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篇1
情境教学的实效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导”,这种“导”决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绝对操纵,它应该给学生的自主发展留出空间,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行为,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学生对教师行为所做的各种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的同时,也要注重思维空间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情境,能够有所想,有所悟,真正体现出情境教学的价值。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引发思维的空间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保证学生对该情境的内容有一定的体验,才能使情境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感受,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情境创设。陶行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教学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没有生活的教育,是理论的空谈,而教育不能应用于实践,则是失败的教育。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说:“教育即生活,是经验的继续改造。”学习无外乎就是经验的再习得,而经验来自生活,情境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有所体悟,从而在教师的协助下,自行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宪法》内容,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在某次公开课上,有教师在开课伊始,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找几位学生表演宪法地位之争的小品,虽然小品的表演活跃了气氛,使课堂一下子充满了激情,但是在为什么说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的探讨环节中,学生们的表现却很茫然,反应快的学生除了翻阅教材,并没有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相关的个体经验,对宪法相关知识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无法进入相关的知识探讨环节。
2.渗透教材的关键知识点,强化预习的效果。课堂学习不是绝对的自学,但自学能力却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知道,学习不外乎就是经验的再习得。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从教育的功能上看,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所以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仍是主要的。间接经验的习得没有感性认识的环境,需要学生对即将探索的知识领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所体悟,从而激起学生对进一步的知识深化产生积极的思维动力。在上述情境设计的案例中,在学生没有相关的个体经验的情况下,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之前,强化预习的质量,经过仔细预习的学生,对情境探究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结合本情境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深入探究,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二、创设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学习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设引发学生不断深入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拓展思维的一个关键,就是教师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这就是说,教师要善问,不能信口乱问,形式呆板,要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递进性,并在情境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各种发现,不要轻意下定论,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相反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恶,思维受到抑制。
这里,我们仍以上述宪法内容的教学为例。如果授课教师仅仅就宪法地位之争作结论,不再深入探究下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仍然是浅显的,就好像过眼烟云,不求甚解,最理想的结果也不过是靠硬性记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实在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宪法地位之争的基础上,继续设疑: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大法?你怎样理解宪法中的相关规定?这些相关规定说明了什么?宪法的地位给了你什么启示等等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同一情境的不断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理出本课的知识脉络,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提升,而通过学生自行建构出来的知识,不仅容易被理解,也对其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示范作用,长此以往,必将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和提高拓展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三、创设创新思维的空间
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既包括多角度分析,也包括逆向思维,质疑问难,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地处理。
创新思维与拓展思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拓展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正是在不断地拓展思维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不断地涌现出智慧的闪光点。
在上述情境中,教师可采取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一,可不由教师指定情境内容,而是由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自行排演小品,有意地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宪法的理解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创造性地进行编排和演出,效果要优于教师预先设定任务;其二,在进行拓展思维问题设疑时,要多设置一些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向思考的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难得可贵的种种创造性思想。此外,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比如,在谈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问题时,教师设疑:如果没有宪法,这个国家会怎样?宪法为什么要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如果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不是在宪法中体现出来,结果又将如何?这类能够引发学生逆向思考的问题,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而在进行宪法内容分析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宪法为什么要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主要内容?这些基本权利的保障要依靠哪些力量?引导学生从公民的身份和地位、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法律的执行部门即国家机构等方面进行多向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本人的学识和能力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对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要作适当地引导。
情境创设篇2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中***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透视现在的课堂,教师都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为教育教学服务。可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有的课堂里,情景创设形同虚设。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创设为哪般?
一、现实中的情境创设
现象一:教育是一种圈套
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在新课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老师带领大家乘坐电梯,来到一个数学超市。随着电脑的动画演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依次出示电梯型的数学题:右边是4、40、400、4000,左边是0.4、0.04、0.004……师问:刚才乘电梯有什么感受吗?学生当然看得出这里左右两大部分的区别。然后教师请学生选择购买的区域:整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小数乘法……这些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还没有看完、作出选择时,老师说:“我们就选择小数乘法区吧?”于是,按照老师事先的教学设计,又进入了另一个环节。这里,教育成了一种圈套。学习到底是谁的事?为什么是你老师说了算呢?
现象二:打折的操作随处见
《圆锥的体积》一课正在进行。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为之准备的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还有一些设计好的“米”。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来得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四人一组,跃跃欲试。老师边四下巡视,边指导着学生。看,不一会儿,学生的实验结果就出来了,统一口径: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老师对孩子的回答非常满意,继续新课。学生似懂非懂地听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激动。要知道这样的操作无疑是打了折的。
二、数学情境的创设,我们究竟该关注什么
现代课堂已从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变为多角度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呈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经历知识形成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同时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经历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
现象一的对策: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哭脸……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学习情景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应该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中作出选择。教师的作用就是有机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探究,通过小组的活动来进一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现象二的对策:老师完全可以选择一些非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放的米可以多一些,让全班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有的小组一定能得到那个结论,而有的小组一定是得不出那个结论的:或许是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一样多,或许是4倍、5倍关系……再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只有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他们的体积关系才会出现三分之一(或者3倍)。
三、选择合适的方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根据学科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一)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走一圈,现场体验400米的概念;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带学生去看铺地转,在现实中体悟地面面积和地转面积的关系等等。
(二)实物演示情境。在教学立体几何时,基本上都要出现几何模型,通过实物演示使得抽象的几何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还有行程问题,我们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两辆小汽车,很自然的就可以演示出同向、相向、背向等行使的轨迹,在汽车演示的情境中使学生得到体验。
(三)***画再现情境。***画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用的较多的有线段***、统计***、分析***等等。相信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数学中“和差问题”“和倍问题”以及“差倍问题”等等就是天生需要线段***来解答的。
(四)表演体会情境。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表演体会情境,数学课堂怎么办呢?其实数学课堂也可以进行表演。比如设置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答案。再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尽量说服对方,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就是一个优化过程。在这个“辩论”过程中,双方可以说不仅要沉静在自己的思考情境之中,体会自己方法的优越之处,还要去关注别人的思考情境,发现别人的思维缺陷,因为只有这样知彼知己,才有可能说服对方。
情境创设篇3
关键词: 创业教育 情境 创设
我国劳动力非常多,就业难度很大。***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策,加强***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职业学校应顺应国情广泛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常采用照本宣科、条分缕析的传统模式,上成通常意义上的***治课。我巧妙创设情境,可充分突出课程特点,引导学生乐学,收到较佳的效果。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在创业教育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实践中学。
一、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学生获得认知经验的“隐型仓库”,情感发展的“推进器”,社会性发展的“天然资源”。借助游戏创设情境,可让学生在快乐中参悟知识。例如在讲授《创业者的素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设计思维游戏:让学生分组开展头脑风暴,列举铅笔的多种用途,帮助学生学习开放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的答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充满创意。教师在游戏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一支小小的铅笔有这么多用途,那么个人的作用有多大呢?学生们在不断的点头中可树立自信,清晰领悟课程内容。
二、模拟活动中创设情境
理论知识可以在模拟活动中应用,而在模拟活动中获得的结论可以向学科理论进行迁移,促进学习。如在讲授《供求规律》时,通常是让学生回顾《经济与***治基础知识》中价值规律的内容,描绘供求曲线,因为知识点抽象深奥,所以学生深感乏味。在教学时如果创设买卖模拟活动,教师选择当地农产品(如大米),让一方学生充当卖方,另一方充当买方,假设每人的需求一定,统计在不同的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的人数,形成表格,分析得出需求定律,并让学生身份互换,在买方出价不同时,统计卖方数量,形成表格,分析得出供给规律,学生们就不仅能理解供给规律,而且能得出很多推论,深刻理解供给规律对创业的启示。
三、通过案例创设情境
学生最不喜欢单纯的理论学习,可有时付诸实践又没有条件,怎么办?通过案例创设情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案例是沟通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为理论而学理论的不足。通过案例情境,学生经过一番分析、阐释,有助于解决问题。如在《分析商业机会》时,有一个重要的SWOT分析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住它。但学生能记住这套理论多久呢?会不会用呢?就难说了。假设用案例来创设情境,情况就大不一样,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就预设了一个案例:在麦当劳打工的小王接手一家中式餐馆,你作为小王的朋友怎么帮他拿主意?用多媒体提供详细资料,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分享各自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就学会了这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再要求学生为自己完成求职的SWOT分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把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通过案例创设的情境沟通在一起,不需死记硬背,还会灵活应用,事半功倍。
四、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设置问题是新课教学时导入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科学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的符合学生实际认知中,巧妙设疑,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最佳状态。如讲《创业机会的来源》时,我利用学生崇拜一些世界富豪(如比尔・盖茨)的心理设置问题情境,用多媒体介绍他的创业成功史,设疑:“他当初是怎么想到这个机会的?”鼓励学生探究源头,让学生在苦苦追寻中回归课题。只要问题设计巧而有趣,准而能思,教学目标就必能达成。
五、布置教室环境创设情境
创业教育的教室环境应与一般教室环境有所区别,创业教育所用的教室应进行专门布置,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心态、创业精神和开放思维。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创业教室,在教室布置上有激励学生的内容,如在醒目的位置悬挂类似“我创业,我自豪!”、“祝你创业成功!”的标语;墙面上应有体现学生创业思想、创业理念、创业目标、创业思维等涂鸦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创业课程的特点,融入生活,让学生的每一次课都在充满创业空气的情境里度过。
六、商业氛围创设情境
创业教育应完全在商业氛围中进行,因为创业本身是在商场上进行,适用种种商业规律,因此教学也应在商业情境中展开。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商业小组,根据所选的创业项目,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公司分工。在小组活动中,既有明确的任务完成人,又有团队协作。教师每节课都应该从和学生握手问好中开始,课程的每个模块都应把理论知识通过游戏、模拟贸易活动、销售、谈判等设计在商业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氛围应是一个浓缩的商业机构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创业教育中,教师应把课程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基础、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综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创业课程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和社会实际的创业教育情境。
情境创设篇4
精心创设语言情境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所谓语言情境即情景和语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作用于人的感官、影响人的大脑和心理活动,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欲望。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真正掌握,交际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情境是交际活动的基础。由于情境还决定语言表述的内容和意义,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又是语言学习的途径。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认为使用情境陶冶教学方法可以符合这一教学要求。情境陶冶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教师启发思路----学生领悟,从而得到陶冶提高。经过多年在教学实际中摸索,总结归纳出了一些有关这一教学方法的一些具体的体会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
一般说来语言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即自然语言习得和正规课堂语言学习。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知识蕴藏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可以被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交际中;在课堂语言学习中要使用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步骤,有系统地传授所学语言知识,并组织学生完成设计好的练习,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难免使学习者带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学习外语,有时效果不理想。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环境,学习动机、交际机会、交际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利弊,如果能有机地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精心创设自然习得的环境,即情境,有目的、有系统把知识逐步地传授给学习者,使他们能够在非常自然的环境中接触语言知识,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由自主地溶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创设自然习得的情境要从两方面进行。
1.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听觉与视觉是相互依附的。据研究表明,与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相比较,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相结合能更够牢固持久地把信息保留在记忆中。所以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录像,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创设语言真实亲切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气氛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语音语调标准,词汇丰富,语言流畅,课堂用语言简意赅;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思路敏捷,有灵活驾驶课堂的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广博,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些都会使学生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对英语有好感、亲切感,对教师的言行去积极模仿,主动接近英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会激发学生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二、学生参与
通过教材中介绍的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真实材料,加强对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吸引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使用英语时才能掌握。就有如要在水中学习游泳的道理一样,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要领,不下水实践,就不可能了解水性,所以想学游泳,就要下水,去自己逐渐体验游泳的奥秘,找到感觉。学语言也要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备课,找好切入点,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不知不觉随教师进入文章所设计到的话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自由发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之畅所欲言,就某一话题各抒己见,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向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在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在语言的学习中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克服遗忘的过程,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从而形成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行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得到的,而是靠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个人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三、教师启发思路
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众多表述中的有价值的观点、语句,加以展开引导。利用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吸引学生的思路,调控学生的谈话内容,使之按中心话题的要求发展,当学生的话题偏离中心话题时,教师要自然的把话题引回来,切忌生硬的打断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在表述中有语言方面的错误时也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去纠正,那样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发挥。还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要付出更大的智力劳动。启发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好比乐队的指挥,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发挥所有学生的潜能,奏出一只和谐的曲子。
情境创设篇5
清境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主要指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所以情境教学的兴起正是符合国际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的教学中,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外也大量开展,并形成许多模式.但我们认为,数学情境教学的关键步骤还是在于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结合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把握好情感性、生活性、问题性、全体性、适度性和参与性等原则.具体而言,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立足学生经验,提炼现实生活;培养问题意识,巧设悬念和疑点;揭示知识生成背景,体验数学化过程;开展数学活动,提供操作平台;注重合作交流,展开师生互动;介绍数学史料,讲述数学故事;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由于一节课并不是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或创设一种情境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情境教学的原则、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多种教学方法和情境有机结合,达到优化数学教学课堂,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原则、方法、反思
目录
中文摘要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问题
1.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数学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
2.1情境的内涵
2.2情境教学的内涵
2.3数学情境及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2.4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2.4.1人本主义心理学
2.4.2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
2.4.3现代数学观与数学学习观
3.国内外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及启发
3.1国内外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3.1.1抛锚式教学
3.1.2’‘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
3.1.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1.4新五环节教学模式
3.2国内外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给我们的启发
4.情境创设的原则
4.1情感性原则
4.2生活性原则
4.3问题性原则
4.4适度性原则
4.5参与性原则
4.6全体性原则
5.情境创设的方法
5.1立足学生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5.2关注知识迁移,创设实际应用情境
5.3巧设悬念和疑点,创设深层问题情境
5.4展示数学化历程,创设知识生成情境
5.5提供操作平台,创设数学活动情境
5.6注重互动合作,创设平等交流情境
5.7指导自主评价,创设自主反思情境
5.8介绍数学史料,创设趣味故事情境
5.9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过程演绎情境
6.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综合案例及评析
6.1综合实践案例:关于“折纸中的***形性质”的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
6.2综合实践案例评析
7.情境创设教学反思
7.1走出情境创设误区,避免两个极端
7.2投身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7.3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展现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
7.4教材应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后记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背景
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思想经历了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主的“知识本位”阶段,到不仅重视知识,也重视智慧与能力的“能力本位”阶段.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思想又发展为关注“人的发展”,充满人性关爱人文关怀的“人本位”阶段.这种教育思想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对人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我国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第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强调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第三,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的理念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1.2研究的问题
贯彻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达到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肯定是无法适应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最大区别在于“新课程是情境带知识”.新课程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情境”展开的,情境教学成为新课程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所以说,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方法.厂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一直以来,我非常关注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乐于参与其中.我认为,创设一个有效的、适宜的数学情境,是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在浅谈情境教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情境创设篇6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特性
(一)诱发主动性
情境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优化的情景中,让充满生机、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产生学习动机,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从而达到主动探究数学思维的境界。因此,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景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例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我创设以下的教学情景:“我”在购物时,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二)强化悬念性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即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景,以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因此,创设问题情景应注意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此外,还要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贯穿实践性
数学教学应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景。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景。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大家进行实验、拼***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接着,我指出了实验操作的局限性,并要求学生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在寻找证明方法时,我提出:“观察拼接***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很快就找到证明方法。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不少,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好听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这时老师就可以适时提出:“你认为国王的国库存有这么多米吗?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有至少要有多少米?请估算。同学们,你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吗?只要你学好了有理数的乘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的故事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2.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任意的凸四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观察构成什么***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3.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则会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如学习“多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写有多项式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手中的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然后去找同样特征的其他同学的卡片,如果特征一样,可以围坐在一起。又如学习“坐标的概念”,将两根塑料绳带进教室,让一个学生做原点,然后用两绳拉成纵横两根数轴,并定出方向,这样,教室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坐标。老师说坐标,让具有此坐标的学生站起来,也可以指定学生站起来说自己的坐标。坐标原点可以变化,学生的坐标也就随着变化。通过上述实验的操作、演示和讨论.使学生对概念、定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情境创设篇7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情境创设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
物理学科是探究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探知欲望的起点是问题的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产生问题,才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产生更为深入的探索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是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汇总。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建立起物理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物理教学中。
一、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
1、教学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未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就导致教学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情境创设的功利化
学校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就会让老师开“公开课”,而教师为了迎合“公开课”,则会选择创设教学情境,以此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大气压”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会利用剥壳的鸡蛋、玻璃瓶来进行实验,教师先将燃烧物放置在玻璃瓶中点燃,然后再将鸡蛋放在瓶口,当燃烧物在瓶内燃烧完之后,此时鸡蛋就慢慢地掉入瓶子中,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大气压这一知识,但是教师借助这一实验,只是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大气压这一知识,并没有关注学生情感与思维之间存在的联系。
3、教学情境创设能力的缺失
有一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含义与意义把握不够准确,甚至还有些教师将“情境”理解为“场景”。此外,还有部分教师选择情境素材的能力比较低。这些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热情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这一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接触的饮料瓶,在饮料瓶上打三个孔,并向瓶中注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出水距离,从而总结出液体压强是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增强这一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心。
2、积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
物理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能够进行实验教学,实验作为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情境十分必要。首先,教师要明确实验目标,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以免情境与教学内容不符;其次,教师要注意实验氛围,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既轻松又严谨的实验氛围;最后,教师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关注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这些同学共同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关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每一个学生的任务,有的设计电路***,有的连接导线等。另外,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将学生生活与物理教学相结合,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重视情境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思考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其求知欲极强,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疑问是激发人们思考的重要动力,只有存在疑问,才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疑问技巧、适当提问,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目标,为学生思考提供指导;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帮助,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在用塑料包好的音响上面放上水并播放音乐,学生观察水随着音乐跳动,并提出问题“水问什么会振动?”及“除了这种现象,还有哪些现象与其类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循循善诱、激发起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实验分析
(1)实验效果分析
在学校随机选取两个班级进行物理教学试验,两个班级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个体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个班级引入运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另个班级采用普通教学模式,试验周期为一个学期,考核方法为成绩测试,测试包括理论测试、实验测试与创新测试三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验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尤其是在物理兴趣、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与分析、对物理原理的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班,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可归结于两个方面,其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步入了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2)实践研究反思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我们应该对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保护和鼓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B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情境创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面对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的种种问题,物理教师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促进新课改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情境创设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一、数学情境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情境的创设越发引起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各种公开课和展示课,有无数学情境的创设这一环节似乎已经成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数学情境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固然有这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情境的本质意义和掌握数学情境创设的正确方法,在创设情境时往往只是机械地将数学问题和数学背景捆绑起来,并没有形成有机的升华。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数学情境呢?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呢?本文将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发表一点浅显的看法。
二、有效数学情境创设的特征和原则
所谓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般而言,表述数学情境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文字语言表达的情境,意明而清晰;二是以数学符号语言表达的情境,简洁而抽象;三是以***形语言表达的情境,形象而直观。
情境的创设要注意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识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情境教育要服从教学内容、教材体系、课标原理、学生心理及生活情境等基本要素。一般来说,情境创设要注意可行性、探究性、趣味性、共参性原则。
三、情境创设的几个案例
1.通过现数学实验来创设情境。数学的概念或式子很多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要想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性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多加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情境。 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经历,所以由现实生活经验去创设数学情境便能很好地将逻辑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在执教“不等式的证明”一节时,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演算推导来得出不等式的性质,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便会十分枯燥乏味,但如果利用天平去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就会变得十分直观易懂。
案例1: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不等式的性质》
通过观察这两个天平的偏斜方向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由***一可得a>b,由***二可得a+c>b+c,所以可以得到“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不等式仍成立。”这个结论。
情感教育:我们现在假如和一些好的学校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假如我们现在开始和他们付出一样的时间,那么我们能赶上他们吗?那我们该如何去做,你能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说明你的观点吗?
生:假如我们现在的成绩比他们差,那我们要是和他们一样努力就相当于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字,那么结果我们还是要小于他们,因为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不等式仍成立。所以我们要想赶上他们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通过学生感兴趣话题来创设情境。初中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往往会对电视节目、流行歌曲、影视明星、体育赛事等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通过与学生探讨此类话题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但有助于放松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更高层次的信任等级,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案例2: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这一节课时,我利用学生非常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利用流行歌曲《平行线》来创设情境。
欣赏歌曲,阅读歌词:“突然间 快乐,就此搁浅在你和我之间。我们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坦白面对面,我在你的左边 你在右边,没有交叉点。我们只是两条平行线,走多远都没有碰面的终点,而泪水只能 含在心里面,我害怕模糊了视线。”
师:①假如你是词作者,你会给这首歌曲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②你觉得歌词中哪几个句子能体现平行线的特征?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创设数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走进学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具有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计算机模拟动态来创设情境。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和技术手段,使课堂“动”起来,也使学生动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PPT、flash等软件等教学软件,有效熟练地使用这些软件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使抽象的函数等问题更加具体形象。
案例3: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可以利用“扫雷”、“五子棋”这两个游戏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学生想要和教师进行对弈,但是又没有办法接触到电脑,于是只能利用坐标的方法将想要放棋子的位置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达在电脑上点出该找的位置,如此一来不但能巩固点的表示方法,还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数学类比的方法来创设情境。类比是抓住事物间的相似特性进行比较、对照的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形式。利用类比方法既可以简化对相似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发现和推广某些性质。
情境创设篇10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故事中的人、事、物、境、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生动的故事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治课的教学中,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介绍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中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品质。
三、运用表演来创设情境
表演情景就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它的创设融合了读、思、演、评四方面于一体。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学生表演的热烈情绪感染整个课堂教学,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师生都在这种特定情境的作用下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真真切切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次创新到另一次创新,最终达到升华的过程。
四、利用典型案例、身边事例创设情境
典型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感染力。它不仅一次两次引起注意力,甚至长期都是有极强的影响力。例如利用三鹿奶粉事件的案例来讲解生命健康权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周边发生的实例更能使学生倍增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自觉感化教育的效果。
五、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学科知识有关的游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六、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恰当问题创设情境,以及师生双方交流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七、运用小组对抗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