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步作文篇1
记得不久,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正是参加跑步的那一类。许多同学的父母都来到了学校,打算看看自己孩子是如何的出色。在那时候,我满怀期待的等着妈妈过来,紧张的系好自己的鞋带,,整体好自己身上的运动服,满怀期待的等着。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到处都是同学们父母的影子。我的父母呢?他们都影子我并未看见,我想只要妈妈来就好了。
我不求父母都过来,只喜欢妈妈能过来看我的比赛。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慢慢的走到了比赛的区位,却依然没有看到妈妈的踪影,我有些失落,其他同学的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孩子鼓励,而我却只有一个人在这里。我看了看周围的人群,真的很期待妈妈能过来,哪怕是我已经在比赛中途中妈妈来了,都好过不来。可是我等了很久,妈妈依然没有来。
我的心就像是受了伤一样那么的痛,我不知道比赛要看些什么,规则是什么。直到那个跟我们讲解比赛规则的时候,我才明白,可是明白了规则的我,又是那么的紧张,好似没有妈妈在,我身处任何地方都会觉得害怕。也行是因为我太依赖妈妈了吧。比赛的***声响了起来,于是我们都开始搏力的跑着,一跑整个人都想虚脱了一样。
在跑的过程中,我清清楚楚的听到了同学们激烈的叫喊声“加油!加油!”声音不断的涌入我的脑海,我顿时鼓起来勇气,开始朝着终点迈进。其他比赛的同学也不比我差,我们开始激烈的竞争,直到我终有冲到了终点。我跑赢了,第一名,我喘着气坐在操场上。但在我胜利的时刻,妈妈却不在我旁边看着我,我的心情又开始伤心了起来。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2
记叙文作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在中考作文考查中有着很高的出镜率。下面我们以0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为例,谈谈考场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失误及提升技巧。
常见误区
误区一:内容空洞,无具体事件病文片段:
脚步
在人生当中的脚步有快有慢。
小时候我们学走路是一步一步学,就像学习一步一步慢慢学习。在我们脚步的带领下,我们由小学到中学,但我们的路还远,还有很多的脚步才能走完我们的人生。
我们在初三阶段是很辛苦的。
我们这几天在战场作战,打完仗我就过了这个初三。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在这几年里我留下了不少的脚步。漫长而美好的初三我们过完了。
分析:作文语言唆,内容空洞、笼统,没有一件完整、具体的事。作者说“漫长而美好的初三我们过完了”,但综观全文,并没有一件事叙述和描写初三生活,读者并不知道“漫长”和“美好”体现在何处。误区二:内容空泛,无细节描写
病文片段:
父亲的脚步声
从小,我就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个爱好,就是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听父亲的脚步声。父亲的脚步声很沉,很稳重,不急也不慢。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听到父亲的脚步声总给我一种很安稳的感觉。
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一去就是十几天。我上了初中以后也很少回家,因此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这时就异常地想念父亲和他的脚步声。
沉沉的脚步声一下一下地震撼着我的心,父亲说得对,他也是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经营起他的事业和家庭。他以他自己的做法教育着我。如果不是他的脚踏实地,恐怕就没有他现在的工作和这个幸福的家了吧。
父亲的脚步声依然那么沉,那么使我感到安稳,而他的工作和家庭依然被他脚踏实地的态度经营得那么成功与幸福。我这个昔日飘飘然的中学生,也日渐沉稳下来,努力学习着。
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依然没有变,就是听父亲的脚步声,它使我感到十分安稳。
分析:本文缺少了作文的加分点之一――细节描写。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脚步声”,文中却没有对“父亲的脚步声”作细致到位的刻画描写,只是“很沉,很稳重”,如能在这方面“浓墨重彩”一下,就更能突现作者对父亲脚步声的真实感觉,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细致,只是寥寥几笔,如能适当增加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更丰满,从而能更柯力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备考技法
技法一:学会讲故事
什么是故事?凡是有情节、有头有尾的事皆称故事。写记叙文,首先要学会完整而具体地叙写一件事,有起因、过程和结局。同学们在考场上写记叙文时,不妨假想…个倾诉对象来给他讲自己心中的故事。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3
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和第二组训练项目,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3~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②朗读课文。
(2 )能力方面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
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2、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教具准备
课件、爬山虎实物
二、说教法
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上我班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设计制作了课件来辅助教学。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让学生观察挂***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是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那对于它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
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读文感悟。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六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等学生读完后,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关键句下画出横线。再请学生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在下面打上点。屏幕显示这段文字和画线、打点,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一块把这3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老师板书。
用这幅***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
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词。屏幕显示关键句和在关键词下画上三角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课件演示:(师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了解向上爬的过程,启发学生明白“弯”“拉”“紧”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 “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这部分教学要引导学生品词解句,体会作者用词之妙,重点体会三个动词的作用,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如果把“触”换成“贴”不行,“触”表示速度快。把“触”换成“贴”不行,那把“巴”和“贴”换一换行吗?不行,“巴”说明牢固、有力以体会作者写这段话的时候,用词相当的准确。正因为如此爬山虎才会“紧贴”墙壁。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每个字的深刻内涵。
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这个重难点要突破,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从网上找了几段视频,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这样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我们仔细思考,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来源于视觉,我们语文教学的本真应是文字,因此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教学步骤:
首先,以生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描写的距离。本课描写的植物,却用了动物性质的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用爬山虎的脚和动物的脚或者我们人类的脚进行联系比较,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人类的脚通过抬腿、迈步带动身体前行,那么爬山虎的脚是否也像我们人类的脚一样带动身体前行呢?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提出“触”、“巴”、“拉”等词语,使学生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向上爬的,那么我们人类的脚,向前迈进后面留下的是一串脚印,爬山虎留下的又是什么呢?学生不难发现,爬山虎每前进一步都有“一脚”牢牢的带动身体,并紧贴在墙上,此刻可以顺势理解了“一脚一脚”的含义,巩固一下,可以做个比较:“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或“一脚脚”的异同。进而体会出,“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是指***替着往上爬,而且跨度很大,而爬山虎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脚来,所以,作者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叶圣陶老先生用词多么准确呀,令我们好像看到了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过程,也正是因为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向上爬,扎扎实实、稳稳当当,才使得它的叶子铺的那么均匀,把全部的美展示给我们看。经过这样的点拨,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进一步体会爬山虎“叶子”与“脚”的关系。
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
***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
意***:通过学生***完成,培养***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
其次,前后联系,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教师让学生把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与“爬”的两部分内容相比较,联系前面的质疑,看看你从中都读出了什么,这应是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使学生明确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叶子,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是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它生命力极强,哪里有空的地方,就会努力往那里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整个墙,显得均匀;爬山虎的脚用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因而反面的叶尖肯定都全部朝下,从而体会上面的句子。此处,学生可能对叶子一顺儿向下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可以用实物演示一下,学生自然可以理解,没必要深究。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这些***片和播放音乐的作用是: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请你在
“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诗”指朗诵简短的诗文,也可以背诵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较强的学科,诵读、想象、创作的完成,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所以结束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说的: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这课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所学得的观察方法去实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五:说板书:
脚的位置:茎上
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6 爬山虎的脚 爬:触~变~巴~拉~贴 像蛟龙的爪子
没触墙:枯萎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4
《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本课的难点。
片断一: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叶子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批画)
生1: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动态两方面来写的。
生2:作者是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个方面来写的。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书、汇报)。
电脑屏幕展示1――
视频画面: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
学生再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几个词语体会。
电脑屏幕展示2――
视频画面:“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一句的画面及意境,配乐让学生欣赏感受。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了你什么印象与感受?
生1:很美。
生2:很有生命力。
生3:十分惹人喜爱。
师:那么就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片断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壁,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来。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指名发言,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电脑屏幕展示3――
粗大的茎上有爬山虎的叶柄和叶片的静画
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儿呢?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点按出来。
生1用鼠标点按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电脑出现提示语“错了,再试一次!”
师:仔细读读课文中写爬山虎脚位置的句子,看看到底在哪里?(生再次读句子,思考。)
生2用鼠标点按长叶柄的反面。该位置出现的爬山虎的脚由六七根细丝慢慢长大,头上变成圆片的动画。同时出现语音提示:“对了,你真聪明!”
(让学生齐读这段文字,并试着用简笔画画出爬山虎脚的生长情况。)
片断三:爬山虎怎么向上爬
师:爬山虎是如何用自己的脚“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读课文第4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词语。
四人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电脑屏幕展示4――
主界面上包括:动画展示区,播放爬山虎用脚爬墙的动画;文本出示区,内容为本段文字;移动文本的交互操作区,将相应动词拖入其中并点击观看动画。
学生从文本中找出6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弯、贴,并用鼠标按顺序拖至交互操作区。在教师的提示下,分步点击交互区文本中单个动词,观察分解动作,也可完整观察连续的动画。
片断四:爬山虎的资料拓展
师:同学们,爬山虎在我们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大家还想了解到更多关于爬山虎的信息吗?
生:愿意。
电脑屏幕展示5――
八组形态、颜色各异的爬山虎及其所攀附建筑的***片;四组反映爬山虎所属、形态、习性和价值的视频及文字资料。
教师提议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校园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浏览、搜集有关爬山虎的***文资料,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同学间展开交流、分享成果。
相关***:
1.
3.
7.省略/kjjx1/1015_kj_3.htm
解读
当前,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三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一、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察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爬山虎的叶子部分,教师先呈现静止的爬山虎叶子的***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从而感受到叶子的鲜嫩、茂盛。满墙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层层的波纹,这样一幅优美的情景,则是静止的插***和单纯的文字描述难以表现的。
二、借助多媒体呈现内容丰富,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生长情况一段时,学生若不仔细读书,难以准确地弄清楚脚的位置和形状,所以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动手操作,找准生长点的环节,既使学生通过训练牢固掌握,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
三、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在学习爬山虎如何利用脚“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部分时,先让学生读书,抓住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并在电脑上将这一组词语按顺序排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爬山虎的脚在攀爬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动作变化,更为巧妙的则是教师将整个动作过程制成了动画,分步点击单个的动词,可以分解动画,逐幅观察,同时也可以完整地演示动画,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使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5
关键词:既有建筑;装修改造;脚手架;搭设;连墙件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有效的控制,在施工中,建筑外墙脚手架的搭建成了施工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施工中既要保证其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其经济性。而脚手架刚性连墙件附墙连接件扣件式脚手架可以满足上述所有的要求,所以其也得到了很多施工单位的青睐。
1 技术要点和工艺原理
首先,连墙件特制感性连接件。这种连接件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现场加工抑或是工厂加工成型的方式,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采用现场安装的方式,所以在制作方面,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可靠性,同时在安装方法上要十分的简单,制作出的连接件可以使用若干次,所以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其次是既有建筑外装修改造和外保温施工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能够针对不同的结构进行施工,在连墙件特制刚性连接件和结构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对原有结构的特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会对室内装修的效果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需要进入到建筑物的内部去完成相应的操作,这样一来也给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保证了施工人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再次是要严格的根据外脚手架搭设的实际需要做好连墙件的定位工作,用膨胀螺栓将连接件特制的刚性连接件直接固定在既有的建筑物墙面的上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用扣件把钢管连墙件的一端和连墙件特制刚性的连接件进行锁固处理,另一端直接和立管相连。,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组合型的刚性连墙件,从而使得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障。
2 施工技术
2.1 脚手架的连墙件特制刚性连接件施工
连墙件特制的刚性连接件一定要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就完成制作,钢板的规格为250mmx250mmx5mm的钢板,在施工的时候还要对钢板的四角和两侧中央的位置进行打孔处理,在正中间的位置还要完成U型钢筋的焊接工作,U型钢筋的另外一侧还要焊接一段符合施工标准和要求的短钢管,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完整的刚性连接件,连接件钢板的的一端和建筑物的外墙应该使用对应型号的膨胀螺栓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短钢管的一端和脚手架连墙件要用扣件进行锁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脚手架杆件的连接施工
2.2.1 纵向的水平杆。在立杆的内侧部分要设置纵向的水平杆件,纵向水平杆件的长度要保证在3跨以上,同时其接长也应该使用对接扣件来完成连接处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接扣件也一定要采取交错设置的方式,脚手架同步或者是同跨之内相邻的水平杆接头一定不能设置在同一步或者是同一跨内,在各个接头最中间的位置和接近立杆和纵横方向上的杆交叉的距离必须要超过纵向长度的1/3,纵向的水平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充当的是横向水平杆的支座,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使用职教扣件将其固定在立杆的制定位置。
2.2.2 横向水平杆。在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交叉点处必须采用直角扣件扣接1根横向水平杆,严禁拆除。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交叉点处2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应不大于150mm,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为300mm。
2.2.3 脚手板。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50mm。木脚手板应设置在间距不大于1500mm的3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为防止出现探头板情况,可采用2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在纵向水平杆上方设2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不应大于150mm,并且2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2.2.4 立杆。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在同一步距内,2根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布置,同一步距内隔1根立杆的2个相邻接头高度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交叉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2.5 连墙件。连墙杆为刚性连接,连墙件宜靠近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交叉点设置,偏离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交叉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连墙件按矩形布点,并应从底层纵向水平杆第1步处开始设置。
2.2.6 斜道。斜道搭至顶层,主要用于人员上下作业层。斜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斜道依附外脚手架安装,人行斜道搭设宽度为1.2m,坡度为1∶3。拐弯休息处设平台宽度为1.2m;斜道两侧及平台均设置间距600mm、高1.2m的2道栏杆及高300mm挡脚板。
2.3 安全网的设置
2.3.1 作业层应设随层满铺脚手板硬防护,脚手板下应设置1道平网,首层必须满铺脚手板做硬防护。
2.3.2 脚手架立面均设密目阻燃立网,立网幅宽1.8m,恰与步距吻合,立网张挂于立杆内侧,立网全幅纵向张挂,将脚手架全部隐蔽,仅露立杆及剪刀撑。
2.4 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钢管进入现场,必须检查附带其产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是否齐全、有效,能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并逐根进行观感检查,合格的钢管不应有裂缝、节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痕,表面顺直光滑,钢管外径、壁厚及端面等指标偏差应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2.5 拆除脚手架
2.5.1 脚手架拆除施工时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拆除前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5.2 脚手架连墙件应随同脚手架分段、逐层进行拆除,分段拆除高差应不大于2个步距,若高差大于2个步距,必须增设连墙件进行加固,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2.5.3 脚手架底层连墙件在脚手架拆至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在适当位置先搭设临时抛撑进行加固,加固后对其拆除。
结束语
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外墙改造施工的工程数量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外架搭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会对室内的环境和墙体造成比较明显的损坏,而采用连墙件特制刚性连接件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不足,同时也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所以这种技术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成立.拱构型门式新型钢管脚手架应用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2(9).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6
出发的时候,不妨暂时放慢脚步,以再一次判断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人生之路,朝哪个方向行走,向哪座山峰攀爬,往往决定着我们能否最终获得成功。方向走错了,就有满盘皆输的可能。所以,请你在起步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边走边看。想好脚下的这条路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来日方长,不要在乎一起跑就落在别人身后。
遇到岔路口的时候,尤其需要放慢脚步。人生最关键处往往就是那么几步,走对了,成功就在前面等你;走错了,那就有可能永远回不了头,即使能有幸折回来,也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与其不加辨识,随便选一条路冒着风险前进,还不如暂且放慢一下脚步,甚至停下来,仔细研究一番,并向同路的行人,特别是从某条路上铩羽而归的人虚心请教一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别小瞧那些同路人,他们当中说不定就藏着真正的智者,随意一句话,就能为你指点迷津。
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还需再一次放慢脚步。因为这时候,胜利就在眼前,成功的果实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我们都会变得急不可待。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接近成功,危险就越多,就越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挫折。古往今来,功亏一篑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时候,你一定要放慢脚步,低头看看脚下,是不是有绊脚石,是不是有陷阱;抬头看天空,是不是有悄悄压来的乌云,是不是有另一只手正偷偷与你争抢果实……然后,铆足劲儿,一鼓作气,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胜利在握的时候,请你再次放慢脚步。人生的山峰一座接着一座,向另一座高峰攀登之前,不妨暂停片刻,看看接下来的路是直接向上,还是先下后上。直接攀登,需要更大的体力,更需要更顽强的意志,不作必要的补充怎么行?上山容易下山难,如果向下,走得太急,那就有跌落的危险。翻开人类文明发展史,有许多人在取得某一次成功之后,便没有再能超越自己,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成功之后的路走得太急了。
忙着赶路是人生常态,但一定要时常放慢脚步,否则,欲速则不达呀!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7
关键词:跳跃;动作模式;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中***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27-04
田径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被人们赞誉为“运动之母”。走、跑、跳、投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也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构成群体――中小学生,不管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来讲,还是从学业压力来讲,抑或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他们都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如何通过田径运动促进中小学生走、跑、跳、投能力已成为当下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跳跃作为田径运动项目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其水平的高低不仅受制于技术的熟练程度,也受制于体能素质的发展情况。本文以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理论为指导,将田径跳跃技术中的核心动作模式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类型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提高中小学生跳跃能力的同时,增强与之相应的体能素质。
一、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理论
1.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理论基础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理论基础是拉长-收缩周期(SSC,Stretch-Shortening Cycle)。SSC模型结合了力学和神经生理学机制,揭示了肌肉在快速离心收缩过程中,不仅储存了弹性势能,还激活了牵张反射,使随后进行的向心收缩更加有力的原理。简而言之,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理论包含两个方面的原理[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力学原理――弹性势能。肌肉在离心工作时,肌组织内的弹性成分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弹性势能被储存起来;当肌肉离心工作结束后,立即转入向心收缩阶段,此时储存起来的弹性势能就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肌肉在离心工作之后没有紧接着立即进行向心收缩,或者拉长时间太长,那么弹性势能就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生理学原理――牵张反射。神经生理学模型显示了利用牵张反射对肌肉向心工作的增效作用,牵张反射是肌肉受到外部牵拉刺激后身体的非自主反应。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中参与这种反射的成分主要是肌梭,肌梭是对牵拉的速度和幅度敏感的本体感受器,当感受到快速牵拉时,肌肉活动反射性增强。在离心收缩中,肌梭受到快速牵拉的刺激,引起反射性肌肉活动,这种反射性活动增加了主动肌的收缩作用,从而提高了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力学模型中的情形一样,如果在牵拉之后没有立即进行向心收缩(如拉长时间太长或动作幅度太大),因牵拉而产生的增效作用将大大降低或消失[2][3]。
2.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类型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按照身体部位可分为上肢练习、下肢练习和躯干练习。例如,单腿跳是下肢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头上扔球是下肢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旋转抛接药球是躯干的快速伸缩复合练习。三种练习中,下肢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最普遍的,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运动项目,所以,本文仅介绍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动作类型[4]。
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类型由三部分组成:跳跃方式、跳跃方向和跳跃形式。首先,从跳跃方式上来讲,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分为双脚跳(Jump)、交换跳(Bound)、单脚跳(Hop)三种基本跳跃形式。最简单的是双脚跳,特征为双脚落地支撑,是一种承受地面反作用力最小的练习,强度最小;交换跳的特征是两条替落地支撑并蹬地起跳,交换跳的强度比双脚跳大,落地时的支撑腿在两条腿之间轮换;单脚跳强度最大,落地支撑时力始终集中在一条腿上。三种运动方式是从稳定的站立基础逐渐过渡到不稳定的过程,形成一定的难易进阶序列。其次,从跳跃方向上讲,分为纵向(Linear)、横向(Lateral)和旋转(Rotational)三类,难易程度也逐级增加。最后,从跳跃形式上讲,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也分为三类:无预摆、有预摆和双接触。无预摆(NCM,Non-Countermovement),此类练习的特征是肌肉收缩前预先保持拉长状态的跳跃形式。如在静态下蹲起跳中,运动员首先保持屈髋屈膝的姿势,然后起跳。在该跳跃形式中,因为主动肌被拉伸时间过长,所以在收缩过程中既没有利用肌肉的弹性势能,也没有利用牵张反射所带来的肌肉力量。有预摆(CM,Countermovment):特征是肌肉在被拉长后紧接着进行快速收缩的跳跃形式。如,从站立姿势迅速下蹲起跳,即下蹲后立即起跳的方式。该动作有一个快速下蹲的离心阶段,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起跳,整个起跳过程既利用了肌肉的弹性势能,也利用了牵张反射,因而增强了弹跳的爆发力。双接触(DC,Double Countact),是肌肉在被拉长状态下,以垫跳步的形式触地一次,触地后紧接着快速收缩跳起的跳跃形式。如,垫步起跳或助跑起跳,其弹性势能的储存和牵张发射的效果更好,使得跳跃效果提高的更为明显(表1)。
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跳跃项目中的应用
在跳跃项目中,起跳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技术成绩的高低。练习者在踏跳时产生离心收缩,这一瞬间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在0.12秒(主要是远度项目)至0.20秒(主要是高度项目)这个范围以内。显然,不同单项的跳跃项目在踏跳时,往垂直方向转化速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受到的地面冲击力变化特征是不一样的,支撑腿所产生的爆发功率(即单位时间内力量增长的幅度)也因人、因项目而异。虽然,这类项目如跳远、跳高、三级跳远、撑杆跳高等练习者在踏跳时,其中的力学机制或相关角度变化特征有所不同,而有一点却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损失一定的能量,以获得相应的垂直速度[5]。
事实上,在跳跃练习手段的选择上,合适的下跳高度比跳起的高度更为重要。因为传统的超等长类练习的支撑时间往往在0.30秒左右,这些超等长类练习使得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受力环境与实战所要求的环境不一致,那么也不可能或者难以达到比赛中所要求的专项力量爆发功率。这是因为运动员在踏跳时,工作肌肉在拉长-缩短周期(SSC)中,离心收缩显得更为重要,离心收缩时肌肉收缩产生巨大的爆发功率,这一时刻的长短决定了运动员能否合理、有效地转化水平速度,以获得相应的垂直速度,减少踏跳过程中能量的损失,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6]。
因此,在安排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从跳跃方式上讲,因为跳跃类项目起跳时均为单脚支撑,因此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类型的安排上应以单脚着地类练习为主,即:交换跳和单腿跳。(2)从跳跃方向上讲,跳远和三级跳远属于直线向前跳,而跳高和撑杆跳高属于旋转跳,因此在跳跃方向上应以直线跳和旋转跳为主。(3)尽可能缩短起跳时的触地时间,以获得最佳的起跳爆发功率。(4)选择合适的负荷强度,使其达到专项所要求的离心收缩时的负荷强度,如选择相对较高的下跳高度等。
三、提高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在练习手段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按照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跳跃方式分类,首先进行双脚跳类练习,其次进行交换跳类练习,最后进行单脚跳类练习;按照跳跃方向分类,首先进行纵向类练习,最后进行旋转类练习;按照跳跃形式分类,首先进行无预摆类练习,其次进行有预摆类练习,最后进行双接触类练习。本文将按照上述思路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们在教学、训练和健身过程中使用。
1. 双脚跳类组合练习手段
1.1双脚跳-纵向-无预摆
起始姿势:呈双脚运动姿站立,面向跳箱,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双脚站距与肩同宽,背部平直,腰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上快速摆起,双脚蹬离地面,向前跳上跳箱;(2)跳上跳箱时,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双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 双脚跳-纵向-无预摆
1.2双脚跳-纵向-有预摆
起始姿势:呈双脚直立姿站立,面向跳箱,双臂伸直举过头顶,保持掌心相对,双脚站距与肩同宽,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下快速摆动至髋部两侧后向上快速摆动,双脚蹬离地面,向前跳上跳箱;(2)跳上跳箱时,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双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2 双脚跳-纵向-有预摆
1.3双脚跳-纵向-双接触
起始姿势:呈单脚直立姿站立于跳箱上,面向另一个人跳箱,双臂自然垂于体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向前迈出右脚,自然下落,落地时,双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略微离开地面,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做好快速起跳的准备;(2)落地时,双臂向上快速摆起,快速伸髋伸膝,双脚蹬离地面,向前跳上跳箱;(3)跳上跳箱时,屈髋屈膝落地缓冲,呈双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3 双脚跳-纵向-双接触
1.4双脚跳-旋转-无预摆
起始姿势:呈双脚运动姿站于跳箱一侧,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双脚站距与肩同宽,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上快速摆起,双脚蹬离地面,身体逆时针旋转90度,跳上跳箱;(2)跳上跳箱时,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双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4 双脚跳-旋转-无预摆
1.5双脚跳-旋转-有预摆
起始姿势:呈双脚直立姿站立,面向跳箱,双臂伸直举过头顶,保持掌心相对,双脚站距与肩同宽,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下快速摆动至髋部两侧后向上快速摆起,双脚蹬离地面,身体逆时针旋转90度,跳上跳箱;(2)跳上跳箱时,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双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5 双脚跳-旋转-有预摆
1.6双脚跳-旋转-双接触
起始姿势:呈单脚直立姿站立于跳箱上,面向另一个跳箱,双臂自然垂于体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向前迈出右脚,自然下落,落地时,双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略微离开地面,屈髋屈膝落地缓冲,同时做好快速起跳的准备;(2)落地时,双臂向上快速摆起,双脚蹬离地面,身体逆时针旋转90度,跳上另一个跳箱;(3)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双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6 双脚跳-旋转-双接触
2. 交换跳类组合练习手段
2.1交换跳-纵向-无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另一侧腿抬离地面,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向前跳跃;(2)落地时,另一侧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异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7 交换跳-纵向-无预摆
2.2交换跳-纵向-有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双臂伸直举过头顶,保持掌心相对,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下快速摆动至髋部两侧后向上快速摆起,快速伸髋伸膝,起跳脚蹬离地面,向前跳跃;(2)落地时,另一侧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异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8 交换跳-纵向-有预摆
2.3交换跳-纵向-双接触
起始姿势:呈单脚直立姿站于跳箱上,面向栏架,双臂自然垂于体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向前迈出右脚,自然下落,落地时,起跳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略微离开地面,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做好快速起跳的准备;(2)落地时,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从栏架上方跳过;(2)第二次落地时,另一侧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异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9 交换跳-纵向-双接触
2.4交换跳-旋转-无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身体逆时针旋转90度跳跃;(2)落地时,另一侧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异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0 交换跳-旋转-无预摆
2.5交换跳-旋转-有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双臂伸直举过头顶,保持掌心相对,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下快速摆动至髋部两侧后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身体逆时针旋转90度;(2)落地时,另一侧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异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1 交换跳-旋转-有预摆
2.6交换跳-旋转-双接触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于跳箱上,侧向栏架,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侧向跳下跳箱,落地时,起跳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略微离开地面,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做好快速起跳的准备;(2)落地时,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身体逆时针旋转90度跳跃,从栏架上方跳过;(3)第二次落地时,另一侧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异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2 交换跳-旋转-双接触
3. 单脚跳类组合练习手段
3.1单脚跳-纵向-无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面向跳箱,另一侧腿抬离地面,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向前跳上跳箱;(2)跳上跳箱时,起跳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同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3 单脚跳-纵向-无预摆
3.2单脚跳-纵向-有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直立姿站立,面向跳箱,另一侧腿抬离地面,双臂伸直举过头顶,保持掌心相对,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下快速摆动至髋部两侧后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向前跳上跳箱;(2)跳上跳箱时,起跳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同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4 单脚跳-纵向-有预摆
3.3单脚跳-纵向-双接触
起始姿势:呈单脚直立姿站于跳箱上,面向栏架,双臂自然垂于体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向前迈出右脚,自然下落,落地时,起跳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略微离开地面,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做好快速起跳的准备;(2)落地时,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从栏架上方跳过;(3)第二次落地时,起跳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同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5 单脚跳-纵向-双接触
3.4单脚跳-旋转-无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靠近旋转方向的一侧腿抬离地面,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身体顺时针旋转90度跳跃;(2)落地时,起跳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同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6 单脚跳-旋转-无预摆
3.5单脚跳-旋转-有预摆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立,靠近旋转方向的一侧腿抬离地面,双臂伸直举过头顶,保持掌心相对,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双臂向下快速摆动至髋部两侧后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身体顺时针旋转90度跳跃;(2)落地时,起跳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同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7 单脚跳-旋转-有预摆
3.6单脚跳-旋转-双接触
起始姿势:呈单脚运动姿站于跳箱上,面向栏架,靠近旋转方向的一侧腿抬离地面,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背部平直,腹部收紧。
动作步骤:(1)跳下跳箱,落地时,起跳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略微离开地面,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做好快速起跳的准备;(2)落地时,双臂向上快速摆起,起跳脚蹬离地面,身体顺时针旋转90度跳过栏架;(3)第二次落地时,起跳脚着地,落地缓冲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同侧单脚运动姿站立,保持1~2秒。
***18 单脚跳-旋转-双接触
参考文献:
[1]David Joyce, Daniel Lewindon. High-performance Training for Sports [M]. USA: Premier Print Group, 2014.
[2]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3]尹***.身体运动功能诊断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4]王雄,等.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11.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8
关键词:浅埋软土隧道;初期支护;长、大锁脚钢管;纵向工字钢托梁;施工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分类号:U4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0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32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公路、铁路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大多铁路、公路线均有隧道工程,其中浅埋软土围岩隧道施工也比较常见。本文根据某隧道水文及地质特点,对浅埋软土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进行创新及推广,通过采用较易行的施工工法辅以特殊的初支加强措施,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实现隧道施工的稳步快速推进。
1 某浅埋软土隧道工程概况
1.1 设计情况
该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围岩由石炭系石英砂岩、砂岩、砾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及侵入岩―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进口段为全风化~强风化,表部分布薄层残坡积松散碎石土,岩石风化强烈,结构较破碎,围岩稳定性差。
暗洞浅埋软土(洞顶埋深为3~25m)桩号范围:进口左线ZK156+150~ZK156+260、进口右线K156+145~K156+240,左、右线浅埋软土段落共计205m。隧道洞口段各设有30m长Φ108*6mm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1.2 施工情况
根据施工计划和工期进度安排,该隧道左、右洞掌子面分别正常掘进21m、28m后,进入春雨季节施工。地表、地下水发育,洞内围岩呈饱和液性土状,洞顶及洞内初支监控量测数据持续超过预警值,初支出现开裂现象。施工单位随即停止开挖掘进并将现场情况上报,对已施工的初支段采取注浆、增设纵横向工字钢支架的方式进行加固,阻缓初支变形的进一步发展。而后业主单位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分析因持续降雨,渗水量大,从而导致覆盖层土体含水饱和,土体重量增加,土体丧失黏聚力及自稳能力,从而导致初支荷载急增,初支开裂。会上专家提出,浅埋软土围岩隧道遇水后完全丧失自稳能力,并不适用新奥法施工。对后续浅埋软土围岩段初支施工,建议采取以钢架拱脚设长、大锁脚钢管的初支加强技术来抵抗围岩的荷载。经验证,施工单位在剩余的浅埋软土围岩段施工中,灵活运用了该技术,初支变形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施工组织得以正常有序推进。
2 长、大锁脚钢管技术施工原则
由于该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浅埋软土围岩段落长,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的基础上进行工法改进,涉及到相关工序优化安排及机械设备选择,对长、大锁脚钢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尤其重视观察初支外观的变化及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确保初期支护变形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前提下,总结各项技术参数,把握长、大锁脚钢管最佳施作时机,灵活组织施工。在征求相关专家同意的前提下,对钢管直径、长度、数量、施打时间等技术参数及时调整,严禁冒进作业。
3 长、大锁脚钢管施工规程
3.1 施工工艺
该隧道进洞施工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工法开挖,由于需预留核心土,存在施工作业空间限制,潜孔钻机无法摆放。故上台阶施工时,长、大锁脚锚管的施工会滞后掌子面4~5m;中、下台施工则不受影响,可随每循环初支同步进行。进行上台初支立架时应充分考虑初支变形下沉量,尤其是锁脚钢管施作前的变化,充分理解锁脚钢管技术应用目的在于锁脚钢管施作后至衬砌施工封闭期间,有效抑制浅埋软弱隧道初支的持续变形,为下一步开挖初支提供安全、质量保障。
在软弱浅埋围岩中,长、大锁脚钢管虽对抑制初支下沉和变形有不错的效果,但初支变形仍会缓慢持续发展,所以尤其要重视初衬的及时成环和二衬施工及时施作,严格把安全步距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2 工艺流程
3.2.1 钢管制作。锁脚钢管管全部在钢构厂统一加工,采用L=6m,Φ89*6mm热轧无缝热轧钢管制成,在前部钻注浆孔,孔径10mm,孔间距20cm,呈梅花形布置,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不钻孔长度0.6m,作为止浆段。
3.2.2 设置纵向工字钢托梁。纵向工字钢托梁采用I16型钢切割制作而成,长50cm(根据钢架间距调整)。焊接于前后2榀工字钢拱脚上方40cm处的腹板之间。初支立架时注意纵向工字钢与钢架腹板间的缝隙应尽量小,缝隙采用钢板或钢筋进行塞焊,焊缝需饱满紧密中、下台焊缝质量关系着初支与长、大锁脚钢管的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进行受力,是该技术的关键要点之一,严禁漏焊、虚焊。
因上台长、大锁脚钢管施工会略滞后于上台初支施工,焊接于2榀钢架间的纵向工字钢中部正下方位置需点焊预留Φ8mm钢筋作为标识,钢筋头长度满足初支喷砼厚外露砼面2~3cm,以便后续长、大锁脚钢管安装时准确定位。为提高工效,中、下台长、大锁脚钢管施工时机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及现场施工组织情况把握。可随中、下台初支立架即时施作,也可待初支完成后几个循环段集中一次施作(应注意参照上台长、大锁脚钢管施工预留Φ8mm钢筋作为打设孔位的标识),但推后作业的施工段落不宜过长。
3.2.3 钻孔、安装。锁脚钢管钻孔采用潜孔钻机成孔,孔位紧贴于纵向工字钢托梁中部的正下方位置,孔深不小于6.1m,外插角15°~20°。钢管顶入长度应保证尾部刚好露出初支砼表面为准,避免影响后续防水层施工,钢管顶入后尾部焊接注浆管头,用锚固剂或塑料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缝隙。
下附长、大锁脚钢管安装位置示意***如***2所示:
3.2.4 注浆。注浆作业应提前做好准备,在锁脚钢管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注浆作业能提高钢管管身刚度且能固结初支背后围岩,极大地提升初支、锁脚钢管、围岩间的整体性,是长、大锁脚钢管技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注浆材料及参数:注浆材料:水泥浆。注浆参数:(1)水泥浆液水灰比1∶1(重量比);(2)注浆压力:0.5~1.0MPa。
注浆前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注浆量先大后小,注浆压力由小到大。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出浆口与小导管间需连接牢固,采用契形钢管包布打入或丝扣连接,保证高压状态下不崩管。浆液在搅拌桶中按配合比配置搅拌,放入储浆桶中并应过滤,一次放浆不宜过多,搅拌桶中浆液不得停止搅拌。
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做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快浆体凝结时间,尽早形成强度,在其他类似工况中,运用该技术时,也可考虑使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4 浅埋软土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长、大锁脚钢管技术
浅埋软土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长、大锁脚钢管技术是一种抑制初支下沉变形的加强技术,应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初支变形情况对钢管直径、长度、数量、施作时机等技术参数及时调整。实践过程中要用到潜孔钻机进行成孔、安装作业,考虑到潜孔钻机使用成本,当浅埋软弱围岩需加强段落长度越长时经济效益越可观。当然,该项技术在其他类似的不良地质条件下,也可考虑作为一项常规的洞身初支加强技术。
软弱围岩施工需高度重视初支各项工序施工质量,切实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按方案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为长锁脚锚管的施作时间及实际效果提供依据,确保施工进度达到预期、提升安全效益。为提高施工效率,中、下台初支施工时可根据监控量测数据情况合理调整锁脚钢管的施作时间,当监测数据显示变形可控且初支变形量富余较大时,锁脚钢管施工可略滞后初支施工,划分段落集中进行施作。
通过设置纵向工字钢托梁加强初支的整体连接并对下设的钢管锁脚起到锁定作用,长、大锁脚钢管与常规的Φ42*3.5mm钢管锁脚相比,极大地增加了锁脚对初支下沉变形的抵抗力。在浅埋软弱围岩进洞施工中,采用较常规的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辅以打设较大钢管锁脚和设置工字钢托梁控制初支变形,与传统的“CD”法或“CRD”法相比,其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成本低廉、进度快速。
5 结语
该隧道前期施工中,监控量测数据长期处于预警状态,初支变形大,出现不同程度的侵限情况。后经专家研究决定采用较常规的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辅以长、大锁脚钢管加强措施后,有效地抑制住浅埋软弱围岩中初支变形的持续发展,现场施工恢复正常,施工进度稳步安全推进。这说明该项设计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可以被应用于相似的隧道建设中。施工人员也可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相关热萁行创新与改进,对各项技术参数和施工步序进行动态调整,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磊.软土浅埋隧道变形、渗流及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9
长期一直钻研文学,特别酷爱音乐文学。近几年集中精力开始歌词创作,曾在国家、省、市、县发表作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已写了大量民族、通俗歌词,现正在创作、发表中。
《中华的脚步》
鲜艳艳的旗帜,
美丽丽的心灵,
昂扬扬的斗志,
齐唰唰的脚步声、
脚步声。
脚步脚步踏着春之路,
脚步脚步带着春之风。
脚印拧成一股绳、一股绳,
科学发展朝前行。
中华好汉精神抖,
开创中华大业兴、
大业兴。
壮丽丽的蓝***,
锦绣绣的前程,
赤诚诚的情感,
坚实实的脚步声、
脚步声。
脚步脚步迎着和谐走,
脚步脚步向着小康行。
脚印腾起一条龙、一条龙,
昴首阔步步不停。
中华淑女春梭舞,
笑织中华百花红、
百花红。
《***通人和》
有句老话情最深,
这句老话记在心。
***通人和是国本,
***通人和密不分。
***通拓开阳光道,
人和凝聚兴旺福进门。
路子正,民心顺,
喜看中华满园春、
满园春。
有句老话情最深,
这句老话记在心。
***通人和是国本,
***通人和密不分。
***通化雨滋万家,
人和心齐紧跟好领路人。
风儿爽,手儿勤,
国盛民富天地新、
天地新。
《农家灯火明》
不是年节,
夜深三更,
全村一片家家灯火明、
灯火明。
老人孩子坐一起,
屋里充满说不尽的深情。
咱农民的心是一面镜,
谁好谁亲看的清。
是***领咱走富路,
是***给咱的实惠开天辟地第一宗!
咱祖祖辈辈不忘本,
为国兴旺情忠诚。
不是年节,
夜深三更,
全村一片家家灯火明、
灯火明。
亲属邻居坐一起,
屋里充满兴奋的笑声。
咱农民的心有一本帐,
是多是少分的清。
是***给咱谋良策,
是***给咱科学发展兴农致富经。
齐心跟***奔小康,
构建和谐日子红。
《梦蜻蜓》
闪闪的星,
温柔柔的梦,
一对美丽蜻蜓在我梦中、
在我梦中。
池边花草浓,
双双叶上停。
闻不到娇滴滴的声,
但痴情无声胜有声。
日红天蓝风轻轻,
双双同飞池上行。
亲密不离心相定,
情飘长空爱相拥。
蜻蜓点水意何在?
融入水中育后生。
一场迷人梦,
企盼蜻蜓代代兴。
《扑克牌》
小小扑克牌,
是从远道来。
你爱我也爱,
有空想玩玩起来。
五十四张分两色,
大小王黑桃梅花红桃和方块。
不论啥彩点大小,
少了一张你就一边呆。
团团围住不分开,
一张一张拿起来、拿起来,
不知哪张闯进你胸怀、
闯进你胸怀。
输赢乃是平常事,
这把不行下把来。
扑克牌里好情意,
不走歪道好好玩、
好好玩。
《哪个美》
哪个美?哪个美?
美的东西一堆堆、
一堆堆。
想看看不尽,
想说说不没,
说不没。
花连花,穗连穗,
山连山,水连水。
鱼追鱼,鸟赛飞,
遍地的人儿脸生辉。
举酒问心心别醉,
心别醉、心别醉,
哪个美?你爱谁?
成长的脚步作文篇10
摘 要 现阶段,铅球运动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项目,背向滑步技术是保证铅球运动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技术之一。青少年们应掌握科学化的技术动作,在平常训练期间,抓住规范化的用力顺序以及关键动作,实施针对性训练。参照优秀铅球青少年的相关技术动作,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日益纠正,不断改进动作缺陷,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佳化。本文就青少年背向滑步技术动作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铅球 背向滑步 动作
从某种程度上,铅球背向滑步技术在实用性以及专业性上都相对较强,该技术从预摆动作开始到滑步,一直到最后用力环节,都离不开青少年上下肢与躯干之间的协调合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从而使一些青少年难以准确掌握技术要领,难以做到协调用力[1]。所以,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及时纠正青少年训练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而建立起科学化的技术结构,有效提升训练成绩。
一、青少年背向滑步中的常见错误动作分析
(一)滑步重心起伏过大
当铅球滑步的时候,需抬上体以助滑步,但是往往会出现重心起伏过大的问题。在蹬摆期间,右脚蹬地之后的身体重心在腾起角度层面太大,或者是右脚蹬收的时间不对,从而导致上体移动速度快于下体移动速度。
(二)两脚落地时候的间隔时间太长
滑步期间,摆动腿的际摆动方向太高,难以主动落地;或者是滑步期间,身体重心难以进行主动后移,从而造成重心很难跟随身体移动,最终使得左腿落地不当。
(三)推球时挺胸以及伸髋动作不到位
青少年的理念能力有所欠缺,只重视转体动作,而忽视了送髋动作,使得整体动作不完整[2]。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的髋关节不灵活,器械超越身体的时间过早,同时也使得挺胸动作受到了极大影响。
二、青少年背向滑步的具体动作分析
(一)握持铅球
从握球角度出发,其姿势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五指自然分开,然后使球位于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的指根位置,之后将拇指与小指扶到铅球两侧。从而有效增强稳定性,避免铅球滑动。另一种是将五指自然并扰,之后把铅球放置到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所构成的球窝位置,手腕背屈,做到手指力量的集中化,不断增强鞭打速度[3]。从持球角度出发,青少年的右手肘关节应该做到自然放松,然后屈肘向前放置到锁骨窝位置,头部向右靠,然后用右手掌心将铅球固定住,肘部外展,完成持球。
(二)背向滑步的预备姿势
首先是高姿势。当持球之后,青少年应该背对投掷方向,然后两脚前后开立,其距离控制在一脚掌长,然后右脚伸直依次站立到投掷圈最后位置,其脚尖要紧紧贴近后沿,将身体所有重量都落到右脚上。接下来,左脚在后以及左膝稍屈,将前脚掌或者是脚尖轻轻接触地面,保持上体正直以及放松,然后眼睛看向右前方位置,重心放置到右脚上。则姿势所具有的优势在于能够确保青少年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下,实现青少年运动的高度协调性,从而顺利完成滑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滑步速度,效果显著。其次是低姿势。持球之后,应背对所投掷方向的来站立,然后右脚尖接近投掷圈后沿,做到屈膝下蹲,然后上体向圈外逐渐探出,将重心放置到所弯曲的右腿上。接下来,青少年训练者应左脚在后,保证脚尖点地,其两脚之间的距离控制为50厘米。使左臂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下,眼看圈外大约两米到三米距离处,该预备姿势优点在于重心相对较低,容易使身体维持平衡,然而往往会因紧张,造成右脚负担量相对较大。
(三)铅球滑步
在滑步开始之前,应该做好规范化的预摆动作。当高姿势预备姿势完成之后,应将身体的上部稍稍向前倾斜,然后做到左臂前伸或者是向前下方延伸,接下来,左脚要微屈,进而向后上方有效抬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与身体上部位置始终保持一致,在方向上在一条直线上。与此同时,青少年在训练中的右脚跟应该处于提起状态,接着进行右腿屈膝下蹲以及左腿屈膝回摆,接近右腿,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左臂前下伸,眼睛直视投掷圈之外的两米到三米的位置,使身体处于成团身状态,最终完成滑步预摆动作。在滑步的开始环节,首先应确保身体重心日益远离开支点,之后左腿向抵趾板摆动,随之左旋。进而蹬伸右腿,当右脚马上就要蹬离地面的时候,左脚摆到与右膝齐平位置及时收拉右腿以及下压左脚,随时准备着地。右脚收拉着地瞬间,其左腿动作应该是边外旋的。一边压插,一边在右脚着地之后,使脚掌内侧着地,完全落到接近抵趾板位置。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脚尖应该与投掷方向形成四十五度角,保证左脚尖以及右脚跟在一条直线上。左膝稍屈,不断用力支撑,做到器械远离支点,进而左臂微屈放置到身体前侧,扣住胸部,身体上部位置逐渐向着投掷反方向不断倾斜,维持超越器械状态。
(四)铅球背向滑步时的最后用力
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环节与滑步息息相关,当青少年左脚着地的一瞬间就必须要及时完成最后用力动作。从髋部的大肌群开始发力,然后做到右腿用力蹬转,不断加快髋部前移,之后再向左扭转,使左腿被迫弯曲。此时,将重心放置到两腿间,做到上体抬起位置方向与左大腿保持一致,而且,左肩应该稍微高于右肩。接下来,右腿转蹬以及左腿撑蹬,快速推髋,之后立即左扭转,青少年左臂向左前下方位置进行摆动,而且右肩逐渐向前上方进行转抬,做到挺胸的准确化,拉开肩带胸大肌,使之形成规范化的“反弓形”状态。两腿爆发式蹬伸,保持左臂下压以及肩肘位置的适度紧张,有效制动左侧[4]。这种情况下,右肩快速向前送转,使其与伸臂推球紧密连接。瞬间做到头部后仰,然而不可以向左扭转,合理控制推球方向,保证其右侧充分向前。当球离手瞬间进行甩腕以及拔球,完成最后加速,从而使铅球沿着三十九度方向飞出。
(五)保障身体平衡
青少年在推铅球出手的时候,因人体是处于完全向前伸展状态之下的,从而导致其重心相对较高,且具有非常大的惯性,非常容易失去相应的身体平衡,最终冲出投掷圈,进而发生犯规行为[5]。所以,如果铅球已经离手,则青少年的两脚必须要进行前后交换,完成屈膝动作,并借助屈髋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自己身体的重心,从根本上确保身体的良好平衡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铅球训练中,背向滑步技术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强的技术。青少年应该在扎实掌握完整背向滑步技术与相关动作结构的基础上,很好地控制好出手速度以及出手角度、高度,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辉.田径专选男子铅球背向滑步技术滑步阶段运动学特征分析――以武汉体育学院专选班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
[2] 盛延臣.中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易犯错误及对策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16:218.
[3] 包东英,陈亨斌.青少年铅球青少年在背向滑步技术训练中常见的错误动作[J].辽宁体育科技.2012.03:87-8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成长的脚步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