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自拍篇1
“16岁的女孩迷恋自拍,算不算有心理疾病?”戴女士刚走进咨询室就开门见山地问。
我笑着说:“那要看疯狂到什么程度。哪个女孩不爱自拍?”
戴女士唉声叹气地坐下,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她的女儿梅梅自从上高中以来痴迷于自拍,每天都要拍几十张,还要花大量时间用“美***秀秀”之类的手机软件进行精心的修饰,然后上传到QQ空间。“女孩大了,知道打扮自己了,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我觉得她太过分了。”戴女士说,“昨天,梅梅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让我管管梅梅,不能玩手机耽误学习。还说梅梅在班里人缘不好,同学们对她玩自拍很反感,给她取外号,叫‘自拍达人’。这个外号还有点赞许的意思,但另一个外号就难听了,叫‘美***高手’,意思是弄虚作假的行家里手。我是担心梅梅有什么心理疾病。”
在手机高度普及的上海,女孩玩自拍实在不稀奇,很难就此判断梅梅的心理状态,但我还是从戴女士的叙述中捕捉到了有用信息。我问:“梅梅在班里人缘不好,您知道原因吗?”
“可能是她自认为长得漂亮吧。”戴女士告诉我,她和丈夫早年来上海做建材生意,把刚两岁的梅梅留在江苏连云港,由爷爷奶奶照顾。梅梅想爸爸妈妈,经常在电话里哭闹。每年春节戴女士和丈夫回家看望梅梅,梅梅都一刻不停地跟着妈妈,睡觉也要抓着妈妈的手指,唯恐妈妈离开。“为了让梅梅在连云港安心生活、学习,也让老人省点心,我在她上小学四年级时给她买了手机,让她想我时就发短信和照片。她玩自拍就是哪鞘焙蚩始的。”戴女士后悔地说。
2016年年初,戴女士给梅梅办好了在上海的落户手续,梅梅如愿来上海参加中考,成绩不错。能跟爸妈生活在一起,梅梅自然高兴,但她在上海没有同龄伙伴,听不懂上海话,自己的连云港普通话又经常被取笑,所以难免有点不开心。
我问:“梅梅发送自拍照片上网,都跟谁互动?是给连云港的爷爷奶奶看吗?”
戴女士使劲摇头,说:“她很少主动跟爷爷奶奶联系。我偷偷看过她的QQ空间,互动的人好像都是她现在班里的同学。”
我问:“同学们都怎么评价梅梅的自拍照?”
戴女士说:“大多是礼貌性点赞,也有说风凉话的。比如,‘长得这么漂亮,还上学干什么?进***娱乐圈吧!’‘人家自我感觉良好,是有资本的。’”
我追问:“对此类风凉话,梅梅的反应是什么?”
戴女儿皱了皱眉头,说:“还能怎样?总不能回骂吧。梅梅总说同学们自私,故意排挤她,其实是嫉妒她。”
我说:“看来,梅梅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困扰。”
戴女士默默点头,问:“请问,女孩子为什么普遍爱玩自拍?”
我解释道:“首先,自拍这种行为的本质是美化自我。一般来讲,能够让女孩人主动发到网上的自拍照,都是经过精心修饰的,光线、角度、背景、表情、姿态都选最理想的,再用修***软件进行加工,打造出最美的形象,然后在社交圈展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印象管理行为――操纵我们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通过印象管理,可以达到两方面的效果:第一,它能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自己赢得社会声望;第二,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比如自拍照下那些真情实意或虚情假意的点赞,也会让自己心情愉悦,提升自我评价――夸的人多了,也许你自己都信了。其次,作为社会性动物,无论男女,人天生就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印象管理是一种本能。不过,因为两性所看重的个人特质有所不同,在印象管理的具体方式上,两性的偏好也存在差异。女性之所以更青睐发自拍这种形式,是因为它强化了一种对女性来说特别重要的特质――外貌吸引力。一个令人无奈的事实是,在人类社会中,对女性来说,外貌一直是一种更加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女性都有动力去提升和展示自己的外貌吸引力。最后,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随时随地发自拍成为一种可能。”
戴女士问:“那么,迷恋自拍算不算一种自恋?”
我坦诚地回答:“以梅梅现在的心理状态,她对自拍的迷恋有自恋的倾向,有必要及时介入,防患于未然。”
自恋或因为自卑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个词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戴女士问:“人的自恋是如何产生的?”
我告诉戴女士,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婴儿的情感发展谈起。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泣、吃睡和排泄,渐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温暖和保护。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能够体会到亲情和爱。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这时,好妈妈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心中的自恋情感。
戴女士感叹道:“原来人人都曾是自恋的!”
我说:“是的,但自恋这种情感的发展存在变数。在孩子幼年的早期阶段,如果曾经爱孩子的妈妈突然不再关注孩子,就像您离开梅梅来上海发展,孩子曾经尝到过母爱的甘甜,而又突然过早缺失,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并为此感到恐惧与自卑。为了对抗这种难受的心理体验,孩子就开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永远照顾我、绝对爱我的妈妈,而我要努力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爱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总是心存疑问:我可爱吗?大家会喜欢我吗?我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对我更多的赞美?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他们是否在讨厌我?由此可见,在幼年持续得到母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能发展出健康的自恋,而那些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发展出不健康的自恋。”
戴女士睁大了好奇的眼睛,问:“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有哪些区别?”
我告诉戴女士,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有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健康的自恋者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需要证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是值得别人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不健康的自恋者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第二,健康的自恋者能够区分想象与现实的差别,在憧憬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象,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第三,健康的自恋者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到了不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优秀,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我提醒戴女士:“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相反的两个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
戴女士试探着问:“梅梅属于偏向不健康那一端的自恋,对吗?”
我点点头,说:“梅梅玩自拍到了反常的地步,潜意识里是想融入班集体,希望别人喜欢她,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她的人缘并不好,而梅梅也没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可以诊断为有自恋性人格障碍,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打开心灵的窗户
对梅梅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指导梅梅进行自我分析,解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人生中以自我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婴儿时期,要***自恋型人格,必须帮助她了解自己的行为是一种退化。
在我的引导下,梅梅承认自己的头脑里有以下观念:1.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2.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3.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便会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与其相对应的原型:1.总是渴望父母的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2.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3.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原来是这样啊!”梅梅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那我该怎么纠正呢?”
我告诉她:“很简单,像大人那样思考。与上面三个幼稚的观念相对应的正确观念是:1.我必须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2.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要自己动手去做;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为了使辅导持续发挥作用,我请戴女士在家监督梅梅,一旦她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梅梅及时改正。长期坚持,梅梅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就会慢慢消除。
第二步是引导梅梅打开心灵的窗户,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仅仅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去爱他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任何人要获得他人的爱,首先必须付出自己的爱。
我告诉梅梅:“生活中最简单的爱便是关心别人。尝试着把专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注离自己最近的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时及时送上一声问候,对方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及时出手相助,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要在生活中多一分对他人的爱心,自恋便会自然减轻。”
一段时间以后,梅梅的自我改变遇到了瓶颈。她对我说:“我总是想起以前的事,想妈妈想得睡不着,给妈妈打电话时总是哭,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总是要想‘妈妈会不会已经离开了’……我好像没有办法适应在上海的新生活。这样一想,我就又想玩自拍了。”
我问梅梅:“如果你有一个家,房间里堆满了东西,每样东西都没有用,却都有纪念意义,这时你该怎么做?是生活在垃圾堆里,还是来一场断舍离,把它们都扔出去?”
梅梅含着泪水说:“我知道应该断舍离,但我舍不得啊!”
我说:“断舍离是佛教用语,心理学上有一个类似的名词,叫‘归零策略’。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归零,让自己回归到零的状态。比如,临近重要考试了,你不能想以前的成绩,一想就有了心理负担。现在你生活在上海这个新环境里,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这是现实,你要放下过去的不愉快,以‘零’的姿态投入学习和生活,这样你才能轻松。”
女生自拍篇2
关键词:二拍;新型女性;觉醒
中***分类号:I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07-01
在明朝崇祯年间,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合称“二拍”。在八十卷的作品里作者描写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也塑造了一些进步勇敢的新型女子形象,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女性思想观念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和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上,她们力求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人格的***,实现自身的价值。由于明代后期心学思想的传播,新型女性自主意识被强烈的唤起,“二拍”里描述的新型女性形象,身上就鲜明地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一、女子在经商涉世领域里的进步
“二拍”里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示女性的才干胆识是多方面的,她们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投身于社会。历来被要求“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的社会底层女子也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了坚决的态度。“二拍”里塑造的女子在对自我价值不停的追求中,逐渐的实现了个人觉醒,展现了进步女性的风采。
在“二拍”里细致地刻画了许多“三姑六婆”的形象,“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三姑六婆”久居市井,游走于封建社会的底层,从职业和身份来说,她们必须自己寻求经济供给以维持生计,做一些小买卖,或从事接生等琐事。十分活跃于社会,其工作与妇女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她们身上鲜明深刻的体现着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二拍”中也塑造了一系列的“商家女子”形象。她们在社会活动中展现着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体现人道主义的升华。《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乌将***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中的杨氏,她孤身一人将侄子王生抚养长大,在他成人后出资让他经商,并说“男子汉千里经商,怎说这话!”可见杨氏的先进经商重商思想。
在“二拍”中,不乏塑造了一系列的“江湖侠女”形象,虽然她们社会身份地位迥然不同,却都拥有善良和仗义的人格魅力,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中就描写了十位侠女的英勇事迹。其中主要塑造的女侠形象是韦十一娘。通过描写韦十一娘在酒店里报答程元玉的仗义慷慨解囊,给予程元玉会再遇到强盗的警告,表现了她思维精细,料事缜密,在叙述韦十一娘送还程元玉的行李并且拒绝谢金过程中,表现了她的江湖道义还有真诚的侠义心肠。
二、女子在恋爱婚姻模式上的进步
明代中叶,启蒙思想逐渐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封建传统礼教受到严重的冲击,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女性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方面。 “二拍”中,描述了大量对于婚恋有自我主张的勇敢的女子形象,她们追求自由的恋爱婚姻模式,敢于违背传统的礼教与约束,在爱情婚姻上,向世人展现了她们的勇敢和坚决。
“二拍”里的婚恋故事占据了大幅篇目,新型女性对自主恋爱婚姻的追求展现了她们勇敢的气度,其中未婚女子对***人格的追求和自由恋爱婚姻的向往,更是凸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里的女海神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中的女人公罗惜惜,都是典型的代表,敢于主动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二拍”也塑造了一批有见地的已婚女性,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见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张溜儿熟布迷魂局 陆蕙娘立决断头缘》中的陆蕙娘,敢于大胆反抗婚姻生活的不平等。抛弃了“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样的封建伦理思想,崇尚男女平等的新型婚姻模式,表现了新型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拍”中的新型女性在婚恋自主和个人理想追求上都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真挚和执着,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已经开始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她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明代中后期女子身上闪耀的自我***光芒。这是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发展分不开的,新兴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新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使女子的社会地位在这一时期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明]凌濛初.拍案惊奇[M].齐鲁书社1995年版.
[2][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长城出版社2002年版.
[3]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王昕.漫说“三言二拍”[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女生自拍篇3
【关键词】网络自拍;自曝隐私;文化解构;女性主义;亚文化收编;
自拍,英文名为self-timer,网络自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繁荣并成为时尚,成为人们舒缓压力、展现自我的方式,也成为人们追名逐利的渠道。天涯社区的网络自拍栏目“天涯真我”自创立两年时间以来,帖子已经超过50万,猫扑的贴吧、网易相册也有着惊人的点击率。[1]QQ空间相册、人人网,还有各大婚恋交友网站,网民也都乐此不疲地上传自己的自拍照,网络自拍***片以女性为主,其中不乏一些性感挑逗的自拍照。网络自拍带来了巨大的点击率和商业利益,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经营网络自拍。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渗透
网络自拍既是私人行为,又是公共行为。新媒体的发展使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织,并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界限,出现了公共空间私有化和私人空间个人化的特征,梅洛维茨将其称之为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自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后台行为前台化,使人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呈现,建构虚拟空间的自我身份认同。网络自拍是网民自我展现的方式,博客等个人主页虽然属于私人领域,但是却有公共领域的性质。批判学派的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意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共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证。[2]网络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
网络自拍使私人领域不断向公共领域渗透。传统上,裸露身体的自拍照属于个人隐私,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民开始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和隐私,网络的匿名性推动了网络自拍的发展,众多网络美女以自拍的方式迅速蹿红,也刺激着人们通过个人化的隐私书写成为新的文化精英,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把隐私锁在自己心里,而是开始寻求欣赏自己的观众以及和有着相同志趣的网民互动。他们只是把网络自拍看作是一种展示自我和寻求认同的方式,由此导致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是新媒体时代互动、参与、分享精神的体现。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入侵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也是艳照门等各类事件产生的原因。
文化解构与身份建构
网络自拍其实是一种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文化。它打破了传统的精英垄断文化的局面,网络上不再仅仅是明星、***客们的面孔,草根和精英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用户,社会资本不容易带入,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自拍展现自己,更有人借此成为网络红人。网络自拍是一种文化解构,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的特征是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追求多元化与差异,以无中心反中心,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代替模式,以游戏攻击精神,以读者抗拒文本,网络自拍文化即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点。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对身份平等的追求。
网络自拍文化在解构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自我身份认同,建构了青年亚文化。网络自拍族勇敢、自我的风格诠释了新媒体时代打破文化霸权的勇气。传播学者阿伯克隆比和朗斯特提出“观展、表演”范式,描述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变化,认为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文本的阐释者,而且他们也在利用媒介进行表演,并经由这种表演建构自我身份和寻求他人的认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手机、相机等越来越普及,降低了媒介的技术门槛,自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这种积极的自我呈现与表演体现了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也体现了现代人的自恋文化,网络自拍族不仅展示自己的自拍照,同时也表达自己的个性、理想、追求等,与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互动,建构虚拟社区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发展。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部落化—脱离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进程,网络自拍的社区化即是经历了脱离部落化后重新部落化的阶段,只是从传统的联系紧密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区向跨越时空限制的、结构松散的、以趣缘为基础的虚拟社区转变。他们在积极的自我展示中收获使用的满足,建构自我身份认同。
隐私保护与自曝隐私
隐私是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天性。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然而网络自拍的兴起对隐私权的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追逐功利,隐私自曝的尺度不断增大,而网民的边缘需求增多,更热衷于绯闻、艳遇、***信息,网络自拍即迎合了这种需求。
人们依赖隐私保护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窥探他人隐私以追求快感体验。网民有权利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开的隐私还是隐私吗?自曝隐私是为了与别人互动、分享,然而自我暴露应当缓慢到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感到惊讶的速度。自曝隐私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也满足了自己渴望被接纳、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大多数网民自曝隐私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有的人自曝隐私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宣泄,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炒作行为,其背后甚至是网络推手的操作。网络自拍也逐渐变成吸引国民目光的手段,网民的媒介素养仍有待提高,隐私的自曝与保护都需要有一定的限度,我们也应该注重培育网民积极健康的隐私文化,而不是刺激他们热衷于消费隐私。把自由和责任统一起来,尊重别人的隐私,也珍惜自己的隐私,才能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良性发展。
网络自拍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网络自拍中,女性比例较高,这也体现了女性的觉醒,荷兰女学者洪美恩对电视剧《达拉斯》的研究是现代女性主义研究的典范,体现了有关男人不再凌驾于女人之上的想象的***治。网络自拍满足了女性的虚荣心,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她们实现自己梦想的桥梁,如芙蓉姐姐本是一个失意者,而正是借助于网络自拍,她找回了自我,追求自己的理想,成了明星。
网络自拍文化打破了传统的男性主流文化,扭转了现代由男性主导观看女性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女性操控他人来观看自己,并借由自拍创造更多的观看方式,女性的身体,男性的目光。因此有人给网络自拍贴上了性***的标签。然而,在潜移默化中,是男性规定了网络自拍中女性的身体,男性通过符号权力在网络中重构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关系。面容姣好、身材性感的女性更容易得到男性网友的垂青。与其说网络自拍的女性主动俘获了男性,不如说这些女性主动迎合了男性。[3]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女性的觉醒,但仅靠裸露自己的身体迎合男性的目光无法获得心灵的满足,女性更应该展示自己的内涵与修养、理想和追求,从而真正赢得男性的尊重和仰慕。
创意产业和文化工业的交会
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创意产业的性质,创意产业即让有创意的艺术或文化形式通过产业的手段创造经济价值,并通过市场对文化消费的普及反哺创造实践和公民的文化精神。它是由网民自己生产,表达自己需求的文化形式,然而由于商业利益的侵蚀,网络自拍文化逐渐呈现出了文化工业的性质,“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概念,文化工业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标准化、娱乐性的特点,迎合低级趣味,其中渗透着“宰制的意识形态”,是对个性的泯灭,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具有隐匿的欺骗性。文化工业的每一个运动,都不可避免地把人们再现为整个社会所需要塑造出来的那个样子。[4]互联网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平台,网民通过网络自拍表达自己,收获使用的满足和社会资本的增长,既巩固了强关系,也加强了弱关系,而同时网络媒体收获利润的增长。然而现在网络媒体却更多看重网络自拍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网络自拍族大多按照网络审美标准展示所谓的自我,追求非主流。灯光、PS制作等自拍技术制造了太多千人一面的美女。而过分追求自我身体的展示,也许忽略了个人内涵修养的魅力,而这些魅力恰恰最不易在网络世界中展现出来。一味地追求自我形象的展示也许只会造成浅薄和自我的畸形发展,从而使网络自拍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浅薄、低俗的文化。[5]
网络自拍文化生长在创意产业和文化工业交会的地带,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文化工业链条上的一环。二者的张力在于独特与复制、交往与私有化、超越与重复之间的矛盾。文化工业的运作更多强调产品的独占和市场利益的最大化,窒息了网络自拍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阻碍了网络自拍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使消费文化逐渐取代了审美文化,由此导致网络自拍文化逐渐由多元化走向同质化,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创意生成的土壤,鼓励网友不断创新,避免使其走向同质化、浅薄化,陷入文化工业的漩涡。
网络自拍文化的抵抗与收编
网络自拍文化促进了亚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网络自拍文化对主流文化具有解构的威胁,主流文化势必要对其予以遏制和收编,传统主流文化和网络自拍文化不断博弈、对抗。当网络自拍文化不断繁荣时,媒体、司法、市场从各个层面试***对其进行界定、贴标签、遏制、散播、利用,试***把亚文化的风格整合和吸纳进统治秩序中。[6]网络媒体早已意识到网络自拍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其中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正在逐渐将其收编到主流文化当中。网络自拍引发了群体无意识的围观,迎合了部分网民低级趣味的需求,各种艳照门事件不仅构成了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也助长了媒介的资本倾向和窥私文化。网络媒介则充分利用了网民的心理需求,推波助澜,网络自拍面临着由展现自我到裸露自身的危险。网民逐渐忽视了对自我精神的追求,更多地追求虚荣和名利,网络自拍内容的庸俗化趋势也日趋严重。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媒介利用网民的创意吸引眼球,追求商业利益,网络自拍文化逐渐被商业力量所操纵和利用。
女生自拍篇4
我记得小时候,有人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大多数小朋友的回答都是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愿望渐渐变成了梦想,后来变成了梦,“科学家”3个字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平时的拍摄题材很杂,但多以女性为主,无论是商业广告的拍摄还是婚纱婚礼或写真的拍摄,我都会尽量通过沟通了解,量体裁衣地拍摄,喜欢挖掘更多有故事有情感的东西。所以这次拍摄之前,我还是挺激动的,因为可以有机会看看女科学家长什么样,了解她们的工作、生活,更何况她们还是一群所谓成功的女性。
这次的拍摄分别在北京、西安、上海、广州、昆明5个城市进行,周期相对较长,但我们仍然坚持与每个老师在拍摄前都会有一些沟通了解,尽可能让她们在镜头前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通过这段日子的拍摄,尤其是拍摄之前的沟通。我觉得她们离我们其实并不远,她们也会结婚生子,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也会被各种家庭琐事所牵绊。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这是我体会最深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陈春英老师是少有的一拍照就能迅速进入状态的“模特”,挺得笔直的腰板和大大的眼睛,展现出女性科学家自信乐观的性格,看上去特别精神。陈老师是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平日里也喜欢拍拍照片,所以那天我们的沟通大多是以摄影为主。在拍照那天,陈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纳米抗癌材料在小白鼠体内的靶向性,陈老师说:“我们作实验与你们拍摄时尚大片其实是很像的,要收集成千上万个数据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就像你们拍大片,要拍成百上千张,才能精选出1张,我们做的都是精益求精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也没有捷径可走。”陈老师的工作态度这么认真,如果她有机会当摄影师,恐怕我就失业了。目前,在陈老师的25人团队中,有18位女性,她为此也很自豪。
于翔老师在上海,从事神经科学研究。拍摄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像很多爱美的女性一样,也会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各种衣服配饰,然后让我们给她建议,一件一件问我们哪个好看。于翔老师特别洋气,也很有个性,25岁就拿了博士学位,她从小经历丰富,一个人在国外留学,造就了***而开放的性格。跟于老师聊天,像是遇到了故交,亲切而直接。在拍摄的过程中,她是这些女科学家中最不需要摄影师帮忙摆姿势和调整情绪的老师,这让我对女科学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黄如老师研究的是新型半导体器件,我记得她总是提到兴趣,她说兴趣非常重要,有了兴趣就能始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保持一颗年轻的好奇心,而且还要刻苦坚持,这对作科学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回忆自己起初转行做摄影,也是源于兴趣和坚持,所以很有共鸣。而且在这两年的拍摄工作中,一直努力让自己对摄影保鲜,保持一颗年轻好奇的心。黄老师说话快人快语,特别麻利,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都会显出特别强的气场,她把科研的理论也用到了行***管理工作中,驾轻就熟。
贾卫华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稳重,很符合她研究的医学领域。我记得拍摄时,她对于环境中器皿的摆放都很细致和严谨,对学生及我们的态度也很和蔼可亲。在生活中,她也会买菜做饭,照顾好家庭。贾老师还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当提到为何选择现在的专业,贾老师说,她小时候觉得能够***癌症的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还有就是在贾老师读博士期间,一个师妹查出癌症,那么年轻的生命,瞬间就如花般凋落了,这给她很深的触动。谈到这里时,贾老师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是与我们之前想象中的科学女强人不一样的地方。
廖红老师长期致力于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植物生理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拍摄那天,她的父母也来了,她说自己从来没化过妆没拍过艺术照。现场,她的妈妈也掏出手机跟着一起拍,还用家乡话逗她笑,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很温暖。特别是聊到兴趣爱好时,廖老师说自己喜欢打羽毛球,还拿过奖,很会调剂和享受生活。廖红老师平时的工作大都是在野外和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长势,堪称女版的“袁隆平”。如果下次有机会,我要去田野里给廖红老师拍照。
段慧玲老师是力学研究的专家,我记得拍摄那天,她特意带我们到一个特别大的房间,参观亚洲最大的风洞。我很喜欢段老师对人生的解读,她说人生就是不断遇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坚持自己的执著才能有所成就,只有坚持别人坚持不了的,才能成功。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到很难,做好更难。我觉得在摄影这个领域,亦是如此。
李永平老师是个特别端庄的人,眉宇间透着东方女性的温婉,说话也很谦和。李老师平时经常去野外调研河流、流域和植被。她说平时不怎么打扮自己,这次拍照是她的丈夫帮忙挑选的衣服。李永平老师研究的是资源与环境,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她提到科研就是一种对求知的渴望和对理想的坚守,而追梦的路上从来都没有捷径,人生的幸运和不幸都是公平的,挫折越多的时刻,成功也就不远了。我觉得这些话用在每个行业每个人都是受用的,我也从这些话里读到了对自己摄影事业的激励。
陈雪飞老师在昆明,研究的领域是天文学。看着许多天体科幻电影长大的我们,对天文学也充满了好奇。我记得陈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天体的东西,还参观了国内少有的观测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在化妆的时候,我在她的办公室一个低矮的位置,看见一张孩子给妈妈留下的纸条,上面稚嫩的笔迹写着:“妈妈,我出去玩了,你不用担心我。爱你的又又。”当时突然有点感动,陈老师研究的天体离我们那么远,而其实她的生活却离我们那么近,我也在这份脉脉温情中感受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
李英贤老师从事的是航天医学基础的研究,在如今国家载人航天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老师私下里是个挺腼腆的人,那天因为拍摄需要,会给她化妆。她说除了结婚那天,这是自己人生中第二次化妆。我们走在楼道里,路过的她的同事和学生纷纷夸赞她漂亮,李老师还会害羞脸红,把脸捂起来显得特别不好意思。
刘建妮老师研究的是古生物学,拍摄那天,刘老师很是配合,帮忙联系场地,亲自跑上跑下,并带我们四处参观,她说自己是白羊座,所以特别热情。刘老师说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可能源于小时候在农村经常漫山遍野地窜,用小棍翻动土地寻找迥异的昆虫。
女生自拍篇5
自从当年《我的野蛮女友》一炮而红,翻拍和致敬之风就没有停止过,全智贤本人的《野蛮师姐》在结尾处惊现车太铉,可说是《我的野蛮女友》的前传,之后,美国人买走版权翻拍,日本人不甘示弱,拍出了电视版,去年马楚成更是邀请《我的野蛮女友》的原编剧操刀剧本,拍出了《我的野蛮女友2》……可说是放眼天下,野蛮无数!如今彭于晏张檬版《我的野蛮女友》再次出招,誓将野蛮进行到底!
对于挑战经典,新人张檬压力很大,特别是那场经典的“地铁呕吐”戏,张檬反复把吐出来的食物咽回去,和电影一致。对此,剧组工作人员解释称,“这个经典镜头我们全部采用,相当于向经典致敬!” 有全智贤在前,张檬坦承接下这部戏的确很有压力,“电影版《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的表演太过深入人心,想做到超越几乎不太可能。”但她认为自己和电视剧版中的童小夏相似度高达99%,“作为80后女生,自己平时其实很主张自我,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一定不会逆来顺受,一定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现在很有信心,我就是童小夏!”
为了能够全面超越原版,剧组砸重金赴日本拍外景,这次日本之行可谓是一场奢华的拍摄之旅,制片人透露《我的野蛮女友》的置景精美、造价不菲,为了保证拍摄画面质量,剧组不惜一切代价,剧中有一个非常昂贵的场景水晶房,全剧组花费重金并花了超多心思才完成拍摄。
这个被称为日本全程拍摄最昂贵的场景梦幻水晶房极致精美,整个房屋由玻璃制成,屋子就好像漂浮在空中一样,走近水晶房,就感觉像是凌驾于海面凝固在空气中一般。制片人李密告诉记者,用这个水晶房拍摄费了很多周折,“起初这个水晶房的主人并不同意我们将它用作拍摄场景,因为这样的建筑,最担心的就是承重力,一般的游客来访都会先限定人数之后才能进去,但是对于剧组拍摄来说,不仅人要进去,很多大型的机器也要进去。所以日本方面并不同意我们在这里拍摄。最后经过多轮交涉,日本方面终于同意水晶房里留下彭于晏、张檬和摄像师,其他所有人都要在外面,导演和演员就像被隔在了不同的时空,拍摄时也很有意思。”
彭于晏说:“我第一次在这样的玻璃房中拍片子,感觉很新鲜,刚开始还有点不敢动,不敢使劲走路,每走一步都十分小心,生怕把玻璃地板给踩漏了。不过在那里拍戏的感觉真的很特殊,就好像自己在空气中漂浮一般。”
在日本拍外景的剧组全体成员,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地震和海啸,所幸剧组人员都平安无事,制片人称:“剧组选择的拍摄地日本长崎和福冈,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
女生自拍篇6
从摄影术诞生之前的自画像,到此后的自拍照,艺术家们始终在寻找展示自我、再现情感的重要渠道。其实,自拍与拍摄其他人、景、物的摄影并没有什么不同,需要构思的无非也就是最简单的两个问题:拍什么?怎样拍?
英国知名摄影评论家、策展人、作家苏珊·布赖特(Susan Bright)于2010年5月就“自拍”这一主题出版了《自动对焦—当代摄影中的自拍照》(AUTO FOCUS:THE SELF-PORTRAIT I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一书,书中收录了75位当代知名摄影家的自拍作品,他们打破陈规,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表情,进行伪装、模仿、表演、拼贴,在画面中呈现出一个又一个别样的自我。
自我与他者
1839年,摄影术被发明时,人们都对眼前的景物可以凝固、呈现在照片中感到惊异。然而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也正在此时创作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自拍作品—《扮成溺死者的自拍像》。从那时开始,戏剧化的自拍场景就在摄影世界中不断呈现。
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是他者。从心理学上或哲学上看,照片意味着的绝不仅仅是镜像,而是艺术家们在持续不断寻找自我的位置。自导自演的摄影艺术家不胜枚举,摄影家们在自拍照里模拟谋杀现场、模仿知名雕塑、复制电影场景、再现历史事件……
与他们相比,罗德·莫拉塔(Rod Morata)的自拍设计似乎十分平淡。罗德为自己虚构出另一个家庭,他给自己起了另外的名字,将时代背景设置在1970年代,在照片中对这个年代的风格、潮流进行表现和解读。罗德尽量选择相当生活化的场景进行自拍,如收拾行李(复古的行李箱)、看电视节目(当然也是同时代的节目)等等,听上去似乎十分乏味,却带有颇为古旧而神秘的色彩。
凯利·康奈尔(Kelli Connel)将“扮演他者”这一形式做到了极致,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她在自己创作的《双重生活》系列作品中,一人分饰两个角色,穿着不同的服装,在充满生活化的场景中表现不同的人物状态,如野餐、谈心、开车等等,以此展现“两个女人的关系”。乍看之下,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照片中出现的是两个不同的女人,而不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这也正是凯利想要表达的主题,即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所处的角色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千变万化。
自拍不仅是自娱,更是一种独自创作的空间与时间的交融,一种自我审视、彰显人性的过程。整个作品形成的过程也许很长:从开始的想法,灵感的构思,设置恰当的场景,自拍者进入状态以及作品后期处理,有的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大量工作。当摄影师设定好场景、调整光圈快门、对好焦点,审视周围环境,通过特定的场景捕捉一种状态,这一瞬间可以是记录,更可以是创新。
从照相到造像
作为摄影师,把自己看到的东西拍摄下来给观众欣赏,是一种最原始和经典的方法。而在后现代艺术流行的今日,摄影家或艺术家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照相,而期望将自己心中所想赋予现实,或者把某种想象凝固成一瞬间的造像。现代摄影艺术已经超越传统摄影规则的束缚,摄影家们也因此积极利用自拍这种方式,创作出许多极富创意的艺术作品,虚构创作似乎也成为拍摄时一种内在的理念。
日本摄影师森村泰昌热衷于扮名人,他把自己装扮成列宁、爱因斯坦、切·格瓦拉等名人,这些人都以种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森村试***通过这种与历史的联系,将现在与过去连接在一起,重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和***治领袖。在题为《安魂曲》的系列作品中,他仅以男性作为模仿对象,去思考男性气质是如何与斗争、权力的概念相联系的。
另一位喜爱装扮成名人进行自拍的艺术家是澳大利亚的特蕾西·莫法特(Tracey Moffat),她挑选的模仿对象是40位具有国际声望和影响力的天蝎座女性,居里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费雯·丽、甘地夫人等均在其列。这个自拍系列的题目就叫作《成为天蝎座的人》(Being-under the Sign of Scorpio,2005)。在拍摄这组照片时,她要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对每个女性形象进行思考和研究,尽可能将被模仿者的情态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探究这些伟大的天蝎座女性身上有怎样的共通之处。
捷克女摄影师迪塔·佩佩(Dita Pepe)的模仿对象则是普通人。她从2003年开始创作系列作品《与男人的自拍像》,在照片中,迪塔扮成其他女人,与对方的家人进行合照,呈现自己与不同男人、儿童的关系。这些照片全部在对方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拍摄,与其他很多自拍作品不同的是,从照片中看不出任何摆拍的痕迹。
迪塔说:“我认为生活中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关联。但凡我过去生活中的某件事稍加改变,我都会成为与现在的我完全不同的人。”
从许多方面看,自拍照的创作者所呈现的永远是一张“不可能”的照片,因为他们永远无法用模仿的方式再现他人眼中的“现实”。
身体与精神
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身体的关注从未停止。对于身体的拍摄也被看作是对摄影本体语言的回归。摄影艺术诞生之初,人类的身体就经由绘画或摄影转化为艺术品—这里主要指的是女性的身体而非男性。在人体摄影史上,关于女性身体的摄影作品要远远多于男性的。热衷展示自己身体的女性摄影家并不鲜见,英国的贾米玛·史塔莉(Jemima Stehli)的方式颇为独特。她邀请不同的男士进入影棚,自己面对这位男士开始脱衣,与此同时,男人掌握着自拍按钮,可以随时按下快门,捕捉贾米玛脱衣的背影和自己的表情。
摄影师将权力移交给被拍摄者,这一行为反而使男性感到局促不安;但是对方在贾米玛毫无防备的时刻按下快门,又将压力转回她身上。这一拍摄过程十分微妙。
当然,也有男性摄影家不讳于展现自己的身体,阿诺·拉斐尔·闵奇恩(Arno Rafael Minkkinen)继承了世界绘画史上对自然风景中与自由的关系探讨,在自拍中发扬这种思想。他在水上行走、托起太阳、用自己的腿装作树枝……他借助角度和光线,依靠身体形态的变换来进行自拍创作,将自己融入岩石、树木、天空、大海这些先于人类存在的景观,带有一种原始的象征意义。
印度女摄影家阿妮塔·凯姆卡(Anita Khemka)在经历了一场个人危机后,开始用自拍的方式缓解伤痛。与其他众多在影棚、家里完成的自拍不同,阿妮塔的拍摄地点全部选在公共场所,如交通工具、街道等。由于拍摄地点的不可控性,外部环境及其他人物的自然状态与刻意摆拍的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她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疏离和孤独。
女生自拍篇7
拍一组什么样的照片呢?我决定上网找找灵感。关于小女孩儿的照片很多,但多是一些公主扮相,初看很美,再看,不免有些审美疲劳。我渐渐感到失望,女儿却兴奋得叫了起来:“妈妈,我也要做公主,也给我拍公主照吧!”为什么所有的女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梦呢?是不是因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付出努力,就可以轻松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希望女儿做一个自立自强、勇于和生命博弈的人。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这个道理?简单的说教显然毫无用处。苦思良久,我决定为她拍一组很励志的照片。可是,到底要拍什么却没了主意。
那天,女儿嚷嚷着要看电影,我便在电脑上随便点开了一部。那是一部关于美国女航空家阿梅莉亚·埃尔哈特的影片,这位伟大的女性,曾独自飞越大西洋,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她用自己的坚韧为女性在航空史上留下绚烂的一笔。女儿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看完了整部影片,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忽然转念一想:这不是很好的励志榜样吗?除了阿梅莉亚·埃尔哈特,还有法国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美国女权运动领袖苏珊·安东尼、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和英国动物学家简·古多尔。她们都曾经遭遇挫折,可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分别在各个领域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空。我要把女儿装扮成她们的模样,拍摄一组很美丽、很励志的“模仿照”。
在筹备相关服装和配饰的时候,我就给女儿讲这些人物的故事。5岁的孩子虽然不大,却已经开始懂事,她被我讲的故事吸引,常常热泪盈眶,并紧握着小拳头,不停地赞叹:“她真棒!真了不起!”对每一个人物充分了解后,拍摄过程就变得异常顺利。
我为这组照片取名为“不仅是一个女孩儿”,我希望女儿知道,她不仅是一个女孩儿,还可以是女航空家,可以是女设计师,可以是女权领袖,可以是女教育家,还可以是女动物学家。总之,她的人生有无限可能。这组照片一传到网站上,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他们在照片下留言,称赞我独一无二的创意,更称赞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女儿和我一起读完网友的留言后,她看着我,认真地说:“妈妈,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埃尔哈特和香奈儿这样的人。”
女生自拍篇8
是谁如此热衷自拍,自拍都拍了些什么?
由来一: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网友自拍就成了网络新的兴奋点,它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网民中间迅速流传开来。“自拍”名列百度搜索风云排行榜TOP50内,每隔3秒,就有一个上网者试***通过网络找到自拍***像;近50万个网站宣称自己的内容与自拍有关。从随手点开的几页搜索结果里,你会发现,***库所收***片都是由网友自己提供的自拍,这些“激情自拍”里难免搀杂了不少让人想入非非的东西。
由来二:某社区的博客网上,一位女曾一度走进人们的视野,令众人瞠目结舌。因为她不仅有性感的文风、直白的文字标题,而且其本人自拍的同时也上了网络,她在“既做才女,又做美女――我的Blog宣言”中说:“我对我自己身体的自拍,只是因为我有冲动要这么做。我的鲜血直往头上涌,我想看见自己美丽的样子,然后让人也看见。”一个月内,吸引了不少网民,点击率飙升到十三万多,在网络内外引起了广泛争议。
倾听――
故事一:让性感定格在浮光掠影里
常见类型:敏感与个性的女子
年龄范围:17-28岁
目睹对象:无所谓谁
我想我只是为了表达爱,才去自拍的。
是的,是爱,我爱他。
同样的,我也是为了爱,才将自拍照片放到网络上的。
是的,是爱,爱自己,爱爱情本身。
我认识小麦时还是一枚青涩的果子。
小麦是高年级的学长,成绩优秀,多才多艺,而且高大英俊,理所当然的他成了几乎所有低年级女生暗恋的对象。小麦是个骨子里骄傲的男孩,虽然对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礼。可如此温和的他,也从来没有注意到我,那时的我,短发,瘦小,而且沉默。
暗恋是成长过程中最肥沃的土壤,我因此拼命地汲取阳光雨露和养分,我希望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候能够再次遇见他。我如愿以偿了。
再次见到小麦已经是十年后了。小麦从国外回来,他任职的那家公司是我们公司的最大客户。我们相见了。当然,他已经认不出我了。当得知我是他的小师妹,而且曾经为他记过几年日记之后,他几乎呆住了。我和小麦顺理成章地相爱了,小麦说,感谢上苍,感谢成长。
我知道小麦是如此优秀,我惟有让自己美丽到无可挑剔才能够配得上他。我精心装扮自己,精心侍候我的脸庞、身材,还有指甲等一切细微之处。小麦那段时间是迷恋我的,他端详一个瓷器一样地看着我,而我,既温润又清澈。
我因此开始了自拍。
我要知道小麦爱慕的目光下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状态,我要竭尽所能地保持那种状态。我拍我的锁骨,我看她们瘦削坚硬,却又楚楚可怜。我拍我的后背,通过镜子来拍,我看她们柔和的曲线优雅像大提琴的琴弓。我拍我的胸部,她们饱满而且挺拔。那一刻我再回忆青涩季节时的自己,恍若如梦。
当然,如同所有同样俗套的结局一样,小麦最后还是与我分手了。
分手的理由也很俗套,小麦娶了一个可以在事业上给他更多帮助的官宦人家女儿。
我以为我会崩溃,但结果没有。也许因为听多和看多的类似的故事吧,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从自拍中发现了自己的美。
那些个夜里,当我想起小麦,想起自己苦苦追寻多年的初恋彻底化为泡影时,我也流泪。流泪的时候,我就起来,在电脑上一张一张地看自己的那些自拍照片,我慢慢解脱了出来。
我可以不再爱小麦了,但是我得爱自己。
我将自己的自拍照片放到了网络上,我告诉自己,我的美丽不仅仅只属于我自己,属于小麦,或者属于某一个男人。
它属于爱情本身。
观点阐释:这种类型的自拍者一般都是女子,有些共通处,比如敏感,比如有气质,比如喜欢个性的表达。她们是成熟的,她们往往在爱情中受过伤,她们信奉的爱情格言是:如果没有爱情,就要有钱。如果没有钱,起码要有健康。她们自拍只是一种表达,身体的表达,美丽的表达,性感的表达。
故事二:自我发现和他人欣赏
常见类型:寻求自信与虚荣的年轻人
年龄范围:25-32岁
目睹对象:这辈子也不会见面的陌生人
我的网名叫“白开水”,也许你见过我,在网上。当然,也许你还在网上见过我的自拍照片。
第一次听到“自拍”这个字眼,是在一次单位新分来的几个实习生一块讨论的时候,说什么自拍的人比较自恋。开始还不明白啥是自拍,后来知道了,就是把镜头对准自己,想怎样拍就怎样拍。
刚开始那会儿觉得特好玩,我的手机是带摄像头的,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就拿着手机对着自己不停地拍。可手机的效果不好,拍出来的样子自己看了都觉得别扭。那时,几个大学生到单位的实习也给了我不少压力,工作上特没自信,再加上那些拍出来的灰头灰脸的照片,心情一直很郁闷。直到一次一位朋友介绍一位客户我认识,见面时,客户说:想不到小姐不仅有才,还长得这么漂亮。朋友也说:是啊,她是越来越漂亮了。
说实话,我一直对自己的长相不太乐观,我总认为不漂亮就是丑。可是听了他们这样一说,回到住处,我对着镜子看了好久,发现自己真的是漂亮很多了。这个意外的发现,使我非常兴奋,禁不住拿出数码相机自拍起来。在后来洗浴的时候,在朦胧的雾气里,我更是放肆地拍了一些。那些***片,看得我心惊肉跳,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美好。当然,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藏在电脑里了。
因为经常上网,所以对网上的自拍照片也浏览了不少,当我把自己的照片和网上的照片一对比,我发现她们居然没有我美,于是,一种潜在的攀比和炫耀心理,渐渐地迸发出来。我想我应该让大家知道,我的身材是多么的美。于是,我有一股照片的冲动,我再也无法控制。
我记得,那天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家里,用数码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当然都是很健康的,最大胆的也仅仅是拍了一张背部的照片。真的,处理照片,上网,实在是一个愉快、兴奋而又惊慌的过程。
发出去以后,“我”的点击率快速飚升。在那段时间里,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我觉得,无论走到哪里,自己都会是那里的焦点。
可是,很快我就觉得自己很累。对自己的身体清洁得特别细致,到了嗜洁成瘾的程度。不仅如此,我还对别的女人的身体有浓厚的兴趣,不论走到哪里,总是觉得自己的目光能穿透他人的衣服,看到一个裸的人体。打开电脑,也情不自禁地就浏览到了自拍网站。
我已经由最初的不好意思发展到现在的不可收拾。
医生说,我有洁癖,还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我现在正在接受心理***,希望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心态,过正常的生活。
观点阐释:这种类型的人对年龄有一种恐惧感,不自信的时候最需要一个新的点来支撑她们,以便从外界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保持自信或是虚荣。也因此,她们从自拍那里找到了一种心理补偿。
故事三:记录成长记录过程
常见类型:热爱生活,崇尚自由的女性
年龄范围:不限
目睹对象:亲人、朋友、路人
我不想往日在遗忘中远离,我不想老了连回忆的角落都找不到,人生有些东西是需要保留和记录的。
13岁那年,第一次,妈妈亲自为我拍了一张写真,妈妈告诉我说,这是一种记录,一种见证。以后的每一年,我都坚持拍了,到现在我已经32岁了。我很庆幸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她让我很真实地看到自己成长的痕迹,从少女到小女人,从小女人到做妈妈。
我的写真集都存放在我自己的网站里面,每一个到我网站里的人都可以看到。13岁到19岁都是妈妈给我拍的,有两年是在影楼拍的,22岁以后到现在,我都是自己给自己拍。在这些自拍照片里,我最喜欢的是拍自己做准妈妈的那组,里面每一个镜头都让自己很感动,也很幸福。我常常想不知宝宝长大后,看到我那样,会是怎样的表情?
我给自己拍了很多写真照片,我不认为那是一种自恋,在每一张照片背后我都会写一些话,在每一组照片背后,我都会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当然是关于自己的。我没有想过刻意地去公开这些照片,但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他们都会看到,因为他们都是我网站忠实的拥护者,也有路人会进去看看,留些话,有好的,也有一些不中听的,我不介意路人怎么说,怎么评价,因为我想我这样做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就算有人说我好色,但我忠于自己,忠于我的家人。
观点阐释:这类人天真、率直,并始终保持一颗叛逆的心。她们热爱生活,希望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她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但这种做法较难被整个社会接纳,她们的身体可能会成为她们受伤的原因。当保持在一个私密的空间内自我欣赏时,不会遭到太多人的谴责。可一旦将“自拍”行为社会化,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
声音――
在网络里,目前已经存有相当数量的自拍照片了,同时,每天,每时,每刻,每秒,还不断有新的网友和新的照片加入进来。同时,关于自拍的争论始终在进行。网友们的观点分成了两个极端,批评与被批评者战斗得水深火热,但总体来看,自拍网友喊冤的声音似乎占了上风。
清水的鱼:“她们的做法触动了大多数人的道德底线,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尘子:“也许她们觉得这样的自拍很‘酷’,很‘出位’,甚至认为放在网上都没什么关系,可如果我收到这样的照片,我会觉得是一种‘骚扰’。”
挪威森林:“开始因为好奇,觉得流行就拍了,感觉就和拍写真一样,是留下一种美,既然是美,放到网上大家欣赏有什么不可以?”
红泪:“其实自拍是很干净的,只是有些人把自拍往歪处扭了。秀不秀,我认为这是私事,我秀我的个性,你守你的传统,互不干涉,只要我不违法,怎么样都可以。但说起来,让陌生人看到她的身体,这可能需要一种很强的个性,需要很大的胆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小李飞刀:“网络自拍原本是健康的、亲切的、生活的,它能让网络变得真实,不再有那么多的虚拟和欺骗;可是居然有人这样大肆‘暴露’,真是坏了自拍的名头。”
死灰不燃:“在我看来,自拍的意思应当是‘为自己而拍’,这是一件非常诗意的事情,而如果像惯常一般理解为‘拍自己,拍给别人看’,就显得俗不可耐意趣全无了。”
花小无缺:“呵呵,要我说啊,拍的出于炫耀,看的出于。”
巴特:“尽管我不能理解他们,但是并不代表我要去批判他们,其实如果我在什么地方碰到这种记录,说不定也有兴趣看看,猎奇嘛!”
KEN:“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将私有的东西公开化,我也乐意观看他们公开在网上的隐私记录。说真的,窥探别人的隐私是每个人内心的潜意识渴望,因为我觉得了解别人,特别是了解人性是件有趣的事情。而且现在用不着偷着看,反正人家都大大方方地公开了,我也就光明正大地看呗!”
链接――
一、有人直斥婚纱“伤风败俗”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继成都新婚男女兴起拍摄“彩绘写真”后,眼下上海一些新人也走进摄影馆拍摄“婚纱照”。年青男女的“出位”举动引出一个问题:婚纱影楼能否拍摄照片?目前暂无法规禁止影楼拍,但有人直斥这一行为“伤风败俗”。
影楼为新婚男女拍,会不会触犯法律?到底婚纱影楼能否经营拍摄照片的业务?
据某工商部门人士介绍,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条文禁止婚纱影楼拍摄照片,因此工商部门对此不会进行干预。公安局人士也表示,拍摄自己的照片是市民的权利,同时摄影经营者也有正当工作的权利,只要他们不把所拍摄的照片公布于众,不进行就不会触犯法律。
二、医生:可能引发不健康性心理
信息来源:某医学健康报
医生认为,曝光自拍之所以在网络上如此流行,主要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因为不用面对面,这里允许玩的人可以用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幻想。因为允许谎话、允许虚构,网上可能会混淆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性的形象。如果沉迷于这种玩意,强烈的刺激就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同异性正式交往时就会感到隔膜,严重的还会产生性心理障碍。
而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有正常性态度的人看来,喜欢自拍的男女,存在一种不寻常的暴露倾向,如果更严重一些的可能会是***癖,甚至是性变态。起因大多数与性心理偏差有关。
医生最后强调,在很大程度上“自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网络是公共空间,自拍照片放在自己电脑硬盘里怎么欣赏都没有关系,但如果要到网上,就有必要三思而后行了。
三、自拍照片的“异类”
信息来源:深圳热线网
在深圳热线网,一个“春节自拍特别专题:春节,我在这里”的页面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是一组温馨的家庭聚会照片,在网页上方还有这么一段话:“年末的忙碌与琐碎已落定,日子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刻完成了全新的蜕变。
春节,我们一直心有盼望并一年回味的日子,她是花市里怒放的花,是团圆饭上醇厚的酒,是手机里送来的热烈的短信,是亲人喜相逢的心。拿起相机,拍下这一刻的影像。让我们在网上彼此分享。”
或许,这才是自拍照片应该有的真实面目?
调查――
有一网站做了两项随机调查:
调查一:你有过自拍经历吗
没有,连想都没想过37.09%
偶尔想想,不会真拍16.59%
很想拍,但是有顾虑21.11%
拍过,我很喜欢21.56%
拍过,但是后悔了3.65%
调查二:你对自拍的看法
这种行为太伤风败俗了7.39%
不上网公之于众就没什么18.41%
我不拍,但不反对别人拍30.70%
潮流,本人自愿就行43.50%
从上面的两项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人对于自拍行为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接近一半的人或多或少的有想法去"自拍一张",并且至少有1/3的人实践了这一想法。
有一部分自拍照片是为了自我欣赏,只有不到1/5的"流通"到了网上。
对于"自拍"的态度则更宽松,近70%的人不认为这样的行为应该自责或者受到道德批评;当把自拍作为个人行为提出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是私事,"想做就可以",其中更有高达40%的人对此十分赞同。
幸福观点:自拍也需要理性
女生自拍篇9
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优秀作品展中,我们欣赏到了100多幅来自全国各地女摄影家的优秀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领导下我国女性摄影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大量,集中、优秀的女性摄影作品,选材大致上分为纪实摄影、人文摄影、风光摄影、生态摄影四大方面,我们将分门别类地将这些作品选登于本栏目中与大家分享,并逐一题材地简析女摄影家的摄影作品关于立意选材、细节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色。
本期我们为读者奉上的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优秀作品展中的纪实类题材的作品及其特色简析。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换句话说,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按主题内容划分,可分为若干类,如重大事件类、百姓生活类和科研勘察类等等。
纪实摄影是平衡人类生活机制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手段。虽然不能企望它彻底改变历史,但它却一直在推动着历史,平衡着历史演进过程中那经常倾斜的杠杆。纪实摄影的魅力在于拍摄者对于这个复杂世界细微的观察。它需要拍摄者有广博的知识准备,以获得敏感的观察力。更需要拍摄者在知识背景下获得正确的人文态度与立场。它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
立意选材方面,女摄影师与男摄影师对同一事件的抓拍,视角往往是不一样的。更多时候,男摄影师关注时代风貌,见证历史;女摄影师关注日常生活、聚焦民生,在她们的镜头中,表现老人、妇女、儿童的题材较为常见,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状态恰恰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实质。
比如拍摄一张表现城市建设规划成就的片子,男摄影师可能选择航拍的角度,从空中俯拍整座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景象,比较宏观;在女摄影家王周稀作品《逝年》中,则是以一座崭新的建筑为背景,拍摄一栋正在拆除的旧楼,立意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新旧对比的选题带着浓郁的感彩。“逝年”作为标题也更加诗意,为作品增色不少,这表现出了作为女摄影师的柔美和对生活的依恋,这就是“以小见大”。再比如要表现顽强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救援人员,男摄影师可能比较直观地拍摄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的场景;而在女摄影家袁美芳作品《歇息》中,拍摄的则是女护士们在辛苦忙碌的救护工作间隙累得倒在一起休息的画面,温暖感人,委婉、含蓄。
再来谈谈细节语言。这可以说是女摄影师最擅长的部分。纪实摄影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人文环境的关注,更是对现实意义的追求。一张好的纪实摄影照片,首先就要有细节。可是在生活中,细节往往小得让你视而不见,或者转瞬即逝。女摄影师与生俱来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在纪实摄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她们让全社会看到很多被遗忘、被隐藏、被忽视的美丽片段。例如女摄影家明雪影作品《铁匠铺》当中,其焦点对准的是近处的暖壶、茶杯和小凳,将远处铁匠师傅炼铁的场景作为背景虚化处理,这样的视觉对比告诉观众作品主要表现的是铁匠的日常生活而非劳作场面。而暖壶发黑,茶杯掉漆、小凳破旧的细节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从侧面告诉观众这是一位老铁匠,不是说年龄大,年龄和要表现的主题无关,说的是他的职业生涯应该很长了,我们可以揣测他拥有娴熟的打铁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这个早已熟悉的环境中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生活着。又如在女摄影家潘汉美作品《理发》中,从散落的一撮撮头发的细节中我们得知,主人公小男孩一定是好几个月没有理发了,所以才表现出因为怕疼而皱着眉、张着嘴,偏着头的动作表情。拍摄者将这些细节捕捉得很到位,我们甚至可以从他张着嘴的动作中听到小男孩的怪叫。
女生自拍篇10
人体模特儿是舞蹈家
当我看到芭蕾舞表演的时候总会问自己:那些优美的肌肉线条是怎样的构造呢?这是我决定拍摄女性人体的最初动机。我请来了现代舞蹈家作为模特儿,受惠于好的模特儿我才有出好片子的机会。拍摄女性人体不仅仅要拍女性优美的身体,更要拍摄舞蹈家利用肢体语言来展现舞蹈动作和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美的肌肉线条。我的模特儿有跳古典芭蕾的,也有日本民族舞蹈家,还有街头艺术家。所以,我使用的模特儿都是舞蹈家,而不是专业的人体模特儿。
摄影无须回避什么
说服一位舞蹈家拍摄人体相片是件很难的事。对于我看中的现代舞蹈家,我总是先让她们看我过去拍摄的摄影作品,然后就提出请她做我的人体摄影模特儿。舞蹈家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会很快同意的。一旦得到模特儿的同意我首先告诉她:“你作为人体摄影拍摄的素材,我希望你能理解人体摄影真正含义,就是允许我通过你的形体的表现帮助我的摄影创作。当然,舞蹈家作为肢体语言的表现者,应该表现出你自身形体的美。”这组照片中的舞蹈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我的人体模特儿配合我进行人体摄影创作。在此期间她结婚、怀孕、生小孩。所以,我也拍摄了大量的她怀孕时的人体照片。有人说拍摄这种特殊生理现象的作品不太好,而且不愿意欣赏这些照片。但我却不那么认为,人体的任何阶段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没有必要特别回避什么。
影棚是我的宇宙
开始拍舞蹈的时候,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舞蹈动作,我使用很短的快门时间。结果,虽然拍摄出来的照片有很高的清晰度,但缺少更吸引人的魅力。现在我在拍摄的时候,使用大型影室闪光灯加慢门的技术,既能拍摄到舞蹈动作中精彩的一瞬,还能在底片上留下闪光过后动作的全过程,把舞蹈和人体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有时候,我也使用“跟拍”技术,这总会出现令我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这种技巧最适合表现动感和生命力。我的摄影棚面积很小,而且高度不到三米,但在我看来这里就是我拍摄舞蹈的宇宙。有时我站在梯子上拍摄,有时把自己吊在天花板上俯拍。总之,在拍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头脑中的每一点灵感,而且尽最大可能拍到令我意外的精彩画面。
《跃》康太时 RTSIII,Carl Zeiss Planar 50mm, F8 1/60,柯达 T-Max100
《念》哈苏500C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120mm, F8 1/60,柯达 T-Max100
《孕》康太时 RTSIII,Carl Zeiss Planar 50mm, F5.61/60, 柯达 T-MAX 100
《升》康太时 RTSIII,Carl Zeiss Planar 35mm, F11 1/60,柯达 T-Max100
《奏》康太时 RTSIII,Carl Zeiss Planar 35mm, F8 1/60,柯达 T-Max100
《粹》哈苏500C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120mm, F8 1/60,柯达 T-Ma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