长!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9
关键词:绿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表明***和***在国家发展进入新轨道后开始转变发展理念和调整发展方式。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人能提高其职业技能,毕业后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或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总体而言,中国的职业教育对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适时提出,必然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只有适时调整,及时根据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要求进行适当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解读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相似和重叠之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革开放后,打***门的中国发现本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西方发展国家相差太远,为了解尽快缩小与西方国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差距,忽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严重恶化。近年来,中国已经开始注意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因此,提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主要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进行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前后形成巨大对比。改革开放前,中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家,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远远超过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极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而第三产业则快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主要是我国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中由于无机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部分耕地严重碱化,同时,每年秋收季节农民烧秸秆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空气。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既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又能防止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比如,旅游业的发展,将是未来中国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很多地方***府中,旅游收入已经占其地方财***收入的9%。我国的旅游产业尚处于刚开发阶段,其产业链还有很大的延长空间,而职业教育在其中有很大发展空间。
2.发展方式的调整。改革开放初期,不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是走粗放型发展道路———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缺乏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环境保护被低估或忽视,导致中国很多地方出现各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松花江污染事件因波及俄罗斯成为国际事件而备受关注,与此同时,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全国许多地方均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已经让中国认识到,如果不对过去的发展方式进行重大调整,中国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3.生活方式的改变。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环境保护不仅是***府的事,也不仅是企业家或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等少数人的事,而是全国范围内所有人的事。绿色保护、绿色发展,最好是不要有人缺席。首先,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中国的食品和药品安全有更高的保障,近年来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由于缺乏监管,加上部分无良商人眼里只有钱而道德意识淡薄,多次出现安全问题,2016年的***苗事件更是引起全国性的恐慌。对于人类而言,如果连人自身都不能绿色生存和发展,自然界的绿色生存与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其次,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更加普遍。太阳能、生物能源、地热、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更加普遍。而煤炭等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将逐渐减少。再次,出行方式也可能发生变化。目前,中国人更多的是乘坐以石油、天然气等生物能源为主要燃料的交通工具。将来,以充电和太阳能为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将日益增加。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4.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古代中国,人们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顺从,对自然界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敬畏心理。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以来,随着西方思想日益深入地传播到中国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西方思想所影响,中国人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以及人对自然的改造、征服。当人们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处于自然界能够自我消化、自我清理的范围时,自然界的各种极端天气较少出现,人们感受不到自然环境破坏后的各种恶果,因此,也很少认真反思。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极端天气频频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沙尘暴、雾霾天气在全国范围内的频繁再现,全国上下都清醒地认识到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中国人开始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反思。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要记得住乡愁”等口号在民众中产生强烈共鸣。
二、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人才需求
1.绿色食品人才的巨大需求。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人民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在提高食品数量的同时,也丰富食品的种类,使人们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想吃的食物;另一方面,现代化容易在初期发展阶段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又通过科技途径使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非有机食品、非绿色食品充斥市场,导致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极大增加。绿色食品的主要来源是绿色农业,这里所谓的农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副、牧、渔。农业既是人们衣食的基本来源,也是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的基本保障。绿色食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催生绿色农产品种植、绿色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人才需求。在过去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基础设施、房地产是主要投资领域,农业领域长期缺乏有效投资,投资的长期短缺导致农业人才尤其是绿色农业人才严重不足。
2.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空间,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建筑,就没有城市。绿色建筑,既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后,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标准更高,社会对高标准的绿色建筑的需求也增加。只有改进与创造新的建筑技术、改革旧有建筑管理模式,才能符合新标准,适应新潮流,而这一切的实现全部以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为基础,没有绿色建筑人才,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3.绿色交通(绿色能源)人才的需求。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府开始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既需要人们绿色出行,又需要绿色能源即清洁能源的创造与推广。所谓绿色能源或者说清洁能源,其核心有三个:一是能回收能循环,二是污染少最好是无污染,三是其他社会危害(包括各类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危害)少。近年来,严重而频繁的雾霾天气、极端天气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健康问题引起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高度重视。绿色出行、绿色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共识。绿色出行的本质是思想观念问题,而绿色能源的关键则是体制机制和技术人才问题,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更多的是人才问题。“两型”社会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必然需要坚实的人才基础,这方面的人才,对于中国来说,相对短缺。
三、绿色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前者强于实践技术,后者则更加重视基础理论。绿色发展的实现,既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投入。职业教育要培训大量绿色食品、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等方面人才,就要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联系性强、社会实践性强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相对于其他技术类人才培训,绿色人才培养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只有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即增加职业教育中绿色人才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在清洁能源方面,有些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可与这些企业加强联系,派遣学生去这些企业参观、实习。二是联合办学。这里所谓的联合办学,是指国内的职业教育机构与国外的职业教育机构或者与国外在清洁能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联合办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及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不论是清洁能源的人才培训,还是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我国的高校尤其是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流大学与大量国外知名高校以及企业有人才交流培养计划。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有较大差距。当然,较大差距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在绿色人才的联合办学方面将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样,以人才输出为主;但必须牢记的是,职业教育要做到高质量的人才输出,首先职业培训机构自己要有高质量人才。虽然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但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中国教育资源不均分布,导致在人才储备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严重不足。绿色人才在我国相对短缺,各大职业机构只有在坚持固有人才引进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才能更好地培训绿色人才。在市场经济时代,尤其是全球化时代,人才引进一定要打破传统思想的藩篱和“为我所有”的固定模式,而应该持“不为所有,但唯所用”的新思维。在人才引进方面,眼光不要只盯着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业和民间同样存在大量人才。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引进人才同样要有全球眼光,可以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国家引进相关人才。
3.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非常关键。从宏观视角来看,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二是教学管理,三是教学测评。其中,专业课程是基础性工程,职业教育要培养绿色人才,首先,需要设置相关教学内容,如专业教师授课、去企业参观或实习、到国外学习与交流。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时效性与前沿性。绿色发展既需要基础理论,也需要实践技术。在课程设置中,不能只安排基础理论,而忽视实践技术,也就是说,参观、实习次数一定要在数量上有保证。其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落实。学校要根据课程安排教师,如果本校没有相关课程教师,就需要联系国内外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相关领域专家前来授课或指导。绿色发展是今后我国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方面的人才长期来看有大量需求,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把教学管理的机制常态化。最后,要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测评,缺少这一步,绿色教育可能会流于形式,绿色人才的培养就会可望而不可即。由于教学测评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步骤,学校一定要充分重视。除了本校的测评机构,还可以联合校外的其他机构,如高校、科研机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联系国际权威机构进行测评。
4.争取国家***策支持。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在国际上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中国要实现在国际上的减排承诺,即2030年前不增加碳排放总量,离不***内绿色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碳排放量,但是,碳排放的有效减少离不开各类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先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归根结底是相关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已经设立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等研究机构,但是在绿色人才的应用技术培训方面,鲜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尝试。随着环境问题、气候问题重要性的迅速提升,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工作。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向国家争取***策支持,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首先,要争取资金支持。与高等教育相比,尤其是国内重点高校相比,职业教育的经费一直短缺,资金不足成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瓶颈。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向环保部门、***门申请绿色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在申请成功后,向社会、向相关主管部门公开专项资金的开支,以切实达到专款专用。其次,要争取人才支持。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行业或产业在我国是新事物,国家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只有通过国家与市场相结合即两手抓的战略,职业教育机构等相对弱势的单位、相对冷僻的地方才能切实分享到人才红利。此外,还需要争取***府的其他***策支持。例如,每年高考后,国家可以适当引导和鼓励媒体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在绿色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长处,从而保证各类绿色发展专业有足够多的学生报考。
作者:陈吉胜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宇.准确把握和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10-1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10
开学第一天,我学了《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这篇课文。
当我读到第一段时,仿佛感到我已身在云南的热带雨林里,看到了色彩绚丽的热带鸟类,各种热带植物;还看见了活化石——望天树,而且我还在测量着望天树的高度呢!
当我读到“让明亮的眼睛……”时,仿佛看到翠竹林立的竹林,那一根根竹子像一排排卫士站在那里;又仿佛看到松柏在雪地里傲霜斗雪,还有跟它一起做伴的梅花和;我还看见了农民和果农们在沃野上、果园里辛勤的耕作,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浇湿了干燥的土地。
在读第四段时,我受到了青山和绿水的召唤,它们的魅力无穷,令人向往。不过,在前进的道路中,还必须不怕艰险,勇于攀登,更加不怕险恶的风浪,只有做到了,才能享受大自然无私地馈赠和给予,才能拥有勇气和胆量,在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只有勇于探索,勇于发现,越过自然障碍。才能知道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美好,是我们最好的绿色课本。也许有人说大自然很危险,可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它的美好,走吧,让我们一起去浏览这绿色课本!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美化大自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