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描写篇1
1、她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
2、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3、但他的眼睛经常充血而且混浊,有时像死人般的停滞不动。
4、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编出许许多多快乐光明。
5、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6、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7、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8、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
9、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10、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11、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
12、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着。
13、在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14、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15、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16、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
17、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18、吃力地张开眼睛,眼睛失神,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眼神描写篇2
1、她这俨如天鹅般的眼眸,偶一流盼,如此甜美;柔丝般的、弓样的眉睫,荫掩着盈盈的双瞳。
2、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着。
3、在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4、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5、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用不熄灭的、快乐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6、她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
7、两汪清水似的凤眼,虽然总是淡淡的看人,却有说不出的明澈。
8、眼睛在眉毛下面炯炯发光,正像荆棘丛中的一堆火。
9、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10、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眼神描写篇3
2、他黑色的眸子里瞬间闪出异样的神采,仿若夜空最灿烂的星辰一般,耀眼迷人。
3、他的眼睛,那双眸子明亮、深沉,像是一池柔静、清澈的湖水。
4、他那深色的瞳孔如同黑夜般宁静与神秘,里面透出的光让人捉摸不透,静静地打量着你,似乎想要看到你的心里去。
眼神描写篇4
孙犁在《荷花淀》中写了一双锐利的眼睛:“老头子……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王路遥在《小星星》中写了一双调皮的眼睛:“她那梳着小辫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顽皮地眨巴着,鼻子略略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
王安忆在《尾声》中写了一双愤怒的眼睛:“女人抬起眼睛,老魏不由停住了,这是怎样一双眼睛哪,这是一个受了骗、伤了心的女人的眼睛,在那凶恶的眼光底下,是深得没有底的悲哀。她的眼睛好像在大声呐喊,又像是从牙缝里,轻轻地、然而重重地吐出,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要再来碰我们,不要再来碰我们……’”
浩然的《艳阳天》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别看他嘴没动,他的两只眼睛却在说话……那是两只极其阴险的眼睛,那眼神一会溜到四郎倌儿的脸上表示赞许……一会儿又落在白凤鸣的脸上,表示出不满的样子。”通过对这“两只会说话的眼睛”的描写,马之悦那狡猾、市侩、阴险、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
巴金的《家》是这样描写鸣凤的:“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双大眼。这对眼睛非常明亮,不仅给她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来,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这个有着“两道修眉,一双非常明亮的大眼睛”的姑娘,集中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纯朴、热情、大方、漂亮,是美的化身。
鲁迅先生可谓是用描写眼睛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他在《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眼睛是脍炙人口的。请看:“顺着眼”“没有神采的眼睛”“带些泪痕”的眼,“围着个大黑圈”的眼,“分外有神”的眼,“深陷下去”的眼,“眼睛间或一轮”的眼,“忽然发光”的眼……通过祥林嫂眼睛的种种变化,不但深刻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而且概括地展现了她的悲惨一生。
要写好人物的眼睛,打开那扇“心灵的窗户”,就要学会观察,而且要仔细观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心情下,眼神也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写出这种差异,那么你就能发掘出它的特点,写出活灵活现的眼睛。
上面列举了这么多对眼睛的描写,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吧!
【相关链接】
狡猾的眼睛
下巴突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鼠子,把他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或者顽皮的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
(文/果戈里节选自《死魂灵》)
赏析:浓眉下“转来转去”的眼睛,使人自然想到此人定是一个惯出馊主意的狡猾人物。精妙的比喻,叫人过目难忘。
失明的眼睛
白内障永远蒙住了这个女孩的眼睛,她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在她那张日光照不到的脸上,两只忧郁的耷拉下来的嘴角表示出她的痛苦。她的眼睛又大又亮,奇怪的是别人看起来是亮的,可对她来说,却永远熄灭了。它们活像一对神秘的火炬,只能照亮外面;她自己没有光,却发射着光。她没有眼睛,可是她的眼睛却光芒四射。黑暗的这个俘虏却照亮了她置身其间的深闷环境。她从无法医治的黑暗深处,从我们叫做盲目的那道黑色的墙壁后面,射出了一道光明。她看不见身外的太阳,别人却看见她身内的灵魂,在她看不见东西的眼光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上天凝视。
她是属于黑夜的,这种没有救药的黑暗和她融合在一起,结果她却变成了一颗星星。
(文/雨果节选自《笑面人》)
赏析:眼睛看不见光明是极其悲惨的,然而在作家笔下,女孩却有一颗闪光的心灵。当心成为人的眼睛时,多浓的黑暗也都无所畏惧了。包含哲理的动情描写,读来令人心旌摇动。
【强化训练】
仔细观察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其特点,调动真情来描写他(她)的眼睛,显示出人物的心灵和性格。
(1)描写爸爸深情的眼睛;
(2)描写妈妈关爱的眼睛;
(3)描写妹妹美丽的眼睛;
(4)描写朋友思念的眼睛;
(5)描写同学灵活的眼睛;
(6)描写奶奶慈祥的眼睛;
(7)描写老师严肃的眼睛;
眼神描写篇5
学生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得比较象,就不错了;如果能把人物外貌描写得形神兼备,那就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曹雪芹《红楼梦》中展现的人物形象,让人觉得人物外貌描写还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值得去追求。
以下引用《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中对宝玉、黛玉的外貌描写进行分析,让人不得不对曹雪芹的艺术表现水平拍案叫绝。
引文一:黛玉眼中的宝玉——
“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锦缎粉底小朝靴。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③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1、引文①外貌描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1、从上到下,由头饰、衣褂到鞋靴;2、这样描写符合黛玉的观察顺序,条理清晰。如果从下往上描写,则与黛玉大家闺秀的身份不符。
2、引文②外貌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六个比喻中重点应该是哪一个?“目若秋波”为什么放在最后写?
答:1、先用六个比喻具体描写宝玉的面形、面色、鬓发、眉毛和目光,再总写宝玉顾盼神飞的多情公子的神态;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若秋波” 应该是 六个比喻中的重点。宝、黛目光的交汇,导致二人情感激荡,一见钟情;3、放在最后写非常符合当时黛玉的心理,黛玉何尝不想一眼就看宝玉的眼睛,但她是一个女孩子,贾府规矩大,她“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不敢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因而她不敢造次张扬,在把宝玉全身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才把目光落到宝玉的脸上,目光落到脸上后,又不好意思直接看眼睛,而是看脸形、脸色、鬓发、眉毛,一阵游移之后,黛玉的目光终于锁定到宝玉的眼睛上。在让人领略宝玉风流潇洒的同时,分明又让人听到了黛玉的心灵律动!
3、“面如桃瓣”是否与前面的“面若中秋之月”显得重复而可以去掉?
答:不可去掉。这不仅不重复,而且正反映了曹雪芹的匠心独运之处。可以想象——就要见到异性哥哥的眼神了,怎不让人害羞?黛玉还是回看了一下宝玉的脸色,似乎是为下一步下定决心看眼睛而蓄势。这样,不仅描写了宝玉的肖像,黛玉心灵的涟漪、娇羞的情韵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4、引文③写宝玉“项上”的“一块美玉”,是否应该紧接着“金抹额”后写,这样可不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楚吗?
答:原处理颇为得当。这里不能仅仅考虑到条理清楚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这块玉是最能体现宝玉特殊来历和特殊身份的物件,《红楼梦》下文中有许多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块玉展开的,放在最后写它,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引文二:宝玉眼中的黛玉——
“①两弯似蹙非蹙(捐)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②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引文①外貌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文①的描写与引文②的描写之
间是什么关系?
答: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引文①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引文②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
2、引文②外貌描写是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的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此处与其说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如说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这里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了极其丰富的文学内涵,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玩味至此,能不让人惊叹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鬼斧神工的艺术功力吗?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我们应该从曹雪芹这里悟到些什么!
眼神描写篇6
一张白净的圆脸上,嵌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小鼻子高高地挺着,红润的小嘴巴微微上翘,两只小耳朵像小卫士一样守卫在脑袋两边。
猛眼一看,这一段描写文笔不错,把五官写得挺生动的。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问题:这一段描写可能既适合张三,也适合李四,也可能适合王五,就造成了“千人一面”的后果。那么,写好人物的外貌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先在外貌描写的定义中找一找理论支持。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仔细琢磨这一段话,就会发现这段话既写清了所要描写的内容,又写清了描写所要达到的目的: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那我们把这句话拆开看,一是借外貌描写要写出被描写者心中所想,二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这两个方面写好,才能达到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这一终结目标。下面我就从这两个角度来和同学们探讨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
一、写人就要特征鲜明
什么叫特征呢?就是可以作为标志的显著特点,是此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那么我们写人的外貌,也是要为其特点而服务的,就要将其独有的特征体现出来,使其立体、鲜明,如见其人。
(一)仔细观察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每个人都有其内在独有的特征而存在于茫茫人海之中,展现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人特点鲜明,容易捕捉;但有的人比较内敛,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琢磨,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多读名篇,学习方法
在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好的文学作品如高悬的明星,始终在熠熠生辉。那么同学们不妨多读读名篇,从名篇的人物描写中借鉴方法,以指导自己的写作。
如: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作者描写了林黛玉的“蹙眉、两靥之愁、一身之病、泪光、、弱柳扶风”这些细节,体现了一个体弱、忧郁、多情、柔美的女子形象,而这些性格特征是和后文中宝黛的爱情以及黛玉孤独悲惨地死亡的情节相吻合的。
再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鲁迅想反映的是辛亥***后农村生活的凋敝,他是以人物的前后变化为主笔来体现的。这段文字就是把二十年前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变成“细脚伶仃的‘圆规’”。而透过她的“凸颧骨、薄嘴唇”,一个尖酸刻薄之人也跃然纸上。她的这种性格也与她后来的所作所为是相一致的。
有了这些范例,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外貌描写之所以能脍炙人口,让人过目不忘,就是因为它们紧紧抓住了人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特征的局部进行描写,让每一个形象都入木三分地留在了人们的头脑中,令人回味无穷;而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经常练笔,常抓不懈
文笔是要常练习的,这样我们应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增强。我们练写外貌描写时,不妨做一点儿趣味性练习。比如,我们不妨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写作游戏,以抓特征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班里的同学或老师的外貌,不署其名,请其他同学读文段来猜。如果能被猜中,那么说明你所写的特征比较明显;如果没被猜中,那就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二、外貌描写要体现人物心理
我们来看一下以下两个文段。
文段一:他在几米处坐下,弯着腰,一动不动,瞪着双眼呆呆出神。他目光呆滞,神情沮丧,皱纹也愈发深刻了。他的身影,他的眼神,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深刻的、令人战栗的哀伤。他的双眼深深陷入眼窝,动作如老人般龙钟。他一直呆在那儿,茫然若失的眼睛盯着溪水,直到忧伤地死去。
文段二:这个喜讯使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笑意,像盛开的。连一举手一投足都渐渐地带上了一种轻快的节奏。
同样是写“眼神”和“皱纹”,但一悲一喜,体现的人物的内心情感全不相同。由此可见,外貌描写也要为体现人物心理而服务,但这需要特定的情节和环境,也就是行文中的外貌描写。
行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特征,展示人物的心理,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也会起到一些实质性的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丰满人物形象等。
比如,下面的文章《我的同桌》,是一个同学列出的文章梗概:
我的同桌王刚一有成绩,就容易骄傲;遇到挫折,才引起重视。
有一次数学考试,铃声已响过,可是他自以为成绩一贯优良,考试稳拿“第一”,最后才走进教室。老师发下了数学试卷,王刚一看,不禁怔住了。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王刚退居20名以后。他难受极了。下课后,他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总结教训,暗下决心,下次考试一定要夺回“第一”。
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我们把这个人的外貌神态写充实了,你会发现,这篇文章一下子就生动丰富起来。
“王刚自以为成绩一贯优良……最后才走进教室。”王刚最后一个走进教室时是什么样的情形?假如我们给他加以细致的描写,同学们品味一下――“他高昂着头,紧抿着嘴,迈着四方步,两手插兜,两只眼睛东瞅瞅,西望望,显得满不在乎,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老师发下了数学试卷,王刚一看,不禁怔住了。”怔住时是什么样子?我们给他加上“顿时,他张着嘴,瞪着眼,眉头紧锁,鼻尖上也沁出了点点汗珠。”
“老师宣布成绩,王刚退居20名以后,他难受极了。”从外表看,王刚怎样难受?我们给加上“他坐在座位上,耷拉着脑袋,两眼盯着脚尖,真恨不得脚下有个洞能钻进去,悔恨的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
“王刚暗下决心……”这时他又是什么样子?我们细致刻画他下决心时的样子――“王刚猛地抬起头,用手一下子抹去了眼眶里的泪水,两眼直盯着试卷上的几个红叉,上牙咬住下嘴唇,似乎在说:‘叉叉呀叉叉,下次考试一定把你彻底赶走。’”
我们修改过后,同学们来看,这篇文章几乎都用外貌描写来组篇,且内容充实、细致多了,人物特征也更鲜明了,都紧紧围绕着“一有成绩,就容易骄傲;遇到挫折,才引起重视”这一特点来展开的。
眼神描写篇7
记叙文要写出彩也非易事。除了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还要能详略有致、生动细腻地描绘。教师教描写,往往先找一些范例让学生学习,再让学生模仿着写。可实践中却收效甚微。笔者的主张是了解学情,科学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鉴赏升格作文,从而真正懂得何时该细描,如何恰到好处地细描。
那么什么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呢?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它指教师在教授新内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之前,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或更加抽象概括综合,或更加生活化、形象化,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与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帮助学习者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来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实现新知识向主体的认知结构的迁移。由于这种材料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笔者学习了相关理论,尝试优化课堂,以下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描写教学中的试用。
一、借上位组织者,运用渐进分化策略,了解记叙文描写的作用
当新知识隶属于旧知识中的一个知识点,新知识处下位,旧知识处上位,我们就可以调出学生头脑中的旧知,作为上位组织者来引导学生接纳新知。此时这先行组织者――旧知识的包容性与抽象概括程度均高于当前的新知识,我们可以用“渐进分化”策略。即首先温习旧知中概括程度高、包容性广的知识,然后再将知识一步步分化,使之越来越具体、深入,最后了解新知的内涵及作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例如,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写作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描写的重要性并熟练运用描写技法。如果直接教学生:描写能使作品生动形象并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达主题。学生虽能明白但印象未必深刻。可否用先行组织者来引路呢?描写的上位概念是记叙文表达方式。为什么要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呢?为了表现记叙文的主题。于是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写作意***”把它作为上位组织者。教师明确:记叙文的写作意***,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再举个例子:
一只麻雀站在窗外枝丫上,眼睛看着保尔。
一只灰胸脯的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时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前一句只是粗线条地叙述。而后一句则颇有意趣地描写了麻雀的颜色、情态、动作等形象,这描写比叙述能更生动具体地再现麻雀的机灵活泼与保尔的坚强乐观。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画***来描写现实。”记叙文要最真切地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离不开如此绘形绘色、融情入景的描写。学生明白了记叙文的写作意***这一上位组织者知识后,自然能更深地领悟描写的作用,即具体入微地刻画人、事、景,使之有形有神有声有色,从而传达情感表达主题。***示如下:
(上位组织者)记叙文的意***――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思想
(新课要点)描写作用――逼真形象地再现生活、传达情感
此外,上位组织者也常常用来展示概念的框架和全貌,有助于内容的整体性呈现,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明白何时运用描写,我们设计先温习上位组织者――记叙文的写作流程。
***示如下:
记叙文写作:确定主题――选曾触动心怀的事――曲折地表述、生动地描绘――抒议点睛
选点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表达主题之处
类别: 环境描写 主人公表情眼神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他人的细节衬托
在教重难点前,先温习记叙文写作流程,对此上位组织者进行层层剖析,使之越来越细化,从而明白何时该描写、哪些点特别要描写、怎样描写,一目了然。像这样先给学生一个上位知识的框架全貌,再渐进分化,从而呈现新知识在学生认知***式中的位置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记忆存储。
二、借下位组织者,运用逐级归纳法策略,教学生以景衬情
当新知比较抽象时,可以寻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现象中求同寻异,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这感性通俗的例子,在抽象与概括程度上都低于新知识,隶属于新知识,它们就是新知识的下位组织者。
例如,要让学生明白为了突出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应适时描写环境来渲染气氛。可以先给学生看以下材料:
(初稿)他开口了。一句句清澈的声音响彻全场。“哇,好听!”台下纷纷应和道。我们再一次被他震住。我们只是听他好听的歌声,却不知这一年来他所做的努力。
(修改稿)音乐声中,他开口了,一句句清澈优美的声音响彻全场。“哇,真好听!”台下纷纷喝彩,掌声如潮。这歌声欢快处如山间的小溪,激昂处如大江之波涛,深情处如月色悠悠,奔放处如纵马驰骋……连天上的白云也驻足凝听,连天际的鸟儿们也寻声而至翱翔回旋着,与歌声应和……那一瞬间,他就像广袤的夜空中,一颗朦胧又明亮的星星!他成功了!
――高一(1)***彬《追求,让梦想花开》
初稿中,学生叙述多描写少。修改稿添加了不少环境描写,用白云、飞鸟的情态来衬托歌声的美妙,体现了“他”的自信与追求,增强了感染力。这修改稿是以景衬情的下位现象,我们将之用为下位组织者先给学生欣赏。先感受其环境描写传情达意的效果,再归纳借景衬情的方法:第一,可以选取人物活动的环境景物、天气景象来渲染气氛衬托心情;第二,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情绪来想象联想,就算是雨也可以传达出快乐的感受;第三,可以借比喻、拟人、侧面衬托等手法灵动地写出其悲其乐。学生归纳出这些要点后,我们再给学生一个片段,让学生添加相关的景物描写来模仿升格。
这种提供一系列包容性抽象性低、形象生动的文段,让学生对比分析求同寻异,层层归纳体会出抽象性高的新知的方法,在写作教学中颇为常用。这些下位组织者要典型、形象,能让学生一望而能意会,喜欢而能模仿,从而将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一层次中。
三、借并列组织者,运用整合协调策略,教学生细化表情动作眼神来传情
当引导性材料与新知识无类属关系,在抽象概括程度上不相上下,而两者之间有某种相似的属性,那么这引导性材料称为并列组织者。我们可以根据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寻找一些与之有相似特点的材料,来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此时可用整合协调策略,让学生分析先行组织者与当前教学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属性,从而整合协调,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的某一层次中。
描写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抓住最能体现内心情感与思想的动作、眼神、表情、语言或心理活动来描摹,从而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思想。为了让学生明白这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并列组织者――最能抒情的其他艺术形式(漫画、速写、歌词)来明示。
1.要抓住有个性特点的动作表情来描写。
例如:
第一幅漫画显然能让人感受到赵本山的憨乐与李咏的激情。为什么它能一下子传达出人物的心情与个性,它们通过突出哪些方面来传达情感呢?因为它能抓住人物有个性特点的经典动作与表情描绘。漫画赵本山的快乐,是由背着手地踱、憨憨咧着嘴回头笑传达出来的,而漫画李咏的热情激昂,是由那张扬的手势、笑长了的马脸与笑眯了的眼表现出来的。而第二幅速写表现出淋漓尽致的奔放与欢乐。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现?通过那飞扬的裙裾、那人物热烈舒展的肢体动作以及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流表现。速写,正如写作,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刻画,而是寥寥几笔,却能抓住最能表现情感的动作表情细节。这两幅画,可以作为并列组织者事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虽然它们都是借助线条来表现,但与语言描写一样,呈现了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最能表露内心情感的表情动作。
2.要捕捉眼神流露内心的细微变化。
如蔡琴的歌《你的眼神》:“像一场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而你并不露痕迹。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啊……友情天地,我满心欢喜。”
蔡琴的歌里,歌者从对方的眼神中捕捉到什么了?是温润清新,是宁静纯洁,是高洁矜持……眼神表露出了自己的性情,也流露出了真情,让人欣喜迷醉。歌词是配合曲调编写的,它不能长篇大段,只能略选其要,搭配的曲调也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字眼来抒怀传情。另外还需结合两段下位组织者材料,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眼神描写。
(初稿)他,上场了。随着第一句的开口,我们都被他五音不全的嗓子给震住了。“太难听了!”旁边的同学抱怨道。紧接着,台下不少人在讨论,也有不少人捂住耳朵,紧锁眉头。他那坚定不移的眼神鼓舞他继续唱着,不顾他人举动,坚持着。结束后,我注意到他紧咬嘴唇走下台去。
(修改稿)他,上场了,一阵掌声之后,他拿着话筒,身子有轻微颤抖。随着第一句的开口,我们都被他震住了。“太难听了!”旁边的同学抱怨道。紧接着,台下不少人窃窃私语,也有不少人干脆捂住了耳朵。我难过地看着他,他的眼中掠过一丝丝的慌张与惶恐,他鼓舞自己继续唱着,不顾他人的举动,坚持着。这时,一阵冷风吹过,让人遍体生凉,舞台旁的老榕树稀疏而萧肃,有几片叶子随风飘落。结束后,我注意到他眼眶有些湿润,紧咬着嘴唇走下台去……
――***彬《追求,让梦想花开》
初稿中作者对演唱失败的他进行了眼神描写,但“坚定不移的眼神”似乎不符合当时的情境。修改后的两处眼神描写,则更传神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挫伤与痛苦,为后文“他”的奋起做了铺垫。把这些例子作为先行组织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明白:画眼睛能以少胜多、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内心。
以上漫画、速写、歌词这些材料是并列组织者,其包容性与抽象程度并不高于或低于新知识。它们与文字的语言刻画形式,异中有同,即都抓住最能传情的点来表现,这个点或是特殊情境下的某个动作,或是某个眼神变化,或是某些表情心理。这些并列组织者,形式多样,直观生动,能让学生对比分析,异中求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有意识地捕捉细节刻画,提高写作能力。
描写是雕刻家手中的刻刀,能显露最鲜活灵动的举手投足;描写是摄影师端着的特写镜头,能定格最动情的眉眼;描写是歌者抑扬婉转的曲调,能传递内心的慷慨幽情。如此这般,我们带领学生欣赏升格作文并修改模仿,从而提高他们的描摹传情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们应了解学情,借助先行组织者策略来引导。借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能使教学思维清晰化,有利于克服教师对语文教学重难点定位不明、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法意识薄弱、对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衔接关注不足等弊端,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直截了当的讲析是青岛跑马场,一览无余;善借外物的剖析是如古典园林般曲径通幽,教无定法。但当学生对彼方难解其意、难知其妙时,教师还是要依山随势,依势力导,巧引路,轻点拨,让思维能柳暗花明,让探索能豁然开朗!
眼神描写篇8
描写细节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我们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所以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学会运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据方法进行具体、生动的扩写
2.难点:扩写过程中学生的快速思维及快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例文引导,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3.写作训练,将细节描写融入学生作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情境法、范例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我们来一起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板书课题)
二、细节描写:概要
三、习作修改,归纳方法
1、出示习作片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片断一: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归纳: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设计意***:这个环节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可以去写作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
片断二: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归纳: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设计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从训练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内容的表达,使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厚。]
片断三: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副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归纳:方法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设计意***: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填补老师可能预设不到的问题。所以,发展思维的最佳就是变换角度]
片断四: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归纳:方法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设计意***:有了上几个环节对母亲形象的具体认识,再这一环节中教者做适当点拨,让学生透过母亲具体形象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母亲性格代给作者的“生命的教育”,体验这种情感,突破重点可谓是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小结。
四、自主训练,巩固运用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在恰当位置增加或修改一处细节描写,使你的人物更鲜明,故事更生动,更能唤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这天雷雨交加,我在校门口耐心地等妈妈,一辆辆车过去了,一个个人走过了,可是还不见妈妈的身影。眼看着人越来越少,天越来越黑,我还是坚定地站在那里,焦急地等啊,等啊……”
[设计意***:设置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由前面自此而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情感有一个自然宣泄的突破口,这个环节不直接从上面片段写作入手,而是要学生先写写人物的特点,要写的这个具体事例,让学生在作文前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再从片段着手写,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完整性。]
五、细节的选材
写作亲情片断
要求:
1.描写一个亲情场景片断,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细节选材和细节描写)。
2.感动自己,更要感动别人。
学以致用
选择以上方法:
1、以“情”为话题作文,要求用“细节选材”和“细节描写”进行两个板块的书写,字数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2、学生当堂修改作文,为作文增加细节。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交流互评。
六、教师结语:
于微处见妙,于细处见情,细节的力量就是“润物细无声”。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成就美丽。文章因为描写细节,才创造精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七、板书设计
细 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节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描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写 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设计了“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细节描写中可以达到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使文章具体生动。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既然是观察,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填补老师可能预设不到的问题。所以,发展思维的最佳就是变换角度,基于此我增加了“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发展个性,激活文章的个性宽度。
眼神描写篇9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描写。主题就像人的灵魂,结构就像人的骨架,那么描写就是人的血肉了。传神的外貌描写,如见其人;精确的动作描写,如见其事;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听其声;真实的心理描写,如露其思。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态、神情、习惯特点。成功的外貌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鲁迅先生最擅长于外貌描写,他能准确地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做到“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对此,在人物的外貌描写上,笔者从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点拨。
1.粗描细摩
外貌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例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人物孔乙己进行描绘:年事已老,却过着半饥半饱、常遭欺凌侮辱的生活;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可见其是一个既穷又懒之人。而又不脱下这么一件长衫,这就揭示了人物孔乙己的内心世界:追求功名,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通过一件破长衫,把人物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2.善用比喻、夸张
例2: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脸。
眉毛与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织女之叹,令人忍俊不禁,拍手叫绝。没有如此新颖别致的夸张,很难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3:他长着一副黝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运用确切的比喻,把人物马玉祥比做“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北国农村青年的淳朴的气质。
3.侧面衬托
以上两例都是直接描写,写实的描写让人感到贴近逼真,比喻夸张的运用让人无限遐想,各有独到之处。但我们还可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最佳方法,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
例4: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
二、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性格、描述事件发展变化和展示社会环境与自然景物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完整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描写的特点就是抓住那些细微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加以细致、生动地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力地揭示人物和事物的本质面貌。它一般包括在某种描写中,体现在个别语句上。下面仅从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几处细节描写进行说明。
1.肖像细节描写
肖像细节描写是人物外貌描写中突出而细小、闪光而触目的部分,它能给读者以永久的记忆,使形象有不朽的生命力。如当小弗郎士因贪玩而迟到时,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说”。这“柔和”、“严肃”的面部表情,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韩麦尔先生用这一无声的语言把自己鼓励、期待、暗示等丰富情感内容巧妙地传递给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因此决心学好祖国语言。又如写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就“脸色惨白”。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他沉重的打击,“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情,也是他爱国感情的流露。
2.事物细节描写
事物细节主要是通过某个物体的特征和某处场景的细微处来烘托主题、表现人物的。如传播坏消息的布告牌,郝叟老头儿那本破了边的初级课本和书上横放着的大眼镜,韩麦尔先生的衣饰、戒尺,挂在铁杆上的“字帖”,飞进来的金甲虫,屋顶上“咕咕咕咕”低声叫着的鸽子,教堂的钟声、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声和收操的号声,韩麦尔先生写的“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等等。这些细节,每一个都蕴涵新意,耐人寻味,既烘托了环境氛围、人物的心理,深化了主题,又使文章表达不拘一格,曲径通幽,并且与抒情主体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产生了和谐无间的美感,增强了文章的表意效果。
3.行动细节描写
行动细节描写是最精彩最关键的,是人物描写的核心之处。写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服饰时,是这样描写的:“我们的老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韩麦尔先生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它造成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预示着将要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再如文末写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既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特点,又反映其精神品质,个性鲜明突出,给人印象具体细致深刻。
4.语言神态细节描写
人物是通过语言神态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所以语言神态是人物思想的外衣,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牵引。成功的人物语言神态细节描写,既能说明、交代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能鲜明地突现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如文中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韩麦尔先生告别校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从眼神中显露出来,感化着小弗郎士,使小弗郎士产生理解和同情的感情共鸣。文末又对韩麦尔先生作了这样的描写:“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的必胜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韩麦尔先生正是这样将授业(教授语法知识)和传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以“无声”取得了“有声”的客观效果。这些语言神态细节描写,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本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让人读起来感到逼真、酷似,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眼神描写篇10
76、工笔细描法
【特点】
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
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着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
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
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
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