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1篇
2、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联想是想象的基础
经验步骤:1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想到另外的知识点,而这两着有种潜在的联系。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相关的人或物;由概念而引起与之相关的概念。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2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2篇
所谓联想法,就是抓住地理概念和概念之间、地名和地名之间、数据和数据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抽出本质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新的地理概念与已有的记忆痕迹发生联系、产生联想,使记忆深化。
联想法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系统性。联想法在地理教学中能把地理事物名称、数据、现象及概念系统化。例如:学到企鹅是南极洲的象征,就可以联想到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袋鼠和鸸鹋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等等。运用联想法可以把这些知识点无形地把同类知识串联起来、归纳起来,形成了知识系统。
2.灵活性。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联想法,不受地理事物的时空限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联想。例如:可以从北半球的中国联想到南半球的阿根廷和智利,从东半球亚、欧、非洲联想到西半球南、北美洲,当然这里的联想是有一定的关联性。
3.高效性。运用联想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和等降水线这些概念时,因为在逻辑推理上的方法很类似,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所以记住了等高线的概念之后,再运用联想法(结合等高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进行比较、分析就更加直观、形象,使各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具体地体现出来,这既能找出这些概念共性,又能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联想法的类别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联想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很广泛,根据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选用联想的方法也不同。联想法主要有:顺序联想法、分类联想法、比较联想法、接近联想法、旅行式联想法、发散式联想法。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顺序联想法
所谓顺序联想法,就是按照地理事物空间分布顺序,地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时间顺序,根据地理事物冷热、远近、长短、高低、深浅等自身属性的数量顺序进行联想的方法。
(1)空间顺序联想法
例如:在学习京杭运河时,可按空间顺序由北到南联想京杭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想到京杭运河纵贯的六大省区:京――津――冀――鲁――苏――浙。还可以联想隋朝大运河的四段名称,由北到南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样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顺序上进行联想,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对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形象性。运用空间顺序联想法若能合理地结合《地***册》进行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2)时间顺序联想法
地理事物是存在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地理事物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与现象。例如,学习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因为季风是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更替,盛行风向发生有规律转换的风。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时间顺序对季风的源地、风向、特征进行联想教学。同样,在教学我国不同季节气温特点、降水时空变化时,也可用时空顺序联想法。
(3)数量顺序联想法
地理事物千差万别,表现在地理数据上,则有大小、冷热、快慢、长短、多少、远近、高低、强弱等不同,根据它们在数量上的一些内在的联系,可运用数量顺序联想法。例如:我们学习长江时,不能对长江进行孤立地认识,必须把长江与世界其他著名河流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如:数量上表现在流程、水力资源、年径流量、可航里程、流域面积等,通过这几方面的联想教学,就可以明白: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罗河,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非洲的刚果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可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同时也明白了长江在世界著名河流中的地位。此外,数量顺序联想法可运用到人口、面积、海拔、降水、气温、产量、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森林覆盖率等方面教学中。
2.分类联想法
所谓分类联想法,是根据地理事物所属的不同范畴,结合其定归知识,进行联想的方法。例如:根据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以联想到内陆国、临海国、岛国;根据岩石成因不同,可联想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根据农作物的不同分类,可联想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根据地形特征不同可联想到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分类联想法有利于记忆同类地理事物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在记忆中构建知识系统。
3.比较联想法
所谓比较联想法,就是把几个分别***的地理事物并列对照,找出其共性或异性,进行联想比较的方法。例如:学习我国四大高原,其共性都是高原,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它们之间又存在差异性: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多雪山和冰川;内蒙古高原起伏较小,多为一望无际的原野,是我国重要的牧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形广布。通过以上比较联想,一个抓住其高,一个抓住其平,一个突出黄土,一个突出喀斯特地貌,教学效果就非常好。此外,比较联想法还可以运用到河流的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国家之间的经济特点,不同运输方式特点等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到恒星和行星,气旋和反气旋,暖锋和冷锋,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暖流和寒流,冬至和夏至,南极和北极,背斜和向斜概念的比较中。通过比较联想,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
4.旅行式联想法
由于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性、区域性,使许多地理事物之间联系不明显。如果运用旅行式联想法教学,可以把铁路、航空线、航海线、赤道、极圈、回归线、城市、动植物等联系起来,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联系起来。例如:学习世界地理时,让学生从中国上海出发,到英国的石油中心阿伯丁(若选航海线中的一条),就可以把上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北海――阿伯丁等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如果旅行方式不同或线路不同,则联系的地理事物就不同,这样既可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旅行式联想法在地理学科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实用性。
三、联想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联想法具有系统性、灵活性、趣味性、高效性。而且适用的范围广,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针对同一地理知识可以运用不同的联想方法,同一种联想法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知识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联想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想法需要对同类地理知识的归类,对不同类地理知识的比较,对同一地理事物从不同角度的想象,进而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理解、记忆。所以联想法不仅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3篇
关键词:品牌资产 上海苏州河 旅游品牌 管理
上海苏州河全长20公里,流经普陀、虹口、闸北、黄浦、静安、长宁等6个区域。它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变迁,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在上海“十二五”旅游规划格局中,它与黄浦江形成“一纵”“一横”两条都市黄金游憩带。下一步,苏州河的旅游品牌建设与管理问题将成为***府亟待面对与发展的重点。
1.
品牌资产理论综述
品牌资产概念最初由广告从业者提出,将品牌资产定义为品牌对于企业的财务价值。虽然在1980年代的学术文献中就出现过品牌资产这个术语,但是目前普遍认为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Aaker教授于1991年奠定的关于品牌资产的概念。随后,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的Keller教授于1993年建立了如何评定品资产的理论框架。虽然之后,有众多学者从各方面均开展过研究并得出结论,但有关品牌资产管理的研究大都是以这两人的理论为根据的。
本文即选取Keller的品牌资产模型作为基本框架用来设计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品牌调查问卷。即从四个层级展开分析:品牌识别、品牌联想、品牌反映、品牌关系。
2. 品牌资产视角的上海苏州河旅游品牌调查与困境
2.1 上海苏州河品牌调查方法与范围
根据品牌资产理论的四个层级设计问卷。首先根据游客对苏州河旅游品牌识别与联想等问题设计问卷、开展调研;共选取游客人数为550人发放问卷,回收问卷5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98份,问卷有效率为90%。其次,针对品牌反映与品牌忠诚的相关问题涉及题目,选取部分游览过黄浦江、苏州河或巴黎塞纳河等城市河流的旅游者,共约100人分别对其采取面谈、深度调查及电子答录的方式展开调查。最后,部分数据归纳、绘***等运用SPSS18.0软件。
2.2 苏州河旅游品牌现状与发展困境
2.2.1 品牌识别度范围受限
问卷整理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在上海的550人中,约70%的人是知道或者听说过苏州河旅游的,但他们的构成比例悬殊较大。如***1所示,98%的游客知道苏州河,主要来自于上海及周边地区。其他外省市旅游者则知晓度较低,“听说过”的共137人左右,约占1/4比例。
外籍人士则几乎“从未听说”。尤其和上海的黄浦江比较起来,听说过苏州河旅游的只有十几个人,且平均在上海的停留年限较长,仅占3%。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上海苏州河的游憩品牌知晓范围目前仅限于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全国知名度很低,国际知名度几乎为零。因此,总的来说,知晓度范围的局限性是苏州河游憩品牌发展现状的首要困境。
2.2.2 品牌联想负面性强
苏州河游憩品牌调研现状中比较突出的第二个问题是苏州河的品牌联想评价负面性强。如表1所示。被访者中对苏州河联想词汇前三位分别为“臭”“脏”“乱”。而在统计频次前十位中,大多数是负面的联想与评价。可见,苏州河的品牌联想负面效应较大。如果没有一个质的转变,负面效应将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停留于人们的记忆中影响着旅游者的感知与判断。
但值得庆幸的是, 虽然苏州河联想负值效应较大,仍有约30%的人感受到了它的历史厚重,也还有近100个人记得它作为母亲河的身份。这两种频次的出现排到了品牌联想的第四和第六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作苏州河旅游品牌未来形象转变和塑造的依托基础。
2.2.3 品牌反映与品牌忠诚尚未形成
(1)“浦江游览”对苏州河的晕轮遮盖
调研显示,上海市目前大多游客知道黄浦江,并对“浦江游览”的品牌识别度和品牌联想情况较好。很多人在提到黄浦江时甚至会将其与“上海母亲河”这样的身份定位相串联,浦江游览基本上代表了上海的内河旅游形象。这种现象即为晕轮效应。黄浦江因知名度高所形成的晕轮光圈掩盖了苏州河在游客心目中的存在和认知,从而进一步阻止了苏州河品牌反映和品牌忠诚度形成。
(2)品牌反映和品牌忠诚度缺失
通过访谈得知,大约有70%以上的外籍人士均听说过或是参与过“浦江游览”项目,但知道苏州河的人仅占总数的3%。在感知苏州河旅游产品质量和价格预测的调查中,大多游客的反映都不是太大。他们普遍对未来苏州河游憩带的预期不高,访谈资料中明显发觉大多数旅游者在知道黄浦江的同时对苏州河并不是太大兴趣,尤其在对比两者游览产品和游览价格方面,普遍反映“略低于浦江游览”和“价格较低”。而对苏州河旅游品牌判断与共鸣更是几乎没有出现,因此“浦江游览”效应也导致了苏州河旅游品牌反映与忠诚的缺失。
3. 上海苏州河旅游品牌管理对策
通过以上的品牌调查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解决目前困境的主要思路是对症下药。也就是说从品牌识别开始,构建识别要素,分区治理;其次努力纠正联想偏差;然后错位于黄浦江,摆脱晕轮效应;最后与城市联手,共谋发展。
3.1 形象识别区域限制突破
3.1.1 加强国内游客市场的品牌识别度
苏州河的知晓度在长三角区域最高,约达到94%;而在其他省市地区,则相对较少,仅为28%。这也就表明加强国内市场品牌识别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长三角地区应以加强识别深度为主。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区域可识别要素实现,例如如岸边遗址遗迹、上海都市创意游憩带等。另一方面以扭转错误联想为重点,如采取市场推广、形象宣传、借助区域媒体等手段,多方位多角度转变其原有“脏乱差”的旧形象,扩大其识别范围与可识别深度。
其他省市地区则应以扩大识别广度为主。主要可以通过扩大推广宣传等手段;如首先设计其识别标志、形象定位,同时借助旅行社、旅游网络等平台大力推广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品牌。除此以外,借力于黄浦江旅游知名度,***府出面将苏州河与黄浦江联合推广,加大苏州河的旅游品牌知名度。
3.1.2 构筑国际游客市场的品牌识别要素
来上海的外籍人士几乎对苏州河一无所知。但仅就没有知名度而言,首要的问题是要挑选国际性可识别要素建立知名度,这需要从外国人士的旅游动机和目的入手。根据上海旅游局统计年鉴可知,外国人来中国最主要的目的是追寻异域风情、东方文化,喜欢上海则是青睐于这座城市的开放性和国际性。据此,笔者认为国际定位下的上海苏州河旅游应该更加突出其历史特色,在标示设计、形象logo中展现开放与时尚的一面,在河道基础条件及游船服务(如讲解)等方面提高到国际化标准,而在路线设计和游览产品上则突出老上海的原汁原味的特色。
3.2 品牌联想的纠正问题
3.2.1 拉式策略
拉式策略归根结底来源于游客的心理活动。一旦从内心深处认同该河流的资源优势,例如水质清澈、水面整洁、岸景优质,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引发游客对该河流的游憩品牌联想。因此,拉式策略的重点在于构成品牌识别的基础性保障因素的分值高低,具体的说便是:河流的水体质量良好、河面的干净整洁、河岸上的游览景观(点)观赏性强。同时还应该考虑苏州河游憩带所展现的历史文化氛围,如旧上海工业文化、新海派文化、都能成为游客品牌联想的拉动因素。
3.2.2 推式策略
与拉式策略不同的是推式策略强调地不是游客自主联想,而是帮助游客形成联想。例如设计精美的苏州河游览广告、精品推介路线或是展现老上海风情的苏州河旅游宣传册等散发给游客,通过旅行社向游客推介,这些举措均能帮助游客,特别是那些几乎不了解苏州河的游客迅速地产生正面的品牌联想。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在品牌联想的塑造过程中可以采用推、拉两种方法,但由于联想的产生与改变始终是与顾客感知紧密相连的。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拉式策略仍然是主要应该采用的策略,而推式策略起到辅助巩固的作用。
3.3与黄浦江的错位发展问题
虽然与黄浦江在目前的上海“十二五”规划中并称为成为两条黄金游憩带,共同构筑起上海都市水系旅游。但目前的苏州河无论是在流域面积、河流长度、知名度等各方面均不能与黄浦江同级比较。因此考虑苏州河的品牌定位时应该与黄浦江形成错位格局。
3.3.1 差别品牌定位
现在的黄浦江定位于滨江观光旅游与金融商务集聚带,展现都市风貌、传统景观的水上黄金游憩带。苏州河则应该区别于这种既有形象,凸显自身特色:如蜿蜒曲折的河道、岸边旖旎的风光景色,沿途经过的十八个盘湾。这些特色的景观更适宜凸显老上海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展示“母亲河”的柔美与包容。
3.3.2 特色产品打造
黄浦江旅游着重于外滩万国建筑群、陆家咀的摩天高楼、世博场馆的遗存等上海地标性建筑。先天资源略胜一筹,若想突破必须体现差异化,苏州河契合于母亲河的品牌定位,推出体现老上海的旧工业、博物馆建筑群,十八湾风貌区等,同时保留老码头“修旧如旧”,将老上海特色的文化遗址散落于苏州河的沿岸。
其次,夜景产品一直是各城市水上旅游的重头戏,为了区别于黄浦江的夜景,契合“母亲”的包容特性,在夜晚的沿河讲解过程中可以设计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打造例如扬州的古运河夜游,在现代的现代的霓虹灯光中娓娓道来古扬州的烟花繁盛,给人以时空的对接、展开无限的遐想。
3.3.3 实施品牌联盟
因为“浦江游览”晕轮效应,苏州河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塑造自身优势、推出特色产品,形成独特形象定位;另一方面,因为地理的共通性,苏州河的品牌发展也离不开黄浦江的形象光环。因此可以考虑联动战略,如在***府网站宣传中共推上海都市水景游:串联水景游览项目和路线,共促营销推广与宣传,形象定位区别与联合等等。
3.4 上海城、水品牌联动发展
3.4.1 贴合城市气质打造水景品牌
上海的城市气质是现代与古典、开放与内敛、时尚与传统并存。上海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有古香古色的城隍庙、大观园、朱家角,也有外滩、东方明珠、万国建筑群等世界性的金融高楼。因此,兼容二字道尽了上海的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蜿蜒绵长的苏州河水,恰似缓慢搏动的历史脉络,目睹着城市的变迁。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实现正确地品牌联想,应将河与城市气息相通。因此苏州河的定位反映了上海的兼容文化,是可行之道,只是在代表产品的打造与宣传上更应选取那些贴合城市气质的产品项目。
3.4.3 上海都市旅游的点睛之笔
城市中的河流景观在众多城市旅游资源中较为特殊,往往能点亮整个城市旅游的面孔。例如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虽然黄浦江处于前位,但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同样能发挥出品牌关联的效应。
无论是城市品牌,还是河流品牌,他们之间都有着互助互利的关联。尤其,作为城市难得的活水旅游项目,串联起一个城市的资源,承载着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曾被称为“文化记忆河流”的苏州河在发展中树立的品牌新形象将更好地展现老上海特色,新上海景观,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点睛之笔。
*本文系2010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明,叶平.中国品牌和品牌资产的评估[J] .市场,2006(12):42-45
[2] Kevin Lane Keller.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M].N J:Prentice—Hall,2003.1-51.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4篇
一、我们首先来谈谈他们的区别
联想顾名思义就是先联后想。联,是联系生活,联系眼前;想就是走出眼前的边界线,是作者神思的游走,是灵动的情感。
想象则是在一定联想的基础上生发出的一个具体的场景,或者某个时间段里所发生的内容,它可以是一个时间点发生的一瞬间的事件,也可以是亘古漫长时间里的许多人,若干事情。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联想是从树上长出的一根树枝上开的花,想象是满树的繁花,在尽情地绽放。
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而联想到的和其有关的人或事情。想象的对象往往比较复杂。这两者作为人的思维活动,联想显得比较单薄些,一般不出现具体的 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比如我们常常用的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就是典型的联想。好的联想往往会给人留下一种极为深刻的印象。比如七年级下册里《柳叶儿》一文中就有这样一个比喻。因为饥饿所致,小主公在早春去抢柳叶儿时看到初升的太阳,马上就将其联想成“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
二、联想和想象虽然都有一个“想”字,但二者是不尽相同的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活动过程。联就是联系生活,联系自身,是作文的骨骼,即文章的“体”。“想”是作文的立意,是写作的灵魂,简单地说“联”是形,“想”是神。联想,顾名思义,先联后想,或边联边想。想,是想生活的内涵,是想作文的立意,是统摄作文的魂,是充溢文中的气,是作者神思的灵动。“在作文中,如果说,“联”是文章的骨肉,那么,“想”就是文章的血脉。人,骨肉健美,血脉通畅,谓之健康;文,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可谓成功。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虽然想象本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但它和胡思乱想又有本质区别。想象一定是依据现实世界的,而胡思乱想则是毫无现实依据,缺乏思维逻辑的。比如四大古典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一部经典的想象小说。它基于现实生活,又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加强了,如果有现实中暂时实现不了的事,全都可以通过想象得到心灵满足。同学们写想象作文时,就不能是胡思乱想,不能真的是“大白天说梦话”,应让自己的想象以现实为落脚点。
联想和想象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共通性,但又有细微差别的。通常情况下,联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想象”则是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形象或情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形象化的情景描写。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白杨礼赞》一文。
三、如何在写作中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创作更具魅力呢?现在我们具体谈谈“联想”为例和“想象”在作文中作用
第一,联想和想象有利于作文的审题。比如我们以话题作文《桥》为例。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可以避免陷入简单的说明介绍之中。面对如此宽泛的话题,我们可以利联想和想象的手段将其变形。从原“形”出发联想出生活中具体的独木桥,石拱桥,立交桥等等,也可以联想到抽象的桥;如信息之桥,友谊之桥,以及人们的心灵之桥。这样一联想变形,题目的内涵就变深刻了外延就变小了,主题也就集中明确了。
第二,联想和想象有助于作文的构思。作文的构思大致有并列式,对照式,承接式,层进式四种,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展开。
比如以话题作文《小草》和《路》为题,可采用相类联想和想象,相关联想和想象,以及相反联想等方法。运用联想和想象由草可以联想到和它相关的精神,草默默无闻,正如歌词所说的那样“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草却能奋力用自己的点点绿意来装点大地;因此可以想到生活中平凡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运用相反联想和想象,可以想到小草虽然看似温柔、渺小,但却能在悬崖峭壁上扎根生存,生命力之强大,从而给我们以启迪。同时,由草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现了草的顽强生命力。
第三,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可以提炼和深化主题。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作家都十分擅长于此。比如杨朔的《荔枝蜜》的结尾部分,以梦境想象表现了作者愿意成为一只辛勤劳动的蜜蜂,通过劳动酿造生活的蜜。这一诗话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深化文章主题的同时也升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的而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主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一颗充满童稚的心和对生活的热情。客观上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改写、扩写、续写等方法来训练完成。简单的说联想好比一朵光彩夺目的花,那么想象就是一株灿烂耀眼的花树。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景区品牌 城市品牌 景区传播 符号学
基于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城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的形象载体。城市品牌则是将城市中的***治、经济、商业、文化等社会价值整合应用而发展成的综合性品牌。郭国庆、钱明辉与吕江辉(2007)认为,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整体风格与特征,是将城市历史传统、城市标志、经济产业、文化累积与生态环境等要素凝聚而成的城市灵魂。在这一过程中,景区品牌对城市经济、商业、文化、历史品牌等众多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景区品牌推动和构建城市品牌的例子不胜枚举。历史古城,如西安、洛阳、登封等,侧重其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通过兵马俑、白马寺、少林寺等景区,打造出文化源脉、历史重镇的城市品牌;风景名城,如宜昌、丽江、九寨沟等,则依托风景资源,通过三峡、玉龙雪山、九寨沟等景区,打造出观景休闲的城市名片;新兴城市,如烟台、青岛、深圳等,则借助商业力量与景区品牌的联姻,推出如张裕葡萄酒庄园、海洋极地世界、世界之窗等游乐型景区,打造出现代化、体验型的城市名片。
随着现代化城市聚集的快速发展,如何借助于景区传播来推介城市品牌、如何打造和延展城市品牌就成为各级***府职能部门和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符号与符号学
在探讨景区品牌与城市品牌的符号学意义之前,我们首先要问:什么是符号?广义来说,符号是用来代表或表示其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的任何物质存在。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active theory) 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符号的互动。德国著名美学家马克思·本泽 (Max Bense)曾指出:“人不仅与事物发生关系,而且与符号发生关系,人的意识与其说是对象世界,不如说是符号世界。在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中,符号活动是目的性对象活动的基础”。符号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人类的传播可以不再局限于物质载体,而进入以符号指代物体的抽象交流层面。这伴随着交流成本的降低和交流效率的提高,也伴随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现代符号学最强大的源头和分支便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和以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家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符号学。索绪尔认为,任何符号都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构成的,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这两部分的合体才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任何事物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随意的,无需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如动物“狗”和符号“dog"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仅仅是由于约定俗成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才使得“dog"成为动物“狗”的符号)。符号表意的完成依赖于长期的社会互动和社会传播,将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想关系固定化,使得“任何一个语言实体的存在都只能通过能指与所指间的联想发生作用”。由于索绪尔研究的对象是西文体系(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这一原则更加明显。
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指示法和分类法,应用到品牌传播的实践上,便对应了品牌定位、建构、识别的基本要求:即品牌的符号形象本身可以是任意的,但与物质实体相关化或相似化的符号具有更密切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品牌的意义在于它的差异化,在于它与其他品牌的不同程度,在于它的与“众”不同。
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符号”则更多的借用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符号学家皮尔士的思想,将符号视为对某种物体或可识别对象的指示、标志或象征。皮尔斯对符号系统的研究更偏重于符号在人类总体经验中的作用。他将索绪尔基于语言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推广到所有的符号现象中,并在“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之外加入了“释读”这一维度。他认为,所有的符号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代表项 (representamen),指涉对象( object) 和解释项 (interpretant)。这三者是符号化过程中的最小单位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符号都是这三者元素的三位一体化(见***1)。
皮尔士认为,符号自身无所谓指称和表达。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在于代表项(媒介)所代表的事物(对象)能够被(解释者)释读。代表项(亦称媒介)可以是文字、***形、声音,也可以是感官的印象或者思想,在符号中主要行驶表述功能;对象可以是实物或想象物,是引起符号表述的发轫端;解释是符号的意义过程,是符号在人脑中唤起的认知。解释项是一个过程态,包含了两个二元关系过程:从媒介到解释,从解释到对象。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符号的解读都是依赖于符号的。也就是皮尔士所提出的“无限符号过程”理论。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符号学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重要补充在于加入了解释者在整个符号构建中的作用,从而将符号从单纯的语言学领域中***出来,进入语义学的范畴。应用到品牌传播实践上,意味着品牌是由品牌符号(媒介)、品牌对象(产品)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解读共同完成的。消费者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形成品牌符号和产品对象之间固定化的联想就是品牌的要义之所在。
品牌、城市品牌与景区品牌
综合结构和实用主义符号学要义,本文认为,品牌是指人为建构的,能够对产品起到指示、标志或象征意义的文本、***像、标识,乃至人物、事件和活动,是品牌对象,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三要素的总和(见***2)。
城市品牌和景区品牌,尽管其所指代的对象不同,在本质上与商品品牌无异,都是人为构建的,包含着对象、想象和联想关系的三方要素的总和。综合本节综述可见,符号学理论为品牌、城市品牌和景区品牌的概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从符号学的角度而言,任何品牌的创建都涵盖了三个核心要素:创造品牌符号(代表项),赋予符号以内容和意义(对象),传播符号和意义使得消费者(解释者)完善从符号到对象的联想过程。
品牌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包含着品牌形象、品牌意象和品牌联想三个三位一体的要素。这三大要素构成了一个代表项、对象和解释者之间相对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形态。其代表项关联者,对象关联者和解释者关联者分别对应了营销学中品牌形象、品牌识别和品牌沟通三个过程要素。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则分别对应着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和传播渠道三个传播层次。
第一,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有关品牌的特定“联想”、“知觉”或“态度”。这一概念从提出以来就一直是市场营销研究和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关于品牌形象的界定很多,但基于消费者心理要素来界定品牌形象概念的做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基本上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国外研究者们往往直接采用心理学术语来对品牌形象进行定义,如将其定义为消费者有关特定品牌的“联想”或“知觉”、“想法”和“情绪”(Bullmore,1954)、“观念”(Gardner and Levy,1955)、“理解”、“知觉”或“评价”(Friedlnann and Lessig,1987)、“印象的总和”(Herzog,1963)或者“态度”(Bird,Channon and Ehrenberg,1970)等。
第二,品牌识别可以看做品牌形象的传播和营销效果,是消费者能够将该品牌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认知的程度,也是品牌行销的关键。所谓品牌识别(Brand Identity),就是一个品牌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被认同的形象,是一个综合的选择、认知、再现的心理体验。它包含了企业所期待的品牌的理想状态,代表的产品及企业最本质、最具特色、最能对目标公众产生极大吸引力的象征要素,是产品得以与其他产品形成差异化区分的核心价值。美国著名品牌管理和品牌营销权威大卫·艾克在《品牌领导力》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品牌打造的发展趋势是品牌识别驱动而不是销售驱动,也就是说,未来商业品牌的建立不仅仅是依赖传统的战术性的方法,如标志设计和传播、媒体广告、促销等,而应更侧重于品牌识别战略。
第三,品牌沟通是一个多方的、双向的过程。企业品牌本身不仅仅是企业对品牌的自我规定,也包含着从消费者角度所生发的品牌体验,以及竞争对手或市场竞争状态所规定的品牌位置等概念。在品牌形象定位的过程中,品牌沟通包含着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沟通比较,从而确定差异化定位;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品牌沟通包含了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和传播体验的三者结合的传播形态;在品牌识别阶段,品牌沟通则是集传播效果的检验和回馈为一体的信息反馈过程。可惜的是,由于传播学与营销学的学术分野,以品牌沟通为对象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传播学论述更是寥寥。尽管其基本理论框架在传播学的内容研究、渠道研究和效果研究方面都能找到相应的支持,但却鲜少综合化的论述,更遑论以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品牌形象、品牌识别等商业行为。本文尝试以传播学视角切入,来观察和论述营销活动中的品牌传播行为,以期为此研究空白聊做抛砖引玉之功。
同产品品牌构建一样,城市品牌建构的首要条件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定位包含对城市既有形象与未来发展之描绘,可以是巩固、拓展、乃至转型。但是,同产品品牌不同,城市品牌所营销的商品并非实际的产品,故无法明确的定义清楚(Ashworth & Voogd,1990)。城市品牌建构不是一个空中画饼的过程,而必须以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为立足点,兼顾城市的传统优势与地方特色,结合城市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规划,打造成具有差异性、可行性、发展弹性、与可持续性的城市品牌。所谓差异性,是指城市品牌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独特的品牌定位;所谓可行性,是指品牌策略必须与现有条件相结合,具备品牌操作性;发展弹性是指品牌定位不能局限于某一或某几个有限的模式,而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兼容性,能够随着社会发展与变化,适时的发展或改变城市营销定位,实现品牌边际效应最大化;可持续性,是指城市品牌的定位不但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局势,更能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和方向,使得城市品牌能够在充足的时间内实现循序渐进的品牌增长和持续性的品牌经营。
建立在差异性、可行性、发展弹性和可持续性基础上的城市品牌能够极大的扩大城市影响力,形成城市的无形资产,为城市在多元竞争中赢得更多机会。城市品牌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其功能性意义。定位明确、清晰、独特的城市品牌能够提高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对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资源、环境的信赖,使其在决策过程中可以迅速加以评估,进而将特定的决策与特定城市品牌相连,形成消费忠诚度,使消费者愿意不断造访该城市。
景区品牌与城市品牌之间享有诸多共通性,如景区品牌同样包含历史、现状、未来等要素,远远高于一般性商业品牌的涵盖范畴;良好的景区品牌同样受到既有客观要素,如景区资源、景区区位、景区区域消费能力和景区竞争力等条件的制约;景区品牌建构同样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多层次的景区体验来建构和巩固。但另一方面,景区品牌较城市品牌而言,具备更多的商业化可行性空间。尽管景区品牌一定程度上受所在城市***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但商业营销手段与景区品牌的结合所缔造的成功先例也屡见不鲜。
景区品牌与城市品牌的符号学传播意义
景区传播从形态上看是传播学的分支,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对景区对象及其符号意义进行推广、传递、广播的过程。在符号学意义上,传播加速并推动着能指和所指关系在社会层面的扩大和固化。具体到景区传播而言,就是以传播为手段,加速景区符号与景区对象之间的指代关系,使得潜在消费者(解读者)能够迅速的实现从景区符号到景区本身的联想。
从符号学的角度而言,所指对象本身的具象化程度与符号能指和所指间联系的稳固程度有极大的贡献作用。景区品牌符号比城市品牌的符号所指更加具体,因而也更容易将经营者所希望的品牌定位与景区本身的物理存在结合为固定化的景区符号。如理论框架所述,索绪尔符号学的一大贡献在于指出符号的本质在于符号间关系。既定的符码系统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符号组成的,并各自勾连,以节点网络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和认知系统中。固定的景区品牌符号能够首先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为景区的特定记忆节点,并同时由于景区符号与城市符号之间的勾连关系,实现从景区到城市的符号联想。从这意义上而言,对景区的体验本身就包含了景区符号与城市符号之一体化的过程。
基于前文的概念界定,本文认为,鉴于我们绝大多数景区在物理空间和行***管辖上都归属于其所在城市的总体战略布局,因而,就我国国情而言,景区传播是城市品牌的直接组成部分。其传播行为往往是由城市宣传部门参与或者规划,隶属于城市传播的大框架下。因此,从景区传播角度切入的城市品牌构建,不仅仅提供了景区品牌如何以点带面的视角,同时也可以从景区传播的角度窥见城市整体传播的宏大格局。
结论
景区品牌和城市品牌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景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能够打造标志性的景区品牌,进而塑造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城市品牌;固有的城市品牌也能够助力景区的打造和景区品牌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景区传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联系者和推动者的作用。这一互相推动的过程的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品牌的最优化,使社会受众能够明确的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符号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想在一起,从而引起人们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改变,进而带来行为方式的转变,以移居、投资、旅游、消费等各种形式最终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郭国庆,钱明辉,吕江辉.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人民日报,2007.9.3
2.马克斯·本泽,伊利莎白·瓦尔特著.过亿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徐恒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费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96
4.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著.皮尔斯文选.涂纪亮,周兆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Bullmore,J.(1984),"The Brand and Its Image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3
6.Gardner, B., & Levy, J. The Product and Brand[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5,3(4)
7.Featherman,S.and A Paul Pavlou," Predicting e-services Adoption: A Perceived Risk Facets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59,(2003)
8.Herzog,H.(1963),Behavioral Science Concepts for Analyzing the Consumer,Marketing and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Perry Bliss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9.Bird,M.,Channon,C., & Ehrenberg, A. S. C.(1970). Brand image and brand usag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7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6篇
专名是指涉一个特定对象的符号或名称,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单独词项,逻辑中的个体常项,如,“晨星”、“暮星”等。在语句中起到专名作用的成分的是指称一个特定的对象的词组,如,“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指称一个对象的名称、指称一个特定对象的词组,在弗雷格看来都是专名。他是从区分句子的指称和涵义,进而区分专名和概念词的指称和涵义的。归纳起来,他对涵义和指称的区分主要作了如下两方面论证:
(一)认知价值论证
弗雷格根据康德关于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区分的观点,分析了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的识别。如,“晨星是晨星”,“晨星是暮星”,这两个句子虽然都体现了一种关系,但它们在认知上的价值是不同的。a=a的有效性是先验地可识别的,是分析的。即使不能识别晨星的人,也能证明“晨星是晨星”是有效的。a=b则包含了知识的扩展,其有效性是经验地可识别的,是综合的。即使是在今天,要辨认a和b两个名字或符号标志的是同一颗行星也是需要经验验证的。
“22=4”和“2·2=4”这两个等式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但是这两个等式的左边“22”和“2·2”可以互相替代,因为这两个符号有相同的指称。因此,“22=4”和“2·2=4”这两个思想不同的等式有相同的指称。同样,“晨星是一颗行星”,“暮星是一颗行星”,虽然这两个句子由于“晨星”和“暮星”的指称相同而真值相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是不同的,因为不知道晨星就是暮星的人,会以为这两个句子中一个是真的,而另一句是假的。因此,对于认知者而言,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是不同的。
(二)同一关系论证
a=b要表达的似乎是“a”和“b”这两个符号或名字所命名的同一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a=b是真的,那么a=a和a=b的认知价值就基本相同了。但既然用了a和b两个不同的名字,显然两个名字的意义除了对象以外,还有其他未尽之意。这未尽之意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同一个对象。“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那个出生在斯塔吉斯的古希腊的哲学家”两个符号的差异不在它们所命名对象的不同,而在于由于命名者的语境(或背景知识)不同,在于对同一个对象的给出方式不同。可见,符号“a”和“b”的差异只是在对象给出的方式或语境方面。
由此,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别涵义和指称”。弗雷格明确指出,专名的指称就是专名所命名的对象;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概念的外延是对象;直陈句的指称是它的真值,直陈句的涵义是它包含的思想。但却没有明确指出专名和概念词的涵义是什么,如何定义“涵义”。
二、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的功能
弗雷格首次区分了专名的涵义和指称,从此关于专名的意义问题便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专名有指称无涵义;第二,专名有涵义而仅仅在下述条件下有指称:只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对象满足专名的涵义。由此看来,专名的涵义问题是两种对立观点争论的交点。专名,乃至语言表达式的涵义问题在弗雷格理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取决于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的多种功能。
(一)涵义是给出表达式指称的媒介
根据弗雷格反对逻辑心理主义原则,必须把心理学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区别开,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区别开。因而必须把语言表达式的指称与个别心灵的表象***像区别开。如上所述,专名的指称是它表示的对象,但是对于弗雷格来说,名字或符号并不能直接与其对象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境,或者通过符号出现的方式与其表示的对象联系起来。当出现“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时,可能通过考察出生地,把那位古希腊人与这个专名所指的对象联系起来,也可能通过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把那位柏拉***大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与这个专名的所指联系起来。如果把符号的给出方式理解为弗雷格意义上的专名的涵义,那么“专名通过涵义的媒介并且仅仅通过这种媒介与对象联系在一起”。
弗雷格指出,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概念的外延是对象。在42=4·4这个等式中,不是概念的简单相等,而是对象,即概念的外延之间的相等。所以可以断言,两个概念词的指称相同,且仅当其从属的概念的外延重合。那么概念词如何与其表示的对象联系起来呢?弗雷格虽未明确说明概念词的涵义是什么,但根据他“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指称,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指称”的基本原则,可以把概念词的涵义理解为(表达句子的)思想的一部分。这样便可以认为,概念词是通过它的涵义与它所属的概念的外延相联系的。正如弗雷格所说:“不仅对于专名,而且对于概念词,逻辑必须都有要求:从语词进到涵义,并且从涵义进到指称,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就会根本无法谈论指称。”
从语词进到涵义,并从涵义进到指称的思想是否能推广到对直陈句的分析上呢?“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和“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这两个句子的思想是不同的,但如果我们知道晨星就是暮星,那么我们便知道这两句的真值是相同的。如果我们用“暮星”替换前一句中的一部分“晨星”,便得到与前一句具有同一关系的后一个句子。显然,这两句相同的是真值,而不是思想。所以弗雷格明确指出,直陈句的涵义是其思想,直陈句的指称是其真值,并由这个假设推导出两个重点结论:第一,如果一个句子的真值就是它的指称,那么所有真句子就有相同的指称,所有假句子也有相同的指称。第二,保真互换原则,即当句子的一部分被指称相同而涵义不同的一个表达式替代时,句子的真值保持不变。因此,“一个断定句含有一个思想做涵义(或者至少要求含有一个思想作涵义);这个思想一般是真的或假的;就是说,它一般有一个真值。”这样,对于直陈句而言,仍然是从句子进到涵义,并从其涵义进到指称的。由此可见,涵义是联结语言表达式与其指称的认识论通道。
(二)涵义是间接指称的对象
与直陈句不同的是,间接引语的指称不是真值。在问接引语中,人们谈到的是另一个人某句话的涵义,所使用的语词在间接引语中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指称,而是通常作为语词涵义的东西。比如,“哥白尼相信行星的轨道是圆形”,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的不是其中的从句“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真值,而是哥白尼是否相信“行星的轨道是圆形这个思想”,可见,从句的指称不是其真值,而是其思想。由此弗雷格区别了语词的通常指称和间接指称,通常涵义和间接涵义。一个语词在间接引语中是被间接地使用,或者它具有间接的指称;类似地,也区别了一个语词的通常涵义和间接涵义。并指出,一个语词的间接指称是它的通常涵义。这样一来,对于间接引语,保真互换原则就应该修改为:当从句被与其通常涵义相同的一个表达式替代时,整个句子的真值保持不变。如上例,如果我们用“哥白尼认为太阳运动假象是由地球的真实运动造成”和“哥白尼认为行星的轨道是网形的”互相替代,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
弗雷格根据这个原则处理了命题态度的归属问题,例如,由“…认为”、“…相信”、“…推论”、“…认识到”、“…知道”、“…以为”、“看来…”、“指责”、“希望”、“害怕”、“同意”等所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其间接指称是其通常涵义。这样,在间接引语中,通常涵义就转变为间接指称的对象。
(三)涵义是语义理论的构成元素
弗雷格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语义理论,因为他没有使用元理论为他的基本推理原则和规则辩护。但是他使用自然语言介绍和论证了他的形式系统的特征,从而建立了他的语义理论。
弗雷格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逻辑主义计划,即模仿算术语言构造一种纯思维的形式语言。因为他认为算术是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逻辑定律是严格论证算术定律的基础,这就要求算术符号语言必然扩展为一种逻辑符号语言。为了实现他的这个逻辑主义计划,他把函数概念扩展为逻辑概念,把含有空位的函数看作概念,用真值代替了作为自变元的函数值。真值是判断的可断定内容,“可断定内容”是弗雷格逻辑系统中很重要的语义概念。弗雷格把判断符号表示为上,他在《概念文字》中这样解释道:“水平线可以叫做内容线,竖杠可以叫做判断线。内容线通常也用来使任何一些符号与其后出现的符号整体联系起来。在内容线之后出现的东西必然总有可断定的内容。”在判断中可断定内容不仅具有概念(或函数)真值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另外两种功能,即指在一定背景中判断所能够表达的东西,以及断定的说服力。尽管我们断定某个东西时,我们实际上是说它是真的,但是我们所断定的不是真值。真值赋予句子并不是逻辑意义的全部内容,所以真值不能完全承担弗雷格所说的可断定内容的全部功能,仅仅满足了可断定内容的概念值的功能,而满足可断定内容后两种功能的东西,他称之为判断(即陈述句)的“思想”。而思想并不与他的逻辑中的函数和自变量直接联系,他给思想赋予了如下一些特殊的性质:
第一,思想不是思想者心理的对象,而是思想者思考的实体,或语言的实体。因为它们虽然是思想者断言或接受的东西,但却是***于思想者的断言或接受而存在的。
第二,思想是公共的,可分享的,它的理解和识别是***于思想者的。思想是或真或假的,思想的真就是与客观一致,所以思想依其断言为真必须是客观的。
第三,思想不等同于句子的意义,因为只有陈述句表达思想,非陈述句,如疑问句、祈使句等不表达思想,但非陈述句是有意义的句子。
第四,判断表达的思想***于附加在句子上的语力。句子使用不同的语调,对句子的语力是有影响的,“他真会这么绝情”,用升调和用降调表达的语力是不同的。而且句子使用了不同修辞色彩的词也会影响句子的语力,用“战马”代替“那匹劣马是红色的”一句中的“劣马”,句子的语力就不同了。用“但是”和“并且”连接的句子语力不同。然而,判断表达的思想不涉及语力方面的东西,只涉及推理中与形式表达有关的东西。
第五,思想是对象。思想是作为具有真值的东西出现在判断中的,真值是句子的指称。另一方面,弗雷格把“p这个思想”这种表述看作构成对象的专名。在这个意义上,思想具有对象的特征。
一个句子代表或表示一个真值,它表达一个思想。真值是句子的指称,思想表达了句子的涵义。可以说,弗雷格把可断定内容的功能区分为两种,然后把这两种小同的功能指定为句子的真值和思想,即句子的指称和涵义。他的语义理论是以区分句子的涵义和指称为基础的,对涵义特征的论证是他的语义理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
三、弗雷格“涵义”的困惑
弗雷格把语言表达式的涵义与其指称区分开对于实施他的逻辑主义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首先,保证了语言交流中,不论是一致或不一致的看法都具有公共的对象,因为尽管不同的认知者对同一个专名涵义的看法可能有分歧,但是由于涵义是非心理的对象,是语言实体,所以,只要专名有指称,那么最终总能达到同一指称。这样避免了考虑认知中不可断定内容的私人(主观)对象的尴尬。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7篇
一、衬托、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案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衬托就是指正衬,我这里所说的衬托也是指正衬。衬托就是“彩云托月”的写法,彩云漂亮,月亮更漂亮。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反衬这一手法在诗歌鉴赏时常常化为“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等手法。
为了更好区别对比和反衬,我们看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中的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如下:反衬。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如答“对比”,不得分。在解答本题时,只能写一种表现手法,因而只能写最突出的一种手法,当然不能把对比反衬连在一起写了,对比反衬算两种手法。
二、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联想可以分成相关联想、 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等几种。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这就是“相关联想”。下面以2010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诗人前两句描写离别的环境和双方的感受,寓情于景。后两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本题名为含义题,实则也涉及手法。本题的答案如下:(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在羁旅思乡诗中,诗人长久漂泊在外,深情绵邈思念家乡及亲人。“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 “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下面以如杜甫的《月夜》为例。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首联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颔联写自己在遥远的他乡怜惜天真幼稚的小儿女们不能分担为他们的母亲分忧;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是写作文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