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翻译10篇

毛遂自荐翻译篇1

生活就好像一场正在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每个人都饰演着不同的角色。也许你是家财万贯、名声显赫的富翁大亨,请不要因此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许你是无依无靠、衣食无着的贫穷人家,但也不要灰心丧气,冷言看世界;也许你得到了一个幸运的角色,踏上了成功的宝殿,得意忘形地喊一声“生命如此多娇!”请注意,你已有一脚掉进了失败的沼泽;也许你是个不幸的人,徘徊在失败的悬崖边,但也不要对生活丧失信心,请看看广阔的天空,展望未来!

扬起心中的帆,利用现有的条件就可以创造一片辉煌;扬起心中的帆,用自己的手开拓一片新天地;扬起心中的帆,将成功化为动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扬起心中的帆,失败是通向胜利的阶梯,多一次失败,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扬起心中的帆,我们会走得更好、更远、更成功!扬起心中的帆,既然有如此多之益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周易·乾·象》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托起心中的太阳》一书,我就结识了一位真正的君子。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顶碗少年,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执着、勇气和永不磨灭的自信心。一次,顶碗少年在上海表演他的拿手好戏——顶碗绝活。音乐响起来了,第一次,碗摇摇晃晃地掉了下来,他没有成功。观众席上开始骚动,可他只是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到向观众鞠了一躬。而后,顶碗少年又开始了下一次尝试。然而,成功的天平并没有向他倾斜,他又失败了。场上一片喧哗声,顶碗少年却镇定自若,他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郑重地接过碗,又重复起了刚才屡屡失败的动作……掌声从观众席中爆发出来,他成功了!顶碗少年欣慰地露出了笑容,仅此而已。

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博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博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个不变的真理。当顶碗少年获得成功时,也只是抱以淡淡的微笑。的确,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下一次的挑战,又有什么值得为之欢呼雀跃呢?扬起心中的帆,笑对人生,就足够了。

“毛遂自荐”是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成语。谈及毛遂,人们总为他未能“早入囊中”而惋惜,也为他终能“脱颖而出”而庆兴,更为他不避嫌疑、敢于推销自我而叫好。但如果当初毛遂有实力却没自信没勇气,不敢自我推荐,结果就另当别论了。先说毛遂,他将永无出头之日,永无用武之地,自然不会有其呼风唤雨、扬眉吐气之时,也不会有“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了。他的名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世人所淡忘,成为无名小卒中的一员;再说赵国,秦国正在攻打,国家危在旦夕,而去楚国求援的十九门客中又找不出文当舞文弄墨,武可飞剑弄影的文武双全之奇才,平原君一定会急得焦头烂额。结果可想而知,轻者敬领土于秦国,重者赵国就此土崩瓦解。可见,毛遂的自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根究底,不就是因为毛遂敢于一搏,正确地驾驶了心中的小舟,扬起了心中的帆吗?

然而,在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不自信的“毛遂”。就拿翻译来说。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英语八级水平的研究生,虽然学的是翻译,且讲起英文十分流利,但一直不敢去公司应聘,给他人当翻译。因为她不敢尝试着迈出第一步,害怕“碰壁”,害怕失败,害怕别人听不懂时怪异的眼神,因为她没有扬起心中的帆,不敢正视“勇气”、“自信”四字,所以至今滞留在家。真为她这样有谋无勇的“毛遂”而惋惜啊 !

毛遂自荐翻译篇2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abstract: an idiom is a phrase which is an established and fixed part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they bear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a nation.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idioms are mainly shown in four aspects. they ar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nd history.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diom formation,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idioms are difficult points in idiom trans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proper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both keep the national features and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idiom translation

1习语的含义及特点

1.1习语的含义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指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习语形成于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p78)。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1.2习语的特点

(1)习语具有固定的结构,不能任意拆开、替换。例如:在英语中我们不能把“leave no stone unturned”改为“leave no brick unturned”,“live from hand to mouth (勉强糊口)”,不能写成“live from the hand to the mouth”,也不能写作“live from a hand to a mouth”;而在汉语中也不能把“七上八下”说成“六上七下”,把“乱七八糟”说成“乱八九糟”。

(2)由于语言、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成语的真实含义同字面意义之间往往有不同的差异。例如:英语习语“to bring the house down”不能按字面理解为“把房子拉倒”,而是“博得全场喝彩”;pull one's socks up (振作起来,鼓起勇气,加紧努力),切不可根据组成这一习语的4个部分,把这个习语理解为“提起自己袜子”。汉语中“瓜田李下”也不是两处地方,而是指行为让人有所怀疑。其他的例子还有to cut no ice(毫无效果),a baker's dozen(格外优待),know where the shoe pinches(知道困难所在)等。

(3)习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包含有趣的历史故事。例如,习语face the music与古代的演员有关。当时,只要音乐响起,准备出场的演员就要立即走到台前,在观众面前进行表演,不管他是否已准备好。因此,后来“face the music”指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又如汉语中的“毛遂自荐”原指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客毛遂,见平原君挑选20名说客去联楚抗秦尚缺一人,就自荐前往的故事。后来用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要求担任职务或工作。

(4)习语大多有鲜明的形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习语则是语言的精髓,因而习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在表达方式上,就是习语往往采用与该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理。例如,英语中的“as thin as a shadow”与汉语中的“瘦得像猴”,“lead a dog's life”与“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与“穷得像乞丐”,“fishing in the air”与“水底捞月”。

2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p23)而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文化的涵盖面十分广泛。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差异

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因此有许多与山有关的成语,如“安如泰山”,“开门见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而在英语中则有许多有关于船和海的习语,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习语。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in deep water(陷入严重困境)”,“when one's ship comes home(当某人发财时)”,“water under the bridge(无法挽回的过去)”,“be of the first water(第一流的)”等。

而且,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在用自然景观或物体来作比喻时,语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在汉语中有“有眼不识泰山”、“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而在英语中则有“all roads lead to rome”,“take a french leave”,“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此地盛产煤,意为多此一举)”,“go dutch”等(p65)。

2.2传统习俗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not have a dog's chance(毫无机会)”、“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

众所周知,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在文化内涵上有很大不同。“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腾(p46)。“龙”在汉语成语中经常和吉祥的事物用在一起。例如,“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而“dragon”在英语中指一种“有翅膀和爪子,能喷火”的猛兽,它与帝王毫无关系,而且还常用作贬义,指凶悍***的人。因此,“dragon”在西方的习语中很少见到。

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因此在汉语中有许多与“吃”有关的习语,如“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吃老本”、“吃软不吃硬”、“吃闲饭”、“吃香”等。这些习语因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英语中都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达。

2.3宗教信仰差异

中国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因此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这两种宗教的习语。与佛教有关的有:“借花献佛”、“普度众生”、“六根清净”、“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及“半路出家”等;与道教有关的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而在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有许多源于基督教的习语,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之人)”、“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傻人有傻福)”、“go to hell(下地狱去)”及“god's mill goes slowly, but it grind well(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

2.4历史典故差异

英国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有大量英汉习语源于历史典故。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如,在汉语中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面楚歌”、“拔苗助长”、“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许多英语习语源于《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swan song(绝唱)”、“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即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3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家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中国,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这原作的风姿(p316)”,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而在西方,有eugene a·nida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而翻译理论家alexander f. tytler 提出了3条翻译标准:“①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②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一致;③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上述各种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一个基本的翻译思想,即译文要在内容和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作为语言的精髓,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翻译者的任务就是寻求适当途径将习语中的文化特色以浅显易懂的形式用译语表达出来。按张培峰先生的话说,“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由两种语言中最富于民族个性成分而形成差异的这种表面上不可译中择出可译的方法来”。

翻译习语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法、套用法、意译法和注释法等。在翻译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3.1直译法

只要符合语法规则并且为读者所接受,习语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刘重德教授认为,“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要求译者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任何主观色彩。”因此他提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观点(p14)。直译一方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充分传播了原语文化,因此是最佳译法。有些习语的译文已经进入了目标语,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们源于国外。例如:

一帆风顺smooth sailing

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ne's hand

三三两两in twos and threes

不可理喻be impervious to reason

new wine in old bottles旧瓶装新酒

to show one's card摊牌

clench one's teeth咬牙切齿

dark horse黑马

3.2套用法

习语大都是名言警句,它们积累概括了人类文化的精华,触及到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在不同语言中能找到类似的习语。它们有着类似的内容与表达方式,如果把它们用在习语互译中,看起来就像是直译一样。例如:

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

趁热打铁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说时容易做时难easier said than done

福无双至good luck would never come in pairs.

long hair and short wit.头发长,见识短。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时容易做时难。

英语与汉语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比喻中用到不同的事物,但它们的比喻义是类似的。在翻译这些习语时,应该改变其形式以保留其灵魂。把这些相互对应的成语用在英汉互译中,可以再现原文的语言效果,且能清楚地达意。如:

瘦得像猴as thin as a shadow

the foremost dog catches the hare.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3意译法

有些习语不能直译,因为另一种语言的读者不了解这些习语的文化背景,而且在目标语中也找不到与之对应的习语。这时,只能舍弃其形式和修辞手法,采用意译的方法,以求能清楚地达意。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译为“a word onc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比译为“one word lets slip and four horses will fail to catch it.”要好,“keep one's nose clean”译为“明哲保身”比译为“保持鼻子干净”要好。

3.4注释法

在英汉习语中有一些源于历史典故。如果直译,则很难理解;如果意译,则不能保持原文的特色。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给译文加注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译为“sima zhao's ill intent is known to all-the villain's design is obvious”,“门可罗雀”译为“you can catch sparrows on the doorstep-visitors are few and far-between”,“achilles' heel”译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apple of discord”为“不和的金苹果——引起仇恨争吵的祸根”。

毛遂自荐翻译篇3

一、【近义词】

犹疑、踌躇、夷由、夷犹、迟疑、游移、彷徨、观望、徘徊

二、【词语注音】

yóu yù

三、【基本词意】

犹移。迟疑不决

四、【英文翻译】

.hesitate; be irresolute

五、【详细解释】

亦作“ 犹移 ”。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邹韬奋 《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 清 黄生 《义府·犹豫》。

六、【拓展延伸】

用犹豫造句

1、小明正犹豫着到底该不该买苹果。

2、刘工对于自己的去还是留,仍然犹豫不决。

3、我很后悔当时犹豫了,没去帮他。他的生活现在真是一团糟。

4、我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5、这样做是最明智的选择,你还在犹豫什么?

6、我正犹豫要不要让妈妈给我买芭比娃娃。

7、对于你的问题,我在犹豫是不是要回答。

8、我很犹豫要不要向老师承认错误。

9、我很犹豫我的这个答案对不对,该不该说。。。

10、人世一生,其实是在不断犹豫中成熟的。

用犹豫的近义词造句

迟疑:面对危险,他毫不迟疑的跳入河中,将落水的儿童救了起来,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毛遂自荐翻译篇4

河 水

郦道元

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①,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厉声曰:王尊建节,河堤不溢;王霸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叫②,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③,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河自蒲昌,有隐沦④之证,并间关⑤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也。

(选自《水经注・卷二》)

[注]①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子。②鼓噪(huān)叫:擂鼓呐喊。③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④隐沦:潜流。⑤间关:曲曲折折。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白屋(建造)

B.横断注滨河(横着截断)

C.水奋势激(激荡)

D.波陵冒堤(丘陵)

2.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列阵被杖(握持)

B.大田三年(屯垦)

C.威服外国(使……慑服)

D.河水重源(重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契丹主[注]自上***过云州,大同节度使沙彦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还镇。节度判官吴峦在城中,谓其众曰:“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众推峦领州事,闭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应州马***都指挥使金城郭崇威亦耻臣契丹,挺身南归。

契丹主过新州,命威塞节度使翟璋敛犒***钱十万缗。初,契丹主阿保机强盛,室韦、奚,皆役属焉。奚王去诸苦契丹贪虐,帅其众西徙妫州,依刘仁恭父子,号西奚。去诸卒,子扫剌立。唐庄宗灭刘守光,赐扫剌姓李名绍威。绍威娶契丹逐不鲁之姊。逐不鲁获罪于契丹,奔绍威,绍威纳之;契丹怒,攻之,不克。绍威卒,子拽剌立。及契丹主德光自上***北还,拽剌迎降,时逐不鲁亦卒,契丹主曰:“汝诚无罪,扫剌、逐不鲁负我。”皆命发其骨,而扬之。诸奚畏契丹之虐,多逃叛。契丹主劳翟璋曰:“当为汝除代,令汝南归。”己亥,璋表乞徵诣阙。既而契丹遣璋将兵讨叛奚,攻云州,有功,留不遣璋,璋郁郁而卒。

张砺自契丹逃归,为追骑所获,契丹主责之曰:“何故舍我去?”对曰:“臣华人,饮食衣服皆不与此同,生不如死,愿早就戮。”契丹主顾通事高彦英曰:“吾常戒汝善遇此人,何故使之失所而亡去?若失之,安可复得邪!”笞彦英而谢砺。砺事契丹主甚忠直,遇事辄言,无所隐避,契丹主甚重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契丹主:耶律德光。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上***过云州(经过)

B.契丹主责之曰(责备)

C.笞彦英而谢砺(答谢)

D.奔绍威,绍威纳之(接纳)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命发其骨,而扬之。诸奚畏契丹之虐,多逃叛。

译文:

(2)臣华人,饮食衣服皆不与此同,生不如死,愿早就戮。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余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钜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余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陈留左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泰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泰不绝恶人者,泰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泰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推荐)

B.鲜见其俦(比得上)

C.容独危坐愈恭(危险)

D.泰见而异之(惊异)

2.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以为有分决(认为)

B.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奖励)

C.吾始见子之面(面容)

D.卒为齐之忠臣(终于,最终)

3.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设酒肴以慰之(安慰)

B.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过错)

C.原纳其言而去(离去)

D.众人咸谢服焉(谢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

译文:

毛遂自荐翻译篇5

我国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影响巨大。可以说,我国自从产生了文字,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内容经过加工而成为史籍的材料。史官或史学家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使文章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史记》,它突破了先秦史传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唐宋时期的散文家以清新的文笔和鲜明的形象,为传记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开了个人传记文学长篇之先河。

史传文学的特点有两个:第一是寓褒贬于叙事中,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即“春秋笔法”。二是以人物为中心,强调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这里刻画人物的方法一般有:(1)通过语言、行动等刻画人物形象。(2)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

我国游记散文的特征有:

1.写景记事,简洁生动。文人们在创作游记散文时,力求达到简洁精练、生动传神的效果。这些作家在写景时浓墨重彩,却又要言不烦,恰到好处,在抒情时则含蓄蕴藉。

2.寓情于景,就事感慨。很多文人的游记散文,能够以山水抒写情怀。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受、遣闷抒怀。

3.记游说理,借景立论。我国北宋时期产生了说理性的游记,这类作品虽然大多记述了他们游览的山水名胜、文物古迹,但有的发表游后的感触,叙议结合,有的则立意于议论,借记游来说理。这些游记散文往往不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摹上,而是在简洁生动的写景过程中融入感情,抒发感慨,或阐明道理,发表议论,从而使作品既具有景趣又有理趣。

我国议论性散文早在先秦就出现了,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和贾谊的《过秦论》等就是代表作品。这些文章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影响了数千年的读者。因为议论性散文较多地阐述作者对社会现实、世态人情的思考和感悟,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如今“议论文”的特色去分析和赏读。

一、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世,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张山来曰:予素不解弈,不解歌,自恨甚拙,因从学于人。虽不能工,然亦自觉有入门处。乃知艺无学而不成者。观马伶事益信。

(选自《壮悔堂文集》)

这篇传记事迹突出,主旨明晰。作者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意愿出发,对材料进行了精心的剪裁,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在审视马伶的整体人生后,只选取了他比艺和学艺这两个侧面加以叙写。就文中所写事件来看,作者写李伶与马伶对台较量,仅仅表现观众的反应,就表现出他们的胜败优劣。而对李伶演技之高和高在何处,对马伶演技比李伶低和低在何处,作者都没有做正面描写。还有马伶出走的三年,其中的事件很多,但作者都一概略而不写,只用“日侍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就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不难看出作者精心剪裁的功夫,而且也显示了其语言洗练的妙处。三年后两人再度对台竞技,作者只字不提马伶演技高超和高在何处,只写他“复为严嵩相国以出”,使得“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通过李伶的举止,就把马伶演技的高超绝伦和非同寻常灵活地表现出来。这种剪裁,不仅大大增强了形象性和概括性,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松风阁记

刘 基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蜿蜒,■徘徊,影落檐瓦,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篪,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亡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

作者对松风声音的描写,有三个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1.描述使生动绝妙的自然声响更加清晰。作者一连串地运用了六个比喻,来表现松风这一景象的生动。埙篪之声的清扬,涧水之声的激越,铁马金戈的威猛,草虫之声的凄切,这些非凡的声响表现了松风的特点。

2.心与境会,神与物合。作者善于在松风之中微妙地传达出主观之情。松树的威严、雄壮、洒脱、高洁,俨然一位醒世***的哲人。这就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写照。现实的污浊使作者愤慨,大自然的美景又让他陶醉,他带着复杂的心情聆听这些松树发出的声音,使松涛与心涛相融合,从而产生美感。

3.文末描写与“上人”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哲理性的深思与感叹。这段对话非常简短,却构思巧妙,使文章于轻巧之中蕴涵极其深刻的哲理。

三、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 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四库全书》本《青霞集》,有删改)

沈青霞是一个正直敢说的文人,但也正因为正直使然,沈青霞凭借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皇上也因此不得不重罚他,把他流放到边塞去。沈青霞死后,他的学生俞君收集编辑了他的著述若干卷,要刊刻流传,沈青霞的儿子沈以敬请茅坤写了这篇序言。在序言中,茅坤先是简略叙述主人公的平生,随后以较大篇幅着重提出个人对沈青霞文章的公正客观的看法,这就使得本文的文笔既委婉又富于深意。再者,作者运用比较的形式,将古代文人的文章和沈青霞《鸣剑》《筹边》等篇相比较,觉得这些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肯定会流传百世。“文以载道,言以传志”,作者巧妙地将序言和对明代散文创作的大趋势进行了分析。这就不仅仅给当时人以启发,更给几百年来的文章创作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历史背景

在阅读文言文时,历史背景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还是其他文体的文言文,都或显或隐地有其“历史背景”。我们要尽量地联系一定的背景知识来阅读。关注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大致了解文章人物、情节、事件、景点、观点、见解、主要内容、感情倾向等,把握其脉络走向。

二、了解写作目的

史传等文言文都有写作的“目的性”特色,我们在阅读时要尽量地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以便于帮助我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作出准确的分析和恰当的判断。

三、分析感情倾向

时代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作者生活的局限性,常常会带有作者特定的感情倾向。我们要善于在阅读时弄清楚其积极意义,区分其消极因素。对具体事物,我们要具体分析,善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倾向和价值观。

四、抓住关键词句

文言文阅读的中心句或者说关键词句,常常出现在作者对人物个性的总结中。作者或借助文章中他人的话语,或借助后代人的评价语来体现中心思想。我们阅读时,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文末的总结句、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等,就能很容易地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五、整体通读文章

解答各种不同类型的文言文的练习题,我们都要先全面具体地通读一遍全文。然后再细致地阅读一遍,方能从宏观上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楚文章意思和关键内容,这对我们解题有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后面的注解或者文章的标题(特指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的意思,来解答问题。

六、结合命题选项

对于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者字词,我们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命制的选项来理解和进一步了解文章内涵。因为一般文言文的五个小题中,有四道是选择题。每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常常有三个“正确”,这些正确选项的含义,能帮助我们较为粗略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解题目的。再者,题目中的选项往往都是文章的难点所在,有的题三个选项正确,一个错误,这既是从不同侧面解释原文的难点,又为我们利用排除法归类排除选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是一箭三雕的好方法。

七、翻译句子的方法

翻译句子时,我们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我们可以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猜出某个难句的主要内容,又可以在把握全句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某一难字词的意思。反之,我们往往能通过某一难句的意思进而把握要翻译的句子的含义。当然,翻译文言文句子,原则还是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既有利于保持原文风格,又能使翻译简练。

一、范冉传

范 晔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反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

中平二年卒于家。临命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

(选自《后汉书》)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准备)

B.不得妄有去就(离开)

C.便起告违(告别)

D.于是三府累行论谥(牵累)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拂衣而去

B.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

C.于道侧设坛以待之/以冉为莱芜长

D.后为三府所辟/闵仲叔之为人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范冉的“违时绝俗”一项是( )

①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②便起告违,拂衣而去③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④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⑤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⑥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

A.②③④⑤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冉的朋友王奂多次邀请范冉出来做官,都被拒绝。

B.东汉朝廷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因母亲去世,没去上任。

C.三公府同时召用范冉,范冉才去司空府任职。

D.范冉过世时,要求儿子一切丧事从简,深得大家赞美。

5.断句和翻译。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子 前 在 考 城 思 欲 相 从 以 贱 质 自 绝 豪 友 耳 今 子 远 适 千 里 会 面 无 期 故 轻 行 相 候 以 展 诀 别。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鸭说(节选)

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然,其毛羽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即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①,容与②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嗌嗌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蠓③鼋龟醯鸡④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⑤,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①消摇:通“逍遥”。相羊:徜徉、漫游。②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③蠛蠓(mèi 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④醯(xī)鸡:小飞虫。⑤蹄涔(cén):牛马路上所留足迹中的积水,比喻容量微小。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僮取鸭卵伏之(通“孵”,孵化)

B.予让僮不善畜也(谦让)

C.予适憩亭中(到)

D.时雨初歇,池水方强(强盛)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饲之盆中/予甚爱,戏之

B.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

C.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或蔽于丛

D.畜不以水也/曷不以畜鸭雏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观鸭”情景的一项是( )

①始育,则饲之盆中②其声然,其毛羽然③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④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⑤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⑥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断句和翻译。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反 其 自 然 之 性 试 于 水 者 也 得 其 所 以 为 性 而 安 且 乐 水 之 狎 而 不 归 者 也 生 养 蕃 息 既 富 且 昌 水 之 畜 而 充 长 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黄溪①记

柳宗元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②,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③。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④。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选自《柳河东集》)

[注]①黄溪:又名黄江,位于湖南永州市东。②膏:(水)像膏汁一样汇聚无波。:水不流动。③颏(kē)颔(yín)(è):像下巴、牙齿一样,在这里形容石形参差怪异。④黄皇室主:王莽的女儿,嫁汉平帝,平帝崩,被尊为皇太后,王莽篡位,改称黄皇室主。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丹碧之华叶骈植(并排生长)

B.揭水八十步(撩起衣襟)

C.黛蓄膏(深青色的颜料)

D.死乃俎豆之(祭祀、崇奉)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黛若膏”,这是写水色,既有青绿纯净的色感,又有如脂的质感。

B.“沉沉无声”,说明积水成潭,既深且厚,故而无声,倍增探幽览胜的兴致。

C.“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运用特写,活现了游鱼悠闲嬉戏的情态。

D.“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一句,写出了山的动态之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的游记善于通过对山水的出奇幽静的描写,含蓄地表现自己的谪居南荒而壮志难酬的情怀。《游黄溪记》中黄溪的山水,就有作者这样的寄托。

B.文章最后一段写黄神传说不吝笔墨,黄神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对黄神择“深峭”之地潜居下来,还能“有道”“安民”,颇有赞美之意,用意耐人寻味。

C.文章用四幅画面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一写高山如剖瓮,二写潭水似黛膏,三写日影若白虹,四写石下有鱼儿,全用比喻,手法神奇,蔚为壮观。

D.《游黄溪记》处处体现一个“游”字,作者移步换形,饱览山水,着笔处并不忘里程的记录。这类文字看似平常,却使读者有亲历其境的感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遂自荐翻译篇6

German Joins China's Ancient Warriors

In 1974 archaeologists[考古学家] discovered legions[大批] of warriors made of terracotta[陶俑] who for two millennia[千年] had silently been protecting the tomb of an ancient Chinese emperor. Well over the weekend, a 26-year-old German art student tried to volunteer[当志愿兵]. Pablo Wendel, donned[穿上] a fake terracotta uniform, slipped past security guards and hid among the two thousand warriors and stood very still. Police saw him enter but it took them a full two-minutes to pick him out of the crowd of sculptures[雕像]. They let him go without charges but they did keep his uniform.

Detailed Report

A German art student tried to join a Chinese dynasty’s army but he volunteered centuries too late. The 26-year-old man identified only as “Pabloor by his Chinese name “Ma Linmade a dusty brown suit of armor[盔甲], a tunic[束腰外衣] and a helmet[头盔], and attempted to blend in with the ancient warriors of the terracotta army in the western city of Xi’an.

Pablo entered the museum with his uniform packed in a suitcase. Once inside, he quickly changed into the outfit, jumped over a barrier[栅栏] and joined the soldiers, who stand in hundreds of rows. He blended in so well that security guards had difficulty finding him. Pablo has been obsessed[着迷] with the soldiers since his childhood. He reportedly said that he only planned to have a photo of himself taken standing near the museum’s excavation[开凿] pit.

“But when I saw the soldiers, I got too excited and just couldn’t stop myself from jumping into the pit,he said.

Since he didn’t damage the soldiers, Pablo was released[释放] after getting a lecture from the security officials, according to the police.

197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大批陶俑兵马,它们默默地守护着一位古代中国皇帝的陵墓长达两千年。就在周末里,一名26岁来自德国的艺术专业学生毛遂自荐,自愿参***当秦俑。帕布罗・温德尔身穿一套假秦俑服,逃过保安人员的视线溜进了秦兵马俑阵中,丝毫不动地静立在两千个秦俑之中。公安人员虽然发现了他的举动,但花了足足两分钟才把他从众秦俑中请出来。他们没有对他罚款,但扣下了他的制服,然后释放了他。

详细报道

一名来自德国的艺术专业学生试***加入中国王朝***队,但此举措来迟了数个世纪。这名26岁男子,名叫“帕布罗”(其中文名为“马林”),自制了一套土褐色的制服,其中包括盔甲、长至膝盖的束腰外衣以及一个头盔。他试***混入中国西部城市西安的秦兵马俑阵中。

帕布罗把装有制服的小提箱一起带进了博物馆。当他一进去,便马上换上了外套,跳越栅栏加入到数百列的兵马俑队伍中。他装扮得维妙维肖,保安人员也很难找到他。帕布罗自幼便对兵马俑非常着迷。据报道,他说自己原本只打算站在博物馆的秦俑坑附近拍张照片。

毛遂自荐翻译篇7

关键词: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1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交际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交际、理解难题。

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理解为“tung shih imitates his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就没有交待清楚。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加注的方法: tung shih imitates his shih (his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tung shih was an ugly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理解方法。据说,有一次***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也没能让外国客人弄懂故事内容。此时,***提示翻译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通过这一类比,外国客人马上明白了剧情的主题思想。

中国历史灿烂悠久,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历史成语典故俯拾即是,意蕴浓厚,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亡羊补牢、塞翁失马、滥竽充数、朝秦暮楚、毛遂自荐、班门弄斧、名落孙山、三顾茅庐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蜀中无大将,寥化作先锋”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因此在交际、理解时,应在弄懂典故含意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交流、表达方法。

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亦如此。《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有700条,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辉,有些莎士比亚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

2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南面为主,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人们经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常置前。而英语文化却恰恰相反,英美人从英语地域文化上来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自然是“from north tosouth”,“北屋”为“a room with southern exposure”。诸如“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之类的方位词语,英语方位在说法上也和汉语文化相反,分别为“northwest ”,“southwest”,“northeast”,“southest”。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east wind)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寒冷”、 “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oh,the west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理解此诗时应对这一地域文化差异作一注释,否则会给缺乏英国地域文化知识的一些汉语读者造成困惑或误解。

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这就是文化的个性和差异。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家皆喜以牛自喻: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明代名臣蒋冕年迈衣锦还乡后,皇上御诗,称其为“江南——老牛”,蒋冕也作诗谢辞:“老牛用力已多年,劲破皮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耕牛与农民朝夕相处,且勤劳忠厚,自然形成了中国人对牛的热爱和赞誉。与中国不同,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牛则很少干活,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则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

3风俗文化差异

风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定和习俗。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用的几句客套话是“你到哪儿?”“你要干什么?”“你吃过饭了吗?”,这几句话中国文化里并无多深的含意,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礼节性的打招呼的一种形式。然而西方人对这几句却很敏感和认真,“你去哪儿?”“你要干什么?”在他们看来纯属自己的私事,别人不能随便打听,除非是亲密的朋友。而“你吃过饭了吗?”则使他们不知所措,对方会以为你想请他(她)吃饭。像这样的见面问候,应视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转换,改为英语惯用语“hello”,“goodmorning!”,“how are you?”等。

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性的东西。

4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有神话中的“龙王”,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交流、理解时应予注意。例如,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时,把它英译为“man propses,god disposes”,似乎神形兼备,汉语成语巧对英语谚话。但由于两者存在着不同的宗教背景和深层的文化差异,译文就有使刘姥姥由信佛变成了西方基督教徒之嫌了。因为严格地说,此例中的“天”与“god”并不完全对应。在此认为用“heaven”来代替“god”更忠实于原文。

总之,文化差异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交流、交际、表达,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两种语言文化功底,深刻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也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英词典[s].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r•r•k哈特曼,著.黄长著等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3]王春晖.英语课堂教学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

[4]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毛遂自荐翻译篇8

王 忠 嗣

六载十月,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帝意不快,将***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城,帝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府充盈,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阻挠***计,帝怒。李林甫因使人诬告忠嗣,敕征入朝,贬汉阳太守。八载,帝使哥舒翰攻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忠嗣之言。

臣祖禹曰:王忠嗣可谓贤将矣。不为无益害有益,不以所得易所亡,不顾一身之危而惜士卒之命,其可谓贤将矣。然忠嗣知石堡之不可取,莫若固守前议而勿分兵以助延光,均之得罪,不亦宜乎?既黾勉奉诏,予之兵而复挠其谋,使谗人得以籍口,岂忠嗣思之未至邪?

(选自《唐鉴》)

1.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副:符合

B. 实夺其谋也夺:改变

C. 敕征入朝敕:下令

D. 均之得罪,不亦宜乎均:衡量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反映王忠嗣“爱惜士兵生命”的一项是( )

①杀数万人不能克

②不欲成延光之功

③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

④必归罪于大夫

⑤王忠嗣可谓贤将矣

⑥不顾一身之危而惜士卒之命

A. ①③⑤B. ②④⑥

C. ②③⑥D.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天宝六年十月,皇帝派王忠嗣去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不愿用几万士兵的性命去换取城池,皇帝听后心情很不愉快。

B. 将***董光弼毛遂自荐,带兵攻取石堡城,皇帝命王忠嗣帮助他,王忠嗣不得以接受命令,但并没有尽全力辅助他。

C. 李光弼劝说王忠嗣,既然接受了诏令,就要帮助董将***去攻城,不然会陷入谗言之中,王忠嗣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最终被贬汉阳太守。

D. 范祖禹认为,王忠嗣确实是位贤将,有卓越的***事才能,不顾个人得失,爱惜士卒之命,值得歌颂,但衡量他所得到的处罚,范祖禹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值得的。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夫***府充盈,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既黾勉奉诏,予之兵而复挠其谋,使谗人得以籍口,岂忠嗣思之未至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唐 介 传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宋史・唐介传》)

5.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驰檄按诘数:多次

B. 皆帖伏以去帖伏:顺从

C. 且言将远窜 窜:放逐

D. 而同列依违

依违:表面依从,暗地背叛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唐介“刚正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①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

②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③(遂劾文彦博)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

④进用冢司,岂应得预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

⑥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

A. ①③⑤B. ②④⑥

C. ②③⑥D. ④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治理水利方面,唐介负责处理此事,把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水的地方,筑堤挡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

B. 唐介因张尧佐被同时任命为四个官职的事情与皇上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安危。

C. 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后来有所醒悟,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胜利。

D. 唐介疾恶如仇,犯颜直谏,鼎镬不避,遭贬而不悔,终于赢得“直御史”美名。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遂自荐翻译篇9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生存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华夏民族生活在广袤肥沃的东亚大陆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地在人 们的生活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如“斩草除根”“风调雨顺”“山穷水尽”“挥金如土”等。

    英国则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历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水、鱼以及航海有关的习语。如as weak as water (弱不禁风) , drink like a fish (豪饮) , to miss the boat (错失良机)、all at sea( 不知所措)。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英国着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 nd)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 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二)历史典故

    从一定角度上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沉淀,汉语中大量的习语都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习惯等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赔了夫人又折兵”“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也有其特定内涵,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the Trojanhorse (特洛伊木马, 出自希腊神话) , arrow of Cupid (丘比特之箭, 出自罗马神话)。

    (三)习俗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在封建社会, 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因此, 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 却是一种长着翅膀, 身上有鳞, 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另外,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四)宗教信仰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语言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因此, 汉语里有许多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等。另外,中国人还敬奉天神,如“天经地义”“谢天谢地”“天无绝人之路”等。中国历代皇帝也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 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 God 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 相关的成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诅咒一个人时人们常说God damn you, 危险过后常说Thank God或God bless you。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一直被奉为西方文化的经典。英语中许多成语也正是出于此。如finger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 ,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 (真心行善,不求回报)。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语言学习者要想正确理解英汉习语并成功地进行英汉习语的互译,就必须首先对英汉两种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二、英汉习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因此, 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主要方法是: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 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如a gentlema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纸老虎(paper tiger);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直译的好处是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是, 如果直译太多或直译不当, 则容易使读者感到滑稽可笑或莫名其妙, 甚至引起误会或错误联想。如:不到黄河心不死(Until all is ov er, ambition never dies.), 猪八戒倒打一耙(To put blame on one's victim.)“黄河”和“猪八戒”等词汇都含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果直译,外国读者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以“功能对等”的方式翻译才能在东西方读者中引起与愿意相符的感受。

    (二)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 Don Juan (唐璜,意为风流浪子) , 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 (运煤到纽卡索, 指多此一举, 纽卡索—— 英国一产煤中心) ,班门弄斧(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 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东施效颦(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estroy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

    (三)等值互借法

    成语的对等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即比喻意义、比喻形式和感情色彩。有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或感情色彩上都比较相近,这时候,习语翻译就可以采用等值互借法, 或称同义习语套用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保留源语的形象、风格, 又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习惯, 可以让译文读者轻松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如burn the boat (破釜沉舟) ; great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turn a deaf ear to (充耳不闻)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四)意译法

    意译法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 又无同义习语可以借用,加上解释性文字后又会失去习语精粹的特点,最好避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意义即可。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家丑) 、 逼上梁山(be forced to do something) 、打开天窗说亮话(frankly speaking)、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

    张 玲: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这种方法还适用于那些运用具体、浅显的比喻来说明比较抽象的事理,且语言生动诙谐的歇后语。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可译为wait and see,“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可译为to snap and snarl at a kind hearted man.

    三、结束语

    英汉各有其自身文化烙印与文化色彩,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英汉习语也不是不可译的。虽然习语翻译特别是那些含有丰富文化信息的习语翻译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到底该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上下文灵活选择。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绝不可只考虑语言的转换,还应增强文化意识,要从跨文化交际的立场出发,采用适当的翻译方式,尽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达到准确介绍异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修辞与翻译[M].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 青岛出版社, 1999.

毛遂自荐翻译篇10

乙:对。

甲:经常在外地巡回演出。

乙:我们倒是全国各地哪儿都去。

甲:看得出来!

乙:您看哪儿啊?

甲:看你这双鞋,就知道:道儿你没少跑!

乙:我穿得费。您没看吗?鞋底儿都快磨平啦!

甲:这不新鲜!你想啊,你一年四季马不停蹄,肯定穿得费!这样吧,我给你打个前掌儿好吗!

乙:噢,您会修鞋?

甲:我过去就是一名修鞋匠。

乙:是啊?

甲:我曾经身背修鞋箱,每天我是早出晚归,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

乙:你怎么吆喝的?

甲:please let me mend your shoes。!

乙:啊?

甲:刚才我吃喝的那句呀,是英语:请让我给您修鞋。

乙:您干吗用英语吆喝?

甲:你对我不够了解。

乙:什么?

甲: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英语,中学毕业以后呢,工作一直没有着落。我是白天修鞋,晚上自学。学英语我都学入了迷!有的时候,说着说着话,这英语自己就溜达出来。

乙:“蹓跶”出来呀?

甲:我太喜欢啦!

乙:哎,那您的英语说的这么好,可以毛遂自荐哪。

甲:唉,别提啦!我曾经去过几个单位的人事科,虽然我已经自学到了大专的水平,可都因为我一没人情,二没文凭被拒之门外。

乙:是有这种不正常现象。

甲:过去,每当我奔波了一天,身背着修鞋箱,走在回家的路上,眼望着朦胧的月色,迎着刺骨的寒风,说句心里话:真有点儿心灰意冷。唉!(唱,歌曲《月亮走我也走》曲)月亮走,我也走!我背鞋箱到街口,到街口!毛遂自荐遭冷遇,用武之地何处有?何处有?啊,天上云遮月,地上水不流,月亮月亮你听我说,难道我只有把鞋修,把鞋修!把鞋……please let me mend your shoes!

乙:他这英语又蹓跶出来啦!哎?你这么吆喝谁听得懂啊?

甲:你还别说,那天我刚这么一吆喝,真过来一个找我修鞋的。

乙:是啊?

甲: with a pad in the front!

乙:哎,他这说的什么?

甲:“给我打个前掌好吗?”

乙:噢,真遇上知音啦!

甲:来的这个人说:“小伙子啊,我谈不上是知音。英语呀,我倒是会几句。你英语讲的这么好,怎么还修理皮鞋呀?”

乙:就是啊?

甲:我说:“修鞋不是不要文凭嘛。”

乙:那可……也没这个专科学校啊?

甲:“我觉得你应该发挥特长,我给你提供个信息。”

乙:什么啊?

甲:“龙江贸易公司正在招聘英语翻译,我推荐你,你愿意去吗?”

乙:那可太好啦!不过您是干***?

甲:“忘了介绍啦,我姓钱,是那儿的人事科长。”

乙:噢,这是搞人事的。

甲:“哎呀!你是搞人事的,太好啦!给我办点人事儿吧!”

乙:啊?

甲:“不是!给我办点儿人事安排的事吧!”

乙:哎?这么说话不好听。

甲:不好听啊?凑合着听吧。

乙:怎么啦?

甲:这几年为了找工作,搞人事的我见过几个,差不多的都是说的好听,不办实事儿!

乙:你呀!不能看得太绝对啦!

甲:钱科长也这么说。

乙:你看。

甲:“小伙子啊,我观察你好几天啦!我觉得你很有前途!这样吧,星期六你去考试。我先给你报个名,哎?对啦!你叫什么名字啊?”

乙:叫什么?

甲:我叫戴(待)业。

乙:戴业?

甲:“对!姓名戴业,性别——男,年龄——二十五,民族——汉,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分——学生,***治面貌—— 团员,文化程度——初中,是否成家——未婚,身体

状况——健康!报考专业——英语!有何特长——修鞋!家庭住址——哈尔滨市南半区无门路我不着道儿憋死牛胡同对不上号!”

乙:嗬!他这儿背台词呢。

甲:到哪儿都这一套,我早就背熟啦!

乙:噢,你常说。

甲:这个时候,鞋掌也打完啦,钱科长问我多少钱?

乙:你怎么说?

甲:我说:“嗐!你看什么钱不钱的?您对我这么热情,我也没什么表示的!这鞋掌儿钱咱们少算点!”

乙:要多少?

甲:“您给50吧!”

乙:这……50块呀?打个鞋掌要50块?

甲:怎么啦?你不懂,不要白不要!

乙:怎么?

甲:我明白他那意思:为了让我给他修鞋,嘴里说替我找工作,跟我一套近乎;我一冲动,鞋掌白打啦。嘿嘿!都是老中医,少给我来这偏方儿。

乙:咳!你这什么语言哪?

甲:少来这一套!

乙:噢!这么一说考试你不去啦?

甲:我倒是想去呀,可我又没文凭又没人情,去了也是白考啊。

乙:哎,我给你出个主意:你给钱科长送东西。

甲:我给他送礼?

乙:你没听人说嘛,不花钱办不成事!

甲:我倒是想送礼,我没钱呢。

乙:哎?你刚才不还收他50块吗?

甲:哎!这倒是个办法,用他那八块钱给他买东西。

乙:您得有这意思啊。

甲:表示表示。

乙:对啦!

甲:行!花50块买了不少东西。

乙:都买的什么?

甲:买了仨面包、俩香瓜、半包棉花糖、一口袋爆米花。

乙:他买这东西还挺出数儿!

甲:这个东西占地方啊!

乙:是啊。

甲:当天晚上,打听到钱科长他们家,背着爆米花,我给他送去啦!

乙:嗬!

甲:到了他们家一看呢,门关着,门上有个门镜儿,往里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瞧见。

乙:多新鲜哪?门镜儿是由里边向外看的!

甲:我一敲啊,门没开,一听里边好像有动静。

乙:那是没听见。你使劲敲!

甲:使劲?对!“吐!邦邦邦!邦……”我这一砸,他们家门没开,界毗儿出来个老太太,(学)“哟!你可别砸啦,我们家墙皮都掉饭锅里啦!”

乙:嗐!这劲儿是大了点儿。

甲:“(学)你这小伙子啊,送礼来的?”

乙:看出来啦!

甲:“送的什么?就这个?别费事啦!您没看钱科长家门上有个门镜吗?在屋里早就看见你啦!别说你送这个!二月二,有个大嫂给钱科长送个猪头,愣敲了一个小时没开门哪,急得大嫂门口儿直哭!”

乙:哎哟!

甲:后来我说:“得啦!他大嫂,把猪头交给我,我替你交给老钱。大嫂这才回去!”

乙:那老钱把猪头收下啦?

甲:“别提啦!我这后悔呀,过后这猪头怎么给他,他也不要!他又买了个猪头给大嫂送回去啦!结果这猪头归我啦!你看,让你说说,我这么大岁数?你说我……我咋这欠儿蹬

哪?”

乙:“欠儿蹬”啊?那您就把猪头吃了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毛遂自荐翻译10篇

学习

大学收获总结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收获总结,内容包括课程收获总结万能模板,大学学生心得8篇范文。一、研究背景《***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形成“质

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关于信息技术2.0的论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1000字。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如特殊的***画处理功能,强大的综合呈现功能,动态模拟现实场景等,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也不可能成为

学习

税务局团支部工作总结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税务局团支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党支部工作总结税务,税务局团支部工作计划和目标。强化团的管理,把制度建硬。近年来,他们在健全团总支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团支部委员工作职责、建立了团支部生活会制度、团员学习

学习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一次不平常的经历10篇,内容包括一次不平凡的经历二十篇,一次不平常的经历450字作文。所以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啊。好了,那一夜的故事到此就讲完了,谢谢大家!指导老师:杨纪庆

学习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测量实习计划,内容包括工程测量实习基本情况范文,工程测量实习周记19篇。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

学习

有关父亲节的文章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父亲节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有关父亲节的短文,父亲节文章写给爸爸的。4、时为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

学习

安装制作合同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安装制作合同,内容包括制作安装合同怎么写,制作安装合同。第一条:广告牌制作1、广告牌规格:2、材质:3、要求:第二条:广告牌安装安装地点:第三条:工程造价及支付方式1.广告牌制作安装费(即合同总价款):共计人民币元,大写元整。2.支付方

学习

这世界怎么都是你10篇

阅读(24)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不是由于他人怎么创造,而在于你自己。你想要拥有怎样的世界,你就得自己努力让自己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因为世界和我们自己一样。

学习

班主任月考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月考总结,内容包括班主任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班主任月考总结反思。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新学期开始,班级的一切都是新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学初的工作中,自己重点抓了班集体的工作。在开学的第一天,自

学习

关于心情的日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心情的日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心情的随笔通用15篇,关于心情的日志大全。一、学生生活日志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布置学生的写生活日志,我的要求是让学生像对待自己的私人日记一样,写出自己所看、所感的事和情,不讲求形式

学习

高尚的人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尚的人作文10篇,内容包括高尚的人作文,高尚的人作文500字5篇。现在,人人都在抱怨这世上真诚的人越来越少,冷漠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只是我们没有去留意它,更没有用心去发现。有时,他就在你身边,也许就是你的同学、你的邻居、你的

学习

项链莫泊桑续写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项链莫泊桑续写10篇,内容包括项链课文莫泊桑续写最新,项链课文莫泊桑续写200字。他为姑娘写下纯情的诗句,姑娘却在其他男友面前公然朗诵,语气中不乏嘲讽。受到伤害的莫泊桑愤然发誓:这一生绝不再向女人们付出真心。他说到做到,

学习

少先队活动计划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先队活动计划,内容包括少先队活动计划表,少先队中队活动计划。围绕爱心、文明的主题,为集体、为家庭、为社会送上暖暖的春意。促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准提升和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组织和引导少先队员亲身实践体验,把做人、做

学习

营销实训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实训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营销会议总结模板,直播营销实训总结2000字。3.108级顶岗实习反馈。在08级参加顶岗实习的45人中,有39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6.6%;42人认为理论知识、技能知识需要加强,占93.3%;28

学习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琵琶行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琵琶行全文翻译和原文,琵琶行原文翻译及重点字翻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

学习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翻译10篇,内容包括宿新市徐公店译文简短,宿新市徐公店的译文及注释。(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劝学原文及翻译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劝学原文及翻译10篇,内容包括师旷劝学翻译和原文,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

学习

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10篇,内容包括醉翁亭记最新翻译和原文,醉翁亭记译文翻译深度解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典散文名篇之一。中国古典散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不仅体现在散文的内容上,也体现在文字本身所蕴含的美上

学习

英语翻译的论文

阅读(38)

2.1直译,完全保留汉语的指称意义和句子言内意义,求得内容与形式相符的方法。如:芦笛岩是桂林最精彩的岩洞。ReedFluteCaveisthemostmagnificentofallinGuilin.2.2音译+释义:结合这两种方法,既弥补了单纯音译法表意能力差的缺点,又在某

学习

春望的翻译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春望的翻译10篇,内容包括春望的翻译和原文,春望的翻译简短些。中***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国素享“诗国”盛誉,在世界文学史上,中国诗歌独树一帜。尤其是唐诗、宋词、元曲,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3座丰碑。作为传承中

学习

智子疑邻翻译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智子疑邻翻译10篇,内容包括智子疑邻古文翻译与停顿,智子疑邻翻译及寓意。(2)从老人那: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我们不可以对别人报以偏见,要客观看事物。

学习

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10篇,内容包括桃花源记翻译100个字,桃花源记全文翻译及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