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诗10篇

梅花的诗篇1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3、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4、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梅花的诗篇2

关键词:宋代 诗人 梅花情结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尤其是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宋初诗人韩维眼中梅花就是如此孤高绝俗,在严寒霜雪中保持铁骨芳姿。《劲谢》描写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梅花:“自持孤石比坚性,不与众木争芳姿。”(释显忠《石缝梅》)虽生长环境不好,但依然顽强,自下而上,不随俗浮沉而保持真我。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再用前韵》:“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等诗都可体现苏轼咏梅诗中高洁之志与孤寂之感交渗一体的双重感情取向。在苏轼以后,也有不少借咏梅感慨落寞孤独的诗篇:沈与尔《次韵梅花》:“岁寒为尔添愁绝,倚树微吟亦自伤。”在寒夜独倚着树而叹息,是何等寂寥索寞。陆游也甚爱梅,在《城南王氏庄寻梅》中写下了“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的诗句,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另外李少云的《梅花落》:“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深似我,零落此山中。”此比喻极为明显:抱负既然不能伸展,唯有顾影自怜了。这些诗篇不但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思想感情,其中蕴涵的那份幽独寥落、冷清荒寒的感觉正是当时士大夫在仕途挫折时的经常体验。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梅花开在残腊初春之际,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瑕,给身处逆境的诗人以无限慰藉。王琪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张舜民的《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吕本中的《早梅》:“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韩元吉的《梅花》:“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含括了老庄的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早在柳宗元《龙城录》里已记载了一个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此后诗人就爱将梅花比拟“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使人不由得将其看作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的女子,是忽然发现的惊心动魄的“空谷佳人”。

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盈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的《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朱熹的《次韵列秀野前树梅》:“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陆游的《湖山寻梅》“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思念爱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与尊贵。

其实梅花这三个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融相通的。在很多咏梅诗中,这三个象征意义是同时存在的。比如欧阳修的《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既写出梅花傲雪坚毅的品格,也赞美梅花如仙的形貌。又如陆游的《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居人空巷者,疑是湖中仙。”久居荒芜之地的人,既是隐者,又像神秘的仙人,陆游巧妙地将这两个意象交织在一起,使此诗内容更丰富。张孝祥的《道间见梅》中则把梅花描绘成一个孤高自爱的女子,其实也是把贞士和美人的意象结合了。梅花的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

梅花的诗篇3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梅》

7、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1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____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1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4、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王冕《墨梅》

1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17、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梅花的诗篇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唐·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3、宋·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4、宋·苏轼《西江月·梅花》

梅花的诗篇5

关键词: 梅花诗 梅花意象 三个层面

自从诗歌鉴赏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语文高考中,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笔,平时的复觉得力不从心,此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诗言“志”,诗又如何言“志”的呢?诗人往往紧扣某一意象,寄托情思,抒发胸怀。因此,对意象的探究成了我们打开鉴赏之门的一把钥匙。而诗人笔下的菊、梅、莲、山、月、水等这些最普遍的意象首先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得梅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文学中更多地寄予了作者的情思,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形象喻体。梅花是历代文人歌咏的对象,尤其清代人的文集里写梅花的更是数不胜数。对梅花的描写,大致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直接将梅花作为自然物象来歌咏

有直接描写梅香的,“暗香浮动月黄昏”([唐]林和靖,《山园小梅》),小园的梅花在众芳散尽后,稀疏、遒劲的梅枝倒影在水中,梅花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梅香,这种嗅觉的体验令诗人怡然自乐,独享其中。描写梅香的诗句还有“唯有暗香来”(王安石,《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白梅》),“寒水一瓶春树枝,清香不减小溪时”([宋]张道洽,《瓶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唐]崔道融,《梅花》),等等。有直接描写梅影的,“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明]夏完淳,《寄迹武塘赋之》)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一束梅影上,千里之外,冰雪封道,归家之路慢慢,此情唯明月可表。此外还有诗句“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清]汪士慎,《题梅花》),“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高启,《梅花诗》),等等。有的描写梅花不畏严寒,“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赞颂了梅花在百花零落的冬季,不畏严寒寂寞,独自绽放,默默向天气渐散发清香。因为梅花开在寒冷的冬天,许多诗人称梅花为“寒梅”,“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此外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诗句有“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绝讶梅花晚,争来学历窥”([唐]萧纲,《雪里觅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等等。有的赞颂梅花是早春的使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南朝]谢燮,《早梅》),为了最早传达春天到来的好消息,梅花不甘人后,早早开放。“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唐]王适,《江上梅》),望着汉水岸边绽放的梅花,诗人居然有片刻的犹疑,春天是到了吗,是报春的梅花吗?此外,表示梅花报春的诗句还有“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梅花》),“梅花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宋]卢梅坡,《雪梅》),等等。

二、将梅花作为喻体,寄托自己的情怀的

欣赏梅花,诗人因为心境的不同,而从梅花中读出了不同的内涵。有的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像“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唐]杜甫,《江梅》),年前梅花已经鼓苞,年后逐渐绽放,冬去春来,光阴静静流淌,在花开花落间,诗人感叹时间的逝去,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一种乡愁弥漫心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王维的《杂诗》以平实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此类诗句还有“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明]夏完淳,《寄迹武塘赋之》)等。散落的梅花引起诗人哀叹,梅花的凋谢往往引起相思闺怨。“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栏阑干”(张可久,《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真真”是指美丽的女子,《太平广记・画工》中有一个叫真真的美女。诗句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鲍泉,《咏梅花》)。而梅花的随风而逝同样引起了闺怨,时间一年年过去了,游子却尚未归来,同样的诗句还有“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元]郭钰,《冬词》)等。梅花因其不畏严寒的品质引起诗人的慨叹,因而通过赞颂梅花来彰显自身高洁的品质和凌寒不屈的意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是言明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节操,梅花已经成为了人格操守的象征,相近的诗句还有:“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元]贯云石,《双调・清江引・咏梅》)此处的梅花在月光映照的雪夜默默绽放,象征了诗人孤高纯洁的品质。王安石的《梅》也是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唯有暗香来。墙角处几支清瘦的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卓然独开,淋漓尽致地把梅花的精神传达出来。

三、以梅花为意象构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

梅花因其高洁的品行,让历代的诗人为之侧目。中国的梅花诗大都营构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一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命境界。宋人陈知柔在《休斋诗化》中有一段论述杜甫的话:(杜甫诗)“荷叶荷花净如拭”,次有得于佛书,以清净荷花喻人性之意。故梅之高放,荷之清净,独子美识之。从陈知柔的言辞中可以捕捉到,梅花之高放与荷花之清净,实在是诗圣人格一体的两面,表达人格的高品位,即是精神生命所达到的阶位。“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唐]林和靖,《山园小梅》)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百世的咏梅绝调来。梅花在他的笔下高洁脱俗,不染纤尘,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昏黄朦胧的月色洒遍大地,泉池溪流潺潺泠泠,天地间朦胧迷离中几束梅花旁逸斜出,遒劲有力;疏影似有还无,隐隐约约,这就是诗人隐居独处,没迹尘世,与世无争的生动写照。它构建出了圆融朦胧的意境,而这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花枝疏影,无限幽倩,无限朦胧,犹如提纯出来的空明澄澈之境。此外还有“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陆游,《幽居春夜》),“才有梅花便不同……寂寂轩窗淡淡风”(张道洽,《咏梅》),“任他桃李争观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元]冯子振,《西湖梅》),等等。

从中国的梅花诗中,实可以看出诗人的万古诗心。对作为自然物象的梅花的赞美,对脱俗清纯世界的营构,最终还是想传达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感悟。因此文中论述的三个层面,从审美角度来讲,是逐渐递进的,是为了探索出一种生命的境界。

参考文献:

梅花的诗篇6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其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宋代林和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赞美了梅花清丽淡雅的形象,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的《梅花》:“***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赞美了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的《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赞美了梅花独领的品位。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出了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志节高尚,操守如故。

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他的《卜算子·咏梅》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寒冰,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枝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凸现了。“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英姿焕发,更凸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更是对困难极端藐视的一种情态。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真是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人的形

象。这个“俏”字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傲立枝头,芳华绝代,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接着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进,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的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笑”字又表达了无产阶级***者对困难的无所畏惧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有一代伟人、一代扭转乾坤的风流人物,才有如此的气势和豪情。

梅花的诗篇7

[论文摘要]本文全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因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中国咏梅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元遗民诗歌的话语特征中,咏梅诗人诗作都是数量最多的,据上表统计,有诗文别集存世的遗民诗人中,只有七人没有咏梅诗,可见其人数之多之广,咏梅诗共约六百首(初步统计有576首),比咏陶诗和咏节妇诗都多。其中周巽、贡性之、叶照等人诗作超过三十首。元遗民诗人给咏梅诗注入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咏梅不仅是元遣民诗歌的重要题材和话语特征,而且也是元代文化与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梅花成为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各种不同形态概括而言,主要经历了体物、比德与抒情三个阶段、三种形式,他们在元遗民诗歌中都有丰富具体的表现。周巽、叶颤等隐居自适的遗民诗人,大部分情形下,将梅花作为纯粹的观赏对象,着力描写其容颜姿态,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闲隐之情叶颐《二月江城见梅二首》其二云:

桃杏纷纷正得时,疏梅高洁舍知几。如何万卉矫春日,犹有孤芳驻夕晖。未要板桥寻蜡屐,最宜沙路试罗衣。轻鞋小扇孤山下,绝胜逋仙踏雪归。

春天万花竞放,一枝梅花***斜阳之中,既独树一帜,又孤芳自赏,有点落寞,但绝无哀怨。

周巽有咏梅诗七十三首,约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也是元遗民诗人中咏梅诗数量最多的一位。周巽咏梅,全面细致,《性情集》卷四有《梅树》《梅根》《梅蕊》《梅萼》等十二首分别咏歌梅树、梅花的各部分,《性情集》卷五集中描述了水边路旁、林底竹下、镜中雪里等不同环境里的梅[2],其寄托较深的《林下梅》云:“冰为肌骨玉为神,林下归来见美人。冷眼笑看千树雪,含情欲赠一枝春。花飘萝径留芳迹,诗刻苔碑生绿尘。落日孤坟吟眺苦,倦魂犹想绕湖滨。”全诗首写梅冰清玉洁的高风韵致,接着以梅榭留香与人世沧桑对比,写诗人孤单寂寞之情。周巽还善于在对比中写梅之纯白高沽,秀丽清香,《性情集》卷六有《三香芝兰梅》《三白雪月梅》等。分别写梅之色之香。松竹梅本是以耐风霜、斗冰雪的高尚节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钦佩赞赏,其《三友松竹梅》是这样写的:“苍髯拂翠羽,有意伴腥仙。共结岁寒约,村烟望水边。仿佛一幅萧散清旷的山水画,松竹梅傲然不屈的性格较难发现。

与叶颓、周巽等咏梅主要以体物为主不同,贡性之、梁寅、钱惟善等咏梅大都以人写梅,以梅喻人,有的歌颂梅傲雪耐寒、***荒原的清高气节;有的称颂其孤芳自赏不与世推移的高风亮节;有的以梅自励,坚守遗民情操;有的以梅赠友。寻找精神慰藉。梅不再是纯粹的观赏对象,而是与诗人的思想情绪融为一体,如果说梅在周巽等人诗中是一种物象,那么梅在贡性之等人诗中则是含义复杂的意象。

贡性之有咏梅诗三十八首,大多是题画之作,其《题画诗》有句云:“王郎胸次亦清奇,写尽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王郎即元末画家王冕,可见其咏梅诗与王冕梅画有直接联系,但也能较好地反映自身思想情感,其《题画诗》:

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

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阳枝。"

以梅写人,为历代诗家所推许。他的咏梅诗大都以梅喻人,借梅抒情,身世飘零之感,故国乡关之愁,时序变迁之叹,都以梅为媒得以尽情渲泄。其《墨梅》云;醉折东篱朵,看如隔暮烟。莫惊颜色改,不是义熙年。以梅写菊,暗含渊明不仕二姓之义,既说明自身志向,又赋与梅花新的内涵。尽管贡性之题梅诗大多为题画之作,但大都以梅喻人,梅浸透着自身情绪,或以梅之独为春先迎风斗雪,写自身高洁品格,如《画梅·影逐云边月》,或以梅独处荒原,写自身孤独寂寞之情,如《墨梅·处士门前烂漫开》,或写梅及人,如《宫梅***》:“璃楼夜寒银漏涩,满地霜华月光白。翠琴啼断梦中魂,窈窕虚窗碧纱隔。千门深锁含章宫,未许人间识春色。只愁笛里曲声衰,零落香钿点妆额。”[5_既是写梅花、写宫女,又是写自身、写当世,那深居宫廷,与世隔绝的梅花、宫女的哀怨凄凉之情何尝不是诗人自身写照。梅不仅是其生活的点缀,也是其心灵的伴侣,“眼中谁是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窑,,[。“谁画梅花便索诗,梅花应与我相知"【。贡性之大量咏梅,主要是梅花所蕴含的***荒原,不畏霜雪,不与世推移的坚贞不屈性格与自身的理想追求,人格精神一致。

谢应芳、戴良、陈基等的咏梅诗大都与贡性之类似,其着重点不在于描摹梅之姿容色态,而是因梅坚贞不屈性格和文化内涵与自身价值追求跟人格精神一致,因而借花写人,用花喻人。梅不是他们歌颂的主体,而只是其思想情感的载体。以梅写遗民心志,故国旧君之思是元代遗民诗人咏梅的重要内容,舒蟥《落梅歌》云:

一枝两枝横水滨,千片万片飞早春。残香满地铺白茵,含结青子枝头新。含章菇下肌理匀,春梦来醒香醪醇。君王宠爱恩情申,何况点缀额与唇。托根岩谷遭时屯,莓苔剥落湮红尘。碧玉柯斡共樵薪,更复扰扰来棘榛。畴昔开伴粉署宾,东风轻点泓池银。归来天上迹已陈,心肠铁石见无因。惜花长叹花下巡,见仁顿觉添酸辛。角声吹月双眉频,不知谁是调羹人。

首先铺叙梅之姿容玉色,芳香袭人,接着笔锋一转,写香消玉陨,境遇悲惨,与深沉的国破家亡之感融为一体。少数民族遗民诗人中,丁鹤年咏梅诗最多,有十二首,其诗既继承咏梅传统,又结合自身经历和时代氛围,以梅写禅,以梅写人,反映北人南来的社会状况。其题《画梅》云:“老向江南住,梅花共岁寒。故人清兴在,踏雪几回看o.[93将身世飘零之感寓于咏梅之中。其《I临水梅》则将梅与菩提树相提并论,以梅喻禅,诗云:“疏花清有影,止水净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月照镜台。”为咏梅注入了新的内涵。

咏梅成为元代遗民诗人的重要话语特征,是其生活情怀和思想性格的反映。如果说体物与比德是元遗民诗人对前代诗歌的继承,那么咏梅诗所体现的浓重的忧伤情调、深切的故国情怀则是对咏梅诗的发展。元之前的咏梅诗,不管是体物还是抒情,托物言志之义有三:

(一)以负霜之姿喻孤高幽人;(二)岁寒暗香浮动,不屈霜雪喻人志节不屈;(三)花姿幽独,不媚东风,不与群芳竞艳,喻志士幽人,不与世推移-l。不论何种情形,旨在以梅之高洁喻高人隐士,元遗民诗不仅以梅指隐士之高雅,更以梅写遗民情绪,故国心态。诚如梁寅所言:

故人之德而梅有之,当乎风霜凌厉,冰雪凝泛,叶辞其条,液归其根,梅于是时纷然珠缀,嚼然玉洁,郁郁烈烈,芬芬瑟瑟,松与为俦,竹与为列,贞固之性,孰逾之哉?人之性至纯也,至粹也,灵于物而或反愧于物,以物之全其天而人自离之也…,君子者内志弗移,外好弗入,处险以夷,处闷以乐,既贞既固。惟金惟石,梅之是侣,孰谓人而不物之若耶?¨1

意在强调梅之坚贞不屈,戴良则明确的以梅作为不屈二姓的象征,其《东山赏梅诗序》:

花于穷阴盛寒而不与众卉争荣者,惟梅为然,盖其色能受变,香能处清,而操能立独,有仁入义士之高致。诸君以之而赏爱,宜也。虽然,使其出处去就之际,一或有戾于是梅,纵从而赏之,而是梅不为其赏矣。今夫诸君子者,固世所谓仁人义士而能受乎变,处乎独,有凌寒之态,无争荣之恩,其于是梅乃赏,友而史之者矣。"

梅花的诗篇8

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形式的融通是从宋元开始的,明清文人最终确立了诗书画印一体的圆满形式,清代特别是自乾嘉以来,这些传统艺术更是被不断发扬光大。从继承山人、石涛画风的“扬州八怪”,至清末的上海画派,无一不将四者熔于一炉寻求新的突破。吴昌硕的文人画最典型的艺术特征便是诗书画印之间的融通。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继任伯年、蒲华、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后海派”领袖,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构***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

吴昌硕很善于画上题诗,且多长题款式,几乎每画必题,每题必诗。潘天寿把题款对于整个画面的作用概括得很好:或长行直下,使画面上增长气机;或拦住画幅的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足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加交叉疏密的变化等等。故往往能在不妥当的布局上,一经题款,成一幅精彩之作品,使布局发生无限巧妙的意味。当然,题款不仅有补的作用,还有对画意的深化和阐发。比如吴昌硕的名作《秋菊顽石***》,画面左下方有两块顽石,左上方是几株秋菊,整个画面左侧重,为了弥补右侧的空虚,以两行诗题于右侧,曰:“赏花螃蟹满堆盘,眼见秋英不解馋。每笑老夫甘寂寞,一枝写出自家看。戊午十月既望,客海上禅甓轩。吴昌硕年七十五。”这样一来,左右两侧得到平衡。***画和题款互为补充,***画和诗款还表达了作者的精神品质。

吴昌硕在很多题画诗中表达了他追求诗书画印融通的艺术思想:

昔闻诗中画,今见画中诗。(《鹤逸写范石湖词意》)

书如快剑斩蛟鼍,画意诗情托臼科,我爱郑虔三绝外,芝泥红艳继宣和。(《昌硕寄缶庐印存题三绝》之三)

诗书画“三绝”加上治印,就叫做“四绝”。吴昌硕极力主张“四绝”,注重打通这四种艺术形式,追求画面的诗情画意,追求画面整体的古拙与雄强气势。他在《刻印偶成》诗中云:“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前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很多研究者将吴昌硕一生取得的艺术成就概括为“诗、书、画、印熔于一炉”,可以说是书家无其画,画家无其书,诗人无其印,印人无其诗,这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

明清以花鸟画为主的文人画因注重诗书画印艺术形式与相互融通,形成了文人画的第四种审美境界,即“通会之境”。这一境界的代表们注重画外的综合修养,多是诗书画印兼能的文人。吴昌硕是我国文人画的最后一个高峰,不仅在篆刻、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是独具特色,自成一派。汪国垣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这样评价吴昌硕:“诗笔健举,题画诗尤工。”

吴昌硕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亲自目睹了很多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袁世凯称帝、张勋***、***阀混战、等,奔波逃生的辛酸,治学求艺的艰辛,仕途失意的落魄,使他心中充满苦闷与彷徨,积压着胸中郁勃不平之气,涵养了一种诗人的气质,赋予了一个诗人的情怀。

吴昌硕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尤其擅长歌行体,五言、七言也颇具特色。吴昌硕的题画诗形式主要以赋为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吴昌硕学诗从杜甫、 王维、李贺、袁枚等人入手,刻苦研习,谙熟中晚唐律法。“一片雨声茅屋底,胜他烟雾起江山”借诗传达自己画竹的心情,是从杜甫的“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化出。再如“春雨一夕鸣,新篁长过屋。故园何时归,调鹤对新绿”(《新竹》)。 吴昌硕的家乡是浙江省安吉县,也是著名的“中国竹乡”。他从小以竹为伴,对家乡的竹观察细微,犹记心中,对竹产生了特殊情感。所以,吴昌硕喜欢通过画竹、咏竹来表达对自己对家乡及早年生活的怀念,如《竹》:“客中虽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写罢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诗人称赞家乡的野笋味美及八珍,时常令人回味无穷。面对自己笔底的墨竹,思乡的念头油然而生,期盼再回故乡。只有画竹来寄托思乡之情,归乡心切,字里行间都透出诗人对家乡的浓烈情感。

吴昌硕22岁跟父亲迫于无奈,从鄣吴村迁居安吉城内的桃花渡畔“芜园”。芜园便成为了吴昌硕的第二个故居,给吴昌硕留下了很多回忆,让他在数十年内都无法忘怀,而且频频见于笔端。他早年住在安吉县城附近的小屋时,后院有一庭园,在这园里,经他手植的梅树有三十余株,每当初春寒梅著花时,他总是徘徊其间反复观赏,从那时候起他就喜爱梅花,开始作画以后,梅花便自然成为画中的题材。因此他的画里,借梅花为题的作品为数甚多,而且不乏杰出之作。同时又由于他“以作书之法作画”,所以他画梅花时,常见有大篆或草书的笔法出现于枝干的笔画里。在一幅“梅花”的题款上,他写到:“山妻在旁忽赞叹,墨气脱手椎碑同,蛾鲜老苔隶枝干,能识者惟斯与岂。”又在《沈公周书来索画梅》诗里写着:“螺扁幻作枝连蜷,圈花著枝白璧园。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寥天。”诗句里提到的“椎碑”和“隶枝干”,显然就是吴昌硕书法的化身。他那苍拔浑劲的篆隶运笔下出现的梅树枝干,从具象的角度看时,带有梅的意义,若从抽象的角度去看,不论是枝是干,这些都是书法,因而他才说:“是梅是篆了不问”。在吴昌硕的题画诗中有大量赞美梅花的诗,如《梅花石屋***》:“梅花石屋坐谈诗,梦里清游偶得之。如此芜园归不得,岁寒依旧费相思。”梅花在宋朝被推尊为群芳盟主的地位,与兰、竹、松等“比德”之象相媲美。吴昌硕更是将梅花引为知己:

梅花阅世无知己,墨沈飘零亦可怜。

郁勃纵横如古隶,断碑同卧白云边。(《梅》)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忆梅》

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

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

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梅花》)

梅花冰清玉洁,傲立寒霜,不畏严寒。他的咏梅诗非常多,与其说是写梅,还不如说是写诗人自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洁身自好的情怀。他把梅当作自己的知己,自谓“苦铁道人梅知己”,可见其对梅花的痴爱。

作为一个大半生失意落魄的文人,吴昌硕的画面内容多为传统文人画题材。除了梅、兰、竹、菊、荷、石、山水、花鸟,还有很多藤类的植物、蔬果杂物等,其题画诗题材大多是根据绘画内容而题的。吴昌硕对于绘画和其他的文人画家一样,并不以画中题材的完成而满足,他们都十分重视画幅上的题款,欲借此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人通过绘画及题画诗,抒发胸中意气,托物言志,标榜自身人格理想。任何情况下,他们总不忘文字的功能而要借题发挥一番,于是本行的“文字语言”一而再地现身于“绘画语言”并互相争艳。虽然站在绘画的舞台上,文人也不曾信任“绘画语言”的绝对功能,心里要说的话,都留到题画的字句里方才抒发出来。这就是利用文字来赋予绘画的生命,把画点活了。昊昌硕画梅,若不在题款上道:“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专为香。”便不放心那幅梅里寓有他所欲表达的傲视世俗的心境,更不相信看画的人能凭画而了解他作画的意愿。于是画完梅之后,又借诗文再三叮咛:

二月春寒花著未,下笔恐触造物忌。出门四顾云茫茫,人影花香忽相媚。此时点墨胸中无,但觉梅花助清气。枯条著纸墨汁干,时有栖禽落达势。

为了衬托画的主题,他画梅时常伴以怪石,这些怪石已几乎成为他作画的常套。在题诗里便告诉人说:“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愈香。”把梅石比作知交,来使之人格化。若从绘画上讲求构***的观点来解释,石与梅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彼此衬托而相形益彰,但配以诗文之后,又借了文字把精神的一面点了出来。因此文人画里诗与画之间有如上述画梅诗里石与梅的关系,于是“画”得“诗”而益奇,“诗”得“画”而愈香了。文人画的精神,文人画的独特魅力也许就在于他们在画中表现出的自我面貌和风格。

谈到吴昌硕“以作书之法作画”还有一段故事。众所周知,吴昌硕学画并不早,大概四十五岁才开始学画。有一次他向任伯年请教画法,任伯年在初见吴昌硕作画之时,便看出吴昌硕书法功力精深,于是建议他:“子工书,不妨以篆写花,草书作干,不难其奥诀也。”受任伯年的启发,吴昌硕把石鼓篆籀和草书的笔法融于画法之中,变大篆之法为大草,到挥洒花草之时则以草书为之,将书法与画法完美结合。看吴昌硕之画,线条飞舞交错,雨聚风旋,意态万千,劲挺之中有着含蓄与醇厚,不难看出其金石书法之粗犷浑厚、苍劲朴茂的风格特征。因此,与其说吴昌硕的画是“画”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尽情挥写出来的。

梅花的诗篇9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想像中的梅花是枝干纤细,怒放满枝的,迎着风雪,更显灿烂,梅花,应像一位坚强而美丽的女性,有着冷艳的外表,柔软的心灵。

不想,安田老师笔下的梅花,雪舞时分,依稀可见,唯两根粗壮的枝干,傲然横过,冲击着你的视线。而这坚强背后,上下两角,一剪寒梅,掠过眼际,给这冷酷的画面一抹柔情,更有一鸟,栖息枝头,再添生趣。

唯有赞叹,安田老师软硬兼施,神来之笔一叙风雪之梅铁汉柔情之意。

飘雪的世界灰色一片,已经模糊了天地的界限,也暗淡了梅花的背景。记得培根说过,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下反而更加华丽。

像是安田老师的《傲雪***》,天地间一片苍茫,唯有一树梅花,在这风雪掩映之下,愈加清晰。而飘在梅花上空的雪花,风姿绰约,白色而耀眼,灿烂如阳光,更映照了梅花的清姿傲骨。

梅花不仅有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的神韵,而且还有冰里育蕾、雪里怒放的特点,它那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显示了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可贵精神,人们便把它作为刚强意志的象征,倍加赞赏,历史上曾将其数度推崇为我国的国花(早在清时定为国花),在近期开展的国花评选中,它也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并驾齐驱。

中国古代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梅花则是诗人"百咏"最多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笔下的梅,梅是如此的寂寞,也衬托了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是中国人自小就能朗朗上口的梅花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世人传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七律《山园小梅》,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因为梅花生性耐寒,总是不免要把它与雪联系在一起,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别出一格的将两者作了个比较。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明代的诗人高启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

何方化你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的《梅花绝句》用拟人的手法绘出梅的韵味,情景交融,人物合一,诗人以梅自况,托梅言志,以渴望将自己的身,自己的情与自己的魂全化在梅花之中。

唐代诗人孟浩然无求仕之心,远离官场,头戴浩然巾,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隐逸淡泊,坚贞自守的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因其花瓣有五瓣,又名五福花,而受到老百姓们的喜爱!

[尚书。洪范]解释五福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长矢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贵;康宁是身体分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考终命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李***:桂林著名牡丹画家李万之弟.1974年生于广西桂林市。自幼热爱书画,199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主攻花鸟画。

规格:约30厘米*65厘米

周淑莹,女,1963年出生广东澄海人。现为中原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汕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美术,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研究与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及地区各类大展赛,并多获奖部分作品被艺术馆及书画爱好者收藏。作品在报刊杂志及协会画册选登。传略及作品入编多部大型辞典。

***:省略

画梅,需立足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只有传统艺术的滋养,梅花艺术才会开得灿烂,凡是脱离了传统艺术根基的梅花创作,必将失去中国梅花的独特韵味。

梅花作品,无不以韵味称奇,而又以墨色独特。梅花讲究雅俗共赏,既要有梅的娇姿,又要有梅的骨气,而真正要把梅花的内在韵味和美感,用外在的笔墨表现出来,确实并非只是颜色和技法的事。当代画梅名家王成喜先生以梅著称,然许多人并不了解王成喜对梅的独特情缘,和对梅的深刻理解。周淑莹对梅花的理解是深刻的、独特的。正因为有对梅花的独特感悟,笔下的梅花才得以这么有韵味。

周淑莹的梅花意境幽美,韵味十足,画出了梅的内在美,无论墨色还是构***,都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欣赏周淑莹的梅花,如读一首美丽的朦胧诗,品一杯味长的红酒。可以让你为之陶醉、为之舒畅。仿佛给你带入一种忘我的意境。

(吴启钊:《中华名流》杂志主编)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思颖

梅花,有着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的神韵,它在冰里育蕾、雪里怒放。人们通常把它作为美丽高洁和刚强意志的象征,倍加赞赏。中国古代咏物的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梅花则以诗人“百咏”为最多。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历来把“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而由于梅花所特有的冰清玉洁,纯贞高雅的品格,它被列为“四君子”之首。

之所以喻梅为“君子”,正是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梅花早已不是花卉草木,而成为一种传统人文理想的化身。

文人咏梅以诗赋,画家画梅则以笔墨。以梅入画,是渊源很早的事情了。早在南北朝时,梅花就已经入画,到了北宋,画梅成了一种风气。历代画家皆以笔墨来描绘梅的品格,以形传神,寄托自己的人文理想。

周淑莹笔下的梅花正是这样。她画中的梅花,依稀可见粗壮的枝干,或傲然横过,冲击着你的视线,或侧枝曼舞,傲迎风雪。在坚强冷艳背后,分明又有一抹柔情,再添生趣。由此,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品格,更有画家对梅花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由此,她笔下的梅花才得以这么富有韵味。

“笔墨当随时代”。周淑莹的传统功力自不必说,因为没有传统功力,不足以表达梅的品格,更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感悟。值得注意的是,周淑莹在表现方法上很用了一番心思的。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画面在背景上的渲染处理,而且在梅花形象表现方法上的突破,以及枝干以白破黑的表现方法,这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使梅的形象得以表现的更加强烈,对梅的品格神态表现也更趋完美。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基于传统功力,而且要求画家既要大胆放手,又要适度把握。否则,不但不足以表现“梅”的主题形象,反而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然而周淑莹做到了,这正是作为画家的难能可贵之处。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她的画不但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同时,画家本人的人文理想也得以展现。相信,正值艺术创作黄金年华的艺术家周淑莹,一定会画出更多更好的梅花作品,为我们这绚丽多彩的时代锦上添花。

一首美丽的朦胧诗

文/吴启钊

画梅,需立足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只有传统艺术的滋养,梅花艺术才会开得灿烂,凡是脱离了传统艺术根基的梅花创作,必将失去中国梅花的独特韵味。

梅花作品,无不以韵味称奇,而又以墨色独特。梅花讲究雅俗共赏,既要有梅的娇姿,又要有梅的骨气,而真正要把梅花的内在韵味和美感,用外在的笔墨表现出来,确实并非只是颜色和技法的事。当代画梅名家王成喜先生以梅著称,然许多人并不了解王成喜对梅的独特情缘,和对梅的深刻理解。周淑莹对梅花的理解是深刻的、独特的。正因为有对梅花的独特感悟,笔下的梅花才得以这么有韵味。

梅花的诗篇10

南 轩 松

〔唐〕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

①绵幂:即绵密,枝叶稠密而又交相覆盖。

赏析:这首诗作者塑造了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借物抒怀,表现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全诗先从正面歌咏松树孤高、茂盛、临风而立的高大形象,这些描写暗自透露出以孤松比喻人格美:高洁、耿介、潇洒。接着诗人从侧面烘托松树的高大苍翠,最后将树的“理想”――凌云霄,与人的理想合而为一,表现出勇往直前、自我超越的精神气概。诗歌用比兴抒情,显得浑然天成,又不失壮逸之气。

赠 从 弟①

〔汉〕刘 桢

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④,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⑤,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⑥,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从弟:堂弟。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堂弟的。

②亭亭:高大耸立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惨凄:即凄惨,严酷凛冽的意思。

⑥罹:遭受。

赏析:作者以松为喻,有赞美和勉励的双重意思。经受严寒的松树依然挺立端正,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思想,勉励堂弟要学习松柏,坚守情操,在劲风中傲立不倒,其实这也是作者的自比,表示他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对险恶环境屈服。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①,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③,直待凌云始道高④。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苗。

②蓬蒿:蓬草,蒿草。泛指杂草。

③凌云木:指长高长大了的松树。

④待:等到。

赏析: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它借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境遇,讽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对于小松的未能为时人所识,表示了深深的惋惜。杜荀鹤出身寒微,科考不顺,怀才不遇。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诗句通俗平易,却很耐人寻味,从平常事物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竹――

于潜僧绿筠轩①

〔宋〕苏 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②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③!

注释:

①于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 筠(yún):竹子。

②此君:指竹子。相传晋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③扬州鹤:出自《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兼得升官、发财、成仙的一种奢望。“扬州鹤”由此代指人的奢望。本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苏轼认为这是一种奢望,不可能实现,因而拿来解嘲,意思是说又赏竹子又想吃肉,哪有这种美事?

赏析: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但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抒写自如,形象生动,情趣横生。全诗议论精辟,发人深省,将“无肉”与“无竹”作比较,认为“无竹令人俗”“俗士不可医”。作者借竹颂扬于潜僧的高雅风节,批判物欲俗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

〔唐〕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③,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

①严郑公:即严武,曾受封郑国公,是杜甫的好友。

②箨(tuò):笋衣,竹笋的外衣。

③书帙:书册外包布套,泛指书籍。

赏析: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的同题之作,写出了新竹的娟秀可爱之态:竹的绿色浓郁,映照到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晃动的竹影带来的阴凉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娟娟净”“细细香”,最见新竹的清新风致。全诗清新雅致,观察细腻,值得品味。

〔唐〕郑 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

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①,

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

绕径莎微夏荫浓②。

无赖杏花多意绪③,

数枝穿翠好相容。

注释:

①萧骚:竹子被风吹拂所发出的声音。

②莎(suō):草名。

③无赖:无奈。

赏析:这首咏竹诗,作者不去着意刻画竹子本身的形象,而是别具匠心地将其置于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之中,以青山、绿水、苍松、杏花等色彩鲜明的形象来衬托竹的青翠挺拔,通过声音、环境与色彩对比的描绘,更加突出竹子的清新可爱。全诗文笔清新,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梅――

赠岭上梅

〔宋〕苏 轼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赏析:诗人以品格高洁的梅花自喻,既不和“百花”一起开,也不和“行人”一起来,冷静沉着,孤高雅洁。不在梅子未成熟时就匆忙去尝青梅煮酒,而是等黄梅熟透。全诗比喻贴切,表现出作者孤高而又沉着从容的超脱胸襟。

梅花绝句

〔宋〕陆 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①,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释:

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赏析:赏梅是诗人陆游的酷爱,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往往借梅花的高风亮节写出诗人自己的真性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前两句写梅花不畏严寒,纷繁似雪,遍开山中。后两句写梅花盛开,欣赏不尽。诗人设想希望自己化作千万个陆放翁,好尽情欣赏每一株梅花的美。从诗人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可见作者的爱梅、惜梅之情,感情真切,自然动人。

梅 花

〔宋〕陈 亮

疏枝横玉瘦①,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②,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③,东君正主张④。

注释:

①疏枝:指梅花的枝条。

②变:指梅花由含苞到绽放。

③三弄:指乐曲名《梅花三弄》,其内容是歌咏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品格,因主调反复三次,故称“三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梅花的诗10篇

学习

捐书活动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捐书活动10篇,内容包括捐书活动的感想,捐书活动新闻报道。朋友们,我们需要各种类型的***书,尤其需要少儿***书。我们会挑选一些少儿***书送给学校,通过***书馆这个中转站流动起来,惠及每一所需要***书的学校,让爱心无限传递下去

学习

社会保险制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保险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笔记,社会保险法实用问题版。19世纪以来,社会保障在各国获得空前发展,国际社会保障的格局越来越成熟,其中德国、苏联、美国和英国曾先后成为这些大发展中的主角。而在我国社会,产生于春秋

学习

个人工作经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工作经历10篇,内容包括个人工作经历及感悟,个人工作经历1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一个与多个)姓名: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出生年月:____年__月__日健康状况:___________年龄:____岁学历:_____

学习

财务销售会计工作计划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销售会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销售公司财务年度工作计划,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计划4篇。一、关于销售人员费用报销的探讨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使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会计

学习

班规细则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班规细则,内容包括班规大全50条及惩罚措施,班规细则怎么写。一、班团委干部:班长:陈雪飞(男)黄丹丹(女)劳动委员:张小静纪律委员:盛小曼音乐委员:张雪梅学习委员:蔡林甫卫生员:曾吉文娱委员:王楠团支书:王开明宣传委员:张艳后勤委员:段敏

学习

爱国的手抄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爱国的手抄报小学,爱国手抄报简笔画。(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丁香空结雨中愁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丁香空结雨中愁10篇,内容包括丁香空结雨中愁谁写的,丁香未结雨中愁的意思。李写下“丁香空结雨中愁”时,不仅接续了李商隐的愁绪,而且请来了雨,让丁香泛出暗淡的水光,深植于长江边的霏霏细雨中。这位皇帝还把写愁的本事传给了儿

学习

北方的天空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北方的天空10篇,内容包括北方的天空尚鸿,北方的天空范文。二、弄清不同地区一年中不同时期物体正午的影子的方向一年中物体正午的影子有时向南,有时向北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当太阳直射点向该地移动时影长渐短,远离该地

学习

个人见习期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见习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见习期工作总结800字财务,个人见习期工作总结1000字。20__年3月5日初次到梁场,当时气候寒冷,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人,从未感受过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条件,这对我即将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种极大的挑

学习

小学生家长发言稿模板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家长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小学生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家长发言稿100字小学生。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是: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长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虽然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

学习

这也是课堂10篇

阅读(22)

生活中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锻炼体魄,磨练意志、使心灵得到进化,智能得到开发,我们不仅仅在学校的课堂学习,而且还要在生活中的课堂学习,每当遇到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说“这也是课堂”。

学习

彩虹伞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彩虹伞10篇,内容包括彩虹伞美篇,彩虹伞的100种。(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拼音字母歌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拼音字母歌10篇,内容包括100个汉语拼音字母歌,26个完整版的拼音字母歌。嘴巴扁扁eee小棍加点iii嘴巴吹笛uuuu上两点üüü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爷爷拐杖fff左下半圆ddd雨伞巴儿ttt一扇小门nnn一根小棍lll豆芽

学习

出纳思想及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思想及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出纳月工作总结和下月计划合集,出纳管理思想工作总结简短精辟。思想***治上,深入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群众路线教育,认真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切实体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富强

学习

关于理想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理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表达理想抱负的诗句,理想与现实差距诗句。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的意象,往往都倾注了诗人的情感。它不仅仅是读者看到的一花一草,更是诗人情感的

学习

苏轼的诗句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苏轼写春的诗句,苏轼小众的诗句。宋人绝句的一大创获,就是在题材内容上对唐人的开拓与突破,绝句不仅可以用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更可以抒写日常生活的小情趣。在绝句从“唐音”变为“宋调”的演进历程

学习

关于立冬的诗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立冬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立冬的诗句唯美句子,今日立冬最好的诗句。一、在《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将***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一句,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却是“将***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猶着。”。两种版本中,除

学习

描写松树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松树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松树诗句最出名诗句,描写松树坚韧不拔的诗句。3.有声有色古诗在描写中,经常运用多种感官,从而达到有声有色,形神兼备。王维的《过香积寺》中,在描写途中景物时就调用了多种感官,“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

学习

赞美教师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教师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赞美即将退休教师的诗句,关于赞美教师的诗句。(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描写西湖的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西湖的诗10篇,内容包括杨万里描写西湖的诗,苏轼描写西湖的诗。用“碧”、“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接”、“映”又使整湖荷花、荷叶展现出动态之美。全诗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情景

学习

含有风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含有风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古诗中含有风和月二字的诗句,含有风字的诗句飞花令100句。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将自己千思万绪凝结定格于一个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怀,手法之娴熟、令人叹为观止。2.侧

学习

关于长城的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长城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写长城的诗,关于长城的诗出名的。4、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李益《统汉峰下》5、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苏轼《河满子·湖州作》6、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