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1篇
关键词: 更加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经验
中***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7)01-0005-03
以开放的视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保持活力的重要前提。***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78,“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373 20世纪中后期,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积极吸收当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并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东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丰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现代科技***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全球兴起了一场新的产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日益强大的社会功能。
任何国家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决定性要素和支撑力量。对此,***高度重视,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2]40,“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2]86现代科技***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2]87-88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影响,要求各国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科技***的新犹。为此,***强调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难追上。”[1]299在人类的各种优秀文明成果中,科学技术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服务,所以***提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2]91
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和科技***的准确把握,使***能从更深层次上思考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从而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产生力”的思想。
二、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相互竞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117虽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一定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社会矛盾的方法、所积累的经济发展的经验、所拥有的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学习、借鉴和利用的。为此,***提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133
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逐渐加快,另一个方面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东盟不少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十分重视世界的新变化,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他指出,“现在世界上有人在讲‘亚洲太平洋世纪’。亚洲有三十亿人口,中国大陆就占十一亿多。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1]358。“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1]377
三、善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的经验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动越来越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都进入了中国人学习和借鉴的视野,“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1]266因此,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成了中国不同层面研究和借鉴的对象,不但其混合经济思想、市场中性论思想等,对中国经济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有重要启示,而且其社会公平思想、社会福利思想等,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像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的视角,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显示了重要的借鉴作用。***的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3]39-40可以说,这些理念和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与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的集大成者”[4],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反思“苏联模式”弊端、重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以开放的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过程。从全球化视野看,改革开放初期,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对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面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又达到了新的境界,集中体现在***的南巡讲话中,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和发展,学习和借鉴的视野不断开拓,从东亚模式到西方经验,包括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等,凡是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成了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对象。面对国内外十分复杂的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挑战,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指出,“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5],并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依据新的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为***的***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进一步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同时继续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四、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十以来,中国***人以更积极开放发展的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鲜明的表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立场,也揭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6]。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国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赢,志在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7],中国将因开放而充满活力,世界也将因中国开放而更加美好。“中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大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在学习互鉴中,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8]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3]47正是在这样的胸襟和视野下,凡是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成了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对象,这既使中国发展融入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于时代潮头,反映时代精神,显示了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使理论自信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为推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贡献提供了可能,使世界人民深深感受到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中国逻辑。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N].学习时报,2011-06-27.
[5]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8.
[6]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J].求是,2014-09-18.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2篇
【关键词】班主任;求新创异;班级管理;经验
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应成为班级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班级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有高效。班主任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应该做的事上,使工作事半功倍。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学思、建设、创新、人格。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还要常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把学和思、教和学有机的融合起来,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班主任的学习需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注意方法,抓住重点,应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应有的放矢;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学以致用。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要围绕班级事务、多动脑筋,去学习,不能漫天撒网,平均用力,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要紧的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班级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仅靠单打独斗来摸索班级管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其他优秀班主任和专家的宝贵经验,这是促进班主任快速成长的捷径。但是,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学?学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该如何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呢?笔者认为,应该走出“两大误区”。
一、“求新创异”,貌合神离
张老师是优秀班主任,其曾因刨新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而被兄弟学校邀请去作报告,并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学校也专门为全体班主任举行“学习张老师斑主任创新工作周”活动。为此,笔者曾煞费苦心地学习张老师的班主任创新工作经验,并在班里设立“我为班级献计创新奖”,一时间具有“创新”意义的“计策”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创新计策更“比比皆是”,令笔者目不暇接。创新计策五花八门,当然也良莠不齐:“评选‘一好学生’、设立‘特长奖’、开设周一‘与班主任共进午餐互动日’、‘课间养眼8分钟’、‘周六周日无家庭作业’、设立‘QQ空间设计奖’、‘考分绝对保密’、取消‘家校互动’、设立‘个性签名设计奖’??”出现这样的“丰收”情景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在欣喜的同时也不免陷入茫然。欣喜的是,学生的创新“火花”竟然那么灿烂;茫然的是,有的“创新计策”已经远远超出班级的“层面”,笔者难以施行。更何况,有的“创新计策”存在“正确性”问题,如“取消‘家校互动”等。
直面问题、找寻根源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首先,问题出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只是追求“求新创异”的表面形式,没有汲取“求新创异”的实质内容,貌合而神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知“根”知“底”,领会创新要义和实质,而不是异想天开地搞花拳绣腿,附庸风雅。其次,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没有班级――脱离班情,违背因地制宜的原理,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出现了超出班级层面的创新计策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班主任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应该因班制宜,只有让学生设计符合自己班情的“创新计策”才能有的放矢,大放异彩。再次,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忽略了“质”而放大了“量”――创新唯有恪守因班制宜的正确路线方能越走越宽广,否则只能是貌合神离,弄巧成拙。
二、“本本主义”,全盘拿来
几年前,学校组织班主任赴浙江大学聆听李镇西老师讲座,回来后笔者感触良多,并按照李老师讲述的以“法”治班法,制订了首条“班级法规”:“穿校服,不比阔”。
与李镇西老师一样,笔者和学生约法三章:“制订班级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强制办法’,以‘避免有法不依’。班级条例一旦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这样班级管理便可由‘人治’走向‘法治”。同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成为―个优秀的集体??‘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刺及自身的缺点?”‘要刺及缺点,班级需要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呢?”班会课讨论后笔者向学生强调:“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不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已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以后再出现违规现象,就依‘法’办事。”接着,笔者又以宋漾《送东阳马升序》中的“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来勉励他们。
按照李镇西老师的方法,笔者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学生也似乎心领神会,开始自觉地遵守“穿校服。不比阔”的“班级法规”,没有出现那些“穿‘李宁’、‘安踏’运动衫”的现象。正当笔者自喜借鉴李老师治班的妙招成功时,却发现了一些微妙“抵触?‘班级法规”的“蛛丝马迹”:有的学生用的笔全是“进口的”,穿的鞋由“李宁”、“安踏”、“特步”发展到“阿迪达斯”、“耐克”、“乔丹”??制订“班级法规”还不到半个学期,学生脚上就已“名牌林立、‘美’不胜收,足下生辉”。不经意间,学生俨然成了名牌鞋的形象“代言人”。
毋庸置疑,李镇西老师“班级法规”治班法肯定是正确的,那么笔者在借鉴过程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笔者再次细读李镇西老师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对照自己的“借鉴过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该文发表于多年以前,也就是说,笔者所借鉴的“班级法规”治班法已经过去几年之久,再想到李老师辗转全国多所中学任教,笔者终于找到了借鉴过程出问题的根源:“时过境迁”――随着时间、地点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传统意识“穿校服,不比阔”同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学生“穿校服,不比阔”仅仅局限于“穿校服”上“不比阔”,而无法在“思想”上“不比阔”――“穿校服”可以,学生“中规中矩”,但可以用“进口笔”,穿名牌鞋,甚至是进口鞋。因此,学生俨然成为名牌鞋的形象“代言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痛定思痛”,笔者发现在借鉴李镇西老师“班级法规”治班法时。没有借鉴其神,而仅仅“照搬照抄”,“全盘拿来”,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名家经验时一定要取其精华,相时而动,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总之。我们应该记住:无论别人的先进经验如何光辉灿烂,也无论人家的先进经验如何立竿见影,我们都要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之前立足于自己工作实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宪平.中学班级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金色年华,2006(2).
[2]滕颖俏,徐绍文,南丁.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才智,2010(14).
[3]朱丹,刘华钢,吴闯.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2007(S1).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3篇
一、对标管理实施方案执行及目标完成情况
1. 通过与市场推广部多次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其通过部门全员参与、专人负责不同客户公司的营销操作方式,与各家客户公司的销售、客服等关键部门建立和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但给公司在多家客户公司获取优势的价格及优先供货支持,同时实现较高的利润,我部借鉴其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营销工作,负责的重点客户销量不断增涨。
二、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 我部目前针对重点客户和可控货源的营销能力比较薄弱,下一步将继续对标借鉴行业内领先企业中优秀部门的先进营销经验,针对重点客户公司的销售部、客服部制定多种形式的营销方案不断增强合作力度,同时联合各内部公司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话语权。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4篇
这些学校体系成为选取样本的原因,缘于这25个遍及世界各地的学校体系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是因为这些学校体系具有代表性。其中10个是世界顶级学校体系,另外的20个学校体系,他们在国家或世界的评估中,取得了重大、持续和广泛的进步。
报告研究的目的正如报告在“介绍和综述”部分所说的那样:“目前各国***府都把教育改革列入了国家议程。但是,在这几十年中,大部分学校体系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各个体系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做最好的学校体系,打开教育改革的这个黑匣子,找出它们成功的原因。”这是报告研究的目的所在。
《学校体系为什么成功?》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世界质优学校如何运作》报告深入众多表现优秀的学校体系,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特质;后一部分《教育体系这样获得改善》是为了解答前份报告所引发的问题――“一所普通的学校如何成为一所优秀的学校”,分析了20个世界各地取得长期持续进步的体系,找出它们进步的因素。
报告揭示的主要内容是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共同特质和学校体系由差变好的策略。
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经验表明,在塑造优秀的学校体系过程中,有三点最重要:一是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二是将这些教师培养成为最有效的指导者,三是确保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学。这些内容表明,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共同特质是:它们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任教,并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它们能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它们能为学生制定准确的学习目的,并能有效地进行监控、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学校质量的提升中获益。
在这份卓越的报告中,麦肯锡在研究全球20个学校体系时根据每个体系的起始点和进步情况将它们分成若干阶段:由差到尚可,由尚可到良好,由良好到优秀,由优秀再到杰出,并整理出各个阶段实现教育改善的策略,然后根据不同的环境,将所使用的策略一一展开。但是,不管在哪个阶段,学校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策略是:一是建立团结协作的氛围,二是建立学校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三是建立未来的领导模式。
报告研究分析出的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共同特质以及学校体系由差变好的共同策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就是报告分析结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研究指出,让最合适的人成为教师对于顶级学校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学校体系可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进入教师行业,以改善学生的成绩。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体系,他们的任职教师至少都是从专业排名前1/3的毕业生中选的:韩国是前5%,芬兰是前10%,新加坡是前30%。我国要尽快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准入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
顶级学校体系认识到,提升教育成效的唯一之路,是提升教学。要提升教学,就要在师资培训上多下功夫。研究表明,教师培训最有效的实现方法是:把教师培训转移到课堂,培养强有力的学校领导,使教师能够互相学习。我国近些时期,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但目前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还是采取集中授课学习的方式。这显然跟不上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把师资培训从大学课堂转移到中小学的教室里,安排指导者进学校支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师资培训方式,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报告对学校领导的研究表明,学校领导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仅次于课堂教学”。强大的学校领导团队在学校改进提升方面不可或缺,挑选和培养教学指导型学校领导是顶级学校体系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如何选择及培养优秀的学校领导,还需不断探索,借鉴和学习成功经验。必须建立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5篇
以开放的视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保持活力的重要前提。***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78,“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373 20世纪中后期,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积极吸收当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并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东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丰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现代科技***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全球兴起了一场新的产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日益强大的社会功能。
任何国家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决定性要素和支撑力量。对此,***高度重视,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2]40,“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2]86现代科技***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2]87-88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影响,要求各国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科技***的新?犹?。为此,***强调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难追上。”[1]299在人类的各种优秀文明成果中,科学技术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服务,所以***提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2]91
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和科技***的准确把握,使***能从更深层次上思考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从而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产生力”的思想。
二、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相互竞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117虽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一定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社会矛盾的方法、所积累的经济发展的经验、所拥有的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学习、借鉴和利用的。为此,***提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133
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逐渐加快,另一个方面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东盟不少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十分重视世界的新变化,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他指出,“现在世界上有人在讲‘亚洲太平洋世纪’。亚洲有三十亿人口,中国大陆就占十一亿多。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1]358。“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1]377
三、善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的经验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动越来越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都进入了中国人学习和借鉴的视野,“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1]266因此,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成了中国不同层面研究和借鉴的对象,不但其混合经济思想、市场中性论思想等,对中国经济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有重要启示,而且其社会公平思想、社会福利思想等,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像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的视角,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显示了重要的借鉴作用。***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3]39-40可以说,这些理念和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与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的集大成者”[4],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反思“苏联模式”弊端、重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以开放的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过程。从全球化视野看,改革开放初期,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对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面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对苏东社会主义的反思、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又达到了新的境界,集中体现在***的南巡讲话中,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和发展,学习和借鉴的视野不断开拓,从东亚模式到西方经验,包括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等,凡是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成了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对象。面对国内外十分复杂的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挑战,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指出,“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5],并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依据新的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为***的***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进一步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同时继续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四、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6篇
一、我国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可靠性,经常性、稳定性,涉及到安全法制、文化、责任、科技和投入等方面,要保证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但是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做不到这些,热衷于就事论事静态式的常规方法,整个管理不能形成动态的、封闭的循环过程;片面地停留在某个方面,忽视了整体效果,不能构成顺畅的运作;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顺利,同样导致了各个环节之间的不连贯。这些实际上都导致了制造企业内部没有保证安全管理模式的长期正常运行。当前,国内很多制造企业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组建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安全管理运行的保障机制,导致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之后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制造企业只是三分钟热度,应付检查、应付认证,空喊口号,不做实事,这样就造成了制造企业自欺欺人、急于求成的现状。因此,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型亟待改进和创新。
二、我国制造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与改进
(一)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方针
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目标方针是制造企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职工安全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证制造企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总领行纲要。在制定这个方针时,管理层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制造企业的经验和做法,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安全、环境、健康三个角度制定出长远、有指导意义的目标方针。尤其要强调环境、健康的重要地位。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制造企业安全的方针目标,忽视了环境、健康,其实,环境也是安全管理方针中的重要一环,环境变量间接地影响职工的生产活动,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所以管理层在制定安全方针时必须予以关注。同时应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培训,真正理解制造企业安全方针目标,确保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安全目标应是多层次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保证目标的可执行、可审核、可量化的实现。
(二)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理念的提升首先应加强安全风险意识。风险预控是提升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任何安全措施都要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所以在制造企业日常生产中,我们必须牢记风险控制,努力实现制造企业生产零风险的目标。其次,一个优秀的安全管理模式应体现系统管理的理念。和谐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乃至制造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制造企业的生产不能只顾眼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后人的影响。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应站在更高的视角重新审视其自身的战略定位。在此,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应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制造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比如文化管理理念、未遂管理理念都值得我国制造企业借鉴和学习。
(三)合理划分组织结构
目前组织设计方面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必须建立一个***的安全生产部门,其实,是否成立***的安全生产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要考虑其与原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应在制造企业原有的组织框架基础上进行设计。重要的是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尤其是合理界定责任和权限。在执行安全管理信息传递和控制中应考虑组织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一方面需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参谋,并负责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并监督和实施。另一方面也应该靠直线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一般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制造企业直线部门各代表组成,这种组织结构能兼顾实际生产部门,能更好地加强制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当然设计好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制造企业的规模以及制造企业的性质等等。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部门中的安全员的工艺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
(四)培育优秀安全文化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本企业优秀的安全文化需要加强新员工安全培训,包括在岗培训、各级安全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前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员工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对于新员工来说,加强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良好的开端,而持续的安全培训对在岗员工来说同样重要,能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工作的状态。制造企业应当通过持续的在岗培训为员工更新技能、强化安全意识。
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直线型组织结构能加强各部门、各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育全员参与安全文化的氛围。还应设计合理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模式,可以学习国外优秀制造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方法,保证员工激励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的制造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阶段建设可以借鉴杜邦公司四阶段安全文化模式并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五)优化管理运行模式
制造企业安全管理运行模式应该符合PDCA原理。PDCA管理模式是计划、执行和检查循环运行过程。计划是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中的第一步,它主要针对制造企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的预期目标制定安全管理的改进计划以及计划的更新。执行是在安全管理运行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对整个管理模式进行的控制,保证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检查也即通过审计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对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帮助制造企业找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然后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从而实现整个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公务员 工资制度 调整机制 监管机制
中***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不仅有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府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服务于公共事业之中。在公务员工资制度调整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于公务员工资水平及结构、公务员工资与企业职工工资及社会平均工资比较等方面,国外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中已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做法,值得我国参考与借鉴。
1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国外经验
1.1新加坡公务员制度经验
1.1.1公务员管理体系科学合理
新加坡***府将所有公务员均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实行分级管理,不区分地方与中央,并且将公务员划分为四级,由四个部门分别管理。实行这种分层次管理可以实现各管理机构各有侧重,相互之间无交叉管理且又合作互补。最大限度上达到权力分立各司其职的效果,实现了管理的科学性。
1.1.2公务员选拔制度公平公正
新加坡的***治哲学为精英***治,每年***府各部门会根据本部门的工作需要制定公务员录用计划,逐级上报,由***府公共服务委员会招聘公告。为了吸引精英,新加坡***府每年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为其提供总统奖学金,将其送往国内外优秀大学深造,并与之签约毕业后为***府工作5年,同时***府还把眼光投向海外,向全球知名大学招聘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措施,把优秀的青年都集中在***府人才储备库中,为新加坡公务员的高质量立下基础。
1.1.3公务员监管严格
新加坡公务员受严格的法律和纪律监管,在新加坡,只要公务员有犯罪的意***,一旦被查实就会受到处罚。公务员一旦触犯《反贪污法》,无论数额大小均会被处予刑罚,并且终身不被再录用为公务员,取消其退休金和公积金,并且以后也很难被企业录用。因此,新加坡公务员犯罪成本高昂。新加坡对公务员的监管方式布置的也很周密。
1.1.4公务员的高薪
在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府公务员队伍与严格监管公务员相互配合之后,给予公务员高薪,以高新继续吸引优秀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新加坡公务员的工资总体比社会平均工资高,这种“高薪养贤”的薪金制度,尽管存在争议,但已在许多国家被应用。
1.2美国工资调整机制经验
美国联邦***府的公务员工资调整分为两部分:一是所有公务员工资普遍调整机制;二是地区范围内的特殊工资调整机制。
(1)所有公务员工资普遍调整机制。美国每年都会在宏观经济指标的调查基础之上,美国***府利用劳工统计局提供的雇佣成本指数对一般工资表中各职位工资水平进行调整。这一调整机制目的在于通过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以实现公务员工资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相挂钩,总体上符合社会消费水平增长趋势。
(2)地区内特殊工资调整机制。地区内工资调整机制主要针对于一些地区内企业雇员工资水平与该地区内联邦***府公务员工资水平差异过大所进行的调整。通过这一调整机制保证在相同地区内从事相似工作水平的联邦***府公务员工资与企业雇员工资水平相当。
2国外公务员工资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1公务员工资制定及调整机制的法制化
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务员法》,但是对公务员工资调整机制这一具体问题,公务员工资水平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对关系上用语模糊,公务员工资究竟是应“高于”、“低于”还是“等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由于我国缺乏职位分析制度,导致工资定期调查和比较机制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工资调查机制长期缺失。鉴于此,借鉴外国经验,应利用我国各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将公务员工资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尽量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2.2健全公务员录用与监管机制
我国目前公务员的录用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选拔制度,这种全国统一考试选拔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相对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其缺点在于***府部门在录用公务员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方面应当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府应当形成主动招纳贤才的机制,每年可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府工作部门,或在高校中提供公务员奖学金,资助有潜能的大学生,并与其签订合约在其毕业后为***府工作若干年,建立双向选择机制,以精英***治的理念建立公务员队伍,保证公务员团队质量。
2.3提升公务员工资水平
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年鉴》数据上看,从2012年开始,我国公务员工资首次低于国有企业平均工资;公务员工资面临这基本工资低、奖金福利制度混乱、工资与工作性质不匹配现象。即便在国际水平来看,我国公务员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低水平的薪资不仅不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公务员队伍人才流失,因此,应当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大幅提高公务员薪资水平,并且建立不同地域与不同工作性质的工资调整机制,使公务员工资体制更趋科学合理化。
本文利用经济分析理论与激励机制理论分析了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我国公务员录取制度需要改善,公务员管理体系需要完善,公务员薪资水平有待提高的结论。对我国新一轮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兴锐.肇基于国情、***情的新加坡公务员制度[J].重庆行***,2011(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