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河的古诗10篇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1

作者姜宝昌教授系山东大学博导,他此前的《墨经训释》一书,与赫赫有名的《孔子家语通解》都属于齐鲁书社出版的“齐鲁文化经典文库”。

这次的《黄河万里行》收录513首诗作,作者将学者视角更换为诗人视角,记录下诗人沿万里黄河东下的行迹。除四川以外,沿途各省都单独成章,青、秦、晋、豫各60首,宁、甘、蒙各70首,鲁63首;而具体到每一省,诗人都是把最直观的地理鸟瞰置于首篇,然后将各省历史文化进行总括(唯甘肃历史通览有两首),随后是各处名胜的纪游抒怀。历史战场、宝刹名寺尽被囊括,草原生活、考古遗址浮现眼前,因而当读者掩卷沉思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仿佛也刚从黄河源头一路走来一样。用诗人的话说,这本诗作其实就是“游^之后对广大读者呈上的一份诗报告”。的确,诗人通过这一实践,向人们阐释了2017年很流行的一句话:“人生不只有梦想,还有诗和远方。”

在这里,笔者与大家一起分享两首诗人佳作。

《阳关怀古》:“即穿时隧迹前汉,大漠抗敌置郡关。三面斥候匈奴骑,八方风沙戈壁滩。王维劝酒辞僚友,岑参领事过营盘。可怜宋元已废弃,惟遗烽燧伴远峦。”

《拜谒颜真卿墓忆事》:“一代名宿擅文武,汤泉千载护冥庐。北依邙山呼匡李,南面洛水看灭胡。悲怆祭侄真君子,慷慨赴死大丈夫。鲁郡***公魂在,臣仪书法洵双殊。”

有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其一,写黄河的游记,为什么要选古体诗?其二,写古体诗,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行?笔者――相信也是作者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黄河和古体诗的共性是“源远流长”。从李白欢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维寄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刘禹锡高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往前追溯,《诗经》中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魏武曾挥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往后搜罗,有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直到气势恢弘的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可以这样讲:一条黄河,承载了半部中国诗词的历史;而中国的诗词,也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引人注目、最有价值所在。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2

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

论是非,言成败。通古今,晓中外。

居东方,引领全中国,划时代。

――题记

从来没有听过你的声音,从来没有见过你的容貌,从没有记过你的历史。但是,我知道,我和你有着不断的血脉,我和你有着无尽的关联,我和你有着不解的情缘……

我熟悉你的声音,我记得你的容貌,我知晓你的梦想,我渗透你的心灵。在梦中,我听见了你的波涛汹涌;在画里,我看见了你的气势磅礴;在书上,我见证了你的坎坷历程。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你是黄河,是母亲河;长大了,老师教导我,你是象征,是中国魂;而现在,历史告诉我,你是源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发祥地。你奔腾,汹涌,澎湃,在这片古老而浑厚的土地上……

你无声地诉说着来自民间的传说:你是爱情,是一名叫黄河的男子在心爱女子永远逝去后,流下的那断肠的哀伤。那来自心海的泪,终于汇聚成你的源远流长。

你动情地诉说着古老纯净的神话:你是博爱,是河伯冯夷给大禹的河***,挖掘水道,修筑堤防,治理河水,为了每一个人都有拥有幸福的权利。那是怎样的一颗心,能沉淀出你的波涛汹涌。

是啊,黄河,你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然而却孕育了中华民族千百载的文明和中国人永不言败的豪情,你让民族的魂魄永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你让中华的精魂永远汹涌在这黄色的土地上。

从第一缕和煦的阳光洒入黄河水中起,从人们离开沉闷荒蛮的黑夜的那一刻起,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终于在这里破土而出,文成千脉。当第一双黑色的眼睛勇敢地寻觅自然的神奇,第一颗玲珑的心用那古老的智慧审视天地,黄河,你沉淀的是千百年来文化记忆的荣耀。你用你无限的奔腾镌刻时间的痕迹,你用你无限的胸怀容纳着民族的伤痛与骄傲。肩负着历史责任的民族呵,肩负着古老传承的民族呵,那高贵灵魂里流淌的是黄河的热血,奔流着的是横跨宇宙的气度……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注定与黄河一起跳动。

黄河,你要我怎么来诉说对你的深情?要我怎么来表达我对你的眷念?

王之涣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张养浩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刘禹锡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描绘着你的壮美,有多少诗篇表达着你的瑰丽。那一句句诗词,蕴含的是你的气势磅礴,寄寓的是你的悠久历史,表达的是中华儿女对你的无限敬仰。

但是,这些都不够来表达我对你的思念,都不够来表达我对你的向往。我要亲自来到了你的身旁,我要来看看你的壮阔,我要来看看经历过岁月的冲刷后,你是否与原来一样,一样地磅礴,一样地让我热血沸腾。我看到了,看到了曾无数次午夜梦回的你,看到了灵魂深处低吟浅唱着古谣的你。哦,不,你在我的眼前更渊源,更汹涌,更绮丽,更壮阔……用所有的语言都无法描述你千百万分之一的雄奇豪迈,用所有的文字也无法书写你千百万分之一的沧桑。时间仿佛在这个瞬间停止了流淌,意识在这个瞬间失去了对自我的支配。留下的,只有对你的高山仰止;留下的,只有民族烙印下本源的骄傲。

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被折磨的伤痕,看到了你所经历过的苦厄与磨难,看到了你将要奔向太阳升起的东方。你带领着中华儿女一路向前,一路奔腾,一路书写属于自我的传奇。

你用自己的日夜奔腾,挑战那属于时间的静止与永恒。

奔涌吧,黄河!中华大地将书写一部崭新的黄河史,黄河儿女将重唱一曲高亢的华夏欢歌!黄河,你尽情呼啸奔腾吧!奏出那时代的最强的音符,奏出改革的乐章和民族觉醒的意识!你注定将以前所未有的雄姿步入更广阔的天地,步入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点评

一、巧用诗句,旁征博引,字里行间笼罩着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来自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诗句,“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描绘着你的壮美,有多少诗篇表达着你的瑰丽。”作者引用了王之涣、张养浩、刘禹锡、李白、王维等人的诗句。歌颂了黄河“气势磅礴”“历史悠久”的特点,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无限敬仰。二是化用古诗句,题记化用了古词与歌词;结尾“重唱一曲高亢的华夏欢歌”,暗示并承接了七(下)教材第二单元中的《黄河颂》,这样既有借用的痕迹,又有再造的新意,读来别有韵味。

二、追述往昔、回环往复,娓娓倾诉赞美和骄傲之情。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3

黄河素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河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流经中国大陆的三个阶梯.它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黄河大部分处暖温带,气候暖和,土壤疏松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黄河文化就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来的。

久远的黄河原始文化和古老的多民族文化氛围,沉淀出了黄河黄土文化的兼容特征,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历史。文学创造人才辈出,流芳古今。其中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对黄河文化的滋长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它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发展方向。其中墨家、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尤为显著。墨家主任重道远;道家主淡泊自守;儒家则主人力与自然的调合。墨家主兼相爱,交相利;道家主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儒家则主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墨家主尊天,事鬼,爱利万民;道家主顺应自然,轻松快活;儒家则主敬鬼神而远之。墨家主摩顶放踵以利天下;道家主个人主义,家庭观念淡泊;儒家则主群己合一,修齐治平。这些观念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就文化传统而言,墨家“背周道而用夏***”,继承了夏文化的传统。道家继承了商文化的传统,商人的占卜术对阴阳家和道教影响很大。“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文化在继承夏商文化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而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使“三代遗风,驰而复张”,正是周文化的继 承者。秦汉以降,儒道墨等诸子学说及其新的阐释一直是黄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内核。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黄河文化源远流长。

无论古代或是现代,黄河都是为文人墨客所赞颂。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王维写“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品味诗句,仿佛滔滔江水展现在我们眼前。而“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写出了黄河的奇壮之景。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仿佛感受了到黄河两岸金戈铁马的战况、织衣耕种的淳朴民风。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写出了他们面对着滔滔黄河水的无限感慨。

黄河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立志向前的精神。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黄河的恢弘与不屈。《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磅礴、恢弘、雄壮、阔大,面对着黄河,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缈小。但黄河的文化,黄河的精神却传承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精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4

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赏析】

崔颢向以使李白也为之叹服的《黄鹤楼》诗著名。如果说《黄鹤楼》是以日暮思归的真挚乡思动人心魄的话,那么这首《题潼关楼》则以对雄伟山川的赞叹和由此产生的广远深沉的忧虑,表现出崔颢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

开始两句“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表现出诗人匆匆登临的情形。诗人在骑马赶路到达潼关时,恰逢雨过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为之一振,于是歇马登上“津楼”(即潼关城楼,面对黄河),眺望山川。这两句说明行色匆匆,写来却从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而且别有一种挺拔劲健的感觉,引出下文的雄伟景象。

中间两联,写登楼眺望所见,正面表现潼关形势的险要和山河的壮美。“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前一句说从楼上望去,潼关内外群山连绵起伏,威武雄壮地护卫着“三辅”之地。“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这里指唐代京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后一句是说,潼关的大门紧紧地把持着“九州”。“九州”本指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这里指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伟的山势,描绘出壮阔的背景,然后在重峦叠嶂的背景上刻画出“关门”,前有“三辅”,后有“九州”,中间用生动而有力的“扼”字连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跃然而出。“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这两句从描写关势险要过渡到交通,是上一联诗意的延伸。“川”即平野。潼关一带,在乱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从关中向“陕路”通去。“陕路”即陕州之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河”即黄河,在古潼关北面,黄河之水由北而南向华阴县流来,然后在潼关和对面的风陵渡之间,忽然折向东,滚滚流去,卷起滔滔洪波。一个“绕”字,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走势,形成磅礴的气势。中间四句,分别从群山、关门、川原和河流描写潼关的地势,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雄浑苍莽的特有境界。诗人还通过“三辅”、“九州”、川原、河流,将潼关与广袤的土地连接起来,大大拓展了诗的意境,造成一种壮阔宏大之势,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5

――[明] 张应春

1星宿句:说黄河发源于天上的星宿。2壶口:在山西吉县西南黄河中。因河床落差形成上宽下窄的壶口状而名。神功:指历来流传的有关大禹治水的神奇传说。3壑:深谷。4九曲:唐高适《九曲词序》引《河***》:“黄河出昆仑山东北,……河水九曲。”5朝奔二句:写黄河由西向东日夜奔流,十分迅疾。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作为我国第二条大河,它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24万平方公里。它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最后在山东北部注入渤海。它的上游从源头到内蒙古河口镇,穿行于高原峡谷,水质较清;中游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河水浑浊发黄,“黄河”因此得名;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于地面。从古到今,黄河流域历来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古老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不仅孕育了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象征中华文明最初曙光的仰韶文化,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上起黄帝、炎帝,中经夏、商、周,直到秦汉、唐宋等历朝历代的历史长河,上演了一幕幕荣辱盛衰、分合交替、恩仇相报的悲喜剧。

黄河因此有着太多的奇观,太多的神秘。就说它的起源吧,古人一直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想像它来自天上,并与银河相通。据晋人张华《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为了探寻黄河的源头,曾划了一只木筏溯流而上,结果一直找到了银河,在那里遇见了牛郎、织女星。后来这个传说便成了历代诗人吟咏黄河时经常使用的典故。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6

日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史志办杨玉铭根据民国年间编纂《绥远通志稿》,并查阅汉魏至隋唐有关征战的记载,对照《木兰诗》记述的古地名考证现地名,认为花木兰为隋代胜州属地突厥族人,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人。

古代确有花木兰其人

《木兰诗》存世最早的版本为宋朝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木兰其人只见于诗集,而无正史记载,有无其人?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均建有祭祀木兰的庙宇,虞城县木兰祠始建于唐代,立有元代纪念木兰的《孝烈将***像辨正记》碑。中国古代为名人立庙树碑,均有特定人物。杨玉铭因此断定,在我国历史上确有木兰其人。

杨玉铭认为,如果真有木兰其人,那么木兰只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即一个比较确切的年代和一个与爷娘共处的故里。各地考证木兰的身世,或据典籍有文献,或遗迹有铭文,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出生地众说纷纭

由于花木兰其人其事正史记载不详,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那么花木兰到底是哪里人?

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今呼市和林格尔)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

杨玉铭说:《亳州志》记载,“木兰,魏姓,西汉谯郡城东魏村(今亳州魏园村)人”,在木兰曾经戍边的燕山南麓,今河北省完县尚存元代刻《汉孝烈将***记》碑,记载了汉文帝时单于犯境,木兰代父御敌的事迹。但《木兰诗》中只见“可汗”不见“单于”。“单于”,为汉代北方匈奴部落首领之称,“可汗”则是隋唐时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首领之名。

所以木兰的家乡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与河北省完县,与《木兰诗》反映的历史时代不符。再来看湖北黄陂,古时曾置木兰县。在《湖北通志》《黄陂县志》因黄陂有木兰庙、木兰将***冢,认为木兰是黄陂县人。2004年,《花木兰》电视剧剧组到黄陂考证也予以确认。但黄陂远在江南,与黄河远隔重山诸水,即使木兰所骑骏马能日行千里,也不可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的家乡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也与《木兰诗》记述的地理位置不合。

对于北魏陕人花木兰,代父北征柔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明代邹之麟著《侠女传》说:“木兰,花姓,陕人也”,北魏太武帝年间,替父从***,参加了北魏兵伐柔然的战争,屡建战功。花木兰家在陕西延安城南万花乡,1984年,万花乡还修复了木兰陵园。从地理方位考证,木兰代父出征的路线无大的偏差。但《木兰诗》中“天子”与“可汗”共聚明堂的细节又无法解释。而木兰的家乡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也不能确认。因为《商丘县志》引用《大清一统志》载:“隋恭帝时,募兵戍北方,木兰代父行,历十二年,树殊勋,人不知为女子”。查阅《中国历代纪年表》,隋恭帝杨侑在位仅六个月便禅让于唐,并无十二年之纪。

木兰为准格尔旗人之证据

杨玉铭说,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突厥启民可汗的驻牧地在“胜、夏二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书中记载的胜州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北境,东西至河,即黄河,突厥启民可汗驻牧地就在黄河最大一湾内。而胜州东、北两面距黄河更近,所以花木兰才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渡河东行约百里有“黑水”,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木兰诗》有的版本为“黑山”,即杀虎山,在呼和浩特东南百里,也是东征必经的要道;继续东行至“燕山”,是隋将韦云起讨伐契丹的战场。因此木兰才能“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从木兰行***的地理方位考证,杨玉铭推断出木兰的家乡在胜州附近启民可汗所属牧地,木兰买鞍马鞭辔之城有东、南、西、北四市,便是隋朝设置的胜州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北的十二连城古城遗址。当年人口众多、市井繁华,盛极一时。《木兰诗》后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也说明木兰的家在胜州城内。至于诗中开篇的“机杼声”,再次验证了木兰的家离胜州城不远,突厥人的游牧生产方式因胜州城汉族人的影响逐步汉化了。

对于花木兰是隋炀帝时胜州启民可汗所属突厥族女子,杨玉铭认为能进一步解释《木兰诗》中的一些难解之句。“昨夜见***帖,可汗大点兵”,可汗不在白天公布出征兵册,而在夜间通告到户,是因为突厥牧民白天出去放牧,夜里才回到部落的缘故。“***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史学家历来认为一卷有爷名则可,卷卷有名不近情理。殊不知,这是游牧民族的户兵制,而非汉族***权的府兵制,兵户世代出兵,父退子继,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北方游牧民族大约每隔三年编制一次兵册,名叫“比丁”,男子年满十六岁记名入兵籍,到五十五岁或六十岁才退役。花木兰的父亲自十六岁入兵籍,经历十二次比丁,已是五十二岁的老翁,虽未到退役年龄,但年迈体弱,无法出征。又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所以导致了木兰“从此替爷征”,成就了巾帼英雄的千古美名。

家乡之争实是利益之争

由于文化落后,游牧民族留下的典籍少得可怜。杨玉铭无法找到可以佐证互见的实物。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推断,花木兰就是隋胜州启民可汗所属突厥女子。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启民可汗点兵助隋炀帝讨伐契丹,花木兰代父从***。平定契丹后,跟随炀帝征伐高丽。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高丽投降才班师回朝,花木兰不受策勋之赏,退伍回乡,与家人团聚。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7

关 键 词:民族特色 时代气息 黄河颂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塑造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深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一、热情激昂的音乐旋律

男声独唱歌曲《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主体乐章),曲调壮丽庄严,抒情优美;它以中国民间音调和五声调式为基础,与西洋大小调式自然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歌曲通过对黄河形象的描述和对黄河历史的回顾,歌颂了黄河孕育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化和文明古国的博大胸怀,是一首充满豪放激情和感情深厚的史诗性的颂歌。歌曲是按颂歌的体裁形式创作而成,整个乐章由a、b、c三个乐段构成。

前奏在主三和弦的分解中,奏出壮阔而又深切的主题,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音乐徐徐展开,a段主题乐句由低向高陡然升起,4/4拍子非常自然地转入3/4拍子,从表现黄河的宏伟、宽广转入表现黄河之蜿蜒、逶迤。乐段中几乎每一个乐句都把旋律性很强的起伏音型与句末的延长音结合起来,表现出黄河滚滚奔流的壮美。这段音乐的旋律基础是自然大调缺下属音的六声音阶,在整个旋律轮廓中主三和弦的三个音占据着显眼的位置,但五声音阶的三列音或四列音(例如di—re—mi—sol;mi—re—do—la等)的频繁出现,冲淡了一些旋律进行中所隐伏的和声功能的内涵;融合中国语言的声韵,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是“既有中国民族风格特点,又能表现新时代情感的颂歌旋律”。①

b段转入2/4拍子,稍快的进行曲节奏使音乐情绪更加激昂。感叹旋律句“啊,黄河!”两次变化出现,激情的甩腔既热情洋溢又亲切自然。这个段落的曲调基本上是从主题音调发展而来的,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曲调中可以看出,其色彩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第四乐句开始旋律发展呈向上趋势,曲调刚劲、奔放。在急促的三连音和后十六分音符后突然停下,以高昂的气势进入乐段高潮。“在这里,为了表达一种肯定或着重的语气,或把句子的内部组织扩大、深延,而在一些分句的句尾多次地重复同一个音。例如在第二部分开头的赞叹声后,两个分句的尾腔都用了sol,后三个分句的尾腔都用了la,这是一种夸张,一种强调,一种坚硬的力度,一种棱角性的旋律进行。”②

c段与b段连接紧凑,第一个乐句与b段尾句在同一音高上进行。c段转入3/4拍子与歌曲的开头遥相呼应。“啊,黄河!”的旋律曲调再度变化出现,这具有小调色彩的乐句,使音乐显得新颖动人。接下来速度逐渐加快,线条起伏,每乐句尾音逐级升高,音程四五度跳跃以及切分音、三连音的运用,如波浪向前涌动,最后乐句突然出现mi—re的七度大跳,停留在di—re—mi三个最高音上。级进音调起伏不大,但显得高亢、辉煌。

二、雄浑豪迈的诗歌韵律

这首歌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诗人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并借黄河歌颂我们民族,激励中华儿女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第一段内容层次比较分明,首句“高山之巅”较为突出(旋律跃于最高音),为俯望黄河、表现黄河挺拔和辽阔的气势做好了铺垫。诗人一开始便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既借以起兴,又为全篇意境的壮阔、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从容亲切地描述了黄河的自然风貌;“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诗句细腻地将“高山”之崛起,“滚滚”之回旋,“澎湃之伸展”,“掀起”之强劲,“婉转”之逶迤,“狂澜”“连环”之滔天的黄河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诗人不是静止地描绘黄河景观,而是从大处落笔,将隐喻手法运用其中,以几个响亮有力的词一气贯通,将黄河一泻千里的壮美作了宏大的描绘,展示了古老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

第二段:“啊,黄河!”的赞语,三字一顿,词笔跌宕,道出了无限感慨。诗人以驰骋的想象,缅怀了祖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这是深沉的感叹,概括的点染。诗人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叙事性地描述了黄河千百年来历尽沧桑、百折不挠的苦难历程。“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英雄的体魄,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诗人把黄河又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表现了它伟大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诗人由黄河的雄姿,追溯祖国的文化,由景物的铺写,进入对民族精神的颂扬,体现了歌词艺术的主题单一、纯情、内容丰富、生动的特性。

第三段诗人再次发出的赞叹:“啊,黄河!”比前两次更为激越、舒展。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形成和谐、工巧和纵横有力的结构。接下来歌词照应第一段的总写全景,再现了黄河的雄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诗人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与前段“摇篮”相呼应,母亲的形象美感大大增强。诗人的感情在母亲形象的激励下达到顶点,表达出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化实为虚,使母亲之河的深厚、博大的情怀得到升华。

注释:

①乌析零《〈黄河大合唱〉是怎样诞生的》

②苏夏《〈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

参考文献: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8

【关键词】李白 诗 水意象

李白诗中,水是随处可见的意象,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山涧小溪,既有波澜壮阔,也有轻涟潺潺,可谓意态多姿,风情万种。综观太白诗,从功能的角度看,太白诗中的水意象大体有如下几类:

一、动水壮势,清水造境

李白诗“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常是全诗气势奔放,豪情夺人。那些奔腾不息的水便起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公无渡河》中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比如《司马将***歌》中的“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黄河势不可当,冲破昆仑山的重重阻拦,一泻千里,一路咆哮,冲向龙门;江水巨浪滔天,浪花如银,色彩摄人。这些水壮大了诗的气势,磅礴壮阔,震人心魄。再如,“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大水创造了雄伟奇特的气势,增添了李白诗的豪情。

水有澎湃的,也有宁静的。宁静的水烘托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李白的诗充满了天真朴素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静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清。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溪水,清清的涧水,清清的江水,共同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比如《送友人》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条清亮的河在城边曲折地流淌,远处是一带青山,绵延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共同描绘出送别时清幽宁静的环境。而《古风》中则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那绿水更衬托出秋花之新丽妖娆,使得意境清静自然。再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均如此。

二、流水寄情亦托理

以流水寄寓诗人的情感,自古有之,李白在寄托离情时使用更是乐于用那永远流不尽的水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眷恋,表达依依不舍。“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劳劳亭歌》)“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送殷淑》)“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江夏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有情的水传达着有情人的愁,无情的水衬托着多情人的忧,水多情盛,水长情更长。

水有情,亦藏理,因为水是变的,因为时刻在流动;又是不变的,因为永远在流动。用变动的水喻变动的人事,用永流的水寄托永恒的人生哲理。“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古风》)即是说荣华不定,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则在讲时光永逝不回的现实,“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妾薄命》这又以水比喻时过境迁,破境难圆。更有那著名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喻指愁难断,志难酬。

三、水流今古,志在水外

李白思想中有着道家色彩,当他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就会寻找一方精神的栖息地,释放自己的不满。比如,“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古风》)“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这两首诗就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当然桃花流水并不是李白理想之所在,向往世外桃源只是他暂时的自我安慰罢了,更多的还是表达郁闷。借古今不变的流水衬托世事的变迁写自己怀才不遇,更是李白爱用的,而且用得自如。比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江自流”三个字,与“凤去台空”相结合,便写出了凤凰台现在的冷清、寂寞,写出了六朝繁华已经不再,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现实。而“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经下邳圯桥张子房》则写出圯桥荡漾的碧波自古到今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自已却不能有张良遇到黄石公那样的机遇,借此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同样的手法也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使用:“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李白在清静安宁的江面,望着皎洁的月光,想到了当年在这样的水面上“高咏”的袁宏得到名士谢尚的赏识,联系到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惆怅之情立现。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9

一、巧妙结合历史知识讲好地理

1 借助历史地***。

地***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也是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地***是“用线条描绘的历史,用符号勾勒的现实”,如果不承载历史,它就是一张白纸,有了历史就有了灵魂。

借助历史地***可激发学生的读***兴趣:地理教学中,选用历史地***,充分发挥其有血有肉、有情节有人物的特点,设计有情有味的读***活动。如讲“我国34个省级行***区”时,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述各行***区的位置和名称,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通过展示“中国***区***”和“中国工农红***长征示意***”,与学生一起“重走长征路”,让学生说出红***所经过的省区,教师有重点地描述当时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在想象和感动中学习了知识,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2 精讲历史故事。

课堂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之所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因为这种联系可以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如讲“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时,可联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加以理解。当时在没有现代机械动力的条件下,如此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并且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海岸和红海沿岸,如果不是巧用本地区季风在不同季节风向有显著变化这一气候特点,要完成如此壮举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讲历史故事不仅可突破难点,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 渗透历史知识。

地理教材本身充满爱国主义情愫,其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述,时时激起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古代先民的辉煌业绩,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通过精选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可加深理解和巩固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之情。

4 注重地史结合。

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其综合性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重组、整合,使知识、认识和方法相互交融,形成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如讲“我国现在交通发展快速和重要性”时,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历史都可成为榜样。如汉代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陆上和水上),唐朝的中外交通,它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至今不衰。

二、地理教学中古诗词的渗透

古诗词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地理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古诗词,可以提高课堂情趣。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壮丽河山、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千古名句,这些都可为丰富地理教学提供载体。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可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1 巧用古诗词,进行地名教学。

地名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颇感痛苦,记忆起来也负担沉重。如果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将事半功倍。如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时可用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沧海是指渤海。学习“我国的行***区划”时,可以提示学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蜀指四川。进行“地形”教学时可以复习名句“敕勒川,阴山下”或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记忆阴山。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时,复习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记忆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2 分析古诗词,学习地理环境。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河壮美,因此产生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特征的优美词句。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内蒙古高原的地势坦荡;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庐山的相对高度;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暗含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落差之大。古诗词中还有大量描写天气、气候及其变化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刻画了锋面雨的特征。

3 对比古诗词,掌握区域特征

长江和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对比古典诗词中对长江与黄河的描述,可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充满节奏感,便于理解二者的区域差异,学习效果十分突出。古诗中直接描写长江的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直接描写黄河的有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黄河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有关黄河的古诗篇10

一路向西南疾行,千里黄河大拐弯的所在越来越近。先在永济城吃午饭,然后路过普救寺。该寺鼎鼎大名,千古传颂的《西厢记》,说的正是这里。

天晴,远处一个建筑,眼见得显高显大,很快就矗立在面前。鹳雀楼,此行目的地,晋陕豫,三省闻鸡之处,到了。地方是老地方,楼却是新楼。老楼早已倾圮,近年建了新的,电灯电梯配雕梁画栋,古人诗句配今人题词。楼的最高层,特意立一尊唐人王之涣的铜像,右手握笔,左手展纸,极目远眺,似在吟咏那首不朽的名篇,太阳怎么照也不眯眼睛。

名篇就是名篇,人人会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西望去,一马平川,黄河如练,即将东拐,尚未东拐,仍是由北向南流淌。可是怪了,白日虽有一轮,在它西尽之际,竟无一座山峰可供依傍,甚至也无丘陵,只有茫茫地平线相接。鹳雀楼的东南,倒是有一座大山,名曰中条,可是太阳再能耐,也没法从东南落山吧?

大家过去人云亦云,现在亲临其境,自然各有观感,说“白日依山尽”的“依”,是早晨的“依”,是傍晚的“依”,是课本教的,是专家说的,专家上过鹳雀楼吗?王诗人大概也没上过鹳雀楼,就算他上来了,写的诗和实景对不上也没关系,坡还没到过赤壁呢,照样写赤壁,比赤壁还赤壁。诗是诗,景是景,各有各的好,哪里是测量房间米数,一五一十,还有小数点?你没看到依山尽的落日,你看到河入海了吗?你哪个都没看到,是因为站得还不高,不是楼不高、身不高,是心不高,王之涣心高胸阔,他就“看”到了黄河入海、落日依山,依的那个山,老远老远,藏在地平线下,跟东边的海,隔了小半个地球也说不定,不管怎么说,都是黄河牵的线,别总在这儿小组讨论,赶紧,往近了走,亲手捧一把黄河水。

边说边下楼,“小面”嗖嗖往西开,一直开到路尽头,下车,穿过草丛、河滩,终于到了黄河边。回头看,蓝天下也是一道地平线,清清爽爽,仅有一物凸起,豆粒大小,那是刚刚离开的鹳雀楼。原来觉得,松辽平原够辽阔了,到了此地一看,又是一种辽阔,古老沉郁,发生过更多事情的辽阔。

再回头,专心看黄河。夕阳逆光,黄河白亮亮的,倒也不显浑浊,只是水不很大,不如想象的那么宽,那么磅礴。奶少儿多,粥少僧多,狂吃滥用,任谁也扛不住。

黄河毕竟是黄河,失望有三分,兴奋有七分,众人哗哗撩水,啪啪拍照。新郎新娘索性脱了鞋袜,趟入河中,仰天举手,嗷嗷大叫。千年万年,黄河见过新人无数,代代青春代代婚,黄河无言,唯以涛声水色相赠。

远处,有牧人赶羊群来喝水,几十只小生灵,静悄悄的,喝完即走,不流连,不抒情,想合影都来不及。新郎说老人讲,当年家乡那个孤峰山,有狼,渴了,走很远的路,也到黄河喝水。大家叹息,说起古人今人,好人坏人,喝的都是黄河水,恋它欺它,赞它咒它,相随相伴,走向时间深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黄河的古诗10篇

学习

高考材料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材料作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材料作文十篇,高考材料作文10篇。第二、材料作文的材料可分成几类?“材料作文”是从既定材料出发,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的来源一般是寓言故事

学习

父爱的故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父爱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关于父爱的事例10篇,关于父爱的故事短篇。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始创者、总经理奥尔森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人物,曾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他总是要提到父

学习

师德师风年度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年度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2022-2023师德师风总结,2021年师德师风自我总结免费。五、廉洁从教,爱护学校财产,勤俭办学。不从事有偿家教,不接受家长的礼金礼物,不接受家长的吃请,不强迫学生购买教辅书。六、衣着大方,仪表

学习

有关读书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读书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读书的优秀作文,关于读书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看完那本书后,我便每个星期都泡在充满书香又博学多闻的***书馆里,看我最爱看的书籍、小说、漫画、自然科学、历史演义等等......,这样既可以把课业

学习

动画产业考察报告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动画产业考察报告,内容包括动画市场调研考察报告,动画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方向),建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各

学习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试题分析,六年级语文学生情况分析。阅读理解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三部分。课内现代文考查第三单元《春》的内容,题目不难,可得满分的很少。第15题考

学习

国庆节所见所闻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所见所闻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所见所闻作文10篇,国庆期间所见所闻作文范文。国庆节那一天,我和大姐姐大哥哥去中山公园玩。哇,真是人山人海,我们被挤在人群中。以前,我去那里玩的时候,人比较少,各种各样艳丽的花盛开着,蝴

学习

初一地理知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地理知识10篇,内容包括初一地理知识问答大全,初一地理知识清单汇总。一、地球与地球仪1.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并列举出证据。形状:球体。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月食时月球表面地球的影子;④海边看帆船

学习

古典文学作品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文学作品10篇,内容包括古典文学作品内容大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00部。可以说,体育活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衍生的一种活动形式。而古代文人们常常将体育活动作为创作题材,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身的

学习

抗震救灾手抄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抗震救灾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抗震救灾的手抄报大全,抗震救灾手抄报内容大全。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及

学习

文明礼貌手抄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礼貌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文明礼貌的手抄报大全,文明礼貌手抄报高难度。小学文明礼仪手抄报***片(2)小学文明礼仪手抄报***片(3)小学文明礼仪手抄报***片(4)小学文明礼仪手抄报***片(5)小学文明礼仪手抄报的资料:关于

学习

幽默证婚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幽默证婚词10篇,内容包括幽默的证婚词100句,幽默证婚词简短经典词语。秦奋:要最后一吻吗?秦奋:他们说不必了。(来宾哄笑)秦奋:那就像熟人一样握个手吧!再像熟人一样拥个抱吧。离了也是好朋友,散买卖不散交情……秦奋的台词,听起来就

学习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中秋节作文范文10篇,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100字。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天,每个家庭都团聚在一起,一家人共同观赏象征丰裕、和谐和幸运的圆月。此时,大人们吃着

学习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六一儿童节手抄报简单好画,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内容英语。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人给予我知识,让我的心灵充满智慧的源泉;有许多人给予我快乐,让我在健康中成长。再次,我衷心的嘱咐我身边的所有人

学习

七夕古诗词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七夕古诗词2017,七夕古诗词歌曲。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

学习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儿童生活乐趣的古诗词。2、《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

学习

古诗文手抄报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文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古诗文手抄报加文字,古诗文手抄报第一名。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2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3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4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5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内容:古诗词名言名句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学习

宿建德江古诗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宿建德江古诗10篇,内容包括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全解,宿建德江古诗。《宿建德江》是一首思乡之作。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

学习

大雪节气的古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雪节气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大雪节气的古诗10首,关于大雪节气的古诗词大全。古人的“悲冬”,与古代的大环境以及文人墨客的自身经历也是分不开的。柳宗元虽名列唐宋家之一,文场得意,却在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其诗也往往透着

学习

咏雪的古诗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咏雪的古诗文10篇,内容包括咏雪古诗文网,咏雪的古诗文佳句。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学习

爱国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古诗10篇,内容包括爱国古诗书法,爱国古诗4句。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情愫和话题,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就是一部爱

学习

描写秋天的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田野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秋夜曲》文/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