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词10篇

元好问诗词篇1

中兴定五年第,历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天兴初,擢尚书省掾,顷之,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

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沮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今所传有《中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年六十八卒。纂修《金史》,多本其所云。

(选自《金史》卷126)

【文学常识积累】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朝灭亡后,他拒绝做元朝的官,隐居乡里。在隐居期间,先后编成了史料价值极高的《中州集》和《壬辰杂编》。元好问一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他的《论诗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知识考查】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史作,己所当任任:承担

B.既而为乐夔所沮而止沮:沮丧

C.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往行:事迹

D.纂修《金史》,多本其所云本:参照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乃言于张,愿为撰述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C.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

而后乃今将***南

D.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3.下列六句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元好问“以著作自任”的一组是()

①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

②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

③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

④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

⑤采摭所闻,……至百余万言。

⑥纂修《金史》,多本其所云。

A.①④⑤B.①②⑥

C.②③⑥D.③④⑤

4.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好问从小才学过人。7岁便能作诗,20岁时他写了《箕山》《琴台》等诗,受到礼部赵秉文的竭力推崇,名声震动京师。

B.元好问对金国很有感情。他先后担任了金的内乡、南阳县令,尚书省的属官,左司都事,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就不再做官,而专心著书,编撰金国历史。

C.元好问的诗文独树一帜。他的文章有明确的标准,构思奇特,风格劲健,巧缛新丽,特别有新意,发扬新声,并带着幽州、并州人的一种豪侠之气,一共有几百篇。

D.金国灭亡后,元好问认真采集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写成《中州集》以及《壬辰杂编》若干卷,为后人纂修《金史》提供了参考。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2)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

【答案点拨】

1.B (“沮”通“阻”,“阻止”的意思)

2.D(介词,用。A项中“所”,助词,译为“……的”,作句子的定语;助词,译为“……的感情”,作句子的宾语。B项中“为”,介词,替;介词,因为。C项中“乃”,连词,于是;副词,才)

3.A(②③不属于著作方面,⑥是别人的行为,不能表现他的“著作为己任”)

4.C(将元好问诗文的特点混淆,“构思奇特,风格劲健,巧缛新丽”“特别有新意”是他的诗,“慷慨悲凉,带着幽州、并州人的一种豪侠之气”是他的歌谣。“发扬新声”“一共有几百篇”的是词曲)

5.(1)14岁那年,跟随陵川(今属山西)郝晋卿学习,他不学如何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那一套,而是深入研究经传和诸子百家,他刻苦学习了6年,成为博洽而通达的饱学之士。(2)元好问写文章有明确的标准,各种体裁的文章他都写得很好。他的诗构思奇特,风格劲健而绝不雕琢镂刻,巧缛新丽而绝去浮靡绮丽。五言诗高洁古雅,沉郁悲壮。

【参考译文】

元好问,字裕之。7岁便能作诗。14岁那年,跟随陵川(今属山西)郝晋卿学习,他不学如何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那一套,而是深入研究经传和诸子百家,他刻苦学习了6年,成为博洽而通达的饱学之士。接着,他下太行,过黄河,外出游学,写了《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看到了这些诗,认为在近代没有这样优秀的作品。于是元好问的名声就震动了京师。

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中进士,任内乡(今属河南)县令。正大年间,担任南阳(今属河南)县令。天兴(公元1232~1234年)初年,提升为尚书省的属官,接着,又授为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就没有再做官。

元好问写文章有明确的标准,各种体裁的文章他都写得很好。他的诗构思奇特,风格劲健而绝不雕琢镂刻,巧缛新丽而绝去浮靡绮丽。五言诗高洁古雅,沉郁悲壮。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别有新意。歌谣慷慨悲凉,带着幽州、并州人的一种豪侠之气。他所作的词曲,发扬新声,大都是针对国家多难,人民不幸,以抒发他的悲壮胸怀,一共有几百篇。战乱以后,一些故旧相继去世,元好问成了文坛的一代领袖,各地要写碑文、墓志铭之类的文字都来求他写作。他所写的文章、诗歌有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

元好问诗词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词;诗情画意;乐感;艺术氛围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2-0037-04

从《诗经》时代的诗乐舞三位一体到后代诗画一体,诗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绘画美,诗中有画,讲究意境;还具有音乐美,多押韵,多骈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乐感;更具有情感美,情是文学的根基,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的上上之品,诗歌便是典范。

当代中学生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唐诗宋词,这些易于记诵的诗歌,到上中学时也积累了不少。好多学生背诵是背诵了,但有些不求甚解,很难融会贯通,具体地说,很难将自己的诗歌积累运用到语文课堂生活中去。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契机将一些熟悉的诗歌融入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艺术氛围。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乐于学习背诵,还能将诗歌运用到写作当中,从而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

我十分喜爱古典诗词,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结合诗画、诗乐、诗情、诗境、诗理、诗艺、诗风等,探究如何将古典诗词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效果很好。

一、诗画融一体

古典诗词具有绘画美,最为典型的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然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诗、画融一体的杰作。

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一课中,我播放了许多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诗句来给每幅四季***片命名,学生纷纷举手,他们喜欢选用诗句。

用于描述春天的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用于描述夏天的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等。

用于描述秋天的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用于描述冬天的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我鼓励学生,如果能将这些诗词在写景时恰当引用,将会为文章增添韵味。这些诗词同样适宜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抒情文教学,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等。尤其是给《春》里的春草***配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配“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迎春***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相应的古诗词,很精彩。

再比如上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落日的幻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片回顾自己积累的有关落日的诗词名句,学生脱口而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这也为部分学生感到枯燥的说明文增添了诗情画意。后来在上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从构***、线条、色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中有画”的特色,再让学生自己做一幅简笔画再现其诗画美,部分有绘画功底的学生画得很不错!

又如教郦道元的《三峡》,我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引入,学生立刻联想到与山水有关的诗词佳句。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等。

再比如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学生都能联想起与雪有关的古诗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所谓形美以感目,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学生怎能不触景生情。

二、诗乐韵无限

古典诗词又具有音乐美,音美以感耳。

我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时,一开始我以“烦恼是人的多种情感之一,从古到今人人皆有,我们先来感受古人的烦恼”切入,诗词配乐唱。这些诗词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这些吟唱着愁情的诗词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文荟萃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运用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在古诗新唱中理解背诵,效果极佳。

诗词吟唱出来才更能传情,这些唱词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让学生轻松乐学。

三、境似情共鸣

古典诗词又具有诗情诗境美,意美以感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乡愁是漂泊游子们永恒的话题。我在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从诗的思想感情方面作了拓展延伸,设置了“抒发乡愁的诗词佳句还有哪些?”的问题,学生都积极从自己的大脑里搜索有关乡情的诗词佳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这是漂泊游子们的情感共鸣。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时,除了让学生积累与有月亮有关的诗词外,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我从情感角度入手,联系此时的苏轼与张怀民都是被贬黄州,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再恰当不过了。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杜甫诗三首》中《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我设置问题“存者且偷生”还能为安史之乱中悲苦的老妪带来一丝安慰,用《春望》里哪两句诗作回答最好呢?同学们都能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春望》、《石壕吏》均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诗作,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

古典诗词往往营造意境来抒情,其实,许多诗词在思想情感方面都能找到其共同的地方,这源于抒情者相似的人生境遇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四、诗中有真理

许多诗歌也是蕴含哲理的。

例如我在教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让同学们联想与山有关的诗词。有学生联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我赞许地评价:“看来你把文章的主旨用这两句诗概括了,人生的路上即使‘山重水复’,有恒心就能‘柳暗花明’”。

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所以我也经常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劝勉学生不断读书,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诗中有真理,经得起时间和生活的考验。

五、赏诗探艺术

诗歌又是讲究艺术技巧的。

我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刘禹锡的《陋室铭》时,给学生介绍了文章的前几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文章中心“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并明确“比兴”手法就是先言他物,再言其事。接着,我提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用“比兴”手法,请问同学们《诗经·关雎》那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大家异口同声说出了前两句“关关雎***,在河之洲”,可见大家已经掌握了“比兴”这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爱莲说》和《陋室铭》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我引导学生回忆积累的诗词还有哪些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个别同学立即想到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随即介绍了这首诗如何“托物言志”:诗人咏物抒怀,通过对洁白石灰的描述和赞扬,表明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畏艰险、纵有千辛万苦也视若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处世要清白正直的志向。

再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在解释题目一方面指“爸爸所栽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暗含爸爸的辞世”时,给学生介绍“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双关”即一语双关,语音双关或语意双关。举例说明时,我举了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学生立刻明白“双关”通俗来讲就是指一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既是语音双关又是语意双关。在学习本单元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时,学生朗读诗歌后便能悟出题目中的“路”,既指“自然界的路”又指“人生之路”。再后来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宋诗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中对“风霜”一词的理解时有个别学生立即想到了“双关”,这点非常好,我就势引导他们:这里的“风霜”即指自然界的风霜,又指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

不少文章中有“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映衬手 法,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点拨学生:“词人以乐景来写哀愁,倍增其哀,请同学们从我们已学过杜甫的诗歌中举出几例。”有同学就立即说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一来,既归纳了写作艺术技巧,又温故知新。

可见许多诗歌在写作的艺术技巧上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善于思考,善于联系就会发现其妙处。

六、沐浴古诗风

在诗歌风格上,许多诗词也有相似之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诗语言平淡,质朴如画。教学中,我提问道:“我们知道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他的哪首诗与这首诗的风格相近?”同学们立即想到曾经学过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是平淡质朴,淡中有味。这类诗也给我们吹来了清新质朴的田园风。

在教学宋代周密的《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先联想与江涛海潮有关的诗词,有些学生说出了“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等。我又趁机设置问题“这些诗歌从风格上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有答“大气豪放”的,有答“奔放豪迈”的。这些诗歌给我们吹来了豪气奔放的江河湖海风。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设置问题“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风格与曹操、苏轼作品等风格相同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风格?”学生们有答“凄美”的,有答“哀婉细腻”的。的确,他们感受到了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楚雨凄风。

沐浴着古诗词不同的诗风,也就能够大致把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赏析诗歌。

元好问诗词篇3

摘要:元好问在我国金代文化史上的贡献堪称首位。他的藏书,是其家世代之积累,他在战火中冒着身家性命保存藏书,并依托所藏***书成就自身学问,将所藏之书嘉惠士林后学,永远值得称颂。

中***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136-02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中进士,当时没有做官。元好问是中国古代北方鲜卑民族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古文、诗词、曲都擅长,而以诗词的创作成就最大[1]。同时,元好问又是金代最著名的一位藏书家。他出身官宦人家,世代书香,藏书丰赡;依托所藏,悉心研读;耕耘书海,成文坛大家。他视收藏为珍宝,却慷慨开放自己所藏之书,激励、帮助、培育后辈探究和成就学问,可谓开风气之先。

1世代积累,书藏丰赡

元好问成为文坛领袖、诗词大家和藏书家,既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也得益于其世代积累的丰富藏书。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后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

他在《故物谱》中写道:“予家所藏书,宋元v以前物也。法书则唐人笔迹及五本为多,画有李、范、许、郭诸人高品。金宣宗贞v丙子(1216)之兵,藏书壁间,得存。兵退,予将奉先夫人南渡河,举而付之太原亲旧家。自余杂书及先人手写《春秋》《三史》《庄子》《文选》等,尚千余册,并画百轴,载二鹿车自随。”[2]《元氏集验方序》中又记:“予家旧所藏多医书,往往出于先世手泽,丧乱以来,宝惜固护与身存亡,故卷帙独存”,可见其家中书藏丰赡。

对于家中旧藏,他都能道明来历:“就中薛稷《六鹤》最为超绝,先大父铜山府君官汲县时,官卖宣和内府物也。铜碌两小山,以酒沃之,青翠可摘。府君部役时物也。‘风’字大砚,先东岩君教授乡里时物也。铜雀研,背有大钱一,天禄一,坚重致密,与石无异,先陇城府君官翼州时物也。”[3]

2身处战火,固护藏书

公元1115年,金建国。历10年,金灭辽。又2年,灭北宋,成为与南宋鼎峙而立的北方大国。金朝的藏书事业,也随之繁荣起来。然而,称雄一时的金国,其统治才维持了一百年左右。金宣宗贞v元年(1213),北兵南下侵金。为避兵乱之灾,元好问想方设法将所藏数千册善本书置于屋之夹壁中间,从而得以保存。然而,古时战争频频,元好问“是岁寓居三乡,其十月,北兵破潼关,避于女几之三潭。比下山,则焚荡之余,盖无几矣。今此数物,多予南州所得,或向时之遗也。住在乡里,常侍诸父及两兄燕谈,每及家所有书,则必枚举而问之。如曰某书买于某处,所传之何人,藏之者几何年,则欣然志之。今虽散亡,其缀缉装裱,签题印识,犹梦寐见之”[4]。可惜的是,元家这些珍贵的藏书,大多毁于金末与蒙古的战争之中。

尽管如此,元好问仍记载了自家藏书及聚散的具体情况,如《笠泽丛书》曾记:“予家旧有二本,一本是唐人竹纸番复写。元光间应时,买于相国寺贩肆中,宋人曾校定。涂抹稠叠,殆不可读。此本得于阎内翰子秀家,比唐本有春寒赋、诗、天随子传,而无颜荛后引,其间脱遗有至数十字者。二本相订正,乃为完书。”[5]

元好问在金朝为官和金亡后作遗民的几十年间,不间断地进行收藏活动。《觅神霄道士古铜爵》中说:“古人偶得酒之传,摸索饮器流馋涎。巧偷豪夺吾何敢?他日酬君九府钱。”《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表现了他得到心仪的书法名帖的喜悦心情:“周官武臣奉朝请,剑佩束缚非天真。世间曾有《华陀帖》,神物已化延平津。米狂雄笔照万古,北宗草书才九人。今日《云台》见遗墨,黄金牢锁玉麒麟。”[6]晚年他在家乡筑野史亭,潜心著书,在当时作的五古《学东坡移居八首》中这样写道:“故书堆满床,故物贮满箱。浑浑商宝鬲,垒垒汉铜章。”众多故物中,既有先秦铜镜,又有北宋宣和、***和时期宫廷旧藏,其收藏的丰富,不仅令他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让世人钦佩。

3悉心研读,成就学问

元好问在诗词创作和著述上取得让后人景仰的成就,与他的研究与收藏活动是分不开的。 元好问凭其天赋并依托丰富藏书的熏陶, 成就了自身的学问。 他一生著述颇丰, 著有《遗山先生文集》《遗山乐府》《续夷坚志》《唐诗鼓吹》, 并编纂了全诗总集《中州集》, 内附《中州乐府》《金源君臣言行录》若干卷。 元好问所编《中州集》, 是金代诗人的总集, 共10卷, 卷首为金主显宗、 章宗诗, 此外选录249人诗词, 作者

下各系小传, 间有评论, 是要以诗存史。

元好问是一位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兴趣的学者和作家,他被这种文化培养出来,热爱这种文化。而蒙古贵族的入侵,使得当时已经在中原地区恢复发展的文化遭到了一次更大的破坏。因此,在金亡之后,他就艰苦地担负起文化保卫工作,从事“存亡继绝”的活动。

元好问有意修金一代野史,金亡不仕,以著述自任。他在《鹧鸪天》第二十首写道:“只缘携手成归记,不恨埋头屈壮***”,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埋头拼搏,以期实现中原文化的“壮***”。[7]元好问四处奔波,广为搜集,抄录史书,记载史实、史料,采摭遗逸,每有所得,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累积有笔记百余万字,捆速累积,构屋储之,著述其中,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

元好问多才多艺,除创作诗词文曲外,还长于书法,精于书画鉴赏。从家中旧藏汲取的智慧***汁和丰富的鉴赏阅历,更提升了他的洞察力,他的鉴赏水平自非一般人可比。在他传世的一千多首诗中,品题书画的就有近百首。他所品题的书画中,既有前朝画坛巨匠范宽、巨然这种大家的作品,也有金元名家王庭筠、武元直等斫轮高手的作品,还有乡村画师之类初入道者的作品。在《范宽秦川***》中,他盛赞:“秦川之***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澹覆露清而妍。云兴霞蔚几千里,著我如在峨媚巅。”[8]在题《太白独酌***宣和所藏李伯时笔》中,他说:“谪仙去世三百年,海中鲸鱼渺翩翩。岂知龙眠天马笔,忽有玉树秋风前。”先人的画作可能早毁于兵火战乱,但元好问的诗作却可以让我们追想和领略到名家佳作的意境和气势。

除题画诗外,元好问的书画鉴赏集中在《遗山题跋》中。《遗山题跋》共收题跋十六则,其中十二篇为书法题跋。元好问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因此,他的《跋国朝名公书》便显得独具一格,如“任南簏书,如老法家断狱,网密文峻,不免严而少恩”“黄山书,如L山道人,草衣木食,不可以冠礼乐束缚”“闲闲公书,如本色头陀,学至无学,横说竖说,无非般若”,他对当朝书法家的评论,可谓入木三分[9]。

元好问收藏的宏富,令他感到自豪,在对自己的藏品把玩欣赏之余,他还刻意记其家藏书籍字画,著有《故物谱》传于后世,为中国书画文化留下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4嘉惠士林,培育后学

丰富的古代藏书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人才,他们研精覃思、含辛茹苦又增添和丰富了文献典籍的资源。金代,元好问所在的平阳,是当时北方刻书中心,也是私家藏书最为发达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家置书楼,人畜文库”,那里还出现了众人出资创办的公共藏书楼――“赎书楼”。这种有偿服务的藏书楼,无疑是商品意识较强的平阳人的一个创举,在中国藏书史上可谓开风气之先。

对于书,如果一味私藏,即为书蠹,顶多使藏书家本人和他的家族受益,这是典型的私家藏书思想。元好问自然超越了这种思想樊篱,他的藏书思想颇为开明,那就是用之于世,济之于民[10]。藏书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他不仅依托藏书,潜心学问,而且还使更多的人能够搜览阅坊。元好问不将藏书作为一己私产,秘不示人,而是对那些有学之人悉数开放自己所藏之书,供他们阅读,还帮其探究与成就学问。

元代著名的戏剧家白朴(1226~1306)与元好问是世交。白朴自幼遭金元之难,被寄养在元好问家中。元好问不仅供他衣食,还把自己所藏的***书借给他阅读。白朴聪明好学,阅读了大量的元家所藏***书,又受元好问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逐渐培育了深厚的文学修养。他战乱时坚持读书,困境中勤奋耕耘,经年所著述的《梧桐雨》《墙头马上》,脍炙人口,流传于世,白朴终成一代戏剧大师。诚如门岿所指出的,元好问“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大家,是元代文坛公认的第一位领袖”,他“为元代文坛训练出一批有生力量,带出一代新人……”[11]。

此外,元好问还同著名学者郝经一起切磋学问, 并对他赞赏有加。 郝经在元好问百年之后, 特为他作《遗山先生墓铭》:“先生以金源氏有天下, 典章法度, 几及汉唐。 《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房张公府, 愿为撰述……” 他还引刘静修诗:“ 百年***籍有萧相, 一代英雄谁蔡公 。策书纷纷少颜色, 空山夜哭遗山翁。” 这首诗生动地表达了世人对文坛领袖、 诗词巨擘和的藏书家元好问的由衷赞颂和无尽怀念。

参考文献:

[1]李正民.元好问研究论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47-450.

[2](清)叶昌炽.藏书记事诗卷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4][6]元好问.故物谱.《金文最》卷118.

[5]元好问.校人《笠泽丛书》后记《金文最》卷32.

[7]杨济东.酒中谁解不平鸣:读元好问《鹧鸪天》[J].名作欣赏,1990(3).

[8]卢兴基.元遗山和范宽的《秦川***》:为元遗山《论诗三十首》之一索解[J].文学遗产,1986(2).

[9]张春H.鉴赏收藏家元好问[N].文汇报(香港),2007-10-13.

[10]范风书.中国私家藏书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

元好问诗词篇4

关键词: 元好问; 金代乐府; 时代特征; 艺术高标;

on yuan hao- wen and ancient chinese poem s of jin dynasty

abstrac :t anc ient ch inese poems in jin dynasty, w ith yuan h ao- w en be ing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form a ta ll artistic tow er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anc ient ch inese poem s in such a period, though having in them ce rtain fac tors o f poem s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period, are a d isplay o f ach ievem ents that attach mi po rtance to peop le in the tang dynasty. poe ts in jin dynasty in the ir creation o f fo lk songs and ba llads carried forw ard the ami s o f " sorrow over the people" by du fu and "m ending fau lts of the tmi e" by ba i ju- y,i bring ing about a greatm any o f new folk songs and ba llads be ing distinctive ly characteristic o f tmi es, spark lingw ith the radiance of realism, and the ir favourite for poem s o fg e and x ing types m akes the seven- character- a- line poem s very fashionab le at the tmi e. poem s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pe riod w ere departed from music and becam e a type of literature for reading a t the desk. but poem s in jin dynasty w erem ade to go back to the ir " orig inal state" o f be ing sung. such a type o f go ing back is obv iously an advance in anc ient ch inese poem s.

k ey words: yuan h ao- w en; ancient chinese poem s in jin dynasty; t mi e cha racte ristics; a rtistictow er

元好问不仅是金代最杰出的文学家, 而且也是文学史上继苏轼、陆游之后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金史  元好问传 评其文学成就云: 为文有绳尺, 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 七言乐府不用古题, 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燕之气。其长短句, 揄扬新声, 以写恩怨者, 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 1]其中所言 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虽然并非确切 (详下 ), 但却是颇值注意的,因为其道出了元好问乐府诗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说明, 元好问的乐府诗是颇为后人所关注的。元好问之外, 金代其他诗人于乐府诗的创作, 也特色各具,蔚为壮观。因此, 下文拟将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作一具体论析。

一、元好问乐府诗的创作概况

元好问 (公元 1190 1257年 ), 字裕之, 号遗山, 太原秀谷 (今山西忻州)人。其本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魏孝文帝拓跋宏由平城迁都洛阳, 其先人始改姓元氏。五代以后,元氏家族又自河南汝州迁居山西平定,未久即家于秀谷。作为集金代文学之大成的杰出文学家,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尽管表现在多个方面, 但诗歌则为其一生之最爱, 这从他现存约 1380首的诗歌之量, 即可准确获知。此外, 元好问还曾专选唐人 96家的 596首七言律诗, 勒为 《唐音鼓吹》 十卷【 对于《唐音鼓吹》的著作权, 即其选编者是元好问还是他人的问题, 自明迄今, 代有争议, 对此, 胡志传金代文学研究第三章第二节(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乃言之甚详。本文此处作元好问者, 乃从胡著之说, 具体参见该书第 109页 - 121页。】, 并收录当朝 251位诗人 (含金显宗、金章宗 )的 2062首诗, 编成 中州集 十卷。所有这些, 均反映了元好问与诗歌的殷密关系。而对乐府诗的创作, 则又为元好问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姚奠中主编本元好问全集 的目录编排可知, 元好问的乐府诗主要由两类构成, 其一为上册卷六的 乐府 一卷, 凡整 50首; 其二为下册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五的 新乐府 , 凡五卷, 共 345首。其实,后者的五卷 新乐府全为词体, 所以, 以下的讨论主要为前者的 乐府。

立足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审视, 可知元氏家族是具有创作乐府诗之传统的, 这从 中州集收录元好问之父元德明桃源行 一诗, 以及 全唐诗 著录其先祖元结【唐代诗人元结为元好问先祖者, 文学史一类的著作大都不载, 实则其乃元好问在《中州集》替其父元德明所撰小传中之所言, 具体见《中州集》卷十先大夫诗之元德明小传, 中华书局 1959年版, 第 526页。】

的舂陵行 等作, 即略可获知。而元结的 舂陵行 、系乐府十二首、闵荒诗 、忝官引 、补乐歌十首等作, 不仅皆为新题乐府, 曾为 诗圣 杜甫所称道,而且开中唐新乐府运动之先声, 影响深远。正是由于元氏家族具有如此之文学传统, 所以, 曾倡导 以唐人为旨归[ 2]并在诗歌创作中付诸实践的元好问, 自然就会以创作新乐府为 旨归 。元好问今存之乐府诗,除了元好问全集 卷六所收 50首外,卷一 五言古诗 还有麦叹 , 卷三 七言古诗 还有 虞坂行、秋蚕 、宛丘叹 , 卷五 杂言还有 南冠行、驱猪行,卷十一 五言绝句 另有 梁父吟扇头 , 同卷 七言绝句 又有步虚词三首 、戚夫人 , 凡 11首, 总共为 61首。从制题的角度言, 这 61首乐府诗, 虽然并非完全不用古题, 如 长安少年行 、步虚词三首、戚夫人 等,即均为旧题乐府, 但从总的方面讲, 其以新题乐府为主则乃事实。其中, 属于七言歌行者, 如 天门引 、蛟龙引 、湘夫人咏 、芳华怨、后芳华怨 、结杨柳怨、秋风怨、黄金行 、并州少年行 、南冠行等, 则有 54首之多, 这一事实的存在, 与李白、苏轼、陆游等唐宋乐府诗名家之雅好七言歌行者, 乃如出一辙。此则表明, 在乐府诗的创作中, 元好问不仅 以唐人为旨归, 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曾 以宋人为旨归 。而 梁园春五首 、探花词五首 、续小娘歌十首 等作,从七言乐府组诗的发展史言, 则是明显地受了杨万里 圩丁词十解、汪元量 醉歌 等宋人新乐府连章体影响的结果。总之,仅就形式而论, 元好问乐府诗中有着唐宋诗人同类之作的因子成份, 乃是不言而喻的。元好问不用古题的七言乐府,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大都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为己任, 充分体现了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殷深的忧国忧民情怀,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是属于丧乱乐府范畴的续小娘歌十首。为便于认识,兹依序将其全部?录如下:

吴儿沿路唱歌行, 十十五五和歌声。唱得小娘 相见曲,不解离乡去国情。 (其一 )北来游骑日纷纷, 断岸长堤是阵云。万落千村藉不得, 城池留着护官***。(其二 )山无洞穴水无船, 单骑驱入动数千。直使今年留得住,更教何处过明年。 (其三 )青山高处望南州, 漫漫江水绕城留。愿得一身随水去, 直到海底不回头。(其四 )风沙明日又今朝, 踏碎鸦头路更遥。不似南桥骑马日,生红七尺系郎腰。 (其五 )雁雁相送过河来, 人歌人哭雁声哀。雁到秋来却南去, 南人北渡几时回。(其六 )竹溪梅坞静无尘, 二月江南烟雨春。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其七 )太平婚嫁不离乡, 楚楚儿郎小小娘。三百年来涵养出, 却将沙漠换牛羊。(八 )饥乌坐守草间人, 青布犹存旧领巾。六月南风一万里,若为白骨便成尘。 (其九 )黄河千里扼兵冲, 虞虢分明在眼中。为向淮西诸将道, 不须夸说蔡州功。(其十 )

这 10首诗在内容上共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前 9首为一个部分, 最后 1首为一个部分。前 9首诗作为一个整体, 主要写一群 不解离乡去国情 的 吴 地 小小娘 们,为突如其来的蒙古铁骑所俘获, 然后被迫随***北上, 待进入大漠后将她们当作商品卖掉的全过程。这些被卖掉的小小娘们, 在远隔 万里 的异国他乡, 终日与饥乌为伴, 而等待她们的, 则是 若为白骨便成尘 。这组诗在揭露蒙古***的大势掳掠方面, 与蔡文姬悲愤诗前部分写匈奴对于中原的破坏, 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一首, 既是作者对当时 官*** 的一种劝戒, 同时又蕴含着辛辣的讽刺与不露声色的谴责。整组诗熔叙事与议论于一炉,将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诗人心系国家与人民, 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与责任感, 仅此即可见其一斑。

与 续小娘歌十首 同属 丧乱乐府 范畴的, 还有西楼曲、后芳华怨 、湘中咏、塞上曲 等作。如西楼曲一诗, 主要描写了战乱对家庭的破坏, 以及给人们造成的生离死别之恸,哀婉而悲凄。诗云: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楼中弄瑶瑟, 一曲未终坐长叹。去年与郎西入关, 春风浩荡隋金鞍。今年匹马妆东还, 零落芙蓉秋水寒。并刀不剪东流水, 湘竹年年露痕紫。海枯石烂两鸳鸯, 只合双飞便双死。重城车马红尘起, 乾鹊无端为谁喜? 镜中独语人不知,欲插花枝泪如洗。

全诗以一位丧夫寡居的为视点, 采用回忆的表现手法,将这位去年与郎西入关 , 与自己一人于 今年匹马妆东还的景况, 进行了一一述写, 最后则由 过去回到现实: 镜中独语人不知, 欲插花枝泪如洗 。据载, 金哀宗天兴元年 (公元 1232年 ), 陕西兵乱, 死者无数, 元好问友人李献能时官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 即因这次***变遇祸, 而被杀于乱中 [ 3]。此诗写去年与郎西入关者, 所指当为正大八年 (公元 1231年 )事, 即这位与其夫君于是年一道 西入关, 至翌年也即天兴元年, 因关中***变, 夫君死于兵乱之中, 只得一人东还, 故诗中乃有 今年匹马妆东还云云。

将关注社会现实的目光投向民生疾苦者, 在元好问的 61首乐府诗中, 主要有驱猪行、宛丘叹、秋蚕 、麦叹等作。这类乐府诗, 或反映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悲惨景象, 或揭露地方官吏对劳动者的盘剥, 或描写农民为保护劳动成果而与野兽的斗争, 等等, 因均属 即事名篇与  因事立题的产物, 而与杜甫 忧黎元 、白居易 补时阙的乐府精神一脉相承。如 宛丘叹一诗:

秦阳陂头人迹绝, 荻花茫茫白如雪。当年万家河朔来, 尽出年头入租帖。苍髯长官错料事, 下考大笑阳城拙。至今三老背肿青, 死为逋悬出膏血。君不见刘君宰叶海内称, 饥摩寒拊哀孤茕。碑前千人万人泣, 父老梦见如平生。冰霜纨绔渠有策, 如我碌碌当何成? 荒田满眼人得耕, 诏书已复三年征。早晚林间见鸡犬, 一犁春雨麦青青。

诗末有作者注云: 髯李令南阳, 配流民以牛头租, 迫而逃走余万家。刘云卿御史宰叶, 除逃户税三万斛, 百姓为之立碑颂德、贤。不肖用心相远如此。李之后十年, 予为此县, 大为逋悬所困。辛卯七月, 农司檄予按秦阳陂田, 感而赋诗。李与刘皆家宛丘, 故以宛丘叹 命篇。据作者的 自注可知, 宛丘县的秦阳陂之所以  人绝迹, 荻花茫茫白如雪, 关键就在于 苍髯长官错料事, 也就是县令李南阳 配流民以牛头租所导致, 最终则是 迫而逃走余万家, 致使 荒田满眼无人耕。尽管 诏书已复三年征, 但情况却仍然如此, 所以作者才  感而赋 了这首诗。由是而观, 此诗的批判精神之强烈, 时代特征之鲜明, 是均可与杜甫 兵车行 、王禹?? 感流亡 、欧阳修食糟民、王安石食黍行等诗媲美的。

梁园春五首与探花词五首, 均写于金都南迁后的新都城汴京, 前者重在通过梁园以描写汴京的繁华与景色之美, 后者则以应试者中第后的激动兴奋为切入点, 旨在昭显金朝的国运兴盛与人文荟萃。总之, 这 10首诗都是对金国新都城汴京的颂扬与夸饰, 格调明快而爽朗, 是元好问七言乐府不用古题, 特出新意中的又一种风格。

从 善变唐的角度言, 元好问虽然是以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为师学之 指归的, 但在乐府诗的创作方面,却又是与杜甫、白居易等颇具区别的, 其中最大的不同点, 是杜甫、白居易二人于新乐府的创作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且影响深远, 但当他们一旦离开长安后, 就再也不曾与新乐府发生任何关系了 (主要指创作 ) , 对此, 拙作艺术转型: 杜甫秦州诗的文学特质 [ 4]一文乃论之甚详。而元好问则不然。综元好问一生, 其于新乐府的创作, 乃是由青年而晚年的, 如以上所例举之西曲楼、续小娘歌十首等诗, 即皆作于其 40岁至 50岁之间, 而并州少年行、隋故宫行、天门引、猎城南等诗, 则均为元好问的青年时期之作。元好问青年时期的乐府诗,一般而言, 大都写得格调高昂、意气风发, 如并州少年行一诗即为其代表。作者在这首诗中, 以写实与夸张互为关联的笔法, 对一位 朝发细柳暮朝那, 扫云黑山布阳和的男儿之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 进行了高度赞赏与颂扬, 而其创作宗旨颇与曹植白马篇类似, 即二者都是用以寄托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求与憧憬。仅此, 即可见出青年元好问的理想与抱负之端倪。

二、其他金代诗人的乐府之作

在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探论[ 5]一文中, 我曾就120年的金代诗坛进行了一个总体态势的描述, 认为其 创作最为活跃、宗唐意思最为强烈者, 大多为由宋入金或者籍贯在北方的一批汉民族诗人 , 其于乐府诗的创作, 亦大抵如是。而且, 有金一代参与乐府诗创作的诗人, 除元好问外, 其数量也并非少许。以元好问中州集十卷为例, 其中收录了乐府诗的诗人, 即有 25人之多, 具体为: 宇文虚中、蔡?、高士谈、马定国、朱之才、刘著、刘迎、王庭筠、师拓、萧贡、高庭玉、完颜?、王若虚、麻九畴、朱澜、李节、史学、雷?、王元粹、王郁、阎长言、王予可、李献甫、元德明, 以及邢具瞻 (由辽入金 )。这一数量, 恰好是中州集所著录诗人总数的十分之一。这 25人共有乐府诗 67首, 较元好问多 6首。此外, 总集如

诗、全金诗等, 也都还有数量不等的乐府诗。仅就中州集所收录的乐府诗言, 金代的乐府诗创作, 也是异常热闹、蔚为壮观的。

在上述诗人中, 以宇文虚中、刘迎、雷?、李献甫等人的乐府诗, 最为时人与后人所称道, 如有金初 文坛盟主之称的宇文虚中, 就是一位颇具特点的乐府诗人。宇文虚中 ( 1080 1146年 ), 字叔通, 今四川成都人, 以宋黄门侍郎之职衔奉使见留, 而成为金国的翰林学士承旨,并与韩?P同掌词命。宇文虚中的乐府诗, 既有如 乌夜啼之类的旧题乐府, 更有古剑行这样的歌行类乐府名篇。古剑行一诗为:公家祖皇提三尺, 素灵 断开王迹。自从武库冲屋飞,化作文星照东壁。夫君安得此龙泉, 秋水湛湛浮青天。夔?奔喘禺强护, 中夜跃出光蜿蜒。拄颐??吣卸?? 弹铗长歌气填臆。嶙峋折槛霁天威, 将***拜伏?d臣泣。龙泉尔莫矜雄芒, 不见鸟尽良弓藏。会当铸汝为农器, 一剑不如书数行。

此诗题下有注云: 为刘善长作。诗、注合勘, 可知此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送人之作, 还且还借对 古剑的夸耀与对友人刘善长建功立业的勉励, 充分反映了诗人的非战思想与恋南情怀。当时, 诗人虽已仕于金国, 且贵为翰林学士承旨, 但因为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 而于故国的命运仍深表关注, 因而才面对着友人刘善长这柄曾一度 化作文星照东壁的龙泉古剑, 发出了 会当铸汝为农器的意愿之声, 并提出了 一剑不如书数行的认识。仅此, 即可见出宇文虚中乐府诗的现实色彩之一斑。 乌夜啼虽然是一首旧题乐府, 但与古辞乌夜啼写宋临川王刘义庆兄弟在江州 相见而哭的本事 [ 6], 却了不相涉, 为典型的 以旧题写新事 之属。全诗以  汝、 妾对举,表面上是着笔于  妾对 汝 的思念, 实则是借  妾之口, 合盘托出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 故结句乃有 知道单栖泪盈枕之谓。而还值注意的是, 乌夜啼虽为旧题乐府, 却全用七言句式写成, 为诗人对旧题乐府进行形式改革的一种具体反映。

而刘迎的乐府诗, 又别具风貌与特点。刘迎 (? 1181年后 ), 字无***, 今山东掖县人, 有诗文乐府集山林长语, 今已佚亡。其诗气骨苍劲, 古朴雄放, 乐府诗与元好问一样, 不仅全为新题乐府, 而且还多为歌行类乐府,中州集所著录之修城行、淮安行、摧车行 、败车行等, 即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在题材内容方面, 刘迎的乐府诗, 或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己任, 或揭露战争给城乡带来的破坏性, 如 淮安行、修城行 、河防行三诗, 分别从不同的视点切入, 将 费尽千人万人力而成为 风雨半摧鸡粪土的淮安城, 以及因黄河决堤而泛滥的重大水灾, 均进行了如实述写。请看淮安行一诗:淮安城壁空楼橹, 风雨半摧鸡粪土。传闻兵火数年前,西观竹间藏***虎。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n场, 马***步***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迩来户口虽增出, 主户中间十无一。里闾风俗乐过从, 学得南人煮茶吃。青衫从事今白头, 一官乃得西南陬。宦游未免简书畏, 归去更怀门户忧。落笔尚能哦楚调, 烂醉歌呼客神庙。

从青衫从事今白头, 一官乃得西南陬两句推敲, 可知此诗当为刘迎晚年归故里时途经淮安而作。作者在淮安城所见者, 不仅是 风雨半摧鸡粪土、 西观竹间藏***虎的满目荒凉, 并且还有 迩来户口虽增出, 主户中间十无一之景况, 而后者所表明的, 是指在淮安城生活与经商者, 几乎都是由北方而南下的金人。这就是在当时属于金国版***范围内的淮安城的现实。而修城行一诗, 则更是加强了对这种现实的描写。诗云:淮安城廓真虚设, 父老年前向予说。筑时但用鸡粪土,风雨即摧干更裂。只今高低如堵墙, 举头四野清茫茫。不知地势实冲要, 东连鄂渚西襄阳。谁能一劳谋永逸, 四壁依前护砖石。免令三岁二岁间, 费尽千人万人力。此诗紧承前诗, 继续就作者眼中所见之淮安城着笔。

在这首诗中, 作者一方面于淮安城 东连鄂渚西襄阳 的重要地理位置进行了描述, 一方面则对  筑时但用鸡粪土, 风雨即摧干更裂的 真虚设 现实表示担忧, 因此极希望主管修城的官吏, 能着眼于一劳谋永逸 的角度, 以 四壁依前护砖石的切实方案, 而使淮安城能成为一座真正抵御宋***北上讨伐的屏障。河防行 也是一首写实之作。全诗主要就金世宗大定十一年 ( 1171年 )黄河决堤, 使南京、孟、卫州界多受其害 ( 金史 河渠 )的现实进行了描述, 作者并于诗中迫切企盼当权者能尽快地解民于水火。其它如 车辘辘、沙漫漫、摧车行等诗, 或写边地的荒凉, 或写山路的崎岖难行等, 亦大都与现实密切相关, 皆具忧黎元、 补时阙之鲜明特点。

雷?与李献甫, 也是以关注民生疾苦为己任的两位乐府诗人。雷?字伯威, 今陕西黄陵人, 其乐府诗以 商歌十章而闻名当时。作为连章体组诗, 这 10首歌行类乐府为作者写于 因客有自关辅来, 言秦民之东徙者, 余数十万口, 携持负载, 络绎山谷间, 昼餐无糗?, 夕休无室庐, 饥羸暴露, 滨死无几 客言如是, 闻之悲不可禁( 并序 )之际, 是一组优秀的 忧黎元之作。诗题中的 商歌, 据沈德潜 古诗源注引淮南子所载, 其本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人宁戚的饭牛歌, 哀婉而悲寂, 雷?的这组商歌则较饭牛歌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如: 春明门前灞水边, 年年此地送行频。今年送客不复返,卷土东来避战尘。 (其二 ) 灞水河边杨柳春, 柔条折尽为行人。只愁落日悲笳里, 吹断东风不到秦。 (其四 ) 累累老稚自相携, 侧耳西风听马嘶。百死才能到关下, 仰看犹似上天梯。 (其五 )  行人十步九盘桓, 岩壑萦绕行路难。忽到商颜最高处, 一时挥泪望长安。 (其九 ) 西来迁客莫回首, 一望令人一断魂。正使长安近于日, 烟尘满目北风昏。 (其十 )均采用纪实的手法, 将 秦民之东徙的历史真实, 使之艺术再现, 真切而感人。李献甫是元好问 三知己之一, 其乐府诗与刘迎类似, 即亦以新题乐府中的歌行类乐府见长, 故中州集卷十所著录之别春辞 、秋风怨、长安行等诗, 即皆属此类。其中, 以长安行最值一读。此诗整 20句, 长短句兼用, 在将战乱后长安荒凉景象作如实描写的同时, 不仅对那些贪生怕死、守而不战的将***进行了批评, 而且对蒙古***滥杀无辜的行径亦进行了斥责, 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仅此即可见其一斑。

以 古儒与名巨[ 7]著称于有金一代的萧贡 (公元1162 1223年 ), 作为诗人, 中州集 卷五著录了其 汉歌、楚歌、君马白、陈宫词、古采莲曲6 5首乐府诗。其中, 除5君马白6是对/旧题 05君马黄6的翻新之用外, 馀 4首全为歌行类乐府, 且5汉歌6、5楚歌6二诗, 颇具欧阳修同类之作的/浩歌0的意趣。5汉歌6一诗凡 24句,是对刘邦逐鹿中原、击败项羽、建立西汉***权的正面歌颂, 故其中有云: / 中原茫茫走秦鹿, 天遣沛公兴白屋。大蛇斩断素灵号, 蚩尤祭罢朱旗耸。却来扶义入关中, 恩结人心帝道隆。0而在5楚歌6一诗中, 于/一战动天地0的项羽进行歌颂的同时, 还对项羽虽败犹荣的/剑化壮气 0也进行了颂扬, 其所反映的则是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5古采莲曲6是一首旧题乐府的拟作, 其与所拟之作5采莲曲6所不同者, 是全诗 14句, 均以叠词开头: / /洋洋长江水, 渺渺涨平湖。田田青茄荷, 艳艳红芙蕖。酣酣斜日外, 苒苒凉风余。??谁家子, 袅袅二八初。两两并轻舟, 笑笑相招呼。悠悠波上鸳, 泼泼蒲中鱼。采采不盈手, 依依欲何如。0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格的旧题乐府, 其所体现的, 与宇文虚中的歌行体5乌夜啼6一样, 均属作者表现在乐府诗创作中的一种革新意识。王郁 (公元 1204)1234年 )在少年时, 即以/拟古别离 0[ 8]而知名于金晚期,但却因才高命短而英年早逝。金哀宗正大八年 (公元1231年 ), 蒙古铁骑南下包围汴京, 时在京师的王郁, 由于不听友人劝阻, 独自出城, 为蒙古***所杀害, 死时年仅 30岁。5中州集6卷七著录王郁乐府诗整 10首, 其数量之多居5中州集6 251位诗人之冠。王郁的这 10乐府诗, 几乎全为旧题乐府, 且不乏李白乐府诗的风采与韵致。如5古别离6一诗: 山腰露蕙含天泪, 江林枫叶秋容醉。夫君八月雁门行,碎霜冷印白龙辔。忆君挑妾初鸣琴, 琴中已有白头吟。朝朝暮暮当时事, 言之只足伤人心。君不见, 湘妃二女哭舜时, 烟筠青玉红珠滋。苍梧人去百想绝, 忍交今日生别离。生别离, 情偏重。不及双飞南云浦, 落红寂寂春闺梦。

此诗是否为王郁 /少日作乐府0时所拟之 5古别离 6,不得而知。但细味全诗, 可知其与李白5寄远十二首 6之七、5长相思6等, 乃是不无关系的, 特别是其中的 /君不见, 湘妃二女哭舜时, 烟筠青玉红珠滋。苍梧人去百想绝, 忍交今日生别离。生别离, 情偏重0诸句, 直可与李白的5远别离6并读。由是而观, 可知刘祁在 5归潜志6卷三中, 认为王郁诗/以李白为则0、/有太白气象0者, 实属灼见。而从宗唐的角度言, 王郁的乐府诗, 还具有 /笔头仙语复鬼语, 只有温李无他人0(元好问5黄金行6 )之特点, 也即其曾以中、晚唐诗人李贺、温庭筠、李商隐为师学的对象, 这从5春日行6、5楚妃怨6、5折杨柳6等诗中, 即略可获知。如5春日行6最后两句: /荒坟颓颓啼夕鸦, 草荒月***思家0。此 14字纯为/鬼语0, 正是受李贺5秋来6等诗影响的结果。而存在于5楚妃怨6、5折杨柳6等诗中明显的/绮艳0特点, 则是王郁因师学李贺、温庭筠所致。于乐府诗的创作而/转益多师0, 王郁可称得上是金代诗人中的第一人。

金代诗人在乐府诗创作方面较有成就者, 还有宇朱之才、师拓、王若虚、王予可等人。如师拓的 5秋夜吟 6、5浩歌行送济夫之秦行视田园6等作, 或兴象高远, 或境界开阔, 均能自成特色。而于5滹南诗话6中对新题乐府大加称道的王若虚, 亦以新题乐府见长, 5滹南遗老集 6中的5贫士叹6、5白发叹6等诗, 即皆为其代表之作。从题材内容的角度言, 王若虚的这类乐府诗虽均属感慨身世之作,但其于诗风方面, 不仅对白居易浅显平易的诗风有所突破, 而且还使之呈现出了一种不同的艺术风貌, 因而也是值得重视的。

三、金代乐府诗的特征与地位

众所周知, 乐府诗在其史的王国里, 于李唐 300年之际, 乃形成了两种特点各具的面目, 其一为旧题乐府, 其二即新题乐府, 后者并于中唐的元和时期演绎出了一场为文学家们所称道的/新乐府运动0。这两大类乐府诗在唐代的同时存在, 不仅使得乐府诗在当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而且还由于后者的原因, 使得/忧黎元0、/补时阙0成为了新乐府的一种创作宗旨。而与此同时, 滥觞于曹操的/以旧题写时事0, 在唐代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二者的互为融合, 即成为了导致唐代乐府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最根本性原因。由唐入宋, 乐府诗的发展虽然呈现出了多方面的变化, 但其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就是新乐府日愈一日地为当时的诗人们所雅好, 以致形成了在南宋末期有许多诗人均只创作新乐府的文学格局 [9]。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表现在两宋乐府诗创作中的这一重要变化, 对于金代诗人而言, 虽然是有所影响, 但却并不甚大。其原因在于:

11两宋诗人于金代诗坛而言, 尽管曾一度出现过/苏学盛于北0[ 10]、/百年以来, 诗人多学坡、谷0[ 11]的师学现象, 但苏轼与黄庭坚却并不以乐府诗见称, 且二人的乐府诗属于/新题0者乃极少, 所以 /百年以来, 诗人多学坡、谷0者, 实则其所学者并非为二人的乐府诗。至于南宋诗人如杨万里、陆游、汪元量等人的乐府诗, 给金代诗人以影响虽然为事实, 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其却始终没有成为金代诗人师学的重点。

21从总的方面讲, 金代诗人于师学对象的选择上, 乃是/以唐人为旨归0的, 这一宗唐现象的存在表明, 金代诗人重点效法的是唐人唐诗, 其于乐府诗也自然是如此。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这从以上的述论即可准确获知。即是说, 在/以唐人为旨归0的总的宗唐框架下, 包括元好问在内的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师法, 主要选择的是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新题乐府的写实精神, 以及其中以/歌0/行0制题的七言歌行类乐府诗。而元好问的乐府诗之所以/不用古题0者, 其原因即正在于此。

金代诗人通过对唐人唐诗的学习, 特别是对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新乐府的学习, 不仅使/忧黎元0、/补时阙0的乐府精神, 嬗变为其乐府诗的创作宗旨, 并以之创作出了如元好问5续小娘歌十首6、雷?5商歌十章6、刘迎5修城行6、5淮安行6、5摧车行6、5败车行6等一批闪耀着时代光芒的乐府新作, 而且还使得歌行类乐府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创作时尚, 从而为/七言乐府0在北方文化区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所反映出的, 则是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 乃普遍与现实密切关联。而此, 即构成了金代乐府诗的一个鲜明特点。而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存在, 在乐府诗的发展史上, 乃是占有极为重要之地位的。

就乐府诗的属性来说, 其本属于音乐文学的范畴, 对于这一点, 兴起于唐代且具有/忧黎元0、/补时阙0特点的新乐府也不例外, 因为白居易的 5新乐府并序6乃为其明证: /其体顺而肆, 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0[12]由唐而宋,表现在乐府诗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是其音乐的属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即这一时期的乐府诗, 几乎均与音乐脱离了关系, 而成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纯文学品类。这种情况, 与词体艺术在辛弃疾时代演变为一种案头文学,乃如出一辙[ 13]。但金代的乐府诗, 无论是 /旧题0还是/新题0, 却大都是可以/播于乐章0而/歌曲0的。这从以下两条材料即可大体获知: 其一是雷? 5商歌十章6诗题(疑其为/并序 0, 系编者所混 )中的一段文字。其有云:/ 而客言如是, 闻之悲不可禁, 乃作商歌十章, 倚其声以纾予怀, 且俾后之歌者, 知秦风之所所自焉。0既说 /倚其声0, 又言 /且俾后之歌者 0, 此则表明, 雷?的 5商歌十章6是可以配乐而唱的。其二是元好问的两首乐府诗, 一为5后芳华怨6, 一即5续小娘歌十首6其一。前者有云:/ 乐府初唱5娃儿行6, 弹棋局平心不平0; 后者则谓: /吴儿沿路唱歌行, 十十五五和歌声。唱得小娘5相见曲6, 不解离乡去国情。0据此, 知歌行类乐府诗在金代实际上扮演的是一种流行歌曲的角色。合勘此二者, 即可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结论: 歌行体乐府在金代是完全可以 /播于乐章歌曲0的。对于/歌行0的具体认识, 明人胡应麟 5诗薮# 内编6卷三提出了一个极精辟的见解: / 七言古诗, 概曰歌行。0以此为据, 元好问的 61首乐府诗只有 7首不是七言歌行, 即其乃五言乐府之属, 具体为: 5孤剑咏6、5渚莲怨6、5猎城南6、5梅花 6、5梁父吟扇头6、5宝镜6、5麦叹6。而在5中州集6与 5滹南遗老集6共 69首的乐府诗中, 属于五言者仅有 5首, 即 5秋夜吟6 (师拓 )、5古采莲曲6 (萧贡 )、5寄远吟6、5伤别离6、5楚妃怨 6 (王郁 )。二者合计, 为整 130首, 其中属于歌行的有 118首, 非歌行的则仅 12首, 后者恰好是前者的十分之一。这一比例表明,金代乐府诗无论是/旧题0抑或/新题0, 基本上都是可以配乐传唱的。

金代乐府诗所表现出来的这一特点, 相对于两宋乐府而言, 显然是属于一种/原生态 0的回归。即是说, 乐府诗自诞生之日始, 以至于有唐一代, 都是可以/播于乐章歌曲0的, 但到了两宋时期, 由于种种原因, 而使之由音乐文学变成了案头文学, 金代诗人则以其不断的艺术实践,又使这种案头文学回归到了音乐文学的行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金源一代虽然只有 120年的时间, 但其却属于典型的北方游牧文化区域, 其乐府诗之所以能 /倚其声0而/歌者0, 约而言之, 其影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唐代新乐府可以 /播于乐章歌曲0的直接影响, 二是与盛行于当时的词体艺术关系密切。以后者言, 5元好问全集6中的五卷/新乐府0 (词 )与 5中州集 6所附之 /中州乐府0 (词 )一卷, 即均可证实之, 这是因为, 以创作新乐府著称的元好问、刘迎等诗人, 同时又是当时重要甚至是著名的词人。

总体来说,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 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 虽然具有南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 但重要的却是 /以唐人为旨归0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的创作, 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0、白居易 /补时阙0优良传统, 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 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 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诗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 而成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 金代诗人则以其不断地艺术实践, 改变了这种与乐府诗属性严重不符的状况, 即使其又回归到了乐府诗的/原生态0时期, 而可/播于乐章0以/歌曲 0。金代乐府诗的这种回归, 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 1] (转引自 )姚奠中主编# 元好问全集 (下册, 卷五十,附录一 ) [m ]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 422.

[ 2]元好问# 杨叔能小亨集引 [ a]. 元好问全集 (下册, 卷三十六 ) [m ]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 37页.

[ 3]缪钺# 元遗山年谱汇篡 [ a ]. 元好问全集 (下册, 卷五十九 ) [m ]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 668.

[ 4]王辉斌# 艺术转型: 杜甫秦州诗的文学特质 [ a], 杜甫研究丛稿 (下卷 ) [ m ]. 北京: 中国文联 出版社,1999: 152- 163.

[ 5]王辉斌# 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探论 [ j] . 江淮论坛,2009( 2): 144- 150.

[ 6]吴竞# 乐府古题要解 (卷上 ) [m ]. 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42.

[ 7]元好问 # 萧斋并引 [ a ]. 元好问全集 (上册, 卷二 )[m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 43

[ 8]元好问# 中州集 (卷七, 王郁小传 )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387.

[ 9]王辉斌# 承前启后的两宋乐府 [ 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1): 1- 7.

[ 10]翁方纲# 石洲诗话 (卷五 )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56.

[ 11]元好问# 赵闲闲书拟和韦苏州诗跋 [ a ]. 元好问全集 (下册, 卷四十 ) [m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113.

元好问诗词篇5

论文摘要:元好问晚年在山东度过了六年金之官员被羁管的生活。后又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山东之间。在山东,他与东平行台严实父子、冠县令赵天锡结下友谊,与羁管在山东的金末文人相互唱和,友情深厚。他创作了大量诗文,记叙了齐鲁山水之美和金末元初山东社会景观,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他的游历对战后文物的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好问(1190一1257年)金亡后与大批金之官员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羁管六年。元好问初到聊城,后迁冠氏(今山东冠县),解除羁管后回忻州。在他去世前的二十四年中,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今石家庄)、山东之间,保护中原文化,推进元蒙上层建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元好问在山东写下了多首诗词和散文,记载着他在山东的文化活动及他对文化的贡献。

元好问出生七个月便过继给他的叔父元格,五岁时,其叔父任掖县令(今山东掖县)携之赴官任,途经济南。其《济南行记》中说:“予儿时,从先陇城府君官掖县,尝过济南,然但能忆其大城府而已”。1233年,元好问来山东,却是一名在押改造的亡国之臣,这时的他没有了儿时的优越感,在他初到山东的诗歌中表现的是“家亡国破此身留”的悲伤(《送仲希简大方》)。元好问从青城北渡聊城途中见到蒙古***的掠夺行为,谴责其野蛮行径。他描述战后的凄凉景象:“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旎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鹊马,为谁一步一回头”(《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记叙被押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被掠人们的同情。

蒙古***南下,对文物大肆践踏,“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他以诗实录其事,叙事写景真切,言浅而意深。大批文物被破坏的现象触目惊心,让人心痛,甚至想到他的老师赵秉文,感到愧对老师的教育,“门生白首浑无补,陆氏庄荒又一年。”(《五月十二日闲闲公讳日作》)感叹自己的性命尤存,“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秋夜》)书写自己由金之官员到一囚徒的内心无奈悲伤。“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人孤村。空余韩握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淮右》)既然生命保留下来,作为金之遗民,还是做些能够做到的保留历史的事情吧。在聊城期间,他整理翰墨,写下《跋国朝名公书》、《壬辰杂编》,开始搜集金之诗人之作,搜集《中州集》的资料,为创作《续夷坚志》搜集奇闻异事的材料,通过访求金之遗民,搜集写《金史》的材料。

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文坛领袖,虽在羁管之中,所到之处,有大批文人与之唱和游宴集会。1235年,元好问由聊城迁往冠氏,暂赁民居。本年冬,在县令赵天锡帮助下,盖了几间房舍。《戏题新居》:“去冬作舍谁资助,县侯雅似平原故”。1235年春,在冠氏纪子正杏园燕集,杏花初放,繁花似锦。虽在羁管中,但稍获宽松自由的元好问,看到一生喜爱的杏花,新朋故友相聚,历尽生死离别的磨难,难得今日盛会,元好问《纪子正杏园燕集》记载这战后难得的盛会。“阳平一邑多诗人,主人买酒邀众宾。”极写杏花开放的种种形态:“融霞晕雪一倾倒,非烟非雾非卿云。未开何所似?***儿粉妆深绛唇。能啼能笑痴复墩,画出百子元非真。”

是年7月,应李辅之之邀,游济南,写下了《济南行记》、《济南杂诗》十首、《历下亭怀古分韵得南字》、《舜泉妙远祖道州府君体))、《华不注山》、<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送辅之仲庸还大梁》、《泛舟大明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题解飞卿山水卷》、《送杜子》、《药山道中二首》。游历二十日,记叙了济南”荷红柳绿”的景象,形象地再现古圣名迹经历战乱后,虽有“荒寒古淡之趣,令人有吴儿洲诸之想”。秋荷方盛,红绿如绣,诗人游约突泉、舜泉、匡山、华不住山、鹊山、大明湖、历山碑、灵泉庵、玉塔等多处名胜。东至长白山,西至鹊山,湖光山色,即事咏物,金末能见济南景观大多有描述。

1236年,居冠氏,随赵天锡往泰安会东平行台严实,并游泰山,旋返冠氏。泰山一行,元好问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散文《东游略记》,诗《游泰山》、《龙泉寺四首》、《登坷山寺三首》,词《清平乐》(江山残照)等,记述自冠县至马山、灵岩途中所见古迹,以现存碑铭考察古迹,写登泰山行程、岱顶书院情况,记叙清楚、如历历在目,《游泰山》杂言诗一首:“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办此何雄哉。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累块,分明见九该。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檐威灵,茂陵亦雄才。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令人哀”。“奇探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霆。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平生华篙游,兹山未忘怀。十年望齐鲁,登临负吟鞋。孤云拂层崖,青壁落落云间开。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鬼”。泰山诗气势磅礴、突兀豪放,别于李白、杜甫登泰山之诗。

通过游泰山,认识了东平行台严实,是元好问在山东期间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他与东平行台严实这位汉人世侯的交往。东平是金之重镇,蒙古南下,这里免遭战火,***治、经济相对稳定、繁荣,自元太祖铁木真窥伺中原到元世祖统一中国的几十年间,东平一带一直在严实父子的控制之下。严实虽是武人,但能“折节自厉,间亦延致儒上,道古今成败,至前人良法美意,所以仁民爱物者,辄欣然慕之”;n’又有“合散亡,业单贫,举丧葬,助婚嫁,多求而不靳,屡至而不厌”的惠***,}zl(sa}>于是,中州名士趋之若鹜,东平人才集一时之盛。元好问成为东平文化圈中的关键人物。1238年,元好问就开启了东平之旅。在东平,他先后创作了诗八十六首;词三十二首;文三十二篇。在这里,他结识了新朋旧友。他与京城老友杨飞卿赠答词有(临江仙》(赠答杨飞卿弟):“壮岁论交今晚岁,只君知我平生。六年相望若为情。吕安思叔夜,残月配长庚。”发自肺腑,让人感受到两人感情的真挚。赠东平诗人李仁卿,有《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二首》:“萧萧窗竹动秋声,紫极深居称野情。***且留观众妙,还丹无用说长生。风流五凤楼前.客,寂寞千秋身后名。解道田家酒应熟,诗中只合爱渊明”,表达自己人生志向,推崇陶渊明的风格。康哗,字显之,山东高唐人,后任东平府学祭酒,学问渊博,也是元好问的好友,元好问有《官园别康显之》、《别康显》。杜仁杰是元好问的好友,对元氏人东平有引荐之功,元好问有《送杜子》:“北诸晓晴人山座,东园春好妓成围”。极清楚地描述东原地理概况和东原文化的状况。1238年元好问回忻州前专程告别东平诸人,有赠诗人杜仁杰的诗《出东平》:“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暖。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描述东平城巍峨的建筑,经济繁荣,人声鼎沸的景象。东平湖畔杨柳依依,令诗人顿生奇思遐想,咏名篇佳句。

元好问在东平参加过一些大型的文人聚会。1241年元日宴集于东平故帅阎珍家,《全集》卷二十九《故帅阎候墓表》云:“辛丑(1241)元日,予方客东平。载之盛为具,召予及大兴张圣予、祁人宋文卿、东光句龙英孺、镇人刘子新、太原崔君卿、浑原刘文季、寿春田仲德辈,饮于家之养素斋。……其所致客皆名士,乐籍又京国之旧,饮既洽,谈谑间作,坐客无不满引举白者。”这是元好问在东平的一次大型文人社交活动。

1252年(壬子)元好问受东平行台严忠济之聘,过真定到东平,第二年清明,将归真定,与东平诸友宴集于东平凤山灵泉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送别会。他们备美酒,携歌妓,到城北风景如画的凤山灵泉赏春、听歌、作诗,元好问作《寒食灵泉宴集序》:“出天平”(天平即东平)北门三十里而近,是为凤山之东麓。有寺曰灵泉,阻以绝碉,重岗复岭,四合蔽映。”词《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灵泉的景色令诗人着迷忘情。诗人把这次惬意之游自比为兰亭之会,以《寒食灵泉宴集》命篇,诸公共赋诗九首,元好问为之序。这次聚会有德华、周卿、德昭、英孺、文伯到会。期而不至者:圣与、子中;不期而至者德谦、梦符。这是元好问在东平又一次文人交往的大型活动。

1255年(乙卯),66岁高龄的元好问,应严忠济之邀,自镇阳至东平,参加东平府新学落成典礼,作(东平府新学记》:“盖经始于壬子六月,而落成于乙卯六月初五。”“八月丁卯,侯率僚属于新宫。”元好问还参加了东平新学府的校士,选拔李谦、阎复、徐淡、孟琪“东平四杰”。东平府新学的建成,标志着东平府崇儒文治的进程,率先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元好问在金亡后四处呼吁行仁***,崇尚文治,在这里已初见成效。

元好问诗词篇6

1、元好问是金朝-大蒙古国人,字裕之,号遗山,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

2、正大元年(1224),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来源:文章屋网 )

元好问诗词篇7

一、放飞想象,体悟意境

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铺垫已经有了初步的诗词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自由体会为主,解开学生的思维枷锁,达到诗词体悟中的“共生”。

高中语文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比较高。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褪去了初中教学的引导和启发,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自学优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理解和分析课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短歌行》,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为了让学生解开思想束缚,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这篇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以演讲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进行自由发挥。在演讲时,将这首诗改写成“曹操――励志篇”“曹操――教育篇”,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曹操――忧愁篇”表达贤才太少、求贤若渴、大志难成的感慨。学生通过自由发挥,使得自身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于诗词意境的体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高中而言,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在体会中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体悟的意识,逐渐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升诗词鉴赏素养。

二、单元整合,升华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架构,教师要掌握学科的整体特点,对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诗词有系统性的清晰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在诗词单元学习过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单元性整合。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文都是诗词,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每篇的主题各有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如何能够将其区分并且深刻理解是个比较难的挑战。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我在教学中采取单元整合的方式,针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和介绍:“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思考,说一说,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认为哪两篇诗词比较相似?谈谈你的感想。”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和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词,一个要建功立业,一个要归隐田园,这两种思想你更趋向于哪个?”通过此类的问题,使学生找出每首诗词的不同主题,在品味和比较中,体会每首诗词的不同意境,达到思想上的“共生”。同时,我还进行适时地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体会到诗词带来的丰富内涵,升华自身的思维。

诗词学习需要思维上的活跃,尤其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诗词,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背景、作者经历等资料,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辨析诗词的内涵,真正理解其内容,从而升华自身的诗词鉴赏素养。

三、多元互动,深层交流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探讨,探讨过程即是学习和“共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诗词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并且融入其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互动,最终统一答案,达到思想上的“共生”。

还以《短歌行》为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诗句都寓意丰富。在教学中,我会将这些诗句提炼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大家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含义?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作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我认为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努力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忧愁时间飞逝,来不及有所作为,其实他是在提醒别人。”学生热烈讨论起来,有时我也融入其中。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及他们对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及时纠正对方的不足之处,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通过有效的交流探讨,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详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思想动态。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探讨和教师的点拨,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元好问诗词篇8

一、示例引导,掌握方法

教师的根本任务应是导学。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方法上的引导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材往往是将体例相似的文章归并成一个个的单元,教师不妨以某篇课文作示范,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查阅资料、圈点探究,突出对某类文章应从哪些方面、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价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尽管同一单元各篇文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经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大致掌握了阅读同类文章的方法,也就知道了如何对形象化的语言文字进行理性的分析。

学习初中语文第一册古代诗词单元时,笔者做了一次调动学生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把自主学习的方法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笔者以课本中的一首诗为范例,借助自制的课件,教给学生赏析古代诗词的方法:(1)反复诵读;(2)查找作者及创作背景资料;(3)理解诗词大意;(4)体味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5)领悟诗词的意境。等学生领会到方法后,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民主选举一位负责人,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本中的一首诗词,走上讲台当小教师。

古代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万事万物,皆入诗中。因此,笔者强调: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长,从不同角度对诗词加以品味,擅长文学的,可从文学的角度评价诗词,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领悟;偏爱历史的,可从历史的角度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对***治敏感的,可把诗词放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加以分析,从***治的角度评价诗词的思想意义。强调之后,习惯于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学习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全班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地参与古代诗词的学习,没有一个观望者。

二、扶放结合,及时校正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渠道。当然“放”不是“放任自流”。在初始阶段,教师不妨为学生设定目标或设计一些主导性问题。如教授郦道元的《三峡》时,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学习抓住特征来写景状物的方法。针对这一目标,笔者提出问题:作者是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达成了目标,解决了问题,不仅接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导读系统、练习系统设定目标,直至完全放手让学生设定目标,最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放”的过程中,也不能撒手不管,要经常进行督查,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及时校正。有些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全面,有些不够深刻,有些则是错误的。类似的偏误很多,但只要教师及时校正,学生便可加深印象,获益反而更多。

三、质疑检验,引导感悟

元好问诗词篇9

【关键词】古典诗词 多元解读 教学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高考的缘故,我们总是追求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企***以不变应万变,而忽略了语文教育中的真正价值。语文课的内容是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才华的有血有肉的作品,语文课本身就带有很多模糊性,多义性的东西,大到课文主旨,小到一句话,一个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上去理解和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多元化特征。课标认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古典诗词最重言外之意,由于它的这种独特的文学特点,尤其是强调语言的跳跃性和多义性,以及年代的久远,其创作语境的缺失,后人需要通过历史资料揣摩推测,甚而至于借助想象力来填补,因此古典诗词的多元化解读就具备了教学空间。我以为古典诗词的多元化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字义入手,对于字义理解不同,对诗词意义的理解就不同,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画***省识春风面”。对“省”解释不同,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不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从这个字入手,通过辨析字义与诗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的探寻诗歌内在的意蕴。教材的注释为“曾经”,如果单纯地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在画***上曾经看到昭君的春风面,那么看到的人估计是杜甫,不会是元帝,因为元帝看到的不是昭君的真正的春风面。这样就无法在诗意上与“环佩空归月夜魂”构成有机联系。但是如果把“识”解释为“记载”,画***上曾经记载过昭君的春风面,只是元帝有眼无珠,不能发现,以致昭君独留青冢。从这个角度解释,勉强说得过去。萧涤非在《杜甫研究》把“省”字解作解识,说假使当初元帝能发现画***不是真的,解识春风真面,又何致有青冢独留,环佩空归之恨呢?但元帝若能发现春风真面,又何必画***呢?以上两家侧重在谴责元帝。徐仁甫在《杜诗注解商榷》把“省”解作“减”,说“省识”与“空归”对文,“空归”有“枉归”之意,“省识”有“未识”之意。认为画***上的春风面减了色,使人未识。以为这是委婉的说法,意在谴责画工。对字义的探讨深入了,整首诗歌的意蕴就在字义的探讨中不断地呈现,在比较中不断辨析与筛选,并且与学生内心发生共鸣,由此而建构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

其次诗词中名词的多义性,也为诗歌多元解读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媒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江月”,该赋予它什么含义?学生往往不会思考这一问题,这是学生解读这首词的盲点。而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经验建立的参与者,有必要点破这一盲点。江月是倒映江中的那轮明月,还是悬挂江上的那轮明月?这是理解这首词的一个关键,学生要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就应探寻这一问题。当他们认为“江月”就是倒映江中的那轮明月,那么它意味着空幻,人生就像梦一样,用这杯酒祭奠倒映江中的那轮明月,无论是谁,无论建立了多大的功业,都不免如它一样归于空幻。作此解时,作者的人生态度大约是颓废的吧。而悬挂江上的那轮明月则意味着永恒。作此解时,可这样解释,人生就像梦一样,用这杯酒祭奠江上的那轮明月,因为它是永恒的,它曾见证周瑜昔日的辉煌,也见证苏轼今日的落魄,作者的人生态度应是旷达的。“江月”意义的讨论,是教学的展开的媒介。学生从这个媒介出发,联系全篇,走进文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诗词阅读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引下,思考,体味,碰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经验。

再次由于古典诗词较为简短,句与句之间呈跳跃状态,尤其由于其主语的省略,需要我们在解读时运用想象力填补它,每个人由于阅读经验的差异,往往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从字面上看,从我们的阅读经验出发,应该是花憔悴,但现实生活中,秋天的花是枯萎的,不是凋落的。所以《宋词鉴赏辞典》作这样的解读,满地的盛开,作者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谁还有心摘花?那憔悴的是人,而不是花。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只要有风有雨,花总会被打落,那么作这样的解释也行,满地的枝无剩花,花之憔悴正如自己,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摘取,憔悴的就是花,由此,作者心无所依,情无所寄的空虚与寂寞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解释与全词的意义吻合无间。这种想要摘花遣兴却又无花可摘的情景所传达出的凄凉和悲怆要比有花可摘而无心去摘来得深沉。黄花,也就是,已内化为李清照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起她与自然的深层对应。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探讨到底是谁憔悴?是人还是花?引导学生去讨论,探寻词的深层含义,让他们体贴词的细部,释放文本的潜力,实现与文本的沟通,达到与作者心灵贴近和融合。

最后诗人词人并无命意,读者无从猜测,对一首诗或词的主旨的理解就形成不同看法。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唐圭璋以为这首写的是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尤以末两句,说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乱离,只令人断肠,所以唯有暂不还乡,以待时代安定。而蔡义江以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末二句幽默俏皮,按常情,做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回归故乡而愁绪满怀。他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这是因为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南来的游人正当年华回到故乡,岂不是要日思夜念地思念这迷人的江南?主旨凝固于文本,但在认定时,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在读者的阅读中形成的。读者在其经验的指引下,对文本认知整合,然后归纳总结,而得出主旨。在教学这首词,显然要把握主旨,就必须弄明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作者断肠的原因是什么?是为家乡乱离而断肠,还是为思念江南的美好而断肠?蔡义江以为,人老了,精力衰退了,游乐的兴趣、欲望随之淡薄了,所以他以为这首词是韦庄的少年之作。但是如果这是晚年之作,“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正是乱离家乡的对照吗?又怎能不令人断肠呢?张惠言说:“此章述蜀人劝留之词,江南即指蜀中,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我们在教学这首词时,在对主旨的比较、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部,对文本进行专注接触与体验,正可以唤醒他们的情感和经验,使他们沉潜在江南的美好情境中,深入地体会词人那份为家乡或江南而肝肠寸断的感情。

元好问诗词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语文;语文预习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基点和起点,也是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教学预习,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实施教学预习,导致学生语文预习流于形式,或者更多的是简单抄写作业应付。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预习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的有效预习,能够为语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聚焦高段学生预习策略,让高段学生能够自主、有效预习语文课文,构建精彩语文课堂。

一、总揽单元,高屋建瓴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时,学生需要先总揽单元目标,形成单元课文整体知识系统,明确语文单元课文要点,从单元整体高度把握预习,减少预习弯路,从单元课文整体特征入手,选准角度思考单元课文,对单元课文进行对比总结。在把握单元课文整体特征时,要辨别单元课文体裁,立足单元课文特征和要素,以便在预习时对症下药。如,应用文预习要把握课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记叙文预习要把握事件发生、事件发展、事件结局;说明文预习要把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议论文预习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如,在预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首先要知道本单元有《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是选编诗词及散文,单元整体表达了游子们在外思乡怀乡的情感。

二、了解背景,体悟情感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时,学生可以先从课文题目入手,题眼即文眼,通过分析不同题目,提炼出题目中的暗示信息,抓住作者写作课文的目的,作为语文预习情感体悟线索。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课文作者进行了解和熟悉,深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辅以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理清课文作品风格,把握课文作品背景,深入思考,感悟课文作品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高段预习中,学生通过查阅和整理作者相关资料,分析作品时代背景时,还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课外知识。

如,《泊船瓜洲》写出了在瓜洲随船停留时,诗人遥望家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乡的惆怅之情;《秋思》表达了诗人在洛阳给家人写信时,感叹信短情长、无法尽诉的无奈之情;《长相思》表达南方将士在北方戍边打仗,在风雪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念家乡之情;《梅花魂》表达出老人在异国他乡,以梅花为寄托,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和眷恋;《桂花雨》写出了作者对摇花乐的深深回忆和怀念;《小桥流水人家》表达了作者印象中故乡的美好生活。

三、分析提示,找准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学习目标和课前准备,这些可以看做是课文预习的自读提示,即预习提示,成为学生预习课文之钥匙。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整合这些信息,整体把握课文作品中心思想、写作背景,反映课文作品的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让学生在预习提示下,了解课文作品,找准预习方向,带着信息预习,有的放矢,提高预习效率。

如,《古诗词三首》了解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的生平,识记诗词中的生字,体会诗词借物抒情的写法,感受诗人思乡之情;《梅花魂》把握课文前后照应和首尾连贯特点,带着感彩朗读课文,找出梅花主线,体会老人眷恋祖国情感;《桂花雨》结合前面所学两篇回忆类课文,立足学生实际家庭情况,听长辈讲述家乡故事,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体会作者思乡情怀;《小桥流水人家》预习学习生字词,感受江南美景,学习作者课文描写方法,感悟作者爱乡之情。

四、研读课文,顺藤摸瓜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的最后一步就是研读课文,顺藤摸瓜。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以质疑学习态度,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把握课文预习的度。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顺藤摸瓜,预习中思考课后练习,在预习中“心中有数”,带着质疑和问题上新课,听教师的课堂教学,寻找问题答案,绽放课堂教学异彩。

如,《泊船瓜洲》阅读预习中,结合古诗注释,思考诗句的含义,划出自己欣赏的诗句,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秋思》《长相思》通过预习阅读,借助字典和诗中的注释,读懂诗词中的词,思考诗词中的情感,选出诗词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梅花魂》在研读的时候,要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十三段,关注课文中“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等新词,围绕梅花描写的事件,结合课文三部分段意,想起外祖父,回忆外祖父的“梅花事情”,想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理解梅花的品格,知道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为什么送梅花***和梅花手绢给我,梅花魂的内涵,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桂花雨》阅读预习中,重点阅读第二段到第六段内容,理解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重点细读桂花的“浸”,理解摇花的乐趣,画出课文中摇桂花句子,理解“摇花大事”,想象摇花情境,想象摇花是“好香的雨”,读出课文感情,实现课文迁移,感悟课文情感和能力;《小桥流水人家》在初读预习课文时,从小溪、小桥、人家三处景致把握课文对故乡的描写,思考作者描写家乡景致的写法,透视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预习中批画和标注有感受的地方,在课文最后一段中,要把握深深、一辈子、印象等字词,读出作者心中故乡的位置,感悟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总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差异,引领学生预习,让学生真正爱上预习,而非简单应付,通过高质量预习,让课堂教学“有文可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高段教学预习中,学生应从总揽单元,高屋建瓴、了解背景,体悟情感、分析提示,找准方向、研读课文,顺藤摸瓜四大策略入手,从课文学习基础开始,学会课文学习“砌砖”工作,在课文预习中不断探究,实现最优预习课文作品,为精彩课文教学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元好问诗词10篇

学习

七夕节的传说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节的传说10篇,内容包括七夕节的故事传说,七夕节的传说故事只有20字。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

学习

感恩的句子或一段话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的句子或一段话10篇,内容包括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10字左右,感谢感恩感动句子或一段话。]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山鸡与凤凰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山鸡与凤凰10篇,内容包括山鸡怎能配凤凰,山鸡与凤凰告诉我们什么。凤凰如果按古书描记那样奇特,就是走遍全世界的深山密林和所有动物园也没有的,凤凰实际上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鸟类。也许有人说凤凰可能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生

学习

两委换届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两委换届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两委换届工作总结范例6篇,两委换届工作总结封面设计。(一)做好新一届村级配套组织建设。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新当选的村委会班子立即建立健全村委会配套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对村委会成员进

学习

哲理笑话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哲理笑话10篇,内容包括哲理笑话十则,经典笑话10则。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

学习

新年英语手抄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英语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新年英语手抄报句子,新年决心英语手抄报。比如,我们学习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2MyFamily,课本插***中有四句设问,“Who’sthatman?/Who’sthatwoman?/Who’sthatboy?/Who’sthatgirl?”这一段中涉及爸爸、

学习

元旦贺卡制作手工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元旦贺卡制作手工10篇,内容包括元旦贺卡内容手工制作大全,元旦贺卡手工小的。以“庆2020年元旦”为主题,让幼儿在欢乐自由玩耍的氛围下,家长和幼儿亲子同乐参与各项活动,体验节日的愉快气氛,欢欢喜喜地享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

学习

静静的深夜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静静的深夜10篇,内容包括静静的深夜歌曲,静静的深夜美文。在乎别人的想法,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影响好久的心情。说到“夜深人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联想。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在做些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在想着谁,夜深人静的时候

学习

施工扬尘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扬尘总结,内容包括城管扬尘治理总结,路域扬尘治理总结。主要采取措施有: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扬尘责任。开工伊始,项目部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地块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扬尘治理领导小组,强化组织管理,并和各个劳务施工

学习

英雄人物的事迹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10篇,内容包括保定英雄人物及事迹,抗日英雄人物及事迹。3月7日下午,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上***。记者张远晴摄)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挥手送别最后一批病人。随着这家方舱医院休舱,唐晓

学习

换挡时机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换挡时机10篇,内容包括最佳换挡时机怎么找,换挡时机及技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根据换挡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动和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的车

学习

战胜困难的名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战胜困难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战胜困难的名言名句十句,战胜困难的名言。3.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4.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

学习

开卷是否有益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开卷是否有益10篇,内容包括开卷有益10个理由,开卷未必有益10个理由。只见反方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这样的书我们也能看吗?”。我又噌得一下

学习

孝顺名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孝顺名言10篇,内容包括孝顺名言,孝顺的诗句名言。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4、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

学习

中元节诗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元节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中元节诗词100首,中元节的经典诗词赏析。1古典诗词中的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1911年辛亥***以前称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此后

学习

元宵节的诗词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大全100个,元宵节诗词录。(唐)郭利贞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惟愁晓,周游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学习

端午节诗词佳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诗词佳句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诗词经典语录,端午节现代诗词大全。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祠》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

学习

凄美的诗词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凄美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落日凄美诗词,含有星河凄美诗词。一、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杜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如2010

学习

霜降诗词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霜降诗词10篇,内容包括霜降诗词100首,霜降诗词完整版。——姜特立《偶题·霜降水自落》2、念兄适吴越,霜降水初冷。——苏辙《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3、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白居易《大水》4、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

学习

月亮的诗词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词10句,月亮诗词大全100首。2.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6.月落

学习

中秋的诗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中秋相关的诗词合集,中秋的诗句精选十篇。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02《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

学习

古诗词三首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词三首10篇,内容包括完整的古诗词10首,经典古诗词三首及翻译。传金柝()云鬓()辔头()3.下列句子与“出门看火伴”一句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A.对镜帖花黄B.不亦说乎C.雄兔脚扑朔D.路转溪头忽见4.请仔细辨析下面每句中的多义词,并解释其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