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说明文篇1
2、看西瓜的颜色挑选青绿色的西瓜,颜色越深越好,颜色深说明光照足,水多汁甜。
3、看西瓜的纹路挑选纹路整齐的,不整齐的可能西瓜没有长好,是不好的瓜,纹路整齐的西瓜甜。
4、用手摸瓜用手触摸如果感觉瓜皮光滑说明这个西瓜很甜,如果瓜皮很粗糙说明瓜不好。
5、用手指敲击挑选西瓜的时候用手机敲击几下,如果感觉明显的震动说明西瓜已经熟了。
西瓜的说明文篇2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啖食西瓜之时,总是触景生情,用西瓜猜一谜语,对西瓜赞之以诗,颂之以联,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西瓜文化。
西瓜原产非洲赤道附近,继而传至西亚地区,后传入我国中原,故称西瓜。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全书》中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
历代诗人也多在诗中点明西瓜的由来,如元代赵善庆的《西洋瓜》:“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明代李东阳的咏瓜诗:“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前两句也点出了西瓜的来历。
西瓜又名寒瓜,南梁沈约的《行国》诗云:“寒瓜方卧垄,秋落已满坡。紫茄纷烂漫,绿芳郁参差。”写出了西瓜丰收时的景象。
西瓜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南宋贺方回在《秋热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一个足字,道出了西瓜的汁多味甜。而南宋文天祥的《西瓜诗》更是声色俱佳:“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有形,有声,有色,有味,新颖别致,意趣盎然。
从宋代开始,西瓜已在我国大面积种植。范成大写过不少西瓜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吃西瓜。”“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女儿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见宋人种瓜吃瓜是生活中的常事。
历代文人在品尝西瓜之余,也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诗篇。如明代瞿佑的《红瓢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读之令人垂涎欲滴。金人王予可的《咏西瓜》:“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以深潭、冷月、青云,来映衬西瓜切开之形质,匠心独运。“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吃着甘甜的西瓜,读着优美的诗句,唇齿间立生凉意,暑热顿消。
人们在吃西瓜的同时,还写下了许多颇有情趣的对联。比如:堂中摆满翡翠玉,弯刀劈成月牙天。这是古时一家西瓜店的对联,类似今天的广告,西瓜的鲜活水灵呼之欲出。
明代一位巡抚微服私访,路过一座寺庙,庙里的老和尚摘来几个西瓜让他解渴。巡抚触景生情,脱口吟诵:“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老和尚苦思良久,对不出下联,张居正恰好路过,随口应对:“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在场之人无不惊叹。
据说唐伯虎幼时陪父亲会客,席上有一盘炒豆,客人即兴说联:“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唐伯虎便用桌上的西瓜相对:“西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玉玻璃对金龟甲,无论颜色还是形状,都十分贴切,客人大为赞赏。
西瓜的说明文篇3
“五一”黄金周,爸爸妈妈在我强烈要求下,带我去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到了西双版纳,我想:“西双版纳的东西这么好吃,西瓜一定也不错,就向爸爸要了10元钱,去买西瓜。
到了西瓜摊,个个西瓜都大大的,绿绿的,切开的西瓜红红的,一粒粒西瓜籽“镶”在上面,看上去让人直咽口水。
正在挑西瓜的我,看见了一个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老外看上去不太会说中文,比划了半天农民伯伯才明白,原来,来外是让农民伯伯帮他挑个西瓜。农民伯伯敲敲这个,敲敲那个,拿了一个不太大的西瓜,放在案板上,一刀下去,西瓜的汁不停的流,红红的,看上去好吃极了。老外说:“OK!OK!”然后蹩脚的说了几句中文:“请请……帮帮帮我……再挑一个……西瓜。”农民伯伯笑着说:“可以。”农民伯伯有敲敲这个,敲敲那个,又挑了一个又大又绿的西瓜,放在称上称,“一共8元7角。”农民伯伯边比边说着,可是半天,老外还是不明白,农民伯伯就把西瓜递给了老外,再比,“8元7角!”老外还是不懂,干脆拿出一沓人民币递给农民伯伯,旁边的人说:“这人真有福气,发洋财了。”老外递给农民伯伯之后就走了,农民伯伯赶快叫住老外,老外以为钱不够,又拿出一沓钱给农民伯伯,农民伯伯没接钱,反而只拿了一张十元的,把剩下的钱又还给老外,从自己的包里拿出1元3角,递给老外,老外先是一愣,接着说:“中国OK!中国OK!……这几个字不蹩脚,踏踏实实。
不贪财的人,中国人。
西瓜的说明文篇4
[关键词]三危;瓜州;安西县;敦煌;敦薨
[中***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21-02
一、“三危”辨
千余年来,人们追溯敦煌古史,多从《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开始。继《舜典》之后,言及“三危”的先秦古籍又有如下几条:
《尚书·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又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孟子·万章上》:“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毫)如披蓑,其名曰 (音ao-ye),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 (luò),其名曰鸱。”
屈原《天问》:“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
《吕氏春秋·离俗览·为欲》:“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禹……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
上引先秦古籍所载之“三危”,其址何在?西汉之前向无解说。下至两汉,学者始泛指为“西裔之山”,如西汉孔安国,①东汉马融(79~166)、②王逸(89~158)、③郑玄(127~200)、④赵岐(?~201)、⑤高诱⑥等。盖“秦火之后,载籍沦亡,汉兴,治尚书者不能言黑水、三危之所在”。故两汉学者概莫能指实其处。
西汉哀、平之后,有谶纬之书流传。⑦而东汉大儒郑玄“专以谶言经”,⑧尝引《河***》及《地说》云:“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汶)山相连。”⑨三国时魏张揖亦云:“三危山在鸟鼠山之西,与岷山相近。”⑩《后汉书·西羌传》则云:“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11
据上所论,知两汉至三国时期,或泛云三危为西裔之山,或径指三危山在鸟鼠山西南,与岷山相连,则在今甘肃省临夏州之南境矣。
后至西晋,始云三危山在敦煌。《左传·昭公九年》:“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魑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西晋杜预(222~284)注云:“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这里,杜预虽未直接指称“三危”在敦煌,但从“允姓之奸居于瓜州”,而“允姓……与三苗俱放三危”以及“瓜州,今敦煌”之言来看,无疑是说“三危”在敦煌。所以半个世纪后,郭璞(276~324)接过杜预的话,径直指明三危山在敦煌。《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郭璞注云:“(三危之山)今在敦煌县,《尚书》云:‘窜三苗于三危’是也。”此后,不少学者便抛弃了“三危,西裔之山”的泛说和纬书《河***》及《地说》关于“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岷)山相连”之说,跟着,杜预、郭璞将“三危山”搬到了敦煌。如《西河旧事》、12北魏郦道元、13北齐魏收(505~572)14等皆从此说。至唐,李泰、孔颖达、杜佑、李吉甫等亦执此说,15此说遂盛,不烦具引。至于敦煌当地,尤乐予附和,武周圣历元年(698)所立《李义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莫高窟“西连九陇坂,鸣沙飞井擅其名;东接三危峰,泫露翔云腾其美”。敦煌遗书中吟咏敦煌古迹的组诗20首中有《三危山咏》,曰:“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岩连九陇崄,地窜三苗乡。”皆援此为据。
敦煌之“三危山”不知其名起自何时。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杜林以为敦煌为古瓜州”之语度之,必不早于西汉。盖汉武帝之前,敦煌之地本属匈奴,匈奴之前,更属月氏、乌孙。月氏、乌孙、匈奴皆不操汉语,何由以汉语命名此山为“三危山”?由此上溯舜、禹之世,其地局限于中原,敦煌非其辖境,且远不可及,舜流三苗,何得置之敦煌?又,《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此流经“三危”、入于“南海”的黑水,郦道元《水经注》以来,皆云在敦煌。但敦煌直距南海5000余里,中隔千山万壑,何曾有过一条奔入南海的“黑水”?由此,吾知“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之“黑水”、“三危”,必非敦煌之“黑水”、“三危”。胡渭《禹贡锥指·略例》云:“(禹贡)导水九章,唯黑水原委,杳无踪迹。”以往,人们追溯敦煌古史,竟从《舜典》、《禹贡》开始,实属荒唐。
“三危”之名,早见于《尚书·舜典》、《禹贡》,本非敦煌之“三危山”。至汉武帝时,中原王朝始领有敦煌之地,驻***移民,始设敦煌县及敦煌郡。敦煌县城东南有山,三峰高耸。《括地志》云:“(敦煌)三危山,有三高峰,故曰三危。”按,“危”,高也。16“三危”者,三高峰也。汉人来此,因见此山有三峰高耸,乃就《舜典》“三危”旧名,移借于此山,遂名此山为“三危山”矣。
《史记·匈奴传》云:秦始皇“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汉书·西域传》所谓“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是也。至汉武帝开拓河西之前,敦煌亦非汉地。据此而论,《尚书·舜典》、《禹贡》所说的“三危山”,必非远在黄河以西2000余里的敦煌三危山;其时亦不至据敦煌三危山“三高峰”之形而以汉语名之为“三危山”之理。
因知《舜典》、《禹贡》所说的“三危山”,必非敦煌的三危山。2000年来,将敦煌的三危山附会为《舜典》、《禹贡》所说的“三危山”以及由此引申为敦煌古史开端的种种言论,悉皆无稽之谈。
二、“瓜州”辨
“瓜州”一名始见于《左传》。一曰:“(范宣子)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鲁襄公十四年》。是年为公元前559年);二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左传·鲁昭公九年》),是年为公元前533年。
《左传》所说的古“瓜州”,西汉以前从不见有解说,盖早已不知所在。直到东汉初年,大司空、经学家杜林始创言“古瓜州”即汉代的敦煌。《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敦煌县条班固原注云:“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班固作为杜林之说的转述者,但同时也是杜林之说的怀疑者。何以言之?从班固所谓“杜林以为”的措辞来看,表明班固不过视杜林说为一家之言。盖《左传》所说的“古瓜州”究在何处,西汉以前向无指在敦煌者,杜林“以为”敦煌即“古瓜州”一说,前无所承,实难凭信。唯一可以呼应“瓜州”一名者,不过是杜林所谓“地生美瓜”而已。但先秦古籍及西汉著作中向无瓜州产“美瓜”的记载,敦煌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大麦、小麦、青棵、谷子、糜子、豌豆、扁豆、黑豆、大蒜、杏核、苜蓿、桃核等,却未发现有瓜、瓜皮、瓜子,杜林所谓敦煌“地生美瓜”,查无实据,固难凭信。所以,杜林之说在东汉一代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杜林以为敦煌即“古瓜州”一说,至西晋以来,才得到张扬。最早起而响应杜林之说的是西晋经学家、镇南大将***杜预(222~284)。他为《左传·襄公十四年》范宣子所言“瓜州”作注说:“瓜州,地在今敦煌。”又在《左传·昭公九年》为“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作注,再次声言“瓜州,今敦煌”。此后,东晋郭璞(276~324)、北魏郦道元、南朝梁刘昭、荀济17等继起呼应,其说遂倡。刘昭著《后汉书·郡国志》,迳云敦煌为“古瓜州,出美瓜”。此说被载入国史,流传益广,影响极大。但追本溯源,不过是杜林“以为”敦煌为古瓜州而已。至北魏孝昌二年(526)改敦煌郡为瓜州,应即附会杜林之说而来。隋开皇二年(582)废郡,复继北魏之后又改敦煌郡为瓜州。后至唐武德五年(622),分敦煌郡为二州,于敦煌郡西部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又改名沙州),领敦煌、寿昌二县;于敦煌郡东部置瓜州,领晋昌、常乐二县。从此,“瓜州”一名仅指汉晋敦煌郡的东半部地区,不再纠葛于敦煌。
今之瓜州县,为清代以来的安西县,2002年2月改名瓜州县,其境域相当于唐之瓜州及所辖晋昌、常乐二县地。
总而言之,《左传》所说的古“瓜州”,与古今之河西敦煌、瓜州无关。《左传》所说的古“瓜州”,究在何处,尚待考实,但杜林、杜预、郭璞、郦道元、刘昭、荀济所谓“古瓜州”即敦煌之说,可以断然予以否定。
从东汉杜林说“古瓜州即敦煌”以来,正史多加采信;敦煌出土的《沙州***经》亦曰:“沙州者,古瓜州地。”(见敦煌遗书S.2593《沙州***经卷第一》)清乾隆年代的《肃州新志·沙州卫册》、道光年代的《敦煌县志》、民国时期的《重修敦煌县志》皆取此说。20世纪90年代初编写《敦煌市志》,笔者曾建议将《舜典》、《禹贡》所说的“三危山”及《左传》所说的古“瓜州”,从敦煌古史中加以排除。《敦煌市志》编写者采纳了这一建议,在《敦煌市志·大事记》及敦煌历史沿革的记述中予以剔除。2008年出版的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敦煌志·大事记》以及姜德治先生著《敦煌志·大事记》均不再取《舜典》、《禹贡》及《左传》之说。从此,2000年来关于敦煌古史的追溯,终于走出了误区。
三、“敦煌”辨
战国以前,多种民族曾在敦煌生活居住,彼去此来,多有迁徙,文字记载缺失,情况不明。战国以来,始为月氏、乌孙所居。至秦始皇拓疆,“西不过临洮”(见《史记·匈奴传》及《汉书·西域传》)秦末,义***蜂起,忙于内战;匈奴乘时南进,“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至朝那、肤施”(《史记·匈奴传》)。匈奴冒顿单于西击月氏,敦煌一带始属匈奴。直到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昆邪王举河西之地降汉,敦煌地区才纳入汉朝版***,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建敦煌郡。在此之前,敦煌既非汉朝声教所及,则月氏、乌孙或匈奴都不可能取“瓜州”、“三危”、“敦煌”这类汉语地名。
《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于元朔三年(前126)返回长安,“具为天子言之曰……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书·张骞传》亦云:张骞“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表明“敦煌”地名早在汉朝建立敦煌郡之前已有之。是时,敦煌尚非汉朝治域,据张骞之言“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则“敦煌”地名,当是月氏语,张骞以汉字译写其音。其原音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敦薨”。《山海经·北山经》载:
(大咸之山)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
山,其上多 ,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
“泑泽”即盐泽,今名罗布泊。这条出自“敦薨之山”、向西注入泑泽的“敦薨之水”,唯今之疏勒河莫可他属,而“敦薨之水”所从出的“敦薨之山”,必为疏勒河所从出的大雪山,即今疏勒南山。
余考“敦薨”、“敦煌”二名,古本同音。“敦薨”之“敦”与“敦煌”之“敦”同为一字,“敦”,古读tun(今读dun),无烦赘言;“薨”,《广韵》作呼肱切(honɡ),登韵;“煌”,《广韵》作胡光切(huānɡ),唐韵。“薨”、“煌”二字同属晓纽(h)、合口阳声韵(uēnɡ—uānɡ),其差别仅在于开口度略有大小;至于追溯其古音,则“薨”、“煌”二字为同音。略举数证于下:
薨,今音呼肱切,与薨同摄的“鸿”字,古音胡光切。如《吕氏春秋·审分览·执一》:“变化应来,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以“章、当、昌、鸿”为韵,知“鸿”字读煌。又与薨同摄的“轰”字,唐代犹读呼光切,如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日西入***门,羸马颠且僵。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黄昏次汜水,欲过无舟航。号呼久乃至,夜济十里黄。”用“僵、觞、狂、轰、翔、航、黄”等字押韵,知“轰”字读煌。
煌:胡光切,古音胡肱切,同薨。如司马相如《封禅颂》云:“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煹炳辉煌,正阳显见,觉悟黎蒸。”(《汉书·司马相如传》)此以“升、煌、蒸”为韵,则“煌”读胡肱切,音同薨。又,扬雄《雍州牧箴》:“上帝不宁,命汉作京。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宋章樵注《古文苑》卷14)以“京、荒”为韵,“荒”字读薨。《五音集韻·唐韵》载:“煌,胡光切。”同书《庚韵》又载:“煌,户萌切。”可证“煌”字兼有“煌”、“薨”二音。
清人毛先舒指出:“古‘江’音本近‘东’、‘冬’,三部相通……‘横’本读‘黄’。”18愚按,“横”与“薨”同音,“黄”与“煌”同音,所云“‘横’本读‘黄’”,亦指明古音“薨”、“煌”二字同音。由上确知,西汉时期“敦薨”与“敦煌”二音相同。《山海经》所载的“敦薨”,无疑即张骞所说的“敦煌”。盖因张骞以为“薨”字非吉(《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故讳言“薨”字),因改“敦薨”字作“敦煌”。后在此地建县建郡,遂名“敦煌县”、“敦煌郡”。东汉应劭不知“敦煌”原为月氏语,乃就汉文“敦”、“煌”二字望文生义,释之曰:“敦,大也;煌,盛也。”但汉朝初有此地,偏辟荒凉,人烟稀少,何得言“大”言“盛”?
前贤早疑张骞元朔三年(前126)所言“敦煌”一名应非汉语,清代学者储大文推测“汉敦煌郡,因敦薨山名”(见储大文《存研楼文集》卷8《取道》)。近年,学者继有探讨,或谓“敦煌”语源为“桃花石(Taugas)”的对音,19或谓“吐火罗”之对音,20或谓羌语“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之对音,21或谓即《禹贡》之“惇物”。22笔者赞同王宗维先生提出的“敦煌”为“敦薨”之对音。23此说卓有见地。但王宗维先生推测“敦煌是族名”,即“敦薨族”,余颇有疑。盖所谓“敦薨族”者,史所不载,笔者以为当据张骞之言称其族为“月氏”为宜,“敦薨”地名应属月氏语。至于“敦薨”词义,余尚不得其解,有俟后之达人。
《水经注》卷2亦引《山海经》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郦道元注亦云泑泽即牢兰海(即盐泽、蒲昌海),但郦道元注又谓敦薨之水“出焉耆之北”;误断“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与《山海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之说相背,故知其谬。
至于敦煌的“三危山”、“瓜州”之名,又当别有其说。《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迁三苗于三危”。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高峰,故曰三危。”《礼记·缁衣》:“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郑玄注:“危,犹高也。”所谓“三危”,缘情据理,知是汉朝领有敦煌后,见敦煌东南之山有三高峰次第排列,遂将《舜典》、《禹贡》“三危”一名移称此山。自武帝建郡逮于西汉末,已130余年,呼之既久,习以为常,竟以为敦煌之三危山即古之“三危”。然此中又当有心理因素起作用:
其一,出于当地人自矜乡土之情。人皆欲所生乡土为自古名区,求之古典,《舜典》、《禹贡》适有“三危”之名,《左传》又有“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之语,于是将“三危”、“瓜州”二名加以联系,附会渲染,形成舆论,久之,习以为常,弄假成真矣。
其二,出于***治之需要。敦煌建郡之后,大批移民陆续迁来,而当地之匈奴及羌人受到排挤,民族矛盾继之而起。而匈奴及羌人***权亦常欲驱逐汉人,夺回故地,故百余年间争夺不断。《汉书·赵充国传》载:“(赵充国曰)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曰:‘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此言反映匈奴及羌族失去敦煌并不甘心,常欲夺回其地。汉人则欺匈奴及羌戎无古典可稽,而拈出《尚书》、《左传》之“三危”、“瓜州”,以证敦煌早属尧舜旧域,三苗顽嚣,不过谪居于此。地本属我,今物归原主,名正言顺;尔祖“三苗”罪人,始流放于此地。罪隶之裔,何得以地主自居?杜林之父杜邺,成帝、哀帝间为凉州刺史。《后汉书·郡国志》载:凉州刺史治在汉阳郡陇州。东汉之陇州即西汉之陇县,故城在今天水市西北,而敦煌属凉州刺史部。青年杜林随父尝居凉州;中年遭王莽之乱,义***纷起,中原祸结,复与弟杜成再来凉州避难,故熟知凉州刺史区域内所传关于敦煌即“三危”之说。东汉初,杜林返回长安,因前在凉州所得《漆书古文尚书》授徒讲学,遂用凉州所闻,释“三危”、“瓜州”为敦煌。班固注虽引其说而云“杜林以为”,则班固仅视作一家解经之言,不足视为的论也。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钱伯泉教授曾有《敦煌和莫高窟音义考析》一文,以为允姓之戎所居瓜州,本在姜水、雍水流域,即今陕西凤翔一带。后姜、允之戎为周所迫,向西迁徙到敦煌,于是将“瓜州”旧名带到敦煌。又以为《禹贡》之“惇物”,即《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武功县注之“敦物”,以为乃指敦煌。钱氏之说,可为此问题之探讨别开思路。但允戎西迁将“瓜州”旧名带到敦煌一说,《经》、《传》无稽,清儒戴震早已指出:“是山(指三危山)不协《禹贡》之文,其名盖后起也。”近年仍有人著文,专论《尚书·禹贡》之“三危”、“黑水”及《左传》之“瓜州”即今敦煌之三危山。24 固蹈袭汉朝附会之说,为识者所不取。
在敦煌建郡之前,确切地说在西汉***队未进驻这里之前,当地文明属少数民族文明。由于当地民族无文字,没有留下文献记录,情况不甚了然。1976年,在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发现一处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居民遗址,清理墓葬321座,出土大量彩陶、石器、骨器、铜器、金银器及粟等遗物。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106座墓葬出土有铜器,如铜质斧、锄、镰、凿、刀、矛、镞、锥、针、锤、镜等200多件。这些铜器以模铸为主,并发现有镞、镰、石范,反映当地或其附近地区,采铜、冶铜的技术已有相当发展。其陶器以四耳带盖的彩陶和较多的粗陶罐为主。其花纹及装饰,黑色多,红彩少,承袭了马厂类型风格,而从器形看,其双耳小罐、双耳大罐、豆形器等,又酷似四坝文化的器形。火烧沟遗址地层分早、中、晚三期,说明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墓葬中发现家畜殉葬,仅编号M227号墓就出土88个羊距骨。羊仅后肢有距骨各一,88个距骨相当于44只羊。墓葬大陶罐中多储有粟粒;又出土有小型方杯和人足形罐,应是酒器,表明畜牧业、农业已有盈余积蓄。随葬有绿松石珠、玛瑙珠、海贝、蚌饰以及金、银、玉器等,反映了财富的占有和货币的使用。又发现有三音孔陶埙,可吹出“6123”四个音阶,表明音乐文化亦有相当的发展。这一文化遗址的类型比较特殊,其族属亦未能确定,一件陶纺轮上刻有“M”形符,有人认为可能是“羌”字,推测此处可能属羌人遗址。从它受到齐家文化影响的情况看,大致相当于齐家文化晚期,最晚当为公元前1600年,距今已3500多年。
西瓜的说明文篇5
1、挑公母“公”西瓜形状更长,汁液更多,“母”西瓜则是圆形,味道更甜,喜欢哪种口感自己选择。
2、西瓜瓜蒂是绿色,说明是新鲜的瓜,如果瓜蒂干而枯黄,说明西瓜摘下来一段时间了。
3、挑大小,不要太大不要太小,平均最好。听声音,用手指弹一弹成熟的西瓜会发出“嘭嘭”声,未成熟的西瓜则会发出“当当”声。
(来源:文章屋网 )
西瓜的说明文篇6
(1)K1×L1群体中的子一代F1的果肉颜色表现出偏向于黄色的红黄杂色,可说明黄色对红色为不完全显性;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
(2)K2×L1群体中的子一代F1果肉颜色表现为黄色,可证明黄色对红色完全显性;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
(3)在两个群体中的子二代F2中,红色果肉西瓜与黄色果肉西瓜的比例基本满足1:3,因此可以认为它们的遗传满足孟德尔的单基因遗传定律;
(4)在两个回交群体中,BC1P1红色果肉西瓜与黄色果肉西瓜的比例均满足1:1,BC1P2西瓜果肉颜色全部为黄色,这说明西瓜的果肉颜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关键词]小型西瓜 果肉颜色 遗传分析
中***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79-03
西瓜(Citrullus lanatus)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根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的数据统计(http:///),2009年世界西瓜总产量超过1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0.7%。同年,中国年产6820万吨,是西瓜产量最高的国家,占世界产量的67.7%。西瓜因其经济和营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世界各地的欢迎和喜爱[1]。
小型西瓜又被称为“迷你西瓜”,是近年来新培育的一种西瓜品种,小型西瓜的果型较小、有较为优等的品质、生长周期比较短,栽培形式多样化,而且种植效益也很高,十分受现今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在中国,西瓜早中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是56%和59%,小型西瓜、薄皮西瓜等品种的种植面积维持稳定的增长,有较为广阔的市场潜力[1-3]。
果肉颜色是西瓜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 其颜色主要表现为红色、黄色和白色等颜色,而在实际生产中,栽培西瓜的果肉颜色主要包括红色和黄色,这是由果肉中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形成的。西瓜果实瓤色的研究起步较晚,多见其类胡萝卜素(其中以番茄红素为主)组成与含量的分析报道。Poole证明了数个基因位点涉及到西瓜颜色的测定,随后的遗传研究表明了多个基因与颜色决定有关,而且一些会通过上位基因相互影响[4]。美国农业部 Perkins-Veazie 小组对影响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进行广泛研究,包括种质、果实成熟度及贮藏条件等[5-7]。李京、惠柏棣等对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发现红瓤西瓜与黄瓤西瓜比,类胡萝卜素含量多[8]。Perkins研究发现,西瓜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可以供人体直接吸收的番茄红素[9]。Soliva F R等人在2010年通过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结合,强有力地证明了不同果肉颜色的西瓜所含番茄红素的量也有所不同,比如说红色果肉的西瓜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较高,而柠檬黄色果肉的西瓜番茄红素的含量就很低[10]。美国德克萨斯 A&M大学的 Haejeen 等人对红色果肉西瓜和淡黄色果肉西瓜进行分子标记试验,最终结果表明,西瓜内番茄红素的含量多少与LCYB基因有关,而且这个基因只有在红色果肉西瓜中才有活性[11]。郑峰等人研究表明,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与瓤色有关,随着瓤色的加深,番茄红素含量不断增加[12]。
不同的色素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不同的颜色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研究果肉颜色的遗传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对小型西瓜果肉颜色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明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为西瓜品质改良和特色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所需材料选自两个群体,一个是以红色果肉、圆形,小籽小型西瓜“K1”(LQ06)为母本;黄色果肉、圆形,大籽小型西瓜“L1”(XinA)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及子一代自交获得的F2,121个单株;另一个群体是以红色果肉、椭圆形、厚果皮的小型西瓜“K2”(黑美人)为母本;黄色果肉、圆形、薄果皮的“L1” (XinA)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及子一代自交获得的F2,125个单株,回交BC1P1和BC1P2。
1.2 处理方法
2013年4月-8月种植亲本并杂交得到F1,2014年4月-8月种植F1代并自交,分别得到F2代121个和125个单株。2015年4月-8月,所有材料常规育苗,立架种植,用单蔓整枝和滴灌浇水,在齐齐哈尔园艺研究所大棚内种植。
1.3 果肉颜色调查
在7月下旬前后,西瓜已陆续成熟,将已成熟的西瓜采摘,对果肉颜色这一性状进行统计调查。切开果实,将果肉颜色与国际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按照全红色、全黄色、偏红色和偏黄色四种分类,其中对于西瓜果肉颜色表现为杂色时超过50%为红色的记为偏红,反之为偏黄。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使用Word、Excel进行数据统计,使用SPSS V17.0分析软件对果肉颜色的遗传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K1×L1群体果肉颜色遗传分析
将成熟果实的颜色与国际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在此群体中,亲本K1和L1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黄色,杂交得到的F1呈现出来的为红色和黄色混合的杂色,介于两个亲本颜色中间,表现出共显性遗传。又因F1中黄色比红色更为明显,可认定黄色对红色是不完全显性遗传。F1自交获得的F2代表现出了性状分离(如***1)。
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将F2代的果肉颜色分组描述,全红色果肉的西瓜有19个,偏红色果肉的有7个,全黄色果肉的西瓜有42个,偏黄色果肉的有31个。
2.2 K2×L1群体果肉颜色遗传分析
通过将成熟果实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得到结果如表2。在K2×L1这个群体中,亲本K2和L1分别为红色和黄色,杂交得到的F1呈现出与父本L1相同的黄色。F1自交获得的F2群体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其中全红色果肉西瓜28个,偏红色果肉西瓜11个,全黄色果肉西瓜53个,偏黄色果肉西瓜33个。两个亲本及F1的果肉颜色如***2。
由表3可知亲本红色果肉K2与黄色果肉L1的后代F1均为黄色,在F2群体中,果肉为的黄色(全黄+偏黄)植株有86株,果肉红色(全红+偏红)的植株有39株,黄色与红色植株的分离比例经卡方检验符合3:1。以L1为回交亲本的回交群体BC1P2全部表现为黄色,而与K2回交获得的回交群体BC1P1中,果肉黄色与红色比例为1:1,表明在本遗传群体中,果肉颜色由一对基因控制。
3 讨论
3.1 K1xL1群体
母本K1果肉颜色为红色,父本L1为黄色,子一代F1中果肉颜色表现型为红和黄混合的杂色,说明该性状呈共显性遗传,又因F1的果肉颜色更趋向于父本的黄色,可以说明黄色对红色是不完全显性遗传。果肉颜色在子二代F2中发生了性状分离,分离表型比较复杂,为了方便统计,将果肉颜色分为4组,分别为全红色,偏红色,全黄色和偏黄色,把全红色与偏红色归类为红色,全黄色和偏黄色归为黄色,统计结果为红色果肉植株为28株,黄色植株为73株,分离比例基本符合1:3的遗传规律,较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所以按颜色分类可将果肉颜色看作质量性状。
3.2 K2xL1群体
母本K2果肉颜色为红色,父本L1为黄色,子一代F1全部为黄色,黄色表现型对红色为完全显性。在子二代F2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经与国际标准比色卡比较,主要分为全黄色,偏黄色,全红色和偏红色,把全黄色和偏黄色归为黄色,全红色与偏红色归为红色,统计结果为黄色植株86株,红色植株39株,经卡方检验符合期望比3:1,且与红色母本K2回交群体中黄色与红色植株比例卡方检验符合期望比1:1,果肉颜色满足质量性状特征,存在着主效控制基因。这一结果与Haejeen Bang等人的研究一致[13]。
4 结论
无论是K1×L1群体,还是K2×L1群体,在西瓜的果肉颜色遗传过程中,F1的果肉颜色表现出黄色或者偏向于黄色的红黄杂色,可证明黄色对红色表现出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F2出现性状分离,按照颜色可大致分为红色(包括全红色和偏红色)和黄色(包括全黄色和偏黄色),在F2群体中红色果肉西瓜与黄色果肉西瓜的比例基本满足1:3,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单基因遗传;在两个回交群体中,BC1P1红色果肉西瓜与黄色果肉西瓜的比例满足1:1,BC1P2西瓜果肉颜色全部为黄色,这说明西瓜的果肉颜色满足质量性状特征由一对基因控制。
参考文献
[1]Wang C, Zhang L, Zhao J, et al. Analysis of China’s watermelon market and its future prospect [J ].Agric Outlook 2013(4):27C30
[2]王鸣,侯沛.西瓜的起源、历史、分类及育种成就[J].当代蔬菜,2006,03:18-19
[3]孙胜,邢国明.中国小型西瓜反季节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5 (21):36-39
[4]Poole CF. Genetics of cultivated cucurbits [J]. Hered,1944,35:122-128
[5]Perkins-veazie P, Collins JK,Davis AR, et al.Carotenoid content of 50 watermelon cultivars [J].Agric Food Chem,2006,54:2593-2597
[6]Perkins-veazie P, Collins JK, Pair SD,et al.Lycopene content differs among red-fleshed watermelon cultivars [J].J Sci Food Agr,2001,81:983-987
[7]Perkins-veazie P, Roberts W,Collins JK, et al.Lycopene variation among watermelons culivars,potassium and ripeness [J].Hort Science,2003,38:1295
[8]惠伯棣,李京.红和黄瓤西瓜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成的比较[J].食品科学,2008,29:587-591
[9]Perkins-veazie P.Lycopene content differs among red-fleshed watermelon [J]. Jourmal of Food Science,2000,81:983-98
[10]Aguilo AI,Soliva FR,Martin BO.Color and viscosity of watermelon juice treated by high-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s or heat[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onogies, 2010, 11(2):299-305
[11]Bang H,Leskovar D,King S, et al.Development of a codominant CAPS marker for allelic selection between canary yellow and red watermelon based on SNP in lycopene β-cyclase (LCYB) gene[J].Molecular Breeding,2007(20):63-72
[12]郑峰,詹园凤,***选民,等.不同倍性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瓜氨酸含量比较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2(2):7-10
[13]Heajeen B,Aangela R.Davis,Sunggil K. Flesh color inheritance and gene interactions among canary yellow,pale yellow,and red watermelon[J],2010(4):362-368
[收稿日期]2016-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330);齐齐哈尔市科技局项目(NYGG-201209);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JSCX2015-029X)
西瓜的说明文篇7
51 442 kg/hm2,可在日光温室西瓜生产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砧木;嫁接;日光温室西瓜;产量;影响
中***分类号:S651;S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6-0032-04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nf.]是一种世界性园艺作物[1],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西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产量、品质、周年供应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季节温室西瓜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近年来温室瓜类连作为害问题日益突出,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频繁发生,传统防治手段采用多种药剂、生物调节剂等灌根或喷雾,往往收效甚微[3],阻碍了温室西瓜生产发展。国内外研究表明,嫁接栽培技术是克服西瓜连作障碍、提高植株抗逆性和获得高产的一种有效途径[4~6]。适宜的嫁接砧木是提高嫁接成活率、保证西瓜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7],日光温室西瓜生产中利用嫁接栽培技术,可减少每年轮作倒茬次数,降低新建温室的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目前,不少科研单位和农户个人引进了一些西瓜嫁接砧木品种[8],主要是应用于露地西瓜,以克服西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但温室的专用品种还很少见,同时不同的砧木嫁接效果相差较大,可供选择的适宜温室专用的西瓜嫁接砧木品种还很少见。本试验进行了温室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温室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西瓜生产选择合适的砧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西瓜接穗品种选用华铃,台湾农友种苗公司出品。西瓜砧木选用美利坚(昌邑市华信种业有限公司)、嫁得金(潍坊市汇丰种业有限公司)、金刚(北京田园三高种子有限公司)、抗病金钻(青州宋池美仑良种推广站),共4种。
1.2 试验方法
①试验地点 试验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新三营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固膜防风日光温室进行,土壤为黄绵土,肥力偏低。土壤采样深度2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含量8.96 g/kg、全氮含量0.75 g/kg、全磷含量0.69 g/kg、碱解氮含量78.59 mg/kg、速效磷含量32.89 mg/kg、速效钾含量158.12 mg/kg、全盐含量0.92 g/kg、pH值8.11。
②试验方案 试验嫁接采用插接法,分别于2010年8月6日用72孔穴盘播种砧木,砧木出苗后于8月13日用72孔穴盘播种接穗,8月21日嫁接,9月10日在日光温室内定植。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共设5个处理,处理1(T1),华铃/美利坚;处理2(T2),华铃/嫁得金;处理3(T3),华铃/金刚;处理4(T4),华铃/抗病金钻;处理5(CK),华铃自根苗。每一参试品种重复3次,共设15个小区,小区面积10.5 m2(7 m×1.5 m),采用高垄膜下滴灌栽培,双行单株定植,单蔓整枝,底部留一侧蔓作营养蔓。株行距0.45 m×0.6 m,每小区种植30株,小区周围设同类作物为保护行。
1.3 观测项目
①成活率 于嫁接7 d后,2010年8月28日统计计算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苗数/嫁接苗数)×100%[9];定植后于2010月9月21日调查各处理的定植成活率,定植成活率(%)=(定植成活苗数/嫁接苗数)×100%。
②地上部生长动态 从定植后开始,在5个处理中,每隔10 d取固定样6株,测定嫁接苗茎粗、主蔓和侧蔓长度,并记录第一雌花节位、开放时间及雌花间隔节位。
③品质、商品性及产量 调查记录小区产量、总产量、单株产量、果形、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测定西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酸含量及中心糖度、边糖,并记录其口感。
④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10],有机酸含量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10],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11,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用手持糖度计,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13]。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DPS v7.05软件进行数据记录、作***和统计分析[1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秧苗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砧木嫁接对温室西瓜秧苗的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嫁得金(T2)作砧木成活率最高,达98%。其次为金刚(T3)、美利坚(T1)和抗病金钻(T4),说明砧木嫁得金与西瓜华铃接穗的嫁接亲和力强。定植后经缓苗,成活率最高的也是嫁得金,为100%,其次为金刚(T3)和对照,美利坚(T1)最低,仅为91.1%,由此可知,嫁得金与接穗亲和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好,缓苗快,缓苗好,成活率高。
2.2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①对西瓜茎粗的影响 由***1可知,4种供试砧木品种的嫁接苗与华铃自根苗茎粗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其中砧木嫁得金(T2)茎粗表现稳定,各个时期茎粗都大,其次为美利坚(T1),再次是金刚(T3)、抗病金钻(T4),自根苗(CK)最细,嫁接西瓜的茎粗均高于对照自根苗。这可能与嫁接苗根系吸收营养物质能力强、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有关,促进其地上部茎的生长[15]。
②对西瓜株高的影响 由***2可知,供试的4个品种砧木的嫁接西瓜秧苗在定植后各个生育期均能促进植株生长,株高均高于西瓜自根苗,尤其是以嫁得金(T2)和金刚(T3)作砧木的嫁接西瓜秧苗株高明显高于自根苗,分别高出22.2%和15.1%,这表明西瓜嫁接苗具有较强的地上部生长势。
③对西瓜根系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西瓜嫁接苗的根系分布和鲜质量不同,嫁接苗根系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及根鲜质量的数值都大于西瓜自根苗。其中以嫁得金(T2)作砧木的嫁接苗根系生长深度、根幅和根鲜质量与其他品种砧木差异显著,根系生长最深达42.9 cm,根幅达109.9 cm,根系生长发达,地下部生长势比较旺盛。分析可知,西瓜嫁接栽培促进了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形成了协调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互动关系。
2.3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不同砧木嫁接后西瓜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略有提高,其中T1、T2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砧木嫁接后西瓜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T2的有机酸含量最高为0.80%,其次为美利坚(T1)、金刚(T3)、抗病金钻(T4)。不同砧木嫁接后西瓜果实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综合来看,4种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大。
2.4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果实商品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砧木对嫁接西瓜的单果质量影响较大,T2的西瓜单果质量最大为2.2 kg,其次为金刚(T3)、抗病金钻(T4)和美利坚(T1),自根苗西瓜单果质量最轻,仅为1.5 kg。从果形指数上看,砧木嫁接西瓜与对照相比果形较扁,为椭圆形,而对照果形较圆,为近圆形。从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看,砧木嫁接西瓜与对照的中心糖度及边缘糖度差异均不显著。对照西瓜瓜瓤略细脆,砧木嫁接西瓜口感更脆些,这可能与嫁接后西瓜果肉纤维增多有关。嫁接西瓜与对照的西瓜都比较甜。
2.5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供试的4种砧木嫁接处理对西瓜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嫁得金(T2)和金刚(T3)折合产量为51 442 kg/hm2、50 199 kg/hm2,相比较自根苗增产幅度20%左右,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苗。以美利坚(T1)和抗病金钻(T4)为砧木的嫁接西瓜产量也分别比对照高11.1%和16.1%,这说明西瓜嫁接砧木在生产上有推广价值,其中以嫁得金(T2)和金刚砧木(T3)对西瓜的增产效果最好。
3 小结与讨论
嫁接换根是当前瓜类设施栽培克服连作障碍、防治枯萎病、提高抗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16],而砧木品种直接影响到嫁接成活率、抗病性、产量和品质,最终对市场销售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嫁接砧木品种,综合表现好的为嫁得金和金刚,其对西瓜有嫁接亲和力高、抗病性强、不影响西瓜品质等特点,能明显增强嫁接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势,可使西瓜产量大幅提高。其西瓜嫁接苗有较强的生长势,这其中与嫁接苗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较强、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有很大关系[15]。而供试的4个不同品种西瓜嫁接砧木中嫁得金综合表现最好,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势最强,嫁接后的西瓜品质与对照自根苗西瓜无显著差异,以嫁得金作砧木的西瓜单瓜质量最大,产量最高,达51 442 kg/hm2。
以4种砧木品种嫁接,嫁接苗的长势和产量都好于西瓜自根苗,说明采用嫁接栽培的优势。本试验是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进行的,嫁接主要采用插接法,不同砧、穗组合受嫁接方式的影响较大。研究不同嫁接方法或同一砧木对不同西瓜接穗品种对西瓜生长、品种、产量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不同温室条件的西瓜砧木品种,从而应用于设施嫁接栽培生产,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孟慧文,张显.不同砧木对西瓜植株生长及商品性状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153-157.
[2] 肖守华,焦自高,王崇启.不同南瓜砧木对西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2,29(1):111-119.
[3] 方胜.西甜瓜嫁接砧木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5-26.
[4] 蒋有条,孙利祥,张明方.我国瓜类嫁接栽培与展望[J].长江蔬菜,1998(6):1-4.
[5] 宋吉清,李宝贤,王树栋,等.西瓜嫁接及其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J].中国蔬菜,1990(3):27-28.
[6] Ben-Dief M. The effect of grafting watermelon (Citrulls vulgaris shr.) on several rootstocks, on plant growth, fruit production, quality and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J]. Centre International de Haudes Agronomiques Med-iterraneennes, 1994: 126-130.
[7] 陈春秀,王宝驹.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生长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3):78-81.
[8] 周长勇.西瓜嫁接砧木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J].蔬菜,2006(7):41-42.
[9] 赵依杰,吴宇芬,陈阳,等.砧木对小型西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9(2):61-64.
[10] 白宝璋,王景安,孙玉霞,等.植物生理学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1] 周欣,王庆彪,刘锡钧,等.气相色谱法检测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和蔗糖[J].海峡药学,2001,13(4):48-49.
[12] 黄文风,宋.枇杷组织中糖的气相色谱测定[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4,9(1):14-17.
[13] 汪家***,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7-108.
[14]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5] 常高正,张慎璞,杨红丽,等.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
西瓜的说明文篇8
论文摘要 合理施肥对西瓜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极大。针对小兰西瓜需肥特性,总结了北方大棚小兰西瓜施肥技术。
西瓜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果类瓜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西瓜科学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低消耗高效益,保持优良品种优质高效特性,培肥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西瓜质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合理施肥对西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现将北方大棚小兰西瓜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 小兰西瓜需肥特性
根据试验观察,小兰西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基本与植株干物量的增长相平衡,即生长发育前期吸收氮、磷、钾的量较小,坐果后急剧增加。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3∶1∶4。
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的吸收是:氮的吸收极早,至伸蔓期增加迅速,果实膨大期达吸收高峰;钾的吸收前期较少,在果实膨大期吸收量急剧上升;磷的吸收初期较高,高峰出现较早,在伸蔓期趋于平稳,果实膨大期明显降低。西瓜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2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营养的临界期和营养的最大效率期,这2个时期如能充分供给养分,西瓜产量会明显提高。
每生产100kg西瓜约需吸收氮0.19kg、磷0.092kg、钾0.136kg,可见其需肥量较多。一般来说,足量的氮肥是西瓜高产的基础;充足的磷肥有利于发根,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使其早开花,早坐瓜、早成熟;钾是植物体中多种酶的催化剂,能促进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糖分的增加、提高瓜的质量等。
2 施肥量的确定
生产上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一般为N∶P2O5∶K2O=1∶0.3~0.5∶0.8~1,肥料用量的确定,既可进行田间试验摸索合理用量,也可以通过试验摸清单位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有关施肥参数后,产前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通过养分平衡法肥料施用量计算公式计算施肥量。对我地近年来进行的有关西瓜肥料试验汇总分析,西瓜单产37.5~45.0t/hm2的田块,其化肥施用量一般为N 300~345kg/hm2、P2O5 90~135kg/hm2、K2O 240~300kg/hm2。
3 施肥方法
3.1施足基肥
西瓜田块基肥一般施有机肥15.0~22.5t/hm2、钙镁磷肥600~750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钾120~150kg/hm2。以沟施为宜,也可施于瓜畦上,后翻入土中。
(1)增施有机肥料。最好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的养分缓冲能力,防止盐类积聚,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2)加深土壤的耕翻。由于保护地土壤的盐类积聚呈表聚型,在蔬菜收获后,进行深翻,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含盐相对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减轻盐害。
(3)基肥深施。最好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肥量,要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西瓜对养分的需求,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
3.2巧施苗肥
西瓜幼苗期,土壤中需有足够的速效肥料,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的需要。一般来说,在基肥中已经施入了部分化肥的地块,只要苗期不出现缺肥症状,可不追肥。若基肥中施入的化肥较少,或未配有化肥的地块,应适量巧追苗肥,以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施肥时间以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为宜,或在浇催苗水之前,追施尿素60~75kg/hm2。苗期追肥切忌过多、距根部过近,以免烧根造成僵苗。
3.3足追伸蔓肥
西瓜瓜蔓伸长以后,应在浇催蔓水之前施促蔓肥。由于伸蔓后不久瓜蔓即爬满畦面,不宜再进行中耕施肥。因此,大部分肥料要在此时施下。一般追施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尿素300~375kg/hm2、硫酸钾150~180kg/hm2。以沟施为宜,但开沟不宜太近瓜株,以免伤根,施肥后盖土。 转贴于
3.4酌施坐瓜肥
西瓜开花前后是坐瓜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西瓜植株能够正常坐瓜,一般不要追肥。但在幼瓜长到鸭蛋大小时,西瓜进入吸肥高峰期。此期若缺肥不仅影响瓜的膨大,而且会造成后期脱肥,使植株早衰,既降低西瓜产量,又影响瓜的品质。所以要酌施坐瓜肥,一般可用高浓度复合肥75~150kg/hm2对水淋施。
3.5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
西瓜膨瓜后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根系的吸肥能力已明显减弱,为弥补根系吸肥不足,确保西瓜正常成熟,提高品质,可进行叶面喷肥。如可喷0.2%~0.3%的尿素溶液,或0.2%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
西瓜的说明文篇9
借此台东办石展的机会,我们去拜访了林先生。
宽敞高大的门庭正上方用花梨木雕着“天艺风华”。外墙的橱窗里摆着几颗漂亮的西瓜石。进入大厅,两边墙壁上、地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西瓜石,大颗的都摆在玻璃柜下面,擦拭得非常干净,可惜只能隔着玻璃欣赏。与屋顶齐高的台湾牛樟奇木散发的香气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林先生引我们进入里间,茶台后的桌上也摆着几十颗形状各异的西瓜石。两边原木的柜子,抽屉里尽是。还有出画面的,看得出他对西瓜石的钟爱,林先生和她太太也是因石头结缘的。
参观一番之后,终于坐下来,林先生不希望谈到自己,只着重谈论西瓜石方面的话题,我也希望能多了解西瓜石到底神秘在哪里,致使林先生如痴如醉,我们的谈话围绕着西瓜石展开了。
Question(以下缩写为Q):林先生您收藏雅石、奇石及玉石有多长时间了?
Answer(以下缩写为A):自1992年初至今已逾二十年。
Q:您的收藏主要针对台东西瓜石一项吗?
A:其实不止,我还对台东海岸的海洗玉石相当有兴趣且涉猎颇深。
Q:当初为何会喜欢收藏台东西瓜石?
A:由于台东西瓜石经过海洋自然洗练后,具备细腻的皮壳、朴实的形态、柔美的色感及多变的线条,为台湾本土出产奇、雅石领域中极佳的玩赏石种,在海内外石界早已享有极高的评价,且因其产地仅限于台东海岸,不说全省,甚至全世界至今亦尚未找到相同的石种,此特别之处深深地吸引着居于台东的我,使我一头栽入了台东西瓜石的收藏与玩赏世界里。
Q:看您的藏品,好像特别注重纹路突出的石品的搜罗,为什么呢?
A:由于个人认为台东西瓜石的灵魂在于纹路。这就要从西瓜石的命名由来谈起,台东西瓜石所以被众石友们称为西瓜石,因为不论从老一辈石友口中,或从可查考、有限的文献数据所记载,西瓜石皆因其外观具有如台湾小玉西瓜之颜色及纹路而得名,试想若一颗没了纹路或没明显纹路的西瓜石,它能像小玉西瓜吗?那跟称一颗白色或橘色等非绿色系的石头为西瓜石一样,很难使人理解及认同,故个人认为明显的纹路的重要性如绿色系的外观颜色表现一样,同为台东西瓜石不可或缺的条件,亦为台东西瓜石之灵魂。
Q:在你个人认知上台东西瓜石好坏该如何区分?
A:当然就如前面所述,由于赏玩是主观与浪漫的,实在很难以一套标准去衡量好坏,若真要以个人经验去论述,则必须要将台东西瓜石之质、形、色、纹分开来说。“质”的部分,由于西瓜石为复杂成分的石头,每一颗石头形成时成分比例都略有差异,只能简单以皮壳质感来判定。触感越绵密者越佳,当然皮质感亦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由海边经石与石撞击环境成形者,皮壳质感最粗糙,也最差,经海沙淘洗成形者次之,于海底经潮汐及洋流等现象由海水长年流动淘洗成形者则为最佳,故越细致的材质在越温和的淘洗环境下成形者,其皮壳越绵密,亦即“质”越佳;“形”的部分个人则认为完整无新破损即可;“色”的表现部分,台东西瓜石的底色具有泛灰绿色系及咯带紫色部分,不论是何色感皆要求不要太暗沉,因为太暗沉的底色会无法与西瓜石之灵魂“纹”产生较明显、强烈的对比;最后谈“纹”,个人经验认为较黑、较粗及线条较鲜明的纹路较美,且较难得,另纹路的密度越高亦越少见,至于对纹路的配置及呈现方式之美感则因人而异。之前台东石友经常以蚯蚓纹、格子花、麒麟花、双勾等的形容词来形容一般西瓜石的纹路。2007年,个人则以龙纹来形容纹路表现较佳的西瓜石,并将它们依表现之不同区分为九种龙纹,希望藉此提升西瓜石玩赏的名称格调,五年多来亦获得许多石友的认同与附和,在此顺便向认同及支持的石友表达由衷地感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的西瓜石亦是个人蛮肯定的,由于至外海利用渔船搭配潜水人员,海捞西瓜石多年前已经被相关单位明令禁止,大的西瓜石当初又多经此途径取得,再无来源的情况下其未来的价值势必看涨。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大量开采,仅几公里海岸线的近海,应该也没什么西瓜石了,此可由最后那几年海捞西瓜石品相一年不如一年得到验证。
Q:前述你在形的部分好像着墨并不多,为什么?
A:说来话长,其实我知道台湾雅石界的玩赏习惯,近年来经常偏重于形的表现(大陆奇石界好像比较重视质、色、纹),而我个人则相对不太执着于形,可能是我也有蛮多时间沉浸于玉石的玩赏吧。多年的赏析经验让我一直对所谓形的天成有着深切的不安全感,怎么说呢,由于玉石的玩赏往往需要使用切割、雕琢与研磨、抛光等程序,方法及工具有许多,如雕刻机具、抛磨机具、喷砂、震筒处理等,每一项工序都具备有相当高深的技术与学问,可造就许多巧夺天工的作品,是否有人将其运用于奇、雅石形的处理上呢?无法确知,因为之前确实曾耳闻有不少石友加工雅石贩卖,虽然未以天然的价格贩卖,但购去之人会依然以薄利转让吗?这是人性问题,在此不予探讨。
当然有人会说,用巧夺天工的工艺来模仿天然有两个问题,一是有办法做得无破绽吗?二是用太精细的工艺去处理雅石划得来吗?先谈后者,用精细的工艺去处理雅石,假若能卖得高价当然划得来,当然若不能卖高价,则相对不能用太精细的工艺去处理雅石,粗糙处置即可,且由于制作粗糙则较易判别是否经由人为处理过。因此难道这一方面要以价格来作为判断依据,质疑形过于美且价高的雅石有问题吗?当然不行!试问有谁愿将自然天成、形极美的雅石便宜让售?巧形让俗价难道不也会陷入真假漩涡吗?至于造假破绽判定问题,记得之前常听许多前辈石友自信满满地说:“石形造假一看皮肤就知道,或一摸就知道”,试问其有何根据,只回说凭“经验”,什么经验?造假的经验吗?如果是具备造假相关石材经验者,或有相关石材加工经验者的话,那倒还可以姑且听之,否则只凭其鉴赏天然形状或皮壳的经验,就判定外形是否造假或有无经过修饰的话,个人认为根本无法采信,因为各种不同石材在各不相同的天然环境里,皆会造就出不同的形状或皮壳,无一定规则可循,唯有加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什么是各种工具或工序会于石材表面留下的痕迹,如喷砂痕(粗砂、细砂及与机器时间、强度皆可能留下不同的痕迹)、震筒痕迹(因震抛时间及界质之材质系数也会有所不同)等不胜枚举,若无法科学的建立各项石材经过各种人为加工的迹证数据库以供比对参考时,个人认为形的天然与否还是保守看待较好,故我才说形以完整为依归,尤其是欲高价购入,以形之奇特为主要诉求的雅石,更需特别的小心与谨慎。
这也就是我在台东西瓜石上为何偏爱搜罗“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若是有心人要假造,纹的造假是难度最高的,亦即是最能确保其天然形成的,其次是色与质。顺道一提,之前有朋友加工了许多西瓜石,作为台东旅游纪念艺品贩卖,不知是否因氧化或是与海水化合的原因,西瓜石的纹路皆为原石表面所呈现的,最为清晰且最美,切开或抛磨后所呈现的纹路表现皆较暗淡与模糊,此经验供众石友参考。
Q:请问台东西瓜石在矿物学上应属于什么分类?成分内容为何?
A:虽然有数据显示台东西瓜石为辉绿岩或辉绿灰岩,属变质岩,成分为辉石、石英、长石等,但个人认为这方面并不重要也不想深入探究。因为我是玩家而非学者,赏玩是主观与浪漫的,而学术研究是客观、现实、讲究科学证据的。
台东西瓜石由于在海岸边长年经大自然淘洗,每一颗石头均有各自独特之质、形、色、纹,此自然天成的美给人们造成的吸引力及人们对于每颗石头的表现,因喜好及对美的见解不同而产生的分别心,实在难以科学或学术的角度去看待、分析或探讨。举例来说,喜好圈养甚至繁殖各类宠物的玩家,喜欢种植欣赏各类植物的人,难道他们对所喜好的动植物,于学术领域中所属的界、门、纲、目、科、属、种都了如指掌吗?玩赏时有必要去具备此相关之学问吗?这值得商榷。
Q:难道你认为不具备明显纹路、没纹路甚至米粒现象的西瓜石不应称之为西瓜石吗?
A:是的!当然,这是个人见解,由于西瓜石是俗名而非学名,它并不是矿物学的学术分类名称,既然是俗称,个人认为还是要实事求是,去探究它名称由来的真义,若随意混淆,便会使人忧心是否会因此造成新进玩家无法理解或认同,而产生多余的疑惑,这对推广台东西瓜石这美好的天然艺术品玩赏的部分,是否会造成不必要的质疑或障碍。或许您又会问,那没明显纹路、没纹路甚至米粒现象的西瓜石该如何称呼呢?个人认为如台东青石、台东绿泥、台东米粒石、台东浮萍石等较写实的名称,难道亚于西瓜石的称呼吗?甚至还可以思考更优更响亮的名称,要知道石头本质条件若够优,取什么名称它就能以什么名称响亮,何惧之有?又何需去攀附一个无法传达自身特色的名称?
Q:之前看你在脸书社团上与台湾评审委员会吴理事长探讨有关台湾雅石评比的诸多问题,双方虽持不同见解,但也因此点出了许多值得省思的话题,后来不知何故好像再无下文,在此你想补充说明吗?
A:对于吴理事长未能继续与我探讨一事,个人甚感遗憾,对于近一二十年来,全省各雅石团体所举办的至少数百场比赛来说,个人并非全盘抹煞其价值,只是认为其各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举例来说,评审的选任即有相当多的改善空间,这方面要看对雅石主要评审的角度为何而论,如以美学角度为主,则评审应以具备美学的相关学位或美术界认可的相关经历为主,至少在选定优胜者时,亦能以相关美学理论去阐述给奖原因来服众释疑。
另若以稀有度及精美度方面论胜败,则会使问题变得复杂许多,因为每个不同石种的欣赏逻辑不同,若以同一套规则去审视,则会出现蛮大的误差,造成争议,这也就是近年来雅石评比所产生较多纷争之来源,解决办法个人认为除了将不同石种分开评比外,并起用对该石种玩赏专精人士担任评审,或另聘用不只是资历深厚,还要见多识广、搜罗众多的雅石藏、玩家来担任评审,总之还是要兼顾“利益回避”原则,尽量避免聘用雅石界商人,甚至是专业贩卖奇雅石的商家,以免常招惹众人质疑。
西瓜的说明文篇10
小刚和小强在一起写作业。完成作业后,他们觉得口渴了,小刚说:
“我们买一个西瓜吧。”小强高兴地说:“好,我最喜欢吃西瓜了。”
他们买回来一个大大的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
来。他们把吃剩的西瓜皮随手扔到窗外,小刚还说:“我们比一比,看谁
扔的远。”这时,小红正巧从窗外走过,她不小心踩到西瓜皮上,一下子滑倒了。小刚和小强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小朋友赶紧走过去,扶起小红,大家都批评他俩:“你们不要再乱扔了,这样会把小朋友滑倒,还不讲文明。”
小刚和小强羞愧的低下了头,对小红说:“对不起。”小红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