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10篇

货币贬值篇1

瑞士法郎是欧洲最稳定的货币,号称“小欧元”。但近期,瑞士央行宣布决定在外汇市场买入欧元。美元,以阻止瑞士法郎兑欧元、美元进一步升值。在罕见出手干预汇市当天,瑞士央行还降息25基点,将基准利率降至0.25%的历史新低。

瑞士的上述做法,是自2004年日本试***压低日元汇率以来,一国央行首次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也是本轮危机爆发以来首个发达经济体对汇市实施干预。

在亚洲,贬值也已成连锁之势。

5月,韩国企划***长官警告将采取措施抑制韩元大涨,韩元兑美元应声下跌。

而印度和越南的货币早已贬值10%,这令泰铢压力剧增,泰国央行进而多次进场干预,避免泰铢升值过快。泰国商会副***空讪说,目前泰铢汇率升值幅度比贸易竞争国高出约3%,冲击出口商的竞争能力。

在欧洲,俄罗斯央行先前曾连续4个月共砸下1627亿美元,相当于外汇存底的27%,进场捍卫卢布汇价,现在却反手让卢布兑美元及欧元维持弱势。

一轮竞争性货币贬值正在潜滋暗长,荷兰国际集团金融市场分析师Chris Turner说:“让货币战争开始吧。”

竞相注入流动性

进场汇市干预,是全球各地在竞相降息至历史低点,陆续宣布实施数量型放松货币***策之后的拯救经济第三阶段。

目前,除瑞士央行在汇市买入外币外,其他各国还处于警告和观察阶段。但主要国家的央行已刻意在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

由于欧元区经济衰退仍在加剧,而再降息这―工具已经无法使用,量化宽松***策这个刺激经济复苏的工具成为了各国央行最实用的选择。

开始的是英国,为弥补“去杠杆化”带来流动性不足,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目前,英国推出定量宽松货币***策收购750亿英镑的国债,事实预期可能扩大到150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10%)。

之后,美国,日本和瑞士也都在使用定量宽松货币***策,瑞典也呈跟进之势。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报告,欧洲央行将在今年6月底把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平,不排除欧元也跟随采用定量宽松货币***策来刺激经济。这样一来,欧元、加元等货币随后也存在加入定量宽松货币***策行列的可能,这意味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开始奉行数量宽松货币***策基本确立。

在通缩严峻的2009年,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巨大通胀风险。

“我判断明年国际经济就能出现恢复态势”,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对《凤凰周刊》说,而明年也是全球通胀风险高峰期。

美国重新洗牌

各国竞相贬值的竞赛,既源于美元从各国市场中抽走造成的流动性不足,也源于美国美联储近期大肆印发美元,造成美元贬值。

直到最近,美元还是世界上最为坚挺的货币之一,兑日元之外的所有其他货币均走强。不过近一两个月来,特别是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大幅下调至接近零的水平之后,美元的走势突然转变。

为减轻资产的负债状况和保证资本的流动性,近期美国在极力拯救趋于崩溃的金融体系。今年美国国债发行量将超过两万亿美元,由于美国国内储蓄极低,加之吸引外国投资者继续购买的能力降低,而唯一办法就是由美联储自己直接购买,也就是赤字货币化。于是产生了3月18日大量购入债券的美联储声明。其核心措施就是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来拯救经济。但在未来时间内多印1万多亿美元钞票,实际是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基础货币,再经过货币乘数作用,放出更多的美元流动性。

康涅狄格州研究公司Foreign Exchange AnaIytics的大卫‘吉尔摩说,美联储愿意采取非常规的、更为激进的借贷措施,这一事实暗含了一条信息,那就是以有序的方式令美元贬值显然是***府迫切想要的结果。

因美国债务是以美元计价,如今美联储大肆印发美元,造成美元贬值意味着其债务所对应的实际财富将大大减少,假如美元贬值10%,即可导致相当于美国GDP5.9%的世界财富转移到美国。美元贬值不但可以吸纳全球财富,还可击溃别国货币和经济。

美元的暴跌正在对全球贸易中的输家和赢家重新洗牌。

在美元带动下,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希望自己的货币坚挺。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各国可能会积极寻求贬值本币,希望能借此获得对贸易伙伴的优势。但这会引发一轮贬值潮,而且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如愿以偿,最后世界贸易和一些国家将成为牺牲品。

会产生新一轮货币战争吗?“N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皮埃尔・卡洛・帕杜安坚决地对《凤凰周刊》表示。

埃里克・马斯金也认为,多国相继出现货币贬值行为,还不能解释为火药味的货币之战。

为遏制美国滥发货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官马克・让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加入更多的监管和纪律,其中一个是“要给黄金和美元的货币挂钩,对于其他的货币也要保证其稳定”。

人民币难脱“牺牲”命运

虽然货币战争眼下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事实,但在今年以来世界主要央行采取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策之下,中国央行有点着急。5月5日,中国央行在《2009年一季度货币***策执行报告》中警告,如果中央银行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可能再次埋下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隐患。此外,近年来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全球性,某个主要中央银行出现***策失误就可能给全球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在美元等外币“货币贬值竞赛”中,给有着大量以货币形态的美元储备和美元国债,以及货币储蓄率较高的中国带来难以置信的损失。

作为应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今年以来也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贬值。国际清算银行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22.34,环比贬值1.95%。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委指出,由于美元未来无论是对内对外都可能面临剧烈波动,因而其已不适合作为追求币值稳定国家的“驻锚”货币。如果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则未来币值的继续稳定也将无法得到保证,因而,当前亟需尽快规划人民币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市场化汇率形成方式。

货币贬值篇2

马克思强调,金银本身不是货币,自然并不产生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且同一民族的输入者和输出者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可是在汇率中,民族商业却获得了存在的假象。同时通过汇率、行情表及商业经营者之间的通信联系,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其他人的一切活动情况,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活动与之相适应。

由于贵金属是当时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也由于黄金本身具有价值,因而贵金属的国际流动所决定的汇率就是两国金币的含金量之比。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货币、价格与汇率理论

按照经典的“一价定理”,在经过汇率折算后,除了运输成本以及其他必要的交易费用,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应当一致。尽管由于外汇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汇率由供求决定,但从长期来看,一国货币的价值是其经济健康程度和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体现,因而内外价值的升贬方向是一致的。

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汇率对国内物价指数的传导作用。所谓汇率传导机制,即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内部物价的相应变动。汇率变动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传导影响消费价格。直接渠道是通过进口商品价格传导。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将变得较便宜,这将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消费价格(CPI),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变得较便宜。间接渠道是通过出口商品传导。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对外国买家来说变得较昂贵,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从而导致出口、工业生产及总需求有所减少,从而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下调压力。根据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价格影响的完整推演应当是:将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出口总额将下降,进口总额将上升;我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将减少;流入国内的钱相对减少了,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紧缩,从而给过热的经济发展降温,可以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

(三)初步认识

本文所谓货币的购买力,其实就是货币的相对价值或货币价值。货币的购买力通过其他商品的价格水映出来同一商品,其价格水平越高,货币的购买力越弱,其价格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力越强。一般而言,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衍生出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同时,外国居民对本国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衍生形成外汇的供给。外汇的价格则决定于由此形成的供需均衡。在这种由实质经济所衍生的外汇供求分析中,应满足货币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这个原则。在目前世界范围内信用货币本位时代,一国商品与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该国货币价值的名义锚。故一国物价水平越高,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就越低,货币价值就越小;那么由其对内价值所决定的对外价值——本国货币汇率就越低。反之则反是。

当前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的现象阐述

我国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向出现差异,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倾向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跌;二是消费品物价指数(CPI)也持续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由前述得出***1,***2。

2005年7月,中国央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开始了每年3%—5%的小幅升值,目前,人民币这种升值依然强劲。然而,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却呈现另外一种情形。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该国货币的对内购买力,其大小由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决定,因此货币的对内购买力通常与一国国内物价水平呈反向相关关系。自2002年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衡量人民币国内购买力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CPI呈现持续上扬的走势。进入2007年下半年后,消费物价指数(CPI)持续保持在5%以上,全面的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增加。尽管从2008年5月份开始CPI增速下降,但是过高的PPI指数依然不可忽视。通过PPI传递给CPI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当前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的内在联系

本文试***用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给出一个解释,采用的模型是经典的“汉堡包理论模型”。同一家公司,比如麦当劳,在中国和美国生产汉堡包,汉堡包的定价:假设在中国生产一个汉堡包定价为4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生产一个汉堡包的定价为1美元。由于生产技术、工艺及原材料消耗是一样的,同时联系商品的价值,就会有:中国的一个汉堡包=美国的一个汉堡包;那么从货币的购买力来说,就是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1美元的购买力,一个汉堡包值4元人民币或者值1美元,也就是说,4元人民币与1美元进行交换是等价的。这就是人民币与美元的真实汇率。当然,这只是简化,以便讨论。但是这个时候外汇市场上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8,而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合理应该是1:4,那么,就是说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也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被高估了,为了使汇率能真实反映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就必须进行调整。基本的调整方法有三种:A汇率变动,从1:8调整到1:4(人民币对外兑美元升值);B调整中国汉堡包的价格,售价从4元人民币提高到8元人民币(物价上涨);C调整美国汉堡包的价格,售价从1美元降到0.5美元。这里A、B、C三种调整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

货币贬值篇3

内容摘要:本文从货币职能出发,分析了代表货币内外价值的价格与汇率,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怪”现象,阐述了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机制。最后通过理论逻辑分析和经典的“汉堡包理论”分析,得出了当前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关系。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对内升值 对外贬值

货币、价格与汇率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价格与汇率理论

马克思强调,金银本身不是货币,自然并不产生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且同一民族的输入者和输出者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可是在汇率中,民族商业却获得了存在的假象。同时通过汇率、行情表及商业经营者之间的通信联系,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其他人的一切活动情况,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活动与之相适应。由于贵金属是当时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也由于黄金本身具有价值,因而贵金属的国际流动所决定的汇率就是两国金币的含金量之比。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货币、价格与汇率理论

按照经典的“一价定理” ,在经过汇率折算后,除了运输成本以及其他必要的交易费用,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应当一致。尽管由于外汇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汇率由供求决定,但从长期来看,一国货币的价值是其经济健康程度和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体现,因而内外价值的升贬方向是一致的。

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汇率对国内物价指数的传导作用。所谓汇率传导机制, 即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内部物价的相应变动。汇率变动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传导影响消费价格。直接渠道是通过进口商品价格传导。人民币升值, 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将变得较便宜, 这将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消费价格(cpi), 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 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变得较便宜。间接渠道是通过出口商品传导。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对外国买家来说变得较昂贵, 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 从而导致出口、工业生产及总需求有所减少, 从而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下调压力。根据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价格影响的完整推演应当是:将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出口总额将下降,进口总额将上升;我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将减少;流入国内的钱相对减少了, 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紧缩,从而给过热的经济发展降温, 可以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

(三)初步认识

本文所谓货币的购买力, 其实就是货币的相对价值或货币价值。货币的购买力通过其他商品的价格水映出来同一商品, 其价格水平越高, 货币的购买力越弱,其价格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力越强。一般而言,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衍生出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同时,外国居民对本国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衍生形成外汇的供给。外汇的价格则决定于由此形成的供需均衡。在这种由实质经济所衍生的外汇供求分析中,应满足货币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这个原则。在目前世界范围内信用货币本位时代,一国商品与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该国货币价值的名义锚。故一国物价水平越高,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就越低,货币价值就越小;那么由其对内价值所决定的对外价值——本国货币汇率就越低。反之则反是。

当前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的现象阐述

我国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向出现差异,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倾向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跌;二是消费品物价指数(cpi)也持续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由前述得出***1,***2。

2005年7月,中国央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开始了每年3%—5%的小幅升值,目前,人民币这种升值依然强劲。然而,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却呈现另外一种情形。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该国货币的对内购买力,其大小由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决定,因此货币的对内购买力通常与一国国内物价水平呈反向相关关系。自2002年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衡量人民币国内购买力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cpi呈现持续上扬的走势。进入2007年下半年后,消费物价指数(cpi)持续保持在5%以上,全面的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增加。尽管从2008年5月份开始cpi增速下降,但是过高的ppi指数依然不可忽视。通过ppi传递给cpi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当前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的内在联系

本文试***用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给出一个解释,采用的模型是经典的“汉堡包理论模型”。同一家公司,比如麦当劳,在中国和美国生产汉堡包,汉堡包的定价:假设在中国生产一个汉堡包定价为4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生产一个汉堡包的定价为1美元。由于生产技术、工艺及原材料消耗是一样的,同时联系商品的价值,就会有:中国的一个汉堡包=美国的一个汉堡包;那么从货币的购买力来说,就是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1美元的购买力,一个汉堡包值4元人民币或者值1美元,也就是说,4元人民币与1美元进行交换是等价的。这就是人民币与美元的真实汇率。当然,这只是简化,以便讨论。但是这个时候外汇市场上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8,而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合理应该是1:4,那么,就是说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也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被高估了,为了使汇率能真实反映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就必须进行调整。基本的调整方法有三种:a汇率变动,从1:8调整到1:4(人民币对外兑美元升值);b调整中国汉堡包的价格,售价从4元人民币提高到8元人民币(物价上涨);c调整美国汉堡包的价格,售价从1美元降到0.5美元。这里a、b、c三种调整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

本文认为,由于我国持续国际贸易顺差,国际储备大幅度增加,由于经济和***治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人民币开始了持续的升值过程,并且有持续下去的趋势。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外的资本由于利差和汇兑差的吸引,大量进入我国包括房市、股市等领域。由于我国执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大量热钱进入我国后,央行为了对冲大量外币资产,必须投放更多的人民币,从而造成流动性过剩。具体转到国内购买力上,就表现为包括资产、消费品价格在内的大幅度上涨,从而出现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国内贬值的现象。

综上,压抑的对外升值会加剧对内贬值。由此可见,正是中国经济目前的特征造成了货币在国内贬值的倾向。而且,考虑到劳动力供应、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转轨、内需提振以及经济的强势性等因素,这一现象很可能具有长期性。这一新的货币现象给予货币***策乃至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因而,需要树立中长期目标,大力鼓励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扩大在国际市场本国产品的定价权。此外,要提高货币***策的前瞻性和预测性,综合运用诸如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基准利率,通过买卖央票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策工具,实现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货币贬值篇4

2015年12月2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新闻,一瞬间便传遍了全世界,全中国一直在引颈以待的这条动态新闻,如期而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这个消息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一件事可以与之比拟,那就是2001年的中国加入WTO。

自加入WTO十五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坚定的步伐和辉煌的成果,终于被世界认定。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历经磨难终于修成正果,位列仙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美元的权重为41.9%,欧元为37.4%。人民币以10.9%的权重位列第三。日元和英镑分别以9%的权重位列第四,第五。

IMF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执董会决定认为,人民币符合所有现有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并将作为第五种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货币篮子。

中国人可以期盼,要不了多久,出国可以不用去换汇,带上人民币就行。

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

这四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gdp总量50%。中国的加入使这一数字超过了60%。

我们深信, 这一天 全世界的智库都灯火通明,彻夜不息,都在研究由于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所导致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他们的应对之策。

美元暴跌,欧元日元紧随其后

这则消息一经,立刻震动了全世界那跟早就绷紧了的神经。

首先做出强烈反应的是美元。

美元指数从100.47的高位,暴跌到97点,跌幅2.2%。创下2009年3月以来,6年来的最大跌幅。当时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期,美元指数单日最大跌幅2.9%。更要命的是,这次大跌是在欧洲央行宣布加息之后,本来大家预期,美元要借这次机会,再次创造反弹高点。美元会向着它曾经创下过的126点的高位挺进吗?

紧随其后,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bp,并宣布延长QE计划至2017年3月或更长,总规模扩大至约1.4万亿欧元,并扩展QE资产购买范围。

反应之强烈让我们感到震惊,全世界瞠目结舌。中国人不能不考虑。人民币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场面?

人民币,跟还是不跟?

人民币贬值:一个被放大了的错误信号。

2015年12月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下跌,盘中创下6.49元的低位。

自2015年的春节过后,一年来,我们几乎天天都可以在各大财经网站的头条位置,读到让人惊心动魄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屡创新低,几近跌停的“坏消息”,而伴随着这些“坏消息”,必然会有中国股市阴雨连绵,股指不断下行,而推动股市下行的动力,全来自银行股板块暴跌,还有外资的大举出逃,楼市的上空阴霾满天。几乎让人窒息。所以,我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人民币贬值的阴影,成了压在中国金融头顶上的“雾霾穹顶”。

它的压力大到这种程度,以至于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先看一看,今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不是又跌停了?已经冲.过了100点整数关的美元指数,是否还在继续一路走高。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今天中国股市的走向。只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停,今天的股市一定会暴雨如注。今天中国股市的银行股板块,一定会夺命奔逃,兵败如山倒。

许多人都在问,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不会跌个没完没了,要是一直跌下去又怎么办?中国的人民币会像俄罗斯的卢布一样崩盘吗? 2016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到底会怎么样?

有没有人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会不会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利益集团,精心炮制的,做空中国股市的阴谋,难道说,2015年惨痛的股灾教训,还不足以让我们猛醒吗?

本文所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人民币贬值:一个被放大了的错误信号。

我们说这是一个错误的信号,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人民币贬值与中国的通缩

所谓的人民币贬值,是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贬值,而不是人民币的购买力贬值,其实汇率的贬值,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十分有限。

如果人民币在队内的和对外的两条线上同时贬值,那么问题的确很大,人民币的形式就会告危,一场金融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就像俄罗斯的卢布一样,面临着对内对外的双向贬值。对外,卢布兑美元的汇率跌幅高达50%,对内,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0%,一场金融危机风暴席卷了俄罗斯.2014年,俄罗斯的GDP增长为-3%。

而中国的经济形势则完全不同,人民币的贬值仅仅是针对美元汇率而言,而且幅度很小,如果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相比,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而且还在升值,升值的幅度还不小。

去年,与除美元之外的其他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相比较,人民币还升值了6%。

2015年11月,中国的通货膨胀仅为1.5%,可即便偏低,通货膨胀率仍然为正呀。

中国根本不必为通缩担心。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2%上下的时候,是最理想的。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偏低。这一形势就决定了,人民币不会沿着贬值的道路走下去。而人民币的汇率适度贬值,对于中国经济是一个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

同样的一个财经新闻,不同的人会作出截然相反的解读,一个房地产商的解读,当然会与一个买房人的解读完全相左。这一点都不奇怪。

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币值是否坚挺,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形势,不要把这个关系弄颠倒了。

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好,尽管中国处在一个调结构时期,中国正在把自己体内的脂肪转化成肌肉,中国不再追求体重的增加,而在追求中国力量的强壮,我们能因此而作出悲观的估计吗?

第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贬值是对汇率过度升值的修复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发生在2014到2015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人民币曾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升值之路,在这六年当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30%,从一美元兑换8.23元人民币,一直升值升到了2014年年初,一美元兑换6.01元人民币,此后,人民币终于触底反弹。经过了两年,才反弹到6.40元。这个幅度很大吗?值得我们忧心如焚吗?

在这漫长的六年当中,这个升值的过程是痛苦的,被动的。中国不想再次重蹈日元贬值的覆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那是不能承受的负重。在这件事上,中国不能听命于美国。

中国外贸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支付了沉重的代价,中国遭遇了无数个反倾销官司,中国成为头号全世界反倾销诉讼目标国。几十万个中国的从事外贸和外贸加工的中小企业,因此而倒闭破产关门。中国的外贸企业和对外加工企业利润比纸还薄,中国全凭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支撑着中国制造,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痛苦的长达六年的人民币升值,其中的艰难和痛苦,难以述说。

现在人民币终于触底反弹了,对于中国的外贸这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人民币的适度贬值是对人民币过度升值的修复,它表明了人民币的币值坚挺,它给中国的外贸企业和对外加工企业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转机,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第三,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被动大幅升值。

2015年12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9,创下去年11月7日来的最低价。人民币兑欧元、英镑大涨千余点以上。

事实上,尽管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但是由于人民币兑欧元等非美元货币被动大幅升值。人民币的汇率不仅没有贬值,实际上仍在升值的通道中运行。

最近一年,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下跌超20%,澳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下跌近14%,英镑兑人民币中间价下跌约1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一路上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去年涨幅为6.39%。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升值的幅度更大,在最近两年内居然升值了35%。以前7元左右人民币能换100日元,如今只要5元左右人民币就能换到100日元了。

人民币的汇率,仅仅是对美元在下跌,而对于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被动大幅升值,这才是人民币贬值的真实情况。

去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约为3%。然而,不要忘了,其他世界主要货币尤其是欧元、日元下跌的速幅更大。在扣除通胀因素和贸易加权后,人民币还升值了6%以上。所以我们说,人民币是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的强势货币。

人民币能成为2016年货币战争的战胜国吗?

中国人显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好好咀嚼这个事件,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终于跨进了一个新时代的门槛。要弄清这个新的环境,显然不只是看一眼就能看明白的。

2016年,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硬通货,权重位居全世第三,稳定性位居全球第一,跨进门槛儿很难,坐稳这个位子更难。所有这一切,都在考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从此中国人的肩头又多了一副担子。中国不仅要保证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还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承担义务和责任。

实际的情况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再像过去六年间,所走过的路那样,单边升值,而是开始双向波动,人民币的贬值是对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的一种修复,中国是可以接受这种贬值的,甚至利大于弊。

双向波动表明了人民币币值坚挺。而且中国拥有位居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中国目前仍手握3.40万亿美元(截止2015年12月底)的外汇储备资产。

这就决定了在这场货币战争的战场上,人民币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货币贬值篇5

要化解贬值压力,短期必须管理好预期,并以中美间无风险资产的利差3%作为人民币每年贬值的最大幅度;中长期则必须改变中国金融资产的结构,调低货币存量,将21万亿美元的现金和存款逐步转为固收等类别的金融资产,从根子上稳定金融,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2015年中的股市暴跌以来,人民币持续承受着贬值的压力。最近一个时期,不少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推出分析报告,预测人民币会继续贬值,有的甚至推算出了人民币被高估的精确比例,比如认为人民币至少高估20%。不少投资机构据此直接建议***府将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这些分析又反馈于外汇市场,导致近期跨境资本流出有所加剧。

为什么人民币会有贬值压力?***策层面当如何应对?

贬值压力何在?众矢皆未中的!

对于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源,市场上有各种分析。归纳来看,这些被认为可能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第一是美元加息的风声趋紧。按照彭博社最近的预测,美联储在2016年12月加息的概率高达67%。的确,美国经济近期利好不断呈现,失业率维持在5%以下,而通胀略有上升的苗头,美元有加息的空间。但即便是美元加息,由此带来的美元指数的上升也不过在2%-3%左右,这不足以导致人民币出现市场所预测的超过5%的大幅贬值。因此,美元加息不足以解释当前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外贸面临的压力。2016年1-9月,中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7%,进口同比下降8%(以美元计价),因此有人讲,中国***府希望通过贬值来促进出口。但这个解释同样站不住脚。毕竟中国仍然是经常账户的顺差国,今年我们预计经常账户顺差将占到GDP的2.8%左右,约有3000亿美元。如果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继续扩大顺差,那么中国***府在国际***策界会变成众矢之的。中国领导人经常参加双边或者多边的***策协商,反复承诺承担国际责任,因此目前不太可能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稳经济。况且,目前出口占GDP的比重相对经济危机之前已大幅下降,从之前的35%左右下降到如今的20%左右。因此,靠人民币贬值来稳经济、促出口,不是一个可行的***策选项。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速度加快,带来了外汇市场上需求的上升。这值得更加仔细地追究。的确,中国经济“走出去”渐入高潮,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资本账户上也有1000多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流入。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其长期的、基本的理由,包括获得国外的技术和品牌,获得与国内资产有协同效益的境外资产。但是毕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立足之点是能够整合境内外资产,而管理好境内外公司文化,让二者取得一致性,并非一日之功。中国企业这种基于基本面的并购能力,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迅速上升。因此,纯粹的基于基本面的对外投资的加快,不能解释来自企业层面资本流出的高速度。

第四个经常提起的理由是,中国房地产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出现新的一轮泡沫性上涨趋势。有人认为,国内房子贵,国外房子便宜,因此居民愿意转向国外买房,给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这是国内房产泡沫化的后果。这个理由也经不起推敲。首先,不同地区房价的高低很难直接比较。房产属于不动产,美国堪萨斯的便宜豪宅与北京、上海昂贵的高价房没有可比性。而且,国内大多数投资者对国外的房价状况不甚了解,离真正在国外买房的操作也相去甚远。即使那些真正着手海外置业者,也遭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前期大量涌入伦敦的房地产投资者,有些因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导致房价下降,至今资产没法脱手;有些因房地产基金冻结,无法赎回。这种房地产投资的痛苦经历,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短时间难以褪去。

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第五种解释是中国金融资产的整体回报率不高,因此资金纷纷出国寻找较高的金融投资回报。这种解释更经不起分析。今年年中,纽约等地股市已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中短期看,金融资产的价格很难持续上行,而下行的风险却很大。比如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总统大选选情胶着,媒体的报道直接导致股价大跌。而相反,中国目前蓝筹股的市盈率只在14倍左右,美国则在23倍。更不用说中国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3%以上,而国外相应产品的投资收益仍然接近于0的奇低值。所以,金融资产的回报差异,也不能够解释资金流出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人民币承压背后,市场预期作祟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呢?我的分析就是一条,市场预期本身在作祟。

市场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由于存在呆账坏账导致的银行盈利下滑、上市公司盈利不佳等问题,中国金融资产质量不高,导致资金外流与人民币贬值;而如果预期人民币贬值,则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就应该采取货币多元化的策略。

由于这类说法日益普遍,就形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循环―贬值预期导致真实的资金流出,资金的流出又强化了外汇市场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以此循环往复。这种自我循环的逻辑在外汇市场屡见不鲜。事实上,各种国际金融理论都反复强调汇率是一种多余的价格,它既可以固定在某个点位不变,使得各国的资产、产品价格进行自发调整;也可以按任何一个速度升值、贬值,从而让资产价格和产品价格适应它。本质上讲,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无非是各国间的产品价格与资本价格长期看应该基本匹配,短期看汇率具有多重均衡的性质。

当前人民币的汇率正属于典型的多重均衡。如果大家预期人民币会贬值,那么投资者就会将大量人民币资金换成美元,造成资本的大量流出,导致汇率进一步贬值;如果大家预期人民币汇率稳定,则资本市场的跨境流动就会相对平稳,外汇市场就不会承压,汇率得到稳定。导致这一均衡的微妙之处是中国的流动性在全球最高,达到21万亿美元。因此,只要有任何汇率预期上的风吹草动,这些人民币流动性都会迅速转为跨境资本流动的压力。

应对之策:管理预期,

启动进程调低货币存量

根据以上分析,***策层面的应对呼之欲出。

从短期来看,必须坚持管理好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让市场明白人民币不存在根本性贬值的动因,***策取向就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的基本稳定。具体而言,人民币每年的贬值幅度不应该超过3%,因为这是中美间无风险资产的利差,即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高于美元资产的3%。如果贬值超过3%,就将搅动资金外流风潮,导致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从中长期来看,必须改变中国金融资产的结构,将高达21万亿美元的现金和存款逐步转为其他金融资产,尤其是债券类金融资产。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相比,其他金融资产在人民币贬值的驱动下很难一下子流动到境外,因为这些资产的价格是随着人民币贬值和资金流出而下降的,投资者很难一下子蜂拥抛售。比如说,如果中国经济体系中高达200%(M2/GDP)的流动性有一半转为债券资产,当资金外流的时候,债券持有者将卖掉债券,债券的收益率将反向升高,自动形成反馈机制,导致那些抛售债券的投资者必须三思而行,减小资金流出压力。

具体操作办法是鼓励高质量的公司发行债券,同时适当增加国债的比例,让企业融资者逐渐通过举债而不是银行借款方式投资。同时,引导储户也将部分银行存款转为持有这些高质量的债券,银行也可以用一部分存款购买这些高质量的债券而不是直接放贷。

为什么中国减少流动性从而维持金融稳定的出路,并不在引导资金进入股市或新三板呢?因为中国股市,包括新三板,制度基础十分薄弱,一旦大量资金进入,股票的价格会上下波动,且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巨大影响。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并不是好事。

货币贬值篇6

[一、关于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含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治(必修)一年级(上册)(2003年6月第2版)第23页正文意用黑体字明确指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本页辅助文还进一步指出:“所谓‘通货’,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太多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治(试用修订本·必修)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6月第2版)第51页也明确指出:“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按照人教版2003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很容易把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相混淆,甚至将二者等同,从而导致在解答高考题过程中出现失误。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治必修1经济生活(2007年1月第3版)第8页“名词点击”中指出:“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4月第3版)第28页还特别强调:“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问题,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就物价持续上涨而言,可能是成本推动造成的,也可能是需求拉动造成的。教材介绍通货膨胀时,只是点出纸币发行过量是其原因之一(通过拉动总需求)。”

2007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明显有别于2003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2003版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贬值现象。而2007版教材明确指出,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现象。2007版教师教学用书指出,纸币发行过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不同于2003版教材的说法)。2007版教师教学用书第41页还指出:“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完善了2003版教材中的“纸币贬值,从而物价上涨”的说法。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现象,而非货币贬值的现象。

结合近几年高考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通货膨胀率为20%应是指物价上涨20%,而物价上涨20%即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20元货币。而货币贬值20%本意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20%,即100元货币只能买到80元的商品。

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物价上涨20%与货币贬值20%并不等同。具体来说,货币贬值20%相当于物价上涨25%,相当于通货膨胀率为25%。(货币贬值20%,则100元货币只能买到80元的商品,那么125元的货币才能买到100元的商品。)

[二、典例分析]

下面通过几道高考题具体来看一下如果将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等同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例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这道题,可以分两步来解答。第一步: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可判断,同样时间内现在可生产1.5倍的M商品。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M=15元,故1M=10元。第二步:正确理解“该国货币贬值20%”的说法。对这一说法的正确理解应为100元货币只能买到80元的商品。那么 元货币才能买到10元的商品呢?答案是:10×100÷80=12.5元。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为B。若将这一说法错误地理解为“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20元货币(即物价上涨20%)”,那么购买10元商品需要12元货币。这样就会导致误选A。

例2.(2009年高考海南***治卷第1题)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

A.1∶4.95 B.1∶5 C.1∶5.6 D.1∶6.05

解析:“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对此的正确理解应为物价上涨10%。按此理解,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10元货币。那么5.5元货币能买到 元的商品呢?答案是:5.5×100÷110=5元。所以,从购买力角度来看,两国间的汇率由原来的1∶5.5变为现在的1∶5。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为B。

如果把“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错误地理解为货币贬值10%,则100元货币只能买到90元的商品。那么5.5元货币能买到 元的商品呢?答案是:5.5×90÷100=4.95元。所以,从购买力角度来看,两国间的汇率由原来的1∶5.5变为现在的1∶4.95。这样就会导致误选A。

例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26题)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 )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解析:从投资的角度看,假设有100元投资,一年后:在甲国的收益为100+100×1%=101(元);在乙国的收益为100+100×3%=103(元)。

“乙国货币一年后贬值2%”,对此的正确理解应为100元货币只能买到98元的商品。那么103元货币能买到 元商品呢?答案是:103×98÷100=100.94元。由于100.94

而如果把“乙国货币一年后贬值2%”错误地理解为物价上涨2%,即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02元货币。那么103元货币能买到 元商品呢?答案是:103×100÷102≈100.98元。由于100.98

例4.(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为 ( )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解析:这道题可以分为两步来解答。第一步:因为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所以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减少一半,故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是10÷2=5(元)。第二步:分两种情况。①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依然是5元。②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即在物价上涨20%的情况下,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20元货币。那么5元商品需 元货币呢?答案是:5×120÷100=6元。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为A。

货币贬值篇7

自8月1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贬值。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有如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贬值源于外储缩水。人民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而外汇储备是衡量人民币汇率供需的重要指标。过去外储持续增加时人民币有升值压力,现在外储持续缩水,过去1年外储减少3000亿美元,过去一个月减少425亿美元,所以有贬值压力。

第二,贬值的背景是中美利差缩窄。在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中,每个月顺差依然保持在500亿美元左右,FDI稳定在100亿美元左右,因此外汇储备的下降主要源于广义上热钱的流出,而其中中美利差是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9月或将加息,中国持续降息后利率大幅下降。以标志性的无风险利率为例,过去一年多中国1年期国开债利率在4%以上,美国几乎是零利率,中美利差超过3%,即便人民币贬值3%在国内持有有息资产是有利可***的。现在几乎逆转了,中国1年期国开债利率只有2.6%,而美国1年期国债利率上升到0.4%,中美利差只有2%左右,意味着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超3%的话,持有美国有息资产将更加有利可***。

第三,为何现在启动贬值,源于经济下行以及货币超增。

一方面,刚刚公布的7月外贸数据不佳,7月出口增速再度转负,意味着出口依然拖累经济增长,一个重要背景是过去人民币跟随美元升值,上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3%,降低了出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7月M2达到13.3%,超过12%的目标。而货币超增的原因与以往的外汇占款超增或者实体贷款超增有本质区别,央行在二季度货币***策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货币M2仍有上行压力,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商业银行购买地方债,目前每个月超过5000亿。另一个原因是商业银行放贷证金公司购买股权,7月这部分贷款超过8000亿。而且这部分因素在未来很难退出,这意味着M2增速易升难降。

因此,央行此时启动贬值有一石二鸟之效,一边刺激,一边缓解国内货币超增的压力。

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将改善出口和顺差,但幅度有限。从历史角度观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出口增速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因此汇率贬值有利于出口。但短期贬值幅度很小的话对出口的刺激效果应有限。

另外,贬值或加剧资金流出,降息受阻。与人民币贬值同时发生的是国债期货的暴跌,国债利率大幅上升。一方面人民币贬值或加剧资金流出,使得国内流动性被动收紧。另外从央行角度观察,为了防止外汇热钱持续流出降低外汇储备、增加贬值压力,也会在利率***策上受到约束,不敢再降低利率,甚至不排除央行会容忍利率上行,以减缓资金流出压力。

短期降息受阻,未来货币***策或转向贬值加降准组合。由于准备金率仍位于18%左右的历史高位,因而可以继续下调,来应对从贬值导致的资金流出,短期国内流动性忧虑不大。但如果未来外汇储备以及外汇占款下降过快,而央行对冲不及时,则会对流动性造成阶段性冲击。

日本、美国等过去几年汇率贬值期地产、房产等风险资产都有显著升幅,核心在于其实施了QE,贬值是宽松货币***策的结果而非制约。对中国而言,一个重要的约束在于人民币非国际储备货币,因此很难同时兼顾低利率和汇率贬值,除非重新加强资本项目管制。

短期来看贬值冲击流动性,对各类资产价格都不利,仅对黄金有利。但从长期来看,汇率取决于一国的竞争力,如果中国未来半年加快改革转型且获得成功,那么贬值预期有望得到抑制,而宽松货币***策会重新回归,各类资产价格会重新迎来希望。

货币贬值篇8

自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中间价汇改以来,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不是盯住美元,而是跟随人民币贬值。这反映出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制造业大国的影响力。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实际上已潜在盯住人民币。人民币已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然而,此次汇改后,离岸市场短期看空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更加强烈。人民币离岸汇率(CNH)和在岸汇率(CNY)的汇差扩大至300个基点左右。

此前,升值预期曾让人民币国际化乘风破浪。在升值预期背景下,国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较强烈,不论使用何种计价货币的外贸合同,外商都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与美元相比,离岸人民币利率较高,还有升值潜力,海外居民都愿意持有人民币存款。同时,与在岸利率相比,离岸人民币利率又相对较低,大陆的企业和银行都愿意到离岸市场发行点心债,募集廉价资金。所以,不到6年的时间,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香港、伦敦、新加坡、台湾纷纷设立离岸人民币市场。

贬值预期也不是新鲜事。自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至此次汇改之前,人民币曾出现过两次时间较长的贬值预期: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欧债危机期间,跨境资本避险需求上升,资本回流至发达国家,人民币汇率频繁触及日波幅上限;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引发资本流出,人民币汇率同样频繁触顶。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增长速度显著放缓,甚至陷入停滞。在贬值预期下,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三种影响――

一是进出口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会显著下降。虽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采用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是以人民币计价。当人民币由升转贬时,很多原本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内进口商,会被外商要求支付美元;国内出口商则被外商要求支付人民币。而且,当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更便宜时,很多国内出口商会倾向于在离岸市场用美元结算,然后将人民币回流至大陆。从8月份的数据也可发现,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人民币7311亿元,同比增长158%,支出人民币4907亿元,同比增长24%。这反映出,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渠道,人民币已经从流出转为流入。 从8月份的数据也可发现,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人民币7311亿元,同比增长158%,支出人民币4907亿元,同比增长24%。

二是贬值预期会让点心债的需求下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仍然是一个风险货币。在货币套利策略中,投资者倾向于使用日元或美元作为融资货币,选择澳大利亚元或者新兴市场货币作为投资货币。人民币是高收益的风险货币,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投资货币。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持有点心债的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利息收入还有潜在的升值收益。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时,持有点心债的投资者则会要求更高的利息收入,用于弥补未来潜在的汇率损失。所以,点心债的利率水平会跟着贬值预期水涨船高。

2013年,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比较紧张,很多企业倾向于在离岸市场发行点心债融资。当时有升值预期,而且国内利率较高,所以大家发债的热情很高。现在转为贬值预期,国内短期利率维持在低位,在岸和离岸的人民币利率水平逐渐趋同,大陆企业赴港发债的热情也逐渐下降。截至9月23日,今年三季度香港地区仅发行142亿元点心债,同比下降64%。如果不打破贬值预期,点心债市场还会继续萎缩。

三是贬值预期会降低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当市场预期人民币会贬值时,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的意愿会随之下降。过去银行管理流动性都是用美元对人民币的掉期合约,现在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掉期合约的价格也迅速攀升,银行管理人民币流动性的难度增加。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时,离岸人民币的存款已经开始回流至大陆市场。今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额基本没有任何增长,甚至略有下滑。

上述数据和分析表明,贬值预期会对人民币离岸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然而观察美元、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货币时,并没有发现他们在贬值通道和升值通道时,国际化业务出现显著差异。日元反而在进入贬值通道时,被运用得更广泛。

那么,该如何消除贬值预期?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贬值和贬值预期不同。人民币如果是一次性贬值,不会对国际化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投资者在决策时是跨时期决策,人民币在当期贬值,并不代表在未来还会继续贬值。但如果是出现贬值预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

例如,假如某一天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需要贬值8%,如果当天人民币贬值8%,那么投资者当天的预期实现了,在第二天会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不影响未来的借贷决策。但如果当天只贬值了5%,那么投资者认为贬值没有到位,在购买人民币资产的时候,会要求额外增加3%的收益。这种信念会持续到预期平复或者有新的利好消息,而这一段时间就是贬值预期持续的时间。

消除贬值预期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汇率弹性。要打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很多办法,其中一种就是通过央行干预打击套利势力。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延缓了外汇市场出清的时间。更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汇率弹性,尽快让市场发现合理的价格,防止出现持续性的汇率预期。

从此次汇改也可发现,尽管人民币并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但由于离岸市场相对在岸市场的外汇交易量更大,而且缺乏监管。在遇到重大事件冲击时,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比在岸市场更大。

货币贬值篇9

5月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明显活跃,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放大,基本确认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回暖趋势。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经济再平衡以及避险交易的回归将决定未来国际汇率的新格局。危机时期避险交易取代了经济基本面,成为决定国际汇率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后危机时期的国际汇率格局将重新回到汇率主要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阶段,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将决定全球汇率的重新布局。本文试根据主要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中期走势,结合中期主要地区经常账户的调整格局在这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危机前后国际汇率格局的回顾

(一)危机前:套利交易与经济基本面因素同方向迭加,推动美元大幅贬值,原材料货币大幅升值

风险偏好上升形成美元、日元与原材料货币互为映射。金融危机前,世界经济表现出自2004年以来的最高增长,2007年全球实际GDP增长高达5.2%;全球物价比较平稳,创造了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在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企和次贷产品的杠杆作用下,金融市场上风险偏好不断上升,达到历史高位。风险偏好的上升导致金融市场套利盛行,投资者们大量借入美元、日元换成高收益货币,使美元、日元这两个典型的套利货币大幅贬值,而原材料货币大幅升值至历史高位,形成明显的映射关系(见***1)。从2002年2月的高点至2008年5月,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了24.3%,日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了15.6%;加元和澳元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大幅升值了39.0%和42.2%。

欧元高位运行,与美元的映射作用减弱。由于美元大幅贬值,欧元高位运行。自2002年2月至2008年5月,欧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7.6%。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以前,欧元与美元呈现很明显的映射关系,但2004年以后,这种关系明显减弱,欧元实际有效汇率呈现出高位震荡的走势。特别是2005年11月以后至2008年5月,虽然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下降14.23%,但是欧元实际有效汇率却小幅上升9.9%, (见.***2)。

(二)危机中:基本面因素与避险交易反方向作用,避险交易推动美元大幅升值,欧元高位震荡、原材料货币大幅贬值

避险情绪的爆发推涨美元。2008年5月,金融市场已经开始担忧美国金融机构可能出现问题,一些避险交易先期平仓,卖出原材料货币,将美元或日元作为避险货币买入,促使美元或日元升值。至9月15日雷曼倒闭,避险情绪演变为恐慌。值得注意的是,危机期间美国经济数据越差,避险情绪越加剧,美元越升值。因此,避险交易与经济基本面的作用完全相反。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美元、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14.6%和18.8%。

其他货币贬值减弱了欧元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尽管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上升,欧元实际有效汇率只贬值了3.8%,摆脱了与美元汇率的映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在危机期间,虽然欧元对美元贬值,但是大多数其他货币对美元也大幅贬值,使得欧元对一篮子货币贬值幅度大幅减轻。这促使欧元汇率即使在危机期间也仍在高位震荡。

原材料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上述期间,由于危机时买入原材料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的套利交易迅速平仓,导致这些货币大幅贬值,加元和澳元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下跌了16.3%和20.8%。

(三)危机后:基本面因素与套利交易作用相反,美元开始下跌,原材料货币大幅上升

2009年4月以来,金融市场信心恢复迹象明显,套利交易开始出现,美元开始下跌,而其他货币对美元回升。从经济基本面看,利好美元的因素相对较多。美国经济不再恶化,储蓄增加,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减少等增强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当然,美国巨大的财***赤字和国债发行需求使全球投资者对美元未来的汇率有所担心。总体看,经济基本面因素与套利交易作用相反。

在美元下跌的作用下,危机期间大幅贬值的货币强劲回升,一些货币的回升幅度接近前期贬值幅度的60%以上。美元有效汇率4月开始全面下降,至5月实际有效汇率贬值5.3%。至5月末,韩元、林吉特、印度卢比等货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已回升至其最大贬值幅度的60%以上,大部分货币对美元汇率已回升至其最大贬值幅度的40%以上。

从上述危机前后国际汇率调整的轨迹看,我们可以得出危机时期汇率调整的3个重要特点:一是国际避险交易的兴衰对危机前后的汇率调整影响急剧增强,而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相对减弱;二是由于避险交易形成了美元、日元和其他货币互相消长的少对多两大货币阵营,美元调整的压力被大多数货币所分摊;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BIS监测的54个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中,包括委内瑞拉玻利瓦尔、沙特里亚尔、日元、美元、人民币等在内的20种货币升值,而包括欧元、英镑、大多数原材料货币和新兴货币在内的34种货币贬值。三是欧元调整压力减轻后,成为危机后继续高位运行的货币。

二、后危机时期国际汇率的调整格局

后危机时期国际汇率调整应与危机时期的调整特点不同,特别是影响因素将更加复杂,经济基本面对汇率调整的影响将强化。基本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套利交易恢复阶段。随着信心的恢复,国际资本市场功能的修复,套利交易将恢复到一定水平,但应低于危机前。在这一阶段,国际汇率将对危机前的汇率格局进行反向调整。二是汇率追随经济基本面阶段。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的杠杆率可能会降低,国际汇率的走势在中期应更多地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因素而非套利因素。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了强力校正,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将更趋平衡。以下结合未来全球经常账户调整的格局分析国际汇率的格局。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消费明显减少,预计美国未来储蓄率将上升,这将有利于减少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而美国消费的减少将减弱美国对世界各地的进口需求,促使其他地区的经常账户调整。各国的汇率将根据全球经常账户调整的新格局而重新调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危机前(2007年),全球经常账户呈现美国大逆差、欧洲小顺差、日本顺差、亚洲及中东新兴市场大顺差的格局。危机后,假设中期内(至2014年)各国实际有效汇率不变,各国***策(如美国提高储蓄率和亚洲国家降低储蓄率的结构性***策)继续延续,相对于危机前的2007年,中期的全球经常账户应出现以下格局:发达经济体逆差缩小1 964亿美元,其中美国逆差大幅缩小2 544亿美元,欧洲和日本转为小逆差;发展中经济体顺差扩大1 654 亿美元,其中非洲、中东、西半球顺差转为逆差,中东欧顺差缩小,亚洲顺差扩大了3 550亿美元。由于全球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共有3 618亿美元,而不是零,基金组织将之视为统计误差的变化额(见表1、表2)。不过,本文认为,根据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新形势,基金组织对中期石油价格的预测过于保守,导致了对中东石油输出国经常账户顺差的低估(这些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应增加)和对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的高估(这些地区的石油进口支出应增加)。此外,过大的统计误差也使全球经常账户的调整格局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但是,由于目前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样计算全球经常账户的情况,我们只能运用其预测结果作一个框架性分析。

由于一国中期存在一个经常账户差额的标准值(current account norm,即内外经济比较平衡时的经常账户差额),将其中期经常账户差额调整到标准值所需的实际有效汇率调整幅度,即是该国汇率调至均衡水平所需要的幅度。因此,如果一国中期经常账户顺差大于标准值,则需要汇率升值以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使顺差减少至标准值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GER模型计算,主要经济体的经常账户差额的标准值(以占GDP的比重表示)如表3。

由于中期经常账户标准值的变化不会太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公布以2009年为基年的经常账户标准值,本文粗略地用2012年作为中期的标准值表(见表3)并与表2相比较,从中可以推出主要国家实际有效汇率的调整方向和格局。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还要继续贬值,但贬幅不应超过2007年至2009年的水平。考虑到危机后美国仍将是全球的消费中心,美国经常账户的标准值应略为逆差,如GDP的1%,而2014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仅为2.8%,调整至标准值(GDP的1%)只需1.8个百分点,小于2007年至2009年美经常账户逆差的调整幅度(占GDP的比重缩小了2.5个百分点)。

欧元有效汇率需要小幅贬值,以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欧元中期经常账户差额为GDP的-0.1%,要调至标准值GDP的0.3%,还需小幅贬值,才能扩大出口,扩大经常账户顺差。

亚洲和中东货币需要升值。新兴亚洲和中东地区中期经常账户顺差分别为GDP的7%和8.2%,较标准值(-0.7%和6.9%)高,其货币需要升值。由于新兴亚洲经常账户差额需要调整的幅度较大(GDP的7.7%),其货币需要有较大幅度的升值;而中东经常账户调整幅度较小(GDP的1.2%),其货币应小幅升值。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基金组织对中期全球经常账户顺差的统计误差太大,中期石油价格低估,笔者认为应减少新兴亚洲地区的中期顺差,增加中东地区的中期顺差。因此,新兴亚洲货币升值的幅度应相应减少,而中东货币的升值幅度应相应增加。考虑到中东大多数石油货币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美元的中期走势为贬值,中东石油货币难以实现事实上的升值。因此,中东地区经常账户的调整可能需要其他地区分摊。

中东欧货币调整幅度不大。中东欧中期经常账户逆差(GDP的-3.4%)略低于标准值(GDP的-3.7%),中期调整相当于需要扩大逆差,其货币需要再略为贬值。

综上所述,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后危机时期全球主要地区经常账户的调整将显示一定的不对称性。美、欧、日经常账户由于在金融危机期间向预期方向的调整力度较大,其汇率中期调整的压力相对不大;而亚洲新兴市场经常账户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并不明显,这将导致亚洲地区汇率在中期承受较大的调整压力。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巨大的全球经常账户的统计误差仍然使上述结论留下了较大的质疑空间,可能高估了亚洲地区的调整压力,低估了其他地区的调整压力。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误差可能还会在哪些地区分配,以保证全球经常账户差额为零。只有在更科学的全球经常账户差额的分配格局上,我们才可能推算出更科学的全球汇率调整格局。尽管如此,上述研究至少说明了后危机时期全球失衡乃至全球汇率的调整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货币贬值篇10

一、动因分析:重汇率机制的改革而非汇率水平的调整

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重点在机制的改革,而非汇率水平的调整。汇改十年,人民币汇率仍只具有弱型市场化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汇率机制经历了若干次的变化、调整和改革。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的货币出现了竞争性贬值,尽管那时中国面临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和资本外逃的压力,但为了避免引起外汇市场更大的混乱,中国承担起了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职责,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权宜之计。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策使人民币汇率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以及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深刻变化,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高。为了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建立更灵活的汇率机制,中国于2005年7月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那次改革的当日,人民币对美元跃升2%,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区间由原来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五。市场供求开始在人民币汇率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此后,央行又陆续数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

2012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千分之五扩大到1%;2014年3月,又由1%扩大到了2%。经过历次的汇率改革和浮动区间的调整,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强。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浮动区间,是指人民币兑美元的成交汇率在当天确定的中间价的基础上的浮动区间,因此,中间价实际上成为当天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基准。这就决定了中间价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央行就是通过控制或调控中间价来调控人民币汇率的。正是央行控制着中间价,因此,汇改后的十年里,人民币汇率仍只具有弱型市场化的特征,市场机制并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乃至于美国还时不时威胁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此次调整是一定程度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机制”的名至实归。尽管如此,人民币汇率机制越来越灵活也是不争的事实,双向波动的特征越来越强,人民币汇率出现“跌停”甚至连续“跌停”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在2014年第四季度,油价暴跌引起的俄罗斯卢布危机,曾引发了新兴市场货币的集体动荡,人民币也出现了连续“跌停”的现象,乃至市场再次担心,人民币会跟随其他新兴市场货币而集体贬值。但是,在经过短期浮动后,人民币汇率重归平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央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中间价,使得人民币汇率并不能形成趋势性的贬值。这实际上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应有的市场化程度。因此,2015年以来,在美国加息预期不断升温、美元对主要货币升值、国内经济依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却十分坚挺,4月初至8月初,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1所示。

可见,在这段时间里,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在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汇率机制显然是中国不希望的,不仅不符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也不符合中国在全球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利益。早在数年前,央行就曾表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那么,该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呢?此前,坊间将眼光集中在汇率的浮动区间上,如推测央行会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由2%扩大到3%。毫无疑问,扩大浮动区间会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正如前文所述,浮动区间只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上下波动区间,真正决定人民币汇率在一段较长时间变动的技术性因素,恰恰取决于人民币中间价。因此,如果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没有高度市场化,就很难说人民币汇率是高度市场化的。显然,央行此次调整人民币中间价的形成机制,虽然出乎市场意料,但无疑更抓住了中国当下汇率机制改革的要旨,意味着央行将中间价的决定权真正交给了市场。由于外汇做市商所报中间价,基本决定于前一交易日的收盘汇率,而收盘汇率恰恰是由当天外汇市场供关系所决定的,因此,此次汇率机制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机制”的名至实归。换言之,此次汇率机制的调整,只不过是顺应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历史潮流而已。为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做准备。此次汇率改革的深意,绝不仅仅局限于汇率本身。除了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外,还旨在通过汇率改革为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做准备。机制的改革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国内外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汇率机制将在实现外部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此次汇率机制改革也是在配合中国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继贸易深度融入全球体系之后,让中国金融体系也更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之中。

资本账户开放同样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应当说,中国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已然取得了重大进展,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双向流动已成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常态。但为了控制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国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一直是非常谨慎的,在已有的开放领域,许多方面仍然实行额度控制或其他一些过渡性安排,如QFII、QDII和沪港通等。这使得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难以在资本的全球化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若汇率机制不灵活,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就会使本币汇率面临严重的高估或低估,这反而会加大本币汇率动荡的风险。也就是说,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又是资本账户全面开放的必要条件之一。再进一步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又是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计价和结算货币。在中国的一些邻国,人民币甚至在一定范围内与当地货币同时流通。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它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国际经济交易的媒介、计值和结算货币,而是要让它全面地担当起媒介、计价支付、结算和价值贮藏的所有功能。没有资本账户的开放,就难以让本币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价值储藏中发挥更大作用。前不久,央行对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和财富基金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备案制,不受额度控制,标志着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从计价结算货币迈向了储备货币。若没有更市场化的汇率制度和进一步的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会遇到障碍。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不仅是中国金融体系更深地融入全球化的需要,更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全球战略需要。因此,笔者认为,不能用股票市场上的散户情结来评价中国此次汇率改革,相对于汇率水平的调整,它是重在机制的调整。若不立足于此,就难免一叶障目了。央行在经济依然可能下行的背景下,大胆地将中间价形成的主动权交给了外汇做市商,让权于市场,不仅央行自信人民币汇率不会持续性地大幅贬值,而且也自信央行自身有能力消弥人民币市场的任何不安情绪,避免人民币汇率长时间出人意料地大幅波动。

二、机制调整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大幅贬值

此次中间价形成机制的调整带来了一个一度让市场不安的副产品:人民币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1000个基点的贬值,给外汇市场带来了较大的短期心理影响。汇率水平调整是对前期汇率压力的快速释放。2014年以来,***府通过积极财******策和宽松货币***策,总量放松与定向调控相结合的诸多稳增长措施,收到了积极的成效,民间投资意愿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暖的势头。但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位运行,主要出口国经济疲弱,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弱外需又打击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使得中国工业增加值持续下降。同时,美国升息和美元升值预期增强,全球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出现了明显贬值。2012年1月底至今年6月末,阿根廷比索贬值了109.55%、俄罗斯卢布贬值了82.86%、巴西雷亚尔贬值78.42%、南非兰特贬值56.86%、印度卢比贬值28.32%,日元贬值60.36%、欧元贬值了15.08%。在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中,人民币对美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还升值了1.71%,如***2所示。这直接导致人民币对许多货币在同期也出现大幅升值。如人民币对欧元升值了16.45%、对日元升值了38.73%、对澳元升值了29.15%、对新西兰元升值了18.57%,如***3所示。人民币对“金砖”五国中印度和南非的货币升值都超过了50%,对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的升值幅度则超过80%。汇率水平调整是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背景下的主动调整。在这样的国际货币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坚挺对中国的稳增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就在汇率调整的当天,央行表示:“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近期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普遍有所贬值,而人民币保持坚挺,这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由此可见,此次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还旨在通过汇率机制来稳定外需,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来实现“稳增长”,它是“降准降息”适度宽松货币***策的延伸。因此,汇率水平的调整,是在美元升息预期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的背景下的主动调整,让人民币汇率与当前的国际汇率和国内经济环境相称。

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此出现趋势性大幅贬值。为什么央行敢于在此时放权于市场,它就不担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笔者认为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此次人民币贬值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恶化而导致。事实上,在***府大力“稳增长”的***策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迹象,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有所好转。同时,***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化解包括地方***府债务在内的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根据前不久国家金融发展与改革实验室的有关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中国具有庞大的资产,足以覆盖负债,中国也不太可能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此次人民币贬值不过是在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而人民币依然坚挺伤及中国出口的背景下的“自保”式的贬值。因此,尽管此次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旨在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汇率水平的变化仍属于主动型的汇率调整,是货币***策的一部分。这根本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尼等国的危机性货币贬值,也完全不同于去年卢布在石油价格冲击下的急剧贬值。再者,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不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巨大,人民币贬值幅度过大,来自美国的***治压力自然不能忽视,这决定了人民币贬值也将很不同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因此,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汇率调整后的吹风会上表示,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这既是信心的表现,也是客观的描述。

三、从货币***策与货币错配角度看汇率水平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贬值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货币贬值10篇

学习

商务英语专业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英语专业10篇,内容包括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商务英语专业大专。BusinessEnglishProfessionalConstructionResearchZHURan(DepartmentofBusinessEnglish,SchoolofEnglish,TianjinForei

学习

国际经济贸易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贸易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2、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对可持续、生态化等问题对于我国当今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里受到的限制惩罚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国的国际经济

学习

结算货币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结算货币10篇,内容包括结算货币的好处,五大结算货币。二、实证研究(一)长期均衡关系1.变量平稳性检验。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基础之上,所假设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

学习

中学历史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历史论文,内容包括中学历史论文发表,中考历史小论文怎么写。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用饱含情感的言语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情感,推动课堂教学

学习

精准扶贫村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精准扶贫村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村精准扶贫年终总结,村精准扶贫半年总结。各位领导:根据安排,我中心负责驻村帮扶工作。自2017年8月工作开展以来,在正确领导和州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全州精准扶贫工作部

学习

货币银行学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银行学10篇,内容包括货币银行学黄达,货币银行学教程。

学习

计算机英语词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英语词汇10篇,内容包括大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大全,计算机英语词汇书籍推荐。当今,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新名词、新术语等计算机新词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和刷

学习

工程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师下半年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程师未来工作计划,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及下半年计划。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工程部将以公司经营管理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管理为重点,以加强工程部职能建设为保障,确保公司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二、主要

学习

erp管理系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erp管理系统10篇,内容包括医院erp管理系统,企业erp管理系统。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医院在运作ERP系统时,虽然从中得到很多便利,优化了现代医院的运营管理,但是在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完善,业内人士都知道,

学习

买方信贷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买方信贷10篇,内容包括国内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案例分析。1)缔约前的商业风险。主要源于信贷关系的建立要以贸易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比如贷款合同已经缔结,甚至款项已经划出,但由于贸易合同具有某些合法性的缺陷,或者干脆就没有成

学习

小额信贷公司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额信贷公司10篇,内容包括小额信贷公司融资特点,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分析报告。一、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背景决定了其金融机构的属性《意见》指出:1、“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

学习

健康管理师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管理师10篇,内容包括健康管理师报名,健康管理师的初步知识。问卷回收后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32o名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因常模之比较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的32o名中小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

学习

学校关工委总结材料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关工委总结材料,内容包括关工委总结材料,学校关工委建设交流发言稿。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是高职学校在教学中的最直接的形式,具有一定的价值文字、文件、***片、录像、声音、软件等不同形式的资料的总和。高职档案教学管

学习

银行信贷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信贷10篇,内容包括银行信贷业务介绍,银行企业信贷知识大全。一、对贷款结构的分析(一)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的贷款结构分析我们对贷款结构的分析选取的主要是2008年10至2009年2月间的信贷数据。在2008年前10个月受国家

学习

结算货币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结算货币10篇,内容包括结算货币的好处,五大结算货币。二、实证研究(一)长期均衡关系1.变量平稳性检验。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基础之上,所假设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

学习

货币银行学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银行学10篇,内容包括货币银行学黄达,货币银行学教程。

学习

货币汇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汇率10篇,内容包括货币汇率高低详解,货币与汇率基础知识。本文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这一全新视角入手,来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评析。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

学习

货币幻觉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幻觉10篇,内容包括货币幻觉怎么样,货币幻觉的表现有哪些。一、文献回顾传统经济学将其理论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之上,其中理性人假设处于核心地位。理性人具备高超的计算能力,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数字计算,而不受备选项

学习

国际货币体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货币体系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主要特点,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点。使用何种形式的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最基础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当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其发行国以外时,它就成为国

学习

基础货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货币10篇,内容包括基础货币有什么特征,现代货币基本知识。在美国经济学家费雷德里克・S・米什金所著的《货币金融学》中写到:货币是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它具有计量单位、价值贮藏及支付的功

学习

朝鲜货币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朝鲜货币10篇,内容包括朝鲜货币的百科介绍,朝鲜货币。本文拟根据阅读到的上述间接资料,力***客观地述评朝鲜这次严重影响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的货币改革事件的来龙去脉。朝鲜货币改革内容2009年11月30日清晨,朝鲜***府突

学习

货币供给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供给量10篇,内容包括货币供给量如何调整,货币供给量从哪里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货币***策的改革和调整,当前实行稳健的货币***策,对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