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诗词10篇

长征诗词篇1

1、《七律·长征》

***

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2、《清平乐·会昌》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平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9、《七律》

***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10、《无题》

***

安顺急抢渡,

大渡勇夺桥。

长征诗词篇2

一、修辞手法

诗歌与流行歌词作为特殊的文学样式和语言,他们在修辞上有特殊的要求,主要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准确分析修辞的作用,就有利于分析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一)比喻

比喻即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如歌词《台》中的“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到了凋谢的时候,自然地落下,任人践踏,而那久未见面的妻子,在将***脑海中的模样也已然模糊。“”在古代不但表示离别之意,更有思念哀伤之感,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的黄”联想到“笑容的黄”,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掉、远去。哀伤而又动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又如:“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地蔓延”(《爱在西元前》),把思念比作蜿蜒的河流突出其延绵不断的特点并达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我们可通过歌词中这些简单的例子深入到诗歌鉴赏中去,达到准确鉴赏诗歌的目的。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绵长又深沉的愁情比作一江无穷无尽、长流不断的春水,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再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把江边的草地上晶莹的滴滴清露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又把一弯初升新月比作一张悬挂在碧蓝的天幕上的精巧的弓,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甚至生命,使作品的语言优美,内容生动,意境深远,情感深刻。如:歌词“嗜血森林醒来的早晨”(《半兽人》),使用了拟人修辞,把森林的阴森恐怖刻画得淋漓尽致;“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东风破》)中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烛火的温柔和善解人意。教师在教学中可把这种对简单的歌词分析的兴趣牵引到古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容易接近古诗词,从而学会鉴赏古诗词。例如:北宋词人宋祁的《玉春楼》:“东城渐觉风光好,皱壳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有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此词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景物赋予生命,写得形象生动,上片描绘春天的绚丽景色极有韵致,开头一个“迎”字将微波荡漾的湖面、来往如织的客船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看到湖中泛起纱绉般的水波,将游春的船儿迎来送往,分外热情。而后面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使得全诗的景物描写达到高潮,生机勃勃的一幅春景形象跃然纸上。其中“闹”字就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本就红艳诱人的红杏变得具活力。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一支支怒放的红杏上头,蜂飞蝶舞、春鸟和鸣,好不热闹,将繁丽的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形象鲜明,意境突出。下片词人把夕阳比人,把斜阳比作朋友,要邀请夕阳同干一杯酒,表达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又如: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诗人用拟人手法丰富了词的意境,并且更加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再如: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二、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如“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我们试着通过分析简单的流行歌词中的象征手法,来赏析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例如:周杰伦的《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歌词中的蜗牛象征着作者无怨无悔、执着追求,奋斗不屈的崇高品质。在古典诗歌中,象征是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象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我们阅读诗歌时要抓住这把钥匙,它能带我们登堂入室,去体味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反衬

歌词中经常出现一种超常的表现手法,即以乐景衬哀情。这一手法在视觉上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审美上达到一种凄美的效果。例如:《青花瓷》中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暗示“我”能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诗歌中的乐景衬哀情,有助于分析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再如:李华的《春日即兴》中的“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用眼前“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衬托凄凉的心境,抒发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国家命运的叹惋之情。

长征诗词篇3

1.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

(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了解押韵。

(出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

生:除了“浪、雪”以外,其他字的拼音韵母都师“an”。

师:是呀,这样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翻开课,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刚才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出示下列词语:

①等闲:平常的小事。

⑤五岭:五座山岭。

②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⑥三***:指红***战士。

③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

⑦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④磅礴:气势雄伟

⑧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

4.师: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不怕艰难。)

师: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

、长、险

……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

生: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味红***的不怕与等闲

A“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境引读,感受红***的精神

师:那么红***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

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通过“逶迤”和“磅礴”体会“千山”的险峻

(2)补充资料体会体会“千山”的险峻,学生补充资料,教师补充资料。

(3)师:假如你就是红***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山高坡陡、很难上去,一脚踩空就很危险。

生:上面荆棘丛生,还有野兽出没。

生:食物不足,缺水。

……

(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的不怕与等闲。

师:长征难,可想而知!可是在红***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不怕山高,不怕危险。

生:红***战士很乐观

……

(5)情境引读,深化感受:

a(出示长征***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疲惫的身躯被划出了带血的伤痕,可是红***战士一直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面对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红***战士仍然没有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总是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纷纷倒下,红***战士擦干血泪、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下一句?

C:“金沙水拍云崖暖”

(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

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红***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师: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

生:因为当时天很热吧。

生:红***巧渡金沙江,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

师:是呀,不费一***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战士感到——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生齐读。)

D:“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很快红***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生读)

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战士,使红***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生读)

生:这场战斗是红***和******派打仗,而***也是中国人,却对红***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

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生齐读)

师:这可是沾满红***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生读)

师:这可是融入红***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生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

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E:“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1)体会“喜”的内涵

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生齐读)

师:红***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2)读出红***的欣喜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生齐读)

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生:不是。红***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在******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

长征诗词篇4

[关键词]雨巷 四美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这首诗之所以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在于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四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形式的音乐美和新颖的象征美。

一、意境的朦胧美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以下意象。

第一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和撑一伞风雨***销魂的形象。

第二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这里的雨巷,既可实指雨巷,江南阴沉的梅雨季节里湿漉漉的小巷子,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偶尔有人声和鸡鸣狗吠,间或有人匆匆而过,总之。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天地。我们也可以把雨巷虚化,这是一条追求之路吗?前面是什么地方?它通向康庄大道还是通向死胡同?人生之路不也这样?

第三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漾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因为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在李Z和李商隐的诗中都有丁香这种意象,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乌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摊破浣溪沙》)李商隐诗中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句子。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不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是姑娘。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

二、情感的含蓄美

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含蓄,使人难以明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绪呢?从诗中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但这种情感的含蓄美更能激起人们探究的兴趣,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这首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读。现实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多情的少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这少女是那样地孤傲、高洁而忧郁,她令少年怦然心动,念念不忘,“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于是诗情喷发,有了诗中这样莫名的忧愁与惆怅:也有人把“姑娘”当作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憧憬什么,追求什么,有时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心理上陷入一种苦闷彷徨、孤独无助的境地。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这首诗也许就是诗人在这样特定心理状态下发出的感叹,留下的思想印痕。还有读者联系特定的***治背景,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得更“实”一些。这首诗写成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的***治形势非常黑暗,戴望舒作为一位曾经追随过***而世界观又尚未根本转变的知识分子,内心难免痛苦失望有幻灭感,思想上消沉,行动上彷徨。时代和个人的忧愁交织在一起,他写出《雨巷》这样的诗,也就顺理成章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雨巷》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特定年代里的思想与情绪。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都源于这首诗情感的含蓄美。

三、形式的音乐美

这首诗在形式上给人印象最突出的是它的音乐美。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分明,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美化了声律,增强了诗歌的抒彩。全诗每节第三、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而句中韵(ang韵)的运用,是戴望舒新诗写作中的一大创造。如开头和结尾的两节中,“彷徨”“长”“望”“香”“样”,都是同一韵母ang的字,而且又恰恰和韵脚“长”“巷”“娘”韵母相同,这些字被有意识地安排在诗行内部,构成句中韵,在诗中不断出现,一再重复,并与句尾韵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音乐效果。

四、新颖的象征美

长征诗词篇5

的诗词胸怀世界,大气磅礴,一首短短的七律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等,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昂扬、激越、奔放之情。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七律 长征》这首诗,走进那险峻的山、苍凉的水,倾听那隆隆的炮火声和“三***过后尽开颜”的笑声。

全诗首联“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颂扬了红***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是全诗的中心。 “不怕”二字是诗眼。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全篇,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对困难的蔑视,它是承首联“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名――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愈大则愈显红***长征之难;“细浪”“泥丸”是红***也是诗人心中的山,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小则愈显红***之不怕,也突出了红***对困难的藐视。通过两组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诗人运用得十分巧妙。

红***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句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基点。“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起伏跌宕,张弛有致。

末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红***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尽开颜”写三***的欢笑,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同学们,长征不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也是各自的一段长征吗?

长征诗词篇6

是拥有“画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画家”“江南才子” “香港音乐文学拓荒者”等诸多雅号的多元艺术家。他凭借出色的才情,多年以来畅[於文艺界多项领域,他以泉サ牧楦小⑶擅畹墓顾迹热情地投入诗词书画的创作。其佳作迭出、屡有获奖,活跃於内地和香港的文坛与艺坛,他给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带来了儒雅与高洁的气,为香港文艺之林增添一棵生机蓬勃的小树,愉悦鼓舞着文艺爱好者的心灵!

江南成长的才子

张继征先生出身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杭州是吴越和南宋之都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时二千多年的积淀,经济发达、风光优美、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才子佳人辈出。张继征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又受知书识礼的父亲影响,耳濡目染,偏爱文学艺术。时至今日,旅港二十多年,仍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忱。在香港这座节奏忒快、商业气息浓厚的都市,他始终不为浮华所动,保持着“江南才子”的儒雅睿智,追求真善美爱的艺术、在诗词书画等方面皆有不凡的造诣。

“宝剑锋自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张继征先生的座右铭。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勤於笔耕,有时近乎废寝忘餐的程度。他枕边常放着纸和笔,出门开会或旅行也带着书和笔。张继征先生早年毕业於杭州师范学校,又经浙江美术学院协办的职工业N美术大学四年的进修,杭州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三年的系统学习,加上勤奋好学,他绘画具有较高的造诣,以风景写生见长。早年在杭州拱墅区多所学校任教,兼任杭州拱墅区中小学八年的美术教研。在提倡基层植磕昵峄的八十年代初,他刚从盅蛋嘌习回来,K希望去接替将要退休的文化馆长的工作,然终未如愿,只能服从地接过担任小学校长的重担。

命运的安排总难尽人意,此前他还有一件难以释怀的遗憾,他太爱文学艺术了!在风行文艺交流汇演的七八十年代,张先生曾被拱墅区委宣传部召去搞专职文艺创作,写歌词,演唱材料、朗诵诗和小剧本,他写的演唱和独唱屡屡获奖,省市电台电视台都有录播,把他导向文艺创作。浙江省文化厅知道他的才华後,曾二次借调,无奈区文教局的领导以文教局的利益考虑,把他留在了学校。他陷入痛苦和迷惘之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师范院校培养了他,不能不背负教书育人的天职。经过一番挣扎,善良服从的遗传因子,促使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工作。而在“铁饭碗”时代,小学校长不好当,编u紧、经费少,教师积极性不高,担子都压在校长等领导身上,文艺创作都只能靠“开夜车”偶尔为之,担任小学校长这八年是他作品最少的时期。

九十年代初张继征先生因家庭的原因来到香港,一切从零开始。其先後从事过平面广告设计u作,中小学兼职教师,尽其所长。香港相对宽自由的环境,工作之外可以R情所好。节假日随香港美术会等画友去香港市郊、肇庆山区、番禺渔村等地风景写生,他比画友多一点勤奋,常乘兴写点小诗。组诗《渔村速写》《山乡回眸》等就是其那时绘画写生的“副产品”。他儿子成材後,经济状况改善了,一家人去美加或澳纽等地旅行渡假,他都带着画具和小本子见缝插针地画画写诗。诗词书画在其身边如影随形,似乎一股清流,汇入生命的大江里,律动着、澎湃着、激昂地向前无畏奔流,抚慰着他忙碌的心灵。有篇报导把他的过去概括为:“无论是在家乡杭州搞教学教研或行***工作,还是在区委宣传部搞文艺创作,又或是到香港投身於艺术活动,他始终勤恳敬业,业绩出色。”

时至今日,张先生初心依旧,执著如故,勤奋有加……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今日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音乐文学的拓荒者

香港百年的英国殖民地统治,推崇西方文化,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难以传承。电台电视台所播几乎听不到民族的经典歌曲,情情爱爱的粤语歌曲充塞於耳,连小学生都唱《独自去》《容易受伤的女人》《烂泥》等所谓金榜的流行曲。张继征先生总感到不适应、不妥当。张先生旅港之前就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和内地多份音乐文学杂I保持着联M,来港後还多次回内地参加创作笔会。2003年应邀参加了在广东增城召开的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全国代表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感到推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张先生与词友林春华等文友商量,经两年筹备创建了香港音乐文学学会,填补香港音乐文学的空白。但民族歌曲创作在香港是冷门,他劝说诗友写歌词,K吸收会作曲搞声乐的朋友入会,免收会费。凝聚一批词朋曲友,弘扬民族文化。

张先生用教学的课酬,先在《香港文艺报》上增开“词林歌苑”栏目,刊登原创歌词歌曲,兄弟团体可以无偿使用。让港人从音乐中陶冶心情,增进家国情怀。K在诗剑老师、蔡丽双博士等的支持和会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举办多次“原创歌曲演唱会”“歌词创作讲座”,受到了欢迎,大家也受到鼓舞。他还牵头与重庆、海南、河北等音乐文学学会举办“歌词歌曲创作交流座谈会”;携手内地的中国声乐家协会在香港举办“亚洲国际声乐节”,协助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在香港举行“青少年词曲创作和演唱大赛”等。

张先生以编辑《香港文艺报》十年的经验,於2016年初春创办了《香港音乐文学报》,以“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海内外,刊登优秀原创歌词歌曲为主,也选登少量乐坛文萃和***文忝的活动报导。用繁体字出版,坚守中华传统文化,更有利於与国际接轨”理念,自资出版。得到中国文联***组书记、著名词作家(《希望的田野上》等经典歌曲的词作者)陈晓光***的赏,乐意亲笔为其题写报头,以示支持。全国各省市的著名词曲作家、还有不少海外诗人都纷纷来稿支持,精彩纷呈、瑰丽夺目!不但为香江文坛乐坛呈现出一道亮丽风景,也为中国词林歌苑增添一朵灿烂的鲜花!

倾情歌词显才华

学美术的张继征先生近十年来向文学倾斜,偏重於写诗歌,尤其痴迷於歌词创作,管部分不屑歌词的诗人视之为“小儿科”,s是他创作的主攻。他认为歌词虽然没有诗歌容量大,又受形式和篇幅的限制,同样要有内蕴和创意,更难写好。构思新颖、深入浅出,音和谐、节奏鲜明,才能让人回味。因为他喜欢风景写生的关S,他的歌词也以歌颂描写自然风光见长。他对江南水乡有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他是这样描述江南水乡,看《江南雨蒙蒙》:“雨蒙蒙、天蒙蒙,/小桥依稀水叮咚;/浪花飞歌桨声里,/一叶乌蓬穿桥洞。/油菜花田隐雨中,/难隐蜜蜂嗡嗡嗡;/卵石青砖长街水蒙蒙,/花伞花裙相映分外红!//雨蒙蒙、地蒙蒙,/桃李含羞香更浓; /杨柳婀娜舞新绿,/一对紫燕剪春风。/秧苗摇曳雨帘中,/难掩满垄d[[;/粉墙黛瓦廊檐雾蒙蒙,/团子F子甜了江南梦!”

再看一首《绿色西湖》:“粼粼的波映着浓浓的绿,/曲曲的堤垂着柔柔的柳;/笑语惊醒花港的锦鲤,/朝晖掩映苏堤的枝头。一湖碧水润泽半塘荷,/九里云松遮蔽半截楼;/接天莲叶碧,/龙井问茶香,/绿色西湖处处青青幽幽……”

张继征先生深有体会地说:“作者必须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提炼,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沁人心脾的感情火焰,喷发激励人生的精神火花。全情投入,才能创作出思想深邃、意境新锐、内蕴深刻、雅俗共赏、寓教於乐的作品。”他的创作思想和精神境界已在他的作品中印证。故而他的作品在国家音乐权威刊物《歌曲》《词刊》《广播歌选》及省市级浙江《花港》、广东的《岭南音乐》、陕西的《音乐天地》、湖北的《长虹》、辽宁的《新歌诗》、吉林的《当代音乐》等音乐报刊上被广泛选用。其中《走进浙江》(施王伟教授谱曲)获得中国音协等主办的“文化之春”十大金曲金奖、歌词《相约在紫荆花开时节》获得《歌曲》晨钟奖、被誉为“中国民歌创作优秀专家”,担任过“全国青少年歌词歌曲大赛”总评委等。国家一级作曲家姜春阳、胡俊成、刘梅生等为他的歌词谱曲,国家一级演员乔***、董冬、杨荣华等演唱过他作词的歌曲,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浙江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录播。有的还被收录在多种CD、VCD中,或编入学校教材、或由艺术团体演唱……

十年前他就汇编出版了《踏歌华夏》、词作歌曲集《维港涛声》等歌词集四部。他正备出版歌词集《紫荆花开》,歌曲《维港涛声》续集,希望有更多人传唱,弘扬民族文化,壮我中华声威。

诗歌载道尽

张继征先生一直认为爱国爱港不能只喊口号或依靠***治行为,诗歌等文学艺术能起到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用诗文来宣传鼓舞。他是连续三届当选的香港作家联会理事,又是香港新诗协会的创会副会长,内地和国际的诗歌创作交流活动中,常常邀请他参加。他出席过分别在广州黄埔、广东惠州、安徽安庆、云南东川、香港特区、广西南宁等地召开的“国际诗人笔会”,海南定安召开的“中外散文诗创作笔会”、在江苏南通召开的“国际诗歌研讨会”等,累积报不完的流水账。他几次在会上发言,力陈“新诗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注重创意内涵的同时也要讲音节奏……具有感染和激励的正能量。”还应邀在中学巡回宣讲;在香港大会堂为公众举办讲座。推动新诗在香港的普及和发展,陶冶情操的同时,启迪港人的家国情怀。

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对此张继征先生感悟甚深。他创作的诗歌,分别被《中国诗人》《世界诗人(中英文双语)》及港台的《香港作家》《秋水诗刊》《葡萄园诗刊》等百N家报刊选发。其中《绿色交响》荣获《作家报》诗歌一等奖、《大自然礼》荣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诗歌一等奖等等。且看组诗《大自然礼》之三《江河》:“生命有个不老的传说,/来自奔腾不息的江河;/自从种子在岸边发芽,/江边就扩展着长青的王国。//从刀耕火种的岁月开始,/祖先就沿江日出而作;/一叶木舟划过历史的长河,/乡村城市一一在桨声中开拓。//当卫星不停地传送电波,/地球已网络成一个自然村落。/誉为生命之源的河更要呵护,大地才有永远健康跳动的}搏。”再看他的组诗《渔村速写》之《帆》:“顺风顺水显得招摇,/顶风逆流也难回避,/高高地挂在桅杆,/K非为了表现自己。//深谙同舟共济,/善於借用风力,/是非功过任由评说,/只求航程一日千里。”

他应邀为中国语委主办的“中华经典诗词颂读大赛-香港赛区”连续六届评委,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举办的“中华文化”全港徵文大赛、“共建和谐社会”大中学生徵文比赛评委;为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主编25周年纪念文丛之《诗歌卷》等等。《诗刊》社为张先生出版诗集《都市人的歌》,他的作品《金紫荆》等也被选入朗诵教材。被聘任为“世界华文作家”顾问,“世界华情诗协会”副会长。他本人事绩被编入《中国诗人诗歌大辞典》《中国散文诗作家大辞典》等典籍。

画笔如椽绘人生

和张继征先生说起绘画,兴奋之N总有婉惜和无奈,感叹岁月苦短,书画只是应景之作。张先生说小时候父亲手把手地教过他临摹柳公权的楷帖,又正儿八经地学过七年美术。曾多少次现场撰联赋诗挥毫,在北京“元朝书画大家赵孟\青少年的书画大奖赛”评比时,在“东川国际诗人笔会”时,在香港“浙江美食文化节”……写到工作人员都要休息了。他教过中小学生画画,他培训过几批小学美术教师,他的绘画作品数百次在内地、港澳、日韩、印菲等地展出,每年都有作品应邀参加“香港国庆书画联展”,2011年在香港举办过个人画展,不一而足。张先生把画笔视为人生至爱,他说如今画画的时间越来越少,连出一本册的夙愿都一再拖延。

张继征先生深悟“一分耕耘一分收,充实的人生才有意义,奋斗的人生才有价值。能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工作是最大的幸福!”感叹时间不蛴茫“学的是西洋画不能丢,书法是对父亲的怀念,国画曾经是谋生的工具,文学是精神的寄,尤其是歌词还写出点全国影响。唯有把心爱的二胡、小提琴束之高阁。” 无奈常常顾此失彼,张先生表示,在有生之年还将为文艺尽力而为,鞠躬尽瘁!

记者在张继征先生家穹茫还看到十分少见的一幕,饭厅的一半是到顶的书柜,两个房间也是,他老伴无奈地补充说,还有看不到的小阁楼的床底下都是他的书,书是他的第二生命。他自己买的以中外名著、各种典籍、字帖画册为主,也有文史哲学、***治经济、社会科学等知识性书籍,现在以文朋画友相互赠送的原创文艺书刊为主,不少是收有他自己的作品的刊物和选集。虽然“书满为患”,倒也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不影响家人正常生活,又都有各自所需,得到全家的理解和包容。张先生补充说,好在,现在有了电子网络,减少了纸质书收存的压力。他早期在歌诗《我和书的歌》时这样写道:“ 书,社会知识的源泉,/书,人类精神的财富。/书,伴随我成长,我的最爱是读书。/在家不离书、出门带着书,/读破万卷书、踏平万里路;/精神的力量呵来自那一本本的书!//书,时代进步的阶梯,/ 书,世界光明的灯烛。/书,伴随我成熟,我的乐趣是藏书。/案头排着书、架上叠着书,/藏有万卷书、心里才知足;/明天的创造呵离不开一本本的书!”就怕书到用时方恨少。正因为张先生身体力行,读万卷书、踏万里路,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长征诗词篇7

关键词:意象;画面;意旨

“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的,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何为古诗词的意象呢?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物,还包括了作者的情思。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因此,在意象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形成怎样的画面,用这个意象想要传达什么,最后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抓住意象来生成形象画面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由景物、颜色、远近等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露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境。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如入画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寻找出一连串意象,然后指导学生从中整理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告诉学生:诗当然需要特征鲜明的景物,更要知道人其实也是人事,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物画与人画相互对应、交织构成了鲜活的动态画面。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配以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二、抓住意象理解写作意旨

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说过:“古诗之妙,在求意象。”意象是诗歌构建的材料,意象就是我们研读的重点。因此只有在感知并领悟意象的基础上才能把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领会诗歌主旨。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上阕意象:秋、雁、边声、(号)角、嶂、长烟、落日、孤城。从上阕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塞外秋景***。下阕意象:浊酒、羌管、霜、白发、饮酒、泪。这几个意象的摄入,作者意在表现这样的感情:浓霜遍地的夜晚,随着悠悠羌笛之声,白发将***陷入了深沉的悲慨之中,由于思念家乡,久久未能入眠,流下了忧国思乡的热泪,这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思念家乡的愁苦,一杯浊酒又如何能够消除呢?通过找出诗词中的意象,让这些意象“站出来”倾诉它的含义,本文的要旨便不攻自破。

有必要指出的是,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要想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还须了解它的作者。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在创作这一组诗歌时的背景。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抓住诗歌中的“拔剑四顾、停杯投箸”等画面,体会诗人苦闷、豪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相见欢》时,先了解李煜是一位后来沦落为阶下囚的皇帝,这样通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诗词中的“西楼”“月如钩”“梧桐”“清秋”等有鲜明感伤情绪的意象来理解诗人痛苦和离愁的感情,体会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为准确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三、抓住惯用意象形成能力

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

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而“残月”则更多的是别离的象征,李煜的“月如钩”,勾起的便是深深的离愁。类似的还有“柳”象征了送别,梅花、、翠竹来喻隐士君子,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等等。

因此,通过积累了解一些意象的涵义,能成功帮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学生通过对一些常见意象涵义的了解,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对内容、对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就很容易理解,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也不成问题。

长征诗词篇8

关键词: 法国象征派诗歌 李金发 戴望舒

象征主义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法国出现,九十年代传到英、美、德、俄、西等国。象征诗也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以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出版为起点。象征诗作为一个***的诗歌派别,有其基本的而又独特的艺术个性。象征诗不像现实主义诗歌那样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描述,也不像浪漫主义诗歌那样直抒胸臆,它主张把客观世界视为主观世界的“象征”,主张诗歌应该表现超现实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与下意识之间,非人们的理性可以感知,唯有默语才能达到,通过象征才能予以暗示。因而,象征主义重主观幻觉而轻客观描写,重艺术想象而轻现实再现,重暗示启发而轻明确表达。象征主义采用暗示、启发、象征等手法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因而形象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充满神秘主义色彩。①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有波德莱尔、马拉美、兰波、魏尔伦等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马拉美、兰波和魏尔伦发展了他的神秘主义、悲观主义和唯美主义,讲究诗歌的暗示性、朦胧性和音乐性。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法国象征派诗歌理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的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象征诗派二十年代中期崛起,既有其历史原因,又是新诗自身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四退潮后,受过新思潮激荡的敏感的文学青年,开始从狂热地高歌呐喊转向苦闷彷徨。这种带有感伤色彩的“时代病”曾一度泛滥于文坛。象征主义诗人那种逃避现实的“世纪末”思想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于是他们在诗作中偏重于汲取来自异域的营养,用来宣泄积淀在心底的感伤和郁闷。这种感伤和苦闷的情绪不仅是初期象征派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而且是这一诗派创作的思想基调。而从新诗本身的发展来看,早期新诗在完成了“诗体大***”的任务后,开始依着新诗本体的艺术规律去追求自身的提高与完善。早期新诗,包括写实派的白话诗和浪漫派的自由诗,虽然较彻底地挣脱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可以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为中国诗歌走向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在艺术上,大多数作品“都像是一个玻璃球,晶莹透彻得太厉害了,没有一点儿朦胧,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②到了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代表的格律诗派,用丰富的想象和奇丽的譬喻发展了新诗的抒情艺术,丰富了诗的语言,这是新诗的又一进步。几乎同时,另一些饱吮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汁的诗人,不满足于新格律诗所展现的那一幅幅平面的感情画面,而另辟蹊径,追求一种立体的雕塑效果。于是,波德莱尔、马拉美等人的诗作理论被大量译介到中国,促使部分诗人的诗歌观念发生了变化,在中国掀起了象征主义的思潮。初期象征主义诗派的代表主要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

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最突出地反映在形式本体方面。总体而言,这种影响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性、神秘美、全官感效果、语言纯化、客观化、智性化等各个层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中国新诗创作者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艺术本体特征的关注与借鉴,比起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观念来,要自觉得多,成绩也大得多。本文的分析也主要是针对其本体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作展开的。

李金发最早使象征派的理论走向创作实践,也最突出地体现了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明显地留下了对法国象征派诗人的“移植”痕迹。他1919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家美术院学习雕塑,次年开始从事新诗创作。此时正值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兴起,他爱不释手地捧读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魏尔伦、马拉美等人的诗作。这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内容和迥异于别派诗的技艺,对他后来的诗作产生深刻的影响。1925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引起了诗坛的震动,众人对他的褒贬不一。一方面,周作人等人高度奖掖,称“这种诗是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作品”,③是“新奇怪丽的歌声”。④黄参岛称赞《微雨》“是流动的,多元的、易变的、神秘化、个性化、天才化的、不是如普通的诗可以一目了然的”。⑤黄参岛是第一个把“诗怪”的称号送给李金发的人,以言其诗歌新颖别致,具有独特的风彩。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批评这些诗“太神秘、太欧化”,叫人难以索解。以胡适为代表的否定者认为李金发的诗是令人难猜的“笨谜”,“笨谜”的产生是由于模仿堕落的外国文学。接着,他又出版了诗集《为幸福而歌》(1926年)和《食客与凶年》(1927年)。他的诗歌很大程度上模仿了法国象征派的艺术风格。朦胧与晦涩,是他诗作主要的艺术特征。

凡尼在他的《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一文中,总结了李金发诗歌在艺术上和法国象征派相似的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开拓诗的象征、暗示功能。李金发认为,象征于诗的重要性,犹人身之需要血液。这一观点和法国象征诗人视诗为“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象征派诗人把客观外物视为能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能与人的心灵相互感应契合。这种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情感,一般称之为象征,李金发的代表作《弃妇》,就使用了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新颖独特的比喻,来镌刻出“弃妇”这一突出而鲜明的形象,他笔下的“弃妇”形象可以说是波德莱尔散文诗中描写的巴黎寡妇的姊妹。在弃妇的形象上,诗人寄寓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许多多被不公道的社会所遗弃的人的悲哀、惶恐、孤独与厌世的情绪。二是追求意象的凝定。李金发的诗作极力避免对事物作白描式的描写或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而力求化思想、情绪、感觉为可感触的具体形象,追求立体的雕塑感,这可能和他学习雕塑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三是奇特的想象和新鲜的隐喻。丰富和奇特的想象,是李金发诗作的长处,这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周围现象细腻地观察和敏锐地感觉敏锐有直接关系。四是形象和意境的高度跳跃。在形象与形象、意境与意境之间,抽掉联系它们的词语,使之相互间离,以加强各个形象与意境的突兀感和刺激性。五是广泛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打通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觉的界限,让它们彼此沟通和转换,往往能造成一种新奇的情境,能给读者带来意外的审美喜悦。李金发精于此道,把它广泛运用于诗作。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概括李金发诗歌的艺术特点。另外,他还有以丑为美的倾向,这和波德莱尔的“恶美”主张发生强烈的共鸣。一部《微雨》几乎全由丑怪阴冷的意象群构成,像死尸、枯骨、泥泞、污血等意象高频率出现,表现出浓厚的“以丑为美”的倾向。他还非常追求诗歌的音乐美和色彩美。针对五四初期新诗过分散文化而缺少艺术锤炼的毛病,提出了诗歌语言“音”与“色”结合的美学主张,认为“音”与“色”的交错是最高的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李金发在模仿法国象征手法的同时,诗中还保留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些意象。这一点容易被研究者忽视。李金发在他的《食客与凶年・自跋》里这样说:“余每怪异何以数年来关于中国古代诗人之作品,既无人过问,一意向外采辑,一唱百和,以为文学***以后,他们是荒唐极了的,但从无人着实批评过,其实东西作家随处有同一之思想、气息、眼光和取材,稍为留意,便不敢否认。余于他们之根本处,都不敢有所轻重,惟每欲把两家所有,试为沟通,或即调和之意。”他的这一设想在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体现出来,便是他的诗歌“处处可见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如秋水、芳归雁、长亭、古道……这使他的诗歌带上了浓郁的古典美”。⑥在李金发的诗中,经常出现的古典诗歌意象,还有落叶、鸣蝉、夕阳、舟子、晚钟、流萤、燕子、琴等,这些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多是诗人内心感伤的写照,或是怀才不遇,或是恋人离别,或是人生失意……这些古典诗歌意象,恰恰是他内心孤寂和凄楚的写照,古典诗词意象正好与他的内心世界是契合的。此外,他的诗中还有很多思乡怀人的诗,同是《故乡》的题目就有好几首,这也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永恒主题。李金发诗歌的古典美还表现在对传统诗歌技巧的运用。李金发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对生活事物及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如“月儿装上面,桐叶带了愁容,我张耳细听,知道来的是秋天,树儿这样消瘦,你以为是我攀折了他的叶子么?”(《律》)这首诗中,“装上面”、“愁容”、“消瘦”,本来是人的表情和情绪,在这里用在这些景物上面,一切事物都被看成有生命的东西,成了诗人情绪的寄寓。有人批评李金发的诗是机械地移植法国象征诗歌的艺术手法,但仔细读来,我们仍能看到他诗中中国古典诗词的痕迹。

尽管如此,李金发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他的诗在吸取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征的时候,缺乏自己的足够的消化和创造,许多作品由于过于骛新而流于怪诞,诗中夹杂的生僻古字和文言虚词,使他的表达显得生涩,许多外文词语的插入也破坏了诗歌诉诸读者的完整性。比如:他的很多诗中都过多地使用了“之”字,有些甚至在一行中出现了两次,造成诗意断裂,表达生涩。在《弃妇》中“之”字出现了15次,而在《夜之歌》中多达21次,不仅读起来拗口,而且给人以冗余、牵强、晦涩之感。在他的诗作中,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虽然有所使用,像风、泉、秋花、长林、新月、池塘、垂柳、花枝、秋虫、晚霞、酒杯等,但意象的组合很奇怪,让人读不懂,流于怪诞。所以李复威等评价说:“李金发是最早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引入中国诗歌的诗人。在操练现代主义意识流、象征、陌生化……等技巧时,诗人运用得并不娴熟,甚至有些生硬和造作。”⑦从李金发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借鉴与模仿,也看到了他为“融合中西”所做出的努力,然而他的这些努力都是欠成熟的。

其他早期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和实践也有很大的不足。如穆木天的纯诗概念,过分强调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歌创作领域,人的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结果处理的仅仅是潜在意识的世界,人的生活就轻易被舍弃了。由于种种原因,早期象征派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经历了短暂的艺术历程之后,很快就衰落了。但是,象征主义诗歌潮流并没有在新诗中消失,它们对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以新的形态出现在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作品中。

三十年代初期出现在诗坛的现代诗派,在艺术上有很大的创新与突破。一方面是对新月诗派的演变发展,大胆地冲破了新月诗派的“三美”戒律,认为“新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而“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并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戴望舒《诗论零札》)。另一方面是对初期象征诗派的一种继承。在艺术上承袭了初期象征诗的某些表现技巧,诸如注重捕捉刹那间的感觉,通感手法的普遍运用,击碎语言牢不可破的逻辑性,表现幻梦和潜意识,思想情绪不直接抒发,而是通过意象、隐喻、暗示而呈现,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等等。但对李金发等人的象征诗的神秘内容和晦涩诗风有较大的突破,比较注重把象征派的诗歌艺术融化到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欣赏习惯中,致力于寻找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取得了艺术上的自主自觉的意识。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戴望舒。戴望舒所受的影响是多元化的,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的第一辑《旧锦囊》,可以看出戴望舒是带着我国旧诗(特别是晚唐诗家)、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及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影响步入我国新诗坛的。戴望舒读过许多法国浪漫派作家的作品,如雨果、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等。他译过夏多布里昂的《少女之香》,译过富于浪漫传奇色彩的法国古弹词。他对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法兰西文学的新纪元。由于其本身的感伤情绪,戴望舒更多地倾心于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等人作品中的那种感伤的色彩。这也反映在他的《旧锦囊》那一辑中的作品中。

(二)二十年代后半期,戴望舒转向对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关注和借鉴,几经变革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和理论对戴望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初的作品中,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雨巷》时期,主要受魏尔伦的影响,追求主题的朦胧性、形象的流动性和诗的音乐美。魏尔伦主张“万般事物中,音乐位居第一”;他提倡意象的“模糊和精确紧密结合”,因为“惟有令人半醉的歌曲可贵”;他追求把强烈情绪寓于朦胧意象之中,像“面纱后面的美丽的双眼”,“正午时分战栗的骄阳”。

以《雨巷》为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主人公渴望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但评论者一般认为其中有所寄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事物的模糊追求,以及在黑暗现实中产生的感伤迷惘、找不到理想的惆怅。诗中的形象,主要是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她若有若无,隐隐约约,难以触及,蒙着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诗的主题和形象都具有很强的朦胧色彩,这和魏尔伦的主张是很相近的。《雨巷》也十分注重音乐美,ang韵反复出现,而且不局限于诗行的末尾,在中间也有运用,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种韵脚的处理也是魏尔伦式的独特的音节。

二是《望舒草》时期,这一时期,他开始了“对诗歌底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的反叛”(杜衡《望舒草・序》)。走向对诗的内在情绪韵律的追求。这时他对法国象征派的兴趣已经从魏尔伦、波德莱尔转向了后期象征派诗人果尔蒙、耶麦等人,并吸收了后者更为自由淳朴的诗风。

戴望舒从1928年就开始翻译果尔蒙、耶麦等人的作品。他称赞果尔蒙的诗“有着绝端底微妙――心灵底微妙与感觉底微妙。他底诗情完全是呈给读者底神经,给微细的纤毫的感觉的”,他欣赏耶麦的作品“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精致、娇美,而以他自己的淳朴的心灵来写他的诗”。阙国虬在他的《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中提到,耶麦等人的作品影响望舒创作之点,主要是:1.像法国象征派诗歌一样,戴望舒的诗表现了灵敏的感觉、各种通感及感觉与情绪的微妙的对应关系。2.戴望舒追求耶麦等人作品中的淳朴诗风。他摈弃了充满着青铜色彩和书卷气的语言,而采用现代人日常口语作为诗的语言,从而形成了朴素而亲切的新的诗风。如:“我却明白它们就是我自己,因为它们用彩色的大绒翅/遮覆住我的影子”(《夜蛾》);“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秋天的梦》);“他不知道明天只能看见天和海――或许在‘家,甜蜜的家’里他会康健些”(《前夜》)等,语句非常生活化,朴素亲切。3.与现代口语用于诗相连,戴望舒摈弃了诗中的“音乐的成分”,主张用情绪的节奏代替字句的节奏,形式上趋于散文化。在《诗论零札》中,戴望舒提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⑧“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⑨

(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戴望舒还受到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创作了《断指》《我的小母亲》《流水》等***思想倾向鲜明的诗篇,向现实主义转变。鉴于这一阶段他的创作和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关系较远,我们在这里不加论述。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吸收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但他并不像李金发那样对西方象征诗进行较机械的“移植”,也没有把中西方两种风格进行机械地“粘合”。统观其诗作,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特色:既全面地借鉴和吸取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象征主义所强调的各个方面:色彩、音乐性、通感,肌理丰富,意象奇特,象征和暗示,甚至那种深沉抑郁的情绪都在他的诗里得到完美的体现,但他诗中的象征体系却完全是东方式的,有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常见的丁香、百合、花枝、残叶、晚云、古树、钟声、残月、夕阳等意象构成其诗特殊的意象符号系统,很多描写都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相契合。如:诗集《我底记忆》当中,《夕阳下》:“晚云在暮天上散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远山啼哭得紫了/哀悼着白日底长终/落叶却飞舞欢迎/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风……”前两句由晚云、暮天、溪水、残日这些意象构成的***景,很有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意味。《寒风中闻雀声》:“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雀儿在高唱露歌/一半儿是自伤自感。”枯枝、寒风、雀儿让人联想起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山行》:“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却似晓天的云片/烦怨飘上我心来//可是不听你啼鸟的娇音/我就要像流水地呜咽/却似凝露的山花/我不禁底泪珠盈婕//我们行在微茫的山径/让梦香吹上了征衣/和那朝霞/和那啼鸟/和你不尽的缠绵意。”朝霞、落月、云片、啼鸟、流水、山花、梦香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里的组合让人想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残花的泪》:“寂寞的古园中/明月照幽素/一枝凄艳的残花/对这蝴蝶泣诉……”前两句和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后两句则又很像“感时花溅泪”。《望舒草》这部诗集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秋夜思》:“谁家动刀尺/心也需要秋衣//听鲛人的召唤/听木叶的呼息……而断裂的吴丝蜀桐/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前两句的意象和表达的情绪,很明显是化用了杜甫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而后面的鲛人、弦柱、思忆华年则是来自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些古典意象用到戴望舒的诗里,哀婉朦胧,有着隐约缠绵的意味。难怪有人说,戴望舒是带着中国晚唐温李那路诗的影响走上诗坛的。

戴望舒在吸收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同时还注意创新,强调“旧的古典”应服从于表现“新的情绪”、“新的诗情”,如传统的“乡思”,在他的笔下成为“对于天的怀乡病”,这是一种具有现代生活特征的新的情绪,显示着三十年代一部分动摇着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失落感和欲求回归的模糊愿望。同时他把传统的意象统一于他的富有象征主义特色的诗歌艺术统一在他的作品中,一些传统的意象往往变形为某种象征,而成为诗人自身情绪的对应物。

郑成志在《戴望舒精选集》的序言中对于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着这样的评价:“戴望舒与李金发的不同,正在于他能立足于自己的感情和表达的需要去接受象征主义诗歌。李金发的诗是借中国人之手写的法国象征派诗歌……戴望舒则以个人的体温融化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些色彩,把它改造成了一种个人的抒情形式,为对现代生活有着强烈不适感的、生着郁郁寡欢的都市病的人,打开了一条通向记忆和幻想的道路。的确,戴是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而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境界并不大,诗魂柔弱,正如朱光潜所批评的那样:‘视野似乎还太狭窄……感受似乎还太偏,甚至于还没有脱离旧时代诗人的感觉事物的方式。’但历史地看,他的诗通过返回个人记忆和梦想的方式推进了现代汉语诗歌对现代‘诗质’的追求。就近看来,如前所说,他不再像李金发那样移植西方诗歌,而是用中国的抒情传统嫁接了西方的象征主义诗歌,从而沟通了象征主义诗歌与现实中国经验、中国古典情调隔着一层的状态。……是中国诗歌现代性寻求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为有了戴望舒的诗歌,‘新’与‘旧’似乎不那么势不两立了。……很难想象,没有戴望舒这个中介,没有他记忆与梦想的‘调剂’,现代主义诗歌实验会在20世纪30年代吸引那么多的诗歌作者与读者。”⑩杜衡在《望舒草・序》中对戴望舒的创作也作了较高的评价:“在望舒之前,也有人把象征派那种作风搬到中国底诗坛上来,然而搬来的却正是‘神秘’,是‘看不懂’,那些我以为是要不得的成分。望舒底意见虽然没有像我这样绝端,然而他也以为从中国那时所有的象征诗人身上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一派诗风底优秀来的。因而他自己为诗便力矫此弊,不把对形式的重视放在内容之上;他底这种态度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动过。他底诗,曾经有一位远在北京的朋友说,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这样的说法固然有太过,然而细阅望舒底作品,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倒的确走底诗歌的正路。”{11}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从初期象征派到三十年代的现代派,法国象征派的创作在中国经历了由被“移植”到和中国古典的“粘合”到“融合”的过程。李金发等初期象征派诗人对法国象征派的模仿以及和中国传统的糅合,虽然有些机械,但他们毕竟是最先把法国象征派的主张引介到中国,并最先把理论倡导付诸创作实践,开了中国诗坛的先河,扮演了先驱的角色。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则丰富和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发展的路子――在中外诗歌传统的交融与碰撞中坚持独具个性和民族特色。二者都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①以上关于象征主义、象征诗的特点主要参考了朱维之、崔宝衡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第3版.

②周作人.《扬鞭集・序》.转引自《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凡尼.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5,第32卷,(4).

③《语丝》第45期,1925年11月23日,转引自《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凡尼.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5,第32卷,(4).

④钟敬文.《李金发的诗》,《一般》,1926年12月号。转引自《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凡尼.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5,第32卷,(4).

⑤杜学忠,穆怀英,邱文治.论李金发的诗歌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1).

⑥李复威等编选.爱之神――李金发诗歌赏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第1版:5.

⑦李复威等编选.爱之神――李金发诗歌赏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第1版:176.

⑧戴望舒.诗论零札.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31.

⑨戴望舒.《诗论零札》.《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32.

⑩郑成志.《戴望舒精选集序》.《戴望舒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7-8.

{11}杜衡.《望舒草・序》.《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32.

参考文献:

[1]郑成志选编.戴望舒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戴望舒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李金发.李金发诗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4]李复威等编选.爱之神――李金发诗歌赏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第1版.

[5]杨允达.李金发评传.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

[6]王文彬.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戴望舒.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7]刘勇,邹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第1版.

[8]朱维之.崔宝衡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第3版.

[9]凡尼《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5,第32卷,(4).

[10]阙国虬.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1982.

[11]吴宗龙.浅析李金发诗歌的古典美.华章,2008.8.

[12]王泽龙.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上)(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2期,2003年5月第3期.

[13]李玫.论法国象征派文学对戴望舒中后期创作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9,(3).

长征诗词篇9

一、创设意境,构建诗词意象

意境能够较好地表现诗词的情感和内涵特征,在具体的意象教学中,教师根据诗词的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意境,而这一点对于整个意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段诗中,给人一种诗人虽然漂泊在外但是却自由没有拘束的情境,当诗人漂泊在外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形式时,从中又表现出诗人流落在江湖世间,内心远大理想和报复不能施展,有才而不被重用的心理状态。李白的这首诗虽然被称作游仙诗,但是全篇的内容却充满了曲折,在具体形象上散发出辉煌流利的外在氛围,给人一种压抑、抽象而又壮阔、挺拔的内心情境。

二、拓展思维,感受诗词意象

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这样几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学生根据教师对作者的了解,知道作者柳永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但是其在早年生活中由于放荡不羁,并且在官场中长期没有得到重用,多次考取进士但没中。在这种背景及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作者长期停留在青楼妓院中,并且与歌妓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在其创作的诗词中大多描写的都是男女感情,反映当时歌妓等下层人生活状态的词句比较多。《雨霖铃》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词的内容上大多描述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离愁情感,但是从中也间接地抒发出作者本身对自己不得志的感慨以及对所处***治环境的不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其内在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作者所处的环境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三、角色扮演,体验诗词意象

比如,在李白的《送友人当中》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萧萧班马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对本诗的大概意思进行了解,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其具体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李白以及他的友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根据诗的具体内容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状态,体会诗人面对离别却不忍离别的内心状态。通过对诗中相关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以诗中角色的身份来感受其中意象的具体表现,从而达到对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运用意象教学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诗词学习中善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用活跃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诗词内容和意象,有条不紊、由表及里地感受作者创作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长征诗词篇10

但是,在诗歌鉴赏的实际活动中,有时并不能完全依赖和相信千百年来因袭下来的传统意象的固定含义。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遭遇、不同身份的诗人,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意象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发生了变化,意象因此具有了多义性。我们以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用的月、水、花等意象,简单加以阐释。

一、月的意象

月给了诗人美妙的灵感,诗人和月之间便有了不解之缘。在古典诗歌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月暗示空间距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乡怀远。在古典诗歌中,月往往和距离的阻隔产生联系,因此,诗人往往用月来寄托思乡怀远的情感。例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即为思乡怀远的典型例子。再如: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昌龄《从***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都表达了这种情感。

2 以月暗示时光流逝、生命流逝。月升月落,月圆月缺。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伤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例如,李白《把酒问月》在短短的诗行中,却发出了一连串长长的疑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首诗一共七次出现“月”字,突出地表达了诗人时光不再、岁月流逝的生命感慨。这样的例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明月贯穿古今,抒发了千古以来人类对时间的感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地追忆。

3 以月暗示悲欢离合的情感。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中的“愁”可谓到了极点。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其中的凄恻孤寂,令人怦然心动。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真是郁怀难耐,怨声不断啊。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残月”象征离别的伤感。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用“秦楼月”暗示离别的伤感。上面的例子,都是以月象征悲凉的情怀,当然月也可以象征喜悦的情感。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二、水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主要有这些象征意义:

1 以水暗示时间流逝。这种象征意义,或暗示时代变迁,或暗示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或暗示人生短暂、生命流逝,或暗示盛衰兴亡的变化。例如: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王安石《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都以自然的流水来暗示时代的变迁;辛弃疾《鹧鸪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都以流水象征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不可阻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以流水象征生命的流逝;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都象征盛衰的变化。

2 以水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古人送别,往往发生在水边。因此,水的意象就被诗人用来暗示送别。例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水急流”把朋友很快地带走,因为朋友的离开,倍感惆怅,于是只能借酒消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用天边滚滚长江之水的流淌,表达了友情的绵远。

由于很多诗人有漂泊在外的经历,往往见水而生思乡盼归之情,因此,水的意象也用来暗示思乡。例如,韦庄《江外思》“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江水直接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柳永《八声甘州》“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旅客思归的凄苦心情,但是,故乡渺远,归心难寄,他只能注视东流的长江水,将一腔思乡之情倾注在无语的流水中。

3 以水象征女性和爱情。用水象征女性,在水边向女性求爱,求而不得,于是水就成为了爱情的阻隔。在很多古典诗歌中,横在男女之间的往往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水:《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花的意象

花是古典诗词中经常被歌咏的对象。花的意象主要有这样一些象征意义:

1 以花暗示伤春、惜春的情感。以花暗示伤春、惜春的情感,这种象征意义,在古典诗词中是最为常见、最为突出的。例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张先《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白居易《落花》“留春春不住,春归人寂寞,厌风风不定,风起花萧索”,这些都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感情。

2 以花暗示个人身世命运。落花的命运往往让诗人想到自身的命运,于是,花的意象也就具有了暗示个人身世命运的作用。例如,《红楼梦》中《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花与黛玉,难道不是同病相怜的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长征诗词10篇

学习

描写荷花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荷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荷花的诗句三年级,描写荷花的诗句小池。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学习

泰戈尔的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泰戈尔的诗10篇,内容包括泰戈尔诗完整版,泰戈尔写过的诗。Keywords:Tagorespoetryoflovemelody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在60多年的

学习

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0篇,内容包括关于读书的古代名人名言,多读书多实践的名人名言。3、学问学问,不懂就问。4、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5、先生不应该专

学习

爱国名言警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名言警句10篇,内容包括爱国名言警句和名句大全,爱国诗句名言警句。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4、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5、你爱我们这个国家,苦苦地留恋这个国家……可是这

学习

物业员工心得体会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员工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物业员工心得体会怎么写,物业品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管理规模较大的会所,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只好边做边学,在我前进的每一步中,都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帮助。两个月来,我克服了很多压力和困难

学习

水浒传好词好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水浒传好词好句10篇,内容包括水浒传好词好句大全100个,水浒传好词好句读后感。水浒传中的好句:1、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2、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3、须发

学习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朗读。2、各班于2019年6月2日召开学习《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主题班会,教师认真讲解,学生仔细研读,掌握了新的《河南省中

学习

英语作文模板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作文模板10篇,内容包括英语作文套用模板,英语作文写信模板。Hownicetohearfromyouagain.Letmetellyousomethingabouttheactivity.ImgladtohavereceivedyourletterofApr.9th

学习

描写春天的古诗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古诗10首以上,描写春天的古诗书法。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学习

银行综合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综合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精选银行工作总结范文合集9篇,银行综合管理部工作总结。我的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为个人客户存取钱,开户,签约,划款转账,兑换外币等等。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廉洁自律,扎实苦干,热情服务。在对一些遇

学习

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内容包括有关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合集7篇,成人自考自我鉴定300字大专。自学考试,不仅考验我的意志和耐力,也培养了我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实实在在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理念.同时也使我的

学习

七夕古诗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古诗10篇,内容包括七夕古诗大全集,七夕古诗朗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明

学习

毕业论文提纲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提纲,内容包括汽修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法学类毕业论文的提纲。1知情同意权的概念;最早见于1946年《纽伦堡法典》规定:不取得病人或当事人在自由意志下的知情同意,就不许对他们进行任何医学实验。(简介一些学者有代表性

学习

奶奶的星星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奶奶的星星10篇,内容包括奶奶的星星故事梗概100字,奶奶的星星稿件。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

学习

爱情诗词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诗词10篇,内容包括爱情诗词佳句,古代爱情诗词。(3)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

学习

关于长征的诗词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长征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长征诗词朗诵完整版,小学生朗诵长征诗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

学习

赞美祖国的诗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祖国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十大赞美祖国的诗词,一年级赞美祖国的诗词。2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

学习

现代爱国诗词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爱国诗词10篇,内容包括爱国诗词硬笔书法,爱国诗词书法作品。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诗歌传统历史悠久,在古诗词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一直都是诗词的重要主题。我国诗坛以及词坛上出现了

学习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生必背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和古文,初中生必背古诗词电子书。1.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读解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依然不够重视。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古典文学气息浓厚,通

学习

离别的诗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离别想念的诗词,离别的诗词和文章。荒山野岭,江涛河浪,交通不便,盗贼横行,风险既多,送者和离者都不能不有前途之忧。也许一次不经意的离别便会终生难聚,于是别离成为人生中的大事,为古人所重。因此,离别时分

学习

元宵节诗词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诗词佳句,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完整版。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学习

悼念诗词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悼念诗词10篇,内容包括悼念好友诗词,悼念亲人诗词。一、抚今追昔,以内心哀婉的悲情和妻子高贵的品格渲染其感伤美。悼亡诗词的感伤美,首先源于夫妻间共同生活中所产生的鹣鹣深情。恩爱夫妻,本该白头偕老,可亡妻的现实又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