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文章10篇

心灵文章篇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唯有这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熊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诗人无力改变黑暗的社会,于是把这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在了他的诗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他内心不羁的窗户,读出的是何等的放荡,何等的豪气,又是何等的无奈啊!

李白的诗表现了他的愤慨,而同作为诗人的三闾大夫屈原则通过诗表现他的痛心。

楚国的屈原留给世人的,不只是在泪罗江那亘古的一跳,还有他那流传百世的诗。“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响彻云霄,响彻的是他愤怒的声音,表达的是他痛心的感觉,流传的是他忠国的精神。

从古至今,文一直是人们心灵的窗户,感情的渲泄,无论是豪放的,还是凄凉的。

人常说:“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林黛玉。”此话不假,通过林黛玉的诗,谁又能完全读懂一个弱女子寄人篱下的辛酸呢?谁又能想像一个少女能吟出“花榭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呢?看着满地残花,想要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却“手把花锄无着处”。又联想到自己的一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何等凄凉。林黛玉这一生留下了多少诗句为后人传唱,字字发自肺腑,句句催人泪下,难道不能说诗是林黛玉心灵的窗户,是人们走进这个无助女孩心灵世界的渠道吗?

心灵文章篇2

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也算我教学中的一点小小心得。可那天,当我带着孩子们的回答开始讲课,讲述课文中一个孩子是如何努力的实现自己想做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时,看着台下孩子们那不敢苟同的眼神,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固执的传教士,手捧圣经,在虔诚的向一群无神论者描绘那虚无缥缈的天堂。

当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向家长索要一身名牌时,我去告诉他们/!/朴素更光荣吗,有谁不是在追求那些华贵的衣裳;当那些车接车送的学生一脸神气的打开车门时,我去告诉他们这样太娇气吗,有谁不想享受同学们那羡慕的目光;当学生们把当官发财的理想写进作文时,我去告诉孩子们老师才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吗,又有谁不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以后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当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被混浊的社会风气染上了尘埃时,我去责怪他们应该懂得如何做人吗?社会这个大课堂早在他们的心中印下了世态万象。

很少会有哪个清洁工人,在肮脏污秽的工作环境里还想着自己的工作何其的神圣,也很少会有哪个暴发户,在挥金如土的酒店里会想一想自己的奢华有多么的可耻。浪费被称之为大方得体,多么潇潇洒洒,朴素被冠之以小气吝啬,那叫不懂生活。两面三刀的被看做成熟老练,人们赞其孺子可教,谦恭实在的被视为幼稚憨傻,人们称其迂腐不堪。身份卑微的,不会再自命清高,功成名就的,也不会再妄自菲薄。孩子们的眼睛在告诉孩子的心:谁应该有自知之明,谁更应该去趾高气昂。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且不说幼小单纯的孩子,又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本应明是非,知荣辱的成年人也无奈的选择了随波逐流:做人不要太实在,以防有人暗算你;吃不了也别兜着走,小心有人笑话你;想见义勇为,冷静啊年轻人,小心你以后流血又流泪。不是如今的人们不懂是非荣辱,只因为那早已化作人们心中的圣殿,可忘而不可及,更少有人去发扬,去提倡了。于是,孰对孰错,人人都心如明镜,孰荣孰耻,却又人人都口若悬冰。是非荣辱,好歹对错,在社会风气这面哈哈镜的面前,变形了,扭曲了。

这就是孩子们所看到的现实,至于光荣,他们更多的只能去书本中寻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至死不渝,只为自己的名字能闪耀史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一生戎马,但求死后享受不朽的光荣。***战争时期,多少的爱国志士心怀着这些英雄的名字,把生命抛却在荒凉的战场,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多少的热血儿男,铭记着他们的诗篇,把汗水挥洒在遥远的边疆。想起他们,人们依然会敬佩,会感动,可更多的却也仅限于敬佩和感动了。但求一生多富贵,何惧身后留骂名,在骄奢***逸的物质诱惑和精神享受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把荣辱观抛在了脑后,而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心里,名与利也正成为他们今天学习的最大动力与追求。

看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染上尘埃,我心痛却无奈,我期等着一阵春风,还孩子们一个明净的天空。昨天,洋人手起刀落,满地国人之血,围观的中国人乐了,于是鲁迅先生一声呐喊,唤醒了国人无数。今天,老师口出真言,一句人民教师最神圣,上课的孩子们笑了,又有一个声音在人们的耳边响起,告诉我们什么羞耻,什么是光荣。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书记适时提出了“八荣八耻”,为是与非,荣与辱划上了一条鲜明的界线。它就像一几明镜,让人们重新看到了真实:变形了的,还原了;扭曲了的;端正了;美好的,在镜中缤纷多彩;丑恶的,在镜中原形毕露;当人们分不清是非荣辱、正邪善恶时,它就是一台良心的天平。

心灵文章篇3

一、审题应具备服务于立意的意识

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旨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与“主心骨”。立意向来有高低深浅之分。清代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立意“存高远”,正所谓“人所难言,我易言之;人所易言,我所言之”。审题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文章的主题立意。2011年南通市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之一即“中心明确”,大多数初中生都能捕捉到“积极向上、明确集中”的主题,但要想确立“深刻新颖”的主题就有难度了。

海门市2012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又闻那一缕馨香”非常值得玩味,作文评分就是“主题的提炼”上见高低。大多数考生都能扣住“馨香”这一关键词,明确了要写表现“真善美”的物、人或事,写出“又闻栀子花香、又闻茶香、又闻槐花香、稻花香”等题材,但仅将“馨香”理解为“花香”,立意浮于表面,这类文章只能在切入分48分之下。相反,有考生写出“奶奶熬的粥香、母亲洗的衣香、外婆包的粽子香、爷爷抽的烟香”等,由外在的嗅觉感受深入到无形的亲情挚爱,主题提炼与立意角度都极具个性、新颖深刻,给阅卷教师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思维震撼。

近五年来,“比喻多义类作文”成为一道受广大出题教师青睐的靓丽风景线。如“又见枝头发新芽”(2008年广州)、“我心中的风景”(2009年成都)、“心灵的脚步”(2009年盐城)、“那一缕春风”(2010年黄石)、“送他人一朵花”(2010年长沙)、“我心中的太阳”(2011年潍坊)、“我的天空”(2011年滨州)、“在阳光路上”(2011年连云港)等,不胜枚举。这些文题在审题第一步时尤其要注意,审出其中的本义、实义、常用义、表层义,更要审出其比喻义、象征义、语境义、深层义,通过联想,化实为虚,挖掘内涵,虚实相生,提炼升华,使文章形神兼备,夺人眼球。

南通市2008年中考文题“一道风景线”,前面的“提示语”写道:“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提示语与文题相得益彰,给考生指明了立意的方向:“风景线”无论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必须美丽、优雅、令人感动,必须是值得赞美与肯定的人或事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高尚的情怀、坚定的信念、博大的胸怀。如果审题停留在“自然风景”层面,那么就会给人潦草马虎、不深入的印象了。

“文为心声”,立意好的文章能够展现考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文章带有考生独特的思想与个性。审题时把握好“立意”这一关,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审题应具备服务于选材的意识

海门市2012年九年级第二次模考中出了这样的作文题:“守望心灵的阳光”。审题时,立意方面的难度并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审出了“阳光”的比喻义、象征义,可是对于选什么材料、写什么内容,很多考生犯了难,以至于写出似叙似议、文体模糊的文章,抑或通篇议论、无实质内容的文章。因此,审题在思考立意之余,还必须要学会围绕中心初步明确写作的内容。我国清代诗论家李重华说过:“吟咏先须择题,运用先须选料。不择题则俗物,先能秽目;不选料则粗才,安足动人?”没有选材步骤的审题,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过场,势必导致作文的低效或无效。

其实上述文题 “守望心灵的阳光”之前还有一段提示语,非读不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孟佩杰,命运对她很残忍,她却用阳光的心灵回报这个世界。是的,人的心灵需要阳光的普照,封闭幽暗的心,即使面对艳阳天,也抹不去深藏的阴霾。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孟佩杰阳光的心灵。守望阳光,让心中的绿色永恒;守望心灵,让明天的希望闪光。”这段提示语既明确了文章的立意,又提示了选材的范围。“守望心灵的阳光”就是像孟佩杰一样能够坚定内心的信念、追求内心的梦想、固守心灵的美好。考生只要找出心灵的阳光所在,具体描述守望的过程,突出其艰辛和喜悦即可。

审题要服务于选材,明确选材的范围,除了关注提示语之外,还不能忽视文题中出现的时间、处所、数量、领属、关系、对象等限制性的词语。如“明天的我”,限制了时间“明天(未来)”、对象“我”;“一道风景线”是写“一道”或“一组”风景,不是“两道”;“在尝试中成长”选材上暗示了“什么尝试”,是一次精神的感悟、生活中的经历,还是学习上的突破?等等。值得补充的是,近年的作文题在《语文课程标准》“说真话、抒真情”的理念下,很多都带有“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体验”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从生活中找“米”,不能生搬硬套所谓的“最小说”“例范文”了。

如何在审题的过程中找到“选材”的突破口,很多教师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法,如添加要素法、比较异同法、大题小做法、小题大做法……此处不赘述。

三、审题应具备服务于结构的意识

如果说“立意”是确定“为什么写”,“选材”是解决“写什么”,那么“结构”就应是完成“怎样写”的任务了。宋代姜夔在谈论写文章时说:“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审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即在作文之前明确题目中的种种限制与要求,如文章的重点何在、如何扣题切题、照应点题等。“戴着镣铐跳舞”,在笔走游蛇中向阅卷教师展示自己“镣铐”的贴切与恰到好处,体现构思的匠心,这就是谋篇布局的魅力。

2012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就这样慢慢长大”轻松亲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但是这个文题在审题方面还是设置了陷阱:“就这样”三字要求考生立意明确;“慢慢”一词则着重考查学生结构文章时是否注意到过程的完整、故事情节的曲折,是否凸显了自我体验的过程,是否突出了“长大”的意义及其所蕴含的哲理。“慢慢”正是行文的详点重点,应该由三件事或三个以上生活片段构成,才能体现其过程性和曲折性。很多考生仅由一件事情生发出成长的感慨,显得单薄而仓促,势必与高分无缘。

有一类作文题,如“开出自己的花”“升起心中的太阳”“守望心灵的阳光”等,都是动宾短语。对这一类文题的审题,将写作的重点落在“动词”上,体现在具体过程中,即如何“开出”自己的花,如何“升起”心中的太阳,如何“守望”自己心灵的阳光,不侧重于“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也不侧重于“这样做了之后”的结果。在安排全文提纲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必须重点考虑。

心灵文章篇4

【关键词】赋谢灵运创作风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里的诗句,其中的“谢”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史上颇为重要的谢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权更替频繁、***不安的时期,谢氏家族中的谢安由于成功指挥淝水之战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赏识,由此谢家获得“一门四公”的特殊荣耀,一跃成为当时的士族大家。谢灵运就诞生在这个家族,有着与生俱来的尊贵身份,15岁就世袭了爷爷谢玄的爵位康乐公,这也是其被后世称为“谢康乐”的原因。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谢灵运有着多重身份,兴趣广泛,经常带着众多仆人游山玩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的“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里面的“谢公屐”就是由谢灵运发明的。谢灵运不仅有着显赫的家族和尊贵的身份,更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无以伦比的才华。《宋书》就曾记载当时的皇帝把谢灵运的书法和文章视为二宝。

谢灵运非常崇拜曹植,成语“才高八斗”就是出自谢灵运之口,在他看来,天下文才可以分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剩下两斗他与天下文人共分,此话看来颇为自负,但也看出谢灵运对曹植的推崇以及对自己文才的自信,事实上无论是性格还是赋文创作,谢灵运多少还是受到了曹植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谢灵运的文章颇多,但大多集中于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实际上,谢灵运不仅是中国山水诗歌的鼻祖,也是一位辞赋大家,非常重视赋的创作,不仅写了很多赋,而且对赋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首先,他对汉代以来的赋体文学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与以往汉大赋不同的分类标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题材形式。其次,他强调创作赋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让读者通过赋文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再次,他主张朴素自然的创作风格。

对“赋”的分类

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有着千年发展历史的古代文学,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体裁,从先秦的***论文到两汉的大赋、抒情小赋,再到后来的山水田园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赋”这种文体主要兴盛于汉代,洋洋洒洒的汉大赋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特点,也代表了汉代的兴盛发达,从最初的汉大赋到后来的抒情小赋,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形式起初还是以各类文章为主,直到出现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田园诗歌和山水诗歌,才形成了新的文学气象。作为中国山水诗歌的鼻祖,谢灵运实际上也是一位重要的赋家。虽然他的赋文不多,但却呈现了不同于汉大赋的崭新风格,在继承汉赋特点的基础上,谢灵运另辟蹊径,使辞赋这种文体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汉代赋家赋作的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自己对赋的独特看法,比如他对于赋的分类。在《山居赋》序文中,他认为汉赋主要以“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为题材,缺少描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①。而正是谢灵运的这一创新,开辟了赋文创作的新局面,对后世赋体文学乃至山水诗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归途赋》序中,谢灵运又指出以往人们的行旅赋大多描写一些出游、流放、遭到贬谪、外出做官上任或者是外出征战、驻守边关等场景,而他希望增加了一种新的题材,那就是“回乡隐居时一路上的感触”。此外,谢灵运还在《山居赋》中提出了赋的特点是敷陈:“诗以言志,赋以敷陈。”②

发乎于心、有感而发的任性创作

谢灵运出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大家,在当时魏晋士人任情而为的影响下,祖上的功勋和个人的才华际遇使他的性格任性放达,这种性情也反映在他的赋中。比如,在《罗浮山赋》序中,谢灵运说:“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在《撰征赋》序中,作赋的缘起变成了“寻履往迹而远感深慨”;在《感时赋》序中,他又称“夫逝物之感……乃作斯赋”。③从这些字眼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赋不是凭空而作,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这既是谢灵运赋文的共同特点,也是其创作赋文的共同起因,即偏重内心情感,强调主观自我。

谢灵运在《山居赋》文中有这样的辞句:“援纸握管,会性通神……率多暇日,自求诸已。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④并自注曰:“便可通神会性,以永终朝。”⑤这反映出他作赋的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以求自我解脱。我们要想理解他的这种作赋动机,必须结合他的身世和个人际遇。家族的影响使谢灵运从小就有建功立业、振兴家族的雄心壮志,但在他生活的刘宋皇帝时期,士族阶层是受打压的,他的满腹才华无法施展,自然就转向寄情山水,在赋文中流露出他内心的想法。在《归途赋》序中,他说得很清楚,前人多作出游、流放、遭到贬谪、外出做官上任或者是外出征战、驻守边关一类的文章,而且大多不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他自己写的文章则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自己沿途所见所闻的真实感受。或许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他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

朴素自然的风格

除了要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外,朴素自然的风格是谢灵运为文作赋的另一个追求。在《山居赋》序中,谢灵运认为西汉杨雄等人的大赋文辞艳丽、讲究规则,是好的文章。但他自己并不追求这样的文章,他要描写的不是“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⑥,而是“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⑦。他还谦称自己才华无法与前人相比,追求不了文章的华丽,也不喜欢传统汉大赋的题材,不喜欢有任何藻饰的情感表达,而是喜欢以“去饰取素”的文风来反映内心的感受,让别人通过赋作能够了解他、理解他,至于为文的技巧他反而觉得并不重要。

肯定辞赋的功用价值

在《撰征赋》序中,谢灵运提及:“作赋《撰征》……托此不朽”。⑧这实际上是肯定了辞赋的功用价值,认为作赋可以不朽,可以使名声永存,这与杨雄等人认为赋是小道,劳力甚多而实用甚少的观点正好相反。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曹丕曾经在《典论・论文》里面说过“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谢灵运的观点与曹丕有些相似,都肯定了文学的功用价值,只不过曹丕把文学提到了和兴邦治国同样重要的位置,而谢灵运更关注的是赋文本身寄托的情感和带给人的感觉。

谢灵运在《山居赋》的首尾都流露出希望有人通过赋文真正明白他的内心世界的想法。可见,面对家族衰落的局面,谢灵运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够重振家风。他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澜和痛苦愁闷通过赋文表达出来,正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对他的真正理解,理解他的境遇,理解他的文章,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正如他在自注第一句中所写的:“理以相得为适,古人遗书,与其意合,所以为笑。”⑨他强调“意合”,希望通过自己的赋文,能有真正欣赏、理解自己的人。

可以看出,谢灵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不仅是中国山水诗歌的鼻祖,而且没有在汉大赋的影响下循规蹈矩,而是沿着汉大赋的足迹提出了自己对赋的理解和对为文作赋技巧的看法,对赋这种文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谢灵运的一生十分短暂,49岁便被皇帝以谋反罪名在广州斩首弃市,其桀骜不驯、才华横溢、任性而为的一生也最终惨淡收场,但这些都不能抹杀他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总的来说,谢灵运在汉大赋的影响下,并没有一味地循规蹈矩,尽管他的赋文留存于世的仅有14篇,但他在整个赋体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容忽视。他提出的有关为文作赋的见解,构成了对汉大赋的创新,在赋体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谢灵运的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景象,看出他生活的环境,看出他的喜怒哀乐,看出他的玩世不恭,看出他的才华,看出他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和研究他的山水诗创作,也应该充分重视他的辞赋创作,因为里面包含着不同于汉大赋的另一番景象。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注释】

①②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99年,第226页。

③丁功宜:“论谢灵运对赋的认识”,《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④⑤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99年,第268页。

⑥⑦同上,第226页。

心灵文章篇5

“写出自己想写的话,你就是举世闻名的作家”。这句话你可能从来没听过,但是每个举世闻名的作家都是写出自己想写的话才成为作家的,这是确确实实的事。如果你就是那个作家,你会联想到什么??这个问题你不用思考,轻轻松松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答案相同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不管你的作文得的是多少分,你的作文在你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好的文章。你只要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话,你就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写作天空。你不要在心灵河水上建一个大提坝,敞开心灵的窗口,让心灵河里面所有的话全部说出来,你的作文就是好文章。我的姐姐以前也常常记流水帐,当这句改变姐姐作文路的话蹦出来的时候,我姐姐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写作天空,现在我的姐姐已经是占了他们班写作坛的半边天。你只要开通心灵的河流,你写出来的作文就全是好文章。谁从小都有能力当作家,只是没有开通心灵的河流。你只要敞开心灵的窗口,你就是写作坛的天王、天后!!

希望写出自己想写的话,你就是举世闻名的作家”这句话能常常在你的耳边回响。

心灵文章篇6

关键词:审美教育 高考作文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进行审美教育,认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欣赏感受美、探索发现美、鉴别评价美、表现创造美。

哲学求真,宗教求善,文学求美。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文学之美见诸文章,文章之美见诸思想与形式。高考作文是带着深邃的思想、充实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与他人、与自我心灵的精神交流与生命对话,当然主要是与阅卷教师的无声交流。高考作文批阅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内容、思想、语言。我以为,优秀作文应该是:美在其表,雅在其骨,善在其里,韵在其格。

从美学的角度说,考生作文就是阅卷老师的审美对象,阅卷的过程就伴随着审美活动。去年六月,我参加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面对考生形形的作文,面对考生作文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写了《阅卷归来话忧爱》,觉得高考作文想得到高分,“美”是第一要素。

现就作文教学中的审美问题进行探究,以求让考生的作文在考场中大放异彩。

一、语言美,让文章顾盼生姿

作文的语言表述是审美观照的发端。优美的语言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作文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表述事物,还要引领阅卷老师“思接千载,神游万物”,让阅卷老师感动,感动于说到他的心坎上,或是要让阅卷老师惊叹,惊叹于语言的精美。

我们应该清楚,阅卷者的审美心理活动是从对作文语言的阅读感知开始。流畅的思维,精巧的结构形式,清晰的行文条理,无一不是通过准确、鲜明、生动和语言来加以体现的。考生要有意识地追求文章的语言美,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让静态语言有灵动美,让通俗语言有典雅美,让常态语言有新颖美,让干瘪语言有形象美。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注意积累语汇、句子、优美语段。生活是作文之父,阅读是作文之母。作文素材或取之于课本,或源之于阅读及生活。用美的心境去感应万物,用美的心境去汲取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美,充分感受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理性美,通过寻章摘句,潜心琢磨,自觉锻炼,就能采花酿蜜,食桑吐丝,写出打动人、启迪人、熏陶人的好文章。

二、意蕴美,让文章形神兼备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我认为意蕴美指的是“雅在其骨”,优秀的作文应该拥有内在的意蕴美。

意蕴美首先指的是材料丰富的学识美。想拥有学识,就必须做到:记忆背诵名篇名句,经典哲理语句;积累生活的素材,重在那些体现亲情、友情、乡情、“爱”情的素材;积累阅读素材,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人――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作品人物,抓住这些人物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性美。其次指的是立意深远的见识美。见识之美,便是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历,腹有诗书,胸有丘壑。在自己的视野里能真正感悟到:自然之美:美在意境――淡雅、壮丽、凄清、悲壮……人情之美:美在本真,美在无私,美在人性真与善,美在传统美德;文学之美:美在人性,美在传统文化,美在人物刻画,美在启迪人生,美在精神享受。再次指的是表达个性化深刻的胆识美。在行文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切入点,或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同时要有感悟体验的思辨性和情感的细腻。另外指的是情感态度真挚的精神美。①真情的袒露。②对他人的赏识与感恩。③对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的热爱。④对自然的惊叹、陶醉、赞美。⑤对道义的担当⑥对规律的揭示。

考生在考场作文中要竭力传递出自己的学识、见识和胆识,来丰厚意蕴之美,让美行走在字里行间,让作文异彩纷呈,亮点频出。

三、空灵美,让文章灵气毕现

艺术的特质是“美”,或者说给人美感。文章的美,既要接地气,要有时代血肉般的充实,又要有灵魂味,要有精神光明般的空灵。在高考作文中营造出空灵美,就能让美给阅卷老师带来精神的愉悦。“空”是指一种纯净的可以进行审美静观的形象氛围;“灵”是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空灵美”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美。(1)空而不纯,灵气毕现。可以刻画一种轻盈飘逸或静穆幽远的场景,给人闲散凉澈的享受。惟其空,所以境界阔大,大而不空。(2)因隔而空,淡泊精神。巧借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月一云之隔,使人心达到心远忘我之境。“镜花水月,雾里看花”,是精神淡泊的美。因为空才能灵气往来,才能超然物外。(3)言意已尽,意蕴无穷。可以营造热烈浪漫或冷静含蓄的空灵气息的氛围,给人以想象思考的空间;可以通过叙述一件事,让结尾戛然而止。这样自可达到悬念顿生,含蓄幽邃,意蕴更深的效果,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四、充实美,让文章气象万千

孟子曰:充实之为美。充实指内容的广大、深邃和丰富。充实来自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是写作者人生“壮阔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唯其充实,才能在作文中“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才能“一画收尽鸿蒙之外”。

(1)内容充实,气象万千。作文要言之有物。内容要丰富,素材材料展开应该是充分的,人物事件叙述应该是具体的,论据分析应该是有力的,如此才能血肉丰满,形象感人。写作时可以引经据典但不要掉书袋,可以多则材料但不需要散漫堆砌,可以想象联想但要生动细致。

(2)心灵丰富,情感浓烈。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景、物、事都是我们可以借用的“酒杯”。梁衡认为写文章有“五诀”,即“形、事、情、理、典”。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知识。这一切,又都得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为使情之浓酽,感之热烈,可以虚构夸张,极力渲染,亦可铺陈排比,显气势磅礴。感性与理性的水融,稳健中有神思飞扬,欢愉中有妙趣横生,是一种高品位的审美感受。

(3)N种元素,多而不杂。表现文章主旨的手段是多样的,元素是丰富的,音乐、绘画、电影、宗教、娱乐、运动、时尚等等,都可以融入文章之中,关键是要统一于主题之下,形散而神不散。

五、境界美,让文章登堂入室

梁衡认为文章有“三境之美”,即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如果考生能在作文中展现景物之美,描绘出逼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就踏入了“形境”;如果考生能在作文中体现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叫人留恋体味,就步入了“情境”;如果考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让你口服心服,就进入了“理境”。这“三境之美”,一个比一个高,不仅是所谓的“格次”,而且是文章内涵的格调。

有大境界,方能学得大语文,写得大文章。达到第三境界就是能写出具有哲理美的作文,也就是思想深刻的文章,这样的佳作融汇着深邃的思想,闪烁着人生的智慧,着眼宇宙人生,视野开阔,超凡脱俗,豪放大气, “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景和精神”(黑格尔《美学》)。

“向哲学家学思想,向思想家学思想,向学者学思想”,这是想进入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高中生应该多读哲学家的著作、学者的著作,汲取那些最优秀的思想家们的思想,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拓展自己的思想广度,挖掘自己的思想深度,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考生能将形、理、情有机地糅合,凝为一体,由景美、情美,达到了哲理之美,便会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充实、深沉、震撼的美感,美得丰厚、美得深刻,给人一种烛照心灵的美感体验,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征服力。

心灵文章篇7

一、抓题目——我高高在上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明显的;“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它居于最上端,实为文章之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文章的题目常常先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显或隐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因此,抓住明显的文题,常可以读题析文,从而快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透过这双“眼睛”,走进文章灵魂的深处,提高阅读速度和得分率。

例如,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从题目上看,考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明确本文的写作对象——风,并在此基础上先行一步,从总体上大致把握文章的中心:风是“乡村”的风,而非城市的风。这样一来,“风”便与“乡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考生可以紧接着思考“风”与“乡村”的关系,再联系农村生活生产的实际,可以很容易地考虑到本文的主题极有可能是要表现“风”对“乡村”的重要性,从而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抓住作品的灵魂,即农村的人、物、事都离不开风,与风息息相关:风给乡村带来生命与活力,给平常之物带来诗意,让我感受到乡村的温情,表达作者对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有了这些认识,再来解答下面的题目就有了主心骨,就能抓住最核心的东西,从而方向明,答题准。

附题目:第一题,“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第三题,“第④段写歪脖子黄栌有什么用意”,第五题,“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第②段举出一句加以赏析”。

又如:2007年辽宁卷《炉火》。题目“炉火”,能驱散冬日的寒冷,象征着温暖、活力、热情、蓬勃、希望等。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再解答下面的第五题,就简单、快速、高效得多了。

附题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答案:不是。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抓关键句——我鹤立鸡群

除文章题目外,正文中有很多关键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有助于简单而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从表达方式看,多是议论句和抒情句;从在文章中所处位置看,多是段落或全文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句子。因为作品的主lunwen.1KEJIAN 题常常在议论和抒情时便明显地表现出来;开头常总领全文,结尾常总结全文,中间常勾连上下文。抓住这些,对于抓住文章的灵魂、把握整体内容意义重大,作用非凡。同时,这些关键句相对其他句子而言,都是比较明显的,有利于视觉快速捕捉。

例如前面所举《乡村的风》一文,文章一开篇便是一个非常吸引目光的句子:“风是乡村的魂。”此句处于文章开头处,且兼具议论性和抒情性。此句特别重要,可以说,抓住此句,就抓住了全文的灵魂。“灵魂”之重要,人尽皆知。无魂则无生命、无精神、无情感、无生活、无生命的灵动、无生活的幸福。而“风”是“乡村”的魂,非言其对乡村之重要而为何?是为议论。对如此重要之物,非爱之惜之思之念之而何为?是为抒情。“风是乡村的魂”,此句实乃文章的魂。抓住了这一显眼的句子,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魂,大大提高了整体把握全文核心内容的效率。

又如: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文章结尾处四个字单独成句——“他很快乐”。此句是个总结句。既是作者对主人公的描述,又是对主人公的评价。此句要抓,因为根据写作逻辑,上文必然要通过具体内容说明“他很快乐”的原因。抓住这一明显的句子,就很容易抓住文章的灵魂,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各局部内容的作用——必是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即表现“董师傅”“很快乐”的原因。此句一抓,勾连各处,如此,岂能方向不明、思维不清、效率不高呢?

附题目:“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三、抓“复现”信息——我一唱三叹

“复现”信息即反复出现的信息,或为词,或为句,或为某一意思。

某一信息反复出现,乃至贯穿全文,当然是明显的,也必然是作者着意强调的,是所涉范围或大或小的内容的核心。抓住它们,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局部内容或全文内容的灵魂作用极大。

如教材中《蜀道难》一文,由道路之艰险,写到行路之艰难,最后结于世事之凶险,核心是一个“难”字,其间包蕴着李白对现实环境深切的体味。而文中出现三次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谓是对这一核心的非常明晰的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反复体会,抓住李白这一名篇的灵魂。又如冰心《谈生命》中“我不敢说未来,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出现,意在强调不要寄希望于未来或来生,那么怎么做?当然是把握今生,善待生命,从而表现主题。

例如2005年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反复出现“我不信了春天”。之所以“不信了”,是因为作者苦苦等待,春天却迟迟不来;越不信,期待、喜爱之情越强烈。这便抓住了主旨。

附题目:“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005年全国卷Ⅱ《春天的梦》。“梦”代表着理想和希望。她是灵魂的寄托,又是精神的安慰,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文中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

附题目: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再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中,老人反复说着担心他所养的几只动物的话,意在强调老人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及反对战争的主题。

《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重复了三次,表现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浓的爱国之情。

这些反复出现的信息,可谓显而易见的线索,线索把相关内容串联成了一个整体,使文章条理化、简约化。抓住文章的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核心,抓住了核心,就能大大提高理解文章和解答题目的效率。

四、抓前后内容——我手足情深

这种方法,是从前后文间的关系角度着眼的。前文内容和后文内容,无论差别多大,都是有机的整体,总有着某种联系。而有弱种情形是比较明显的:一是前后文内容在某一方面或从某个角度看极为相似,属于“同类”;二是前后文内容紧挨在一起,从表面看却差别很大(前后差别很大,自然也容易吸引目光),属于“异类”。阅读时,学生可以抓住这种明显的“同”或“异”,前后勾连,加以聚合。具体操作方法是:前后文内容属于“同类”的,可以化散为整,即把相同的加以概括;前后文内容属于“异类”的,可以化异为同,即把不同的加以联系。在此基础上,抓住“核”“灵魂”就简单得多了。

例如教材中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前文谈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后文谈他作为***家对人类的贡献,前后勾连,属于“同类”,加以概括,都是谈其对人类的贡献。这其实就是全文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如,2011年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中的大阅读《转身》一文中,作者分别写了四个人(年轻人,小女孩,中年乞丐,老年乞丐)的四个“转身”的画面,这四个画面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是容易吸引读者注意的。四个画面的诸多共同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与他们都是偶遇;都表现着人性的真善美;都“转身”从“我”视线中消失了。对这四个画面加以聚合概括,能够快速准确地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即美好易逝,抓住眼前,倍加珍惜。这样再来解答文后的第三、四两题,就快速准确多了。

这是勾连前后文,化散为整。

同是《转身》一文,文章第四自然段,前面描写秦岭深处的自然环境(尤其细写小河水),后面则转而写一个小女孩——前写景,后写人,可谓差别很大,容易吸引读者目光。如果学生习惯于将前后文不同内容联系在一起分析则不难发现小河水与小女孩有着共同之处,即都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作者就是要用小河水的自然纯净之美引出小女孩的自然纯净之美。抓住美,基本上也就抓住了这一层次的灵魂,文后第二题第一问的答案也就自然形成了。

这是勾连前后文,化异为同。

五、抓“常情常理”——我四海皆准

这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题材,联系阅读经验,大胆推断文章主题的一种方法。

作品的写作对象或题材,是很明显的。而某种写作对象或题材,常常表现相对特定的主题这可谓是“常情常理”。因其“常”,故为“显”。抓住这些“常情常理”,有时也能快速把握整体内容,抓住文章的主题。

如上文所举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属于战争题材,而这类题材的作品常表现反对战争和揭露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的主题,联系作者海明威反战思想的知识背景,作品的主题是不难快速抓住的。

心灵文章篇8

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者。有人说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说得多了,表达就会变成一种能力依附在你的身上。一开始我在好词好句中徘徊,那时候还小,觉得多看作文选,多仿写句子,多背成语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我的作文水平确实提高了,可是那是一种心灵之外的塑造,是被主题束缚得紧紧的一次投降。渐渐地长大后,内心的情感也随着变得刻骨而深刻,我开始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纯粹是为了表达自己。甚至有时的叛逆让我不遵守老师安排的写作主题,只想把心灵的触动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说我写的文章太散了,不适合考场作文。那时我还理直气壮地跟老师说:“我不是为了考试而写作。”

我喜欢把文字当做倾诉的对象,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自己饱满的情感,我认为写作就是与心灵在通话,华丽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有时候,最简单的几句话,却能把最刻骨的感受诠释出来。但是经过高三的苦练,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或许我可以成为优秀的表达者,但我却无法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我不能太自私,自私地把这些文字占为己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把想象力当成一种写作工具,有了它,我朝着他人的角度出发,偷偷地钻进他人的世界,用文字做思想的修饰,用理解做心灵的交流,用更真实的文章来刻写更多的形象,用更多的角度来触动人们的心灵。

心灵文章篇9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前提是教师对生活的深层次的热爱。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无法想象,一个满脸冰冷、毫无热情,对生活极其漠然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写出好的文章。而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老师,自己积极的心态、满脸的笑容,能使学生与之相处的时时刻刻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引导孩子热爱生活才不是一句空话。

仅此还不够,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要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传达给他们。平日的课堂乃至日常的交往中,传达给他们自己所感受到的花开花落的情趣,相知相交的快乐,积极上进的欣喜,多从乐观的角度引导孩子分析看似失败的或者让人不悦的事情,让健康的心理状态陪伴师生每一天。

落实到作文教学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活的细微感受,最好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教师自身让学生做到的要先让自己做到,多把生活的琐碎小事写成下水文,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事实证明,孩子们可能读过无数的好文章,但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老师的下水文,因为站在他们眼前的作者更亲近更真实更能与他们心灵相通,也更容易模仿。下笔滥写的现象会大大减少。是的,身教胜于言传。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师生关系也会如朋友或如亲子,乃至学生的性格更开朗,乃至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教育的无能与失败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消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学生,于是教师自己消极的人生态度传达给了学生,只是很多学生找不到自己的生活的目标,就更不要说什么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了。有人可能认为,热爱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不大,过多注重这些是否偏离了作文本身。但我认为,写作是心灵之语的流露,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文章憎命达”是另一种形式的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就有了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的人,山含情水含笑,每天平淡的日子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美好的感觉自然就能在字里行间流淌。

如果生活是一架琴,师生就是琴上的弦,千万别让它尘封起来乃至落上灰尘,用你的激情弹奏它,定会奏出美妙的乐曲。

二、培养孩子丰富的心灵,张扬孩子的个性。

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往往与心灵是否丰富有密切关系,写作就更是心灵的反映了,“文如其人”就是说的这一点。同样的一件事,有丰富心灵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惊喜的发现,于是能够下笔成文且能笔下生花;而心灵枯竭,对周围人和事漠不关心的孩子,可能毫无感触,下笔自然艰难苦涩。所以在热爱生活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丰富的心灵又成作文中的重要一课。

1.用心灵去碰撞心灵

心灵不丰富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心灵上得到的关注太少,如,家庭里长期父母感情不和或者父母要求过于严厉或者家长老师只关注成绩而忽略其他,如此长期以来,导致孩子心灵萎缩,甚至成为可怜的“学习的机器”。我们语文老师是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灵的,我们一定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爱心开启爱心,关注他们每一处细微的感受。爱的字样是丰富美好心灵的前提。

2.让阅读成为大多数孩子的一种生活状态。

法国的蒙田说:“我像吝啬鬼对待自己的财宝那样,迷恋着***书。我坚信,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享用它;我为能享有这种权利,而感到心满意足。每当我启程上路,总要书籍陪伴着我。”培养孩子们对书籍的痴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却是益与学生一生的大事。一个阅读贫乏的孩子,写作技巧对于他是干瘪无味的。期望每一个老师自己是个爱书人,并源源不断地把这种对书籍的热爱传达给学生,并能够每周至少拿出一节课用于专心的课外阅读,逐渐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阅读的生活状态。如此一来,写作才会有不竭的源头之水。

3.多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想象力是人类无比宝贵的财富,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孩子是无法谈及心灵丰富的。对于写作,肯定不是经历过才能写出来。巴尔扎克不可能经历过《人间喜剧》中的所有故事,托尔斯泰不能演绎《战争与和平》中纷繁的角色,《红楼梦》的内容更多属于曹雪芹的虚构,更不要说童话及科幻小说了。是作家丰富的心灵超人的想象力演绎出了动人的故事。

所以不论是在作文训练还是在课堂中,都要给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多想几个故事的结局,多练些想象性的片段。为他们设置更多的生活情景,供他们自由的想象。告诉他们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告诉他们权威的结论也可以质疑,告诉他们,自身的创造远胜过高明的抄袭。教学与写作中,时时注意创造力的培养,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与个性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4.多鼓励,少批评。别把孩子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

很多老师认为,只有把到手头的作文经过认真精细的修改,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职业和良心。于是,很多作文从老师那里回来之后,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其实,这是真正的费力不讨好,甚至是费力做坏事。孩子用心写了应该多表扬多鼓励,他们才能找到自信,他们才不怕写作,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和赞扬。能不改的尽量不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老师不能全凭自己的好恶对学生的作出定论。多找优点,放给学生自己批改、自己修正、自己寻求写作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用成功换取成功,屡次的失败感往往是成功路上的障碍。

心灵文章篇10

【关键词】幸福课堂;教学评价;关键点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酥韭搿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68-02

【作者简介】万荣运,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江苏常熟,215500)教师,高级教师。

教学评价是基于某种信息数据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价值判断。评价是所有教学应有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教学价值正是在评价中得以证明和确立的。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可接受的,只有恰当合理的评价才能作为教学优劣的判断标准,用作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依据。

在我校开展的“幸福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幸福课堂”构建中强大的支撑力、约束力和引导力。我们立足于学科教材理解、学生发展、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来设计“幸福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这里,笔者以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对于《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先后两次的教学为例,来阐释“幸福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关键点。

我校的这位语文教师先后两次教学《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前后两次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生动有力地诠释了“幸福课堂”评价的关键点。

在第一次教学时,这位教师围绕孟子搜集了大量的材料,有孟子的人生简介、文章写作背景简介,尤其是“仁***思想”的材料。上课时她先引导学生疏通文言字词,然后把重点放在了“仁***思想”上,从课文中孟子的仁***思想的体现,拓展到中国仁***思想的源流,最后落到仁***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在这堂课上,教师展示的资料不能说不丰富,备课不能说不用心,但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拓展环节,课堂基本上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看客,课堂教学气氛很沉闷甚至压抑。

第二次教学时,这位教师改变了授课思路,以内容理解带动文意梳理,整节课紧紧围绕文本聚焦四个问题:梁惠王有什么困惑?梁惠王治国存在什么问题?孟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孟子是如何阐述自己的***治主张的?教师引导学生循着文章的意脉,逐步进入文章的内涵世界。她把孟子阐述自己的***治主张作为授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反复朗诵相关段落,体会孟子论辩语言的魅力,并适时地拓展到初中学过的孟子的相关文章以加深感受;然后抓住孟子仁***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深入学习和领会其仁***的要义。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不断挑战自我,达到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幸福学习的境界。评课时,听课教师一致认为这是一节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幸福感的文言文公开课。

笔者根据这位教师这两次的教学实践,深入剖析其中所渗透的“幸福课堂”构建的教学评价基本理念。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存在的,而关系的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存在状态。任何学科教学都是师生围绕教材互动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都要由学生与学科的关系状态、学科与学习的关系状态、学生与学习的关系状态这三者来加以描述,我们构建的“幸福课堂”的特质也由这三种关系状态来规定,基于此,“幸福课堂”的教学评价把这三种关系状态作为关键点。

一、评价强调学生心灵与学科本质的交互融合

学生心灵深处与学科本质的交互融合反映了“幸福课堂”在学生与学科方面的关系状态。以这位语文教师的第一次教学为例,她围绕仁***思想做了大量的材料搜集工作,但是她并没有把握住学科教材的本质,把语文课上成了***治课或历史课;没有把握住文章和学生心灵需求的联结处,造成了学生心灵深处和文章之间的分离。尤其是探讨仁***思想的源流的做法明显偏离语文学科作为语言艺术的这个特质,当然也就无法和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兴趣、情感和思维相融合。

“幸福课堂”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学科教材的本质,把握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把握学科教材本质和学生心灵深处的联结处。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对学科教材进行量的压缩、质的精选和科学的整合,依托学科教材准确地定位在学生兴趣的引发处、情感共鸣处和思维的迸发处,然后引导学生去获得体现学科本质的内容和居于核心地位的知识、思想、方法等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评价强调学科本质与持续建构的相互依存

学科本质与持续建构的相互依存反映了“幸福课堂”在学科与学习方面的关系状态。“幸福课堂”的教学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学科本质。这位语文教师第二次教学时,抓住了孟子以自己雄辩的语言艺术向梁惠王表达自己***治主张的文章本质,引导学生沿着文章的意脉,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言及意的逻辑顺序,进入文本内涵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对孟子的仁***思想的理解和建构是持续有效的。而第一次上课就明显缺乏了这个相互依存的、持续建构的过程,课堂上展示的只是教师自以为应该教的,是一种强制灌输,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这个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习者先前经验,建立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动建构活动和学习者共同体内部的多向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学习者经验系统的重新组织、改造与转换。”

“幸福课堂”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习的持续性和建构性,善于设计基于学科问题的、具有顺序性和层次性的活动,既能准确地把握学科教材的本质,又能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引导学生进入持续建构学科本质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对学科本质持续的建构。

三、评价强调学生心灵和持续建构的相互支持

学生心灵深处与持续建构的相互支持反映的是“幸福课堂”教学在学生与学习方面的关系状态,学生对学科的持续建构取决于学生兴趣、情感和思维的实质性参与,使学生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反过来,学生持续构建学科本质的学习过程又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思维。“幸福课堂”实施过程中强调追求以感性快乐为基础,但以精神内涵为本质的幸福感。这位语文教师在第二次教学中,围绕文本中孟子仁***思想开展的探究体验活动,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兴趣、情感和思维的实质性参与,学生在沿着文章意脉攀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我实现的精神愉悦。

“幸福课堂”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师借助学科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支持的提供,引导学生不断地建构学科本质和理解意义。学科教师能够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思维,与设计学生持续建构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机的融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进入了“幸福课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谢晨芳.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反思[J].课外语文,2017(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灵文章10篇

学习

纪检工作汇报材料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纪检工作汇报材料,内容包括纪检监察汇报材料集锦9篇,纪检工作情况报告素材库。一、纯洁性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区纪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保持***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工作中坚持以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在岗位作奉献

学习

关于生命的文章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生命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生命的文章范文,关于生命的文章。

学习

唐山大地震影评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唐山大地震影评10篇,内容包括唐山大地震黄海波版,唐山大地震影评1200字。影片中,最精彩和最催人泪下的场景,无非是故事主人公在面临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生死抉择。这时,我的心也似乎跟着碎了,一个母亲怎能丢下自己的亲骨肉哇!当

学习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监管意见和落实情况,职业卫生监督的难点。2、建立职业卫生监管相关工作制度。一是定期上报制度。各安监办(科)按季度上报申报、专项治理、基础建设活动、监督***等职业卫生日常监管工作

学习

孔子的名人名言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的名人名言1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十大名人名言,孔子的名人名言解释。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学习

保护环境文章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环境文章10篇,内容包括保护环境的文章,如何保护环境文章简短。

学习

结婚十周年纪念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结婚十周年纪念日10篇,内容包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经典句子,结婚十周年纪念日经典歌曲。4.结婚10年,我们去吃饭,也不用再商量半天吃什么好,只需一个人点菜,两个人都能吃得心满意足;5.结婚10年,我们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我们每

学习

武则天语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武则天语录10篇,内容包括武则天语录摘抄短句,武则天的幻海之心语录。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4、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5、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6、敷***术,守清勤。升显位,励

学习

小学生学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学论文,内容包括小学生6篇论文,小学生数学论文五年级。3、有效帮助,实现转化。为了克服庄的自卑心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努力的在庄身上寻找闪光点,予以放大。同时要求庄每天为自己找一个优点,和我共同分享。庄喜欢画画,我找

学习

小班新生家长会发言稿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新生家长会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小班新生家长会发言稿,小班年级组新生家长会发言稿。一、老师的情况:在这里我先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X老师,90年从XX幼儿师范学校毕业,2001年通过自考取得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证书。实际教

学习

银行客户经理工作思路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客户经理工作思路,内容包括客户经理营销思路及具体措施,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心得分享。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历经了成本管理、财务指标和战略管理等多个阶段,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加强,发生着

学习

六折剪纸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六折剪纸10篇,内容包括六折剪纸超好看,六折剪纸的案。FoldingPaperCut――OntheDevelopmentofKindergartenPaper-cutContentGUYamin(SuzhouZhangjiagangDejiKindergarten,Suzhou

学习

关于春的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春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春的作文范文,关于春的作文400个字左右。Inspring,Icanflykites.Icangohiking.Icanplanttrees.SoIlovespring.关于春的英语作文范文二Therearefourseasonsinayear.The

学习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10篇,内容包括我上幼儿园啦主题活动反思,幼儿园拥抱自然主题反思与评价。2、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学习

关于生命的文章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生命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生命的文章范文,关于生命的文章。

学习

保护环境文章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环境文章10篇,内容包括保护环境的文章,如何保护环境文章简短。

学习

优美写景文章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优美写景文章10篇,内容包括写景优美文章,写景的现代诗优美。0046-01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理解和体悟写景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应怎样

学习

人生哲理文章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哲理文章10篇,内容包括200字人生哲理十篇,摘抄十篇人生哲理优秀作文。忽见一个人从树林里出来,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一个个都高大伟岸。讨乞人心中害怕,立刻跪下求情。那个人同情的说:“你莫害怕,我不会拿你。我是专管老虎的虎

学习

理想文章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理想文章10篇,内容包括理想文章1000字,理想美文100篇。1938年江文也参加了北京的孔庙祭奠,当时整个祭祀的仪式过程,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要用西方的、现代的交响乐来表现儒家传统的礼乐精神,表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神韵。这部乐

学习

鲁豫有约文章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鲁豫有约文章10篇,内容包括鲁豫有约的工作日记,向华强夫妇鲁豫有约文章。《鲁豫有约》作为中国目前最为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之一,于1998年开播,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

学习

震撼心灵的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震撼心灵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震撼心灵作文10篇,震撼我心灵的一件事作文500字。那是一条很长的街,隔不多远,就能碰到一两个残疾人,或坐在轮椅上,或藏在角落里,或坐在地上,附近一般都会有“修锁配钥匙”、“擦鞋”一类的纸牌儿

学习

励志类文章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类文章10篇,内容包括励志的名言警句十篇,中考必背十篇范文励志类。二、凡所写调研文章被中央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0元;被省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200元;被州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被县***、***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