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即景作文篇1
河南宏力学校七三班卓曼
雪是冬天的使者,洁白的象征。她以自己独有的身姿点缀大地,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泛起幸福的感觉。雪把一切都映得明亮。
在这寒风凛冽的冬天,迎来了第一场雪,当大雪纷飞的时刻,同学们惊呼着、开心兴奋的玩耍着。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花一般的笑容。
雪从阴云密布的天空中洒落下来,这些鹅毛大雪,洁白晶莹。有的落在地上,顽皮地蹦来蹦去;有的打在树枝上,还在上面翻个筋斗;有的飘正在楼顶,“沙沙”地演奏着冬天的交响曲。
抬头仰望天空,只见雪儿漫天飞舞,我情不自禁的伸开双手,想要抱住她们,可淘气的雪儿或者躲开——用她们曼妙的舞姿,或者乖乖地落在我的手上、身上,然后悄无声息地不见了。
不一会儿,雪下得更猛了。看到人们从那边到这里,霎时间,衣服被雪覆盖的失去了原来的本色。顿时变成了雪人。这使得天呈现出一片暗红色,缀着那洁白无瑕的雪,如天女散花一般,让人赞不绝口,还没反应过来,上课铃响起了,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入了教室,度过了一节煎熬般的课,终于等到那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再次响起。就立刻跑出教室,再次欣赏那无与伦比的雪……
这一时间,地上已经下了一尺多厚的雪,铺满大地,蓬松松的,我踩上去,那“吱吱”的声音,好听极了!现在,教学楼、树木、大地都成了一片洁白的世界。雪地上,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这时,我在领略到雪真正的美。
我张开双臂,拥抱着这银装素裹的雪景,接触着这带着纯真的气息、殷切的希望、无限的生机覆盖大地的白雪,我陶醉在这冬雪的情趣里,感到雪是那样可爱,那样亲切,那么的迷人……
雪中即景作文篇2
1 用Flash制作逼真的下雪场景
1.1 启动Flash,建立文档,设置文档大小550×300,背景色为黑色。
1.2 导入一副雪景***片到库中。
1.3 把***层1命名为“背景”,并把库中的雪景***片放置到“背景”***层中并设置成文档大小,跟文档重合。
1.4 在“背景”***层上新建2个***层,分别命名为“下雪元件”和“action”,接下来要用到,这里先创建好。
1.5 下雪影片元件的制作,这一步也很重要,制作效果直接影响到下雪的逼真程度。
(1)创建“雪花”***形元件:利用线条工具绘制好“雪花”的一部分,再使用“变形”功能生成一朵静止的雪花,为了更形象逼真,再在雪花中央位置绘制一个具有渐变色彩过渡的圆形,如下***1所示。
(2)生成“下雪”影片元件:利用Flash中的引导动画使得“雪花”***形元件从上向下缓慢曲线飘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层时间线上播放帧数最好长一点,我是让雪花飘落从第1帧开始持续到第100帧。***层及时间线如下***2:
1.6 回到场景,把已经制作好的“下雪”影片元件放置到“下雪元件”***层的第一帧位置,调整其在场景中的位置在右上角,在属性面板上把该影片元件命名为“snow”,影片元件正确命名这一步骤很重要。
1.7 在“action”***层的第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脚本代码:
i=0;
i是一个变量,用来统计产生雪花的数量,初始化为0。
1.8 在“action”***层的第2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脚本代码:
duplicateMovieClip("snow",i,i);
setProperty(i,_x,random(550));
setProperty(i,_y,random(300));
setProperty(i,_alpha,random(100));
以上脚本代码的功能是利用影片复制函数duplicateMovieClip()随机“克隆”出带有标记的雪花,设置新“克隆”出来的雪花在场景范围内随机变化的横坐标位置、纵坐标位置以及它的透明度。
其实,在这里还尽可以设置雪花的其它属性,使得模拟效果更加接近真实场景,更加逼真。比如可以随机设置雪花的大小变化、快慢甚至颜色的变化等等,如果有需要的话。
1.9 在“action”***层的第3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脚本代码:
i++;
if (i==200){i=1;}
gotoAndPlay(2);
以上脚本代码的功能是利用条件判断语句IF来产生一定数量的雪花,这里是200朵。如果没有达到设定数量的雪花,那就回到第2关键帧继续产生,计数器累加;否则计数器i重新赋值为1,再次产生设定数量的雪花。如此周而复始的执行这个过程,在视觉上就看到了雪花纷纷飘落的逼真场景。
其实,产生雪花的数量可以利用随机函数随机产生,没必要设定死,这样的话就可以产生雪花稀疏程度不一的下雪模拟场景。
1.10 把“背景”***层和“下雪元件”***层的播放时间延长到第3帧。
最终的***层及时间线如下***3:
1.11 测试影片效果。
2 用Flash制作逼真的下雨场景
仔细研究刚才下雪特效的制作过程,会自然而然的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可以这样简单快速的制作下雪场景,下雨也是同下雪一样的自然现象,大同小异,能不能把程序控制的“下雪”影片元件换成“下雨”影片元件,其他方面做微小的改动,不就是得到了下雨的模拟场景?答案是完全肯定的。主要的制作过程如下:
2.1 制作好“波纹”***形元件和“雨滴”***形元件,效果如下***4所示:
2.2 制作好“雨滴和波纹运动”影片元件,要求雨滴从空中落下,打在地面上,随之出现雨滴散开之后的向四周扩散的波纹运动,这个效果要制作的逼真些,否则会影响总体效果。***层及时间线如下***5所示:
2.3 回到场景,把“雨滴和波纹运动”影片元件放置到“下雨元件”***层的第一帧,命名为“drop”,影片元件放置在场景的上方即可。
2.4 在“action”***层第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代码:
duplicateMovieClip("/drop", "drop" add i, i);
setProperty("drop"add i, _x, random (300)+100);
setProperty("drop"add i, _y, -(random (30)));
setProperty("drop"add i, _alpha, random (100));
2.5 在“action”***层第2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代码:
i=i+1;
if(i==100) {i = 1;}
gotoAndPlay(1);
以上代码的功能同上面下雪效果控制代码的功能相似,在此就不重复叙述了。
2.6 把“背景”***层和“下雨元件”***层的播放时间延长到第2帧
最终的***层及时间线如下***6:
2.7 测试影片效果
通过以上下雪下雨自然现象的模拟效果制作,从解决方法上来说,是相同的,甚至连具体的脚本控制代码也是基本相同的。既然如此,是不是类似的自然现象(比如漫天飘舞的枫叶、暴风雨、暴风雪、水波荡漾等等)的场景模拟也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得到完美解决,答案也是完全肯定的,只要加以改进并灵活应用即可。
之所以会觉得以上方法简单易用、容易理解、代码的可移植性强,是因为它们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及规律,这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所在。那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下面做一总结:
(1)这些自然现象的逼真模拟特效的制作都是采用脚本代码和程序控制来完成的。因此对Flash中脚本代码的理解和使用要熟悉。
(2)都是通过程序控制影片元件来模拟不同效果的,比如上面的“下雪”影片元件和“雨滴和波纹运动”影片元件,因此影片元件的效果制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原因很简单,影片元件制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体的模拟效果。
(3)影片元件放置到场景中时一定记得要正 确命名,因为脚本控制的对象就是影片,实际上就是它的新命名名字,而且在控制代码中涉及到的影片名字必须跟在场景属性面板上的命名保持完全一致,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效果干脆出不来。这一步很多人会搞错,在实际操作时要引起足够的小心和重视。
(4)在控制代码的设置方面一般采用三步骤:制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复制影片元件同时设置随机变化的影片属性以及采用循环控制语句IF来执行重复某个动作或结束动作。每个步骤的脚本代码单独按顺序放置在不同的空白关键帧上。
总之,只要规律在手并加以灵活应用,何愁做不出生动逼真的场景模拟甚至激动人心的动漫作品呢?
参考文献:
[1]孙颖.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陈宗斌.Adobe Flash CS4中文版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雪中即景作文篇3
意境氛围对比――凸显地域特色
鲁迅先生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两幅雪景***均以明丽的色彩、张扬的个性,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在文中,两幅雪景***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是完全不同的。
江南之雪――优美的意境鲁迅先生曾说过,他对江南的风景“并无敏感”,并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他批评杭州的风景“显得小家子气,气派不大”。但鲁迅笔下“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富有婉约诗般的意境之美。在我们的眼前,冬花在雪野上盛开,血红、白中隐青、深黄与冷绿交织成春的色彩,蜜蜂们似乎也在花间嗡嗡地闹着,小手通红的孩子们在门前的雪地里忙碌地塑着雪罗汉,父亲也踱过来帮忙。他们用果核嵌雪罗汉的眼,用胭脂涂唇,雪罗汉目光炯炯,嘴唇通红,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让人感到安逸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样明媚的笑容。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融化一切坚冰,让人情意缱绻,让人感受到鲁迅先生也是充满温情、富有童真的。南国的雪景是那么的美丽,那样的富有生机,为人们捎来了春的消息。这是作者在当时严酷的现实斗争中愉悦、开朗、奋进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向往美好未来、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寄托。
朔方之雪――壮美的意境鲁迅先生认为“北方风景,是伟大的,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他说过:“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朔方的雪花“蓬勃地奋飞”,具有边塞诗一般的雄浑意境。在这种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生***不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觉得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鼓舞着自己。我们读着这些文字,感到自己好像也要顶风冒雪“升腾”起来,同作者一同去战胜那“凛冽的天宇”,去倾听暖国的“青春的消息”。
景物特点对比――营造遐想空间
暖国的雨单调不幸鲁迅先生写雪,别开生面,起笔有意发问,并且由此贯通全篇: 一是把“雨”和“雪”作对比,借以引出下文“江南的雪”;二是将之和具有冰冷、坚硬、灿烂雪花的“朔方的雪”联系起来,为结尾用“雨”收束全文埋下伏笔。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作者对江南的雪满怀深情,用浓墨重彩绘出一幅散发出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意境清新,内涵丰富。一开始用“滋润美艳”四个字概括出江南雪的特点。接下来,为了让人感受到江南雪“滋润”的韵味,鲁迅连用两个比喻,以“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作比,一虚一实,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为了让人领略到江南的雪“美艳”的精彩,作者又如同手执画笔,用丰富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画:雪野中,洁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作者又以“仿佛看见”“听得”蜜蜂们忙碌地飞着、闹着,为江南雪的“美艳”平添了许多生机。作者把这幅江南雪景***描绘得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但这还不够,还须用工笔画上美好纯真的童年生活的一幕――孩子们是多么的天真烂漫,是何等的聪颖伶俐!这才是江南雪野上绽放的真正的春花啊!这欢乐、这情趣都一齐融进了“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里,怎不让人魂牵梦萦?
朔方的雪自由奋飞随着雪罗汉的消融,作者的思绪从记忆之中飞回到现实生活中。作者犹如从梦中醒来一般,用一个“但是”转笔,一改描写江南雪景***时舒缓、平和的语气,而以急促、昂扬的笔调,描画出朔方雪景***。北国风光,雄伟壮丽,那冰冷的坚硬的“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截然不同,它“如粉,如沙”,“决不粘连”,难以融化。因此,它能以旋风为动力“蓬勃地奋飞”,能在阳光中“灿烂地生光”。面对由漫天飞舞的朔雪造就的“无边的旷野”和“凛冽的天宇”,作者着力从三维的空间进行立体描绘,以突出飞舞的雪花的那种撼天动地、锐不可挡的气势。作者置身于这雪花飞舞的壮丽景色中,禁不住感情的潮水汹涌澎湃,思绪万千。他凝视着“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雪花,联想到它就是“雨的精魂”,凸显出朔方的雪***不羁、昂扬奋发、不屈不挠的个性特征。
感情倾向对比――传达追求向往
从鲁迅先生叙写两种雪时所用的句式可见其感彩的不同:在描写江南的雪时,多用长句和修饰语,给人以平缓、温馨的感觉;在描写朔方的雪时,所用的语言简洁有力,让人感觉急促、粗犷。从描绘的雪景上也可见其感彩的不同:江南的雪滋润艳丽,晶莹娟秀;朔方的雪枯燥单调,孤独苍凉。更有动静上的对比:江南的雪宁静雅致,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朔方的雪则“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好似玉龙腾空,有一股擎天撼地的力量。
作者写“暖国的雨”仅用了一个问句,是略写;而对“江南的雪”的叙写则占了全文的大半部分篇幅,是详写。但从全篇来看,这依然是一种衬托,是以江南雪的柔美来衬托北国雪的壮美。从对南北两处雪景的描写来看,鲁迅先生更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先生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先生更看重的是一种***与张扬的个性,这种个性也正是鲁迅先生前行的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而是“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个性最为形象的体现。
雪中即景作文篇4
根据记载,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在清初的某一天,到燕子矶江边移了棵楝树,植于织造署中,还在树旁构筑了一个亭子,名曰“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喜欢这株楝树和“楝亭”,他把他的著作以“楝亭”为题付梓,同时还请来当时的许多画家作楝亭***,邀征当时文士题诗写词,以致《楝亭***咏》成为清初诗画领域的一枚双璧。
或许有读者会指出上述文字讲的是曹雪芹家史人物与幕―燕风景区的关系,而与《红楼梦》一书并没有直接关联,那么我们再看看幕府山――燕子矶风景区还有什么与《红楼梦》的写作有关。
幕府山上有座弘济寺,弘济寺寺阁缘崖构成,危石半空,山后有一六尺见方的石壁,石壁之形状如观音大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任两淮巡盐御史,多次来往于南京和扬州之间,有一次他见到这一石壁,十分喜爱,坐在石壁下久久不忍离去,回去后便趁着游兴题诗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曹寅多次经过燕子矶,多次赋诗描写燕子矶和弘济寺及其石壁,曹寅是曹氏家族里对曹雪芹在文学上影响最深的人,无论从血统继承还是从文化因缘上看,都可以讲。没有曹寅便没有曹雪芹,这是红学界共认的话题。曹雪芹也是爱石头的,他的《红楼梦》本名即为《石头记》,按照他当时的生活环境,曹雪芹一定也去过幕府山上的弘济寺,面对他爷爷喜爱的大石壁和那首题弘济寺的诗,曹雪芹怎会无动于衷呢?于是曹雪芹后来画了一幅石***,并作《题自画石》诗:“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朔原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比较这爷孙俩的诗,我想曹雪芹喜爱的这一拳石也许即为他爷爷曹寅“爱此一片石”的“弘济石壁”,南京有位被红学界誉为“补白大王”的红学家认为《红楼梦》一开头写到的大荒山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生活原型很可能即是弘济石壁,可见幕府山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原始素材。
雪中即景作文篇5
北家严寒天乃大,方圆藏露见微茫。
晚明吴澜先撰《赏心乐事五则》内一节谈到了雪,他说:“天工翦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辉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月,怪石峻曾,深林窈窕,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灵诗,小酌清淡,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评,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嵋千尺。”这完全是近古南方文人的“笔墨”,但也写出了雪景的某些特色。
在历史上,唐王维,宋李成、范宽以至马远、马麟等,都有雪景的佳构。看了元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几乎无人不叫绝。雪给了画家以梦一般的美感,画家因而运用其灵动的画笔,表现出大自然具有无穷变化的幻境。
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他的所谓“大自然”,指的当然是冰天雪地的“白银世界”。然而作为艺术家,既有感于客观实际的美,他一方固然是“醉”,另一方面,他又会感到美中有不足。前者的“醉”,使他有热情去师法造化,才能从生活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艺术养料;感到美中有不足,作为艺术家,他才有要求去补足,去创造。黄宾虹曾说过:“天地之间阴阳刚柔,生长万物,均有不齐常待人力补充之。”从艺术的需要而言,画中的山水,应当比现实中的山水更美;于志学就为了这个缘故,要求自己的作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他刻苦地努力了二十多年,他把时间与精力全部倾注在如何用墨,如何用笔,又如何用水,以至如何更好地置陈布上。在广阔的艺术世界里,于志学――这位雪的画家,在亲身的经历中,确然受了冰雪生活的种种启迪,他在《创作札记》中记下了一段话,我读了也深受感动,我不能不把它抄录下来:
“那时虽然才8月份,在大兴安岭的北坡,已是一个银白的世界了。我随着老猎户在没膝的雪野里观察着,漫游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冻得又麻又疼,身体几乎冻僵。阳光下的雪,银亮生辉,金光闪烁,雪雾笼罩着林海,如梦如幻在这零下四十多度的高寒地带,还有河水在悄悄流淌,真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奇景。那碧绿的冬青,像彩球悬挂在玉树银枝上,似断似连的绿色树塔如柔软的纱巾,随着寒风飘动,吸引着金黄的小鹿觅食玩耍。北国的冬天,并不是死气沉沉的,到处充满着生机。壮观的风景感奋着我,在两个多月内就画了几百张速写……有一天,走着走着,我看见雪山下有一条狭长的闪光黑带系在山脚下,我感到很新鲜,便问老猎户,老猎户笑着说,那不就是贝尔茨河嘛?我望着那黑漆似的黑水,像得到了神灵的启示,这回我可以用浓墨画河水了,我的画可以上墨了,我激动得叫喊起来”。
于志学为什么画白山画水,在这里,他也给我们回答了一些问题。在艺术实践中,这十年来,他碰到了不少问题,作为一个画家,不能不使他联系到专业上的许多技法问题。有的可以向“老祖宗”讨教,有的“老祖宗”没有接触到,必须自己去摸索。例如他曾经说:“画往黑处画难,由黑变白更难。以白代黑,黑里藏白,白里透黑,则难之又难。”在近代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所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为“白银世界三斗墨”。画起来,“黑中藏白”“白里透黑”,于志学深以为落笔时“难之又难”。一个画家认识到难处,总有一天会突破这个难关,凡事最怕不认识其难。
雪中即景作文篇6
情景交融类散文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情引出景,即借景抒情。先有某种情感,想到某种景中去排遣,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荷塘月色》),自然引出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一类是先身遇目接景物,勾起早有的情感,即触景生情。如“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自然引出余光中对冷雨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移情于景。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在阅读情景类散文的过程就是在景色中寻找作者感情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寻找作者的感情呢?
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不同,作者融入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如《荷塘月色》中描绘的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亭亭的裙”的荷叶,袅娜地开着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粒粒的明珠、碧天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荷香,脉脉的流水,闪电般的凝碧的荷波,和谐的旋律,等等,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另一类是曲折幽僻阴森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苍茫的月色,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树色,隐约的远山,没精打采的路灯,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即使是同一景物,作者着笔的角度不同,所写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融入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同是雨,余光中着眼于凄清――“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凄凉冷清的乡愁之情;而郁达夫则着眼于悠闲――“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对微雨寒村的江南冬景的热爱。一凄清一悠闲,相去何止万里?因此,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中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
二、把握关键语句
写景状物散文除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外,往往还通过议论、抒情直接传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显示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这些句子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有的是对所描写景物的见解或判断,有的是意义的挖掘揭示,有的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些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以夜游荷塘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想超脱又超脱不成,所以文章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听听那冷雨》中有这样的关键句:“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屋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抓住了这些,就能很快把握这篇文章的抒情脉络。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情感与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三、注意写作技巧
雪中即景作文篇7
下面这些独树一帜的比喻句,都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中信手拈来的,你知道它们“妙”在何处吗?
1.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在完美地描绘了春天的画卷之后,连用三个比喻作为全文结尾,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吟唱: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赞美春之“新”;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赞美春之“美”;春天像孔武有力的健壮青年,赞美春之“力”。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描写的顺序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三个拟人化的比喻,想象丰富,散中求整,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戛然有力地收束全文,令读者回味无穷。
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夏夜行船”是《社戏》中的精彩片段之一。这里作者把“连山”比喻为“兽脊”,“淡黑”与“铁”对应,“起伏”与“踊跃”对应,“踊跃”的“兽脊”有“连山”的“起伏”之形,“铁”的“兽脊”有“连山”的“淡黑”之色。从形和色两方面设喻,连山既有浓厚的质感,又有强烈的动感。以动写静,反衬船行之快,有力地烘托了“我”即将看到社戏时的兴奋急切心情。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首诗起句就气势不凡,把边塞风雪的赫赫声威表现出来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一吹,大雪纷飞,突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来得猛烈。接下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转折来得突兀,来得意外。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达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意象繁富而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乎使人忘记了塞外的奇寒而内心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与喜悦,真是“妙手回春”啊!这也许就是常常令后人欣羡不已的“盛唐气象”吧,写苦寒总是那么乐观,写离情总是那么旷达,写惆怅总是那么奋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国风范孕育出来的“大人”(大写之人)情怀。
4. 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描绘了洞庭湖“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白天美景之后,作者又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夜晚美景──“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晴朗的夜空云雾完全消散了,一轮满月高挂天空,明亮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泼洒在千里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浮动的光影如同金子在跳动;无风的时候呢,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月影静静地躺在水中,就像是一块圆玉沉在水底;耳边传来声声渔歌,有的远,有的近,此唱彼和。──这是怎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啊!两个比喻,一动一静,对仗工整,把洞庭湖的夜景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春和景明”的夜景与前面的日景,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为极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喜”之情作了有力的铺排。
5.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登高望远,蜿蜒群山披冰戴雪,犹如银色的长蛇在腾舞;巍巍丘原冰封雪裹,好似白色的大象在奔驰。“山”有“蛇”之形,有“银”之色;“原”有“象”之形,有“腊”之色。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雪景以“白”为特征,作者却不用“白”字,而用“银”“蜡”,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把“山”“原”人格化了,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本来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是因为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6.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雪中即景作文篇8
油画风景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章法布局进而到山水精神。在北方画家油画雪景的创作中也是不断探索吸收、创新,油画的空间处理与文人画的气韵融合起来,油画雪景吸收中国水墨画中“以白当黑”的观念,留有大块空白空间,“以简胜多”,画面有着极强的空间感,呈现空灵深远之感。构***透视更加开阔,突破了西方传统写实油画的焦点透视。在笔法上,在写实与写意之间自由游走,如在北方艺术家赵开坤、毛岱宗等的表现性雪景油画中的笔触大都偏向写意,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征和当代人文关注,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多抽象化,留有大块空白或虚的空间,色彩的处理上比较单纯。
表现皑皑雪景的画面中只剩下了黑白两色,画面显得更加的意象深远,大片用刮刀画上的白色和远树、房屋、沟壑相互衬托,构成了画面的意境之美。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还是西方的风景画,都以人生存其中的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致力于对客体的美的发现,寄托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和情感,这可谓是山水画和风景画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安德鲁?怀斯的绘画里带有着忧郁与孤独的意境。他说:“每当我提笔作画时,总掺有情绪因素,某种想一吐为快的感情,尤其是雪景,那真是使我心醉,而那种静谧感尤令我感动。”他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他熟悉的乡土景物,创造出独特的怀乡写实画风。在陕北的广阔的黄土高坡,艺术家白羽平的油画风景有着装饰性构成意味和“一水带寒月,孤村幕夕烟”的审美感受。
画面中黝黑的森林,被皑皑白雪铺满的旷野,深邃的峡谷给人以苍凉的感觉,如作品《炊烟》《瑞雪》等。画家作品中有着戏剧化的明暗处理,用笔柔润、挥洒自如,传达出澄静、依恋、永恒的意境。是山高水远,缥缈无着、尘埃不到的“境”的创造。东北艺术家赵开坤的“山村风景”是具有诗性的表现性绘画,作品中的色块明朗、线条生动,画笔与画布接触的刹那间游走书写式的一气呵成。在他的东北山村油画雪景作品里,画家笔下茫茫雪色中或深或浅的车辙,带雪的杖子、风中摇摆的树枝等等,都带着大自然的朴素气息。雪后的原野苍茫静穆,自然物象的“体”被弱化成白色的“面”,从而产生了一种抽象的意味。
刘晓纯的《绘画意境论》诠释意境的构成要素是“简、情、远、静、玄”,这用在对北方油画雪景中意境的概括也是再贴切不过的。构思是意境产生的前提,“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即是与此;而构***则能产生意境之美,在北方油画雪景的构***中大多动静结合,含蓄生动。例如,方形的房子,圆圆的大红灯笼;白茫茫的雪地上,一趟趟的车辙;房子与渺渺的炊烟,曲线的梯田与宁静的远山等等。在油画雪景创作中不同的构***样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产生不同的意境,如水平式构***安静平和;山石山峰的三角形状形成主旋律为三角形的构***,动势变化生动;而曲折迂回的S型构***富有动感,推动空间的深度和广度;直横式构***使画面充满张力如再加上形式化的处理,极易营造出绝美的意境。
我们现在绘画中常采用的“曲折构***法”和“之字形构***法”的取势形式来自于黄公望的“折搭转换”之法,这种构***蕴涵着抒情的意味。而在一幅优秀的油画雪景作品中,物象的均衡、节奏、对比、变化统一,以及主次、前后、虚实、藏露等等的经营位置都是独具匠心的。在北方山野大地,描绘白山黑水彰显出雪色空灵独有的美,置身其中真正体会到“景与神会,象与心融”的妙悟。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北方雪景油画有着虚与实、显与隐,有限与无限的表现意境,并获得赏心的审美享受。北方严寒的气候、大森林、雪山、冻土,成就了人们粗犷豪迈的性格,反映到绘画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偏于朴实、厚重,旷远而充满灵性的风貌,表达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
雪中即景作文篇9
牡丹江雪堡位于江心岛上,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自从2001年第一届雪堡举办后,雪堡就一直是牡丹江市的象征;是牡丹江人民的骄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雪城牡丹江对外宣传的主打品牌,与冰城哈尔滨的冰灯大世界相互补充,遥相呼应。始终以最真挚的热情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今天,我能和大家一起参观这雪的世界、梦的家园真是感到非常荣幸。接下来,我就为各位介绍一下第三届雪堡的大概情况:
此届雪堡占地面积为48000平方米,用雪量达4万立方米。它结合了芬兰雪堡的造型与创意,共突出了三个内容:一是尽显冰雪的自身特点,雪:洁白无暇,圣洁高雅;冰: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在冬季凝结,集天地之灵气。二是雪堡建筑风格为欧式古城堡,对当代人而言是一种已逝去的梦一样的世界,更蕴涵着无限的神秘色彩。三是规划以雪为主,以雪堡为核心,通过对空间的动与静,收与放的组织,结合观赏与参与项目的设备,并配以灯光音响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听感受,展现“雪”的魅力,张扬“雪堡”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届雪堡建设以“中俄友谊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为主题,以反映中、俄建筑为特色、历史人文风貌为主体,通过冰雪文化搭台,打造“雪城”品牌,促进中俄友谊和文化交流,对拉动我市的对俄经贸和旅游发展,加快东北亚国际经贸旅游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雪堡的结构中共有:一轴、一环、一心、九个景观节点
一轴:乃贯穿雪堡南北的中轴线,展示雪堡的主要景观,轴线上主要有中俄文化浮雕墙、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浮雕墙、中俄友谊主题雕塑、俄罗斯文化雕塑园、天安门城楼等雪建筑。
一环:是贯穿全园的游览路,把中国文化雕塑园、雪山长城、航天史话、中俄贸易、卡通世界等景点有机联系起来。
九个景观节点为:轴线上的景观节点包括“中俄友谊”、“俄罗斯风情”、“伟大中华”;而环线景点为“华夏乐章”、“万里长城”、“乐山大佛”、“航天史话”、“对俄贸易”、“卡通世界”。
景点简介:
伟大中华:由高12米的天安门为主要景观,前面铺以金水桥和华表,后面是以原雕的形式展示的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记。
中俄友谊柱:由高20米的大型主题雕塑《中俄友谊》统领,配景有大型浮雕《中俄风情》及《中华民族》组成,并采用原雕及浮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中俄民族交流源远流长,中俄友谊万古长青。在广场前放映雪幕电影,展示中俄风土人情。
莫斯科红场:以莫斯科的代表建筑“瓦西里教堂”为主景,配景由反映俄罗斯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雕塑组成,周围采用莫斯科红场的围墙形式加以围合。(“瓦西里教堂”是俄罗斯民族于1555年洗雪了三百年的奴役与屈辱后,凝结而成的狂欢、激动、喜庆情绪的代表)
华夏乐章:以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为素材,以雕塑为表现形式,展现华夏风采,弘扬民族精神。主要雕塑有“先人文化”、“盛唐文化”、“改革开放”、“奥运精神”。
万里长城:以大型组合雕塑“秦始皇与烽火台”为主景,服务雪吧为配景。体现中华民族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
乐山大佛:以高18米的雪山及山上的乐山大佛为主要景点,300米长的可通行坡道及冰滑梯为背景,形成恢弘的景观。
航天史话: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及反映中俄航天历史与发展的浮雕墙为主景,迷宫、冰亭为配景,反映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和为人类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对俄贸易:以酣畅质朴的国门和俄海参崴市火车站组合建筑为主景,集中反映中俄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贸易往来,用浮雕的形式展现我市开展的对俄贸易的 “4421“工程,体现我市在全国对俄贸易中的地位。如我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现已达到19.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3.7%。
卡通世界: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哈里波特、传奇世界为题材,创作大型组合卡通雕塑,增加了雪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各位朋友,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即使我在这里说的天花乱坠也无法让您真正体会到雪堡那神奇的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雪的世界,一同寻找儿时梦里的家园吧。届时,我会继续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雪中即景作文篇10
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中,古人早就提出留白与用矾是中国画的特殊技法。即使现代讲授中国画技法也把这两种技法捧为上乘。尤其是留白,更属高难技法。 由于这种技法的难度、广度和特殊性,特别是在表现博大、雄浑的冰雪世界的难度上,所以在中国画的历史上还没有特别知名的画家或者作品出现。
对于冰雪山水画一直都是画家们的经典创作题材,但是却很少有画家去涉猎,画的好的画家也是没有多少,这就是因为在我国,冰雪属于北方的精致特色,并在在绘画方面讲究的技巧也是颇多的,对于初学冰雪山水画的人来说还是很实用的,掌握好这些经典的雪景小窍门,让你的冰雪山水画冰清玉洁!
冰雪画非矾留白独具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冰雪画非矾留白的独特样式。中国山水画有北方派和南方派,南方派以五代时董源、巨然为首,画的是江南山水,元明清主流山水画派大抵皆出于这一派。北方派以五代时荆浩、关仝以及宋初李成、范宽为代表,画的是关、陕及山东等地山水。而后中国的山水画大抵皆出于这二宗,石鲁独创了黄土高原山水,但他只画了一幅《转战陕北》,尚未形成气候就终止了,也似乎后继乏人。
以冰雪留白为特色,而传统的画法也无法表现这些冰天雪地的特色,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绘画中便见不到东北的山水,见不到冰雪天地,这是颇为遗憾的。同时,中国画这个伟大的画种,居然不能表现冰雪天地,这就更为遗憾。爱国者,首先必须爱自己的文化,最爱自己的文化者,莫过于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创造丰富充实的自己的文化。
当代的黄宾虹、傅抱石这样的大名家,画山水不出地方面貌,他们画四川山水,江南山水、北方山水都用一种笔法,似都出于一地。如果他们画常年积雪的岷山、喜马拉雅山,也会是一个面貌,顶多在山顶上留一片空白。陆机《文赋》有云: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达变是通晓变化的规律,识次是知道次序的安排。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叙山修先生诗》云: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这就是同能和独诣的问题。同能就是你能我也能,你能画黄宾虹,我也能画黄宾虹,即袁宏道说的雷同,雷同则可以不有,在画史上想记载你也不能。独诣就是独创和原创,就是孤行,只有此一家,这是必不可无,画史上想不记也不行。冰雪画非矾留白,就是独诣就是孤行,即使它不尽善尽美,但画史上出现这种画法,新的样式,新的意境,新的宗派,便不能不记载。所以用达变识次开宗立派概括,前句是奋斗的经过,后句是奋斗的结果。
古人在传统技法中谈到用矾,主要是局部用矾水处理,使其不渗进墨色,但作品却不多见,傅抱石先生的风雨作品,多用矾画雨丝,然后用墨色渲染,因矾痕或多或少地被色墨覆盖,矾迹变不变黄也无大碍。画中用矾不加其他颜色,为画白而大面积的用矾,肯定会有后患了。宣纸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檀皮的木材,经过粉碎漂白后制成,这样宣纸中的漂白剂与矾,再加之长时间的空气氧化,特别是季节变化的干湿运转,到最后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绘画留白这是古人早就提出的问题,也是最高难度的中国画技法,但由于它的难度太大,从古至今并没有完善,特别是在表现浩瀚的冰雪世界中,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线圈,稍加皴法,渲染周围,中间留白,比如画山即是如此。在表现千枝万丫的树木落雪,几乎毫无办法,甚至不少古代作品中,明显看出他们不得不在树枝上用白粉画(提)雪。
古人的留白基本上有这样几点:画云留白,画水、画瀑布留白,虚处留白,画雪圈地留白。从古人一些表现雪景的作品中,明显看出既不真实,又感到他们对表现冰雪世界的那种无能和无奈。这也许就是有些崇洋媚外的人们诋毁中国画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由于画家中大量人才的涌现,证明中国画确实是一个博大精深,潜力无限的优秀画种,同时它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大义与包容。也就是说中国画并不是表现力不足,而是缺乏开拓型的画家。
东北大地最迷人的是浩瀚、博大的冰雪世界,它应该是东北的主要特点,是东北的魂。中国画是民族的绘画,表现本土冰雪世界应该是一大主流,过去之所以没有在中国画里提到应居主要的地位,是因为没有人能得以解决。冰雪画非矾留白独具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冰雪画非矾留白的独特样式,体现了创新与开宗立派的作为,通过多年的时间也愈来愈完美,并得到举世公认,
现在来看要表现北国风光,仍然都承认是中国画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留白问题,这一中国画的高难技法,实践证明这是最难亦是最好的方法,越是难度大的越是有其存在的价值,这需要画家的毕生经历,需要敢于突破难关的勇气。
在中国绘画史上,冰雪画作为山水画的一个高难度画种,许多画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一些生于东北黑土地的画家们,将天赐的冰雪景致经过严细的艺术构思和研究,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冰雪画精品,并且在理论上、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画法、语言和艺术手段。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留白技法逐渐成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受到了专家和收藏界的青睐,取代了用矾后影响画的存放。现就其留白冰雪画的学术价值提出粗浅的见解:
雪皴法,这种技法主要是研究雪的痕迹,我们都知道山水画中在画山的时候,需要注重其中的纹理脉络的,对于冰雪山水画亦是如此,我们需要了解这雪的结构及其纹理,不同的雪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不同的雪景形态丰富你的冰雪山水画,不然你的雪景山水画会毫无变化而言,放眼望去也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雪皴法是为了让你的冰雪山水画富有变化!
泼白法,在冰雪山水画中重要的就是要塑造出冰清玉洁的感觉,所以泼白法就是为了雪景而生的,为了大面积的表现出雪景山水画的壮美辽阔,我们需要用大笔来施展泼白,泼白是需要使用矾水去进行调配的,这个稀稠度是需要精确把握的,泼白之时一定要准备两支笔,清水笔首先要将宣纸打湿,其次再用蘸取矾水的笔泼白,其中的节奏一定要顺畅!
滴白法在冰雪山水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个主要是描绘雪初融之时,各种复杂的形态所产生的,这个滴白法也是极为复杂的,主要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我们首先是需要过笔表现出一种自由流淌的感觉,画面干了之后,画第二遍,这种是绘出半流半淌的感觉,给人一种初春时期雪的消融是反反复复的,运笔要馒,最后就是用笔纠正画面,丰富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