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花文化论文篇1

摘要:海棠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共绿地都广泛运用海棠进行植物造景。本文研究了我国海棠与名人的故事、与海棠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及海棠的广泛用途,初步探讨了海棠的花文化内涵。

关键词:海棠;花文化

海棠,春可赏妖娆花姿,秋可观累累硕果,且管理粗放,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是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树种。我国是海棠的起源中心,品种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泛,其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种海棠、赏海棠的习俗,并由此衍生出蕴涵丰富、寓意吉祥、形式多样的海棠花文化。

一、花文化与海棠花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花卉栽培起源地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花卉由于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被人们不断地注入思想和感情,不断地融入文化与生活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文化。[1]中国的花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古人在潜意识里并不把花卉当作外在的自然物看待,而是将其视作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活物,这种意识源于《易经》及老庄思想。[2]

海棠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多有使用,但海棠花文化的系统研究目前在国内尚较少,对海棠花文化的研究仅零散见于某些花文化的综合论述中。舒迎澜在《古代花卉》一书中,对海棠花文化有单独一节的介绍,对海棠古代的栽培历史、典故传说、诗词歌赋进行了概述。何小颜在《花与中国文化》一书中,从文学的角度描述了海棠的发展历史,突出展现了海棠在宋代观赏植物中的重要地位。在周武忠的《花与中国文化》中,关于海棠花文化的研究散见于全书。刘志强的硕士论文《华东地区海棠品种资源与园林应用研究》,对古人关于海棠的记载、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

二、海棠溯源

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棠是指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有时也包括蔷薇科木瓜属的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秋海棠科的秋海棠也被泛称为海棠。准确地说,海棠是指以栽培观赏为目的,果实直径小于等于5cm的苹果属植物,英文为crabapple。海棠在我国古代被统称为柰,唐朝时出现“海棠”这一称谓,在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中“海棠”一名被冠用于今天的4种植物: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垂丝海棠(Malushalliana)、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cathayensis)。王象晋的这种观点影响深远,至今这4种植物虽不同属,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属于苹果属,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属于木瓜属,但名字中都带有“海棠”二字。

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卫风•木瓜》记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木桃为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3],这是迄今为止能找到的关于海棠最早的书面记载。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25—前128年)有“椁、柰、厚朴”等的记载,据考“柰”是指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4]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为相,著《百花谱》,书中誉海棠为“花中神仙”,此书为较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此后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宋代达到顶峰,出现研究海棠的专著《海棠记》和《海棠谱》。北宋沈立的《海棠记》中记载:“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独步于西州矣。”[5]元明清三代海棠成为文人常用的意象,歌咏海棠的诗词多有流传。近现代喜爱海棠的名人也大有人在,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写到:“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更是直接命名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三、海棠与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风姿艳质赢得世人的喜爱,历史上杨玉环、杜甫、苏轼、***、张大千等名人与海棠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传,“海棠春睡”成为后代诗人画家不断吟咏描绘的题材。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杨玉环,后发展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咏海棠的文人墨客众多,但独不见杜甫的海棠诗。四川的海棠在唐时已名闻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当地的各种花卉,却无一首歌咏海棠的诗篇,后人屡疑之。晚唐诗人郑谷在《蜀中赏海棠》诗中云:“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杜甫)无情为发扬。”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吴中复认为海棠姿色妖冶,连杜甫都很难下笔描绘,“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陆游则分析杜甫有海棠诗,但已失传。北宋还传出第三种解释:杜甫不写海棠诗是讳其母***名之故。这一无稽附会之谈,遭清代学者李渔的抨击:“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总之,杜甫为何不吟海棠备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开始有意识引种栽培海棠。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到闸口探望学生邵民瞻,并将所携海棠栽植于邵氏天远堂前。之后,苏轼来书必问:“海棠无恙乎?”邵氏则报:“海棠无恙。”至今此树尚存活于江苏省宜兴市闸口乡永定村,1982年宜兴在原址重建海棠园。

海棠是******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厅海棠盛开时,***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无法亲临赏花,于是***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看到这来自祖国蕴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动,百忙中也没忘记回赠***热情问候,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与***千里迢迢赠花问候,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喜爱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在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花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张大千听说百里之外种有名贵的垂丝海棠,为求购数本,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典画征衣更减粮,肯教辜负好时光;闻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为办衣裳”。这足见他对海棠的热爱。1958年,张大千以一幅《秋海棠》荣膺纽约国际艺术协会世界伟大画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张大千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作《海棠春睡***》赠与四川老友,画上折枝海棠设色艳丽,形态娇媚,并题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四、海棠与文学

对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相当多,下面仅列举诗句、小说、戏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诗词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于唐,唐人郑谷有咏海棠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写出了至今为人所称道的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艳丽妖娆的风姿神采,海棠让诗人郑谷看不足、写不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北宋咏海棠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七年谪居黄州所作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海棠诗脍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杨贵妃的妩媚,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以杨太真之风流喻海棠的明媚。诗人以花拟人,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诗人深谙花性,担心海棠的娇美不堪风吹日晒,便连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请求多借些阴天,好让海棠常开不衰。《花时遍游诸家园》共十首,是陆游在成都时为海棠而写的组诗。陆放翁在《海棠歌》里唱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因爱海棠,陆放翁获“海棠癫”的雅号。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对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创作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绿、红两种颜色代指海棠叶和海棠花,肥、瘦两种形态传神地描绘了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得体。“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简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称。金人元好问有《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燕语,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这首词表达了伤春思远的闺情,抒写了轻而远的相思,以及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眷恋。这些情绪并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对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绘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6]

文人对海棠的歌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称赞海棠的绝色风采,花开胜景,描绘其令人赏心悦目的姿色,如唐人郑谷的诗;二是借海棠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元好问的《清平乐》。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气,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归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伤,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说:“不是爱花几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二)小说中的海棠花文化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十五回提到海棠,既有具象的海棠,又有以海棠命名的诗社酒令等,可见曹雪芹对海棠充满感情。曹雪芹对贾宝玉的怡红院作如下描写:“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这组园林小景将植物与人物的性格结合起来,富有诗情画意,既反映了园主人贾宝玉的顽石本像,又与他“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性格不无关系。红学家指出在《红楼梦》里海棠还象征着史湘云。[7]在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结海棠诗社,结社后的第一次活动就是咏白海棠七言律诗,众人各作诗一首,湘云一人作两首诗,且被众人评为冠***。湘云咏白海棠诗中有:“蘅芷阶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前句写出了海棠的栽植环境,后句指出了海棠的应用形式,地栽盆栽均可。整首诗所描绘的海棠形象与湘云的性格遭遇暗合。在第六十三回,怡红院众丫鬟为宝玉设宴庆贺生日,请来众位小姐,大家行花名酒令,湘云所抽酒筹又是海棠,红学家解析,湘云所抽海棠为其“本命花”。在《红楼梦》中,海棠除象征湘云外,对贾府的兴衰也有所暗示。

有关海棠的另一部小说是秦瘦鸥(1908—1993)的长篇小说《秋海棠》。此书在沦陷区读者中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并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长期在各地上演。小说描写了京剧艺人秋海棠的悲剧,控诉了封建***阀的罪恶,倾注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秋海棠避居乡下时,其居室挂楹联一副:“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本联集引古人词句,巧嵌主人艺名“秋海棠”三字,深婉曲折地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以及对安恬生活的向往,颇有深意,极富韵味。

(三)戏曲中的海棠花文化

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时期,元杂剧是金元时期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是戏曲发展的第一次繁盛阶段。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第四折剧中李隆基叹道:“谁承望马嵬坡尘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直接用海棠花指代杨贵妃,表达了唐玄宗在深宫中独自怀念死去的杨贵妃时的荒寂凄凉、乐极哀来的心境,其中也寓含了作者本人在国破家亡后的思想感情。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一剧名存史册。它是根据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而成,表现男女主人公张生与崔莺莺冲破礼教家规的束缚、终结连理的故事。在第三本第二折中张生云:“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苦又生根?”写活了张生急于晚上见到莺莺,恨时间过得太慢的心情,用“海棠花下约”代指与佳人约会。

五、海棠与艺术

艺术作品中的海棠花文化多反映在绘画、盆景与插花等艺术形式上。

(一)绘画中的海棠花文化

唐以前的绘画以宗教画为主。到了唐朝,花鸟画渐渐脱离山水画,成为一种***的绘画题材。自此海棠或为画面主体或作陪衬常出现于花鸟画中。

五代时期,南唐花鸟大家徐熙平生不仕,而所画又多江湖村野间物,故有“徐熙野逸”之称,与黄筌的“黄家富贵”形成对照,开创了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玉堂富贵***轴》为徐熙的传世作品[8],绘有玉兰、海棠、牡丹等,以海棠谐音“堂”,“玉堂富贵”后成为我国古典园林常用配置形式。

宋朝淳熙年间画院待诏林椿的《果熟来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绢本设色。以精到逼真的设色画法描写了丰硕的频婆果实和立于枝头的小鸟,小鸟憨态可掬,俨然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使观者玩味不尽。[9]元代花鸟画坛比不上宋代那么绚丽多彩,可是单纯清明,充满静气,耐人寻味。钱选的《八花卷》绘有海棠等八种花卉,笔法精工细密,敷染明净秀媚,且富文人画古雅的气质,是元代花鸟画的代表。

海棠也是美好和理想的象征,与丑陋现实作鲜明对比。在清初的朱耷(八大山人)画笔下,尽为残山剩水,或为“白眼向人”的鱼鸟,但他对笔下的海棠却含情脉脉。在他的《题海棠》中,描绘了自己踽踽独行于曲折的溪水边,看到“泛泛落花娇”,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正是娇艳的海棠花瓣随水而逝,使朱耷产生心如溪水伴随着美丽的海棠花淌过河桥的想法。

(二)盆景与插花中的海棠花文化

宋代海棠已成为盆景的重要植物材料之一。最早记载海棠盆栽的是范成大的《吴郡志》:“莲花海棠,花中之尤也。凡海棠虽艳丽,然皆单叶,独蜀都所产重叶,丰腴如小莲花。成大自蜀东归,以瓦盆漫移数株,置船尾,才高二尺许。至吴皆活,数年遂花,与少城无异。”这说明宋代蜀都已有重瓣海棠,并已开始利用盆栽法进行园林花木引种驯化,还说明宋时已出现海棠盆栽和盆景。因海棠易加工造型成古老形态的桩景,现代盆景诸流派经常选用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木瓜海棠做造型,以川派最常用海棠造型。[10]不论是制作自然类树桩盆景还是规则类树桩盆景,不论是观花盆景还是观果盆景,海棠均极适宜。

海棠还经常用于插花,中国的插花起源于佛前“供花”。明朝的张谦德于1595年撰有《瓶花谱》一卷,《瓶花谱》中评西府海棠为二品八命。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中都认为海棠为理想的瓶插植物。

六、海棠与园林

古代私家园林常植有海棠,可惜多遭战乱毁坏,留存甚少,但可凭书面记载略窥一二。唐朝宰相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中记载了他在平泉山居中所植的奇花异卉:“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这是较早记载园林中使用海棠造景的文章。宋徽宗在1117—1122年间,在京城开封东北造“艮岳”。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又于洲上植芳木,以海棠冠之,曰:‘海棠川’……堤外筑垒卫之,滨水莳碧桃、海棠、芙蓉、垂杨,略无隙地。”[11]可见,宋代已出现了以海棠命名的景点。明清时期,海棠是园林配置中的常见树种。明代王献臣所造拙***园内的“海棠春坞”是海棠造景保存至今的优秀实例。在《扬州画舫录》中被评为康熙间扬州八大花园之一的影园,是明末郑元勋的居所。在郑元勋的《影园自记》中记载:“堂下旧有蜀府海棠(即西府海棠)二,高二丈,广十围,不知植何年,称江北仅有,今仅存一株,有鲁灵光之感……趾水际者,尽芙蓉;土者,梅、玉兰、垂丝海棠、绯白桃;……岩下牡丹,蜀府垂丝海棠、玉兰、黄白大红宝珠茶、磬口蜡梅、千叶榴、青白紫薇、香橼,备四时之色。”可惜当时被称为“江北仅有”的这株西府海棠古树现已不复存在。古典园林中除了观赏的海棠花外,家居环境中的落地长窗、漏窗、门洞、铺地等的构***,常常是美妙的海棠***案。

海棠用途广泛,除私家园林外,海棠与银杏、松、柏、桂、玉兰为寺庙园林中的常见树种,可对植于大殿前庭,也可孤植、散植于侧院,美化环境。

七、结语

海棠花窈窕春风前,“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海棠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诗人画家笔下,海棠娇媚却不娇气,“嫣然一笑竹篱间”,俨然已成为美女的化身。她适应性强,“也宜墙角也宜盆”,植于庭前、路边、池畔、盆中皆可。宋朝刘子翚(朱熹的老师)认为她集梅、柳优点于一身,“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风雨摧残清香犹存,风骨铮铮。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大浪淘沙,无数文人墨客的指点天下,终于形成海棠花既妖娆娇媚却又风骨铮铮,既艳绝天下又多才多艺,既富贵吉祥又平易近人的海棠花文化。在对海棠美妙姿色的描绘中,对海棠象征的春光春景的歌咏留恋中,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旧事重提中,海棠花逐渐演变为佳人、青春、理想和易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周武忠.花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951.

[2]何小颜.花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7124.

[3]公木,赵雨.诗经新解[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79.

[4]陆秋农,贾定贤.中国果树志:苹果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719.

[5]舒迎澜.古代花卉[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37145.

[6]元好问.元好问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224226.

[7]梁归智.红楼赏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184186.

[8]郑昶.中国美术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8998.

[9]赵力,尚刚.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5166.

[10]李树华.中国盆景文化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333.

[11]陈植,张公驰.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20227.

花文化论文篇2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原产地。茉莉花[Jasminumsambac(Linn.)Aiton.]原产于印度、波斯湾一带,属木樨科,茉莉属,常绿灌木,为热带、亚热带长日照偏阳性植物,适于在光照充足且年均温20—40℃,土壤持水量60%—80%的环境下生长。茉莉花在西汉时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之初就在福州落地生根,这与福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关系密切。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地理位置介于25º15''''N—26º29''''N,118º08''''E—120º31''''E之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闽江横贯其中,下游为福州盆地,北部和东部为山地和丘陵,南部为平原。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年均温在16—20℃之间,7月平均气温28.6℃,1月平均气温10.5℃,年均日照时数1700—1980h,全年无霜期长达326d。年均降水量达900—2100mm,平均湿度77%。福州在光、热、水、土资源等方面与其他茉莉花种植区相比优势明显,为茉莉花的生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地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境内的晋安区、仓山区、闽侯县、连江县、长乐市和永泰县等6个县(市、区),总面积3291km2,其中茉莉花主要生长在闽江沿岸的冲积平原和沙洲上,茶树则主要分布在鼓山等山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设计与调查本研究中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福州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地方认同维度测量量表等内容。按照调查对象的性质把福州居民分为福州市民和外来居民。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不同事物的地方认同维度测量量表采用从1(表示“强烈反对”)到5(表示“完全同意”)的5分制Likert量表。参考Proshansky[4]对地方认同所下定义,结合本调查问卷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地方认同理论的应用及研究范围,将地方认同划分不同认同维度:历史认同(historicalidentity)、现实认同(practicalidentity)、情感认同(emotionalidentity)和行为认同(behavioralidentity)。调查小组于2013年5月在福州市仓山区的万达广场、台江区的闽江公园以及晋安区的鼓山3个地点随机对福州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并当面回收有效问卷342份。受访居民基本情况参见表1。受访居民中,福州市民(46.78%)和外来居民(53.22%)所占比例较为接近,男女性别比例相当(51.46%和48.54%)。受访者中以18—60岁年龄段为主(占比92.68%),所从事职业以工人(23.39%)、学生(15.20%)及企事业职工(24.56%)为主,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20,001—30,000元、30,001—50,000元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17%、22.22%和27.19%,受访者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54.67%受访者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借助Excel进行数据汇总并利用SPSS17.0对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2问卷信度与效度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各维度与测量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30—0.80之间,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10—0.60之间[18]。据此,为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可信性,本研究利用SPSS17.0中scale模块提供的信度分析(ReliabilityAnalysis)及因子分析功能对量表进行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地方认同维度量表的克朗巴哈(Cronbach)系数为0.664,KMO统计量为0.65,球形Bartlett检验发现变量间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说明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可以对量表数据进行后续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福州居民地方认同维度总体特征分析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对问卷结果进行测量时,通常情况下得分均值在1—2.4之间表示不同意,2.5—3.4之间为一般,3.5—5之间为同意。由表2可知,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不同认同维度的总体得分介于2.80—3.90之间。其中,福州居民在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及情感认同3个维度上的总体得分分别为2.85、2.80和3.25,认可程度一般。行为认同维度上的得分达到3.90,表明福州居民在保护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对福州居民中的福州市民和外来居民分别进行研究发现,福州市民在各地方认同维度中的得分均高于外来居民。除在行为认同维度上福州市民和外来居民得分均值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P>0.05),在其他认同维度中两者得分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

2.2福州居民地方认同维度差异特征分析以地方认同均值及不同地方认同维度均值为变量,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福州居民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地方认同及其4个认同维度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年均收入、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和调查对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以研究这些因素对福州居民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地方认同的影响程度。为尽可能地降低某些分组因样本量过少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干扰,现将职业组别中“科研人员”样本以及年均收入组别中“5,001—10,000元”样本予以忽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3)。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地方认同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地方认同亦增加,但不同年龄段居民之间的地方认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认同维度(P=0.042)、现实认同维度(P=0.009)及情感认同维度(P=0.004)上,而在行为认同维度上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601);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地方认同差异显著(P<0.05),随年均收入的增加而升高,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认同维度(P=0.005)和行为认同维度(P=0.002)上,而在历史认同维度(P=0.164)和现实认同维度(P=0.224)上差异不显著。年均收入在“30,00150,000元”的居民在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上均高于其他收入居民;居民居住时间的长短对其地方认同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居民地方认同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居住时间愈长,地方认同程度愈高。具体而言,不同居住时间的居民地方认同的历史认同维度(P=0.000)和现实认同维度(P=0.001)差异极显著(P<0.01),在情感认同维度(P=0.029)上差异显著(P<0.05),但在行为认同维度(P=0.412)上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地方认同、历史认同维度和行为认同维度分别在0.05、0.01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中“大学”和“硕士及以上”受访者的地方认同、历史认同和行为认同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受访者,说明居民地方认同程度的高低与其受教育水平关系密切,受教育水平愈高,地方认同程度也愈高;福州市民和外来居民的地方认同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具体分析发现,福州市民和外来居民在历史认同维度(P=0.000)和现实认同维度(P=0.000)上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情感认同维度(P=0.019)上差异显著(P<0.05),但在行为认同维度(P=0.087)上差异不显著。福州市民地方认同高于外来居民,表明人口的空间迁移和依存地变化可能对居民的地方认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3福州居民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地方认同影响因素分析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福州居民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地方认同的影响程度,借助SPSS17.0相关分析功能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受访者的年龄、年均收入、居住时间以及文化程度与其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地方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进行相关分析(表4),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年均收入、居住时间和文化程度与居民地方认同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年龄和年均收入与地方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居住时间和文化程度与地方认同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受访居民的居住时间和文化程度与历史认同同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当地的居住时间愈长,受教育水平愈高,受访居民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历史文化传统了解程度愈高。福州居民现实认同的形成主要受到年龄和居住时间的影响,与年均收入和文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居民的情感认同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均收入和居住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福州居民的行为认同与其年均收入和文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更多受到居民文化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地方认同及各认同维度主要受到居民居住时间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居住时间愈长,文化程度愈高,居民对地方事物的了解程度愈高,更有利于提高对当地的认同程度。

3结论与讨论

3.1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为探究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及保护规律,按照受访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其与地方认同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大小,将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保护划分为由低到高的3个层次:人口特征、认知态度和保护态度,其中,依据地方认同各维度涉及的具体调查内容,以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情感认同3个维度指示居民的认知态度,以行为认同指代居民对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态度,据此,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1)。在地方认同与受访者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中,Williams等[20]研究发现当人们对一个特定地方产生地方认同时就会表现出对该地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本研究中,福州居民的认知态度受居民人口特征(年均收入、文化程度等)的影响,而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其对该遗产项目的认知态度的影响,与居民人口特征相关性不强。依据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在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上,应采取积极举措转变居民的认知态度,如***府及相关部门可经常性地组织或举办弘扬茉莉花文化的大型民间文艺活动以吸引市民参与其中,增强居民对茉莉花及茶文化的了解;茉莉花在福州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因此而成为福州市花,占据“天时”与“地利”而独具特色,***府部门应利用大众传媒及移动互联网多渠道对茉莉花与茶文化进行积极宣传,增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以及对该文化遗产的情感认同;可针对居民开展茉莉花茶保健功效的讲座或论坛,拓宽居民对茉莉花茶用途及功效的理解,进而影响其消费倾向。通过增强居民的认知程度最终影响其行为选择,以实现对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

3.2不同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研究方法及内容对比为丰富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相关研究方法,以更好地促进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将国内不同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内容加以分类整理(表5)。由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在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上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概括来讲,在遗产地动态保护的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运用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结构方程模型及评价模型、生态足迹方法等。研究内容主要有旅游开发与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居民态度之间的关系、遗产地资源多功能性价值评价、生态足迹及生态补偿等。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他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成果,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从而促进遗产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3.3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本研究应用地方认同理论以居民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及保护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探索及拓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笔者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研究只涉及该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此单一功能,而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农业多功能性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除文化价值外还有产品生产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景观保留功能等,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2)本文在应用地方认同理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过程中仅是选取4个认同维度,为更全面评价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今后研究中应尽可能拓展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维度;(3)本文尚未对福州农村居民的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程度进行调查,因此,为全面反映福州城乡居民在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各功能价值上的认同度,以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在后续研究中应对福州农村居民的认同表现给予足够的重视;(4)在定量化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认同度及其影响机制过程中,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任洪昌林贤彪王纯王维奇闵庆文张永勋郑江闽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福州市农业局

花文化论文篇3

摘要:民族文化为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它正受外来文化的侵蚀,慢慢地走向灭亡。基于此,作者从规划设计理念、规划控制及指引技术出发,以保护花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为出发点,加强花瑶民族文化的保护及环境保护,原真性地保护和传承花瑶民族文化。

关键词:花瑶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村庄规划

1花瑶民族概况

在湖南湘西南崇山峻岭间,隆回县境最北面,平均海拔1300m的虎形山上隐居着一支不足六千人的瑶族分支——花瑶,因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女性挑花技术异常精湛,故称为“花瑶”。千百年来,他们独自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敬奉古树和巨石,穿着花样艳丽的服饰,有着奇特狂野的婚俗。

花瑶有着独具特色的三大传统节日“讨念拜”和两次“讨僚皈”通称“赶苗”,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花瑶的婚俗,当属世界上最古老、最具个性的婚俗之一,媒人公的提亲到完婚,需历经一连串古老的繁缛礼仪,最具撩人心扉的当属婚俗活动中的“打泥巴”“炒茅壳里”和“打蹈”,这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

花瑶挑花和呜哇山歌已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花瑶挑花已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家山民祖祖辈辈都和寨子里的古树、山石长久相依,在他们心中,这些古树、山石饱吸天地灵气,早已是神,他们深信是这无数的树神、石神常年为他们镇守寨子,保佑家人,他们有着“砍树宁砍人”的传统。

2花瑶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

2.1信息社会与花瑶民族文化

在当今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日渐增多,人们之间不再仅仅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他们可以通过Email、手机等各种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对于那些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而言,其特有的民族语言交流范围逐渐缩小,对于年青新一代来说,也难以用其民族语言顺畅地进行交流,其民族语言正面临灭亡之危机,同样,其民族服饰、民族风情等也面临这样的处境。

2.2生产方式、生活态度的转变与传统的生活习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地发生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花瑶人不再仅仅从事传统的农耕,他们正逐步向金银花种植与加工、花瑶旅游特色产品、特色饮食及旅游服务等多元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舞蹈中花瑶人传统耕作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正逐渐减少。现代化的电器、交通工具、生活方式正逐渐进入花瑶平常人家,传统的吊脚楼正慢慢地被钢筋砼楼房所代替,昔日三五成群、家长里短的交往被人“机”对话所代替,传统居住模式、生活习俗正悄然地变化着。

2.3民族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

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通过口语传述和风俗沿袭,可以说,在花瑶里,年老的长者,他们是花瑶的瑰宝,而花瑶年青一代,外出打工闯天下,受外界影响较大,同时,也受自身经济的影响,对本民族的东西不再那么的感兴趣,不愿将大部分精力专注此事,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

3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隆回县花瑶民俗村作为花瑶民族文化风情保留比较完好的村庄,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其村庄内随处可见衣着颜色鲜丽、民族服饰的妇女们或三五成群的聊家长或独座门前干着农活。如何将花瑶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使花瑶民族充满生气与活力,更具有生命力,是当地***府考虑的一个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对花瑶民族文化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本次规划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3.1加大***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府应加大对花瑶最基本的民族文化投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整理花瑶的民族文化,聘请花瑶年老的长者和民间艺人,开办培训班,免费培养乡土艺术人才,组建花瑶民族艺术团,初步建立一些公平演出的市场网络,有力地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3.2加大花瑶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提升花瑶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尊意识

组织专门机构加大对花瑶民族文化的研究,在不影响民族文化真实性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及特色产品,将各类特色产品进一步包装推向市场,以做大做强花瑶特色产业,不断提升花瑶民族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和再教育,让花瑶人在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独特文化的情致和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花瑶民族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

3.3大力支持花瑶各项民俗活动,培育花瑶民族文化生境

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要保证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将各种民俗活动、乡土艺术融入到花瑶人日常生活中,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府加大对各项民俗活动的推动和支持,有力地促进各种传统民俗活动的恢复、发展和繁荣。活着的民俗活动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有了民俗活动这块土壤和平台,文化传人就有了大显身手的天地,民间歌舞艺术就有了发展传承的条件,才能滋养出优秀的民间文化传人和精英。

4花瑶民族文化规划保护措施

4.1划定花瑶民族文化保护区范围,严格控制其各项建设

规划根据花瑶民族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确定花瑶民族文化保护区范围及协调区范围。

花瑶民族文化保护区范围:花瑶古寨、虎形山村、富寨、水洞坪等花瑶居住地比较集中的区域。

规划控制措施:严格保护虎形山花瑶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持花瑶文化风情的原真性和景观的完整性,严禁在该区域内建设建筑风格不一致、性质不相符的项目和任何形式的开山、采矿、滥砍滥伐等活动。严格保护花瑶民族风情、民俗文化习俗,严格保护其居住地和居住方式、人口分布,严格保护其生产、生活习惯与其生存环境。

花瑶民族文化协调区范围:虎形山乡花瑶民族文化保护区以外及小沙江镇部分用地。

规划控制措施:该区域的建设应与花瑶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系统相衔接。严格控制各种有污染的开发建设,保持花瑶民族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及统一性。

4.2建立花瑶民族风情园

规划利用虎形山花瑶民俗村便利的交通、优良的地理位置,设置花瑶民俗风情园。内设各种花瑶研究机构、民俗活动表演及培训场所、挑花作坊、民族特色产品、饮食一条街及特色旅馆,集中体现花瑶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园区为集花瑶民族文化的研、学、演、庆、游为一体,做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结合。

4.3保护和尊重花瑶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营造花瑶民族文化生境

耕田与种植金银花为花瑶人传统的生产方式,规划将现有的梯田结合景观,进一步的整修,在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属性的前提下,形成亮丽的梯田景观。在延续其传统的生活习俗下,规划在花瑶居住集中地设置小型生活休闲广场,增加花瑶人们之间交流和活动,保持其花瑶人生产、生活的原真性,为其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4.4传统花瑶集居地的保护和整治

对于相对成组成院的花瑶集居地,他们依山就势、层层叠叠,周边分布了大量的古树、巨石。规划保护其现有的布局格局,以改善其交通、方便生活为原则,利用现有空地,拆除部分破旧的附属房,引入一条宽4m的小路,满足消防要求,也便于其生活出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同时,在集聚地的中心地段结合古树,开辟一个小型的生活休闲广场,为花瑶人提供一个交流休闲活动的场所。

4.5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整治

吊脚楼为花瑶人居住的传统建筑,其充分地利用现有地形有效地解决了山地建筑底层潮湿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生活家具进入花瑶平常人家,其居住建筑也在不断变化,出现了砖砼楼房和砖木形式的吊脚楼。为此,规划本着保护其吊脚楼的传统形式,提高吊脚楼的生命力,将吊脚楼底层支撑柱采用砼结构,外砌当地石块,保护其自然古朴的风格,同时,底层敞开,作为家禽及农具房。二、三楼厨卫采用砼混结构,外墙采用木材加以包装,其余均为木结构,既保留其吊脚楼的传统风格,又适用现代化的生活要求。

4.6虎形山路商业街的立面整治

虎形山路两侧为村内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建筑大部分为2~3层的砖混楼,与花瑶古寨的风貌形成了强烈冲突,为此,对其传统建筑的形式进一步研究,以坡屋顶、木结构、窗花、檐口等花瑶建筑特色为元素,对沿街建筑进行全面整修,保持花瑶古寨风貌的协调。

4.7古树、巨石的保护

划定古树、巨石保护范围,禁止作为其他用地,设置其标识牌,介绍其名称和巨石美好的传说,加强宣传与教育。

5结束语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动力,在社会文化变迁相当剧烈、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席卷世界的今天,规划师们运用其规划技术和措施,合理地进行各项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各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整治措施,以文化来指导规划,以规划来保护各种文化,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2]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隆回县虎形山花瑶民俗村村庄建设规划.

花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花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

浅谈自然后果法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自然后果法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内容包括自然后果法要多久才生效,自然后果法名词解释。摘要:自然后果法是自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我国当今的家庭教育有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其内涵、价值,并提出其在家庭教育中

学习

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解读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解读,内容包括论海德格尔的“此在”,海德格尔存在论的错误。摘要:“此在”提出的哲学问题是西方现代哲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只有人才能体现存在本身,并且在对存在的不断追问中获得自身的本质。海

学习

设计中配套效应的探究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设计中配套效应的探究,内容包括设计中启动效应案例,配套效应怎么教育孩子。“配套效应”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定义的一种心理效应,是系统论的延伸,是事物与环境达到互相适应、互相统一的一种理论方法,其主要通

学习

从勒庞的《乌合之众》反思群体意识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从勒庞的《乌合之众》反思群体意识,内容包括勒庞的乌合之众群体,乌合之众中勒庞对群体的态度。内容摘要:《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作者勒庞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乌合之

学习

公平公正全在于透明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公平公正全在于透明,内容包括用三个字来体现公正公平透明,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是什么的原则。前不久,顶层的国企改革方案出台了,很多人为此叫好,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一方案是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结果。国企属于全民,国企改革方案只由几

学习

短时预报未来天气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短时预报未来天气,内容包括天气短时预报的软件,近几天天气预报文字。摘要:本文探讨在使用人工观测的情况下,对短时临近天气的预报经验方法。作者通过多年对天气观测的经验和总结,介绍广州地区通过天气要素预报临近天气发展的方

学习

风格宽檐帽强势来袭

阅读(33)

炎炎的夏日已经走远,但灿烂的阳光却一直围绕着我们。准备一顶好帽子不仅可以遮阳,更可以起到造型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的复古风为我们“吹”来了垂坠感宽檐帽,这种“宽到不得不坠下来”的优秀款式宽檐帽成为先锋潮人的必备款,檐边小一圈的宽

学习

两汉经学教育及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两汉经学教育及对后世的影响,内容包括两汉经学浅析,两汉时期今古经学之间的争论。【摘要】两汉经学是两汉时期教育的主要特色,在当时不仅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同时也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

学习

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建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建,内容包括中国完整制造业体系,如何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摘要: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依托,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制造品牌,缺

学习

浅析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内容包括媒体发展给人带来的积极影响,媒体发展的积极影响。生活在现达的工业化社会的人们高度依赖着大众传播媒体。他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获得各种各样的咨询信息,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再找到

学习

农业产业结构探析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产业结构探析,内容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献综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摘要:

学习

逆转新闻传播过程的5W要素分析

阅读(216)

摘要:逆转新闻又称新闻反转或乌龙新闻,从2013年至今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逆转新闻的频繁上演,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也对媒体自身公信力与影响力带来负面效果。文章在拉斯韦尔5W基础上,初步对逆转新闻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分析其传播过程

学习

学术论文投稿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学术论文投稿,内容包括科研学术论文投稿,学术论文投稿平台。在向科技期刊投稿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首先,确保你有一个清晰的,合乎逻辑的信息

学习

文学《圣经》中的感恩文化赏析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圣经》中的感恩文化赏析,内容包括圣经中懂得感恩的例证,圣经中的感恩题目。摘要:文学《圣经》中的许多文化精神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其核心部分是感恩文化。分析和研究感恩文化更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探析

学习

李翰祥类型电影的审美文化意蕴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李翰祥类型电影的审美文化意蕴,内容包括李翰祥83年电影,李翰祥类型电影的审美文化意蕴。[摘要]黄梅调、风月片和宫廷片是李翰祥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电影。李翰祥电影不仅是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长期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香港文

学习

浅析文化经纪人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文化经纪人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经纪业现状的分析与建议,文化经纪人的作用。摘要:经纪人在我国自古有之,本文首先回顾了经纪人在我国的发展脉络。其次,明确了文化经纪业和文化经纪人的定义,分析了他们

学习

中国蓝染织物艺术工艺文化发展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蓝染织物艺术工艺文化发展,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织物有哪些,蓝染织物如何水洗。摘要:蓝染织品指植物蓝染的青蓝大布和蓝色“四缬”一蓝灰缬、蓝夹缬、蓝蜡缬(蓝蜡染)和蓝绞缬(蓝扎染)。灰缬有“防染”和“拔染”两种,“拔染”灰缬

学习

人文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医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医学人文论文1500字左右,人文与医学论文。人文医学论文篇11临床医学认证促进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文医学素质的要求

学习

翻译理论研究论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理论研究论文,内容包括翻译理论研究论文,论文翻译软件哪个最好。一、文化背景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学习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内容包括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费孝通文化自觉什么意思。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半年来,文化自觉已成为全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术文化界